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感動母親的短篇小說

感動母親的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6-10 05:18:53

『壹』 關於母愛的小說或散文 越多越好

媽媽的愛 文

離開媽媽身邊獨立生活已經有六年了,這六年,從大學生活到參加工作。從北疆到南疆,但不管怎樣每次有困難或受到挫折時便會想起她,想與她聯系,聽聽她那熟悉的聲音,想從她那裡找到安慰,找到溫暖和無盡的力量。
記得我的童年,是在媽媽的精心呵護下長大,她為了全身心的照顧我們兄妹三個放棄了自己的工作。春天的榆錢飯、端午的粽子、夏日裡的綠豆湯、冬日裡的故事。母親無微不至的關懷總是給我們帶來無盡的快樂和喜悅。
媽媽的文化程度不高,原因主要是與她的同齡人一樣遭受了「文化大革命」那場浩劫。但媽媽還是通過努力認識了所有常見的漢字,由於她所受的教育畢竟有限,所以給媽媽的思想和行為帶來了局限。她不喜歡我有自己的思想,一切必須按她的安排辦,天冷時她怕我冷,天熱時又怕我熱,我都十三歲了她怕影響我的學習不讓我自己洗衣服,總之在她心中我始終是一個不能獨立生活笨小孩。所以隨著我年齡的增長,我和媽媽的分歧就越來越大。到了十五六歲,我幾乎就很少和她交流,認為她的那些關心始終都是無休止的嘮叨,每次交談總是格格不入,最終總是以我的沉默、她的責罵而告終。
最初我做出叛逆媽媽愛的事發生在我上五年級的時候。記得那是一個下雪的冬天的中午,由於沒有背誦好課文而被老師留了下來。老師說:背不會就不要回家吃飯,由於我膽子很小,始終不敢去給老師背誦,只好眼睜睜的看著同學們走了一大半,老師也回家去吃飯了。當我下午背完後,只要餓著肚子上課了。母親在窗外已站了很久,她從窗外向教室里已看了好幾次,但那時新疆的冬天窗戶上是一層霜。通過窗戶是什麼都看不到的,在不得以的情況下,母親推門探著頭,急切的問:「小龍在嗎?」,打斷了老師的講課和同學們的聽課,然後向老師打了招呼,叫我出來。母親用她的頭巾包著給我送來一個大饅頭和一瓶汽水。她問我為什麼中午不回家,餓不餓。我只是一個勁的叫她快點回去,什麼也沒回答。我沒有聽完她的叮囑就回到了教室。回到教室後,老師當眾批評了我的母親說她沒禮貌,下課後同學們就用陝西話取笑我。當時我很自卑,也很怨恨母親,回到家裡將怨氣全部發泄給了她,當我將老師的話轉告給母親時,母親的臉色都變了,什麼都沒說,眼含著淚花狠很的打了我一巴掌。看著媽媽傷心的眼淚我後悔極了,但我並沒有道歉,最後也只以沉默告終。
當我考上大學,離開母親後,自己開始經歷生活,嘗盡人間瑣事。我逐漸的懂得了媽媽的愛是什麼?那是見我的笑容、飯桌上的土豆絲、洗臉盆中的熱水、我腳上穿的棉鞋--就是這些普普通通的小事,一做就是幾十年。正是這樣的日常瑣事讓美麗的她付出了很多很多…….
現在回想起那些不懂事的年月,為自己的行為而感到慚愧,回想起母親冒雪給我送飯,而自己不理解她,竟責備她的土氣,現在如果能回到當時我肯定會站起來,對那位老師說:「那是我的媽媽,您不能這樣說她。」媽媽的愛之所以那段時間不能讓我接受,是因為她的做法和表達方式讓我這個--自認為比媽媽懂的多的傻孩子無法滿意而已。
這六年來我最高興的事是回家看她,我也逐漸理解了她對我的愛,我也一直慚愧那段時間對她的叛逆,讓她費了心,也曾想向她對那時的表現倒歉,但總是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不太會表達自己感情,每次看到她的笑臉,好像覺得他已懂了我的心。

