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風景畫小說
㈠ 停看風景有哪些小說
停看風景小說有《南京無雪》《沖態黑山》旁判喊。作者以深情的筆觸,一方面對運野如畫風景做了描繪,眼前所見即發為心聲,如《南京無雪》《黑山》。
㈡ 風景畫有什麼小說
《家庭幻想》、《內褲奇緣》
㈢ 你在看小說時見過的描述風景最好的情景是怎樣的
「梅占春先,凌寒早放,與松竹為培纖備三友,傲冰雪而獨艷。時當早春,昆明城外,五華山裡,雪深梅開,渾苔綴玉,霏雪聯英,雖仍嚴飆如故,但梅香沁心,令人心脾神骨皆清。後山深處,直壁連雲,皚皚白雪之上,綴以老梅多本,皆似百年之物,虯枝如鐵,暗香浮影,真不知天地間,何來此仙境?暮色四合配毀,朦朧中景物更見勝絕,忽地梅蔭深處,長長傳來一聲嘆息,緩緩踱出一位豎啟儒服方巾的文士,亦不知從何處來。他從容地在這幽谷四周,漫步了一遍,深厚的白雪上,卻未見留下任何足跡,然後負手佇立在一株盛開的老梅前面,凝神地望著梅花,身上的衣袂,隨風微動,此時此地,望之直如神仙中人。萬籟俱寂,就連極輕微的蟲鳥之聲,在這嚴寒絕谷里,都無法聽到。他隨手拾起一段枯枝,在雪地上淺淺勾起一幅梅花,雖只是寥寥數筆,但卻把梅花的凌風傲骨,表露無遺。
㈣ 小說中景物描寫的作用
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揭示作品的時代背景。
1、渲染氣氛,烘託人物心情景物描寫有時可以渲染一種特定的氛圍,烘託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
2、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圍的環境,包括室內外的裝飾布置,能夠展示一個人的身份、氣質、個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來展示人物性格。
3、推動情節的發展。有時景物描寫能夠推動情節向前發展。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寫景物,作者往往是為了抒發自己的感情,達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㈤ 風景畫寫的小說有哪些
截至2018年1月,作家風景畫,共寫行晌了3本小說,具體如下:
1、《家庭幻想》:是一部家庭溫情小說,講述的是姐弟倆相依為命,各奔美好前檔基鋒程的故事;
2、《內褲奇緣》:是一部都市言情小說,講述的是主人公王小六因內褲從樓上掉落,結實美女嬌妻的故事;
3、《劍舞隱刺》:是一部東方玄幻小說,講述了主人公龍劍舞身負絕世武學,幾鋒御經周折一統江湖的故事。
㈥ 秋意正濃,去看一看霓虹國的風光---蕭閑11月書單
本月的閱讀主題定為日本歷史文化。
由於對日本只是停留在感興趣的階段,還談不上想去深入研究,所以本月選擇的相關書籍以貼近大眾的通俗類讀物為主。
1、日本小史--從石器時代到超級強權的崛起(肯尼斯·韓歇爾)
了解一個國家的歷史,最好對於整體脈絡先有個初步了解,搭建起基本的知識框架。這樣可以避免讀到一堆零碎的知識點,最後卻散落一地,無法規整到一起。
