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地方特色的長篇小說
㈠ 沈從文的《邊城》的簡介
1沈從文《邊城》一書的內容簡介:
《邊城》原本是沈從文為我們提供的一種理想的「人生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但是《邊城》給我們的,卻絕不僅僅是「優美」,也有人在命運的變數面前的無助與無奈的憂傷。這生命的無奈和悲憫之情,使《邊城》獲得一種深邃的品格和魅力。
1943年完成的《邊城》,是這類「牧歌」式小說的代表,也是沈從文小說創作的一個高峰。小說敘述的是湘西小鎮一對相依為命的祖孫平凡寧靜的人生,以及這份平凡寧靜中難以抹去的寂寞和「淡淡的凄涼」。《邊城》原本是沈從文為我們提供的一種理想的「人生形式」,一種「優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於人性的人生形式」。但是《邊城》給我們的,卻絕不僅僅是「優美」,也有人在命運的變數面前的無助與無奈的憂傷。這生命的無奈和悲憫之情,使《邊城》獲得一種深邃的品格和魅力。
《邊城》簡介
內容:民國初年,位於湘西山區的偏遠小鎮- 茶峒,有位船總順順,頗有名望。他的兩個兒子大佬天保和二佬儺送,同時愛上渡口老船夫的外孫女翠翠。老船夫怕翠翠重蹈其母因婚姻不幸而殉情身亡的復轍,對她的婚事十分關注。端午節的夜晚,情竇初開的翠翠邂逅二佬儺送,心中萌發愛慕之情,但在二佬面前卻羞於表露。以後在順順家又與大佬天保相識。一天,順順托楊馬兵來向老船夫說媒。老船夫得知大佬喜歡翠翠,不勝欣喜,試圖說服翠翠,翠翠卻十分惱怒。當天,王團總也派人到順順家為女兒提親,他願以一座新碾房作陪嫁,但二佬 儺送表示寧要渡船,不要碾房。大佬得知弟弟也愛慕翠翠,郁悶不樂,遂乘船外出經商,不幸落水斃命。噩耗傳來,二佬儺送十分悲痛,不願再提親事,離家出走。老船夫見翠翠婚事無望,悵然傷懷,加之勞累過度,心力交瘁,終於在一個雷雨交加的夜晚與世訣別。翠翠依舊守候在渡船上,長年為人擺渡,同時,仍舊有所等待。
2如何理解翠翠的形象?
賞讀第一部分:
1、這部分可分幾個層次,試進行概括:
提示:可分兩部分。「黃昏來時……很覺得悲傷。」表現翠翠內心的騷動不安;「天夜了……就是這種歌唱出了你。」寫爺爺講媽媽過去的愛情故事。
(1)第一段中,翠翠為什麼會感到「薄薄的凄涼」?
明確:忙碌一天的世界要休息了,翠翠也閑坐下來。看著天上的紅雲,嗅著空氣中殘留著的白天熱鬧的氣息。不覺寂寞惆悵湧上心來,看世上萬物都那麼生機勃勃,而自己的生活卻「太平凡」了,覺得「好像缺少什麼」。內心騷動不安的愛情,卻不能像雀子、杜鵑、泥土、草木、甲蟲那樣,熱烈勃發。和周圍的景物相比,不由得感到「薄薄的凄涼」。
(2)第二段中,翠翠為何要「胡思亂想」?翠翠和祖父之間有著濃得化不開的親情,無論是他們二人,還是讀者,對此都不會懷疑。但是為什麼翠翠會產生「懲罰」爺爺的念頭?(是爺爺不知道女大不中留,不理解翠翠的感情需要嗎?不是,爺爺早就在操持這件事了。是翠翠不知道爺爺的操持嗎?不,翠翠明白,爺爺永遠會滿足她的任何一個要求和心願。)
明確:翠翠感到日子有點痛苦,「好像缺少了點什麼」,她覺得委屈,自然地遷怒到唯一可以向之撒嬌的祖父,她並不當真地胡思亂想著自己出走以後帶給爺爺的懲罰。注意,翠翠的「懲罰」手段仍然是建立在兩人親情深厚的基礎上,她深知祖父愛她,所以讓他嘗嘗失去她的痛苦。更感人的是後面,只是這樣一個念頭,就嚇壞了翠翠,她不敢想像沒有祖父的生活,竟不顧爺爺正忙著搖船,一次又一次叫爺爺回家,彷彿晚一點他們真會分開。其實,翠翠此時心裡並沒有一個明確的要求或一件具體的事情,她就是那麼「莫名其妙」地感到日子空虛心情郁悶,這是一種無法言說的不安或不快,但又是一種確確實實的存在。因為無法言說,所以沒人能幫助你;因為確實存在,所以它總在折磨你。這就是孤獨感。 翠翠這清醒的白日夢,把一個少女單純而隱秘的內心情感托現給讀者:因情感生活得不到滿足而產生的哀怨的心理。
(3)翠翠坐在溪邊,為什麼就「忽然哭起來了」?為什麼無來由地多次地「哭」?
