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長篇小說結構演進
㈠ 元明清小說成書方式的演變歷程
明清小說
明清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現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編輯本段小說簡介
中國古代手工業
小說是伴隨城市商業經濟的繁榮而發展起來的.宋代前後,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帶來了都市的繁榮,為民間說唱藝術的發展提供了場所和觀眾,不斷擴大的市民階層對文化娛樂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這種發展,從而產生出新的文學樣式——話本.話本是說話人所用的底本,有講史、小說、公案、靈怪等不同家數,已初具小說規模,在以後的流傳過程中又不斷加入新的創作,逐漸成熟.明代經濟的發展和印刷業的發達,為小說脫離民間口頭創作進入文人書面創作,提供了物質條件.明代中葉,白話小說作為成熟的文學樣式正式登上文壇.
編輯本段明代小說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白話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兩大類. 三國演義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講史小說、神魔小說、世情小說和公案小說等.
歷史演義小說
它是由宋元說話藝術中的講史一類發展而來的.歷史演義以一朝一代的歷史事實作基礎,吸取野史雜說和民間傳說的內容,敷演擴大而成.「七分事實,三分虛構」是其特點.元末明初羅貫中的《三國演義》是最典型的歷史演義小說,也是中國的第一部歷史演義小說,代表了歷史演義小說的輝煌成就.在它的影響下,歷史演義大量出現,內容差不多從遠古傳說時代到漢晉唐宋都有所作.較著名的有《列國志傳》
、 《全漢志傳》 、 《唐書志傳通俗演義》等,其中以馮夢龍改編的《新列國志》成就較高,影響也較大.
英雄傳奇小說
它也是在宋元講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它與歷史演義小說的不同之處在於它不拘泥於一朝一代的歷史事件的演變,而是以描寫理想化的傳奇式的英雄人物為主,虛構的成分較多.明初施耐庵所著的《水滸傳》是它的代表作品,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現實主義藝術趨於成熟.明中葉以後,產生了不少英雄傳奇小說,較著名的是萬曆年間熊大木所著的《北宋志傳》和無名氏所作的《楊家府演義》
.此外,郭勛的《皇明英烈傳》和袁於令的《隋史遺文》也是明後期影響較大的英雄傳奇作品.
神魔小說
這類小說受到宗教不同程度的影響,內容涉及鬼神魔怪,充滿奇異的幻想.吳承恩的《西遊記》是神魔小說中最優秀的一部.
《西遊記》也是在宋元說話藝術和民間傳說的基礎上由文人作家加工創作而成的.此外,許仲琳所著的《封神演義》是影響較大的一部.羅懋登的《三寶太監西洋記通俗演義》
、董說的《西遊補》等也流傳較廣.
世情小說
它是以社會現實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為題材,刻畫種種世態人情的小說.以《金瓶梅》為代表.《金瓶梅》是中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它開始擺脫了歷史故事、歷史傳說對小說創作的束縛,轉向現實題材,開始對日常生活作細致的描寫,這在中國小說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意義.《金瓶梅》之後,世情小說表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在世情描繪中宣揚因果報應思想,如成書於明末西周生所著的《醒世姻緣傳》等.另一種則演化為才子佳人小說,如成書於明末清初的《玉嬌梨》、《好逑傳》等.
公案小說
明後期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興起,是社會黑暗、政治腐敗的反映.較著名的公案小說有李春芳的《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和無名氏的《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等.這類小說在歌頌清官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社會政治的黑暗和階級矛盾的尖銳.公案小說一般都追求故事情節的離奇曲折而忽視人物性格的著力刻畫,藝術上顯得粗糙.
代表作品
代表性作品有《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等.
《三國演義》以陳壽《三國志》為藍本,經各家說話人熔裁敷演,由羅貫中於元末明初寫定.初不分回,只二十四卷二百四十則,今通行一百二十回本是清初毛宗崗改定的.此書生動描述了東漢末年群雄割據,三國鼎立,最後司馬氏統一天下的復雜歷史,結構宏偉,場面壯觀,人物眾多.有些人物頗具特色,成為某一類型人物的代表,如曹操、諸葛亮、關羽、張飛等.但總的來說,《三國演義》重於敘述歷史事件而薄於文學創造,人物有類型化的傾向,語言半文半白,顯示出由歷史向文學嬗變的痕跡.
