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資訊 » 主角陸亦安顧予彥小說免費閱讀

主角陸亦安顧予彥小說免費閱讀

發布時間: 2023-05-18 00:29:19

① 求陸游\蘇軾\白居易的詩5首.

蘇軾詩全集2007年11月07日 星期三 上午 02:30【寄蘄簟與蒲傳正】
蘭溪美箭不成笛,離離玉筋排霜脊。千溝萬縷自生風,入手未開先慘忄栗。公家列屋閑蛾眉,珠簾不動花陰移。霧帳銀床初破睡,牙簽玉局坐彈亂鍵跡棋。東坡病叟長羈旅,凍卧飢吟似飢鼠。倚賴春風洗破衾,一夜雪寒披故絮。火冷燈青誰復知,孤舟兒女自AA27咿。皇天何時反炎燠,愧此八尺黃琉璃。願公凈埽清香閣,卧聽風漪聲滿榻。習習還従兩腋生,請公乘此朝閶闔。
【寄怪石石斛與魯元翰】
山骨裁方斛,江珍拾淺灘。清池上幾案,碎月落杯盤。老去懷三友,平生困一簞。堅姿聊自儆,秀色亦堪餐。好去髯卿舍,憑將道眼看。東坡最後供,霜雪照人寒。
【漁父四首】
漁父飲,誰家去,魚蟹一時分付。酒無多少醉為期,彼此不論錢亮咐數。
漁父醉,蓑衣舞,醉里卻尋歸路。嘩並輕舟短棹任斜橫,醒後不知何處。
漁父醒,春江午,夢斷落花飛絮。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
漁父笑,輕鷗舉,漠漠一江風雨。江邊騎馬是官人,借我孤舟南渡。
【李憲仲哀詞(並敘)】
同年友李君諱敦,字憲仲。賢而有文,不幸早世,軾不及與之游也,而識其子廌有年矣。廌自陽翟見余於南京,泣曰:吾祖母邊、母馬、前母張與君之喪,皆未葬,貧不敢以飢寒為戚,顧四喪未舉,死不瞑目矣。適會故人梁先吉老聞余當歸耕陽羨,以絹十匹、絲百兩為贐,辭之不可。乃以遺存,曰:此亦仁人之饋也。既又作詩,以告知君與廌者,庶幾皆有以助之。廌年二十五,其文曄然,氣節不凡,此豈終窮者哉。
大夢行當覺,百年特未滿。遑哀已逝人,長眠寄孤館。念我同年生,意長日月短。鹽車困騏驥,烈火廢圭瓚。後生有奇骨,出語已精悍。蕭然野鶴姿,誰復識中散。有生寓大塊,死者誰不窾。嗟君獨久客,不識黃土暖。推衣助孝子,一溉滋湯旱。誰能脫左驂,大事不可緩。
【贈眼醫王生彥若】
針頭如麥芒,氣出如車軸。間關絡脈中,性命寄毛粟。而況清凈眼,內景含天燭。琉璃貯沆瀣,輕脆不任觸。而子於其間,來往施鋒鏃。笑談紛自若,觀者頸為縮。運針如運斤,去翳如拆屋。常疑子善幻,他技雜符祝。子言吾有道,此理君未矚。形骸一塵垢,貴賤兩草木。世人方重外,妄見瓦與玉。而我初不知,刺眼如刺肉。君看目與翳,是翳要非目。目翳苟二物,易分如麥菽。寧聞老農夫,去草更傷谷。鼻端有餘地,肝膽分楚蜀。吾於五輪間,盪盪見空曲。如行九軌道,並驅無擊轂。空花誰開落,明月自朏朒。請問樂全堂,忘言老尊宿。(彥若,樂全先生門下醫也。)
【與歐育等六人飲酒】
忽驚春色二分空,且看樽前半丈紅。苦戰知君便白羽,倦遊憐我憶黃封。年來齒發老未老,此去江淮東復東。記取六人相會處,引杯看劍坐生風。
【觀杭州鈐轄歐育刀劍戰袍】
青綾衲衫暖襯甲,紅線勒巾光繞肋。禿襟小袖雕鶻盤,大刀長劍龍蛇插。兩軍鼓噪屋瓦墜,紅塵白羽紛相戛。將軍恩重此身輕,笑履鋒鋩如一掐。書生只肯坐帷幄,談笑毫端弄生殺。叫呼擊鼓催上竿,猛士應憐小兒黠。試問黃河夜偷渡,掠面驚沙寒霎霎。何如大艦日高眠,一枕清風過苕霅。
【王伯AA28所藏趙昌畫四首·梅花】
南行渡關山,沙水清練練。行人已愁絕,日暮集微霰。殷勤小梅花,彷彿吳姬面。暗香隨我去,回首驚千片。至今開畫圖,老眼凄欲泫。幽懷不可寫,歸夢君家倩。
【王伯AA28所藏趙昌畫四首·黃葵】
弱質困夏永,奇姿蘇曉涼。低昂黃金杯,照耀初日光。檀心自成暈,翠葉森有芒。古來寫生人,妙絕誰似昌。晨妝與午醉,真態含陰陽。君看此花枝,中有風露香。
【王伯AA28所藏趙昌畫四首·芙蓉】
清飆已拂林,積水漸收潦。溪邊野芙蓉,花水相媚好。坐看池蓮盡,獨伴霜菊槁。幽姿強一笑,暮景迫摧倒。凄涼似貧女,嫁晚驚衰早。誰寫少年容,樵人劍南老。
【王伯AA28所藏趙昌畫四首·山茶】
蕭蕭南山松,黃葉隕勁風。誰憐兒女花,散火冰雪中。能傳歲寒姿,古來惟丘翁。趙叟得其妙,一洗膠粉空。掌中調丹砂,染此鶴頂紅。何須誇落墨,獨賞江南工。
【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常】
