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說的價值是什麼
❶ 從你的角度來看,網路小說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帶給人愉悅。
先說個題外話。很多網路小說其實有很深的思想深度。比如煙雨江南的扮大《塵緣》,看得時候我都很驚訝,甚至可以當做是文學作品。
但是網路小說本身主流認識上還是屬於快餐文本。說白了,是希望你能在書中找到愉悅。
不需要枯燥難懂,不需要辭藻。劇情就能讓人覺得在進行一場旅行,在玩一場角色扮演RPG,讀者跟著主角進入打怪升級的世界,這是網路小說存在的真實意義。
❷ 如何看待網路文學的價值
論文學價值來說,網路文學更注重商業價值,所以在文學價值方面可能低於傳統文學,但是不意味著網路文學沒有文學價值,只是比重比較小而已,比較賺錢才是緊要的。
另外網路文學門檻低,人人都能寫,作品良莠不齊,好作品占的比例更小一些。其實跟網文作者的收入也差不多,也跟其他行業一樣,是一個金字塔型,優秀的東西永遠是少數的。
相對傳統文學來說,人們大多隻看到了塔尖那一部分,總體感覺更優良,畢竟看到的傳統文學大多是已經經過篩選之後,精品的出版,大部分人看不到那些沒有出版的傳統文學作品。
網路文學就不一樣,發表於網路上,不管塔尖塔底都能看到,在海量書中找優秀的作品相對更難一些。
❸ 網路小說屬於新時代的文化創新嗎對社會有何意義呢
❹ 網路文學的商業價值
2011年10月底,《步步驚心》小說的作者桐華從美國飛到北京,參與圖書的簽售。事實上,這是一部從2005年開始在網上連載火爆的網路小說,2006年開始圖書出版,5年時間創造了幾十萬冊的銷量,而在2011年電視劇播出後,30萬冊的再版又一次熱銷。而這一次的商業鏈條,已經不再是網路小說、圖書與電視劇三者彼此促進與影響這么簡單了,之後又出現了漫畫、網路游戲、廣播劇、有聲圖書、話劇以及海外版權等多種文化產品衍生態。
青春類、婚戀類、職場類題材與讀者的生活距離更近,發展也更快,相對而言周期要短很多,而這部分可發掘的市場空間更大,機會更多。收視率高,重播率高,一部網路小說的影視改編可謂是一場「高性價比」的投資,因而讓不少影視製作公司趨之若鶩。
近年來,網路小說改編成影視劇出現了「井噴」,《後宮甄傳》、《裸婚時代》、《傾世皇妃》等均取得了較好的收視率,越來越多的影視公司投資網路小說。躍多年來一直為國內一位知名電視劇作家「打工」,大編劇定每集的架構,然後包給2~3個人分線索完成,之後再由大編劇匯總,「按大框架下去想故事、情節,閉門造車是件很痛苦的事情,經常冥思苦想出來的情節被大編劇否了。」但是改編網路小說,雀躍卻得心應手,因為「可塑性強」,很多網路小說以連載的方式出現,有一定的開放性,讀者有參與互動,而且不少網路小說在網上只是部分連載,劇情發展至什麼樣,觀眾有期待。
網路小說的主要商業價值實現仍然是改編成電影和電視劇,影視製作方往往一次買斷小說改編權。而文化周邊產品的每一個版權授權,經紀公司和作者都能在其中分得一杯羹,經紀公司與作者分成比例一般為3∶7。網路游戲、廣播劇、漫畫等形式雖然剛剛起步,但是它們會更有效地發揮「長尾效應」,實現作品商業價值的增值,這部分的投資機會與價值更高。
小結:網路小說一般都是先從免費閱讀開始,等更新到一定程度,就會開始收費。一旦這部小說紅了,就會翻拍成電視劇,獲得更多的收視率,從而帶動一系列產品的銷售,達到商業目的
❺ 寫網路小說有意義有什麼意義
網路小說屬於快餐文化的組成部分,特點是節奏進度快,主題格調比較輕松,適合人在休閑時候欣賞解悶,其中部分精品也有一定的流傳價值,比如:誅仙、獸血沸騰、仙路煙塵、暗黑之路等等
就好象以前武俠小說被稱為