水滸傳
《水滸傳》或題施耐庵著,或題施耐庵、羅貫中合著.描述北宋
宣和年間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人逼上樑山,「替天行道」的雄壯故事.宋江事史載甚略,宋人話本有《青面獸》、《花和尚》、《武行者》等名目,水滸故事已在民間流傳,至《大宋宣和遺事》記宋江等三十六人聚義梁山泊,已略具《水滸》雛形.水滸故事就是在這一基礎上由文人加工寫定成書的.《水滸傳》情節曲折,故事性犟,善於在敘事中刻畫人物,李逵、武松、林沖、魯智深等成為婦孺皆知的文學形象,但虛構成份多於《三國演義》.它是中國第一部用通俗口語寫成的長篇小說,在文學史和漢語史上都有很高價值.
西遊記插圖
神話小說《西遊記》取材於唐代僧人玄奘去天竺(印度)取經的事跡,由吳承恩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雜劇的基礎上改寫而成.該書想像豐富,手法浪漫,語言詼諧,是白話小說中獨樹一幟的優秀之作.書中塑造了神通廣大的孫悟空和膽小自私的豬八戒兩個受人喜愛的文學形象,孫悟空的形象是人民群眾敢於同惡勢力作斗爭、不怕困難等優秀品質的藝術概括,也寄託了人民戰勝邪惡勢力的美好理想.
金瓶梅
刊行於明萬曆年間的《金瓶梅詞話》在白話長篇小說中佔有重要地位,它是擺脫英雄與神怪的傳統題材,轉而表現現實日常生活的創始之作.作者題蘭陵笑笑生,前人疑為王世貞,不可信,近年又有屠龍、李開先、賈三近諸說,但均缺乏有力證據.該書籍《水滸傳》中西門慶、潘金蓮故事為線索,演成百回長書,雖假託宋代,反映的卻是16世紀北方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作者熟悉市井生活和市民語言,描摹人情世態細致傳神,語言潑辣生動.但書中對官僚地主放縱肉慾頗多自然描寫,影響了這部書的價值與流布.
長篇小說
此外,較著名的明代長篇小說還有熊大木的《北宋志傳》、郭勛的《皇明英烈傳》、許仲琳(或曰陸長庚)的《封神演義》、董說的《西遊補》、西周生的《醒世姻緣傳》等,均在中國文學史占據一定地位.
明代描寫冤獄訴訟的公案小說的興起,是明後期社會政治腐敗的產物.較著名的有李春芳著《海剛峰先生居官公案傳》、無名氏著《包孝肅公百家公案演義》、余象斗著《皇明諸司公案》等,歌頌著名的清官包拯、海瑞、況鍾等.但多追求情節離奇曲折,藝術上較粗糙,多夾雜迷信描寫,並宣揚封建倫理道德觀念.
短篇小說
明代的白話短篇小說也獲豐收.馮夢龍輯纂的《喻世明言》(一名《古今小說》)、《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合稱「三言」,收入宋、元、明話本及擬話本一百二十篇.題材多取自稗史或傳說,有宋元舊作,也有明人擬作,經馮夢龍潤色加工,反映出當時市民階層的思想、生活和情趣,對後世的白話小說及戲曲都有很大影響.常與「三言」並稱,地位相當的是凌濛初編著的擬話本集《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各四十篇,內有一篇重復,一篇雜劇,實七十八篇.「二拍」思想性、藝術性不及「三言」,但為凌氏本人創作,選材標准與語言風格比較統一.此外,明人創作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醉醒石》、《西湖二集》等十多種.但成就皆遜於「三言」、「兩拍」.這些短篇小說中,愛情婚姻題材占重要地位,揭露統治階級的罪惡和政治的黑暗也是重要主題,但美化統治階級,宣揚封建禮教和鬼神迷信等充滿糟粕的作品也占相當數量.