東坡先生無一錢,十年家火燒凡鉛。黃金可成河可塞,只有霜鬢無由玄。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東獅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誰似濮陽公子賢,飲酒食肉自得仙。平生寓物不留物,在家學得忘家禪。門前罷亞十頃田,清溪繞屋花連天。溪堂醉卧呼不醒,落花如雪春風顛。我游蘭溪訪清泉,已辦布襪青行纏。稽山不是無賀老,我自興盡回酒船。恨君不識顏平原,恨我不識元魯山。銅駝陌上會相見,握手一笑三千年。
【題王逸少帖】
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何曾夢見王與鍾,妄自粉飾欺盲聾。有如市倡抹青紅,妖歌嫚舞眩兒童。謝家夫人淡豐容,蕭然自有林下風。天門盪盪驚跳龍,出林飛鳥一掃空。為君草書續其終,待我他日不匆匆。
【書林逋詩後】
吳儂生長湖山曲,呼吸湖光飲山淥。不論世外隱君子,佣兒販婦皆冰玉。先生可是絕俗人,神清骨冷無由俗。我不識君曾夢見,瞳子瞭然光可燭。遺篇妙字處處有,步繞西湖看不足。詩如東野不言寒,書似西台差少肉。平生高節已難繼,將死微言猶可錄。自言不作封禪書,更肯悲吟白頭曲。(逋臨終詩雲:茂陵異日求遺草,猶喜初無封禪書。)我笑吳人不好事,好作祠堂傍修竹。不然配食水仙王,一盞寒泉薦秋菊。(〔湖上有水仙王廟。〕)
【和仲伯達】
歸山歲月苦無多,尚有丹砂奈老何。綉谷只應花自染,鏡潭長與月相磨。君方傍海看初日,我已橫江擊素波。人不我知斯我貴,不須雷雨起龍梭。
【春日】
鳴鳩乳燕寂無聲,日射西窗潑眼明。午醉醒來無一事,只將春睡賞春晴。
【贈袁陟】
是身如虛空,萬物皆我儲。胡為強分別。百金買田廬。不見袁夫子,神馬載尻輿。游於無何有,一飯不願余。官湖為我池,學舍為我居。何以遺子孫,此身自蘧蒢。薰風暗楊柳,秋水凈芙蕖。應觀我知子,不怪子知魚。
【蘇子容母陳夫人輓詞】
蘇陳甥舅真冰玉,正始風流起頹俗。夫人高節稱其家,凜凜寒松映修竹。雞鳴為善日日新,八十三年如一晨。豈惟家室宜壽母,實與朝廷生異人。忘軀殉國乃吾子,三仕何曾知慍喜。不煩擁笏強垂魚,我視去來皆夢爾。誦詩相挽真區區,墓碑千字多遺余。他年太史取家傳,知有班昭續漢書。
【歸宜興留題竹西寺】
十年歸夢寄西風,此去真為田舍翁。剩覓蜀岡新井水,要攜鄉味過江東。
道人勸飲雞蘇水,童子能煎罌粟湯。暫借藤床與瓦枕,莫教辜負竹風涼。
此生已覺都無事,今歲仍逢大有年。山寺歸來聞好語,野花啼鳥亦欣然。
【與孟震同游常州僧舍】
年來轉覺此生浮,又作三吳浪漫遊。忽見東平孟君子,夢中相對說黃州。
湛湛清池五月寒,小山無數碧巑岏。AA29杉戢戢三千本,且作凌雲合抱看。
知君此去便歸耕,笑指孤舟一葉輕。待向三茅乞靈雨,半篙流水贈君行。
【贈常州報恩長老】
碧玉碗盛紅瑪瑙,井花水養石菖蒲。也知法供無窮盡,試問禪師得飽無。
薦福老懷真巧便,凈慈兩本更尖新。憑師為作鐵門限,准備人間請話人。
【次韻答賈耘老】
五年一夢南司州,飢寒疾病為子憂。東來六月井無水,仰看古堰橫奔牛。平生管鮑我知子,今日陳蔡誰従丘。夜航爭渡泥水澀,牽挽直欲來瓜洲。自言嗜酒得風痹,故鄉不敢居溫柔。空將泛愛救溝壑,衰病不復従前樂。今年太守真卧龍,笑語炎天出冰雹。時低九尺蒼須髯,過我三間小池閣。故人改觀爭來賀,小兒不信猶疑錯。為君置酒飲且哦,草間秋蟲亦能歌。可憐老驥真老矣,無心更秣天山禾。
【墨花(並敘)】
世多以墨畫山水竹石人物者,未有以畫花者也。汴人尹白能之,為賦一首。
造物本無物,忽然非所難。花心起墨暈,春色散毫端。縹緲形才具,扶疏態自完。蓮風盡傾倒,杏雨半披殘。獨有狂居士,求為黑牡丹。兼書平子賦,歸向雪堂看。
【送竹幾與謝秀才】
平生長物擾天真,老去歸田只此身。留我同行木上坐,贈君無語竹夫人。但隨秋扇年年在,莫斗瓊枝夜夜新。堪笑荒唐玉川子,暮年家口若為親。
【溪陰堂】
白水滿時雙鷺下,綠槐高處一蟬吟。酒醒門外三竿日,卧看溪南十畝陰。
【次韻許遵】
蒜山渡口挽歸艎,朱雀橋邊看道裝。供帳已應煩百兩,擊鮮毋久溷諸郎。問禪時到長干寺,載酒閑過綠野堂。此味只憂兒輩覺,逢人休道北窗涼。
【贈章默(並敘)】
章默居士,字志明。生公侯家,才性高爽,棄家求道,不蓄妻子,與世無累,而父母與兄之喪,貧不能舉,以是眷眷世間,不能無求於人。余深哀其志,既有以少助之,又取其言為詩以贈其行,庶幾有哀之者。
章子親未葬,餘生抱羸疾。朝吟噎鄰里,夜淚腐茵席。前年黑花生,今歲白發出。身隨日月逝,恨與天地畢。願求不毛田,親築長夜室。難従王孫裸,未忍夏後{即土}。五陵多豪士,百萬付一擲。心知義財難,甘就貧友乞。不辭毛發施,行自丘山積。此志苟朝遂,夕死真不戚。誓求無生理,不踐有為跡。棄身屍陀林,烏鳥任狼籍。
【送穆越州】
