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異短篇小說
A. 中國經典怪談小說有哪些
開山鼻祖--《山海經》
《山海經》全書18篇,約31000字。五藏山經5篇、海外經4篇、海內經5篇、大荒經4篇。描畫了無數奇禽異獸的《山海經》無疑成為了後來小說家們的素材庫,比如《西遊記》中九頭蟲等都能在《山海經》里找到原型。《四庫全書總目提要》稱之為「小說之最古者爾」。
絕代奇書--《淮南子》
《淮南子》又名《淮南鴻烈》、《劉安子》,是我國西漢時期創作的一部論文集,由西漢皇族淮南王劉安主持撰寫,故而得名,其重要貢獻在於保存了眾多失傳的神話故事。《淮南子》著錄內二十一篇,外三十三篇,內篇論道,外篇雜說。今存內二十一篇。以道家思想為主,糅合了儒法陰陽等家,一般列《淮南子》為雜家。
最高成就--《搜神記》
《搜神記》作者干寶(?~336年),字令升,祖籍河南新蔡。《晉書·干寶傳》說他有感於生死之事,「遂撰集古今神祗靈異人物變化,名為《搜神記》。《搜神記》原本已散,今本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後人稱引。
小說總集--《太平廣記》
《太平廣記》是宋代人編的一部大書。全書500卷﹐目錄10卷﹐取材於漢代至宋初的野史小說及釋藏﹑道經等和以小說家為主的雜著,屬於類書。宋代李昉﹑扈蒙﹑李穆、徐鉉、趙鄰幾、王克貞、宋白、呂文仲等12人奉宋太宗之命編纂。因和《太平御覽》同時編纂,所以叫做《太平廣記》。全書按題材分為92類﹐又分150餘細目。神怪故事所佔比重最大﹐如神仙55卷﹐女仙15卷﹐報應33卷﹐神25卷﹐鬼40卷﹐可見其取材重點所在。
刺貪刺虐--《聊齋志異》
作者蒲松齡(1640--1715),清代文學家。「聊齋」是他的書屋名稱,「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指奇異的故事。全書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多數作品通過談狐說鬼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的腐敗、黑暗進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會矛盾,表達了人民的願望。後人評價:郭沫若:寫鬼寫妖高人一籌,刺貪刺虐入木三分。老舍:鬼狐有性格,笑罵成文章。魯迅: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才子佳作--《閱微草堂筆記》
《閱微草堂筆記》為清朝文言短篇志怪小說,於清朝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至嘉慶三年(1798年)年間翰林院庶吉士出身的紀昀以筆記型式所編寫成的。在時間上,主要搜輯當時代前後的各種狐鬼神仙、因果報應、勸善懲惡等之流傳的鄉野怪譚,或則親身所聽聞的奇情軼事。全集分五書,共二十四卷,1208則,約40萬字。
唐宋時期的《北夢瑣言》和《玄怪錄》及其續,明清的螢窗異草 續聊齋 女聊齋 諧鐸 蘭苕館外史 夜雨秋燈錄及續錄,《子不語》
B. 《地心游記》:奇幻的地心探險之旅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部世界腔檔陸名著《地心游記》。作者是大名鼎鼎的儒勒·凡爾納是19世紀法國作家,被譽為「科學幻想小說的鼻祖」, 1828年,凡爾納生於南特,寫過短篇小說和劇本,以總名稱為《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異的漫遊》一舉成名,代表作為三部曲《格蘭特船長的兒女》、《海底兩萬里》、《神秘島》。主要作品還有《地心游記》、《漂逝的半島》、《八十天環游地球》等20多部長篇科幻歷險小說。
