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月光體會

莫泊桑短篇小說集月光體會

發布時間: 2023-07-06 11:58:04

Ⅰ 讀《月色》有感

讀《月色》有感1

莫泊桑是從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從他的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堅定不移地堅守了老師的話「作家筆下的文字應該是一字不移的。」字字珠璣,透著別樣的情致。莫泊桑是諷刺屆的大師,他是作家中的「苦行僧」,每一篇小說都展現了他卓越的作家修養。正如小說的名字《月色》,小說中也有一縷皎潔的月色,照在迂腐的人心上,凈化了腐朽的靈魂。

小說的主人公馬理尼央長老自認為是一個虔誠的教士,他瘋狂地信仰宗教。他認為世間萬物都是按照一種絕妙的邏輯造就的。他痛恨女人卻又渴望愛情。他仇恨所有的女人,他認為那是褻瀆宗教的禍水。但對他天真美麗的外甥女的態度卻是一個例外。他喜歡她,希望她成為從事慈善事業的貞女。在生活中他展現一系列的矛盾,嚴格地看管進入愛河的外甥女,但看見小姑娘和情人站在月色里,他又退縮了。他在想上帝用如此良夜去保護愛情,難道我們就不允許愛情嗎,懷著慚色馬理尼央逃回到屋中,他明白了愛的純潔,為自己感到羞恥。前文蓄勢,後文筆峰一轉,真是讓讀者的心情釋懷。正是這樣一個目光短淺,舉止平庸,毫無出眾之色的小人物將月的贊美詩展現的淋漓盡至。在他筆下街道山川歷歷分明,春秋自八方而來,只一縷月色卻又讓人心醉。

小說有一半篇幅在展現馬理尼央對柔弱女子的偏見,莫泊桑嫻熟地運用了欲擒故縱的手法,製造跌宕起伏的情節。文中的小小細節又展現主人公別樣的風采。揮著木棍的馬理尼央,嚴肅思考把臉刮出三道口子的馬理尼央,醉人的月色,月色下你儂我儂。作者以旁白敘述,將馬理尼央的種種固執、迂腐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幾個形容詞就將馬理尼央的形象概括出來,干練形象。不愧是短篇小說屆的大師,莫泊桑透過紙傳遞給我們浸透心靈的情感。又表達了永遠不變的真理———愛。

雖然是一篇小說,卻讓我讀出了詩的味道,稱莫泊桑為月光詩人一點也不為過,他一直活在月光下的世界裡。他借馬理尼央來的困惑來展現自己的困惑,到底愛情的本質是什麼樣的。莫泊桑在月色下輾轉,他在月色下笑了,因為月色已經給了他答案「月色會使愛變得神魂顛倒」。文章雖然表現了愛,卻又展現深深的諷刺。透過月色,原先隱藏的人,隱藏的靈魂,都在月色下暴露。想過冰原和奔馬,銅綠的徽章和瀑布,在月色下,我聽見莫泊桑的傾訴,在他的眼睛裡。人間再多這樣幾縷月色才好。

讀《月色》有感2

何必低到塵埃里。

——題記

讀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讓我感觸頗深。

這是一篇抒情的散文,文筆細膩文雅,描寫了朱自清先生看到月色下的荷花心情復雜,那種渴望自由,不滿現實,卻又不能的心情。

隨著朱自清先生,來到曲折的小路,看到了在夜光下綻放的荷花,姿態各異,那美麗的花配著月色美得恰到好處,讓朱自清暫時忘記了煩惱,可到後面,蟬聲和蛙聲一片熱鬧,而他卻什麼也沒有,他的心情又落寞了起來。

這篇文章為後人留下舊中國上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記,寄託了朱自清嚮往憧憬著未來的政治思想。同時,也表達了對荷花的喜愛之情。

合上書,我的思路卻恍惚起來,不禁聯想起了活中的一些事例。

四年級時,有一段時間我沉迷於寫小說,不論什麼時間什麼地點,沒日沒夜的寫,已經到了忘我的狀態,不在估計別的事,上課時偷偷摸摸的寫,晚上睡覺時趁熄燈了在被窩里悄咪咪的拿著手電筒寫,寫的無非是一些天馬行空的想像,期待著那稚嫩可笑的文筆能打動他人。

