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短篇小說
㈠ 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是哪三個其代表作有哪些
首先小編先來給大家說一說,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是哪三個,第一個是法國作家莫泊桑,第二個是俄國作家契訶夫,第三個是美國的家,歐亨利,那麼他們為什麼能被譽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的巨匠呢?還有他們有哪些代表作?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傢具體的講一講。
最後一個是歐亨利。歐亨利勝於美國北卡羅萊納州格斯林伯勒,曾經在銀行工作過,也當過葯劑師。1902年他移居紐約,正式成為職業作家,他曾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他的作品被譽為「美國生活的網路全書」。其代表作有《麥琪的禮物》、《最後一片葉子》、《命運之路》等。
㈡ 俄羅斯唯一以短篇小說創作登上世界文壇高峰的作家是誰
列夫托爾斯泰曾經給過契科夫極高的評價,他曾經說他是「無與倫比的藝術家」,他還說道「我撇開一切虛偽的客套肯定的說,從技巧上來講,他,契科夫,遠比我高明!」
安·巴·契科夫是一個擅於把控社會情緒的短篇小說天才。1860年,他出生在羅斯托夫省塔甘羅市。小時候,他在父親的雜貨鋪里長大,童年記憶中停留時間最長的就是站櫃台和做買賣。到了1876年的時候,由於家裡破產,父親一個人去莫斯科當小伙計。不久便舉家搬遷至莫斯科。只留下了契科夫一個人在故鄉繼續求學,他就這樣一個人度過了艱苦的三年時間。
第二個階段自八十年代下半期起,契科夫聲譽日增,到了1888年,他已經是《梅爾柏密尼》《五顏六色的故事》《在黃昏》《天真的話》《短篇小說集》等五個故事子集的作者了。
他創作的題材比以前更加豐富,對於生活的挖掘更加的深廣,從道德的角度來揭露生活矛盾。並且擅於通過諷刺的手法,去控訴資本主義社會的「可怕罪惡」,比如《公爵夫人》中,契科夫暴露有財有勢者的偽善與虛榮,《跳來跳去的女人》則淋漓盡致的展示了一個愛慕虛榮的女人,可笑可悲的貧乏心靈。
在他創作的第三個階段里,具有極大的藝術概括力。比如《套中人》里,契科夫描繪了一個害怕接觸實際、害怕接觸新生事物死心守衛政府法令的別里科夫,諷刺和鞭撻別里科夫造成這種畸形性格的反動八十年代。他塑造了一個情緒激昂和善於思索的伊凡伊凡內奇形象,反映了九十年代後期的重要歷史情況。進步的革命階級中的革命激昂情緒在不斷的滲透擴展到其他行業。
㈢ 俄國短篇小說大師是誰
契訶夫qi he fu
19世紀末俄國偉大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情趣雋永、文筆犀利的幽默諷刺大師,短篇小說的巨匠,著名劇作家。
契訶夫出生於小市民家庭,父親的雜貨鋪破產後,他靠當家庭教師讀完中學, 1879年入莫斯科大學學醫,1884年畢業後從醫並開始文學創作。
他早期作品多是短篇小說,如《胖子和瘦子》(1883)、《小公務員之死》 (1883)、《苦惱》(1886)、(萬卡)(1886)年,再現了「小人物」的不幸和軟弱,勞動人民的悲慘生活和小市民的庸俗猥瑣。而在《變色龍》及《普里希別葉夫中士》(1885)中,作者鞭撻了忠實維護專制暴政的奴才及其專橫跋扈、暴戾恣睢的丑惡嘴臉,揭示出黑暗時代的反動精神特徵。1890年,他到政治犯人流放地庫頁島考察後,創作出表現重大社會課題的作品,如《第六病室》(1892),就是猛烈抨擊沙皇專制暴政的作品,該小說使列寧閱讀後都受到很大震動。《帶閣樓的房子》(1896),揭露了沙俄社會對人的青春、才能、幸福的毀滅,諷刺了自由派地方自治會改良主義活動的於事無補。《農民》(1897)極其真實地描述了農民在80、90年代極度貧困的生活現狀,表現了他對農民悲慘命運的關心同情,而《在峽谷里》則揭露富農窮凶極惡的剝削,反映了資本主義滲透農村的情況,說明作者把表現俄國社會階級斗爭列入其創作主題,在《新娘》(1903)中,他相信舊制度一定滅亡,新「生活早晚會來!」