明確:翠翠懷著滿腔心事,無人能訴說。渡船上人們悠閑地過渡,又有誰能了解她的心事呢?船上的人的安閑和翠翠內心的波動,形成動與靜的對比,表現出翠翠那看似無來由的哭的深意。
翠翠無來由地哭,一要注意翠翠情竇初開的朦朧感情,一要注意湘西這樣閉塞但人情質朴的環境,翠翠的心理肯定不會和生活在城市中的少女一樣。
(4)外公給翠翠講父母的往事,注意引導學生把握此時翠翠心理的微妙變化。
2、翠翠為什麼看到天上的紅雲,聽著生意人的雜亂聲音,心中有些凄涼?
提示:一方面內心寂寞惆悵,一方面又迸發出騷動不安的愛情的火花。
3、翠翠在成熟中的生命,到底缺少了什麼?
提示:是那朦朧中的愛情,後文說「新的人事」「生活太平凡」與此同。
4、翠翠真的想逃走嗎?她為什麼有這樣的想法?
提示:這些莫名其妙的想法實際上反映了其內心的無聊與孤寂。
5、「祖父不理會她」真是她「覺得悲傷」的原因嗎?
提示:祖父不理會是外部表象,渴望情感的撫慰是真。
6、翠翠為什麼對母親「神往傾心」呢?
提示:主要是對母愛的渴求、對母親的懷念。
7、翠翠為什麼對母親的愛情故事那麼感興趣?
提示:源於自己內心對愛情的朦朦朧朧的期盼。
㈡ 有關新時期鄉土小說..
劉紹棠
劉紹棠(1936--1997)13歲開始發表作品,15歲成名,被譽為"神童"作家。青少年時代作品主要有短篇小說集《青枝綠葉》、《山楂的歌聲》、《中秋節》、《瓜棚記》、《私訪記》和長篇小說《運河的槳聲》、《夏天》。這時期的作品清新、淡雅,把土改後的農村寫得嫩苗遍野,生機盎然,受孫犁作品深刻影響,有社會主義"田園牧歌"之美譽。後遭波折,益增其華,出版長篇小說12部《地火》、《春草》、《狼煙》、《京門臉子》、《豆棚瓜架雨如絲》、《這個年月》、《十步香草》、《敬柳亭說書》、《野婚》、《水邊人的哀樂故事》、《孤村》、《村婦》(第一部),中篇小說《蒲柳人家》、《花街》、《小荷才露尖尖角》等四十餘部。另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10卷)出版。
劉紹棠將"荷花澱派"的柔媚、清麗之美與"燕趙文化"的陽剛、勁健之美很好地結合在一起,建立了獨具風採的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出版《鄉土與創作》、《鄉土文學四十年》等9部散論、隨筆集。全部著作共60種,約700萬字,被公認為是高產、優產、穩產作家。他還提出了"中國氣派,民族風格,地方特色,鄉土題材";"今昔交叉,城鄉結合,自然成趣,雅俗共賞"的鄉土文學理論。描繪、謳歌走在時代前列的美好的人,挖掘、扶持代表時代前進方向,顯示時代本質與主流的美好事物,描摹、展示充滿詩情畫意的鄉風水色、世俗人情,簡言之,表現、贊頌人世之美,即人的美,地區的美,風光景色的美,是劉紹棠鄉土小說最突出的特點。
在創作上,劉紹棠繼承和發揚中國文學的民族風格,追求傳奇性與真實性相結合;通俗性與藝術性相結合,並積極向世界一切進步文學學習,借鑒一些好的表現方法和藝術技巧。劉紹棠小說的語言生動、活潑、含蓄、優美、形象、富有詩情畫意和音樂性,受到廣泛的贊揚和很高的評價。劉紹棠及其作品深受國內外讀者喜愛,十多部作品榮獲全國獎,多部作品被譯成十多種語言,在世界各地發行。
作者小傳
作者小傳
劉紹棠,1936年2月29日生於北京通縣儒林村。1948年參加革命,1949年開始
發表作品。1953年5月參加中國共產黨。1954年入北京大學中文系學習。1956年加
入中國作家協會。
40多年文學生涯,致力於「中國氣派,民族風格,鄉土題材,地方特色」。著
有《劉紹棠文集·大運河鄉土文學體系》:
卷1 長篇小說:《豆棚瓜架雨如絲》、《這個年月》
