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資訊 » 寫小說是手藝

寫小說是手藝

發布時間: 2023-05-14 22:41:47

1. 一般來說,寫武俠小說的作者是職業寫作還是業余的呢

兩者都有

1.一般的武俠小說作者大都是業余的

武俠小說很多,在網上一搜就能看到一大片,這裡面有精彩的,也有一般的,而一般的大都是業余,利用那些空閑的時間來寫武俠小說,可能是因為興趣愛好,也可能是純粹賺一點外快,所以他們才會利用業余時間來寫作,但一般這種業余作者,寫出來的武俠小說質量都不是很高,因此,他們只能將寫武俠小說當作一個業余工作或者業余的興趣愛好,沒有相當高的人氣和閱讀量,寫武俠小說是沒有辦法養活他們的,他們也不得不去找一個正式工作,來養活他們自己,所以,雖然不能說一般的武俠小說作者都是業余的,但業余的作者,還是在寫武俠小說的作者當中戰佔有很大一部分的。

2. 如何提高自己寫小說的水平

這個問題實在提得有水平,已經讓我無法再去介意介意它的冷。

首先,題主同學的措辭——編故事這個「編」字,實在是一個讓人欣喜的質朴表達。

行內人都知道,但凡故事寫作(包括編劇)無論是任何形式、題材的故事寫作,本質上就是技術活、甚至體力活。一切宣稱自己是搞藝術創作,把這個事提高到存天理滅人慾的高度的「老師」呢,我們肯定不能一概而論說他們都是沒內什麼數,只能保守一點說他們有一些特殊的意圖——比如提高逼格,從而提高身價。

但實際上故事寫作,就跟任何手藝活,任何技巧一樣,要提高就只有賣油翁法則,就只有「practice make perfect」一條路徑。

當然,雖然功夫是多少要下的,苦是多少要吃的,但是方法也是有的。

對不起,廢話結束,進入戲肉。

首先,我假定題主是明白故事的本質是什麼的(或者說人話就是人為啥要看故事)。

如果理解了故事的本質,明白故事為啥要存在,對人類來說故事為啥是剛需,那就起碼能明白好的故事應該是啥樣子。

這么說吧,故事的上限不好說,但是「跌宕起伏」確實是故事的基本及格線。(再次喜極而泣,你們是無法想像每天打開知乎看到的問題都是「大大我文筆不行想要寫網文月入5千是夢嗎」是什麼心情)

為啥這樣說呢?難道人物不重要嗎?主題不重要嗎?文筆不重要嗎?

當然不是。

但是劇情構建和編排能力(也就是把劇情寫得跌宕起伏又不落俗套的能力),更重要。

1.從寫作能力模型來說,劇情的構建和編排能力,是最基礎的能力。不是說除了劇情構建能力之外的能力不重要,而是說,不管是人物塑造、世界觀鋪設、主題的呈現,最後都要通過劇情構建來實現。

2. 從作者成長路徑來說,擁有基本劇情構建能力的人,才有可能把故事寫完,哪怕寫得很俗套甚至很幼稚,最後還爛尾。只有一次又一次編織完成一個完整故事的人,才有可能在這個領域不斷成長。因為很多問題,只有真正寫完一個故事的人才能意識到,才能真明白這事兒該咋辦

3. 從現實角度講。

作為一個編輯,也就是俗稱給作者發錢的那個人,我很誠懇地說,老師們啊,對於我們,也就是我和我的同行來說,更希望和一個也許沒有太多天分/靈氣,但是能把故事講得合轍押韻有板有眼的作者合作,而不是那種迷戀/迷信靈感,可能確實偶然蹦出些許有趣的橋段、有新意的人物、或者讓人覺得還有點新意的設定,但是完全沒辦法串成完整故事的作者合作。

3. 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每個寫作者都應掌握的技能

1989年,24歲的羅琳在去往倫敦的火車上,一個瘦弱、戴著圓形眼睛的黑發小巫師在窗外對她微笑。從此以後,這個黑發小巫師再不曾從羅琳的世界中離開。8年後,《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橫空出世,一時之間風靡全球。

從一個平凡的單身母親,到深受喜愛的《哈利·波特》系列書籍的作者,除了帶給世人一部部優秀的作品外,羅琳的經歷也喚醒了很衫搏多平凡人們的作家夢。

執筆落字,一時的熱情總能撐起良好的開端。但是漸漸文思枯竭,無從下筆,一個個作家夢就在日漸褪去的熱情和枯竭的文思中破滅。

心懷作家夢固然寶貴,但是與吃飯喝水不同,成為作家並不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本能。 它是一項技能,需要學習、訓練並配以持之以恆。

