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佛短篇小說
『壹』 雷蒙德卡佛的內容簡介
《雷蒙德?卡佛:一位作家的一生》作為20世紀後半期美國最有影響力的短篇小說家,卡佛艱難而傳奇的一生使得他的寫作真正具有嘔心瀝血的色彩——他前半生充滿苦難與失望;晚年文學聲名漸高,卻罹患肺癌,50歲便英年早逝。卡佛出身貧苦,他的作品也致力於表現普通人被生活打得遍體鱗傷後的孤獨與沉默,多年來深受讀者追捧,被譽為美國的契訶夫。這本傳記的作者卡蘿爾?斯克萊尼卡懷著對卡佛深切的敬意和同情,耗時十年,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閱讀了卡佛所有的作品,並走訪了數百位與卡佛有關的人士,其中包括卡佛的家人,全面記述了卡佛的成長歷程,為我們提供了許多非常珍貴的研究作家的史料。她的描述豐富而清晰,沒有歪曲迴避卡佛私人事務中的敏感問題,解密並分析了大量卡佛小說的創作背景及主要意旨,讀來令人大開眼界,甚至能夠改變讀者原本對於某些卡佛經典小說的習慣性理解。這其中最有價值的莫過於對卡佛寫作歷史的記述,及其寫作歷程中與編輯之間錯綜復雜而又不甚愉快的關系,這些都對卡佛的作品產生了深刻影響,必定有助於讀者了解到一個更加完整的雷蒙德?卡佛——他非比尋常的抱負、傳奇式的生活和不朽作品的故事。
『貳』 雷蒙德卡佛都有哪些作品 請一一列舉
【雷蒙德.卡佛】著作,主要是
短篇小說集。如:《請你安靜一下好不好?》、《憤怒的季節》、《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大教堂》、《我打電話的地方》。
詩集:《冬季失眠症》、《鮭魚夜溯》、《海水交匯的地方》,《海青色》,《通往瀑布的新路》。
『叄』 雷蒙德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怎麼樣
讀卡佛的小說,可能會讓對美國抱有無限嚮往的人感到厭惡,作為一名美國人,卡佛好像從來沒有對美國的社會和生活環境有過什麼美化,裡面全都是小人物,天天遇到種種生......
『肆』 雷蒙德卡佛的極簡主義小說具有什麼特點
雷蒙德·卡佛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美國重要的短篇小說作家,其獨樹一幟的小說風格被評論家們成為「極簡主義」風格。這種風格以形式上的極其簡練為最主要特色。而卡佛小說在內容上的特點往往被忽視,其以底層勞動人民生活為素材的特點亦是他的重要風格。而這種內容上的特點也同樣促成了形式上「極簡」特色的形成。從其前期和後期作品的比較中可以看出「極簡主義」在他作品中所經歷的一個發展變化。
短篇小說集《請你安靜些,好嗎?》(1976);《憤怒的季節》(1977);《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1981);《大教堂》(1983);《何方來電》(1988);《大象》(1988)。
『伍』 《卡佛作品》txt全集下載
卡佛作品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直面藍領:卡佛與極簡主義小說(1)
1983年,就在卡佛的第四本短篇小說集《大教堂》出版的那年,英國著名文學雜志Granta的編者按宣布「一種新的小說正在美國出現,一種罕見而懾人心魄的小說,不僅和現有的任何英國小說不同,也和我們慣常理解的美國文學不同。」 兩年後,美國本土的《密西西比評論》重復了英國評論家的話:一種「新的語調和文學質地」 不僅浮出水面,而且聲勢浩大。在這種被命名為「極簡主義」(Minimalism)文學或是「骯臟現實主義(Dirt Realism)」中,卡佛不僅是最重要的代表,而且被大多數評論家認為是這種「新小說」的始創者。很快,已經有評論家不無興奮地發現某大學竟出現了「『模仿卡佛』小說競賽」;很快,美國「歐?亨利短篇小說獎」的資深評委已經抱怨起「卡佛式」小說過於泛濫了。而就是這位被稱為海明威之後最偉大的美國短篇小說家,在1983年以前,還常常要擔心自己屁股底下的椅子,時刻都會有被別人拿走的危險。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出生……
