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聖陶1928年創作長篇小說
A. 葉聖陶的長篇小說代表作
葉聖陶簡介
葉聖陶(1894.10.28~1988.2.16),原名葉紹鈞,字秉臣。江蘇省蘇州人。現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葉聖陶的父親在地主家做帳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2年中學畢業後因家境清貧,即在一個初等小學當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閉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表在《禮拜六》等雜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並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 1917年應聘到吳縣角(音lù)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 1918年在《婦女雜志》第4卷2、3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19年參加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並在《新潮》上發表小說和論文。 1921年,與沈雁冰、鄭振鐸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文學觀,並與朱自清等人創辦了我國新文壇上第一個詩刊《詩》。他發表了許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的作品,出版了我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小說集《隔膜》、《火災》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隔膜》。 1923至1930年,葉聖陶進入商務印書館,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並 於1927年5月開始主編《小說月報》,同時繼續文學創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 1928年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倪煥之》。 1930年,他轉入開明書店。他主辦的《中學生》雜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學生歡迎的讀物,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抗戰期間,他內遷四川,先在中學、大學執教,後繼續主持開明書店編輯工作,同時寫下了不少散文小說詩詞,從不同角度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慘生活,歌頌了在民族解放斗爭中堅強不屈的普通群眾。在四川他還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抗敵後援會」,支援抗日前線的將士。抗戰勝利後,他參加反對國民黨政府壓制民主、爭取出版自由的斗爭。1946年,葉聖陶回到上海後,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他擔任了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的日常工作,還擔任了上海市小學教師聯合進修會和中學教育研究會的顧問。他編輯雜志、撰寫文章、發表演講,揭露和抨擊當局內戰、獨裁、賣國的罪行,呼籲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愛,有所恨,有所為,有所不為;和廣大的人民,為同一目標而斗爭」,「匯為巨力致民主」,「轉移風氣,挽回世運」,開創「為萬世開太平」的局面。1949年初,葉聖陶應中共中央的邀請,由上海經香港到達北平,擔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6月,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並當選為文聯全國委員;9月,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先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教育部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等職,並當選為全國人大第一屆至第四屆代表和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1962年,葉聖陶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1979年民進四代大會上,當選為民進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進中央代主席。 作為著名的教育家,他為我國 語文教學、科研也發表過很多精闢見解,論著收入《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他1894年出生於江蘇蘇州,1912年畢業於蘇州公立草橋中學。他曾先後執教於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中國公學、杭州第一師范學校、北京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和武漢大學等校。葉聖陶曾與沈雁冰、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編輯《文學研究會叢書》。「四·一二」事變後,主編《小說月報》。與此同時,葉聖陶還擔任商務印書館和開明書店編輯,參與編寫或主編《中學生》、《中學生文藝》、《國文八百課》以及課外讀物《文心》等。