江海相忘十五年,羨君松柏蔚蒼顏。四朝耆舊冰霜後,兩郡風流水石間。舊政猶傳蜀父老,先聲已振越溪山。樽前俱是蓬萊守,莫放高樓雪月閑。
【贈葛葦】
竹椽茅屋半摧傾,肯向蜂窠寄此生。長恐波頭卷室去,欲將船尾載君行。小詩試擬孟東野,大草閑臨張伯英。消遣百年須底物,故應憐我不歸耕。
【贈王寂】
與君暫別不須嗟,俯仰歸來鬢未華。記取江南煙雨里,青山斷處是君家。
【南都妙峰亭】
千尋掛雲闕,十頃含風灣。開門弄清泚,照見雙銅鈈。池台半禾黍,桃李余榛菅。無人肯回首,日暮車班班。史君非世人,心與古佛閑。時邀聲利客,來洗塵埃顏。新亭在東阜,飛宇臨通闤。古甃磨翠壁,霜林散煙鬟。孤雲抱商丘,芳草連杏山。俯仰盡法界,逍遙寄人寰。亭亭妙高峰,了了蓬艾間。五老壓彭蠡,三峰照潼關。均為拳石小,配此一掬慳。煩公為標指,免使勤躋攀。
【神宗皇帝輓詞三首】
文武固天縱,欽明又日新。化民何止聖,妙物獨稱神。政已三王上,言皆六籍醇。巍巍本無象,刻畫愧孤臣。
未易名堯德,何須數舜功。小心仍致孝,餘事及平戎。典禮従周舊,官儀與漢隆。誰知本無作,千古自承風。
接統真千歲,膺期止一章。周南稍留滯,宣室遂凄涼。病馬空嘶櫪,枯葵已泫霜。餘生卧江海,歸夢泣嵩邙。
【金山妙高台】
我欲乘飛車,東訪赤松子。蓬萊不可到,弱水三萬里。不如金山去,清風半帆耳。中有妙高台,雲峰自孤起。仰觀初無路,誰信平如砥。台中老比丘,碧眼照窗幾。巉巉玉為骨,凜凜霜入齒。機鋒不可觸,千偈如翻水。何須尋德雲,即此比丘是。長生未暇學,請學長不死。
【贈杜介(並敘)】
元豐八年七月二十五日,杜幾先自浙東還,與余相遇於金山,話天台之異,以詩贈之。
我夢游天台,橫空石橋小。松風吹AA30露,翠濕香裊裊。應真飛錫過,絕澗度雲鳥。舉意欲従之,翛然已松杪。微言粲珠玉,未說意先了。覺來如墮空,耿耿窗戶曉。群生陷迷網,獨達従古少。杜叟子何人,長嘯萬物表。妻孥空四壁,振策念輕矯。遂為赤城游,飛步凌縹緲。問禪不歸舍,屢為瓠壺繞。何人識此志,佛眼自照了。我夢君見之,卓爾非魔嬈。仙葩發茗碗,翦刻分葵蓼。従今更不出,閉戶閑騕褭。時従佛頂岩,馳下雙蓮沼。
【次韻孫莘老斗野亭寄子由在邵伯堰】
落帆謝公渚,日腳東西平。孤亭得小憩,暮景含余清。坐待斗與牛,錯落掛南甍。老僧如夙昔,一笑意已傾。新詩出故人,舊事疑前生。吾生七往來,送老海上城。逢人輒自哂,得魚不忍烹。似聞績溪老,復作東都行。小詩如秋菊,艷艷霜中明。過此感我言,長篇發春榮。
【送楊傑(並敘)】
無為子嘗奉使登太山絕頂,雞一鳴,見日出。又嘗以事過華山,重九日飲酒蓮花峰上。今乃奉詔與高麗僧統游錢塘。皆以王事,而従方外之樂,善哉未曾有也,作是詩以送之。
天門夜上賓出日,萬里紅波半天赤。歸來平地看跳丸,一點黃金鑄秋橘。太華峰頭作重九,天風吹灧黃花酒。浩歌馳下腰帶鞓,醉舞崩崖一揮手。神遊八極萬緣虛,下視蚊雷隱污渠。大千一息八十返,笑厲東海騎鯨魚。三韓王子西求法,鑿齒彌天兩勍敵。過江風急浪如山,寄語舟人好看客。
【次韻送徐大正】
(嘗與余約卜鄰於江淮間將赴登州同舟至山陽以詩見送留別)
別時酒盞照燈花,知我歸期漸有涯。去歲渡江萍似斗,今年並海棗如瓜。多情明月邀君共,無價青山為我賒。千首新詩一竿竹,不應空釣漢江槎。
【楊康功有石狀如醉道士為賦此詩】
楚山固多猿,青者黠而壽。化為狂道士,山谷恣騰蹂。誤入華陽洞,竊飲茆君酒。君命囚岩間,岩石為械杻。松根絡其足,藤蔓縛其肘。蒼苔眯其目,叢棘哽其口。三年化為石,堅瘦敵瓊玖。無復號雲聲,空餘舞杯手。樵夫見之笑,抱賣易升斗。楊公海中仙,世俗那得友。海邊逢姑射,一笑微俯首。胡不載之歸,用此頑且丑。求詩紀其異,本未得細剖。吾言豈妄雲,得之亡是叟。
【迨作淮口遇見詩戲用其韻】
我詩如病驥,悲鳴向衰草。有兒真驥子,一噴群馬倒。養氣勿吟哦,聲名忌太早。風濤借筆力,勢逐孤雲掃。何如陶家兒,繞舍覓梨棗。君看押強韻,已勝郊與島。
【次韻徐積】
殺雞未肯邀季路,裹飯先須問子來。但見中年隱槐市,豈知平日賦蘭台。海山入夢方東去,風雨留人得暫陪。若說峨眉眼前是,故鄉何處不堪回。
【元豐七年有詔京東淮南築高麗亭館密海二州騷然有逃亡者明年軾過之嘆其壯麗留一絕雲】
檐楹飛舞垣牆外,桑柘蕭條斤斧余。盡賜昆耶作奴婢,不知償得此人無。
【過密州次韻趙明叔喬禹功】
先生依舊廣文貧,老守時遭醉尉嗔。汝輩何曾堪一笑,吾儕相對復三人。黃雞催曉凄涼曲,白發驚秋見在身。一別膠西舊朋友,扁舟歸釣五湖春。
【再過常山和昔年留別詩】
傴僂山前叟,迎我如迎新。那知夢幻軀,念念非昔人。江湖久放浪,朝市誰相親。卻尋泉源去,桃花逢避秦。
【再過超然台贈太守霍翔】