對於已經在寫作道路上行走了一段時間的寫作者們而言,學習技能,精進技巧,是要在這條路上走得更遠的必不可少的過程。正如著名美國作家厄休拉·勒古恩所說:「他們需要學習技巧、磨煉手藝,在揚帆橫渡太平洋之前,掌握一些航海的技能。」

為了幫助寫作者們能夠離夢想更近一些,「科幻小說女王」厄休拉·勒古恩將自己及工作坊中所獲得的,小說家們在創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匯總在《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中,幫助寫作者們避開寫作過程遇到的陷阱,掌握更多的「航海」技能。

說起厄休拉·勒古恩可能有的讀者並不熟悉,但是她的奇幻作品——《地海傳說》,想必大家都有所耳聞。《地海傳說》曾被吉卜力工作室翻拍成動畫電影,在動漫界和電影界掀起一股巨浪。這部奇幻小說奠定了厄信備休拉·勒古恩在西方奇幻文學界的地位,與托爾金的《魔戒》和劉易斯的《納尼亞傳奇》並駕齊驅。

厄休拉一生著有21部小說、11部短篇小說集,以及眾多詩歌、兒童文學等書籍,在很多寫作領域都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多次獲得雨果獎、星雲獎、軌跡獎等獎項,被譽為「科幻小說女王」、「美國當代最偉大的科幻小說家」等殊榮。

厄休拉·勒古恩在《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中,告訴寫作者如何通過掌握語言的音樂性來控制文章語句的節奏,寫出「動聽」的語句;用標點和語法,賦予句子生命;合適的句子長度和句法,讓文章更具連貫性和可讀性;用語言和結構的重復,讓文章的情感更加飽滿,帶領讀者在如樂曲般的重復結構中暢游;形容詞和副詞讓形象雀躍紙上;人稱、時態、視角和口吻的正確運用,能夠讓讀者領略到宏大的圖景時,不至於暈頭轉向;把信息融入故事中,帶給讀者除了情節和行為以外的收獲;有詳有略,是讓讀者手不釋卷的法寶。

書中每個章節和知識點,厄休拉都相應地布置了練習作業,按照作業指示去不斷聯系,寫作者會發現,在不斷跳出舒適圈挑戰自己的時候,自己的寫作能力已經悄然獲得了提升。

一、語言的音樂性,讓文章潺潺流動

有的文章能夠吸引讀者的目光,讓讀者迫不及待地想看到結局。而有的文章,讓讀者看了幾行之後就毫不猶豫地選擇退出。

好的文章之所以能夠吸引讀者,是因為它每一句都在推動情節的發展。 我們常說某個故事情節發展得很快,主要是因為每一句話,每一個片段描寫,都在指引情節不斷推進,朝結局的方向奔跑。 推動的速度快,加上保持一定的韻律節奏,這樣的故事讓讀者讀起來就會感到酣暢淋漓。

厄休拉·勒古恩在《寫小說最重或坦祥要的十件事中》提到,「語言如同音樂一樣,本身能夠而且確乎表達自身的喜悅」。只有用耳朵去聆聽,才能切身體會到文章所表達的情感和韻律。

所以當文章完成之後,大聲地讀出來,用耳朵去聆聽詞語譜寫出的樂曲,去掉那些妨礙情節推進的障礙物,讓文章如奔騰的溪水般,流暢而歡快地前進。

二、語言和結構的重復,那些躲在暗處揮手的精靈

文章如樂曲般充滿韻律,而樂曲總離不開重復。文章也一樣,有規則、有預謀地重復,會讓文章的韻律感更強,讀起來更加生動,同時還會撐起文章的架構,讓讀者在等待下一個重復的過程中,體會到不一樣的情感。

魯迅先生的《秋葉》,開頭是這樣描寫的:「在我的後園,可以看見牆外有兩株樹,一株是棗樹,還有一株也是棗樹。」很多人提出疑問,為什麼魯迅先生不直接寫:我家後院有兩棵棗樹呢?我們接著看文章,就會找到答案。「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沒有見過這樣奇怪而高的天空。」

從一棵棗樹到另一棵棗樹,再根據下文內容,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作者的視線變化:從一邊移到另一邊,再從下方到上方。魯迅先生使用重復的描寫手法,帶領著讀者跟隨他的視線,去捕捉他看到的事物,並體會由此產生的感情。

語言重復的重要性就在於,它可以准確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再沒有其他的詞語可以表達相同的意思。

魯迅先生是使用語言和結構重復的高手,我們最為耳熟能詳的當屬他的《祝福》。

「我真傻,真的」,這是祥林嫂的標志性語言,在文章中反復出現。但是文章中人們對這句話的情感表達,卻從最初的同情到後來的厭煩,到最後的嘲諷調侃。祥林嫂從最初見人就敘說自己的不幸命運,到後來的閉口不言,每次這句話的重復,也會讓讀者產生不一樣的感受。就如厄休拉·勒古恩所說:「……每一次重復,它的意味就加深一層。它的身量就越來越重。滑稽之下的黑暗一點一點地擴展,變得更加黑暗。」