我一直比較優秀的成績出現了下滑,老師一開始以為我是大意了,但是後來的幾次考試我的成績一向如此,還越來越差,老師開始慢慢觀察我,終於發現了事情的不對勁。

我一直想堅持下去,但自己的自尊心又承受不了這樣差的成績同學們嘲笑諷刺的話語,輕蔑的眼神,家長嚴厲的批評和老師無奈的嘆息聲,我崩潰了,甚至想過自殺的念頭。

後來的幾天,我一直渾渾噩噩的過著,身體還在但心靈已經死了,雙目無神,毫無精神。

老師與家長的苦口婆心的教導,我置之不理,後來又漸漸加入了暴力,我絕望了。

想必,我此時的心情和朱自清先生是一樣的,可能,還更絕望一點。

我在網上發帖,向吧友們訴苦,各種各樣的抱怨,對家長的種種不滿,以及自己想要輕生的念頭。

有一位吧友很有耐心的開導我,他漸漸讓我明白了,其實,喜歡一件事,不一定要天天都干,刻刻都想,你只要保持一顆初心,什麼時候都不會晚。不管做什麼事,都不要太耽溺在其中了,何必一直徘徊在一個圈子裡呢,抬起頭,看看藍天白雲,看看遠方,心情就會好些了呢。收拾好行囊,帶上自己的夢想,繼續向光明的前方前進吧。

讀《月色》有感3

在新年的第一個星期里,我發現了一個長期隱藏在我身上的一個"毛病"!不過,我已經暗暗下了決心,在六年級的最後一個學期,堅決徹底地"治"好這個"毛病"。

元旦放假的時候,爸爸給我布置了一項任務,要我在元月五日(星期六)之前,將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荷塘月色》背熟,否則,別想看晚上10點的《幸運52》。當時,我沒有在意,心想,不就是一篇《荷塘月色》嗎,花上20分鍾時間,肯定就搞定了。過後,我就將這件事放在腦後去了。放假期間,我借了一些漫畫書,還約了好朋友李昂到家裡來一起玩電腦游戲……總之,只要有一點點時間,都被我用來玩了。

一轉眼,便到了星期六的晚上。吃過晚飯,我突然想起還有兩項作業沒有完成。便立即忙了起來。8點半鍾,作業總算寫完了,我一想,不好,離《幸運52》只有一個半小時了。趕緊找了一本《朱自清散文集》來,翻到《荷塘月色》一看,頓時把我的心涼了半截:文章竟然有密密麻麻兩頁半紙。

到了這個時候,我顧不得埋怨,只得自己像個小和尚念經似的,背了起來,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轉眼間,已經到了九點半了,可我才背了3個小節,而越往後越是難背,尤其是那討厭的第四小節――"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彌望的是田田的葉子。葉子出水很高,像亭亭分舞女的裙。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地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每一句話都是一環套著一環,一個字想不起來,便一點兒也背不下去了。我一個人坐在書桌前,不僅抱怨起來:"這是什麼破文章,哪個朱自清,為什麼盡寫些長文章來害人,干嗎不寫短一點呢?"

大概是聽到我發牢騷的聲音,爸爸走了過來對我說:"你可不能褻瀆朱自清,他是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巨匠,也是清華大學的名教授。尤其是他身上的民族氣節,是中國人永遠不能忘卻的。想當年,侵略中國的日本鬼子為了收買他,在人人都吃不飽肚子的時候,給他送來了麵粉,他卻寧可餓死,也不吃日本人的麵粉。但憑這一點,就值得中國人永遠敬仰他!"

聽了爸爸的話,我想:朱自清可真是一位有骨氣的中國人和男子漢啊!我沒有挨過餓,不知道餓有多麼可怕,但是,從報紙上看到有人絕食,全世界都十分關注這一點上,我也能感受到這種氣節的偉大。於是,我靜下心來邊讀邊背,不一會兒,就讀的入了迷,越讀越有勁。不過,等到我會背這篇文章時,已經是11點鍾的事情了,而這時的《幸運52》電視節目,也已經結束了。

沒能看到《幸運52》在我心中,難免有些不高興,但是,隱藏在我身上的"先玩個痛快再寫作業"的毛病,看來,也再隱藏不下去了。

讀《月色》有感4

我走近寫字台放著CD,聽著悠悠的小提琴曲,琴聲的柔美,樂曲的哀愁,使我禁不信翻開了《荷塘月色》走入了書中。「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

