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路遙寫的小說
1. 路遙的作品
路遙(1949年12月2日—1992年11月17日),男,本名王衛國,出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中國當代作家,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1、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等。
2、短篇小說:《月夜靜悄悄》《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夏》《姐姐》《風雪臘梅》《青松與小紅花》《匆匆過客》等。
3、雜文集:《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小說談埋衡選自序》《土地的尋覓》《作家的勞動》《柳青的遺產》《無聲的洶涌》《生活詠嘆調》《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人生》《這束淡弱的折光》等。
百萬字的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與中篇小說《人生》,具有相當一致的精神:「城鄉交叉地帶」的社會底層生活成為路遙反映的共同內容。作品以恢宏的氣度、鮮明的時代色彩、典型化的人物形象,從全局性和整體性上反映了改革開放最初的十年。作品中積淀了太多當代社會變革的信息。
2022年11月17日,路遙逝世整整三十年。
但是人們越來越懷念他,隨著他離開時間越久,他的作品愈來愈有生命力。路遙和路遙的作品影響何以延續至今?首先在於他始終堅持的對普通勞動者命運的關心和真摯的愛。他的所有作品,都是從人民,特別是普通勞動者的視角和立場出發,表現液譽他們的痛苦和歡愉,反映他們的願含做望和心聲,真正做到了為人民而寫作。
路遙曾說,只有永遠不喪失一個普通人的感覺,作品所呈現的一切,才能引起無數心靈的共鳴。正是懷著這種深摯的熱愛,理解的尊敬,路遙的筆下才出現了一個個自尊、自強、自愛和淳樸善良的普通人形象,並賦予了這些普通人豐富的、凝重的,寬厚的具有土地般博大雄渾的品格。
2. 作家路遙的生平簡歷及作品
作家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漢族, 中國當代作家。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榆林市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這段時間里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心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描寫一個農村知識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經歷,引起很大反響,獲全國第二屆優秀中篇小說獎,改編成同名電影後,獲第八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故事片獎,轟動全國。《在困難的日子裡》獲1982年《當代》文學中長篇小說獎並加入了中國作家協會。1988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冊。作者在近十年間的廣闊背景上,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台廣播。1992年11月17日上午8時20分,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路遙作品
路遙的小說多為農村題材,描寫農村和城市之間發生的人和事。作品有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1980年,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人生》(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並被改編成同名電影),短篇小說《姐姐》、《風雪臘梅》等,以及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1991年,獲得第三屆茅盾文學獎)。其全部作品收集在《路遙文集》五卷。
</B>【長篇小說】
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難的日子裡
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
黃葉在秋風中飄落
驚心動魄的一幕
【短篇小說】
月夜靜悄悄
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
夏
姐姐
風雪臘梅
青松與小紅花
匆匆過客
痛苦
【雜文集】
早晨從中午開始
路遙小說選自序
關於《人生》的對話
土地的尋覓
作家的勞動
柳青的遺產
無聲的洶涌
生活詠嘆調
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
《人生》法文版序
這束淡弱的折光
藝術批評的根基
3. 路遙的作品有哪些
長篇小說: 《平租畝凡的世界》、《人生》、《在困難的日子裡》、《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驚心動魄的一幕》
短篇小說:《月夜靜悄悄》、《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夏》、《姐姐》、《風褲型洞雪臘梅》、《青松與小紅花》、《匆匆過客》、《痛苦》
雜文集:《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小說選自序》 、《土地的尋覓》 、《作家的勞動》 、《柳胡枯青的遺產》、《無聲的洶涌》、 《生活詠嘆調》、 《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 、《人生》法文版序 、《這束淡弱的折光》
4. 路遙有幾部作品
路遙的代表作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這也是他最重要的兩部作品。
另外還有比較著名的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中篇小說《在困難的日子裡》,《你怎麼也想不到》,《姐姐》,《風雪臘梅》等。
除此之外,他還有寫了很多的中篇、短篇小說以及詩歌、散文作品等。
要想詳細了解他的作品,那就最好去讀一讀這些作品,去看看作品中的人物。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到你,謝謝!