這本書主要內容寫的是,一個德國地質學家李登布洛克很愛收藏古書,在一個古書里偶然發現了一張羊皮紙,沒想到這張羊皮紙裡面藏著一個驚人的秘密:16世紀著名的煉金師阿爾納·薩克努塞曾經到了地心旅遊。於是這位地質學家李登布洛克,決定像前人一樣也去地心探險。於是他帶著侄子阿克塞。以及足夠的糧食裝備等等。在冰島僱傭了一位經驗豐富的向導,他叫漢斯是個勇敢的人。他們三人在斯乃費爾山的某一個火山口下降,經過幾個月的旅行,領略了地底很多奇觀,歷經缺水迷路等艱難險阻,最終藉助火山噴發的沖力順利回到了地面。
《地心游記》表面上是一部歷險小說。其實是一部伍頃集文學性與科學性為一體的小說,也是兒童文學中的經典。這部小說一出版就很受人歡迎。其中描述了很多遇到危險,卻不放棄。比如缺水時,李登布洛克教授卻並沒有害怕而是堅持到最後他們找到了水,最後火山爆發的時候,他還是臨危不懼藉助火山的噴蠢姿力而逃出去。可見他多麼勇敢、冷靜、沉穩,這部小說講述了一個引人入勝精彩的故事,可以說是一部受讓人受益終身的文學經典。
C. 中國有哪些鬼故事名著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聊齋」是他的書齋名稱,「志」是指記述的意思,「異」是指奇異的故事。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搜神記》是一部記錄古代民間傳說中神奇怪異故事的小說集,作者是東晉的史學家干寶。原本已散,今本系後人綴輯增益而成,20卷,共有大小故事454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雜糅佛道,所記多為神靈怪異之事,也有一部分屬於民間傳說。大多篇幅短小,情節簡單,設想奇幻,極富浪漫主義色彩,對後世影響深遠。[1] 其中《干將莫邪》、《李寄》、《韓憑夫婦》、《吳王小女》、《董永》等,暴露了統治階級的殘酷,歌頌了反抗者的斗爭,常為後人稱引。[2]
D.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記錄了很多靈異事件,這些故事都是有原型的嗎
蒲松齡寫《聊齋志異》的故事,素材來源有三個:一是前人故事,他拿來加工一下;二是,聽取當時人的故事;三便是豐富的想像。據說蒲松齡為了有好的素材,用以創作《聊齋志異》,便在路邊擺了一個茶攤,凡是能講出好故事的人,都可以免費喝茶。
蒲松齡號柳泉居士,他為什麼號柳泉呢?是因為他的住所有柳樹泉水相伴?還是因為他嚮往與柳樹泉水相伴的生活?其實都不是,說來柳泉居士這個號的由來,緣起於一個意外。據說他在又一次參加科舉考試的時候,因為一時不知道怎麼寫開頭,就亂寫:「自二柳夾泉以來,」其實這是他在路上看到一眼泉兩旁有兩棵柳,考官不知道,以為他寫的是典故,而自已不知道,就送了他「柳泉居士」這個稱號。此後,「柳泉居士」的號便便真正成了他的名號了。
E.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短篇小說集
1、《南方高速》
簡介:阿根廷作家胡里奧·科塔薩爾的短篇小說集。收錄有《秘密武器》《克羅諾皮奧和法瑪的故事》《萬火歸一》三部短篇集,再現了科塔薩爾奇異神秘的想像世界。
F. 蒲松齡的《寒月芙蕖》有什麼奇妙之出為何無人能超越
