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說大學生怎麼寫
A. 我是一名大學生,想寫一本小說,請問怎樣才能寫出來
我也是大正搜學生,也在緩灶寫小說,第一,需要看許多小說,這樣知一般文章大致是什麼樣的,第二,想好要寫的文章的大綱和人物,把人物名字想好,誰和誰有怎樣舉哪歷的結局,然後就是堅持寫下去,再有靈感的時候多寫點,沒靈感的時候少寫點就是了。
B. 我是一名大學生,想寫一本小說,請問怎樣才能寫出來
我也是大學生,也在寫小說,第一,需要看許多小說,這樣知一般文章大致是什麼樣的,第二,想好要寫的文章的大綱和人物,把人物名字想好,誰和誰有怎樣的結局,然後就是堅持寫下去,再有靈感的時候多寫點,沒靈感的時候少寫點就是了。
C. 大學生該如何寫小說
首先,要看你寫的小說預備受眾,若是傳統文學那種嚴肅類的,建議去些知名論壇諸如天涯之類的,同好聚集、人流多的地方。
若是有娛樂性質、或者碼字賺錢的類似網路文學這種的,就去那些專門的網路文學小說網站。這其中還分男性、女性向兩種,男生的多半都是起點、縱橫、創世,女生的多半都是晉江、創世女生、起點女生等。網上這類網站多如牛毛,不建議去一些小網站,免得上當受騙。
至於寫作方法,這個沒啥好說的了。
要麼天賦出眾,要麼勤練勤寫,二者兼之。
若是隨筆成文、出口成章這類的,我就不多說了;余者,不過是多看多讀,多寫多改。
寫作,說白了,大多數時候也是體力活。
不知道有無幫助,反正多說也無益。
D. 如何寫小小說
第一:創作技巧的研究。這是很重要的一個角度。一些初入門的小小說作者最關心的也是這個問題,就是「如何寫小小說」、「怎樣寫好小小說」。這方面,劉海濤、邢可等人做過很出色的努力,近來侯德雲先生在《小小說選刊》上專題《小小說課堂》也頗有些這種色彩。他們的研究把小小說技巧研究,特別是劉海濤教授的技巧研究,非常工整、系統,他提出的小小說模式、結構技巧、寫作規律等,發前人所未發,言前人所未言,頗具研究功力,貢獻極大。有心人雪弟對近年來小小說批評著作進行了統計,在他所枚舉了的30多部著作中,研究的也大多數都屬於這類方向。我個人看重技巧和技巧的研究,是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熟練地掌握了技巧,才能得心應手。「技巧」中到底還有多少風景,還是很值得有興趣、有功力的評論者們深入探究的。侯德雲持一套自己的「技巧」觀,他用自己的工具(術語)來寫小小說,因此,他的「小小說課堂」里,關於技巧的論述或者如何關於運用某些技巧,也都是很「自我」的,具有很強的個人標志。這是「技巧無窮」的具體體現。我自己也曾「發明」過一些寫作「技巧」,但我覺得那些「術語」並沒有真正切入小小說體內,帶有很強的摹仿或者試探的色彩。當然,我個人還有另外幾個問題要問:技巧如何來?一個作者光看「技巧研究」,能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怎樣寫好小小說」?事實上,對於小小說作者來說,入門之後還有更重要的任務。這時的「技巧」研究對於小小說來說,過於靜態了。好的小小說,除了技巧,還有創作氛圍、個人閱歷、思想深度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無視技巧的存在當然不客觀,但如果片面強調「技巧」,也屬於「只見樹木,不見森林」。
第二,小小說事件的研究。小小說世界裡經常發生很多事件,這些事件到底具備什麼樣的意義?它們在多大程度上促進或者影響了小小說的發展,不管是個體的,還是小小說整體的?這雖然與具體的作品關系稍微遠了點,但並不是對作品沒有一點影響。事件的研究既包括具有普遍意義的「大事件」,也包括許多具有私人意義的「小事件」。通常的情況是,透過種種事件,我們很可能發現小小說作品中隱藏著更多的秘密。譬如,幾年前名不見經傳的《天池》雜志編輯鄒麗楊辭職,另謀生路;一些小小說作者改弦易張,或離或歸;當地的宣傳文化部門突然發現自己的轄地有一個全國知名的小小說家,然後就出台了一些扶持或獎勵青年作者的文件……這些事件並不是無聊和沒有任何意義與價值的,而是與小小說的發展可能有著某種深刻聯系的。我確信這些事件研究出來之後,對於我們看待我們的小小說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可惜,目前對此作深入研究的人不多,甚至上還是空白——那些散文式的憤慨算不上研究。