契訶夫後期轉向戲劇創作,主要作品有《伊凡諾夫》(1887)、《海鷗》(1896)、《萬尼亞舅舅》(1896)、《三姊妹》(1901)、櫻桃園》(1903),都曲折反映了俄國1905 年大革命前夕一部分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苦悶和追求。其劇作含有濃郁的抒情味和豐富的潛台詞,令人回味無窮,劇本故事雖取材於日常生活,情節樸素,進展平穩,但卻富有深刻象徵意義。
他的小說短小精悍,簡練樸素,結構緊湊,情節生動,筆調幽默,語言明快,富於音樂節奏感,寓意深刻。他善於從日常生活中發現具有典型意義的人和事,通過幽默可笑的情節進行藝術概括,塑造出完整的典型形象,以此來反映當時的俄國社會。其代表作《變色龍》、《套中人》堪稱俄國文學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藝術珍品,前者成為見風使舵、善於變相、投機鑽營者的代名詞;後者成為因循守舊、畏首畏尾、害怕變革者的符號象徵。
契訶夫以卓越的諷刺幽默才華為世界文學人物畫廊中增添了兩個不朽的藝術形象。他的名言「簡潔是天才的姊妹」也成為後世作家孜孜追求的座右銘。契柯夫對中國人民懷有美好的感情,曾約高爾基一同訪問中國,但因久病不治而未遂心願。1904年7月15日因肺病惡化而辭世
㈣ 俄國作家契訶夫他的著作《凡卡》的資料
契訶夫。他是俄國著名的作家。生於1860年,死於1904年。他出身於小商人家庭,1879年進莫斯科大學醫學科求學。做過店員也當過醫生。他生活在19世紀末期,正是沙皇統治俄國最黑暗的年代。社會動盪不安。他的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資本主義社會的罪惡。
凡卡》選自俄國著名作家契訶夫的一篇短篇小說。契訶夫是俄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他生活在俄國沙皇統治最黑暗、最殘暴的時代。小說寫於1886年,它反映了沙皇統治下的那段最黑暗的時代。當時,無數破產的農民被迫流入城市謀生,他們深受剝削之苦,連兒童也不能倖免。契訶夫通過凡卡給爺爺的信,寫出了學徒工的悲慘遭遇,對沙俄的黑暗統治進行了控訴,從一個側面揭露了沙皇制度的黑暗和當時社會的罪惡。「凡卡」正是千千萬萬俄國兒童的縮影。
凡卡
九歲的男孩凡卡·茹科夫三個月前被送到靴匠阿里亞興的鋪子里來做學徒。在聖誕節的前夜,他沒有上床睡覺。他等到老闆夫婦和師傅們出外去做晨禱後,從老闆的立櫃里取出一小瓶墨水和一支安著銹筆尖的鋼筆,然後在自己面前鋪平一張揉皺的白紙,寫起來。他在寫下第一個字以前,好幾次戰戰兢兢地回過頭去看一下門口和窗子,斜起眼睛瞟一眼烏黑的聖像和那兩旁擺滿鞋楦頭的架子,斷斷續續地嘆氣。那張紙鋪在一條長凳上,他自己在長凳前面跪著。
"親愛的爺爺,康司坦丁·瑪卡雷奇!"他寫道。"我在給你寫信。祝您聖誕節好,求上帝保佑你萬事如意。我沒爹沒娘,只剩下你一個親人了。"
凡卡抬起眼睛看著烏黑的窗子,窗上映著他的蠟燭的影子。他生動地想起他的祖父康司坦丁·瑪卡雷奇,地主席瓦烈夫家的守夜人的模樣。那是個矮小精瘦而又異常矯健靈活的小老頭,年紀約莫六十五歲,老是笑容滿面,睒著醉眼。白天他在僕人的廚房裡睡覺,或者跟廚娘們取笑,到夜裡就穿上肥大的羊皮襖,在庄園四周走來走去,不住地敲梆子。他身後跟著兩條狗,耷拉著腦袋,一條是老母狗卡希坦卡,一條是泥鰍,它得了這樣的外號,是因為它的毛是黑的,而且身子細長,象是黃鼠狼。這條泥鰍倒是異常恭順親熱的,不論見著自家人還是見著外人,一概用脈脈含情的目光瞧著,然而它是靠不住的。在它的恭順溫和的後面,隱藏著極其狡獪的險惡用心。任憑哪條狗也不如它那麼善於抓住機會,悄悄溜到人的身旁,在腿肚子上咬一口,或者鑽進冷藏室里去,或者偷農民的雞吃。它的後腿已經不止一次被人打斷,有兩次人家索性把它吊起來,而且每個星期都把它打得半死,不過它老是養好傷,又活下來了。
眼下他祖父一定在大門口站著,眯細眼睛看鄉村教堂的通紅的窗子,頓著穿高統氈靴的腳,跟僕人們開玩笑。他的梆子掛在腰帶上。他凍得不時拍手,縮起脖子,一忽兒在女僕身上捏一把,一忽兒在廚娘身上擰一下,發出蒼老的笑聲。
"咱們來吸點鼻煙,好不好?"他說著,把他的鼻煙盒送到那些女人跟前。
女人們聞了點鼻煙,不住打噴嚏。祖父樂得什麼似的,發出一連串快活的笑聲,嚷道:"快擦掉,要不然,就凍在鼻子上了!"