蒲松齡筆下《寒月芙蕖》這個故事,最奇妙的地方就是真亦假時假亦真,那個道士究竟是在變魔術,還是在偷梁換柱已經不重要。故事裡所有人對道士的所求都能如願以償,這種願望被實現的滿足感,早已蓋過事實如何。蒲松齡用這種極具隱喻的筆法,揭露了人心的貪婪,但又用其樂融融的假象來掩蓋,所以才會說無人能超越。
《寒月芙蕖》的精巧之處是道士奇幻的魔術下,包裹著一顆顆貪婪的人心,結交道士的達官貴人們難道真的不知道道士魔術下的騙局嗎?或許早就有人明白,有些人會選擇沉默,是因為騙局已然發生,揭穿大家都沒有好處,有些人選擇像故事結尾小官那樣,惱羞成怒,然後再次被道士的魔術代入另一個騙局。蒲松齡用了一個似真非真,又似假非假的仙人道士,將人心的貪婪刻畫地淋漓盡致,這種隱喻的手法,讓人渾然不知,但又如夢初醒。
G. 有哪些值得推薦的短篇小說集
1、《契訶夫短篇小說選》,契訶夫(1860-1904),俄國主要劇作家和短篇小說大師,以語言精練、准確見長,善於透過生活的表層進行探索,將人物隱蔽的動機揭露得淋漓盡致。
2、《項鏈》,採用了以物寫人的手法,將項鏈作為一條主線,從它與人物的多重關系出發,用它牢牢系住人物的行為、語言和心理活動,使讀者透過項鏈對女主人公的形象一目瞭然。
3、《麥琪的禮物》講述了一對窮困的年輕夫婦忍痛割愛互贈聖誕禮物的故事,反映了美國下層人民生活的艱難,贊美了主人公善良的心地和純真愛情。
4、《百萬英鎊》發表於1893年。講述了一個窮困潦倒的辦事員美國小夥子亨利·亞當斯在倫敦的一次奇遇。這部小說有一個很明顯的主題即對拜金主義的批判,此外作者還揭露了當時存在於英國社會中的種種滑稽荒誕的現象。
5、王小波《黃金時代》,是作品系列之「時代三部曲」中的一部作品,該系列入選《亞洲周刊》「二十世紀中文小說一百強」。
H. 古代最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中國清朝著名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的意思是在書房裡記錄奇異的故事,“聊齋”是他的書屋名,“志”是記述的意思,“異”是奇怪的事情。全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張友鶴《聊齋志異會校會注會評本》)(朱其鎧《全本新注聊齋志異》為494篇)。
它們或者揭露封建統治的黑暗,或者抨擊科舉制度的腐朽,或者反抗封建禮教的束縛,具有豐富深刻的思想內容。描寫愛情主題的作品,在全書中數量最多,它們表現了強烈的反封建禮教的精神。其中一些作品,通過花妖狐魅和人的戀愛,表現了作者理想的愛情。
創作背景
蒲松齡一生貧困潦倒,但這樣的經歷恰好對他創作《聊齋志異》這樣的文學巨著十分有利。他個人科場蹭蹬的不幸固然可悲,但他卻由此而對科考制度有了深切的體驗,從而促使他把滿腔孤憤傾注在自己的創作中,將揭露和抨擊科舉弊端作為《聊齋》的重要內容,並塑造出一系列栩栩如生的應試士子形象。
三十多年的農村教書先生生活對他的創作也極為有利:一方面東家畢際有的石隱園里有林泉之勝可以陶冶性情,豐富的藏書可供他研習學問,豐富知識;另一方面又使他有較為充裕的時間和恰當的機會搜集民間傳說,整理加工聊齋故事。
他去南方一年的幕僚生活也為創作《聊齋志異》作了一定準備。南方的自然山水和風俗民情開闊了他的眼界,幕僚的身份使他有機會接觸社會各階層人物,特別是官僚縉紳和下層歌妓,為他在《聊齋》中塑造各種官僚豪紳和眾多女性形象打下重要基礎。
此外,蒲松齡從小就喜愛民間文學,喜好搜集民間奇聞異事。他不僅從民間文學中汲取藝術營養,而且直接在民間傳說的基礎上進行加工創造。這是他採用充滿奇幻色彩的花妖狐魅故事來反映現實的重要原因。
作品鑒賞