1949年初,葉聖陶應中共中央邀請,由上海經香港輾轉到達已解放的北平,擔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並參加新政協籌備會。1949年7月葉聖陶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並當選為文聯全國委員。建國後,葉聖陶曾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教育部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葉聖陶曾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副主席,以及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他還是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
葉聖陶長期從事文學創作,是我國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解放前,他曾發表許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的小說、散文、新詩、童話等。如我國第一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長篇小說《倪煥之》等。
葉聖陶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70多個春秋,為我國教育事業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在工作中,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寫出大量有關教育、教學的專論、專著和書簡。他很早就進行教育改革的嘗試,提出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導與啟發,主張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習慣」。另外,他對促進漢語語言的規范化、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化、系統化工作,見解獨到,貢獻巨大。
葉聖陶從1923年起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所編輯的大量書籍、雜志和課本,都體現了處處為讀者著想的特點。他特別注重教育效果和社會效果,態度誠摯,工作極端認真。他熱情地幫助和扶植新作者,許多成名作家的處女作,是經過他的手發表的,並寫了不少對新人新作的評價,對他們給予鼓勵和推薦。建國後,他先後出版過《葉聖陶文集》、《葉聖陶選集》、《葉聖陶小說集》等。
B. 葉聖陶簡介
葉聖陶簡介
葉聖陶(1894.10.28~1988.2.16),原名葉紹鈞,字秉臣。江蘇省蘇州人。現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葉聖陶的父親在地主家做帳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2年中學畢業後因家境清貧,即在一個初等小學當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閉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表在《禮拜六》等雜志上。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並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 1917年應聘到吳縣角(音lù)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 1918年在《婦女雜志》第4卷2、3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1919年參加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並在《新潮》上發表小說和論文。 1921年,與沈雁冰、鄭振鐸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文學觀,並與朱自清等人創辦了我國新文壇上第一個詩刊《詩》。他發表了許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的作品,出版了我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小說集《隔膜》、《火災》等。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隔膜》。 1923至1930年,葉聖陶進入商務印書館,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並 於1927年5月開始主編《小說月報》,同時繼續文學創作。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 1928年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倪煥之》。 1930年,他轉入開明書店。他主辦的《中學生》雜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學生歡迎的讀物,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抗戰期間,他內遷四川,先在中學、大學執教,後繼續主持開明書店編輯工作,同時寫下了不少散文小說詩詞,從不同角度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慘生活,歌頌了在民族解放斗爭中堅強不屈的普通群眾。在四川他還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抗敵後援會」,支援抗日前線的將士。抗戰勝利後,他參加反對國民黨政府壓制民主、爭取出版自由的斗爭。