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群居——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里,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

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郁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采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體會著作者的無奈和彷徨。彷彿又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CD機的小提琴樂曲漸漸地接近尾聲,音樂停了,我也翻到了文章的末尾。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

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斗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么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我緩緩地合上了書本,閉上了眼回想著書中的偉大的民主戰士——朱自清,慢慢地,我睡了,希望夢中再能與荷塘相見。

讀《月色》有感5

朱自清——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月色。陰森的小路在柔美的淡淡的月光下顯得不再令人害怕。愛熱鬧、愛群居——當然是想和人民一起生活在一個美好的環境里,愛冷靜、愛獨處「白色恐怖」「白色恐怖」當然在這種「白色恐怖」中,想住在「世外桃園」。從名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讀《月色》有感6

清華圓里的荷塘還是那般幽雅,夜晚天空掛著的玉盤還是如此皎潔。我彷彿聽到了風吹蘆葦聲蕭蕭,與百年前無異,可百年之後,執傘賞景的人再看此景,卻無朱自清那般感悟,只因心境不同吧。

文章看過了一遍又一遍,書本已置之閣樓,文字卻未在我腦海消逝。憶起《荷塘月色》,文章開頭一句就說:「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我愣然。怎樣的「不寧靜」呢?思來想去,方知這「不寧靜」的緣由。

那是一個知識分子多少的無奈無處訴說,看著四分五裂的國土,面對麻木不仁的國人,看似「輕描淡寫」,實則「感慨萬千」。回想當年的學生時代,正如月色照荷塘之純凈。有一群學生坐在樹下,對著月光,流著眼淚唱著歌,談拋頭顱灑熱血,談救國家救民族。而今,一切都「無話可說」,只剩下這「不寧靜」,只有借景消愁,只有把內心憤慨寄予紙筆。

或許於他而言,只有荷塘才映得出他那如月般明亮透徹的心,月色才能影射淡雅無垢的心性吧。

月色是荷塘里的月色,荷塘是月光下的荷塘。這是一幅無法用語言來形容的水墨丹青,是一個純凈的世界,與外邊戰亂、壓迫,恍若隔世。世界是那樣的令人窒息,何不在這美景中贏得片刻的安寧?

文章使我意猶未盡,沉湎其中,心底竟也有一絲「不寧靜」閃過。既是感慨於朱自清的淡雅心境,更暗自思量自己。「那些在名利場上折騰的人,他們既聽不見自己的聲音,更聽不見靈魂的聲音了」。在這浮華世界裡,我們忙碌著,生活中充滿了慾望、焦慮、煩惱,心靈也在低劣的熱鬧中變得渾濁,有人說「這是一種怎樣的不堪?」或許,說這些話的人,已經歷了無數生活的不如意了吧。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那種幾近隔世生活對於風華正茂的少年來說,是殘忍的,更何況,社會的發展,是靠千萬個隱居山翁也走不出來的。這一點,朱先生清楚的,他與黑暗鬥爭的心卻未曾變過,他把把內心憤慨寄予紙筆,經久不衰,影響著國人的思想,訴說著「大隱隱於市」的傳奇。

我從未奢求過著閑淡的生活。本是喧囂的年紀,又何必妄自菲薄?朱自清的「荷塘」與「月色」,是他所見,更是心底的凈土,是他對美好未來的心靈寄託,是他與不公與侵略作斗爭的原動力。「大隱隱於市」,只要心底留有一份凈土,無論世事如何變遷,也不過是過眼雲煙。純凈的感覺,是那夜的靜謐,風的'自由,雨的灑脫,雪的飄逸,是過濾掉喧囂紛擾後的寧靜,是心如止水的放鬆,是一份屬於自已的天地,心如夜晚的月色一樣皎潔,倒映於荷塘,映在他與我「不寧靜」 的心上。

荷塘映月,月色如水,水自清明,明亦月光,光亮如廝。

讀《月色》有感7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荷塘月色》,讓我走進了他的內心世界。好像自己也身在荷塘朦朧,清雅的美麗景色中。讓我感受到了朱自清先生,如荷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精神。