媽媽的愛也許就是那樣的普通,並不像電視上所演的那樣特定的人物特定的事例,但她一定是溫暖的,她就像天上的太陽,地上的空氣無時不刻給予我們,只是她給予我們太多,而使我們不能及時覺察,她就像春天的細雨漫漫的滋潤著我的身心,值的慶幸的事做為兒子的我已經理解她的愛。並想對她說:「媽媽你永遠是那麼偉大,我永遠愛你!」

(anther one)
有一種愛,偉大而平凡,如潤物春雨,似拂面和風;有一份情,無私而博大,綿綿不斷,情誼深長。這就是母愛,永遠都是不求回報,無私的付出。
在許多人記憶的殿堂里,媽媽一直都是你最忠實的後盾,每一步的成長,都在媽媽慈愛的目光中長大;每一次的成功,都在媽媽欣慰的笑容中度過。
小的時候,一部《媽媽再愛我一次》的電影,讓多少人流下了淚水;一首《世上只有媽媽好》的歌曲,唱出了多少人的心聲。
母愛是首無言的歌,總會在某個午後、某個黃昏、某個黑夜,輕輕響起,母愛是幅淡淡的畫,總會在某個陌生街頭、某個陌生小站、某個異鄉旅店,在你最失意、最需要求助的時候。閃現在眼前……
孩子時候的淚水落滿了母親的衣襟,處次學走路的時候握緊了母親的雙手。母親的年輪,記載著你人生的軌跡;母親的四季,牽掛著你在外的冷暖。
母愛是那頂始終為你撐著的傘,暴雨襲來才突然發現母親的艱辛;母愛是你身後堅定的目光,驀然回首才看到母親守望的身影。
母親給了你生命,給了你善良,更給了你一個永遠的家。回到母親身邊,起得再晚,也會精心為你准備早餐;手腳再懶,也會乾乾凈凈、整整齊齊的衣衫放在枕邊。
母愛最真、最純,她的一切,早已融入到兒女的衣食起居,融入到日常的點點滴滴,讓生命沐浴著愛的光輝健康成長;母愛最深、最沉,無論經歷多少風霜雪雨,無論承受多少誤解委屈,對兒女的摯愛從不改變。
每一個喜慶的日子,都會有母親更加忙碌的身影;每一樣普通的飯菜,都包含著母親細膩的心思。
母愛簡簡單單,平平常常,從來沒想過什麼回報,卻讓生命在仁愛中延續、船承;母愛堅忍不拔,無怨無悔,母性的慈愛常常會超越血緣,創造出一個個奇跡。有位撿破爛的母親毫不猶豫地將自己的腎捐給了患尿毒症兒子;還有一位母親收養了一個腦癱的孩子,不僅視如己出,而且不去理醫生的斷言,硬是讓鐵樹開了花,讓低能弱智的孩子也考入了高等學府……
兒女的目光總是向著最美的遠方,母親的目光卻總是落在兒女身上,常常會忘記自己。母親已習慣了兒女的疏忽,那顆心卻追隨著兒女漂泊不定。
兒女的生日喜好讓母親如數家珍,兒女的一頻一笑更是母親驕傲的珍藏。可作為兒女,誰又能說清母親的黑發在何時便白了,母親的腰背為何彎下了……