『陸』 雷蒙德 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有什麼主旨
卡佛一生共完成了六十餘部短篇小說。此外,他還寫下了三百餘首詩歌和一些雜文和評論文章等。他主要的短篇小說被收錄在《請你別說了,可以嗎?》、《談論愛情時我們都在說些什麼》、《大教堂》和《我打電話的地方》這四部小說集里,其中《我打電話的地方》是卡佛的自選集,也就是本書
『柒』 雷蒙德·卡佛的作品是什麼題材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 (1938—1988),「美國二十世紀下半葉最重要的小說家」和小說界「簡約主義」的大師,是「繼海明威之後美國最具影響力的短篇小說作家」。《倫敦時報》在他去世後稱他為「美國的契訶夫」。 美國文壇上罕見的「艱難時世」的觀察者和表達者,並被譽為「新小說」創始者。
雷蒙德·卡佛(Raymond Carver,1938—1988),美國當代著名短篇小說家、詩人,1938年5月25日出生於俄勒岡州克拉斯坎尼鎮,1988年8月2日因肺癌去世。高中畢業後,即養家糊口,艱難謀生,業余學習寫作。1966年,獲衣阿華大學文學碩士學位。1967年,作品第一次入選《美國年度最佳小說選》;70年代後寫作成就漸受矚目,1979年獲古根海姆獎金,並兩次獲國家藝術基金獎金;1983年獲米爾德瑞──哈洛斯特勞斯終生成就獎;1985年獲《詩歌》雜志萊文森獎;1988年被提名為美國藝術文學院院士,並獲哈特弗大學榮譽文學博士學位,同時獲布蘭德斯小說獎。卡佛一生作品以短篇小說和詩為主,還有一部分散文。著作主要包括短篇小說集《請你安靜一下好不好?》(1976年)、《憤怒的季節》(1977年)、《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1981年)、《大教堂》(1983年)、《我打電話的地方》(1988年),詩集《冬季失眠症》(1970年)、《鮭魚夜溯》(1976年)《海水交匯的地方》(1985年),《海青色》(1986年),《通往瀑布的新路》(1989年)等。
主要作品
短篇小說集
《請你安靜些,好嗎?》(1976);
《憤怒的季節》(1977);
《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在談論什麼》(1981);
《大教堂》(1983);
《何方來電》(1988);
《大象》(1988)。
詩集
《離克拉馬斯河很近》(1968);
《冬季失眠症》(1970);
《鮭魚夜溯》(1976);
《海水交匯的地方》(1985);
《海青色》(1986);
《通往瀑布的新路》(1989)。
『捌』 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的txt全集下載地址
卡佛短篇小說自選集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沒人說一句話(6)
我沒再說什麼,但還是想了想那個問題。我聳聳肩。「好吧,我覺得應該是我們倆的魚。這次要抓住它。誰都別犯臭,」我說。
我們向下游涉去。我的靴子里進了水,但這孩子從頭濕到了腳。他用他的齙牙咬住嘴唇,不讓牙齒打戰。
.
.