《聊齋志異》在藝術上代表著中國文言短篇小說的最高成就,它博採中國歷代文言短篇小說以及史傳文學藝術精華,用浪漫主義的創作方法,造奇設幻,描繪鬼狐世界,從而形成了獨特的藝術特色。
“用傳奇法,而以志怪”
魯迅說:“聊齋志異雖如當時同類之書,不外記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寫委屈,敘次井然,用傳奇法,而以志怪,變幻之狀,如在目前”(《中國小說史略》)。這里明確指出了《聊齋志異》一書而兼志怪、傳奇二體的特色。“用傳奇法,而以志怪”,不能簡單理解為“用傳奇的筆法,去表現志怪的題材”,其實,蒲松齡對志怪傳統和傳奇筆法,既有繼承又有超越。
1、《聊齋》對志怪題材的繼承和發展
六朝志怪的寫作目的是為了“發明神道之不誣”,內容荒誕無稽,情節簡略、單調,藝術粗糙平板;《聊齋》雖然也寫花妖狐魅的怪異題材,但為的是曲折反映社會現實,抒發自己內心“孤憤”,在內容的深廣度上,都超過了以往的志怪、傳奇。
2、《聊齋》對傳奇筆法的繼承和超越
魯迅認為,唐傳奇“雖尚不離於搜奇記異,然敘述婉轉,文辭華艷,與六朝之粗陳梗概者較,演進之跡甚明,而尤顯者乃在是時則始有意為小說。”(《中國小說史略》)可見,唐傳奇比之六朝志怪,除了題材內容的發展之外,特別是在藝術上的超越。從情節結構上,它從六朝志怪的“粗陳梗概”發展到豐富曲折、首尾完整的故事;在語言文字上,從志怪的簡率古樸、粗糙平板發展到文辭華麗、形象生動;在表現手法上,從六朝志怪單調平板的如實記述發展為“盡設幻語”的委婉敘寫。
《聊齋》對傳奇筆法的超越:
《聊齋》除了對唐代傳奇情節曲折、敘寫委婉、文辭華麗等特點的繼承,有又對其的超越,具體表現在:一是從故事體到人物體,注重塑造形象;二是善用環境、心理、等多種手法寫人;三是具有明顯的詩化傾向。
情節離奇曲折,富於變化
《聊齋》每敘一事。力避平鋪直敘,盡量做到有起伏、有變化、有高潮、有餘韻,一步一折,變化無窮;故事情節力避平淡無奇,盡量做到奇幻多姿,迷離惝恍,奇中有曲,曲中有奇。曲是情節的復雜性,奇是情節的虛幻性,曲而不失自然,奇而不離真實,這是《聊齋志異》藝術力量之所在。
手法多樣,塑造形象
1、賦予花妖狐魅形象以“物的自然性”和“人的社會性”。
《聊齋志異》所寫鬼狐花妖,作家一方面賦予它們以人的社會性,另一方面又保持它們某種自然性,寫得狐有狐形,鬼有鬼態,從而顯得牛趣盎然。如虎精苗生的粗獷(《苗生》),牡丹精葛巾的芳香(《葛巾》),蠹魚精素秋的善讀書(《素秋》),鼠精阿纖的善積粟(《陶纖》),蜂精綠衣少女的細腰(《綠衣女》)。這就不僅使人物性格特點突出,而且使讀者有鮮明的形象感受。
2、通過主要特徵和生動細節寫人。
《聊齋志異》刻畫人物時,或通過人物的聲容笑貌和內心活動,或通過生物、准確的.細節,往往寥寥數筆,便能形神兼備。例如寫嬰寧,作家抓住她愛笑、愛花兩個特徵,加以反復渲染,於是她的天真無邪的性格便躍然紙上。王子服初見她時,她“拈梅花一枝,華容絕代,笑容可掬”。以後她便在各種笑聲中出現:或“含笑拈花",或“嗤笑不已”,或“掩其口,笑不可遏",或大笑、縱笑、狂笑,或忍笑、濃笑、憨笑。每一笑又都與拈花、簪花、攀花、種花的行為相配合。作家寫嬰寧這兩個特徵,正是為了突出她蔑視世俗禮教,敢於按自己的意志和感情行事,熱愛生活,熱愛美好事物,痛恨丑惡行為的的性格。花,是大自然的美,笑,是人間的美,她兼而愛之,作家在她身上,寄託了自己的理想。此外像小翠的頑皮(《小翠》),小謝的調皮(《小謝》,青鳳的莊重(《青風》),孫子楚的痴情(《阿寶》),喬生的真濺(《連城》),楊萬石的懦弱(《馬介甫》),賈兒的機智(《賈兒》)無不生動真實,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善用環境描寫映襯人物。