影響意義
同時在思想內容上也往往夾雜著鬼神迷信和封建說教.明代的短篇小說主要是白話短篇小說,白話短篇小說取得了輝煌的成就,明人創作的白話短篇小說是摹擬學習宋元話本的產物,故被稱為「擬話本」.現存最早的明人輯印的話本集是《清平山堂話本》.收集白話短篇作品較多而且對後世影響較大的是明末天啟年間馮夢龍編輯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和《醒世恆言》).三書都包括宋元話本和明人的擬話本兩部分.其後,凌濛初模仿「三言」創作了《初刻拍案驚奇》和《二刻拍案驚奇》,合稱「二拍」.均為擬話本.「三言」、「二拍」是明代白話短篇小說的代表作品.明代白話短篇小說比長篇小說更直接更廣泛地反映了社會生活.其中愛情婚姻題材作品占很大的分量,這類作品反映了市民階層的進步的愛情婚姻觀念,批判了封建禮教的不合理性,歌頌了青年男女爭取婚姻自主和幸福生活的斗爭.
部分作品揭露了封建統治階級的罪惡和黑暗政治,寫出了人民的苦難.另有些擬話本描寫了小商人和手工業者的生活和思想,帶有明顯的時代特點.擬話本承襲了宋元話本的傳統,一般都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情節生動曲折,感情色彩鮮明.它藝術手法更加成熟,特別是心理描寫和細節描寫更加趨於豐富細膩.比較優秀的作品有《杜十娘怒沉百寶箱》、《玉堂春落難逢夫》等.除「三言」、「二拍」之外,明代的擬話本小說集還有《石點頭》
、 《醉醒石》 、
《西湖二集》等.明代的文言小說,是沿著唐宋傳奇的線索發展而來的.較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昌祺的《剪燈余話》、邵景瞻的《覓燈因話》等.明人的文言短篇小說在寫法上模仿唐宋傳奇,缺乏創作新意,因而成就不高,其影響遠不及白話短篇小說.
編輯本段清代小說
簡介
聊齋志異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斗爭,給小說創作以深刻影響.清初至乾隆時期是清小說發展的全盛時期,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與前代相比都有較大發展.清代小說基本是文人的創作,雖有歷史、傳說等素材的借鑒,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較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願,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間產生的《聊齋志異》和《紅樓夢》,分別把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創作推向頂峰.
文言小說自唐傳奇以後雖歷代續有新作,如《夷堅志》、《剪燈新話》等,但多敘事簡單,文采不足,至《聊齋志異》則如異峰突起.作者蒲松齡用文言如白話,頗有傳神之筆,小說主人公多為狐鬼,但形像可愛,富於人間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
代表作品
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經典之作.作者曹沾,號雪芹,滿洲正白旗人.曹家曾三代居江寧織造任,後因事被抄而家道衰落.該書以曹家生活為原型,以賈寶玉與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與婚姻悲劇為主要線索,描寫了賈氏家族由盛而衰的歷史,反映出進入末期的中國封建社會不可避免的崩潰結局和初步的民主主義思想傾向.《紅樓夢》情節縝密,細節真實,語言優美.作者善於刻畫人物,塑造出許多富有典型性格的藝術形像,如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晴雯等,取得卓越的藝術成就.但曹雪芹只寫完《紅樓夢》的前八十回,今通行本後四十回一般認為系高鶚所續.清代後期還有許多續《紅樓夢》的作品,但多為續貂之作.
除《紅樓夢》外,比較著名的清代長篇小說還有《儒林外史》、《醒世姻緣傳》、《綠野仙蹤》、《隋唐演義》、《說岳全傳》、《女仙外史》、《鏡花緣》、《雷峰塔傳奇》等.話本小說則有《醉醒石》、《五色石》等.李漁的《無聲戲》、《十二樓》則是白話短篇小說藝術成就的代表.
編輯本段作品影響
自宋迄清,產生長篇小說三百餘部,短篇小說數以萬計.這些作品以前所未有的廣度和深度反映了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成為人民群眾認識社會和文娛生活的主要文學樣式.發跡於講唱的中國白話小說形成了單線結構,重視情節,通過動態刻畫人物,語言生動上口,風格獨特,而大規模的文人和群眾密切融和的創作方法也為世界文學提供了少見的範例.這些白話小說不僅對中國後世的文學、戲劇、電影有巨大影響,也對日本、朝鮮、越南等國的文學創作產生過巨大影響,其中的優秀作品被翻譯成十幾種文字,為世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貢獻.