那條魚不在淺灘下面的水流里,在我們看得見的地方都見不著它。我們互相看了看,擔心魚往下游遊了很遠,已游進某一個深潭裡了。但就在這時,這該死的傢伙在靠岸的地方上下翻騰起來,它的尾巴甚至把泥土都帶到了水裡,它又遊走了。它游過另一個淺灘,大尾巴露在水的外面。我見它在靠岸的地方慢慢地游著並停了下來,尾巴有一半露出水面,輕微地擺動著用以抵擋逆流。
「你看見它沒有?」我說。男孩四下張望。我抓住他的胳膊,用他的手指指著。「就在那兒。好,現在聽好了。我會去河岸中間的那條小溪。知道我說的地方嗎?你在這兒等著我給你發信號。然後你往下遊走。好不好?這次,如果它掉頭的話,你千萬不能讓它從你身……
『玖』 卡弗《大教堂》里的那些短篇到底在說些什麼啊
說卡佛就要說極簡主義,就要對他文章的loser裝模作樣評論一番。據說卡佛自己都討厭所謂極簡主義。那次看一篇評論,說一種尷尬的現象,卡佛的作品都是描述底層生活的人的,而在中國,讀卡佛的都是中產階級。這是一種諷刺,所以我坐在飛機上讀卡佛也是一種諷刺,我應該是擠在沙丁魚一般的火車廂里,艱難的閱讀卡佛的《大教堂》以安慰難熬擁擠嘈雜的長夜。中產階級在優雅高級的環境中享受的閱讀著卡佛的作品,就好比卡佛自己說的有評論家批評他的作品說冰箱壞了干嗎不找人維修呢?何必要夫妻倆為著這個破冰箱發愁甚至爭執。卡佛說,「這是一種無知的評語。」
但是無論是什麼階級,都有讀卡佛的權利。只要不過度詮釋就好。帶著一種由高處向低處的廉價的同情,那是招人反感的。從小學語文課開始我們就被培養過度詮釋的能力,我則因為在此的靈敏反應和優異表現被老師所喜愛。但是自從自己開始寫東西開始,就覺得這些東西真都是扯淡。就連卡佛本身為大家從個角度分析的短篇幅文體,他自己都自嘲,自己寫短篇純粹是為窘迫的生活所迫。這就好象我從個角度長篇大論分析我為什麼喜好寫短篇,其實單純的原因就是我邏輯不好,寫不了長篇………………
一個作家都喜歡寫自己生活相關的東西,這就是為什麼卡佛的作品裡到處都是酗酒和失業者,這就是為什麼每日靠顯擺和YY過日的郭小四能寫出《小時代》這種匪夷所思的東西。卡佛的文章里的人物,要麼為了生計挨工作,要麼整日擔心自己失業,要麼是剛剛失業,要麼是失業之後始終找不到工作,要麼是失業之後好容易找了新工作卻又失業…………失業、失意,感情上困頓,哪怕生活得還不錯但是感情上沒有著落而焦躁恐懼。卡佛自己說,很多人反感他的作品因為不相信這樣失落殘敗的景象屬於美國。但這就是美國。這是全世界。無論哪個角落都有這樣的人。哪裡都有失業者,哪裡都有滿心沮喪的酗酒者,哪裡都有曾經拋棄妻兒的父親,哪裡都有剛剛失去孩子的傷心夫婦,哪裡都有跑了老婆生活一團糟的男人。「卡佛是真正的藍領作家。寫失敗者的失敗者,寫酒鬼的酒鬼。」
那麼看卡佛的文章到底有什麼用處。既然如此失意如此窘迫慘淡而毫無希望。既然不讓我們由高處向低處的同情,我們也不可能為了實現尊敬與平等而去體驗他們的生活,那麼這種書讀來干什麼。我這不是想說明什麼問題,而是單純提出我自己的小疑問。有時候我自己都搞不明白有些書讀來的目的是做什麼。卡佛在自述里說起讀書是為了什麼。小的時候是為了知道現在過的生活並不合自己的身。現在才明白,「文學能夠讓我們明白,像一個人一樣活著並非易事。」所以大抵上卡佛所描述的「無望之鄉」,能讓我們知道生活歸根到底還是不容易的,無論你在過著怎樣的生活。你可以看到卡佛文里的人物,所經受的不單單是生活的困頓,還有精神和感情的困頓。後者是完全不可避免的,我們多多少少都要經受,所以在這個層面上,我們都可能是卡佛筆下的人物。哪怕你坐在自家的裝潢華麗的客廳里,喝著手磨的咖啡,舒舒服服的閱讀卡佛的故事,你可能體會不了為什麼冰箱壞了不能去修理,耳朵堵住了不能去醫院治療,整了牙就要去感謝丈夫一輩子,但是那些精神和感情上的苦難,你多少都要經受的。讀書么,要麼去找這就是我生活的現狀的共鳴,要麼去找激勵自己改變現狀的東西,要麼去找能令自己感悟到生活不容易而腳踏實地的元素。我們曾經度過的,我們正在過的,我們將來想要過的,我們一輩子不要這樣過的,生活,構成了文學。所以我在標題里卡佛的極簡後面加了一個生活。說卡佛的極簡主義,不如說他的生活。