他還給狗聞鼻煙。卡希坦卡打噴嚏,皺了皺鼻子,委委屈屈,走到一旁去了。泥鍬為了表示恭順而沒打噴嚏,光是搖尾巴。天氣好極了。空氣紋絲不動,清澈而新鮮。夜色黑暗,可是整個村子以及村裡的白房頂,煙囪里冒出來的一縷縷煙子,披著重霜而變成銀白色的樹木、雪堆,都能看清楚。
繁星布滿了整個天空,快活地睒著眼。天河那麼清楚地顯出來,就好象有人在過節以前用雪把它擦洗過似的。……
凡卡嘆口氣,用鋼筆蘸一下墨水,繼續寫道:"昨天我挨了一頓打。老闆揪著我的頭發,把我拉到院子里,拿師傅幹活用的皮條狠狠地抽我,怪我搖他們搖籃里的小娃娃,一不小心睡著了。上個星期老闆娘叫我收拾一條青魚,我從尾巴上動手收拾,她就撈起那條青魚,把魚頭直截到我臉上來。師傅們總是耍笑我,打發我到小酒店裡去打酒,慫恿我偷老闆的黃瓜,老闆隨手撈到什麼就用什麼打我。吃食是什麼也沒有。早晨吃麵包,午飯喝稀粥,晚上又是麵包,至於茶啦,白菜湯啦,只有老闆和老闆娘才大喝而特喝。他們叫我睡在過道里,他們的小娃娃一哭,我就根本不能睡覺,一股勁兒搖搖籃。親愛的爺爺,發發上帝那樣的慈悲,帶著我離開這兒,回家去,回到村子裡去吧,我再也熬不下去了。……我給你叩頭了,我會永遠為你禱告上帝,帶我離開這兒吧,不然我就要死了。……"
凡卡嘴角撇下來,舉起黑拳頭揉一揉眼睛,抽抽搭搭地哭了。
"我會給你搓碎煙葉,"他接著寫道,"為你禱告上帝,要是我做了錯事,就自管抽我,象抽西多爾的山羊那樣。要是你認為我沒活兒干,那我就去求總管看在基督面上讓我給他擦皮靴,或者替菲德卡去做牧童。親愛的爺爺,我再也熬不下去,簡直只有死路一條了。我本想跑回村子,可又沒有皮靴,我怕冷。等我長大了,我就會為這件事養活你,不許人家欺侮你,等你死了,我就禱告,求上帝讓你的靈魂安息,就跟為我的媽彼拉蓋雅禱告一樣。
2 凡卡
"莫斯科是個大城。房屋全是老爺們的。馬倒是有很多,羊卻沒有,狗也不凶。這兒的孩子不舉著星星走來走去①,唱詩班也不準人隨便參加唱歌。有一回我在一家鋪子的櫥窗里看見些釣鉤擺著賣,都安好了釣絲,能釣各式各樣的魚,很不錯,有一個釣鉤甚至經得起一普特重的大鯰魚呢。我還看見幾家鋪子賣各式各樣的槍,跟老爺的槍差不多,每支槍恐怕要賣一百盧布。……肉鋪里有野烏雞,有松雞,有兔子,可是這些東西是在哪兒打來的,鋪子里的伙計卻不肯說。
"親愛的爺爺,等到老爺家裡擺著聖誕樹,上面掛著禮物,你就給我摘下一個用金紙包著的核桃,收在那口小綠箱子里。你問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要吧,就說是給凡卡的。"
凡卡聲音發顫地嘆一口氣,又凝神瞧著窗子。他回想祖父總是到樹林里去給老爺家砍聖誕樹,帶著孫子一路去。那種時候可真快活啊!祖父咔咔地咳嗽,嚴寒把樹木凍得咔咔地響,凡卡就學他們的樣子也咔咔地叫。往往在砍樹以前,祖父先吸完一袋煙,聞很久的鼻煙,訕笑凍僵的凡卡。……那些做聖誕樹用的小雲杉披著白霜,站在那兒不動,等著看它們誰先死掉。冷不防,不知從哪兒來了一隻野兔,在雪堆上象箭似的竄過去。祖父忍不住叫道:"抓住它,抓住它,……抓住它!嘿,短尾巴鬼!"