編輯本段小說特點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和豐富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廣闊的社會生活場景、豐碩的藝術創作成果和豐富的社會政治理想而言,明清小說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的輝煌.
本講以明清小說的題材開拓和藝術探索為視點,試圖在傳統文化的背景下,描畫出明清小說的梗概面貌.
編輯本段明清小說與傳統文化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而走進了千家萬戶.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說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說.
1、史傳色彩--世俗文學的歷史依傍
中國的史官文化異常發達,源出於「紀實」的傳統小說,與史官文化有著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密切關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傳的烙印,史傳性是中國傳統小說最重要的民族特徵.盡管明清小說帶有濃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無論從衍說故事之形式還是從諷寓教化之動機出發,都深深地受到了史傳文化的決定性影響.
題材的史傳性 觀念的史傳性 小說藝術的史傳性 2、懲勸教化--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古典小說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長久深遠,而將這種影響合理化、具體化者,則是小說理論中的「懲勸教化」說.幾乎可以說,「懲勸教化」模式籠罩了整個封建時代的小說創作.
重視小說的教化作用 懲勸模式牢籠創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東漢末傳入中國後,一直在文化形態上深刻地影響著文學創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國本土上產生發展成長的宗教,它與古代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系,尤其在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對古代小說影響深刻.佛道所創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譎變幻的仙道法術,因果業報的結構,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說母題,無疑為小說世界帶來了奇觀異彩.
㈡ 明清小說的形式是什麼
明清小說是章回式小說。
明清章回小說可謂中國之國粹,是中國小說家的一大發明創造,在世界小說之林獨樹一幟,具有鮮明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為明清兩代的廣大讀者所喜聞樂見,今天的廣大讀者也仍然把它視為珍寶。
明清章回小說在內容方面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是容易理解和把握的,因為它藝術地反映了中國人的歷史、生活、心理、情感和理想。至於明清章回小說形式方面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學術界尚無一致的看法,很值得深入探究。本文僅就這方面的問題,略述管見,拋磚引玉,以就正於海內外的專家和同好。
1.章回體式
明清章回小說在形式方面最突出的特點,乃是採用章回體式來敘說故事、展開情節和塑造人物。每部小說分若干回,每回均有醒目的回目,結尾常有「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套話,承上啟下,吸引讀者續看下回。