《祝福》還採用了「結構性重復」的寫作手法。所謂「結構性重復」指的是,故事中出現了相似的事件。

從祥林嫂的出場到最後的離世,貫穿文章的重復性結構是: 死了丈夫——離家——做工——離開。

小說中的詞語、畫面、結構重復,就像是音樂結構中的再現和發展,推動情節起伏的同時,將文章推向高潮。而讀者的情感也會隨之飽滿、膨脹,直到迎接結局的降臨。

三、講故事的口吻,不要讓視角限制你的想像

在我們大多數寫作者的認知中,講故事或者寫小說最常用的視角是第一人稱和第三人稱。第一人稱能夠增加讀者的代入感,迅速吸引讀者注意力。第三人稱又成為「上帝視角」,它無所不知,能夠將所有的人物、情感徐徐展現給讀者。而第三人稱中多又提倡文章從頭到尾,始終以特定的某個人的視角來抒寫故事的發展,過多的視角容易給讀者造成混亂感。

然而在實際的寫作中,仍然有其他的視角和人稱,同樣可以帶給讀者清晰的視覺和閱讀效果。厄休拉·勒古恩在《寫小說最重要的十件事》中,整理了所有抒寫故事時可以採用的視角和人稱。下面我們就來看一下不同的人稱和視角各自都有什麼特點,以及在實際的寫作中如何運用。

第一人稱,以「我」的視角來講述故事,通過我的所見、所感、回憶、心理活動等,將信息傳遞給讀者。

例:

我抱著文件,緊張地看著坐在會議桌旁的參會人員。他們有的湊在一起聊天,時不時傳出嬉笑的聲音,有的在悶頭玩手機,有的在皺著眉頭打電話,還有兩個人神情冷漠地望著我。這是我第一次主持會議,我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接下來需要討論的事情當中。

有限第三人稱,以特定的「他/她」的視角來講述故事,通過「他/她」的所見、所感、回憶、心理活動等,將信息傳遞給讀者。整個文章視角固定在某個「他/她」身上,不發生變化。

例:

陌陌將文件環抱在胸前,神情緊張地看著圍坐在會議桌旁的參會人員。他們有的湊在一起聊天,還不時發出嬉笑的聲音,有的在悶頭玩手機,有的在皺著眉頭打電話,還有兩個人神情冷漠地望著她。這是陌陌第一次主持會議,她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接下來需要討論的事情當中。

介入作者,也稱全知作者,擁有上帝視角。可以了解每個人的所見、所感、回憶、心理活動等,通過不斷變換視角,將信息傳遞給讀者。

例:

陌陌將文件環抱在胸前,神情緊張地看著圍坐在會議桌旁的參會人員。湊在一起聊天的幾人正在討論某個綜藝節目,說起其中好笑的片段,大家忍不住笑得前俯後仰。玩手機的正沉浸在鬥地主的游戲中,琢磨著地主手裡還有些什麼牌。老李接到了客戶投訴,這家客戶事真多,可是又不能跟客戶翻臉,只好耐著性子跟客戶解釋著。剩下的兩個人倒是安靜地坐在桌子旁,等待著會議開始。可是已經過了五分鍾,那個主持人還是縮手縮腳地一言不發,公司把這么重要的項目交到她手裡真的沒問題嗎?實際上這是陌陌第一次主持會議,她不知道應該說些什麼,將他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接下來需要討論的事情當中。

客觀作者,就像一隻趴在牆上的蒼蠅,以客觀不帶感情的視角,如實描述所見到的情景。

例:

那個叫陌陌的女孩抱著文件站在桌子前,默默地看著桌邊的人們。他們有的湊在一起聊天,不時發出嬉笑的聲音,有的低頭玩著手機,有的在皺著眉頭打電話。還有兩個人什麼也沒做,就坐在那裡面無表情地看著陌陌。而陌陌則站在那裡,一動也不動,也沒有開口說一句話。

觀察者-敘述者,使用第一人稱來講述故事,但並不是故事的主角,而是講述目睹到的情節。

例:

她看上去很緊張,睜著圓溜溜的大眼睛來回看著會議室里的參會人員。他們有的在聊天嬉笑,有的在玩手機游戲,有的在打電話,似乎是在給客戶解釋什麼。我和老劉已經坐在這里半天了,可是那個主持人卻什麼都沒說。公司把這么重要的項目交給她真的沒有問題嗎?我不禁懷疑。

觀察者-敘述者,使用有限第三人稱來講述故事,不是故事的主角,通過有限第三人稱視角,描述整個故事的情節。

例:

她將文件緊緊抱在懷里,稚嫩的臉上是緊張的表情,圓溜溜的大眼睛無助地掃視著屋裡的人們。旁邊的嬉笑聲引起了老楊的注意,明明已經到了開會的時間卻還在聊天,真是太不像話了!這位主持人也是,都不知道維持會議秩序的嗎?還是太年輕了!老楊望著女孩,失望地搖了搖頭。

除了常用的第一人稱和有限第三人稱,厄休拉·勒古恩同樣鼓勵寫作者去嘗試其他的視角和口吻。只是在視角切換的連續性和頻率方面,寫作者要做到心知肚明,每一次切換都有充足的理由。並且還要有足夠的控制文字的能力,不要因為視角和口吻的轉換,給讀者帶來混亂的感覺。

詹姆斯·伍德說:「小說既是奇技淫巧,又是某種真實。」 「小說是關於敘事的藝術」,藝術的表達有賴於運氣和不可多得的天賦。 雖然天賦無法強求,但是技巧卻可以培養。 去學習,去掌握,通過提高技巧來獲取自己的天賦。

寫作是一條艱難的路,但既然選擇了,那就讓自己有足夠高的技能去駕馭文字,去表達確切的情感。用可以掌舵的技巧將情緒寫出,將想要表達的信息,准確地傳遞給讀者。

4. 寫作是一門手藝,需要訓練

看過聽過許多作家的傳記故事和寫作經驗的文章,對於他們何以能取得如此令世人矚目的成績而感嘆。總以為,他們是因為天賦異稟,聰明過人。而看過他們的故事之後,才領會到大作家也許確有過人天賦,然而成功的作家背後除了自身的天賦條件之外,每天不間斷的勤奮練筆,更是使其成功的首要因素。

台灣作家林清玄何以能寫出如此眾多的優美篇章,據說,他從小學就開始寫作,每天寫五百字,初中時每天寫一千字,高中時每天寫兩千字,上大學以後每天必寫三千字,在日復一日,經年累月的這種寫作訓練中,才使自己的文章如此驚天地、泣鬼神,如日月星辰,成為文學星空中一顆璀璨的明珠,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家之一。

最近,我們也有幸在《知音》編輯陳清貧老師的寫作網校群中,認識一位由打工妹而成為暢銷書作家的紅娘子,她的寫作經歷對於我們更具借鑒意義。你想在寫作上成功,你必須要下苦功,笨鳥先飛,比別人更勤奮,更努力,你才能出人頭地,在數以萬計的寫作者中脫穎而出。紅娘子只是一個初中文化的打工妹,當時是酒店的服務員,當她立志要靠寫作改變自己人生命運的時候,每天抽空在紙上寫作,堅持每天寫三千字,然後在夜晚下班後去很遠的網吧,打出來發到網上,她就是在這樣的條件下,堅持寫作練習了三年,沒有一分錢的稿費。擾握後來,在網上看到一篇寫手的經驗帖,知道了寫稿和投稿的方法和秘訣,她才開始寫雜志並在網上寫連載小說,從此,一發而不可收,隨後辭職做起了專職寫作。

她後來成為了暢銷書作家,至今已出版長篇小說16本,散文集、合集7本,紅娘子「七色恐怖小說」已經成為中國恐怖小說讀者必讀之書,作品《青絲》入選為2008年十大懸疑小說,在驚悚界被稱為「驚悚女皇」,這個成功的寫作故事告訴我們,她除了有一定文學天賦外,沒有三年的堅持勤學苦練,就沒有她今天的大紅大紫。

寫作在某種程度上說是一門手藝,比如木工、油漆工一樣,也需要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去獲得這種技能,光靠紙上談兵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是一個寫作愛好者,多年的努力仍沒有達到輕松收獲果實的理想境地,你更應該以極大的熱情和勤奮,全力以赴地去投入,除此之外,沒有捷徑可走。

寫作無外乎多讀別人和前人好的文章,學習他們多作寫作的練習,堅持下去,總有一天,你也會體會到下筆如有神的滋味和寫作成就帶來的快樂。

寫作是一種訓練,美國著名的恐怖小說大師作家斯蒂芬·金,也是每天必寫,在沒有靈感的時候也必須逼自己動筆,長年累月的堅持,使他成為了高產作家。

正如賣油翁的故事一樣,「無它,唯手熟爾。」寫作必須在模譽天天寫的前提下,你才能獲得靈感和進步。在每天的閑暇時間,除了讀書之外,立即緩碼慶拿起筆,或者打開電腦把手放到鍵盤上開始碼字。每天在睡覺之前問問自己:「你今天寫字了嗎?」,這是一個想在寫作上成功的人必須經歷的。(轉自我的QQ空間日誌,以自勉)