《日本小史》就是這樣一本梳理日本歷史脈絡的入門讀物,在不大的篇幅里講述了日本從石器時代到世界強權的歷程。作者是英國的日本史教授,相對而言立場還是比較中立的。而書中每一章節的最後都有章節綜述和摘要列表,非常有助於入門者把握知識要點。整體而言,這本書雖然算不上很有高啟趣,但勝在簡潔清晰。
2、大人的日本史(塗豐恩)
20萬字,30個故事,日本近世400年。
作者塗恩豐是哈佛大學東亞系博士候選人,同時也是網站「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的創辦人。我非常認同他在前言里說的一段話: 對日本歷史的專家而言,它或許不夠深入,太過簡略;但這本書所預設的,是寫給剛剛入門,對這段歷史認識不多,卻有著好奇心的讀者。我期待讀者在看過這本小書後,能夠對日本近代歷史的輪廓有個粗淺的印象、大致的理解。如果有人能夠被其中的幾個故事打動,產生一些興趣,把這本書就已經達到它的目的了 。深刻且詳細的學術專著其實並不難找,可有幾個普通人想要去看呢?我們目前缺乏的正是這種有趣且靠譜的通俗讀物。
這是一部「簡史」,用20萬字從關原之戰說到3.11大地震,作者必須將故事將的清晰直白、簡單明了;這也是一部「繁史」,作者力圖在有限的篇幅里呈現出多元化的歷史風貌---除了帝王將相、商業巨子外,他還向我們講訴了北海道與琉球原住褲念卜民的故事,談及了朝鮮、台灣和東北在被日本殖民後的種種。
作者說:「這本書,是寫給希望開啟對於歷史不同想像的讀者」,我覺得他做到了。
3、知日知日、這次徹底了解日本(蘇靜)
這是一套關於日本的網路全書,用出版方自己的話來說,這是「 一堂給中國年輕人入門日本的人文通識課 」。從天皇家史到首相更迭,從松下索尼豐田到AKB48傑尼斯男團,應該說囊括了日本的方方面面。由於成書時間較近(第一卷出版於2014年),加上受眾指向性明確,所以整套書的行文風格還是比較貼合如今年輕人的口味的。
我個人挺喜歡蘇靜領銜的知日團隊的,真的是很用心的在做日本文化推廣。除了這套叢書外,還有定期出版的「知日」mook。每期一個主題,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領域有選擇的找來看。
4、「 神國 」日本--荒唐的決戰生活(早川忠典)
目前關於日本發動侵略戰爭的過程、海外戰場以及中國民眾的抗日斗爭的相關書籍非常多,但當日本軍人在海外踐踏他人國土、屠殺無辜民眾的時候,日本國內又是怎樣的一種狀態呢?當時的日本政府是如何讓整個國家都捲入戰爭的?當時的日本民眾是如何看待這場戰爭的?相對來說這些都是我們比較陌生的,而《「神國」日本--荒唐的決戰生胡穗活》則填補了這方面的空白。
全書在大量實物照片的基礎上,對戰爭時期政府、軍隊以及知識分子提出的眾多的「荒唐」言論進行了詳細的介紹。從中我們可以看到,當時日本國內幾乎所有的輿論平台都在為戰爭造勢:報紙、雜志、教科書、歌曲、徵文......甚至對於民眾禮儀規范、日常穿著都做出了統一的規定,就是為了讓全民統一意志為戰爭服務。這些在今天看來無比「荒唐」的宣傳手段,在當時確實影響到了許多人。即使到了今天我們依然可以看到不少遺存的痕跡,絕不僅僅在日本。
摘錄一則戰時日本的宣傳語錄:
5、從幕末到明治(佐佐木克)