這是一篇寫景的散文佳作,描繪了朱自清先生在北京清華園看到的一副優美,朦朧的寫意畫。讓人感受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還有對黑暗社會的厭惡。樸素的文筆精細地刻畫出了月光的柔美,荷花的美麗。文章採用了梁元帝的古詩詞《采蓮賦》與《西洲曲》里的句子,把讀者引入了江南采蓮的景色中。

可現實卻不是那樣美好,想想朱自清先生在如此惡劣,彌漫戰爭硝煙的環境下,不向黑暗社會屈服,敢與黑暗社會做斗爭。就算清貧如洗,也不為帝國主義的一斗米折腰。如文中所說「一個人在這蒼茫的月色下,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便覺是個自由的人。」在這么個黑暗的社會中,能什麼都不想,欣賞荷香月色的恐怕也沒幾人。在如淤泥般渾濁的社會上,朱自清先生就如同荷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有著決不與黑暗勢力同流合污的精神。

現在,我們在美好的環境中成長,有什麼理由可以不珍惜生活,不好好學習呢?我要向朱自清先生學習,成為一個如荷花般的出淤泥而不染的人。

讀《月色》有感8

朱自清 —— 現代著名散文家、詩人、學者、民主戰士。從這文章中可以看出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渴望,對黑暗的現實想「超然」又想「掙扎」的心跡。

文章一開頭就點出全文的「文眼」:「這幾天心裡頗不寧靜。」他想借游荷塘排解苦悶,於是作者從一開始就以獨處的心境創造出孤寂的氛圍,流露出淡淡的哀愁。

「這是一條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讀著讀著我也似乎走進了這清華大學的幽僻角落,同作者一起欣賞美麗令人陶醉的荷塘

人陶醉的荷塘月色。

從中我感到了作者內心的不寧靜、彷徨,我的心情也隨之而波動起來。

朱自清在先訴說了自己的不寧心境後,描寫了一個寧靜的與現實不同的環境——荷塘月色,通過對傳統的「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和高寒孤潔的明月的描繪,象徵性地抒發了自己的潔身自好和嚮往美好新生活的心情。他為排遣心中的郁悶,夜深獨享月色下的荷塘美景,一個人,靜靜地看,悄悄地行,什麼都可以想,什麼都可以不想。他覺得自己是個自由的人,這一切都是自己的,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說的話,現在都可以不理。並深情地發出了內心的聲音:「這是獨處的妙處,我且受用這無邊的荷香月色好了。」

「走著」、「走著」、「我看見了荷塘」,田田的荷葉,零星在荷花,風中的花香,真令人心曠神怡。夾著薄雲的淡淡的月光瀉在葉子和花上,浮在荷塘上,簡直就是用光與荷花美麗的畫,作者把月光下的荷塘上的月光與描寫的淋漓盡致、栩栩如生。我在作者筆下盡情的賞花觀月,我陶醉了……

看著看著,突然美麗的、柔美淡薄的月光消失了,四周圍著蓊蓊鬱郁的樹,樹間透著光,可是光卻是如此的無精打采,這時的主角幾乎成了熱鬧的蟬和蛙,可是作者卻什麼也沒有。《采蓮賦》、《西洲曲》兩篇文章節選使我的心也隨著作者涼了下來,雖然我很難體會作者當時的無奈和彷徨,但我的心彷彿也隨作者回到了起初的不寧靜……

我「看」著作者走進了屋子,文章也看完了,而我卻未合上書本,這文章使我意猶未盡,內心久久不能平靜,荷塘月色的美麗可以令人暫時忘記憂愁,可見它的美麗,使我感到了作者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可是在文中我更能深刻的感受到作者對現實生活的厭惡、憎恨。作者在這樣的惡劣的環境下,不被「白色恐怖」所屈服,與「白色恐怖」作斗爭,令我萬分佩服。而我生活在這么一個美好的生活環境中,更應該要去努力學習,去好好的珍惜現在的生活。

讀《月色》有感9

晚風輕輕吹來,我讀著《荷塘月色》,彷彿自已正走在荷塘也……

看著荷塘,四周靜悄悄的,正如文章那樣清新。荷塘的美景在這篇文章里寫得真美,讓我也讀著看著著迷了:你看,綻放的荷花,芬芳誘人;花苞兒又可愛又淡雅;半開半合的,也是那麼亭亭玉立。不傀是作家筆下的荷塘啊!

