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的長篇小說取材於
1. 劉知俠的長篇小說什麼即取材於此微湖大隊
劉知俠的長篇小說《鐵道游擊隊》即取材於此微湖大隊。
《鐵道游擊隊》的作者劉知俠出生於河南汲縣一個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父親是鐵路的護路工,每天負責清掃鐵路的工作。
劉知俠見慣了火車在鐵軌上的運行,從小就學會了扒車的技術,在十幾歲時,他在火車站做過義務服務生,對鐵路工作、行車制度都十分了解。隨後他曾經跟隨抗大深入敵後體驗生活,這為他創作《鐵道游擊隊》這一長篇小說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
創作歷程:
1953年,劉知俠調上海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他將建國後發表的短篇小說編成《鋪草集》,同時創作了《鐵道游擊隊的小隊員們》。
1959年,山東省文代會選劉知俠為省文聯副主席兼中國作家協會山東分會主席,並擔任《山東文學》雜志主編。同年被選為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理事。
1960年創作了短篇小說《紅嫂》和中篇小說《沂蒙山的故事》等,後又將這些作品匯集成了《沂蒙山故事集》。1979年劉知俠任山東省文聯黨組書記期間,寫了中篇小說《芳林嫂》。
2. 高爾基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1、《母親》
《母親》是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06年在美國寫成的。小說取材於1902年高爾基的家鄉諾夫戈羅德附近的索爾莫夫鎮的「五一」遊行。遊行的領導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處眾生流放。
高爾基在遊行前就聽說過扎洛莫夫,遊行以後,他和繼續兒子事業的扎洛莫夫的母親安娜有了交往。《母親》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跡為基礎寫成。
《母親》標志著作家思想和藝術上的成熟,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開辟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
2、《童年》
《童年》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以自身經歷為原型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兩部分別為《在人間》、《我的大學》)。
該作講述了阿廖沙(高爾基的乳名)三歲到十歲這一時期的童年生活,生動地再現了19世紀七八十年代前蘇聯下層人民的生活狀況,寫出了高爾基對苦難的認識,對社會人生的獨特見解,字里行間涌動著一股生生不息的熱望與堅強。
3、《在人間》
《在人間》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創作的長篇自傳體小說,是其自傳體三部曲中的第二部。
小說描述的是主人公阿廖沙(高爾基的文中的名字)1871年到1884年的生活。這段時期他為了生活,靠與外祖母一起摘野果出去賣糊口,他當過繪圖師的學徒,在一艘船上干過洗碗工,還做過聖像作坊徒工。
在人生的道路上,他歷盡坎坷,與社會底層形形色色的人們打交道,但他一有機會就閱讀大量的書籍。生活的閱歷和大量的閱讀擴展了阿廖沙的視野,他決心「要做一個堅強的人,不要為環境所屈服」。他懷著這樣的堅定信念,離開家鄉奔赴喀山。
4、《我的大學》
《我的大學》是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創作的自傳體小說《人生三部曲》中的最後一部。其餘兩部為《童年》、《在人間》,該書首次出版於1923年。
該書中作者描寫了他青年時代的生活經歷。從這個被真實記述下來的過程中,可以看出青少年時代的高爾基對小市民習氣的深惡痛絕,對自由的熱烈追求,對美好生活的強烈嚮往。
5、《在底層》
《在底層》的原作是高爾基的《底層》,《底層》是高爾基寫於20世紀初的一部頗具特色的劇作,堪稱高爾基戲劇創作的代表作。這部劇本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內容,作品的主人公是住在某城市下等客店裡的小偷、妓女、手藝匠、過去的演員、落魄的貴族、潦倒的知識分子等。
作者不僅真實描寫了這些已經成為流浪漢或即將淪為流浪漢的人們的悲慘命運,而且深刻抨擊了剝奪了他們重返生活的可能和希望的專制制度。中戲表演系同學們的全新演繹必將為這部名著注入新的活力,使之更加精彩!