5. 路遙作品集及簡介 路遙的作品有哪些
1、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中國當代作家,生於陝北榆林清澗縣,代表作緩並埋有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人生》等。
2、路遙於1949年12月3日生於陝西陝北山區清澗縣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7歲時因為家裡困難被過繼給延川縣農村的伯父。曾在延川縣立中學學習,1969年回鄉務農。這段時間里他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並在農村一小學中教過一年書。
3、1973年進入延安大學中文系學習,其間開始文學創作。大學畢業後,任《陝西文藝》(今為《延河》)編輯。1980年發表《驚擾螞人動魄的一幕》,獲得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1982年發表中篇小說《人生》,後被改編為電影。1991年完成百萬字的長篇巨著《平凡的世界》,這部小說以其恢宏的氣勢和史詩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現了改革時代中國城鄉的社會生活和人們思想情感的巨大變遷,還未完成即在中央人民電台廣播。路遙因此而榮獲茅盾文學獎。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肝硬化腹水醫治無效在西安逝世,年僅42歲。
4、長篇小說作品有:《平凡的世界》 、《人生》 、《在困難的日子裡》蔽友、《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黃葉在秋風中飄落》、《驚心動魄的一幕 》。
5、短篇小說作品有:《月夜靜悄悄》、《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夏》、《姐姐》、《風雪臘梅》、《青松與小紅花》、《匆匆過客》、《痛苦 》。
6、雜文集作品有:《早晨從中午開始》、《路遙小說選自序》、《土地的尋覓》、《作家的勞動》、《柳青的遺產》、《無聲的洶涌》、《生活詠嘆調》、《生活的大樹萬古長青》、《這束淡弱的折光》、《藝術批評的根基》。
6. 路遙十大經典作品
路遙十大經典作品有《平凡的世界》、《人生》、《黃葉在秋風中飄落》、《在困難的日子裡》、《你怎麼也想不到》、《驚心動魄的一幕》、《早晨從中午開始》、《我和五叔的六次相遇》、《搖曳的戀情》、《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
1、《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
7. 路遙寫了哪些小說
一、路遙的小說有《驚心動魄的一幕》、《在困難的日子裡》、《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等等。
二、他最出名的小說是《人生》和《平凡的世界》。
三、《人生》,中篇小說,是著名作家路遙的成名作。原載《收獲》1982年第三期,獲1981——1982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小說以改革時期猛祥陝北高原的城鄉生活為時空背景,描寫了高中畢業生高加林回到土地又離開土地喊知鉛,再離開土地,再回到土地這樣人生的變化過程構成了其故事構架。
四鄭好、《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8. 作家路遙的簡介及其主要代表作
路遙簡介:
路遙(1949年12月3日-1992年11月17日),原名王衛國,陝西清澗人。中國當代作家。路遙的小說多為農村題材,描寫農村和城市之間發生的人和事。1986年後,推出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第一、二部。1992年積勞成疾,在寫完《平凡的世界》第三部後不久英年早逝。
由於路遙出身農村,他的寫作素材基本來自農村生活,他始終認定自己是一個「農民血統的兒子」,是「既帶著『農村味』又帶著『城市味』的人」,他堅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許在於創作的過程,而不在於那個結果」。
所以他認為「只有在無比沉重的勞動中,人才活得更為充實」。他始終以深深糾纏的故鄉情結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陝北大地作為一個沉浮在他心裡的永恆的詩意象徵,每當他的創作進入低谷時,他都是一個人獨自去陝北故鄉的「毛烏素沙漠」,他在那裡審視自己,觀照社會。
主要作品:
1、《平凡的世界》
簡介: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
該書以中國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十年間為背景,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以孫少安和孫少平兩兄弟為中心,刻畫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眾多普通人的形象。
勞動與愛情、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巨大社會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2、《在困難的日子裡》
簡介:
小說描寫的是六十年代農村貧困子弟馬建強在城市求學時與飢餓作斗爭的故事。在困難的日子裡,主人公不僅遭受著生理上的飢餓,也遭受著來自人格尊嚴煎熬。《在困難的神悉日子裡》以"我"馬建強為主人公。
在失去母親、連飯都吃不上的困境中,"我"在李老師和同學吳亞玲等人的幫助下,戰勝了飢餓、完成擾脊了學業,而且表現出正直無私、堅毅不屈、自尊自愛、樂於助人的美德。在那樣一種困難的時刻,在那樣一個年輕人身上,煥發出一種人性的光芒。
3、《黃葉在秋風中飄落》
簡介:
《黃葉在秋風中飄落》是路遙較早的作品,作者以傳統價值觀念及現實主義手法為主,單線索,重故事,情節上又帶有較強的浪漫主義因素--這個我們可以從他兩部代表作的結尾上看出來。
他用朴實厚重的文字雕築起來的一個個平凡而偉大的靈魂卻長久地印在了熱愛他、熱愛他文字的讀者心中。在這個適合悲悼緬懷的季節里,讓我們再次貼近路遙,貼近一份沉重,一份憂傷,貼近一個冷峻嚴肅的世界。
路遙以他一貫的筆法,寫盡了黃土高原的蒼莽與悲涼,寫盡了生活在這片大地上的人們的苦難與嚮往。可以說,苦難與路遙形影相隨。苦難,毀滅了路遙,也造就了路遙。路遙短暫的寫作歷程就是一場苦難的行軍。
4、《驚心動魄的一幕》
簡介:
《驚心動魄的一幕》,中國當代著名作家路遙中篇小說。文章發表於上世紀80年代。《驚心動魄的一幕》1980年發表,獲第一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
《驚心動魄的一幕》描寫了文化大革命中期,某縣一個造反派組織斗縣委書記的故事。作品揭露了其組織的大小頭目們的凶惡,殘暴,野蠻,毒辣,謳歌了另一派組織保護縣委書記的正義行動。
5、《早晨從中午開始》
簡介:
《早晨從中午開始》是一篇路遙去世前躺在醫院病床上寫的《平凡的世界》創作隨筆,游李乎50個小節5萬多字,凝聚了一位平凡而偉大的作家生命中最後的心血。路遙在文中記錄了他寫作《平凡的世界》時的生活經歷、思想經歷和感情經歷。
從萌發寫《平凡的世界》的念頭到1988年5月25日寫完,十年磨一劍,路遙用他十年的青春和生命換來《平凡的世界》的美麗綻放,用他十年的苦難(精神和身體備受折磨)雕琢了一顆晶瑩璀璨的明珠。路遙拿《早晨從中午開始》來祭奠那十年的苦難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