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繼續播講長篇小說我的圖片
㈠ 老捨生平簡介
(1)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慶春,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字舍予。因為老捨生於陰歷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含有「舍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北京滿族正紅旗人。
(2)中國現代小說家、作家,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代表作有《駱駝祥子》、《四世同堂》、劇本《茶館》。
(3)1899年老捨生於北京。父親是一名滿族的護軍,陣亡在八國聯軍攻打北京城的戰爭中。全家靠母親替人洗衣裳做活計維持生活。
(4)1918年畢業,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學當校長。兩年之後,晉升為京師教育局北郊勸學員,但是由於很難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舊勢力共事,很快便主動辭去了這份待遇優厚的職務,重新回到學校教書。
(5)1922年,受禮加入基督教,後在天津南開中學教國文,並在北京教育會、北京地方服務團工作。在此期間,他熱衷於社會服務事業,同時還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學補習英文。
(6)1932年,創作《貓城記》,並在《現代》雜志連載。此後幾年,老舍陸續創作了《離婚》和《月牙兒》等在現代文學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品。
(7)1936年,老舍辭去山東大學教授一職專心從事寫作。9月,《駱駝祥子》在《宇宙風》連載,1939年該書由人間書屋正式發行。
(8)1938年,老舍被選為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常務理事兼總務部主任,對內主持日常會務,對外代表「文協」,並全面負責總會的領導工作。同年7月,隨文協西遷重慶。
拓展資料
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1966年,由於受到文化大革命運動中惡毒的攻擊和迫害,老舍被逼無奈之下含冤自沉於北京太平湖。
2017年9月,中國現代文學長篇小說經典《四世同堂》由東方出版中心出版上市。這是該作自發表以來第一次以完整版形式出版。
1939年,老舍翻譯完成的英文版《金瓶梅》在倫敦出版,譯名為The Golden Lotus,此版是為西方比較權威的《金瓶梅》譯本,先後發行四次。
1944年,創作並由良友復興印刷公司出版《四世同堂》第一卷《惶惑》。
1946年,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講學一年,同年出版《四世同堂》第二卷《偷生》。
㈡ 曹文軒寫的書有哪些
《草房子》、《青銅葵花》、《山羊不吃天堂草》、《三角地》、《雲霧中的古堡》等。
1、《草房子》
《草房子》是作家曹文軒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作品中講述了男孩桑桑刻骨銘心,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這六年,是他接受人生啟蒙教育的六年。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油麻地,故事中通過對主人公男孩桑桑刻骨銘心而又終身難忘的六年小學生活的描寫,講述了五個孩子,桑桑、禿鶴、杜小康、細馬、紙月和油麻地的老師蔣一輪、白雀關系的糾纏和孩子們苦痛的成長歷程。
2、《青銅葵花》
《青銅葵花》是當代作家曹文軒創作的長篇小說,2005年4月首次出版。
該小說主要講述了主人公葵花的命運,她先是和她的父親在幹校生活,父親不幸遇難後,又被另一位主人公青銅一家領養,並和青銅一起長大,12歲那年命運又將這個女孩召回城市。
青銅從此便常常望著蘆盪的盡頭,遙望葵花所在那座城市的方向。 該小說敘事簡潔流暢,文字純凈唯美,意境高雅清遠,情感真摯深沉。
該小說曾獲《中國報紙》2005年十大好書獎,台灣「好書大家讀」年度長篇小說類創作最佳獎,江蘇精品圖書獎,第十屆全國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首屆世界出版政府獎,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優秀兒童文學獎。
3、《三角地》
曹文軒的中短篇小說集,1997年《三角地》由台灣民生報社出版。
《三角地》這篇小說是一個關於家庭的故事。這個家庭坐落在兩條街的交匯處,故稱之為「三角地」。
在這個家庭中,「我」是家中的老大,「我」的父親是個酒鬼,母親是個賭徒,大弟愛踢足球,總會把學校的玻璃踢壞,二弟學習很差,三弟是個小偷,只有小妹是個可愛的小姑娘,聯系起了這個家。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我」挺身而出,承擔起這個家庭的責任,努力使這個家庭變好,讓那對落魄的父母重新回歸了這個家。