明清章回小說的章回體式,有一個逐步成熟的演變過程,大致到明中葉已基本趨於定型。但是,在明末清初和晚清,章回體式又有了新的變化。從分卷、分節、分則到分回;回目則從單句到雙句,再到工整的對句,這是明清章回小說章回體式發展的總趨勢
晚清,章回小說受西方小說技法的影響,為適應新的內容,在章回體式上的新變也很明顯。有分章的,也有分章分節的。
明清兩代的長篇小說,為何採用章回體式,這很值得研究。竊以為這既與宋元「說話」伎藝有淵源關系,也受了南曲戲文和北曲雜劇的影響。南戲分段演唱,首段前有「題目」,北雜劇則分折演唱,末折尾有「題目正名」,它們對章回小說的分回敘說和每回皆有回目顯然是有影響的。另外,明清章回小說的回目,與唐代以來律詩的三、四句和五、六句講究對仗亦不無關系。還有研究者認為,明清章回小說的標目之法,雖與「說話」藝術有關,但也從傳統的類書編纂體例中借鑒於經驗。
結構藝術:明清章回小說的結構,形式多樣,且都富有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不管哪種結構樣式,都十分講究有頭有尾,脈絡清楚,上下連接,前後呼應,組成統一的藝術整體。眾所周知,明代「四大奇書」在明清章回小說發展史上,既是高峰,又是楷模,在章回小說藝術的各個方面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就結構而言,明代「四大奇書」各有特點和妙處。
㈢ 明清時期小說的發展方向
明代文人創作的小說主要有 白話 短篇小說 和 長篇小說 兩大類。 三國演義 明代的長篇小說按題材和思想內容﹐又可概分為四類﹐即 講史小說 ﹑ 神魔小說 ﹑ 世情小說 和 公案小說等。 聊齋志異 清代的階級矛盾﹑民族矛盾和思想文化領域里的斗爭﹐給小說創作以深刻影響。清初至乾隆時期是清小說發展的全盛時期﹐數量和質量﹑內容和形式﹑風格和流派與前代相比都有較大發展。清代小說基本是文人的創作﹐雖有歷史﹑傳說等素材的借鑒﹐但作品多取材於現實生活﹐較充分地體現了作者個人的意願﹐在結構﹑敘述和描寫人物各方面也多臻於成熟的境界。乾隆年間產生的《聊齋志異》和《紅樓夢》﹐分別把文言小說和白話小說的創作推向頂峰。 文言小說自唐傳奇以後雖歷代續有新作﹐如《夷堅志》﹑《剪燈新話》等﹐但多敘事簡單﹐文采不足﹐至《聊齋志異》則如異峰突起。作者蒲松齡用文言如白話﹐頗有傳神之筆﹐小說主人公多為狐鬼﹐但形像可愛﹐富於人間情趣。它代表了文言小說的最高成績。
㈣ 明清小說在人物塑造方面的歷史進程
中國古代的敘事文學,到了明清時期步入了總結期和極致的成熟期。就文學理念、文學體式和文學表現手段而言,明清小說以其完備的體裁形式和豐富的表現手段將敘事文學推向了極致。從明清小說所表現的社會生活的廣度和深度,及其相關的社會廣闊場景、人物性格的卓然不同,多樣的藝術創作體式,表現手法的多樣變化等等方面來講,其成果蔚為壯觀,堪稱中國文學史上的成果豐碩的巔峰之期,明清小說也無疑鑄就了中國古典文學的最後輝煌。
一、明清小說的內容拓展
就題材而言,明清小說可謂是包羅萬象,空前豐富。明清小說全方位地展現了那個時代的社會關系和生活方式,並且用影射的方式反觀了中國的各個歷史朝代的陳跡舊事,表達了人們的喜怒哀樂和理想追求。敘事文學和通俗文學的特點,使文學對社會生活的表現,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寬廣和深入。城市經濟和市民階層的次第呈現和凸顯,新的價值觀念和新的社會思想又給文學注入了新的思想內涵和意識形態。
1、題材內容的空前豐富
題材豐富,內容多樣是明清小說的突出特點。除了在民間流傳蘊育了多年而經文人加工的歷史演義、英雄傳奇,以及用魔幻的方式反映生活的神魔小說外,小說作者的筆觸更是切近了現實生活。直接描寫社會世態人情的世情小說的出現,是小說題材開拓上的重大突破,標志著小說創作進入了成熟發展的新階段。世情小說 歷史演義 英雄傳奇 神魔小說 諷刺小說 俠義公案小說等等不一而足。《金瓶梅》的世俗,《封神榜》的神魔,《三國演義》的英雄,《水滸傳》的江湖,《紅樓夢》的愛情,不一而足,中國文學所觀照的體裁內容至此全部空前地豐富和完整。
2、世俗生活的全面展現