3. 求老舍的生平簡介和主要作品
舒慶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筆名老舍(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滿洲正紅旗人,本姓舒穆祿,生於北京,中國現代著名小說家、文學家、戲劇家。出生於義和團的戰火中,終生對滿清一代的腐朽統治持批判態度。代表戲劇為《茶館》《龍須溝》,代表作為《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其子舒乙也是著名學者。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
作品
老舍有文學語言大師的稱號。其中包括三百多萬字的小說,四十二部戲劇,約三百首舊體詩等。他的作品多為悲劇,作品的語言以北京方言為主,風格幽默。他的代表作是小說《駱駝祥子》和話劇《茶館》,這兩部作品現已列入中國初高中語文必讀書目,和大學中文專業必讀書目。《茶館》也是新加坡和馬來西亞高中華文文學必修的作品。
老舍一生寫了約計800萬字(另有一說為900萬字)以上的文學作品,文革期間亦漏失了一些尚未發表的文章。其主要著作有:
長篇小說
《老張的哲學》
《趙子曰》
《二馬》
《貓城記》
《離婚》
《牛天賜傳》
《文博士》
《駱駝祥子》
《火葬》
《四世同堂》
《鼓書藝人》
《我這一輩子》
《正紅旗下》(未完成)
中篇小說
《月牙兒》
《陽光》
短篇小說集
《趕集》
《櫻海集》
《蛤藻集》
《火車集》
《貧血集》
《集外》
劇本
《龍須溝》
《茶館》
《桃李春風》
《大地龍蛇》
《殘霧》
《神拳》
其他合集
《老舍劇作全集》
《老舍散文集》
《老舍詩選》
《老舍文藝評論集》
《老舍文集》
(3)誰的長篇小說取材於擴展閱讀:
代表作
《駱駝祥子》
中國現代長篇小說,作者老舍,1936至1937年在雜志上連載,1939年首次出版單行本。故事講述1920年代北京一個年輕人力車夫的掙扎和不幸,命途坎坷的祥子一心希望擁有自己的洋車,卻一再得而復失,最後抵不過社會環境的重重打擊,自甘墮落。《駱駝祥子》內容寫實,呈現北京城風貌,流露對低下階層的深切同情和關懷,對個人主義的奮斗不表贊同,也譏諷政治上的集體行動主張。
技巧方面,小說結構嚴謹緊湊,運用北京方言,文字生動傳神,善用象徵與反諷手法,深入描寫人物的心理和情感。《駱駝祥子》是中國新文學中讀者最多、最為知名的作品之一,被譽為代表老舍文學事業的巔峰和抗戰以前最出色的中國現代小說,也是寫實主義文學的里程碑之作。
《四世同堂》,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為著名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之一。
《四世同堂》除前面的序外,分為三部,分別為:第一部《惶惑》;第二部《偷生》;第三部《飢荒》。本作品的時代背景為抗日戰爭時期,時值盧溝橋事變爆發、北平淪陷,描述了北平一條胡同(「羊圈」,即如今的小楊家胡同和大楊家胡同)的居民在淪落為亡國奴之後發生的故事。
主要書寫了祁姓家族四代人所遭受的種種哀痛和不幸,著重刻畫了祁瑞宣這一苦悶的角色,揭發了日本軍團的殘暴和虛假和平的陰謀,塑造了諸如祁瑞宣、錢默吟、李四爺等等可歌可泣的人物,他們在國難當頭之際,有的因家庭拖累而不能逃出北平去參軍,卻以各自的方式幫助國家;有的在白色恐怖之下,仍然堅持傳統的禮義廉恥,相互關愛和幫助。
同時,作者也塑造了鮮明的反派角色如冠曉荷、大赤包、藍東陽等等,他們甘願淪為漢奸,不顧廉恥,自私自利,極盡諂媚巴結之能事,道盡了世態炎涼。
小說特色
老舍擅長描寫北京市民,特別是下層貧民的生活,具有濃郁的市井風味和北京地方色彩。他善於描寫普通的日常生活,在他的小說中,人物幾乎都是活動在非常平凡的生活中的。他擅用北京口語。文字簡朴明快,敘述談話,句式很短,生活味濃。
老舍善於塑造描寫人物,能抓往人物的特徵,勾劃出人物的面貌、神態,擅長心理描寫,往往藉助景物的描寫來表現人物的具體感受。作品結構單純,線索清晰,諷刺幽默、輕松俏皮、別具一格。早期作品為笑而笑,則有油滑之弊。
文學地位
老舍以長篇小說和劇作著稱於世。他的作品大都取材於市民生活,為中國現代文學開拓了重要的題材領域。他所描寫的自然風光、世態人情、習俗時尚,運用的群眾口語,都呈現出濃郁的「京味」。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四世同堂》便是描寫北京市民生活的代表作。他的作品已被譯成20餘種文字出版,以具有獨特的幽默風格和濃郁的民族色彩,以及從內容到形式的雅俗共賞而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
4. 高爾基作品《母親》