『貳』 關於母愛的短篇小說片段

我的母親她雖沒有誘人的外貌,過人的智慧,但她卻有顆善良,願意為我們付出的心.自懷胎十月到如今,她對我的愛從未少過一絲一毫,不管是吃的,穿的,用的,她都會盡力讓我們得到不比別人少.
別人都說媽媽是個節儉,樸素的人,她是可以每天穿的花枝招展,穿金帶銀,但她卻選擇省下這些錢當作我們教育津貼,想到這兒,心中不禁一振,母親這般省吃儉用,都是為了我們,我卻成天計較到底跟弟弟誰獲得的較多,不知足…真是慚愧啊!
雖說母親節時,總會送上一張貼心的小卡,一個溫暖的擁抱,但這都只是一時的,媽媽為我們辛苦十幾年,我們卻只在一年一度的母親節讓她休息僅僅一天…現在的小孩啊~都被寵懷了!以前的農業社會由於賺錢辛苦,謀生不易,小孩總會很識相的幫爸媽賺錢養家,而不會像現在,為了趕流行,不惜花費大量資本追求理想的外貌,身材,好跟同儕比較.就如賴東進先生的"乞食因仔",因為過於貧窮,生為家中年長者,必須靠自己的力量來養家活口,他們總不埋怨,不會因自己的需求而浪費家中任何一毛錢,只是盡力為家而奮斗.
論到母愛,我覺得洪醒夫先生的"紙船印象"描寫的十分深入,他以母親摺紙船為出發點,進而談到母愛的偉大.下雨天,他的母親心中雖仍惦記著田裡的農物,但卻仍心平氣和的為他摺紙船,好讓孩子們在雨天里也有歡笑.表面上像是在回憶童年玩紙船的種種,但細細咀嚼文章的字義後,將會有很大的收獲.
近年來,新聞上總一次又一次的報導孩子對生他的母親忘恩負義,與母親大打出手,只因媽媽太嘮叨!這樣卑鄙無恥的事竟然也做的出來!!!他們難道沒想到自己能站在這世界上,都是母親一手栽培的麼! 這些人真該將他們千刀萬剮!
母愛真的好偉大,我不明白,為什麼世上母親能為孩子犧牲這麼多! 換做是我,我大概會因為太辛苦,太累而偷懶,不願付出…
決定了!從今天起我要先從小地方做起,先以童子軍日行一善的精神,媽媽一回來,給她一個大擁抱加一個香吻,幫他捶背,讓他每天都像在過母親節,等我長大,第一次賺的薪水就要用來請他吃一頓大餐~現在,母親的快樂就是我最大的幸福,動力!

『叄』 關於母愛的小說有哪些

母愛如雨
書籍簡介:母愛如雨,每個動作,每句話語,每個呼吸,都播撒著愛啊

冰心的《繁星與春水》

外國名著《小婦人》(Little Women)

冰心的《荷葉母親》

《血色母愛》

朱德〈我的母親〉

高爾基的〈母親〉

《自由與生命》美國作家索爾.貝洛的作品。
大意是"我"為了聽美洲畫眉鳥美妙絕倫的歌唱,捕獲了一隻小畫眉鳥放進籠中,而且畫眉媽媽還口含食物到籠前喂小畫眉。這讓"我"很高興,既能聽到美妙的歌聲,又省去了喂養的麻煩。然而接下來當"我"看到籠中已然死去的小畫眉時,卻迷惑了。鳥類科學家的答復是:當一隻母美洲畫眉看到她的孩子被關進籠中後,就一定會喂小畫眉鳥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堅信,孩子死了,總比活著做囚徒好些。

『肆』 短篇親情感人故事300字!

只有母親走的小路
有個小男孩,家裡很窮。只有母親。
小男孩七歲那年,不知為什麼,突然得了一場大病,母親帶著他看了很多醫生,都不能確診。那是一種很奇怪的病,
沒有人可以說得出病名。
像所有求醫的父母一樣,只要打聽到一絲希望,母親就不惜一切去償試,就這樣試了很多葯,都沒作用,小孩
的病逐漸惡化,原來瘦弱的身體一點一點越來越乾瘦。到後來小孩已經無法站起來了。治病花光了家裡所有的積蓄。
一天,母親打聽到很遠的地方有個老中醫他的葯可以治好小孩的病,小孩服過一點點後,果然有些好轉。只是老中醫的葯很貴,母親變賣了家裡所有能變賣的東西,只有母親每天靠上山砍柴,這種最原始的手段維持一家的生計。
一般人的中葯都是熬了三遍就棄渣,可是母親往往要熬七,八遍,淡到實在沒有葯味了才捨得倒掉,男孩發現母親每次都把葯渣
倒在馬路上,被路過的行人踩得稀爛,他問母親為什麼,母親告訴他,路人踩你了葯渣,就把你的病氣帶走了,這樣你就好得快些。
男孩說,這怎麼可以呢?我寧願自己一個人病,也不想別人得這個病,果然以後母親不再把葯渣倒在馬路上了。
日子就在母親無數的砍柴與期待中一天天過去,有一天男孩發現自己能夠站起來了,他跌跌撞撞地沖向後門,想把這個消息
告訴還在深山砍柴的母親。
推開門,是一條通向山裡的小路,水晶一樣的月光靜靜垂下來,路面鋪滿一層稠厚稀爛的東西,是葯渣,那條路少有人走,
只有母親每天砍柴時經過