明清文學觀念的演進,使世俗現實生活日漸成為小說關注的焦點,以現實生活為描摹對象,通過家庭、愛情、婚姻的糾葛變化、盛衰興亡,來反映社會人際關系,展現時代風尚面貌,提供生動完整細膩的社會生活畫卷,這是明清小說的突出貢獻。愛情婚姻,家庭盛衰 ,官場黑幕,社會丑態 ,科舉禮教,人生百態,日常生活,世情風貌,無一不成為作家筆下所關注的文學事象。要談及明清小說的文學史價值,巔峰之作當然無所爭議地當屬《紅樓夢》,因為它全面的展現豐富多彩而又無所不觀照的芸芸眾生里的世俗生活。曾經在一本書上看到過一個觀點是這樣說的,說《水滸傳》中衍生出了《金瓶梅》的人物及其大致的故事情節,而《金瓶梅》的誕生開創了《紅樓夢》世俗言情文學體式的道路。將三本文學史上的巨著之關聯掇成一線,我比較欣賞和認同這樣的觀點,因為,每一本名著的誕生都是有其孕育與成就的過程,比如像《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些巔峰之作的文學名著,如果沒有千百年民間故事流傳和史書記載的梗概大略,單憑天才的小說家一生的冥思苦想,就可以誕生出來了嗎,大概是不太可能的吧。
3、社會理想的全新探索
中國古代小說素有理想探索的傳統,在六朝志怪、唐代傳奇和宋元話本中,往往通過幻想浪漫的手法,表現理想。明清小說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一方面力求真實地描摹世態,批判社會;一方面則探索社會出路,塑造理想人物,展現理想境界。兩者相輔相成,表現出對社會現實人生的熱忱關注。社會政治理想, 愛情婚姻理想, 人倫關系理想,都成為文學所觀照的理想意識形態。 在嶽麓書社版的紅樓夢前言中有舒蕪寫的這樣一段話讓我深為感動過:「《紅樓夢》是了不起的。它在中國古典文學裡面,帶來了一個全新的空前未有的東西,就是把女人當人,對女性尊重。中國古典文學盡管寫出了不知多少美麗的女性的形象,但是,其中最高的也不過是敢於為自己的愛情和幸福而斗爭的可愛的形象,在紅樓夢中的賈寶玉,他尊重著大觀園里的所有女性,他真心堅信「女兒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真心堅信「凡山川日月之精秀只鍾於女兒,須眉男子不過是些渣滓濁沫而已」。」這樣的理想和這樣的人性光輝,在曹雪芹的時代里就開始呼籲了,我們今天尚需繼續的拯救與高呼。
二、明清小說的藝術建構:
到了明清小說的社會時代,敘事藝術已趨向成熟和完美。先前那種故事式的作品已衍化為繁富的鴻篇巨制,其間有宏大精緻的結構,引人入勝的情節,栩栩如生的人物,豐富多彩的語言,無微不至的描繪。文學的表現力達到了從未有過的完備,《紅樓夢》的問世,更是標志著中國古典文學走到了它的巔峰。
1、完備精湛的敘事結構
作為敘事文學的典範作品,明清小說在敘述方式和情節結構上的成就不同凡響。無論是章回體的長篇小說,還是精巧綿密的短篇作品,都各有優長。歷史演義、英雄傳奇,結構宏偉,能在尺幅之間,舒展歷史風雲,飽覽英雄人物,追尋歷史進程。世情小說則脈絡清晰,精巧細密,逼真地反映現實生活,展示生活樣貌。從事件結構到人物命運結構,從平鋪直敘到立體交錯,從單線縱深到全方位鋪展,從主線突出到一線兩描寫,構成了一個完備精湛的敘事結構體系。
2、性格豐滿的形象塑造
從歷史傳奇中人物刻畫的類型化、平面化,到英雄傳奇的個性凸現,直至世情小說注重平常人的典型性格的塑造,明清小說在人物形象刻畫上成就非凡。將情節事件發展與人物性格密切相連,細膩委曲地傳遞人物的情緒心聲,在對比映襯中凸現性格,描繪出人物的心靈成長史……明清小說中風韻獨具、性格各異的人物形象,顯示了敘事文學在人物塑造上的突飛猛進。
3、曲描細敘的藝術刻劃
由敘事為主,轉向以描寫為主,明清小說在藝術描寫上漸趨細膩逼真,無論形象塑造、環境描寫、細節刻劃,還是人物心理情感的揭示,都力圖描摹生活,筆參造化。追求洞察深微、見微知著的概括作用和藝術感染力。
明代和清代的小說。明清兩代是中國小說史上的繁榮時期。從明代開始,小說這種文學形式充分顯示出其社會作用和文學價值,打破了正統詩文的壟斷,在文學史上,取得與唐詩、宋詞、元曲並列的地位。清代則是中國古典小說盛極而衰並向近代小說轉變的時期。
小說描寫空間的拓展,小說人物畫廊的豐富,小說情節的奇譎變幻等,都為明清小說的藝術美學意蘊的豐富奠定了豐厚的基礎。
三、明清小說與傳統文化
從思想內涵和題材表現上來說,明清小說最大限度地包容了傳統文化的精華,而且經過世俗化的圖解後,傳統文化竟然可以以可感的形象和動人的故事甚至是親切的方式而走進了千家萬戶。傳統文化給明清小說提供了豐富的養料,而明清小說又將傳統文化空前地發揚和豐富,在藝術形象和藝術細節的衍繹中予以創造性的闡說。
1、史傳色彩——世俗文學的歷史依傍