《母親》是前蘇聯文學家高爾基創作的長篇小說,於1906年在美國寫成。
小說取材於1902年高爾基的家鄉諾夫戈羅德附近的索爾莫夫鎮的「五一」遊行。遊行的領導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處眾生流放。高爾基在遊行前就聽說過扎洛莫夫,遊行以後,他和繼續兒子事業的扎洛莫夫的母親安娜有了交往。《母親》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跡為基礎寫成。
《母親》標志著作家思想和藝術上的成熟,是蘇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在世界文學史上開辟了無產階級文學的新紀元。
內容簡介
小說一開始描繪了陰森森的工廠畫面,展現了帝俄時代工人階級慘遭剝削的生活環境和老鉗工米哈伊爾·符拉索夫悲慘的一生。年輕的巴維爾本來也可能走上父親的老路,但他生活在工人運動蓬勃發展的時代。在革命知識分子的幫助下,他迅速找到了獻身於工人解放事業的光明大道。巴維爾和工人們組成了馬克思主義工人小組,勤奮地學習革命理論,懂得了資本家的剝削是工人痛苦的根源。隨後就在工廠里散發傳單,向工人作宣傳工作。他意志堅強,頭腦清醒,不但贏得了工人小組成員的愛戴,而且使廣大工人群眾對他滿懷敬慕。
在革命斗爭中,巴維爾始終依靠群眾,教育群眾,和群眾一起成長。「沼地戈比」事件是巴維爾第一次領導群眾進行的斗爭,巴維爾在群眾大會上向工人宣傳革命道理,積極領導這場斗爭。但因當時群眾還沒有覺醒,巴維爾也缺乏領導斗爭的經驗,斗爭失敗了,巴維爾被捕入獄。通過監獄生活的鍛煉,巴維爾進一步提高了覺悟,同時逐漸掌握了斗爭的藝術。因而,出獄後他重視做發動群眾的工作。為了把工人運動從自發的經濟斗爭提高到自覺的政治斗爭,五一遊行時,巴維爾高舉紅旗開路,群眾聚集在他的周圍。「像鐵屑被磁石吸住了一樣」。
當反動派出動大批武裝警察鎮壓群眾時,巴維爾堅定勇敢,毫不動搖,表現了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和對革命事業的無限忠誠。巴維爾因領導五一遊行再次被捕,他又將法庭作為戰場,同敵人展開斗爭。巴維爾在法庭上的演說是全書情節發展的高潮。這時,他已成為有高度覺悟和理論修養的成熟的革命者。 小說的另一位重要人物是巴維爾的母親尼洛夫娜。她像千百萬受壓迫的婦女一樣,被繁重的勞動和丈夫的毆打折磨成逆來順受、忍氣吞聲的人。丈夫死後,當兒子走上革命的道路時,母親也在兒子以及他的同志們的啟發、幫助下,逐漸接受革命的真理。
在「沼地戈比」事件以後,母親為了搭救兒子出獄,接受了散發傳單的任務。五一遊行時,巴維爾高舉紅旗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在武裝警察面前英勇不屈。這使母親進一步懂得了真理的力量,也使她更自覺地參加革命工作。巴維爾再次被捕後,她搬到城裡,和革命者住在一起,堅決擔負起革命工作,完全獻身給共產黨。她常裝扮成修女、小市民或女商販,帶著傳單奔走於市鎮和鄉村。巴維爾在法庭上的演說及斗爭更進一步提高了母親的覺悟。小說結尾時,母親冒著生命危險去傳送印有兒子在法庭上的演說的傳單,不幸在車站被暗探圍住。母親勇敢地把傳單散發給車站上的群眾。在被捕時,她庄嚴地宣稱:「真理是用血的海洋也撲不滅的。」
(4)誰的長篇小說取材於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1902年二月初,高爾基按照黨的決定,到國外去為黨籌劃經費,更主要的是要利用他的影響,通過他的宣傳,贏得國際上的民主力量對俄國革命的支持。高爾基經芬蘭、瑞士、德國和法國到達美國。在那裡,他住了三個半月,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典型社會作了實地考察。由於當時的國際形勢不利於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高爾基這次歐美之行,就其政治與經濟目的來說,均末圓滿完成。
高爾基代表布爾什維克黨發出的懷要給俄國政府貸款」的呼籲,沒被資本主義國家所接受,法國向沙皇政府提供了二十億法郎約援助。高爾基在美國募集的款項,總數也不過一萬美元。美國資產階級甚至採用逐出旅館的手段阻撓高爾基在美國的活動。但高爾基仍針鋒相對地戰斗在資本主義世界的心臟之中。他接連寫出了九篇猛烈抨擊資本主義社會制度的文章。
高爾基在美國期間最重大的收獲,是寫出了社會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母親》。小說取材於1902年高爾基的家鄉諾夫戈羅德附近的索爾莫夫鎮的「五一」遊行。遊行的領導人扎洛莫夫等被捕,同年10月被判處眾生流放。高爾基在遊行前就聽說過扎洛莫夫,遊行以後,他和繼續兒子事業的扎洛莫夫的母親安娜有了交往。《母親》就是以扎洛莫夫的事跡為基礎寫成。