昔飲雩泉別常山,天寒歲在龍蛇間。山中兒童拍手笑,問我西去何當還。十年不赴竹馬約,扁舟獨與漁蓑閑。重來父老喜我在,扶挈老幼相遮攀。當時襁褓皆七尺,而我安得留朱顏。問今太守為誰歟,護羌充國鬢未斑。(翔自言在熙河作屯田有功。)躬持牛酒勞行役,無復杞菊嘲寒慳。超然置酒尋舊跡,尚有詩賦鑱堅頑。孤雲落日在馬耳,照耀金碧開煙鬟。邞淇自古北流水,跳波下瀨鳴玦環。願公談笑作石埭,坐使城郭生溪灣。
【海市(並敘)】
予聞登州海市舊矣,父老雲常出於春夏,今歲晚不復見矣。予到官五日而去,以不見為恨,禱於海神廣德王之廟,明日見焉,乃作此詩。
東方雲海空復空,群仙出沒空明中。盪搖浮世生萬象,豈有貝闕藏珠宮。心知所見皆幻影,敢以耳目煩神工。歲寒水冷天地閉,為我起蟄鞭魚龍。重樓翠阜出霜曉,異事驚倒百歲翁。人間所得容力取,世外無物誰為雄。率然有請不我拒,信我人厄非天窮。潮陽太守南遷歸,喜見石廩堆祝融。自言正直動山鬼,豈知造物哀龍鍾。信眉一笑豈易得,神之報汝亦已豐。斜陽萬里孤鳥沒,但見碧海磨青銅。新詩綺語亦安用,相與變滅隨東風。
【登州孫氏萬松堂】
萬松誰種已摐摐,半嶺蒼雲映此邦。露重珠纓蒙翠蓋,風來石齒碎寒江。浮空兩竹橫南閣,倒景扶桑射北窗。坐待夕烽傳海嶠,重城歸去踏逢逢。
【過萊州雪後望三山】
東海如碧環,西北卷登萊。雲光與天色,直到三山回。我行適冬仲,薄雪收浮埃。黃昏風絮定,半夜扶桑開。參差太華頂,出沒雲濤堆。安期與羨門,乘龍安在哉。茂陵秋風客,勸爾麾一杯。帝鄉不可期,楚些招歸來。
【遺直坊(並敘)】
富鄭公之客李君諱常,登人也。故太守李公諱師中,榜其閭曰遺直。而其子大方,求詩於軾,為賦一首。
使君不浪出,羔雁親扣門。先生但清坐,薤水已多言。當時邦人化,市無晨飲豚。歲月曾幾何,客主皆九原。魯經有餘嘆,楚些無歸魂。我作遺直詩,過者式其藩。
【次韻趙令鑠】
東坡已報六年穰,惆悵紅塵白首郎。枕上溪山猶可見,門前冠蓋已相望。故人年少真瓊樹,落筆風生戰堵牆。端向瓮間尋吏部,老來專以醉為鄉。
【次韻王定國得潁倅二首】
仙風入骨已凌雲,秋水為文不受塵。一噫固應號地籟,餘波猶足掛天紳。買牛但自捐三尺,射鼠何勞挽六鈞。莫向百花潭上去,醉翁不見與誰春。
滔滔四海我知津,每愧先生植杖芸。自少多言晚聞道,従今閉口不論文。灧翻白獸樽中酒,歸煮青泥坊底芹。要識老僧無盡處,床前牛蟻不曾聞。
【次韻趙令鑠惠酒】
神山無石髓,生世悲暫寓。坐待玉膏流,千載真旦暮。青州老従事,鬲上非所部。惠然肯見従,知我憎市酤。開瓶自洗盞,餚核誰與具。門前聽剝啄,烹魚得尺素。
【送范純粹守慶州】
才大古難用,論高常近迂。君看趙魏老,乃為滕大夫。浮雲無根蒂,黃潦能須臾。知經幾成敗,得見真賢愚。羽旄照城闕,談笑安邊隅。當年老使君,赤手降於菟。諸郎更何事,折棰鞭其雛。吾知鄧平叔,不鬥月支胡。
【次韻王震】
攜文過我治平間,霧豹當時始一斑。聞道吹噓借余論,故教流落得生還。清篇帶月來霜夜,妙語先春發病顏。詩酒暮年猶足用,竹木高會許時攀。
【次韻王定國謝韓子華過飲】
楚有孫叔敖,長城隱千里。哀哉練裙子,負薪躡破履。豈無故交親,逝去如覆水。不如老優孟,談笑托諧美。世家不可恃,如倚折足幾。祥符有賢相,手握天下砥。懿敏亦名公,三貴德爵齒。蓋棺今幾日,公子誰料理。誰要卿料理,欲說且止止。宅相開府公,久為蒼生起。如何垂老別,冰盤饋蒼耳。親嫌妨鶚薦,相對發微泚。新詩如彈丸,脫手不移晷。我亦老賓客,苦語落紈綺。莫辭三上章,有道貧賤恥。
【惠崇春江曉景二首(亦作書袞儀所藏惠崇畫二首)】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兩兩歸鴻欲破群,依依還似北歸人。遙知朔漠多風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次韻周邠】
南遷欲舉力田科,三徑初成樂事多。豈意殘年踏朝市,有如疲馬畏陵坡。羨君同甲心方壯,笑我無聊鬢已皤。何日西湖尋舊賞,淡煙疏雨暗漁蓑。
【次韻胡完夫】
青衫別淚尚斕斑,十載江湖困抱關。老去上書還北闕,朝來拄笏望西山。相従杯酒形骸外,笑說平生醉夢間。萬事會須咨伯始,白頭容我占清閑。
【次韻錢穆父】
老入明光踏舊班,染須那復唱陽關。故人飛上金鑾殿,遷客來従飯顆山。大筆推君西漢手,一言置我二劉間。便須置酒呼同舍,看賜飛龍出帝閑。
【再次韻答完夫穆父(二公自言,先世同在西掖。)】
掖垣老吏識郎君,並轡天街兩絕塵。汗血固應生有種,夜光那復困無因。豈知西省深嚴地,也著東坡病瘦身。免使謫仙明月下,狂歌對影只三人。
【次韻答滿思復】
自甘茅屋老三間,豈意彤庭綴兩班。紙落雲煙供醉後,詩成珠玉看朝還。誰言載酒山無賀,記取啼烏巷有顏。但恐跛牂隨赤驥,青雲飛步不容攀。