『伍』 關於母愛的小說有哪些

母愛如雨
書籍簡介:母愛如雨,每個動作,每句話語,每個呼吸,都播撒著愛啊

冰心的《繁星與春水》

外國名著《小婦人》(Little Women)

冰心的《荷葉母親》

《血色母愛》

朱德〈我的母親〉

高爾基的〈母親〉

《自由與生命》美國作家索爾.貝洛的作品。
大意是"我"為了聽美洲畫眉鳥美妙絕倫的歌唱,捕獲了一隻小畫眉鳥放進籠中,而且畫眉媽媽還口含食物到籠前喂小畫眉。這讓"我"很高興,既能聽到美妙的歌聲,又省去了喂養的麻煩。然而接下來當"我"看到籠中已然死去的小畫眉時,卻迷惑了。鳥類科學家的答復是:當一隻母美洲畫眉看到她的孩子被關進籠中後,就一定會喂小畫眉鳥足以致死的毒莓,它似乎堅信,孩子死了,總比活著做囚徒好些。

『陸』 關於描寫母親的小說 急!!!!贈積分

《世界上最疼我的那個人去了》張潔

原文:

一九九一年七月底,媽突然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衰老了,身體也分崩離析地說垮就垮
了。好像昨天還好好地,今天就不行了,連個漸進的過程也沒有。
而媽可能早有預感。
她去世後唐棣學生時代的好友石曉梅對我說,六月份她來看媽的時候,就覺得媽明顯的
衰老了。媽去拿筆記本,想要記下曉梅的電話。可是剛拿出筆記本就茫然問道:「我拿筆記
本幹嘛?」
曉梅說:「您不是要記我的電話嗎?」
就是這次,媽非常傷感地對曉梅說:「我再也看不見唐棣了。」
曉梅說,以前媽也常說這樣的話,但她從未介意,因為上了年紀的人常做如是之說。可
是這次,媽再這樣說的時候,曉梅覺得她是真的再也看不見唐棣了。
一九八七年她得黃膽性肝炎以後,我每半年帶她做一次B超,檢查她的肝、脾、腸、子
宮等等,醫生每次都說她什麼病也沒有,一定能活到一百歲。
我雖然不敢奢望母親活到一百歲,我想她活到九十、九十五歲是不成問題的。
我這樣盲目的樂觀,還可能是因為媽太自強、太不需要我的關照,什麼事都自己做。就
在一九八七年秋天因為黃膽性肝炎住進醫院的前幾天,還自己步行到魏公村口腔醫院看牙呢;
就在她去世前的五六個月,還給我熬中葯呢。
就連胡榮都看出,一九八四年唐棣走後,媽老了一大截。一九八七年得了黃膽性肝炎
後,又明顯地老了一截。而我卻總是看不到媽的衰老,我對她的關切,是不是連外人都不如?
醫生的良好祝願正中下懷地鼓舞了我、歡愉了我,從而也麻痹了我。它深深地印在我的
腦子里,從而忽略了媽畢竟是八十歲的老人,以至我大意失荊州。這可能也是造成她在不該
過世的時候卻過世了的原因之一。
而且我那時不知為什麼愚蠢地認為,那個半年一次的B超檢查,就是媽整個健康狀況的
鑒定,既然做B超的醫生說她什麼病也沒有,她就真是什麼問題也沒有了。我現在悔之晚矣
地悟到,其實B超了解的只是腹腔方面的情況,至於心、肺、腦方面的情況還是一無所知。
以我的智力來說,這本是略動腦筋就能想到的事,然而我卻沒有想到。
我算是大不孝了。
媽年事漸高以後,我並沒有經常守在她的身旁,而是把她丟給小阿姨,或遊走列國他
鄉;或應酬交際;或忙於寫作;或去陪伴我的先生……以為有小阿姨在她身邊,什麼問題都
解決了。
盡管現在我不論走到什麼地方都把媽的一點骨灰帶上,可這還有什麼用呢?在她老邁力
衰,最需要我左右一旁的時候,我卻把她遠遠地丟下了。