對於很多人來說,日本歷史中最有意思的應該就是戰國和幕末,這本書寫的就是從幕末到明治維新之間這一段的歷史。作者跳出以往幕末史以「倒幕」為中心的慣例,從現代化國家建築的角度,梳理了從幕末到明治近四十年歷史,而舉國一致「」和「條約修改」兩個關鍵詞是貫徹全書的主線。
這本書讓我之前的一些固有看法發生了改變,比如對「攘夷」的理解,對德川慶喜的評價等。書中的說法當然不會全無問題,這還需要進一步的深入和拓展閱讀去判斷,但至少給了我們一個不同的視角。
6、太宰治的臉(李長聲)
李長聲近三十年來一直致力於向國內介紹日本文化,是眾所周知的「知日」派。他這么多年來一直專注於散文的寫作,從來沒有什麼長篇大論,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冷冷看,閑閑說,也請你輕輕鬆鬆讀。
三聯書店為李長聲出版5卷本的「長聲閑話」,每卷主題各有側重。這本《太宰治的臉》看名字就知道,主題是文學,日本文學。私小說、推理小說、官能小說、武士小說、恐怖小說....無所不說;村上春樹、松本清張、永井荷風、三島由紀夫、東野圭吾....人人有份。
7、靜觀日本(徐靜波)
徐靜波是長年生活在日本的媒體人,對於日本社會的認識非常深入,甚至可以說他對日本的了解要遠超於對中國的了解。據熟悉他的讀者說,他的日文水平也要比中文水平好得多。
這本《靜觀日本》是他的一本時評合集,分中日關系、日本文化、日本政治和日本經濟四個部分。時評合集大多有一個通病,就是某些篇章有明顯的時效性,現在看來未免有些過時了,該書也不能免俗。但全書內容涉及的面很廣,分析比較到位而且立場也算客觀。作者由於具有中日兩國的背景,也時時不忘將日本的情況與中國進行比較,所以對於一般讀者來說還是可以看一看的。
8、別說你會吃日料(碗丸/中午十三點)
其實我並不是很喜歡吃日料,但對於日料本身所承載的文化意味和民族特色倒是挺感興趣。這本書算是一本「日料小網路」,從壽司、天婦羅、日式燒烤、壽喜燒等各種菜式,到三文魚、金槍魚、香魚、毛蟹、和牛等各種食材,再到昆布、木魚花、醬油、清酒等各類配搭和調味品,以及各種日料用餐禮儀,內容可以說是相當全面了。
有人說這本書是「面面俱到卻又點到為止」,這樣的評價還是比較准確的。其實對於大多數讀者而言這樣的「點到為止」正是「恰好好處」,畢竟有志於做美食家的人還是極少數的。
9、日本小時光(靡涯)
東京、京都、九州---關於日本的旅行文字,但內容實在太過單薄了,也就是螞蜂窩上某些游記的水準吧。
10、林竹闖關西(林竹)
一個喜歡吃肉的姑娘的關西之旅--京都、大阪、奈良、神戶,完全沒有啥文藝小清新的味道,就是賞賞風景看看熱鬧找找吃的,簡單而有趣。全書主體是手繪,我真的很佩服這種能將旅行日常畫出來的姑娘,那種圓滾滾的人物風格很討喜。
書中文字都很簡單,還是附上幾張書中的手繪吧
11、京都第五年(蘇枕書)
一本只有2.4萬字的小書,豆瓣閱讀徵文的非虛構組首獎。一個女留學生在京都五年來的日常,就像作者形容《枕草子》的風格一樣,清淺細碎。雖然文字讀起來挺舒服,但和我之前預想的不大一樣,除了最後一章「爬山」外,其實全篇並沒有體現出太多京都的風貌。
12、咖啡未冷時(川口俊和)
如果一家咖啡館能讓你回到過去,你願意去光顧嗎?估計咖啡館會被擠爆吧。
且慢,穿越到過去可沒那麼簡單:首先,你絕對無法改變現實;其次,你只有一杯咖啡從熱變冷那麼長的時間;第三,你不能離開固定的位置;第四,如果你想見的人在那個時間點沒在咖啡館里出現,那你就見不到他......