祖父把砍倒的雲杉拖回老爺的家裡,大家就動手裝點它。
……忙得最起勁的是凡卡喜愛的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小姐。當初凡卡的母親彼拉蓋雅還活著,在老爺家裡做女僕的時候,奧爾迦·伊格納捷耶芙娜就常給凡卡糖果吃,閑著沒事做便教他念書,寫字,從一數到一百,甚至教他跳卡德里爾舞。可是等到彼拉蓋雅一死,孤兒凡卡就給送到僕人的廚房去跟祖父住在一起,後來又從廚房給送到莫斯科的靴匠阿里亞興的鋪子里來了。……
"你來吧,親愛的爺爺。" 凡卡接著寫道,"我求你看在基督和上帝面上帶我離開這兒吧。你可憐我這個不幸的孤兒吧,這兒人人都打我,我餓得要命,氣悶得沒法說,老是哭。前幾天老闆用鞋楦頭打我,把我打得昏倒在地,好不容易才活過來。我的生活苦透了,比狗都不如。……替我問候阿遼娜、獨眼的葉果爾卡、馬車夫,我的手風琴不要送給外人。孫伊凡·茹科夫草上。親愛的爺爺,你來吧。"
凡卡把這張寫好的紙疊成四折,把它放在昨天晚上花一個戈比買來的信封里。……他略為想一想,用鋼筆蘸一下墨水,寫下地址:
寄交鄉下祖父收
然後他搔一下頭皮,再想一想,添了幾個字:
康司坦丁·瑪卡雷奇
他寫完信而沒有人來打擾,心裡感到滿意,就戴上帽子,顧不上披皮襖,只穿著襯衫就跑到街上去了。……
昨天晚上他問過肉鋪的伙計,伙計告訴他說,信件丟進郵筒以後,就由醉醺醺的車夫駕著郵車,把信從郵筒里收走,響起鈴鐺,分送到世界各地去。凡卡跑到就近的一個郵筒,把那封寶貴的信塞進了筒口。……
他抱著美好的希望而定下心來,過了一個鍾頭,就睡熟了。……在夢中他看見一個爐灶。祖父坐在爐台上,耷拉著一雙光腳,給廚娘們念信。……泥鰍在爐灶旁邊走來走去,搖尾巴。……
①指基督教的習俗:聖誕節前夜小孩們舉著用簿紙糊的星星走來走去。
㈤ 有哪些必讀的俄羅斯文學作品
俄羅斯文學,尤其是二戰前和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學之一,就其所處理的思想、所提出的問題以及作為個人和社會與世界互動的人類生活的分析而言。
19世紀的俄羅斯文學以現實主義潮流而聞名,受到托爾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擁護,但也受到其他作家的追捧。
俄羅斯作家最重要的作品有:
高爾基:俄國工人階級的社會現實主義,他是布爾什維克宣傳在1917年俄國革命期間和之後的海報男孩。但是高爾基的忠誠要比蘇聯機器釋放的東西復雜得多。最重要的是,他堅定不移地倡導工人階級解放,無產階級斗爭,理性、積極的觀點,以及在日益黑暗的世界中永不停止的理想主義,使他不僅成為蘇維埃俄國人欽佩的人物,而且成為全世界意識形態清醒的讀者欽佩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