一九九一年七月初我到哈爾濱大慶採油七廠采訪,她比我哪一次外出都更想念我。聽小
阿姨說,她不斷地說:「張潔快回來了,張潔快回來了。」好像在為無人照顧的自己鼓勁。
可是我在哈爾濱給她打長途電話,問她各方面情況如何的時候,她老是說,「沒事,挺
好的。」
有一次她便結得特別厲害,急切地念叨著:「張潔要是在就好了,張潔要是在就好
了。」而我卻遠在哈爾濱的大慶採油七廠。
多少年來都以為媽的便結是老年人的通病,後來才知道,那是由於她的腦垂體瘤已經發
展到不能正常分泌身體各系統所需要的內分泌,從而影響了身體各系統的功能所致。
她從不要求我的關照,從不抱怨我在她八十歲的高齡,總是大撒手地把她丟給小阿姨。
她終於禁不住對小阿姨這樣念叨我,一定是因為身體異常不適,有一種到了緊要關頭的
直覺。
我在哈爾濱呆了不過十幾天。一到家就發現,短短幾天里她就顫顫巍巍地駝了腰。走起
路來磕磕絆絆,舉步維艱,兩只腳掌嚓、嚓、嚓地磨蹭著地面。
褲帶也常常忘了系,吊吊地拖垂在襯衣下擺的外面。
媽再不是那個不管什麼時候都利利索索的媽了。
可我還是想不到,或不願意那麼想,媽是不行了。我還以為,或我寧肯以為她不過是在
懈怠自己。
我說:「媽,您怎麼這樣走路,好好走。」
或者我內心深處已模模糊糊地感到,媽也到了人生的最後階段?不管我多麼一廂情願地
認為媽能活到九十五。否則為什麼一見媽那個樣子走路我就心裡發緊?心裡越是發緊,才越
是輕描淡寫地對媽說:「媽,好好走。」
她就抵賴、隱瞞、解釋著,說她腳痛;或是鞋不合適;或是剛睡起來、剛坐起來,腿腳
還沒活動開……
也許她心裡早就明白,否則為什麼老是找出各種理由來矇混我,也矇混她自己——那可
怕的結局不可避免地快要到來。
那個時候她大概就知道,她其實已經不行了。可是她不肯對我說實話,她怕我受不了這
個打擊——一直是互相攙扶才能掙扎過來的、只有我們兩個人組成的這個列隊,即將剩下我
一個人了。
所以她的抵賴、隱瞞、解釋里,總含著隱隱的歉疚。好像她不但不能再扶我一把,反倒
把我一個人丟下,讓我獨自在這實在沒有多少樂趣,甚至苦不堪言的人生里繼續跋涉、掙
扎,是對我的一種背棄。
兩隻眼睛,也總是老淚凄凄的。
多少年來我們一直聽信眼科醫生的話,媽的視力不好,是因為長了白內障的緣故。而白
內障一定要在它的翳子蒙上整個眼睛後才能手術。我們不懂,不懂也沒問個明白,為什麼十
幾年過去,媽的視力差不多等於零了,翳子還沒有蒙上她的眼睛?
有兩次胡容來看她,恰好我不在家。她應聲開門之後竟看不清是胡容,問道:「你找誰
呀?」
胡容說:「姥姥,您怎麼連我都認不出來了?」
媽說:「哎呀,聽聲音才聽出來是你。」
到一九九一年更是出現了重影。媽常說,有時能看見兩個我;有時半夜醒來,老看見屋
子里有人,或有幾個小孩在亂跑。「剛開始我還挺害怕,後來就習慣了。」媽說。
現在,不用念醫學院我也懂了,一個人的眼睛如果查不出別的毛病,視力卻越來越差的
話,就應該考慮是否是瘤子壓迫視神經的緣故。可是卻沒有一個念醫學院的眼科醫生想到這
一點。說他們是庸醫恐怕不夠公正,只能說他們沒有想到。如果他們當中有一位能夠研究一
下,一個視力已經近乎零的白內障患者,他的翳子還蒙不上整個眼睛,是否和腦子里發生占
位性的病變、壓迫視神經有關?如果那樣,媽早在她還可以承擔手術的年齡就做手術的話,
我現在還有媽。