第三,小小說現象的研究。之所以提出「小小說現象的研究」這么個角度,是因為我個人對這個問題有某種程度的偏愛。「現象」不是「事件」。「現象」比「事件」大一些、宏觀一些,帶有潮流、趨勢的色彩。這個角度的研究可以分解為這么一些「子」問題:小小說為什麼會在80年代的中國突然崛起?是哪些因素使得這種崛起一直到今天還依然堅挺,創造了不俗的集發行、娛人、培育作者、在鞏固陣地的基礎上擴大陣地?小小說對於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有哪些啟示意義?小小說的未來走向?它到底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還是純粹的個人或者小團體的智慧?小小說在繁榮和促進文體建設方面,對於其他文體是否具備啟示意義?如果有,是什麼?記者柳萌對這一問題以新聞的形式進行這全面的報道。前一段時間,在首屆小小說節上,中國作協也終地注意到了這一情況,吉狄馬加首肯小小說選刊對於文化體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我滿懷期望地等待著有人在吉狄馬加之後,來一番「深入研究」,填補這一空白。這有助於整個中國文化產業乃至於文化事業的發展。
如果這個問題可以稱之為「小小說必然性研究」,那麼,「小小說事件的研究」也可以稱之為「小小說偶然性研究」。
第四,小小說評論的研究。小小說評論不能光看別人——也就是俗語所雲:烏鴉落在豬身上——看見別人黑,看不見自己黑——這個工作滯後了。有兩個原因:一是早期評論太少,還形不成被關注的氣候;二是很少有人想到這也是一個問題。按照我個人的資料,雪弟似乎是較早地涉足這個領域的人,是他提醒我們還存在著這樣一個角度——我覺得雪弟在這一點上表現出十分的專業精神來。這么多年來,評論小小說的文字不少了,那麼,這些評論的方法是什麼?這些評論有什麼特點?方法本身的客觀和不足體現在哪些方面?我想,有關小小說評論的研究如果多起來了,小小說評論才算得上步入到一個真正成熟的階段。那個時候,也許就不會有人說我們「太缺少小小說評論」了。因為,「裁判員」也有了裁判。
第五,小小說作品的研究。這個不用多說,大量的小小說評論幾乎都是選用了這個角度。一些評論家的入門評論也是「作品研究」。沒有認真研究作品,沒有閱讀足夠數量的作品,就敢於指手劃腳——對這樣的評論者,我只能驚嘆其「膽子實在太大了」。
第六,小小說作家的研究。作家研究當然離不開作品。但這二者並不完全一致。作家研究是把作家除作品之外的思想感情軌跡、成長經歷、學識等綜合起來進行研究,這種研究是對「作品」本質的研究,是對作品根基的研究 。現在對作家的研究風氣很盛。早先有侯德雲寫過一大「堆」的「小小說的XX」,把作品特性、主題走向、作家性情等研究了個遍,然後,馬新亭又寫了「百家爭鳴之XX篇」,等等。這些努力是有意義的,將會使我們更關注作家、更關注作品深層次的東西——它的影響力,將會超過對「技巧」的研究。
這六個角度只是比較浮在表面上的角度,也可能還有更豐富的角度可供我們切入小小說。如果真的找到了那樣的角度,小小說研究、小小說評論必定會別有一番天地——我們一直在說「小小說的百花園」,也許,新的研究角度誕生的那一天,我們再說這句話時,心裡才不會發虛,才真正覺得「腰身壯、膽氣豪」。
E. 小小說寫作方法
小小說找素材的方法
1、寫人物。
寫朋友、親人獨特的一面。故事是要塑造人物的,要讓人物站立起來,光說不練是不行的。一定要多讀,多寫,多思考,自信,勤奮加堅持。
2、聽來的小小說
和別人聊天,聽別人講故事都要做到「言者無意,聽者有心。"努力挖掘可用的素材。心態不一樣,出發點不一樣,得到的就不一樣。
3、看到的人和事進行猜測和聯想
聯想是很重要的,看到人和事,不能無動於衷,要海闊天空的胡思亂想。如: 看到一個老人就想他是從哪裡來的?他現在穿得很破爛,他年輕的時候是不是一定很風光呢?如《徐寡婦和她的羊》的創作過程。
4、思考出來的小小說
要善於想像,對世事萬物感興趣,多問,多思考。主題是評論家的事,我們只管把小小說寫好就行了。
5 、在新聞中剖析幕後故事。
如:冠軍踢攤,他到賽場上,想跑也跑不了。了。
6、社會傳聞再演繹