太多太多的限制,導致這家咖啡館的生意並沒有很好。
書中講了四個故事,戀人、夫妻、姐妹和母女,其實他們都沒能改變不美好的現實,但穿越之後卻能夠用完全不一樣的心情面對人生,這就是本書的主題。這難免讓人想起《求婚大作戰》,健一次又一次的穿越,可依然沒能改變禮要嫁給別人的現實,那這些穿越都是沒有意義的嗎?當然不是,一方面健給過去的禮帶去了許多笑容,更重要的是,他明確了自己的心意。與其寄望於改變過去,不如從現在起做不一樣的自己。
13、華麗人生(伊坂幸太郎)
看到有人將這本書成為伊坂幸太郎的「三大傑作」之一(另外兩本是《奧杜邦的祈禱》和《金色夢鄉》),所以特地找過來看,結果略失望。
因為一件莫名其妙的碎屍案,五個本來完全不相關的人的人生軌跡發生了交錯。作者很巧妙的將五個人數天內的遭遇打亂後重新拼接組合,時間線的錯亂頗讓人有幾分驚艷感,算是「敘事性詭計」的一種吧。雖然全書似乎蘊含著找尋人生意義的宏大主題,但從故事本身來說並不算精彩,而且無論情節還是人設都是太多不合情理之處。我只能說,伊坂幸太郎在國內的名氣遠不如東野圭吾不是沒有原因的。
關於本月主題閱讀的幾點說明:
1、本月選擇的書籍中沒有很多人津津樂道的「日本四書」(本尼-迪克特的《菊與刀》、新渡戶稻造的《武士道》、戴季陶的《日本論》、蔣百里的《日本人》),部分原因是這些書過去都看過了,更重要的原因是這些書成書時間太早,內容未免有些陳舊,有很明顯的時代局限性。對於只是想簡單了解日本的讀者來說,完全沒必要選擇這樣的「經典讀物」。
2、在目前的通俗日本史領域,有兩位挺出名的作家的書我沒有選:茂呂美耶和櫻雪丸。對於茂呂美耶的「日本」系列和「字解日本「系列我還是挺感興趣的,可是實在沒時間了,只能留待下次。櫻雪丸的書我倒是選了最出名的那本《史上最強日本史》,可看了幾章後實在受不了就棄了,文筆和講故事的能力真是不敢恭維。
3、日本的文化產業非常發達,日劇、動漫、電影、NHK紀錄片等都有非常好的作品,倒沒必要拘泥於看書這個途徑。
本月在主題閱讀之外,還「自由獵殺」了10本書:
1、《思辨的禪趣--<壇經>視野下的世界秩序》( 熊逸 )
我是因為熊逸身份的神秘才關注到這個人的。想想真是有點不可思議,在現在這個時代,一個出了那麼多本書的人居然可以把真實身份掩蓋的這么好。貌似如今身份已經公開了,蘇纓真的是他的馬甲?兩人的作品風格完全不一樣啊,如果是真的話,就只能說的確是高手。
這本書是解讀《壇經》的,作者上來就說的很清楚: 這樣一本書顯然並不適合虔信的佛教徒,而僅僅適合於那些對於佛教世界懷有單純好奇心以及對佛學義理懷有純粹智識趣味的讀者。 所以在解讀《壇經》、介紹禪宗歷史的同時,作者也從智識角度順手將那些明顯自相矛盾或後人編造的歷史或義理逐個挑了出來。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的腦補,總覺得全書從頭到尾都有著幾分譏諷的意味在。
大家都說惠能「本來無一物」的偈子要勝於神秀,可究竟勝在什麼地方呢?大家都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而是心在動」的說法非常妙,可究竟妙在哪裡?確定不是在抖機靈嗎?關於這些熊逸都結合當時歷史背景以及佛法義理做了詳細解釋,頗讓人有幾分「原來如此啊」的感嘆。
其實佛教義理還是比較抽象難懂的,熊逸的厲害之處在於很擅長運用生活之中日常比附說明,雖說有點不倫不類,但對於理解那些概念還是很有幫助的。
