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代的長篇小說概述
❶ 20世紀40年代,矛盾先後發表的長篇小說主要有哪些
20世紀40年代,
矛盾先後發表的長篇小說主要有:
(《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等。
❷ 老舍的代表作,長篇小說,話劇
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四世同堂》
劇本《龍須溝》、《茶館》
詳細介紹:
老舍一生勤奮筆耕,創作甚豐。20世紀30年代就成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著有長篇小說《小坡的生日》、《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等,短篇小說集《趕集》等。其《駱駝祥子》問世後蜚聲文壇,曾先後被譯成十幾種外文。40年代的作品有:長篇小說《火葬》、《四世同堂》等,中篇小說《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集《貧血集》、《月牙集》,以及通俗文藝作品集《三四一》等。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的作品,主要有長篇小說《正紅旗下》,長篇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散文雜文集《福星集》,劇本《龍須溝》、《茶館》等。老舍文學創作歷時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為題材,愛憎分明,有強烈的正義感。人物性格鮮明,細節刻畫真實。能純熟地駕馭語言,善於准確地運用北京話表現人物、描寫事件,使作品具有濃郁的地方色彩和強烈的生活氣息。老舍以諷刺幽默和詼諧輕松的風格,贏得了人民的喜愛,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光榮稱號。
《老張的哲學》(長篇小說)1928,商務
《趙子曰》(長篇小說)1928,商務
《二馬》(長篇小說)1931,商務
《文學概論講義》(理論)1931,齊魯大學文學院
《小坡的生日》(長篇小說)1934,生活
《貓城記》(長篇小說)1933,現代
《離婚》(長篇小說)1933、良友
《老舍幽默詩文集》1934,當代
《趕集》(短篇小說集)1934,良友
《櫻海集》(短篇小說集)19Z9,人間
《蛤藻集》(短篇小說集)1936,開明
《老牛破車》(創作經驗)1937,人間
《三團一》(曲藝集)1938,重慶獨立出版公司
《駱駝祥子》(長篇小說)1939,人間;修改本,1955,人文
《火車集》(短篇小說集)1939,上雜
《殘霧》(話劇)1940,商務
《文博士》(長篇小說,又名《選民》)1940,香港作者書社
《張自忠》(話劇)1941,華中圖書公司
《大地龍蛇》(話劇)1941,國民圖書出版社
《劍北篇》(詩集)1942,文藝獎金管理委員會出版部
《歸去來兮》(話劇)1943,作家書屋
《國家至上》(話劇)與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書館
《誰先到了重慶》(話劇)1943,重慶聯友出版社
《桃李春風》(話劇,又名《金聲玉報》)與趙清閣合著,l943,中西書局
《貧血集》(短篇小說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長篇小說)1944,晨光
《惶惑》(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長篇小說,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東海巴山集》(短篇小說集)1946,新豐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說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說集)1948,晨光
《方珍珠》(話劇)1950,晨光
《龍須溝》(話劇)1951,大眾
《老舍選集》1951,開明
《春華秋實》(話劇)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說》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館》(話劇)1958,戲劇
《上任》(短篇小說)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長篇小說,又名《惶惑》、《偷生》、《飢荒》三部曲)上下冊,1959,百花;1—3部,四川人民
《正紅旗下》(長篇小說),人文
《老舍小說集外集》1982,北京
《老舍文藝評論集》1982,安徽人民
《老舍選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戲劇全集》(1一4卷)1982,戲劇
《老舍新詩》1983,花山
《四世同堂補篇》(長篇小說)1983,百花
《老舍散文》1984,百花
❸ 巴金 矛盾 老舍 曹禺30年代40年代的主要作品及主要人物
巴金:
20年代中後期到30年代初期的《滅亡》(處女作)、《新生》(《滅亡》的續篇)和《愛情三部曲》(《霧》、《雨》、《電》)是巴金小說創作的初步嘗試,顯示了巴金創作的基本風格,主要以家庭為題材背景,以年輕一代的命運抉擇為主要內容,作品充滿了熱忱的情感。
30年代中後期到40年代初期的《激流三部曲》(《家》、《春》、《秋》)標志著巴金的創作的成熟,達到了現實主義的高峰。這一時期巴金的創作,家庭的題材更加典型,更具有象徵意義,人物描寫更具有典型化內涵,藝術表現日趨成熟。
40年代中後期的《憩園》、《第四病室》、《寒夜》(最後一部作品)顯示了巴金小說的深入發展和深刻的變化。發展體現在繼續採用家庭典型題材,繼續表現家庭中人物的命運,表現人與家庭、社會的沖突;變化在於作家先前所具有的熱情和理想,此刻化做了沉靜的思考和冷峻的批判,由過去的控訴到現在的無話可說。 巴金的文學創作給文學發展帶來的新質
巴金的小說創作塑造了一大批家庭關系中的人物形象。這些人物既有身處封建大家庭的,如:《家》中覺新、覺慧等年輕一代;也有身處社會底層普通家庭的,如:《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樹生等。他們的共同特點是:人物的性格往往充滿矛盾性,人與人的性格之間往往具有強烈的反差和鮮明的對比。顯示了巴金獨特的審美追求,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表面上把這些人物放在家庭的背景中,而實際上是將人物放在特定的社會關系中來加以刻畫,這樣的描寫更生活化,生活氣息濃,使讀者感到親切、真實。
巴金善於在生活的對比當中、矛盾沖突當中,來揭示人物的性格和命運,如:《家》中覺新和覺慧,《寒夜》中的汪文宣、曾樹生就各是一對矛盾,在現文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
茅盾:
茅盾的文學創作一直實踐著現實主義的主張,這一主張始終體現在他的文學創作中,從《蝕》三部曲到《腐蝕》,始終追隨中國現代社會歷史的風雲變換,他的創作是中國現代社會歷史的藝術記錄,作品中充滿了對中國現代社會歷史重大事件真實而客觀的反映。如:《蝕》反映的是大革命前後的風雲變換,《子夜》反映了30年代中國最動盪時期的社會本質,《腐蝕》則是表現皖南事變國共合作危機的政治小說。
老舍:
30年代中後期,老舍連續創作了《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駱駝祥子》、《大明湖》(書稿毀於戰火)等長篇小說,《陽光》、《我這一輩子》等中篇小說,《趕集》、《櫻海集》等短篇小說集,顯示了旺盛的創作力,這些作品標志著老舍小說創作的成熟。 40年代以後,有長篇《火葬》、《四世同堂》(由《惶惑》、《偷生》、《飢荒》三部組成)、《鼓書藝人》等問世,這些作品在人物塑造、情節結構、語言風格等方面都顯示出進一步的成熟與突破,標志著老舍小說創作的深入發展。
曹禺:
曹禺的主要戲劇作品:《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改編的《家》;抗戰題材的劇本《黑字二十八》、《蛻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