② 求《神醫嫡女》作者是以南以雅 得TXT完整稿!!謝謝!!

神醫嫡女
作者:以南以雅
四年前,她是相府嫡女,卻此租被庶母處處刁難,閉關戒罰。
四年後氏扒碼,她袖中揣一卷銀針,翻手雲覆手雨,靜殲哪看往日仇敵獨食惡果。
四年前,他受人所託,卻未來得及救下陸亦安。
從此,她成了他的一塊心病。
*
某日,陸亦安偷溜出府,不得不翻牆回院子。
身份尊貴的承王世子卻從善如流的越過圍牆,帶陸亦安躲過府內巡邏的侍衛。
陸亦安驚呆,指著顧予彥,「你居然比我都清楚府中的侍衛分布。」
顧予彥微微一笑,「沒辦法,這幾年為了看你一眼,也是不容易。」

③ 顧覬之字偉仁文言文

1. 求這篇文言文的譯文

孔覬,字思遠,會稽山陰人。少年時代就正直有氣節,把明辨是非作為自己的責任。他性情急躁,酗酒任性,每次喝醉總是整天不醒,對同僚多有欺凌輕慢,尤其不願曲意侍奉權要得寵的人物,那些人無不對他又怕又恨。他不置辦產業,家裡經常很貧困,財務無論多少,都不曾在意。他做二府長史,典簽諮事時,(手下人都很畏懼他)他不叫上前他們不敢上前,他不讓離開他們不敢離開。雖然喝酒的日子居多,但他卻清楚地了解政事,酒醒的時候判決,不曾有過阻滯。眾人都說:「孔公一月二十九天醉,勝過世人二十九天醒。」世祖每次想引見他,總是先派人看他酒醒了沒有。

他性格真誠樸素,不喜文飾,遇到寶玩,使用絕不遲疑,而其他東西即使粗破,也終不改換。孔覬的弟弟孔道存、堂弟孔徽,經營了很多家產,兩個弟弟請假向東回家鄉,孔覬前往江中的小沙洲上去迎接他們,(見他們隨身攜帶)十多艘的貨物,都是綿絹紙席之類。孔覬見了假裝喜歡,對他們說:「我近來很貧困,很需要這些東西。」於是就吩咐把它們放在岸邊,隨後神情嚴厲地對他們說:「你們總也算是個讀書人吧,為什麼到了回家去做商人的地步呢?」命令手下人放火焚燒貨物,直到燒盡才離去。

2. 二.文言文文段閱讀(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題(每小題3

9 . A 10 . C 11 . B 【文言參考譯文( 1 )】 何子平世代居住在會稽,很小的時候(就)有理想,被鄉里稱贊,事奉母親非常孝順。

在揚州被徵召從事史,每月的俸祿給的是白米,(他)總是賣出白米買入粟麥。別人問他說:「獲利不多,為什麼那麼麻煩呢 ? 」子平說:「我的母親在東邊,不買賣難得到白米,(我)怎麼忍心獨自吃白米飯。」

每當有人贈送鮮魚時,如果不能送到母親家,那麼不肯接受。母親原本是妾,戶籍注冊不符合實際情況,沒到供養的年齡,而戶籍上的年齡已經到了供養的年齡,便離開職務回到家裡,當時鎮軍將軍顧覬之是州上的長官,對他說:「你母親的年齡實際上未滿八十,你原來就知道。

在州中任職有少許俸祿,(我)將稟告上司挽留你。」子平說:「官家從戶口登記取得憑證,戶籍年齡已經到了,我就應該在家奉養母親,為何要以實際年齡未到冒取榮譽利益而寬容自己呢?況且歸去奉養母親,又符合我個人的情感。」

覬之又勸他以母親年老要求縣令照顧,子平說:「實際尚未到奉養之年,哪能藉此以求得俸祿?」覬之更加看重他。已經回到家,竭盡全力而使供養充足。

後來授予官職為吳郡海虞縣令,縣里給的奉祿只用來養母親一個人,而他的妻子、孩子絲毫不允許用奉祿。有人疑心他太儉朴,子平說:「奉祿本來是用來養戚好母親,不為自己,」問的人慚愧而退出去了。

母親死後而不再擔任官職,喪事情況超過一般禮節,每到了哭慟時,困頓暈倒許久方才蘇醒。

3. 房彥謙傳 文言文

房彥謙 〔隋〕字孝沖,清河東武城(今山東武城西)人,玄齡父。

大業(六o五至六一六)時為涇陽令,謚定伯。善草隸。

《北史本傳》 房彥謙,字孝沖,本清河人也,七世祖諶,仕燕太尉掾,隨慕容氏遷於齊,子孫因家焉。世為著姓。

高祖法壽,魏青、冀二州刺史,壯武侯。曾祖伯祖,齊郡、平原二郡太守。

祖翼,宋安太守,並世襲爵壯武侯。父熊,釋褐州主簿,行清河、廣肢漏川二郡守。

彥謙早孤,不識父,為母兄之所鞠養。長兄彥詢,雅有清鑒,以彥謙天性穎悟,每奇之,親教讀書。

年七歲,誦數萬言,為宗黨所異。十五,出後叔父子貞,事所繼母,有逾本生,子貞哀之,撫養甚厚。

後丁所繼母憂,勺飲不入口者五日。事伯父樂陵太守豹,竭盡心力,每四時珍果,口弗先嘗。

遇期功之戚,必蔬食終禮,宗從取則焉。其後受學於博士尹琳,手不釋卷,遂通涉五經。

解屬文,工草隸,雅有詞辯,風概高人。年十八,屬廣寧王孝珩為齊州刺史,辟為主簿。

時禁網疏闊,州郡之職,尤多縱弛,及彥謙在職,清簡守法,州境肅然,莫不敬憚。及周師入鄴,齊主東奔,以彥謙為齊州治中。

彥謙痛本朝傾覆,將糾率忠義,潛謀匡輔。事不果而止。

齊亡,歸於家。周帝遣柱國辛歷仔爛遵為齊州刺史,為賊帥輔帶劍所執。

彥謙以書諭之,帶劍慚懼。送遵還州,諸賊並各歸首。

及高祖受禪之後,遂優游鄉曲,誓無仕心。 開皇七年,刺史韋藝固薦之,不得已而應命。

吏部尚書盧愷一見重之,擢授承奉郎,俄遷監察御史。後屬陳平,奉詔安撫泉、括等十州,以銜命稱旨,賜物百段,米百石,衣一襲,奴婢七口。

遷秦州總管錄事參軍。嘗因朝集,時左僕射高熲定考課,彥謙謂熲曰:「書稱三載考績,黜陟幽明,唐、虞以降,代有其法。

黜陟合理,褒貶無虧,便是進必得賢,退皆不肖,如或舛謬,法乃虛設。比見諸州考校,執見不同,進退多少,參差不類。

況復愛憎肆意,致乖平坦,清介孤直,未必高名,卑諂巧官,翻居上等,直為真偽混淆,是非瞀亂。宰貴既不精練,斟酌取捨,曾經驅使者,多以蒙識獲成,未歷台省者,皆為不知被退。

又四方懸遠,難可詳悉,唯量准人數,半破半成。徒計官員之少多,莫顧善惡之眾寡,欲求允當,其道無由。

明公鑒達幽微,平心遇物,今所考校,必無阿枉,脫有前件數事,未審何以裁之?唯願遠布耳目,精加采訪,褒秋毫之善,貶纖介之惡,非直有光至治,亦足標獎賢能。」詞氣侃然,觀者屬目。