卷2 長篇小說:《敬柳辛說書》、《十步香草》
卷3 長篇小說:《京門臉子》、《野香》
卷4 長篇小說:《水邊人的哀樂故事》、《孤村》
卷5 長篇小說:《春草》、狼煙》、《地火》
卷6 長篇小說:《村婦》系列1
卷7 長篇小說 《村婦》系列2
卷8 長篇小說:《村婦》系列3
卷9 中篇小說:《蒲柳人家》《瓜棚柳巷人《花街》、《草莽》、《落
水荷風》《漁火》、《蒲劍》、《碧桃》、《二度梅》、
《峨眉》、《涼月如眉桂柳灣》、《黃花閨女池塘》
卷10 中篇小說:《魚菱風景》、《小荷才露尖尖角》、《綠楊堤》、
《煙村四五家》、《柳傘》、《花天錦地》、《吃青杏
的時節》、《村姑》、《青藤巷插曲》、《年年柳色》
卷11(早年作品)長篇小說:《運河的槳聲》、《夏天》
中篇小說:《運河灘上》、《田野落霞》等
短篇小說:《青枝綠葉》、《擺渡口》、《大青騾
子》、《西苑草》、《含羞草》等
卷12 理論、隨筆、回憶錄
《京門臉子》獲得北京優秀長篇小說獎。《敬柳亭說書》獲得首
屆中國大眾文學優秀長篇小說獎。《蒲柳人家》獲得全國優秀中篇
小說獎。《峨眉》獲得全國優秀短篇獎,《黃花閨女池塘》獲得90年
代優秀小說獎。中、短篇小說多種被譯成英、法、德、俄、日、西班
牙、泰國、孟加拉、阿爾巴尼亞文。
l991年7月1日,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表彰為「為發展我
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專家,終身享受國家特殊津貼。
1992年5月,北京通縣建立劉紹棠文庫,授予「人民作家,光輝鄉
土」紀念牌。多次載入各國《世界名人錄》、《世界作家名人錄》。
辭世前任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
1997年3月12日在北京宣武醫院逝世。
劉紹棠
一次,南開大學請著名作家劉紹棠去作報告。
當劉紹棠講到文學創作要堅持黨性原則時說:「每個階級的作家都是有所為有所不為,即使是真實的東西,也是有所寫,有所不寫的,無產階級的文學更是如此。」
有個女學生聽後,寫了一張條子:「劉老師,您說作家要有所為有所不為,我不能苟同。請問:既然是真實的,就是存在的;存在著的,就應該給予表現,就可以寫。」
劉紹棠讀後,微笑著對這位寫條子的女同學說:「我想看看你的學生證,上面是不是貼著臉上長瘡的照片?」
女同學迷惑不解地問:「把長瘡的照片貼在學生證上多麼難看呀,我怎麼會去拍這樣的照片呢?」
「漂亮的小姐啊,你不在長瘡時去拍照片,這說明你對自己是看本質的。你知道長瘡時不漂亮是暫時的,它不是你的最真實的面目,所以你不想在長瘡的時候照相,更不會把長瘡的照片貼在學生證上,你說對嗎?」
那位漂亮的女學生臉紅了:「是的,劉老師。」
劉紹棠繼續說:「共產黨的某些缺點是需要批評的。但有些事情是有其特殊原因的,是涉及到許多方面問題的,應由黨內採取措施去改正。可你非要把它揭露出來,這豈不是要共產黨把長瘡的照片貼在共產黨的工作證上嗎?為什麼你對自己是那樣的公正,而對別的事物就不公正了呢?」
汪曾祺http://www.szsyzx.net/jshome/zhaoyan/s_web/hjy/ygwzq.htm
劉醒龍劉醒龍,男,1956年出生,湖北黃岡人。高中畢業後當過水利施工人員、車工。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著有小說集《鳳凰琴》等五種。出版有長篇小說《威風凜凜》、《至愛無情》、《生命是勞動和仁慈》長篇小說《彌天》四部。部分作品曾多次獲獎。獲第八屆重文文學獎,有些小說被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部分作品被翻譯成外文介紹到國外。 現任湖北省作協副主席。http://book.ayinfo.ha.cn/mjwj/ll/liuxinglong/000.htm