5. 我想寫短篇小說,求各位大神傳授方法~

小說寫作常識小說整體上要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客觀存在的社會生活。

其中,最重要的是反映社會生活,這是小說的基本目的。這個社會指的是廣義上的社會,所謂展現這個碰行社會,包括展現社會背景、揭示道理等諸多狹義上的概念。這個要表現的東西,就稱作小說的主題。小說如果沒有達到反映社會的目的,就不能是一部完整的小說。
最基本的小說有三個要素:情節、環境、人物。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說最基本的要求,是反映客觀存在社會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手段。塑造人物形象直接服務於展現客觀社會。拿早
小說的情節起著表現人物性格、表現主題的作用。情節部分可直接服務於展現社會亦可通過表現人物性格間接服務於展現社會。
小說情節理論上由四個固定因素構成: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除此以外,也可以包括兩個選擇性因素,即序幕和尾聲。
在實際創作中,這六個因素可以靈活運用,不必拘泥於格式。結構上需要時,我們可以省略、重復、結合、錯序其中的笑敏嘩一個或幾個,從而構造出適合展現社會的結構。
有幾種比較常用的格式:
一、由結局做開頭進行倒敘。二、有高潮或發展作開頭進行插敘。三、在寫作中故意忽略除高潮以外的其它結構因素,進行收縮敘述。這樣的組合方式有很多,在此不一一列舉。所有的結構因素都可以自由變動,但所有的結構因素也必須有不少於三個的實際存在標志,否則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容易產生理解上的困難。。
環境因素包括社會背景(狹義)和自然背景。其中,社會背景直接為主題服務,而自然背景則是通過對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間接為主題服務。
在整個小說的敘述中,常見兩種方式。
一種是以第一人稱進行敘述,敘述人出現在情節中。此種方式最大優點是便於心理描寫的展開。
另一種是以第三人稱進行敘述,敘述人不出現在情節中。此種方式最大優點是便於多個線索的交叉。
此外,新生文學還有第二人稱敘述的方式,例如西方現在正流行的某些懸疑、奇幻故事。此種小說最大優點是吸引讀者,但廣義上來講,此種敘述方式依舊歸於一、三人稱敘述。在創作進行時,作者也應按照第一、三人稱進行構思。
標點符號的基本用法
標點符號是輔助文字記錄語言的一套符號,是書面語言的重要組成部分。標點符號可以幫助我們分清句子結構,辨明不同的語氣,確切理解詞語的性質和文章的意義,是書面語言的重要輔助工具。
標點符號主要分為兩類,即標號與點號。
點號包括句號、問號、逗號、嘆號、頓號、分號、冒號。
標號包括引號、括弧、破折號、省略號、著重號、書名號、間隔號、連接好、專名號。
點號的作用是點斷。主要表示語句的停頓、結構關系和語氣。按章使用的不同位置,點號可以分為句末點號和句中點號。
其中,句末點號包括句號、問號、嘆號三種,表示一句話說完之後的一個較大停頓;句中點號包括逗號、分號、頓號、冒號四種,表示句中的停頓和結構關系。
標號主要標明詞語的性質和作用,包括酒中。
以下是具體介紹:
(一)句號句號的形式為「。」。句號還有一種形式,即一個小圓點(「.」),一般在科技文章中出現。
1、句號用於陳述句末尾的停頓。例如: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2、句號用於語氣舒緩的祈使句。例如:還是給我說一下吧。
3、句號用在復句的後面。由兩個以上分句構成的復句,其中的分句不再是獨立的句子,末尾只能用逗號或分號,句號只能也必須用在整個復句的末尾。例如: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4、句號用在省略句的後面。有的句子依靠上下文構成了一個或幾個成分,仍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這就叫省略句,末尾應用句號。例如:許問道:「他叫什麼名字?」「李善。」
5、句號用在無主語句的後面。只有位於而無主語的句子叫無主語句。它不依靠上下文也能夠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無主語句末尾用句號。例如: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
6、文章段首的小標題後面用句號。相當於小標題的詞語,後面可以用句號或冒號,也可以不用標點符號,而在其後空一格再寫這個小標題要講的內容。例如:
據預測,未來消費將出現五大趨勢:
一是兒童消費無窮。到21世紀……
二是老年拜見消費不斷擴大。中老年……
三是情趣和「貴族」消費將更加突出。到21世紀……
四是文化消費發展迅速。隨著人們的收入……
五是購物從「最大滿足」轉變為「較小遺憾」。……
7、句號用在事件發生的處所或時間的獨詞句後面。只有一個詞或一個偏正片語組成的句子叫獨詞句,它常出現在劇本的說明裡或記敘文的開頭部分,相當於一個獨立的成分,末句用句號。例如:夜。
8、作品、書信、文件等後面註明的時間、地點、署名等文字之後用句號。(不用也可,通常不用。)
句號說起來很簡單,但是用起來就不容易和分號、逗號分清楚。有的人將長把該用句號的地方誤用為逗號,有的就乾脆「一逗到底」;有的則把該用逗號的地方誤用了句號,割斷了完整的句子內容,不能准確地比阿達意思,歪曲甚至違反了些文章的意圖。要真正掌握句號的使用方法,須稽核句子多琢磨、多分析,不通過實例是不能掌握的。
(二)問號問號用在疑問句句尾。疑問句中,不論是一般詢問,還是責問、範文、商量、設問自答或不需要回答而與其是疑問的句子,末尾都用問號。例如:
你怎麼不說了呢?
難道我們不應該努力學習嗎?
把筆借給我,好嗎?
人的思想從哪裡來?是上帝賦予我們的嗎?不是。市自己腦袋裡的嗎?也不是。
問號的用法有:
1、特指問句用問號。特指問句是問話人提出問題,由答話人回答的問句。特指問句中不論有沒有「呢」「嗎」等疑問語氣助詞和「什麼」「怎樣」等疑問代詞,末尾都用問號,用幾個問句就用幾個問號。例如:
在莫斯科街頭,常有人圍著我們的「賓士」轎車問:「用兩輛『伏爾加』換不換?三輛呢?」
疑問句一般要用「呢」「嗎」等疑問語氣助詞。如下面例句中的疑問句「現在您不喜歡我嗎?」但有的不用「呢」「嗎」等疑問語氣助詞,同樣是疑問句,如下面例句中的兩個「非常」,第一個「非常」後面用問號就表示疑問句,第二個「非常」後面用句號就表示陳述句。
「要是您能聽話,我就會非常愛你。」
「非常?」
「非常。」
2、反問句用問號。反問句是把明確的見解用法文的形式表現出來,藉以強調自己的觀點或結論的正確性。
反問句是一種特殊的疑問句,是明知故問,不需要對方回答。它用疑問的形式表示確定的意思,形式上是肯定的,意思上是否定的;形式上是否定的,意思上是肯定的。反問句末尾用問號。例如:
他們可以愛你,可為什麼不給我這個機會?
反問句的末尾一般用問號,但反問句的語氣緩和,可看作陳述句,末尾可用句號;語氣很重,感情強烈,末尾可用嘆號。例如:
他竟然這樣對我,還哪有什麼尊敬可言!
3、設問句用問號。設問句是無疑而問,自問自答,不要求別人回答,以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句終用問號。例如:
是誰創造了人類世界?是上帝。
例句利用疑問語氣突出了敘述人對上帝的信仰,效果好於陳述句。
4、選擇問句用問號,中間常用「還是」或「是……還是」等關系聯詞語,或「對不對」「好不好」「去不去」等詞語。選擇問句可以用「呢」「嗎」等語氣助詞,也可以不用。例如:
我再問你一次!你是要命呢?還是要錢?
5、獨詞句表示疑問語氣時,末尾用問號。例如:
我?……
6、對句子里某一詞語有疑問,用問號表示。例如:
中國現今文壇(?)的狀況,實在……
這句話是魯迅文章中出現的,其中的問號就是表現了他對文壇的不滿。
對生卒年不詳或有疑問的,用問號表示。
8、在疑問句構成的標題或小標題後面用問句。例如:
友誼,還是愛情?
使用問號應注意以下幾點:
(1)只在末尾用問號。問號是句終點號,對先說謂語、後說主語的倒裝疑問句等中間有停頓的句子,只在末尾用問號,不要再句子中間用問號。
(2)由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分句組成的選擇關系的問句,是用一個問號,還是每個分句後面都用問號,一般來說有兩種用法。
選擇關系的復句,一般只在最後一個分句末尾用問號。中間用逗號,不用句號,因為復句只能有一個句終標點。
選擇問句的幾個較長部分,又是為了加強語氣,也可以在每個分句的後面用問號。
(3)有疑問詞語的陳述句不能用問號。句子中有疑問的詞語,有表示疑問的形式,又有疑問的語氣,使很明顯的疑問句,句尾應該用問號。但是,有的句子用了表示疑問的詞語或者疑問的形式,但並不要求回答問題,這只是陳述句的一種情況,不是反問句,應該用句號或逗號,而有的人卻把它當疑問句誤用了問號。這是使用問號普遍存在的問題。
「小說」是什麼?
巴爾扎克:小說是一個民族的秘史。
普魯斯特:小說是沉默之子。
大江健三郎:寫小說是救贖。
張承志:小說是一種墮落的形式。
格非:小說是過往記憶的出口。
趙本夫:小說是個可以做夢的地方。
色波:小說是雜草,其真正價值和獨立存在的理由都產生於它放棄了成
為大樹和鮮花的願望之後。
張大春:好的小說能夠顯示小說的自由,不能顯示出小說這門藝術的自由
的小說,大體而言,就是故事而已。
名家談自己的「小說」
虹影:我的小說是女性自己的性發現,也就是發現自我。或者說,發現
自己的現代性。
林燕妮:我的小說是我虛構的一個七彩世界。是我興致所至,率性而為的
「卡通」境界。
張悅然:小說和隨筆不同,我的小說是記憶和思想的合力。
陳家橋:所有在歷史上重大的作品它最大的意義便是在經驗上拓展了新的
感知方式,也就是不斷地把一些暗示性的東西變為一種自覺我的
小說追求便是這樣,社會給了許多暗示,我卻要將這些暗示明確
為一種力量。
韓少功:我想把小說做成一個公園,有很多出口和入口,讀者可以從任何
一個門口進來,也可以從任何一個門口出去。你經歷和感受了這
個公園,這就夠了。
鐵凝:寫小說的人如當不了一個家,就起碼當一個匠,匠是什麼呢?就
是手藝,鞋匠、鐵匠、木匠,他們都是了不起的。小說創作看開
了也是許多手藝中的一種。
紅袖作者觀點
盧江良:小說是被作者有選擇地發現的蘊含著自己心靈印痕的故事。
黃孝陽:小說是寫人性的,小說也是要抵達神性的。
紅領巾1976:小說就是用自己的語言說話。
楊中標:小說是作家與世界發生關系,語言是工具,結構是姿態,細節是
技巧,思想是高潮。
終身監禁:小說是一種文字組織形式,通常用於講述人類故事;對簡單講述
人類故事不滿之後,「小說」才真的出現。
紅袖編輯觀點
懶蝴蝶:小說就是編了讓人覺得真是那麼回事的東西。小說應該任其自生
自滅,沒有人看的就該死。毛主席說過,文藝為大眾。什麼陽春
白雪那是害死人的臭文風。
秦潮:小說是一種講求虛構,提煉人物生活的感覺經驗並以語言文字的
方式表達某種觀念或觀點的藝術,它的精髓是虛構性和經驗性。
艾旻:小說就是一個濃縮的社會,正如巴爾扎克所言:「小說就是一個
民族的秘史。」小說不能完全等同於真實的生活,它要隱蔽地體
現作者的世界觀,圍繞作者的主題,有對於真實事件的選材,而
且要遵循小說創作的基本規律,塑造有時代特色的有代表性的人
物。那麼准確而完整地表述小說的定義,應該如此:即運用形象
思維,通過情節、細節,越過時間、空間,調動環境、場景,塑
造性格化的人物形象,反映豐富的社會生活,以及隱蔽地顯示代
表作者世界觀的主題思想的文學表達形式。
小橋風滿袖:小說是對生活本質的探索,小說對我來說,是進入另一空間的武
器。
梅軒花主:小說是現實與理想之間的橋梁,小說是藝術的真實。
文學會死嗎?寫小說還有前途嗎?
「現在的小說,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情況?是不是太邊緣化了?似乎純粹的文學,越來越虛弱無力了?」邱華棟就這樣的疑問在《北京青年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中表達了下述看法:

6. 讀劉軍強的《寫作是門手藝》,寫作是學業和事業起飛的火箭燃料(2)

大學寫作訓練通常分為兩類:創意寫作譽野明與說理寫作。創意寫作通常面向小說、詩歌、戲劇等文體。

而說理寫作則面向論文、實驗記錄、調查報告、文獻述評等文體。大學階段最重要的學習任務是能寫有根有據、有問題有論證、結構完整的論文。

本書側重於說理寫作,這類寫作以分析和解釋為主要目的。說理寫作不介意寡淡的白描,不主張圓滑的含混,不裹挾沖動的雜質,而是仔細傾聽理性的聲音。

說理寫作背後是一套復雜的思維能力:敏銳的觀察和提問能力、收集資料與消化能力、抽絲剝繭的分析與論證能力、化無形為有形的整合能力、以讀者為中心的共情和溝通能力。

在工作中我們要寫工作報告、會議紀要、年終總結、商業計劃、情況說明、合作備忘錄、招投標文件……這些文體並不追慶告求作文式的文采,但講求論文式的准確、清晰和邏輯。

總之,無論是過去還是當前,工作還是生活,形形色色的寫作都無可避免。如人所說:筆尖觸紙,將驅動你通過迭代、修改和和探索替代方案來發展和精煉你的思想。

寫作是人類進化的一種利器:我們並不完美,寫作讓我們嚴謹和有條理;我們總會遺忘,寫作讓記憶得以保存;我們終將衰老,寫作維持和擴展著我們的腦力;我們終將死去,對抗時間最有效的武器莫過於寫出「藏之名山」,被後人傳頌的經典之作。

《尚書》有雲:非知之艱,行之惟艱。知與行之間隔著緘默知識,緘默知識是邁克爾 波蘭尼提出的概念,與顯性知識相對應。

別人給你圖紙和專利,你能否把機器造出來?教練告訴你游泳的動作要領,你是否就會游泳了呢?