由於對《紅樓夢》不大感冒,所以我一直未曾看過大名鼎鼎的《蔣勛說紅樓》。不過蔣勛關於藝術的不少作品都涉獵過,其中以《美的沉思》為最佳,而《寫給大家的西方美術史》和「蔣勛藝術美學系列」則是非常不錯的西方藝術史入門讀物。
「蔣勛藝術美學系列」共八本,之前已看過五本,這個月將剩下的三本(米開朗基羅、梵高、高更)給看了。蔣勛的文筆一貫清麗流暢,而我更在意的是書中的插圖(這對藝術類圖書來說很重要),真的是十分精緻。比如說《蔣勛破解米開朗基羅》中的大衛像,不僅有前、後、左、右四個角度的大圖,而且還有頭部和右手的特寫,最大程度上讓讀者感受到了這尊雕像的特點。
2、蔣勛破解米開朗基羅
3、蔣勛破解梵高之美
4、蔣勛破解高更之美
(不管看了多少解讀,都覺得高更的畫不好看啊)
5、自控力
我個人對這類書其實真的興趣不大,因為絕大多數時候我們不會因為看了幾本書就改變自己自己的行為習慣,這就是所謂的「懂得了很多道理,但依然過不好這一生」。但由於陳姑娘的領導推薦了,她自己不樂意看,那我只能先看完再說給她聽。
整本書比我想像中的要好一點,沒有空談理論,而是在每一章節都設所謂的「意志力實驗」,讓讀者有可以練習的機會。書中比較重要的一個觀點是:意志力不完全是精神層面的事情,和生理結構也有著密切關系,因此我們可以有意識得進行鍛煉。
但書中也有不少似乎而非的說法,最突出的一點就是:按時吃飯、適當鍛煉、保證足夠的睡眠,這些都有利於增強自控力。可問題是,這些事情本身就是自控力的體現啊,很多人不就是完全做不到這幾點才覺得自己沒有自控力嗎?
6、香奈兒傳(埃德蒙-夏爾-魯)
我對時尚並不太懂,但香奈兒這個名字還是知道的。這本書是典型的插圖傳記,書中採用了大量的歷史照片,對於香奈兒時代的時尚流變有著非常直觀的展現。但書中對於香奈兒成長和崛起的描寫還挺單薄的,感覺看完整本書後對於香奈兒本人的了解還是比較模糊。而且書中還有不少關於香奈兒同時代人的描寫,可能是想通過香奈兒的交際網路展現一個時代的風貌。可這種描寫往往顯得主次不清,與香奈兒的交往寫的少,關於他們本人卻是著墨很多,與本書的主題完全不相干。
7、宇宙超度指南(李誕)
空舟澈丹師徒,乘坐自己的小飛船,從一處到另一處,超度各式各樣的死者,這是他們在宇宙中經營的生意。他們的飛船,叫奈何船,他們的顧客,稱他們為度魂僧。
這是一本很有「白爛」風格的故事集,被超度的對象各種各樣:機器人、克隆人、大熊貓,乃至於行星。看的過程中會讓人想起《銀河系漫遊指南》,而作者也心有靈犀的讓福特同志客串的一把。毒舌師父和耿直徒弟的設定雖然俗套,但確實很有趣,就像古美門和黛一樣。
8、尋找時間的人(凱特-湯普森)
時間越來越不夠用,大家每天越來越忙,這應該是很多人都感受到的事情。可究竟是為什麼呢?小男孩吉吉發現,原來是因為時間漏掉了,漏到了另外一個世界---一個本來不存在時間流逝的世界。他決定把時間找回來,作為媽媽的生日禮物。
家族的音樂傳承、家庭成員間的守護、好友之間的羈絆.....這是一個很溫暖的故事,而愛爾蘭神話的背景則更是讓整個故事增添了幾分奇幻色彩。
9、雅騷(賊道三痴)
萬曆四十年,山陰張氏,有一人穿越而來,名為張原。
穿越小說的套路太多相似,《雅騷》的出色之處在於賊道三痴的文筆確實不錯 , 將晚明的末世繁華摹寫得很有味道。用網上的話來說就是: 《 菜根譚》的雅,《金瓶梅》的俗; 老僧經商,名妓禮佛; 袁宏道品茶插花抒性靈,李卓吾釀酒參禪續焚書; 董其昌書畫雙絕,卻是鄉紳惡霸;張宗子少年紈絝,老來夢回西湖; 雅者見雅,騷者見騷。
男主雖然開了金手指,但還是一場場科考考出來的,所以作者明顯對於八股制藝很是下了一番功夫。別的且不提,單是這一塊就長了不少見識,想必平時沒幾個人願意去看八股文的專題論著吧。