「成年人的童話」一樣,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工作壓力的增大,網路小說的存在可以給予人一定的緩解情緒的空間,從這點上來說,網路小說和游戲,電影都是一致的,都帶有部分精神撫慰意義。
❻ 網路文學是否有真正的價值
網路文學是一種新興的文學現象。如何評價它的價值意義,當前研究界還存在著較大的爭議。不過,從文化產業的角度看,網路文學是不失其現實價值的。
為什麼說網路文學在文化產業中有著一定的價值地位呢?如果注意到它和電子游戲、電視連續劇、動畫等文化產業有著很強的潛在的互動關系就不難明白這一點。
在海外,電子游戲、影視、動畫都是最重要的文化產業形式,占據了整個文化產業最大的銷售份額。以日本為例,它的電子游戲及其周邊產品的年銷售早就突破了2萬億日元,其動漫產業的銷售額超過汽車業與木材業總和。美國這幾個文化產業的發達程度還要高於日本。
國內的文化產業界也充分認識到了這一點。但隨著我國文化產業的規模擴大,文化產品開發的深入程度與精緻程度的要求也大大增強。其中一個突出的問題就是「沒有米下鍋」:許多生產商握有足夠的資金,卻找不到合適的藝術作品進行商業開發。我國當前電視台新推出的連續劇、動畫片雖然不少,但以庸俗的、低層次重復的作品居多——其中的禍根往往便是應急寫就的文學腳本。這一點已成為制約我國文化產品核心競爭能力的一個瓶頸。
從這個角度說,當前的網路文學實可承擔起文化產業鏈基礎的角色,它的龐大數量的原創文本能夠成為各文化創意產業天然的原創文學腳本資源庫。通過幾年來的發展,網路文學已積聚了一批優秀的原創作品,如《紫川》、《指南錄》等。這些作品以傳奇類作品為主,構思宏大奇特,有完整的世界觀的描寫,有時也能探尋人性的微妙並有鮮明的性格塑造。雖然,按照嚴格的藝術標准來評論,它們還有一些瑕疵,但較之20世紀一些通俗文學名家,在許多方面已不遑多讓。在當前,以金庸小說為腳本的電子游戲、電視連續劇已多到不可勝數,令各開發商賺到盆滿缽滿。其實,各種優秀的網路小說也完全有這種潛質。它們故事內容上強烈的傳奇色彩,形式上超長篇的文本架構,都和電子游戲、電視連續劇、動畫等文化產品的消費屬性異常吻合。
對於我國的文化產業界來說,網路文學還有另一層重要意義:不論評論界如何臧否,網路原創文學的閱讀事實上已成為時下最重要的文學消費形式之一。以當前中國最大的文學網站——起點為例,其排名最前的幾部小說《隨波逐流之一代軍師》、《傭兵天下》等,點擊率已超過了千萬次,其排名前400名的作品點擊率都在百萬次以上。可以想見,將各原創文學網的固定讀者總合起來,會是驚人的數字。以這些作品為基礎改編的各種文化產品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贏得一個較大的消費群體。
網路文學龐大的作品數量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特點。網路文學自上個世紀末誕生以來已催生了大量的文本。仍以起點為例,到今天它推出與介紹的網路原創作品已近9萬種。
排除掉大量不成熟的試作與一些格調情操過於低劣的作品,按照筆者個人所見以較嚴格的標准估量,網路文學中仍大約會有1%的較為精彩或說是優秀作品。成材率雖然較低,考慮到那巨大的基數,優秀網路文學作品的絕對數量其實並不少。如果有關部門和產業界加以認真的培育,將網路文學建設成可持續發展的文化資源庫並不是一個脫離現實的幻想。
當然,當前網路文學創作中的一些根本缺陷也需關注。從思想內容來說,不少作品低俗、偏執;從形式上看,作者多缺乏寫作經驗,使得他們在開篇之時窮極其妍,但在故事情節展開時卻顯得難以為繼了。若加強指導,假以時日,相信會有真正優秀的文學人才浮現出來。《人民日報》 ( 2007-01-05 第08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