有一次和朋友聊天,談起《水滸傳》,當時水滸好漢的故事已經在社會上流傳了,施耐庵把這些故事收集起來重新演繹,根據這個觀點,我寫了《溫少庭》。
7、經典幕後。重新解構經典
比如我的小小說《西施》、《貂蟬》。
8、社會熱點中思考來的
總是有社會新聞,尤其是熱點新聞,引人注意。如果能從社會焦點中挖掘細節,肯定能引人注目。拆遷,是社會熱點,我就從從拆遷中思考,構思了《一棵小棗樹》,反映了政府的拆遷挖空心思,寫老百姓被拆遷的無力掙扎和無奈。
有時在車上看到一個場景,在路上聽到一句話,看電視某個畫面啟發沖動,或者散步時海闊天空的想像,都會找到和發現一個故事核,趕快記在隨身攜帶的小本子上,然後在記憶的倉庫中搜尋相關的故事,展開聯想,推敲打磨,一篇作品就脫胎了。
9、我們不了解的生活可以從電視劇中了解
看電視是為了找素材,帶著找素材的方法看電視。截取電視劇的橫斷面,細節觸動了你,讓你眼前一亮的細節一定要記住。我看《上陣父子兵》,才知道報名參加國民黨部隊能得到一塊大洋,於是寫了《一塊大洋》。
10、記憶是個倉庫
記憶中搜尋的亮點,回憶難忘的事件就是一篇小小說。在記憶的倉庫里找故事核。要憋著自己寫作業,逼著自己寫作業,沖開寫作思路,打開寫作思路,打敗自己的就是自己。
故事核也就是故事的核心,如:別人騙他他還去幫別人。有了故事核再去找相關的素材,素材是為故事核服務的。素村相當於「肉」,故事核相當於「骨頭」,有骨頭有肉才構成小小說。
11、逆向思考
現在提倡文學獨立,精神自由,因此要寫溫暖題材的。不允許寫諷刺類的小說,不提倡所謂的負能量小說。
把生活中不好的事情變成好事情,把生活中悲涼的故事變成溫馨的故事,把不好的現象變成好現象。把貪官寫成不收禮的,老師罵學生現象變成了好孩子是誇出來的素村。
找故事核就是遍地開花,能寫成的只佔一部分,能發表的也只佔一小部分。
用零碎的時間思考,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要和小小說聯系起來。
作者的觀點不能外露,把畫面展示出來,不能評價人物的好與壞。
銜接的語言沒有必要,內在的銜接要有。鏡頭與鏡頭之間的轉換,轉換的雖然很「突兀」,但是一定要合乎情理。
實寫小小說也可以,在原有的故事中演繹出來,相當於說把米變成了酒,真人真事變成小小說的很少。真是不是小說小說是超越與生活的。小小說是藝術的真實。
12、在現實中,引申自己的想像,聯系社會問題和背景。
坐火車卧鋪,火車上看到一個女人帶兩個孩子,漂亮的女人找了一個醜陋的丈夫,用手機寫話:女人嫁富醜男有錢了,精神缺陷。
吃飯吃肉比看夕陽重要,物質與精神雙追求男同學還看夕陽嗎?推著偏癱男看夕陽,《看夕陽》反映的是人對內心世界的追求。
13、聊天中得到的亮點信息
《二鐵頭》寫工頭不給工錢,工人用頭把牆撞破了,工頭把錢給了。通過聊天聊出了一個鐵頭功。
記憶中看到的想到的亮點,合理化,塑造出人物獨特的個性,結尾出奇,語言優美。就是一篇小小說。
寫多了自然就寫順了,多讀多寫,要不怕吃苦。駕馭寫作技巧,享受成功的快感,不要給自己找借口,不怕起點低,不怕沒學歷,擠出幾個小時學習,進入痴迷的狀態。克服惰性,得逼著自己去寫。
小小說的細節和語言
1、細節
細節是美人臉上恰到好處的一顆痣,具有無窮的魔力。細節需要編造。細節和語言是決定作品成敗的關鍵。
細節是獨特的,你寫戰爭太殘酷了,人們不會流淚。寫小戰士犧牲了,彈洞是年齡的兩倍,這樣才能打動人。寫一場戰爭,就要寫一個人在戰爭背景下的變化和瑣碎的細節,才能感人。
閱讀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一下作者是怎樣寫細節的?
2、語言
小小說的語言也要直奔主題,不容你漸入佳境,但是語言要凝煉,有特色。語言不暢,鈍刀殺人。現在是互聯網時代,沒特色的語言,讀者就享受不到內在的張力和妖冶,是不買賬的。
我想說的語言不僅是用來閱讀的,更是用來品味的,讀小小說,在很大程度上是語言藝術的審美享受。小說是接近詩性,最富有詩意象徵的文體,小小說語言要解除常規理性的枷鎖,馳騁想像。一個作家對語言有強烈自覺性的話,就會與平庸開戰,就不會用陳腔俗語或者板著面孔寫作,「語不驚人死不休」,應該是我們共同的追求。
小小說要用畫面語言,少用敘述語言,多用描寫,讓讀者讀完以後有畫面感。寫作的時候,腦海里要有個畫面,拿筆就寫畫面,隨著畫面的變換,人物粉墨登場,故事此地展開一篇小說就寫成了!