小說在1907—1908年的美國雜志上問世時,已被刪節很多。至於蘇聯國內的讀者,當時只看到過小說的第一部,而且這一部分也很快被當局收繳上去。但國外的版本與保存下來的俄文片斷,即使是以殘缺不全的面目流傳在國內,也仍象地火一樣在人們中間產生了巨大的革命熱能。只是在十月革命後, 《母親》才能完整地出現在俄國讀者面前。
作品影響
這部長篇小說,第一次在俄國文學乃至世界文壇上,表現了工人將成為自己國家未來的主人,工人是新的社會歷史的創造者這一主題。它成功地塑造了無產階級文學中第一批正面典型人物,標志著高爾基創造時代新人的探索終於獲得了圓滿的成功。小說中巴維爾及其母親符拉索娃,是無產階級與廣大人民群眾經過困苦磨難終於登上人類政治舞台的形象體現與生動記錄。
在這部長篇的創作中,高爾基自覺地將革命浪漫主義與革命現實主義兩者結合起來運用,因此小說雖然是產生在社會主義革命的醞釀准備階段,但卻反映了作家對革命是滿懷必勝的信念的。因此, 《母親》對俄國工人階級和世界革命人民具有無比強大的政治鼓動力,理所當然地受到了列寧的肯定與熱烈贊揚。他稱《母親》是「一本非常及時的書」,閱讀這部小說會有很大益處的。因為這是體現列寧的文學黨性原則、努力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的典範作品。
《母親》在蘇聯國內,特別在工人團體中廣泛流傳。列寧看了小說的手稿,並稱它是「一本非常及時的著作」。小說出版後,一群布爾什維克工人曾寫了了一封致高爾基的「公開信」,上面寫道:「我們懷著無比欣喜的感情祝賀《母親》的出版。我們還感到高興的是,寫這部書的偉大藝術家是您,您從前是工人,而如今是歌頌生活的欣欣向榮和無限喜悅的歌手,您不是對生活作神秘莫測的歪曲,而是展示生活的全部宏偉的規模從田野的一極小草到天空的以太。」
作者簡介
瑪克西姆·高爾基,前蘇聯作家、詩人,評論家,政論家,學者,11歲時當過學徒。他是前蘇聯下諾夫哥羅德人,俄羅斯族。1868年3月16日生於下諾夫哥羅德的一個木工家庭。是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奠基人,無產階級藝術最偉大的代表者、無產階級革命文學導師、蘇聯文學的創始人之一,政治生活1892年用筆名「瑪克西姆·高爾基」發表處女作短篇小說《馬卡爾·楚德拉》,從此專心從事寫作。1936年6月18日在莫斯科逝世。
5. 明清代的長篇小說四大名著分別是什麼
明清代的長篇小說四大名著分別是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三國演義》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講述了從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到西晉初年的故事。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水滸傳》是明初施耐庵所著,講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西遊記》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紅樓夢》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通過家族悲劇、女兒悲劇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
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6. 《單刀會》、《群英會》、《華容道》,取材於哪個著作
《單刀會》、《群英會》、《華容道》,取材於《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所寫四百餘人物,多栩栩如生,曹操、關羽、諸葛亮、張飛等形象尤為我國人民所熟悉。作品善於表現戰爭,千變萬化,各具特點,如「溫酒斬華雄」、「空城計」、「安居平五路」等許多故事都膾炙人口。文字用淺近文言,結構宏大,人物眾多,情節曲折,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章回歷史小說。但作品詆毀黃巾起義,描寫人物亦有「誇過其理」之處。有人民文學出版社1975年影印明嘉靖壬午刊本和1973年排印本等。
參考文獻:
俞汝捷 主編.中國古典文藝實用辭典.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第878-879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