熲為之動容,深見嗟賞。因歷問河西、隴右官人景行,彥謙對之如響,熲顧謂諸州總管、刺史曰:「與公言,不如獨與秦州考使語。」

後數日,熲言於上,上弗能用。以秩滿,遷長葛令,甚有惠化,百姓號為慈父。

仁壽中,上令持節使者巡行州縣,察長吏能不,以彥謙為天下第一,超授鄀州司馬。吏民號哭相謂曰:「房明府今去,吾屬何用生為!」 其後百姓思之,立碑頌德。

鄀州久無刺史,州務皆歸彥謙,名有異政。 內史侍郎薛道衡,一代文宗,位望清顯,所與交結,皆海內名賢。

重彥謙為人,深加友敬,及兼襄州總管,辭翰往來,交錯道路。煬帝嗣位,道衡轉牧番州,路經彥謙所,留連數日,屑涕而別。

黃門侍郎張衡,亦與彥謙相善。於時帝營東都,窮極侈麗,天下失望。

又漢王構逆,罹罪者多,彥謙見衡當途而不能匡救,以書諭之曰:竊聞賞者所以勸善,刑者所以懲惡,故疏賤之人,有善必賞,尊貴之戚,犯惡必刑,未有罰則避親,賞則遺賤者也。今諸州刺史,受委宰牧,善惡之間,上達本朝,懾憚憲章,不敢怠慢。

國家祗承靈命,作民父母,刑賞曲直,升聞於天,夤畏照臨,亦宜謹肅。故文王雲:「我其夙夜,畏天之威。」

以此而論,雖州國有殊,高下懸邈,然憂民慎法,其理一也。至如並州畔逆,須有甄明。

若楊諒實以詔命不通,慮宗社危逼,徵兵聚眾,非為干紀,則當原其本情,議其刑罰,上副聖主友於之意,下曉愚民疑惑之心;若審知內外無虞,嗣後纂統,而好亂樂禍,妄有覬覦,則管、蔡之誅,當在於諒,同惡相濟,無所逃罪,梟懸孥戮,國有常刑。其間乃有情非協同,力不自固,或被擁逼,淪陷凶威,遂使籍沒流移,恐為冤濫。

恢恢天網,豈其然乎?罪疑從輕,斯義安在?昔叔向置鬻獄之死,晉國所嘉,釋之斷犯蹕之刑,漢文稱善。羊舌寧不愛弟,廷尉非苟違君,但以執法無私,不容輕重。

且聖人大寶,是曰神器,苟非天命,不可妄得。故蚩尤、項籍之驍勇,伊尹、霍光之權勢,李老、孔丘之才智,呂望、孫武之兵術,吳、楚連磐石之據,產、祿承母後之基,不應歷運之兆,終無帝王之位。

況乎蕞爾一隅,蜂扇蟻聚,楊諒之愚鄙,群小之凶慝,而欲憑陵畿甸,覬幸非望者哉!開辟以降,書契雲及,帝皇之跡,可得而詳。自非積德累仁,豐功厚利,孰能道洽幽顯,義感靈只!是以古之哲王,昧旦丕顯,履冰在念,御朽競懷。

逮叔世驕荒,曾無戒懼,肆於民上,聘嗜奔欲,不可具載,請略陳之。 襄者齊、陳二國,並居大位,自謂與天地合德,日月齊明,罔念憂虞,不恤刑政。

近臣懷寵,稱善而隱惡,史官曲筆,掩瑕而錄美。是以民庶呼嗟,終閉塞於視聽,公卿虛譽,日敷陳於左右。

法網嚴密,刑辟日多,徭役煩興,老幼疲苦。 昔鄭有子產。

4. 狄仁傑文言文翻譯

原發布者: *** 亞

文言文狄仁傑翻譯【篇一:文言文狄仁傑翻譯】【原文】狄仁傑為並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鄭崇質,母老且病,當使絕域。仁傑曰:「太夫人有疾而公遠使,豈可貽親萬里之憂。」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行。時仁基與司馬李孝廉不協,因謂曰:「吾等獨無愧耶。」相待如初。(孔平仲《續世說》)【譯文】當初,狄仁傑為並州法曹,同事鄭崇質應當出使遙遠的地區。鄭崇質的母親年老又有病,狄仁傑說:「他母親的情況如此,怎麼可以讓她有萬里離別的憂愁!」於是找到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承擔出使的任務。藺仁基一貫與司馬李孝廉不和,這時候兩人不禁相對說:「我們難道自己不感到羞愧么?」以後兩人和睦相處。【練習】1.解釋文中畫線的詞語。(1)當使絕域()(2)乃詣長史藺仁基()2.用現代漢語解釋文中畫線句。因謂曰:「吾等獨無愧耶。」3.文章後半部分寫仁基與司馬李孝廉「相待如初」的作用是什麼?4.讀了這篇短文,你有什麼體會?【答案】1、(1)派往(2)到……去2、(藺仁基)因此對李孝廉說:「我們難道不感到慚愧嗎?」3、表現出狄仁傑的品行影響了他人,側面襯托出狄仁傑品性的高尚4、人與人之間要真誠相待,友好相處,盡力幫助他人更多有關的資料【篇二:文言文狄仁傑翻譯】狄仁傑為並州法曹,有同府法曹鄭崇質,母老且病,當使絕域。仁傑曰:太夫人有疾而公遠使,豈可貽親萬里之憂。乃詣長史藺仁基,請代崇質行。時仁基與司馬李孝廉不協,因謂曰:吾等獨無愧耶。相待如初

5. 《陳太丘與友期》全文(文言文和譯文)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同行,約定的時間在中午。過了中午朋友還沒有到,陳太丘不再等候他而離開了,陳太丘離開後朋友才到。陳元方當時年齡七歲,在門外玩耍。陳太丘的朋友問陳元方:「你的父親在嗎?」陳元方回答道:「(我父親)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已經離開了。」友人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人!和別人相約同行,卻丟下別人先離開了。」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正午您沒到,就是不講信用;對著孩子罵父親,就是沒有禮貌。」朋友感到慚愧,下了車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走進家門不回頭看。