如:鳳鳴蹲在門檻上納鞋底,不時地重復著一個動作: 把針在頭發中間鋼一下,然後用力扎進鞋底,再揚起胳膊,抽動繩子,把針腳勒緊。(畫面語言)
小小說的開頭和結尾
1、開頭
小小說的開頭,要直接讓人物粉墨登場,忌做背景介紹。文無定式,怎麼寫都可以,但是一定要吸引讀者。要想:讀者是怎麼想的?為什麼要讀小說? 開頭要抓人,要吸引人的眼球。
一開頭,就是畫面語言,用了三個句號,從遠到近的鏡頭。也可以先講道理,用方言俗語講道理。
2、結尾
編框編簍,重在收口,小小說是結尾的藝術。最常用的是「歐亨利」式結尾:出乎意料。也可以用兩三個反轉,環環相扣。
F. 怎麼寫小小說
①小小說是以獨特的藝術形式,迅速反映現實生活的工具,要突破真人真事的局限,創造出完整的藝術形象。
②人物雖然較少,但也要有主次人物各自的性格特點。
③情節雖然單純,但也要有符合生活規律的故事安排。
④篇幅雖然較短,但也必須抓住具有特徵性事物描寫,
⑤小說雖然寫人但也要注意典型環境的描寫襯託人物。
G. 小小說怎麼寫500字
小小說,小而精巧,小中見大,見微知著。寫小小說就是「螺獅殼里做道場」,應該在「小」字上苦心經營。在高中寫作實踐中,學會運用聯想和想像編寫小小說,能使感覺更敏捷,文筆更凝煉,更有利於培養創造性思維。那麼怎麼寫好小小說呢?
1、人物形象要典型。典型的人物形象是小小說凸現主題的主要載體。讀者可以通過具體的形象,在人物的喜怒哀樂中深受感染。曲折的命運、激烈的沖突、白描的手法等都是塑造形象的好方法.
例如小小說《清水》,情節很簡單:壽春縣令葉天土清廉如水,三年任職期滿之際,不願驚動百姓,趁天還沒亮,就騎牛出了縣城。走上官道,卻見「黑壓壓的人站滿官道」,原來百姓都自發前來送行。有一老漢捧個杯子走到他面前,請他飲了杯中的清水,因為「它是壽春百姓的心」。葉天士恭恭敬敬接過杯,然後慢慢傾灑在腳下的黃土上,說,這是壽春的水,我不能帶走,就以水代酒敬了壽春的土地吧。葉天士說完,就騎上牛走了,把紛紛亂亂的嗚咽之聲留在了身後。這篇小小說,採用白描手法,巧借葉天士離任時對往事的追憶和一系列的細節描寫。特寫鏡頭,在有限的篇幅內.就把一位廉潔剛正、兩袖清風、愛民若子的清官,塑造得形象生動,躍然紙上,讀來感人肺腑。
2、 選材要以小見大。小小說篇幅短,人物少,情節簡單,要在短小的篇幅中,包含豐富的內容。小小說要想用最少的信息展示豐富的內容,構思時須選准角度,精選細小而有代表性的事件,從中折射出重大的主題。它擷取的多半是具有典型意義和概括力的某個場景、某個細節、某個側面,或者是生活中的一幀速寫,一幅剪影,一個鏡頭,幾段妙趣橫生的對話,從而反映時代風雲,所謂「一粒沙里見世界,半瓣花上說人情」(郁達夫語),考場作文因字數限制更是這樣。要學會精選生活場景,以獨特的眼光去挖掘、透視,以小見大,在故事中折射人生百態,揭示新鮮深刻的思想內涵。
7、結尾要含蓄雋永。小小說的結尾是一門藝術,是一種境界。結尾的精髓在於言有盡而意無窮。在學寫小小說時,對結尾一定要慎重考慮。
這里提示兩種方法:一是藉助神態描寫、環境描寫,從側面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突出作品的主題。二是以解決矛盾、解開懸念來收篇。比如小小說《簽字》,給我們講述了這樣一個故事:王局長犯罪事實暴露後,檢察院幹警趕來逮捕他,他卻怎麼也不肯在逮捕證上簽字。王局長的老婆趕緊關上門窗,從口袋裡掏出一個鼓鼓的紅包,塞到丈夫手裡,懇求他接受「這點小意思」,把字「簽了吧」。戲劇性的一幕發生了:王局長捏了捏紅包的厚度後,還真的在剛才堅決不簽的逮捕證上簽了字。原來他早已養成了不見「好處」不簽字的習慣了!這一結尾真是寫絕了。通過藝術誇張、變形,入木三分地為一個貪婪成性,中毒極深的貪官畫了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