1946年,葉聖陶回到上海後,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他擔任了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的日常工作,還擔任了上海市小學教師聯合進修會和中學教育研究會的顧問。他編輯雜志、撰寫文章、發表演講,揭露和抨擊當局內戰、獨裁、賣國的罪行,呼籲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愛,有所恨,有所為,有所不為;和廣大的人民,為同一目標而斗爭」,「匯為巨力致民主」,「轉移風氣,挽回世運」,開創「為萬世開太平」的局面。1949年初,葉聖陶應中共中央的邀請,由上海經香港到達北平,擔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6月,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並當選為文聯全國委員;9月,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先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教育部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等職,並當選為全國人大第一屆至第四屆代表和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1962年,葉聖陶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1979年民進四代大會上,當選為民進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進中央代主席。 作為著名的教育家,他為我國 語文教學、科研也發表過很多精闢見解,論著收入《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是我國著名的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他1894年出生於江蘇蘇州,1912年畢業於蘇州公立草橋中學。他曾先後執教於吳縣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中國公學、杭州第一師范學校、北京大學、立達學園、復旦大學和武漢大學等校。葉聖陶曾與沈雁冰、鄭振鐸等發起成立「文學研究會」,編輯《文學研究會叢書》。「四·一二」事變後,主編《小說月報》。與此同時,葉聖陶還擔任商務印書館和開明書店編輯,參與編寫或主編《中學生》、《中學生文藝》、《國文八百課》以及課外讀物《文心》等。1949年初,葉聖陶應中共中央邀請,由上海經香港輾轉到達已解放的北平,擔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並參加新政協籌備會。1949年7月葉聖陶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並當選為文聯全國委員。建國後,葉聖陶曾先後擔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輯、教育部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等職。葉聖陶曾當選為全國人大常委,全國政協副主席,以及中國民主促進會中央副主席、主席、名譽主席。他還是中國文聯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
葉聖陶長期從事文學創作,是我國新文學運動的先驅者之一。解放前,他曾發表許多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的小說、散文、新詩、童話等。如我國第一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長篇小說《倪煥之》等。
葉聖陶從事教育和教學工作70多個春秋,為我國教育事業傾注了畢生的精力。在工作中,他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寫出大量有關教育、教學的專論、專著和書簡。他很早就進行教育改革的嘗試,提出基礎教育的目的是培養全面發展的合格公民,提倡引導與啟發,主張在教育和教學過程中,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良好習慣」。另外,他對促進漢語語言的規范化、中小學語文教學的科學化、系統化工作,見解獨到,貢獻巨大。
葉聖陶從1923年起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所編輯的大量書籍、雜志和課本,都體現了處處為讀者著想的特點。他特別注重教育效果和社會效果,態度誠摯,工作極端認真。他熱情地幫助和扶植新作者,許多成名作家的處女作,是經過他的手發表的,並寫了不少對新人新作的評價,對他們給予鼓勵和推薦。建國後,他先後出版過《葉聖陶文集》、《葉聖陶選集》、《葉聖陶小說集》等。
葉聖陶(1894.10.28~1988.2.16),原名葉紹鈞,字秉臣。江蘇省蘇州人。現代作家、教育家、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
葉聖陶的父親在地主家做帳房,家境清苦。1907年考入草橋中學,1912年中學畢業後因家境清貧,即在一個初等小學當教員。1914年被排擠出學校,閉居期間作文言小說發表在《禮拜六》等雜志上。
1915年秋到上海商務印書館附設的尚公學校教國文,並為商務印書館編小學國文課本。
1917年應聘到吳縣角(音lù)直縣立第五高等小學任教。
1918年在《婦女雜志》第4卷2、3號上發表第一篇白話小說《春宴瑣譚》。
1919年參加北京大學學生組織的新潮社,並在《新潮》上發表小說和論文。
1921年,與沈雁冰、鄭振鐸等發起組織「文學研究會」,提倡「為人生」的文學觀,並與朱自清等人創辦了我國新文壇上第一個詩刊《詩》。他發表了許多反映人民痛苦生活和悲慘命運的作品,出版了我國童話集《稻草人》以及小說集《隔膜》、《火災》等。
1922年出版第一本短篇小說集《隔膜》。
1923至1930年,葉聖陶進入商務印書館,開始從事編輯出版工作,並 於1927年5月開始主編《小說月報》,同時繼續文學創作。
1923年出版的《稻草人》是我國第一部童話集。
1928年創作了優秀長篇小說《倪煥之》。