比如《嬰寧》,處處用優美的自然環境來襯託人物:村外的“叢花雜討”,門箭的絲柳垂蔭,牆內的“桃杏、修竹”,門前的夾道紅花,窗下的海棠繁葉,庭中的豆棚瓜架,使得人物與環境十分和諧,相得益彰。嬰寧是狐精所生,鬼母所養,從小遠離塵世,沒有被人間污濁熏染。作家用一系列清新雅潔的環境來襯託人物的生活,是具有象徵與寄託意義的。
三、《聊齋志異》的語言既具有文言文的簡練典雅,又不失小說語言的生動形象。例如寫馮相如見紅玉自牆上來窺一段:“視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來,亦不去。固請之,乃梯而過”。在如此簡短的語言中,描寫了人物的外貌、心理和動作,表現了少女情竇初啟時的嬌態和馮相如的執著、熱烈的愛。語言精粹而內含豐富,不僅熔鑄了古文語言的精粹,同時還吸收了民間文學和群眾口語乃至方言的精華。又如《鏡聽》中寫鄭家兄弟赴考之後,妯娌人正冒暑在廚房做飯。“忽有報騎蹙門,報大鄭捷。母入廚喚大婦日:‘大男中試炙,汝可涼涼去’,次婦忿惻。泣且炊。俄又有報二鄭捷者。次婦力擲餅杖而起。曰:‘儂也涼涼去。”這里的“汝可涼涼去”,“儂也涼涼去”,都是口頭語,用在這里,突出了鄭母與次婦的性格,十分生動,如聞其聲。《聊齋志異》人物語言的個性化特徵,也十分突出。例如《翩翩》,寫翩翩與花城娘子兩位少婦調笑:“一日,有少婦笑入,目:‘翩翩小鬼頭快活死!薛姑子好夢,幾時做得?’女迎笑曰:‘花城娘子,貴趾久弗涉,今日西南風緊,吹送來也!小哥子抱得未?’曰:‘又一小婢子。’女笑日:‘花娘子瓦窯哉!那弗將來?,曰:‘方嗚之,睡卻矣。’”這里把古語、俚語,熔鑄成生動活潑的對話,逼真地表現了人物的音容笑貌。《聊齋志異》在語言的運用上,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它使文言語匯產生活力,生動活潑地表現了現實生活。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年-1715年),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省淄博市淄川區洪山鎮蒲家莊人,清代文學家。出生於一個逐漸沒落的書香家庭,但功名不顯。
父蒲盤棄學經商,然廣讀經史,學識淵博。
蒲松齡19歲時,以縣、府、道三個第一考取秀才,頗有文名,但以後屢試不中。
20歲時,與同鄉學友王鹿瞻、李希梅、張篤慶等人結“郢中詩社”。後家貧,應邀到李希梅家讀書。
31-32歲時,應同邑進士新任寶應知縣、好友孫蕙邀請,到江蘇揚州府寶應縣做幕賓。這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次離鄉南遊,對其創作具有重要意義。南方的自然山水、風俗民情、官場的腐敗、 人民的痛苦,他都深有體驗。還結交了一些南方下層歌女。
北歸後,以到縉紳家設館為生,主人家藏書豐富,使他得以廣泛涉獵。
61歲撤帳歸家,過了一段飲酒作詩、閑暇自娛的生活。一生熱衷科舉,卻不得志,
71歲時才援例成為貢生,因此對科舉制度的不合理深有體驗。加之自幼喜歡民間文學,廣泛搜集精怪鬼魅的奇聞異事,吸取創作營養,熔鑄進自己的生活體驗,創作出傑出的文言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以花妖狐魅的幻想故事,反映現實生活,寄託了作者的理想。
除《聊齋志異》外,還有文集4卷,詩集6卷;雜著《省身語錄》、《懷刑錄》等多種;戲曲3種,通俗俚曲14種。經人搜集編定為《蒲松齡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