技能的掌握需要大量的練習、糾正,最終形成穩定的神經連接和肌肉記憶,才算真正學會了。

擁有知識僅是把顯性知識裝到腦中,使用知識才是形成了技能。肌肉記憶的形成需要大量枯燥的、重復性的動作。

列夫  托爾斯泰曾說,應該寫了又寫,這是磨練風格和文體的唯一方法,寫作是實踐脊扮導向的技能,只有寫才會寫,沒有大量練習,技巧難以上升。

看書會學到很多原則和技巧,但是這些訣竅在何種條件下應用?在新的情況下如何靈活組合?

這些經驗只能在大量寫作中才能轉化為可以實際應用的技能,所以,你不能寄希望通過一本書學會寫論文,如果你只看不寫,更是不大可能。

僅僅大量寫作就可以嗎?也不是。反饋迴路至關重要。

修煉寫作的過程跟學開車的過程非常類似:寫作,吸取反饋,調整動作。缺少任何一個環節,進步都會大受影響,其中高品質的反饋不可取代。

聰明人會注意收集各種形式的反饋,可能是老師給你批改作業時的評語,可能是導師的一頓臭罵,可能是讀者的冷眼。

學習過程中的反饋不會很愉快,請你不要氣餒,要細心收集,把它們用作鏡子來矯正動作。唯有如此,你才能學會寫作。

7. 如何培養自己成為一名小說寫手

需要有寫作素材,這個素材來自於外部環境或是企業內部、專業、工作、生活上的方方面面,作為一名優秀的寫手就要有著敏銳的視覺,知道如何從浩瀚的寫作素材中挑選出最佳素材,前提條件是用心感悟,並且時刻關注著這些素材,讓它日趨成熟然後瓜熟蒂落。上學的時候,老師就教我們:所謂的文章是改出來的,並不是寫出來的,就是因為能夠讓文章一氣呵成的靈感太少。所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寫文章需要我們用心來體會整體思想,耐心的把握住文章細節,善於去琢磨,哪怕是一個字、一段話、一個符號、一個標題、都有著它自己特殊的定位和作用,如果錯一個字或是一個標點,完全可以改變整段話、甚至改變了整篇文章中想要表達的中心思想和意思。

8. 大學畢業後在家寫了五年小說,一事無成,現在出來找什麼工作合適

文職類的工作吧,或者去學一門手藝,寫了五年的小說,總能學點什麼,文筆現在應該不錯的,可以考慮當一名寫手,當然,寫的內容不要單純是小說,可以是通稿、新聞稿、或者一些軟文,很多網站或者平台,都是需要這類型寫手的。
當個職業小編,也是可以的,當然,最開始沒經驗,只有文筆的話,工資可能不會高,如今的潮流是自媒體,如果你有想法,可以學習運營公眾號、百家號等等,都是可以的,自媒體編輯也是可以的。

9. 高中沒畢業,也沒手藝,我能靠寫小說為生嗎我第一次寫就寫了20多張紙,這樣能酸有一定天賦嗎

多看出,多思考,茶壺裡面裝的多了,才能倒出更多的內容,裝的東西好了,才能倒出有價值的東西!寫小說不是維持生計的好辦法,好多網路寫手,衣不遮體食不果腹,肆伍你如果把這作為營生,沒有日產萬字的本事是不行的!另外,你還比較年輕,你餘下的時間還很多,如果,你有韓寒一樣獨到的見解,郭敬明一樣的心境,你不妨試著寫寫中短篇,給合適的雜志投投稿!但,你畢竟要知道,你必須要持續的成長,讓成長成為你今後永恆的話題,不然,傷仲永將是你的未來!
學習(保證及格,不掉隊),寫小說(永恆的熱伍雹余愛和追求),做工作(可以找比較適合你當下寫作主題的工作環境和氛圍,有選擇的找工作。接觸社會也是你小說素材的一部分,畢竟能夠在青少年時期就成名的小說家少之又少,多都是有老道社會經歷的人,其實,人活下來自己的經歷就是一部小說了,所以,用你有效的時間多經歷些,你的素材會更多;你通過這些經理會提高自己的心境,你寫作的深度就更加值得讀者玩味了。)
寫作是神聖的,是你最高的信仰,如果你把他跟生計聯系的太緊密了!那將會失去她的藝術性,慢慢的就不會腔滾有人給你買帳了。人生就是如此,你越是追求什麼,什麼就跑到越快,但是,你會在追求藝術的路上收獲財富,這點一定沒錯。
在現實與理想交織的世界,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把持清明的方向比什麼都重要!!!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