張潔(1937~)
當代女作家。中共黨員。美國文學藝術院榮譽院士,國際筆會中國分會會員,中國作協第四、五、六屆全委會委員、第七屆名譽委員。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現為國家一級作家、國務院授予的育特殊貢獻作家。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獲得短篇、中篇、長篇小說三頂國家獎的作家,並創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三連冠」紀錄。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長篇小說《無字》獲第六屆茅盾文學獎,是迄今為止全國唯一獲得兩次茅盾文學獎的作者。

原籍遼寧撫順,生於北京,幼年喪父,從母姓。讀小學和中學時愛好音樂和文藝。1960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計劃統計系,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工作。197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從森林裡來的孩子》,獲同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翌年加入中國作協。1982年加入 國際筆會中國中心,並隨中國作家代表團赴美國參加第一次中美作家會議。任北京市作協副主席。著有作品集《張潔小說劇本選》,小說散文集《愛是不能忘記的》、《方舟》,小說集《祖母綠》,長篇小說《沉重的翅膀》(獲全國第2屆茅盾文學獎,曾被譯成德、 英,法,瑞典等多種文字出版)。《只有一個太陽》,長篇散文《那個最愛我的人去了》,散文集《在那綠革地上》以及《張潔集》等。張潔獲義大利1989年度「瑪拉帕 爾帝」國際文學獎。她的《誰生活得更美好》、《條件尚未成熟》分獲1978年(首屆)、1979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祖母綠》獲全國第3屆優秀中篇小說獎,,《沉重的翅膀》獲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無字》獲第二屆老舍文學獎、北京市第三屆文學藝術獎,《小說選刊》2001—2002年優秀長篇小說獎,第六屆國家圖書獎,第二屆女性文學獎,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短篇小說《有一個青年》改編拍攝成電視劇播映,張潔以「人」和「愛」為主題的創作,常引起文壇的論爭。 她不斷拓展藝術表現的路子,作品以濃烈的感情筆觸探索人的心靈世界,細膩深摯,優雅醇美。
2005年,長篇小說《無字》獲第6屆茅盾文學獎,是我國唯一榮獲兩屆茅盾文學獎的作家。(網路知道)

『柒』 與母親有關的小說、散文各一篇(篇幅短小)

小說
母親是無知的,小學念了三年就輟學了。十一歲開始割豬草、煮飯、洗一家人的衣服,幫著外婆拉扯其他六個兄弟姐妹。年少時的我在念了幾年書後,便開始拿學到的生字回家考母親,看到她困窘的表情,我就得意的搖頭晃腦拖長了音將生字念出來,來表示我的輕蔑。但我一直奇怪,無知的母親簡單的頭腦里怎麼會有那麼多深不可測的智慧,怎麼可以將一團團毛線織出花樣繁多的毛衣,怎麼可以將白襯衫發黑的領口洗回原色,又怎麼可以在過年的時節將家裡大大小小煩瑣的事打理得妥妥當當,我更無法想像,母親幾十年來怎麼能將買菜做飯洗衣服打掃屋子這些紛繁的家務在一個個重復的日子裡重復著再重復。
母親是吝嗇的,總想一個子兒掰成兩半花。我到現在仍清楚地記得,小時候有一次和母親上街,我哭了鬧了還賴了地,為了要買一瓶三毛錢的汽水,在對峙了十分鍾後,屈服的仍然是我。於是在學到「吝嗇」一詞後,便毫不吝嗇地將這個詞冠於母親頭上。直到多年後,母親用她吝嗇下來的錢供我念完了高中,念完了大學,我才由衷的感謝母親的吝嗇,才體會到母親度過三年自然災害時期的艱辛。三年前,父親下了崗,拿微薄的下崗工資,母親就攬了織毛線手套的活,每雙一塊錢,一天下來最多織上十雙,就是十塊。每次回家,我看著母親在燈下穿針線,兩鬢竟已斑白,心不由的總是陣陣發酸,就叫她別再做了,我可以給足家用,母親便拿眼瞪我:「你自己那點工資也不多,大城市裡開銷大,我每天做幾塊錢,到時候你買房子也好補貼你一點……」其實她也知道,她織一年手套的收入也買不了城裡半個平方的房子。
母親是虛榮的,或許身為一個女人的天性吧。每次回家看她,她都要找個理由拖著我上街,到街坊朋友那裡轉一轉;給她買的衣服,她總是在走親訪友的時候穿,然後告訴別人是我買給她的。我知道她是想在別人面前炫耀一下她的兒子。其實我只是個小小的城市打工仔,又沒錢又沒權。而我知道在母親眼裡,我大學畢業,是有學問的;我在大城市裡上班,是有出息的;我常回家看她,是孝順的,於是簡簡單單地,我成了母親最大的驕傲。
母親五十四歲了,一天天在老,她手上皺紋彎曲,如最古老的文字,記述著她一生平凡的經歷,一世堅強的性格,一輩子對這個家偉大的愛。十一月初二就是母親生日,我想給母親買一束花,告訴她我愛她。