卡佛的《大教堂》里,也不完全都是無望之鄉。改變的不光是他自己所說的「文字更慷慨」,還有的就是風格上的有了希望。我想之所以說《大教堂》是最成熟的作品,大概是因為文字「吝嗇」之後適當的充實,還有失業者和酒鬼的失魂落魄之中些微的溫情和希望。《羽毛》里的和孩子玩的脾氣差的孔雀,《瑟夫的房子》里雖然沒有著落但是破鏡重圓的戀人,《軟座包廂》里在和兒子見面的希望和恐懼中猶豫的父親,《好事一小件》里痛失愛子但是在麵包師的安慰下吃著麵包重新體會幸福和希望的夫妻、《大教堂》里在盲人的鼓勵下敞開心靈去感受的男人…………辛酸的幸福。說卡佛之所以成就難以磨滅,是因為作家本身的幽默感和文字的張力——這里所謂的幽默感,並不是文字的喜慶,大抵應該是對生活的樂觀和沉穩。評論所說是「最天才的作家,卻沒有天才的做派;沒有隻為知音者率性而作的居高俯視的態度。」而按照卡佛自己的說法,則是「我無法設想自己以一種嘲諷遍地的姿態對待普通日常生活的題材。要是看我寫的小說,讀者能在某種程度上和自己聯系在一起,被它感動,並想到了自己的存在,我就高興。」就是這些,使得卡佛的作品耐讀。因為生活化。因為態度低調。因為要的就是樸素的感情。哪怕你沒過過這樣的生活,但是你還是覺得比那些描述你正在過的優越生活的輕浮文字要好看得多,哪怕後者更貼近你的生活。特別喜歡《好事一小件》和《大教堂》,感覺那個麵包師,那個盲人,就是卡佛,告訴你,「吃點東西很好。這個時候,吃是好事一小件。全世界的麵包全都在我這兒呢。」「人生嘛,誰都猜不準。用心感受,畫出來。」我說過的吧,成年之後看的書,都無法改變我們的人生了,充其量做一點談資。偶爾的,給我們一點點力量。《大教堂》所帶來的感動是一時的,但是那一時也是好的。
其實非要分析的話,我要讀卡佛的原因是很單純的,因為說很好。無論適不適合我,都要看看的。好書的作用很簡單,用來讀。至於極簡主義,我覺得沒什麼好說的。長篇大論已經很多人作過了分析不是么?能用簡單的文字表達清楚的,何必要大篇幅呢?就是這樣吧。文字生來的作用只有兩個,一個是用來表達,一個是用來美。你當然可以美,你當然也可以極盡簡單的表達清楚。譯本,文字的精簡也只能大略領會。有機會就讀原版吧。
『拾』 卡佛作品txt全集下載
卡佛作品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雷蒙德·卡佛:美國平民的話語
村上春樹
最早翻譯雷蒙德·卡佛的作品要從一九八三年說起了。那是篇題為《腳下流淌的深河(水泊離家那麼近)》(So Much Water so Close to Home)的短篇小說。我是偶然從一本選集里讀到,便認定為傑作,深受感動,不能自已,一口氣將它譯了出來。
第二年我去華盛頓州奧林匹亞半島,登門拜訪卡佛,和他面對面地交流。那時候我根本沒想到過,自己會親手把他的作品無一遺漏地全都翻譯出來。
美國文學的新經典
說起來,那之後的一段日子裡,雷蒙德·卡佛的形象發生過徹底的變化。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一般的美國人幾乎都沒聽說過他的名字。但隨著他晚年文學聲名漸高,且罹患肺癌,五十歲便英年早逝,卡佛這個名字竟有了些許神話般的色彩。
不過數年之後在一些人當中(也是大致能預料到的),對於卡佛的評價出現過反復。但平心而論,在美國短篇小說的創作史中,雷蒙德·卡佛乃是能夠牢固佔有一席之地的優秀作家,這一點恐怕是難以否定的事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