賊道三痴非常重視薩爾滸之戰,認識這一戰是大明的國運消長之戰,因此男主的首要任務就是改變此戰的結果。結果在薩爾滸之戰結束後不久,男主剛進入朝堂還沒多長時間全書就戛然而止了。雖然作者在最後有一番解釋,認為蝴蝶的翅膀已經扇動,後面就無需再贅述了。其實這樣的說明很是無力,《陳二狗的妖孽人生》、《縹緲錄》在結束後都有類似的說法,這完全不能改變小說爛尾的事實。由於結尾的原因,這本書在我心目中比《官居一品》還是要差上一大截的。
10、台北故宮(周兵)
這本書是央視紀錄片《台北故宮》文字版,主要講訴了一件件國寶在那段風雨飄搖的歲月中的顛沛里流,以及老一輩專家為守護這些國寶的艱辛和不易,配合著紀錄片一起看感受會更深刻一些。
㈦ 風景畫的小說有哪些
風景畫的小說有《劍舞隱刺》。
《劍舞隱刺》是簽約作家風景畫創作的一部東方玄幻小說。
內容簡介
「痛嗎?」「痛。」「有多痛?」「刻骨銘心。」.....「帶著它,無論你在哪裡我都能找到你。」.....「我的局?那是一幅畫,以天地為畫,你,在畫里。」.....刺殺嗎?那是強者之戰。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我很自私,這天下需要你,可我不需要你。
㈧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是哪部小說的開頭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出自卞之琳的《斷章》。
原文如下: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詩詞賞析:
詩的上節擷取的是一幅白日遊人觀景的畫面。它雖然寫的是「看風景」,但筆墨並沒有揮灑在對風景的描繪上,只是不經意地露出那橋、那樓、那觀景人,以及由此可以推想得出的那流水、那遊船、那岸柳……它就像淡淡的水墨畫把那若隱若現的虛化的背景留給讀者去想像,而把畫面的重心落在了看風景的橋上人和樓上人的身上,更確切地說,是落在了這兩個看風景人在觀景時相互之間所發生的那種極有情趣的戲劇性關岩坦繫上。
那個「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面對著眼前的美景,顯然是一副心醉神迷之態,這從他竟沒有注意到「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的側面烘托上就可看出。耐人尋味的是,那個顯然也是為「看風景」而來的樓上人,登臨高樓,春衡眼裡所看的竟不是風景,而是那個正「站在橋上看風景」的「你」。
這樓上人為何不看風景專看「你」,是什麼深深迷住了那雙眼,是什麼深深打動了那顆心?這耐思耐品的一「看」,真可謂是風流蘊藉,它使那原本恬然怡然的畫面頓時春情盪漾、搖曳生姿,幻化出幾多饒有情扒棗做趣的戲劇性場面來:那忘情於景的「你」定是個俊逸瀟灑、雲游天下的少年郎,那鍾情於人的樓上人定是個寂寞思春、知音難覓的多情女,一個耽於風光,憨態可掬,孰不知一舉一動攪亂了幾多情絲;一個含情脈脈、痴態可憐,可心中情眼中意羞言誰知?
真是「落花有意,流水無情」,而在人生旅途上又有多少這樣的萍水相逢、一見鍾情、轉瞬即逝而又經久難忘的一廂戀情啊!而詩人正是以這短短的兩行詩給那電石火花般的難言之情、難繪之景留下了永恆的小照,引人回憶,激人遐想。
㈨ 風景畫的小說
《天定風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