劉義慶《世說新語》中的一篇,文章記述陳元方與來客的對話,告誡人們辦事要講誠信,為人要方正。該文被選入中學語文課本。

6. 謝晦文言文翻譯

顧覬之,吳郡吳人。

初為郡主薄。謝晦為荊州,以為衛軍參軍。

晦愛其雅素,深相知待。後為山陰令。

山陰民戶三萬,海內劇邑,前後官長,晝夜不得休,事猶不舉。覬之理繁以約,縣無用事,晝日垂簾,門階閑寂。

自宋世為山陰,務簡而績修,莫能尚也。還為吏部郎,嘗與宋文帝坐論江左人物,言及顧榮,袁淑謂覬之:「卿南人怯懦,豈辦作、賊。」

覬之正色曰:「卿乃復以忠義笑人!」淑有愧色。太子劭弒立,朝士無不移任,惟覬之不徙官。

孝武帝即位,遷御史中丞。孝建元年出為寧朔將軍、行會稽郡事。

尋征為右衛將軍,領本州中正。明年,遷湘州刺史,善於蒞民,治甚有績。

7. 勵志的文言文

1汝南陳仲舉,潁川李元禮二人,共論其功德,不能定先後。

蔡伯喈評之曰:「陳仲舉 強於犯上,李元禮嚴於攝下,犯上難,攝下易。」仲舉遂在「三君」之下,元禮居「八俊」 之上。

2龐士元至吳,吳人並友之。見陸績、顧劭、全琮,而為之目曰:「陸子所謂駑馬有逸 足之用,顧子所謂駑牛可以負重致遠。

」或問:「如所目,陸為勝邪?」曰:「駑馬雖精 速,能致一人耳。駑牛一日行百里,所致豈一人哉?」吳人無以難。

「全子好聲名,似汝南 樊子昭。」 3顧劭嘗與龐士元宿語,問曰:「聞子名知人,吾與足下孰愈?」曰:「陶冶世俗,與 時浮沉,吾不如子;論王霸之餘策,覽倚仗之要害,吾似有一日之長。

」劭亦安其言。 4諸葛瑾弟亮,及從弟誕,並有盛名,各在一國。

於時以為「蜀得其龍,吳得其虎,魏 得其狗。」誕在魏與夏侯玄齊名;瑾在吳,吳朝服其弘量。

5司馬文王問武陔:「陳玄伯何如其父司空?」陔曰:「通雅博暢,能以天下聲教為己 任者,不如也;明練簡至,立功立事,過之。」 6正始中,人士比論,以五荀方五陳:荀淑方陳□(宀是),荀靖方陳諶,荀爽方陳 紀,荀□(或彡)方陳群,荀覬方陳泰。

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 康方王綏,裴綽方王澄,裴瓚方王敦,裴遐方王導,裴□(危頁)方陳王戎,裴邈方王玄。 7冀州刺史楊准二子喬與髦,俱總角為成器。

准與裴□(危頁)、樂廣友善,遣見之。 □(危頁)性弘方,愛喬之有高韻,謂准曰:「喬當及卿,髦小減也。

」廣性清淳,愛髦之 有神檢,謂准曰:「喬自及卿,然髦尤精出。」淮笑曰:「我二兒之優劣,乃裴、樂之優 劣。

」論者評之,以為喬雖高韻,而檢不匝;樂言為得。然並為後出之俊。

8劉令言始入洛,見諸名士而嘆曰:「王夷甫太解明,樂彥輔我所敬,張茂先我所不 解,周弘武巧於用短,杜方叔拙於用長。」 9王夷甫雲:「閭丘沖優於滿奮、郝隆。

此三人並是高才,沖最先達。」 10王夷甫以王東海比樂令,故王中郎作碑雲:「當時標榜,為樂廣之儷。

」 11庾中郎與王平子雁行。 12王大將軍在西朝時,見周侯,輒扇障面不得住。

後度江左,不能復爾,王嘆曰: 「不知我進,伯仁退?」 13會稽虞□(馬斐),元皇時與桓宣武同俠,其人有才理勝望。王丞相嘗謂□(馬 斐)曰:「孔愉有公才而無公望,丁潭有公望而無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馬斐)未 達而喪。

14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郗鑒?」周曰:「鑒方臣,如有功夫。」復問郗,郗 曰:「周覬比臣,有國士門風。

」 15王大將軍下,庾公問:「聞卿有四友,何者是?」答曰:「君家中郎、我家太尉、阿平、胡毋彥國。阿平故當最劣。

」庾曰:「似未肯劣。」庾又問:「何者居其右?」王 曰:「自有人。

」又問:「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論。」左右躡公,公乃止。

16人問王丞相:「周侯何如和嶠?」答曰:「長輿嵯櫱(峨?)。」 17明帝問謝鯤:「君自謂何如庾亮?」答曰:「端委廟堂,使百僚准則,臣不如亮; 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 18王丞相二弟不過江,曰潁、曰敞。時論以潁比鄧伯道,敞比溫忠武,議郎、祭酒者 也。

19明帝問周侯:「論者以卿比郗鑒,雲何?」周曰:「陛下不須牽□(豈頁)比。」 20王丞相雲:「頃下論以我比安期、千里。

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21宋□(礻韋)曾為王大將軍妾,後屬謝鎮西。

鎮西問□(礻韋):「我何如王?」 答曰:「王比使君,田舍、貴人耳。」鎮西妖冶故也。

22明帝問周伯仁:「卿自謂何如庾元規?」對曰:「蕭條方外,亮不如臣;從容廊 廟,臣不如亮。」 23王丞相辟王藍田為掾,庾公問丞相:「藍田何似?」王曰:「真獨簡貴,不減父 祖,然曠澹處,故當不如爾。

」 24卞望之雲:「郗公體中有三反,方於事上,好下佞己,一反;治身清貞,大修計 校,二反;自好讀書,憎人學問,三反。」 25世論溫太真是過江第二流之高者。

時名輩共說人物,第一將盡之間,溫常失色。 26王丞相雲:「見謝仁祖,恆令人得上。

」與何次道語,唯舉手指地曰:「正自爾 馨。」 不好意思,沒有譯文。

8. 跪求

——《詠雪》 原文: 陳太丘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

友人慚,下車引之,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 陳太丘和朋友預先約定好一起出行,約定在中午時分,約定的時間過了朋友卻沒有到,陳太丘便不再等候友人而離開了。

當他離去以後,他的朋友才來到。陳太丘的兒子陳元方當時年僅七歲,正在家門外做游戲。

客人問他:「你的父親在家不在?」陳元方回答說:「父親等待您很長時間而您卻沒有來到,已經離去了。 」客人便發怒說道:「不是人啊!和人家約好一起出行,卻拋棄人家而離去。」

陳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定在中午時分見面,中午不到,這就是沒有信用;對著人家兒子罵他的父親,這便是沒有禮貌。」客人感到很慚愧,便從車里下來,想拉元方的手,元方走回家不去理他。