1930年,他轉入開明書店。他主辦的《中學生》雜志,是三、四十年代最受青年學生歡迎的讀物,在社會上有廣泛的影響。「九一八」事變後,他積極投身抗日救亡活動,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反帝抗日大聯盟」。抗戰期間,他內遷四川,先在中學、大學執教,後繼續主持開明書店編輯工作,同時寫下了不少散文小說詩詞,從不同角度揭露了舊社會的黑暗和人民的悲慘生活,歌頌了在民族解放斗爭中堅強不屈的普通群眾。在四川他還參加發起成立「文藝界抗敵後援會」,支援抗日前線的將士。抗戰勝利後,他參加反對國民黨政府壓制民主、爭取出版自由的斗爭。
1946年,葉聖陶回到上海後,積極投身愛國民主運動。他擔任了中華全國文藝界協會總務部主任,主持文協的日常工作,還擔任了上海市小學教師聯合進修會和中學教育研究會的顧問。他編輯雜志、撰寫文章、發表演講,揭露和抨擊當局內戰、獨裁、賣國的罪行,呼籲文化界教育界同人「要有所愛,有所恨,有所為,有所不為;和廣大的人民,為同一目標而斗爭」,「匯為巨力致民主」,「轉移風氣,挽回世運」,開創「為萬世開太平」的局面。
1949年初,葉聖陶應中共中央的邀請,由上海經香港到達北平,擔任華北人民政府教科書編審委員會主任;6月,參加新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7月,參加第一次文代會並當選為文聯全國委員;9月,出席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新中國成立之後,他先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出版總署副署長兼編審局局長,教育部副部長兼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和總編,教育部顧問,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中華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委員會委員,中國作家協會顧問等職,並當選為全國人大第一屆至第四屆代表和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第一屆委員,第五屆常務委員會委員,第六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等重要職務。
1962年,葉聖陶加入中國民主促進會,在1979年民進四代大會上,當選為民進中央副主席,1984年9月,出任民進中央代主席。
作為著名的教育家,他為我國 語文教學、科研也發表過很多精闢見解,論著收入《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
C. 葉聖陶有哪兩篇長篇小說
葉聖陶只有一部長篇小說《倪煥之》。
D. 葉聖陶的資料
一、關於葉老的人物簡介如下:
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原名葉紹鈞,筆名有葉陶、 聖陶、桂山等,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江蘇蘇州人,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編輯家及出版人。他是五四運動首個文學研究會的創立人之一,終身致力於出版及語文的教學。他的座右銘「文學為人生」很有名。葉聖陶曾當過10年的小學語文教師、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長、教育部副部長。他也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副主席、第五屆全國人大常委委員、第五屆全國政協常委委員、民進中央主席。1988年2月16日於北京逝世,享年94歲。
二、葉老的文學貢獻如下:
1、現實主義: 生活的鏡子。
現實主義是葉聖陶最為鮮明的特點。葉聖陶是現實主義寫作的先驅之一。他的作品如同一面鏡子,反映了社會的陰暗面和人性。
因為是一名教育家,在葉聖陶的作品中,他記述了許多知識分子,他們中的許多人是被剝削者,是沒有能力反抗的社會底層的人。葉聖陶在他的作品中一貫反映著真相與現實。他在自己的小說如《火災》、《線下》和《稻草人》中表達了自己的民主的和社會主義的思想。這些文章聚焦於社會底層人民的痛苦生活。他的廣受贊譽的小說《倪煥之》就記述了一位知識分子的悲情生活。
葉聖陶發現新中國的很多人是自私、冷淡、偽善和保守的。人們為了安穩的生活放棄了自己的人生價值。葉聖陶在作品中諷刺了這些人。他表達了自己的不滿,希望喚醒人們的知覺並正視這些社會頑疾。葉聖陶不僅寫故事,而且報道社會的謬誤。他的作品不是用來消遣,而是用認知和對現實的思考來連填充人們的餘暇。「……寫作的基礎是一雙有洞察力和善於觀察的眼睛,而我的眼睛卻不怎麼擁有洞察力……當然,沒有必要以寫作為目的訓練而一個人的眼睛,對於眼睛的訓練,是為了洞察現實,豐富生活。 」(摘自—葉聖陶,《過去隨談》46頁)
2、兒童文學
兒童文學: 培養年輕的心靈
葉聖陶的第一篇關於兒童文學的學術論文題作《兒童之觀念》,批評了中國兒童受到的壞影響。
事實上,葉聖陶是20世紀20年代第一位寫童話的作者。他的作品《稻草人》於1923年出版。 這部兒童讀物在許多青少年當中極受歡迎。另一個作品《古代英雄的石像》,講述了一塊石頭被雕刻成英雄的形象。這個簡單易讀的故事背後的寓意是嘲笑專家的傲慢自大與人們的麻木。
葉聖陶的學生丁玲曾經稱贊他的童話能夠啟迪人們對社會更多的思考。葉聖陶的童話是簡單的,但是卻擁有著深刻的內涵。他相信兒童對周圍環境擁有個人看法,所以應當提高他們的批判能力。通過葉聖陶的故事,孩子們可以逐漸獲得這個社會與他們之間關系的清晰認識。
三、作品列表:
1、小說類:
《春宴瑣譚》第一部白話小說1918
《雪朝》(與朱自清等人合蓍)(詩)1922
《隔膜》(小說集)1922
《火災》(小說集)1923
《線下》(短篇小說)1925
《倪煥之》(長篇小說)1928
《古代英雄的石像》(童話)1931
《文心》(教育)(與夏丏尊合著)1934
《未厭居習作》(散文)1935
《聖陶短篇小說集》(短篇小說集)1936
《葉紹鈞選集》(文選)1936
2、童話代表作
《稻草人》
《旅行家》
《小白船》
《古代英雄的石像》
《一粒種子》
《玫瑰和金魚》
《月亮姑娘的親事》
《含羞草》
《快樂的人》
《稻草人》(小說,早年童話集,我國第一部童話集)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