㈢ 推薦一些中國現代或者當代的優秀的鄉土題材的長篇小說
李伯勇的《恍惚遠行》
李伯勇的《恍惚遠行》之所以值得我們重視,首先是它不期然地呼應了時代對農民問題重新關注的需要。
老屯長篇小說《荒》
對《荒》的閱讀在我是一次值得珍視的體驗,它無異於一次精神和情感的返鄉之旅。小說不僅喚起了自己對已經離開了近20年的故鄉的全部記憶,而且對我關於故鄉已經沉澱了的經驗背景幾乎是一次重塑。
㈣ 我國當代最早被評論家認為具有「史詩性」的長篇小說是哪部作品
我國當代最早被評論家認為具有「史詩性」的長篇小說是杜鵬程的《保衛延安》。
杜鵬程(1921~1991),原名杜紅喜,曾用筆名司馬君,現代作家。中共黨員。大學畢業。1921年3月28日出生在陝西省韓城縣蘇村一戶貧農的家庭里。由於早年喪父、家境貧寒,只讀過幾年私塾,後來又因生活所迫到韓城縣一家店鋪當學徒。1934年到1936年,杜鵬程經人推薦轉到離家二三十里遠的一個鄉村學校半工半讀。這三年,是他人生道路上的一個重要轉折。1937年抗戰爆發,十六歲的杜鵬程參加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任延安抗大、魯迅師范學校學員。1938年初夏,在共產黨員老師的介紹下,杜鵬程踏上了去延安的道路,從此揭開了個人生活歷史上嶄新的一頁。到了陝甘寧邊區農村工作,經過整風、大生產運動後派往工廠工作,在西北野戰軍任新華社隨軍記者,新華社西北野戰兵團野戰分社編。 解放前杜鵬程在農村、工廠、部隊的生活經歷,為他後來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生活經驗與素材,奠定了扎實的思想基礎與寫作基礎。1949年後歷任新華社新疆分社社長,陝西作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文聯副主席,專業作家。全國第二、三屆政協委員,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家協會第二、三、四屆理事。40年代開始發表作品。195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他在長,中,短篇創作中都獲得顯著的成就.1954年出版的長篇小說《保衛延安》是我國第一部大規模正面描寫解放戰爭的優秀長篇小說,
㈤ 《子夜》被評為當代中國最出色的長篇小說,它為什麼能夠得到如此之高的評價
《子夜》是茅盾在1931年寫的一部長篇小說,主要描繪的是1930年在上海圍繞資本家吳蓀甫的故事,在故事中充滿了各種矛盾,是一部具有現實主義色彩的作品。這本書一共有30萬字,一經發表就受到很多讀者的喜愛,後面又被翻譯成其他文字遠銷海內外,在國際上也非常有影響。有人說它是我國當地最出色的一篇小說,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人物逼真
茅盾是一個非常注重真實的作家,所以在故事的設置上面,他都採用了非常接地氣的描述,讓人非常容易讀懂,還具有親切感。
以上幾點,就是這本小說擁有那麼高評價的原因,感興趣的可以去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