——《陳太丘與友期》 以下為無譯文的文言文,選自〈〈世說新語〉〉。 1.陳仲舉言為士則,行為世范,登車攬轡,有澄清天下之志。

為豫章太守, 至,便問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慾府君先入廨。」

陳曰:「武 王式商容之閭,席不暇暖。吾之禮賢,有何不可!」 2.周子居常雲:「吾時月不見黃叔度,則鄙吝之心已復生矣。」

3.郭林宗至汝南造袁奉高,車不停軌,鸞不輟軛。詣黃叔度,乃彌日信宿。

人問其故,林宗曰:「叔度汪汪如萬頃之陂。澄之不清,擾之不濁,其器深廣, 難測量也。」

4.李元禮風格秀整,高自標持,欲以天下名教是非為己任。後進之士,有升 其堂者,皆以為登龍門。

5.李元禮嘗嘆荀淑、鍾皓曰:「荀君清識難尚,鍾君至德可師。」 6.陳太丘詣荀朗陵,貧儉無僕役,乃使元方將車,季方持杖後從,長文尚小, 載著車中。

既至,荀使叔慈應門,慈明行酒,餘六龍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於時太史奏:「真人東行。」 7.客有問陳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荷天下重名?」季方曰: 「吾家君譬如桂樹生泰山之阿,上有萬仞之高,下有不測之深;上為甘露所沾, 下為淵泉所潤。

當斯之時,桂樹焉知泰山之高,淵泉之深,不知有功德與無也。」 8.陳元方子長文有英才,與季方子孝先,各論其父功德,爭之不能決,咨於 太丘,太丘曰:「元方難為兄,季方難為弟。」

9.荀巨伯遠看友人疾,值胡賊攻郡,友人語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 巨伯曰:「遠來相視,子令吾去,敗義以求生,豈荀巨伯所行邪!」賊既至,謂 巨伯曰:「大軍至,一郡盡空,汝何男子,而敢獨止?」巨伯曰:「友人有疾, 不忍委之,寧以吾身代友人命。」賊相謂曰:「吾輩無義之人,而入有義之國。」

遂班軍而還,一郡並獲全。 10. 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內,嚴若朝典。

陳元方兄弟恣柔愛之道。而 二門之里,兩不失雍熙之軌焉。

11. 管寧、華歆共園中鋤菜,見地有片金,管揮鋤與瓦石不異,華捉而擲去 之。又嘗同席讀書,有乘軒冕過門者,寧讀如故,歆廢書出看。

寧割席分坐,曰: 「子非吾友也!」 12. 王朗每以識度推華歆。歆蠟日,嘗集子侄燕飲,王亦學之。

有人向張華 說此事,張曰:「王之學華,皆是形骸之外,去之所以更遠。」 13. 華歆、王朗俱乘船避難,有一人慾依附,歆輒難之。

朗曰:「幸尚寬, 何為不可?」後賊追至,王欲舍所攜人。歆曰:「本所以疑,正為此耳。

既已納 其自託,寧可以急相棄邪?」遂攜拯如初。世以此定華、王之優劣。

14. 王祥事後母朱夫人甚謹。家有一李樹,結子殊好,母恆使守之。

時風雨 忽至,祥抱樹而泣。祥嘗在別床眠,母自往暗斫之。

值祥私起,空斫得被。既還, 知母憾之不已,因跪前請死。

母於是感悟,愛之如己子。 15. 晉文王稱阮嗣宗至慎,每與之言,言皆玄遠,未嘗臧否人物。

16. 王戎雲:「與嵇康居二十年,未嘗見其喜慍之色。」 17. 王戎、和嶠同時遭大喪,具以孝稱。

王雞骨支床,和哭泣備禮。武帝謂 劉仲雄曰:「卿數省王、和不?聞和哀苦過禮,使人憂之。」

仲雄曰:「和嶠雖 備禮,神氣不損;王戎雖不備禮,而哀毀骨立。臣以和嶠生孝,王戎死孝。

陛下 不應憂嶠,而應憂戎。」 18. 梁王、趙王,國之近屬,貴重當時。

裴令公歲請二國租錢數百萬,以恤 中表之貧者。或譏之曰:「何以乞物行惠?」裴曰:「損有餘,補不足,天之道 也。」

19. 王戎雲:「太保居在正始中,不在能言之流。及與之言,理中清遠,將 無以德掩其言。」

20. 王安豐遭艱,至性過人。裴令往吊之,曰:「若使一慟果能傷人,浚沖 必不免滅性之譏。」

21. 王戎父渾有令名,官至涼州刺史。渾薨,所歷九郡義故,懷其德惠,相 率致賻數百萬,戎悉不受。

22. 劉道真嘗為徒,扶風王駿以五百疋布贖之,既而用為從事中郎。當時以 為美事。

23. 王平子、胡毋彥國諸人,皆以任放為達,或有裸體者。樂廣笑曰:「名 教中自有樂地,何為乃爾也?」 24. 郗公值永嘉喪亂,在鄉里甚窮餒。

鄉人以公名德,傳共飴之。公常攜兄 子邁及外生周翼二小兒往食。

鄉人曰:「各自飢困,以君之賢,欲共。

④ 文言文名言名句

一、
愛國愛民篇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過零丁洋>>
2、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台。
宋•陸
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
3、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
宋•陸
游<<示兒>>
4、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唐•杜牧<<泊秦淮>>
5、只解沙場為國死,何須馬革裹屍還。
清•徐錫麟<<出塞>>
6、一腔熱血勤珍重,灑去猶能化碧濤。
清•秋
瑾<<對酒>>
7、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宋•辛棄疾
8、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宋•文天祥<<揚子江>>
9、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唐•王昌齡<<出塞>>
10、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
宋•此納范仲淹<<岳陽樓記>>
1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唐•杜甫
12、天下興亡,匹夫有責。
顧炎武
二、
壯志篇
1、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三國•魏•曹操<<步出廈門行>>森銷沒
2、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唐•李白<<行路難>>
3、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雲。
清•曹雪芹<<紅樓夢>>
4、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
清•龔自珍<<已亥雜記>>
5、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
唐•劉禹錫<<酬樂天詠老見示>>
6、有志不在年高,無志空活百歲。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
7、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唐•黃
巢<<不第後賦菊>>
8、醉卧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
唐•王
翰<<涼州詞>>
9、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唐•杜甫<<望岳>>
三、
道德品行篇
1、君子坦盪盪,小人常戚戚。
<<論語•學而>>
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
<<論語•子路>>
3、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4、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斗皮致遠。
三國•諸葛亮<<誡子書>>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