外公說,這篇文章是我們五、六年級或許初中要學的一篇課文,我算是「提前預習」了!

讀《月色》有感10

第一次讀到朱自清的散文,便感到了它獨特的美文藝術風格,他的散文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匆匆》、《背影》、《荷塘月色》、《春》、《槳聲燈影里的秦淮河》等名篇,一直認為是白話美文的典範,而我最喜歡讀的是《荷塘月色》。初讀《荷塘月色》總感到很迷茫,不知作者所想表達的中心思想,好像一直在寫景,同時表達了一種淡淡的憂,把那晚月色和荷花的池塘寫得那樣的美,那樣的獨特,讓我彷彿置身其中,感受那種別樣的美。「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這是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運用的一句詩,充分的表現了荷花的那一種樸素、淡雅的美,那種出污泥而不染的美,讓我覺得荷花是那樣的超凡脫俗,是那樣的美麗。

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使我感到了自然的美麗,應該熱愛生活,在環境惡劣時,應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

Ⅱ 讀《月色》有感800字

莫泊桑是從法國著名作家福樓拜,從他的作品中,我們能感受到他堅定不移地堅守了老師的話「作家筆下的文字應該是一字不移的。」字字珠璣,透著別樣的情致。莫泊桑是諷刺屆的大師,他是作家中的「苦行僧」,每一篇小說都展現了他卓越的作家修養。正如小說的名字《月色》,小說中也有一縷皎潔的月色,照在迂腐的人心上,凈化了腐朽的靈魂。

小說的主人公馬理尼央長老自認為是一個虔誠的教士,他瘋狂地信仰宗教。他認為世間萬物都是按照一種絕妙的邏輯造就的。他痛恨女人卻又渴望愛情。他仇恨所有的女人,他認為那是褻瀆宗教的禍水。但對他天真美麗的外甥女的態度卻是一個例外。他喜歡她,希望她成為從事慈善事業的貞女。在生活中他展現一系列的矛盾,嚴格地看管進入愛河的外甥女,但看見小姑娘和情人站在月色里,他又退縮了。他在想上帝用如此良夜去保護愛情,難道我們就不允許愛情嗎,懷著慚色馬理尼央逃回到屋中,他明白了愛的純潔,為自己感到羞恥。前文蓄勢,後文筆峰一轉,真是讓讀者的心情釋懷。正是這樣一個目光短淺,舉止平庸,毫無出眾之色的小人物將月的贊美詩展現的淋漓盡至。在他筆下街道山川歷歷分明,春秋自八方而來,只一縷月色卻又讓人心醉。

小說有一半篇幅在展現馬理尼央對柔弱女子的偏見,莫泊桑嫻熟地運用了欲擒故縱的手法,製造跌宕起伏的情節。文中的小小細節又展現主人公別樣的風采。揮著木棍的馬理尼央,嚴肅思考把臉刮出三道口子的馬理尼央,醉人的月色,月色下你儂我儂。作者以旁白敘述,將馬理尼央的種種固執、迂腐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幾個形容詞就將馬理尼央的形象概括出來,干練形象。不愧是短篇小說屆的大師,莫泊桑透過紙傳遞給我們浸透心靈的情感。又表達了永遠不變的真理———愛。

雖然是一篇小說,卻讓我讀出了詩的味道,稱莫泊桑為月光詩人一點也不為過,他一直活在月光下的世界裡。他借馬理尼央來的困惑來展現自己的困惑,到底愛情的本質是什麼樣的。莫泊桑在月色下輾轉,他在月色下笑了,因為月色已經給了他答案「月色會使愛變得神魂顛倒」。文章雖然表現了愛,卻又展現深深的諷刺。透過月色,原先隱藏的人,隱藏的靈魂,都在月色下暴露。想過冰原和奔馬,銅綠的徽章和瀑布,在月色下,我聽見莫泊桑的傾訴,在他的眼睛裡。人間再多這樣幾縷月色才好。

Ⅲ 莫泊桑短篇小說選中月光主要講的是什麼事

《月光》中描寫了一位保守固執的天主教神父馬里尼昂長老被皎潔月色下少男少女美好愛情打動的浪漫故事。小說諷刺了當時天主教會奉行的禁慾主義,表達了愛情是聖潔的這一主題。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