散文
人生旅途,我們總會遭遇這樣或那樣的不幸,這樣或那樣的困苦.我們寂寥的心靈何以慰藉,向誰傾訴,誰又能傾聽,為我們掬一捧同情的淚水,撫摸那孤獨的靈魂,我想,那人肯定是母親.母親不僅給我們生命,而且是我們生命的保護神.是我們生命航船的燈塔.
我們小時侯不諳世事,曾做過那麼錯事,給家人、給親戚、給朋友造成了許多的傷害,可母親卻很少責罵我們,用她那慈祥的眼光感化我們,教我們如何改正錯誤,如何坦盪的去做人,做個好人。
稍大後,我們在學校爭強好勝,或出盡風頭,因而遭到白眼和各種打
擊,幼小的心曾承受不了,幾回痛哭,或欲要輕生。是母親用她那溫暖的胸膛融化我們冰冷的心境,讓我們從夢魘中醒來,看清自我,認識自我,找回自我,看到前途,看到光明。
我們走上工作崗位,人世間的風風雨雨幾曾襲來,挫折和失敗不斷困擾我們,使我們焦頭爛額、舉步維艱,苟延殘喘。是母親用她那柔弱的臂膀,挽起我們幾欲崩潰的沉重頭顱,教會我們怎樣寬厚的看世界,怎樣挺起胸膛走路。
我們與母親相比,那是不能比的,用渺小來形容都是抬高自己、憐憫自己。我們罵人打架、曠課逃學、要吃要喝,可曾想過母親的感受;我們總怨恨母 親給的錢少,讀高中、上大學、結婚總向母親伸手要錢,可從來沒想過那是母親一口飯、一口菜節省下來攢的,那是因為愛你才付出而苛刻自己的。我們什麼時候真 正的關心過自己的母親,是在外面漂泊了許多年以後、是受到他人孝敬母親的觸動、是母親那七十歲、八十歲耄耋之年整數的壽誕之日、還是母親病重你守在母親病 榻床頭那個不眠之夜?也許是,也許都不是。許在你驀然回首間,你發覺母親已白發蒼蒼,滿臉皺紋,母親的青春已不在,母親的歲月已不多,只有這時,你才真正 關注母親。可那又能怎樣,一聲問候、一盒禮品、一沓鈔票就能贖回心靈的愧疚嗎?在母親看來,這也就夠了,也就很知足很幸福了。可那與母親為你付出相比,怕 萬分之一都不到啊。
我們時常帶著這樣的愧疚和無奈看望母親和離開母親,帶著這樣的感覺走入茫茫的人海,帶著這樣的感覺走上疲於奔命的工作崗位,同樣,也帶著這樣 的感覺走入母親節。在此時,我們除了對母親說聲快樂、健康、幸福、長壽外,是否還要說點什麼。一句兒行千里母擔憂,已道出了母愛真諦,一首「遊子吟」已寫 盡兒女抱恩情懷。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