中國的史官文化異常發達,源出於「紀實」的傳統小說,與史官文化有著血肉相連、密不可分的密切關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傳的烙印,史傳性是中國傳統小說最重要的民族特徵。盡管明清小說帶有濃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無論從衍說故事之形式還是從諷寓教化之動機出發,都深深地受到了史傳文化的決定性影響。讀明清小說,就猶如讀中國歷史,而且用一種世俗的眼光看歷史,使得嚴肅的歷史被很多市民階層的人們所認同和接受。如讀《封神榜》,明白了商周的歷史,讀《東周列國志》,洞悉了春秋戰國的歷史,讀《三國演義》,懵懂了漢魏的歷史,讀《隋唐演義》,知道了隋唐的史跡,讀《水滸》,知悉宋朝,讀《紅樓夢》,彷彿走進了清代的大觀園。如果沒有這些明清小說,中國的歷史知識也許不會像今天這樣為眾多的非知識階層的群眾所喜聞樂道,二十四史,可能有文化的人會去看一看,不然,很多今天的文化人不見得看得懂。
2、懲勸教化——儒家文化的影響
中國古典小說受儒家思想的影響長久深遠,而將這種影響合理化、具體化者,則是小說理論中的「懲勸教化」說。幾乎可以說,「懲勸教化」模式籠罩了整個封建時代的小說創作。而在明清小說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和完備。在這個方面,最能夠體現的要數明代的《三言二拍》(馮夢龍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凌濛初的《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和晚清四大譴責小說(李寶嘉的《官場現形記》吳沃堯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這類著作中最為貫穿的主題就是懲勸、教化和諷刺。反觀出來的自然也蘊涵了對中國傳統美德的歌頌與推崇。其實,儒家文化又何嘗不融合在中國的整個古典文學發展的歷史長河中,只不過在明清時代的小說中體現得更加的明顯和集中罷了,直到新文化的誕生之初,方凌受了革命性的沖擊而遭遇壁壘。但是文學和文化的發展向來就是一種螺旋式的推進和演化的過程進行的,今天,這些深度融合了儒家文化的文學作品依舊以它的本來的面目受到了人們的關注與喜愛,仍然顯耀著它們在文學史的灼灼光輝。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東漢末傳入中國後,一直在文化形態上深刻地影響著文學創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國本土上產生發展成長的宗教,它與古代小說有著密不可分的血肉關系,尤其在想像力和創造力方面,對古代小說影響深刻。佛道所創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譎變幻的仙道法術,因果業報的結構,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說母題,無疑為小說世界帶來了奇觀異彩。《封神榜》也罷,《西遊記》也好,或者是《聊齋志異》,《白蛇傳》,都貫穿了濃厚的神妖仙道與佛道思想的濡染,使得中國人的故事裡,中國人的意識里,中國人的文化里,到今天也往往弄不明白,神妖仙道與佛道到底有何不同和有何淵源,而由這種文化而衍生出來的傳統道觀與寺廟建築,一些地方的人文社會文化生態的和諧共生與寬容相處的社會文化事像,給我們造成一種光怪陸離的感覺。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隨便舉一個例子問一個問題,比如:在《西遊記》的世界裡,玉皇大帝的權利大還是如來佛祖的法力大,可能實在是不好說清楚吧。
總而言之,明清小說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巔峰成就和典籍精華,值得我們每一個愛好中國古典文學和青睞中國傳統文化的人們去不斷的閱讀,學習,欣賞和研究,其可值研究和賞析之處浩如煙海,徜徉其中既是一種綿延不盡的精神享受,同時也是一種承繼民族文化精華的時代使命,需要潛心專研和朝夕聞教,方不失為一種精神的,文化的,民族的美好守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