大弟進了校足球隊,二弟的學習成績提上來了,三弟老實做人了,離「我」而去的丹妞又回到了「我」身邊,三角地歸屬了幸福。
4、《山羊不吃天堂草》
《山羊不吃天堂草》是曹文軒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91年,展現了鄉村少年明子為生活所迫隨木匠師傅和師兄外出務工,在城市這一特殊背景下艱難成長的故事。
該部作品1993年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5、《雲霧中的古堡》
《雲霧中的古堡》是2010年1月1日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文軒。該書主要講述了森仔和團團靠著堅強意志,登上了高峰,看到了許多人沒有看到的古堡美麗景象。
主要講的是主人公森仔和團團聽說在雲遮霧罩的圓頂山上有一座神奇的古堡,許多人都去挑戰,有的人爬到半山腰就敗下陣來,有的人意志很強,但是自己的靈魂永遠的留在了山頂上。
森仔提議去古堡,團團答應了,隨後就踏上了艱辛的旅程。他們靠堅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終於登上了高峰,看到獨一無二的古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曹文軒
㈢ 有聲小說 優秀播音員 有哪些
任春燕、劉忙、布蘭德、關山、晨誦無聲。
1、任春燕
畢業於北京傳媒大學,北京人民廣播電台交通台資深主持人,一級播音員。曾主持北京交通台《曲藝大觀園》、《交通廣場》、《交通新聞》等欄目。2008年在長篇小說《八月狂想曲》中擔任播音。2011年在長篇小說《生命的吶喊》中擔任播音。
2、劉忙
著名網路小說播音員,內蒙古呼倫貝爾人,後居石家莊。畢業於河北師范大學。是一個有天賦的播音人,一直保持著自己的有聲小說播講風格,曾多次主持音樂、娛樂脫口秀、新聞、情感等節目,給觀眾、聽眾留下美好的印象。
5、晨誦無聲
河南洛陽人,職業人民教師,愛好體育、播音,是一位著名的有聲小說播音員,其有聲代表作品有:斗羅大陸 、三國重生之我是路人甲、九鼎記、天珠變、永生等大家熟悉的作品。晨起聞清音,誦讀陋室銘。無有凌雲志,聲徒遏行雲。
㈣ 《我們的千闕歌》評價怎樣跟小說比哪個更好看
對於正在熱播的電視劇《我們的千闕歌》,大家的評價褒貶不一,這部電視劇是根據同名小說改編的,在播出的期間也受到了很大的爭議,所以到底是電視劇還是小說更好看成為了觀眾的熱議話題。首先,就我個人來說,還是更傾向於小說的,畢竟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可以自由發揮自己的想像力。
個人喜歡小說的原因並不是電視劇存在缺陷及問題,恰恰相反,我覺得電視劇不管在情節設計還是人物刻畫都讓人印象深刻,看完小說再看電視劇會是另外一種感觸。只是本人更喜歡開放式的結局和小說中的敘述手法。以上僅為個人所表達的觀點和看法,如有不妥的地方,還望指出。
㈤ 公認最好看的古言小說都有哪些
1、《鶴唳華亭雪滿梁園》
簡介:
她只知道,有了命,才能談其它。連命都沒了,還有什麼可說的?
只是她怎麼也沒想到,最終她竟會栽在慕容璟和那個混蛋的手中,那個曾把她當成玩物去討好另一個女人,也被她狠狠回報過的男人,那個小肚雞腸睚眥必報的男人。
㈥ 小說和散文的本質區別是什麼
小說和散文的本質區別在於內容的界限。
兩者都同屬於文學范疇,但是小說主要倚靠虛構,散文主要記敘描寫真人真事。兩者都是文學作品四大家中的一員,一般都要寫人敘事。
但是,小說完全可以「閉門造車」,作者可以根據人生經驗和現實世界「弄假成真」,創造出一個故事來。即使是寫真人故事或歷史小說,也可以運用文學手段對故事的敘述語言進行加工。例如2018年的全國高考語文卷中的小說《趙一曼女士》就是一篇真實人物小說。
而散文分為敘事散文、抒情散文和說理散文。後兩者與小說區別很大,不必贅述。前者(敘事散文)與小說有一個最大的共性,就是它們的敘事性。但是散文一般是講述真人真事,抒發親身感悟。如2018年的貴陽市中考語文卷中的散文《嚴教授和他的蔥油餅》就是一篇敘事散文。
(6)度繼續播講長篇小說我的圖片擴展閱讀:
小說,以刻畫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環境描寫來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小說與詩歌、散文、戲劇,並稱「四大文學體裁」。小說刻畫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外貌描寫、神態描寫,同時,小說是一種寫作方法。
散文是一種抒發作者真情實感、寫作方式靈活的記敘類文學體裁。「散文」一詞大概出現在北宋太平興國(976年12月-984年11月)時期。隨著時代的發展,散文的概念由廣義向狹義轉變,並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散文
網路-小說
㈦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每章概括
第一章
時間從1975年的二、三月間開始的,場景是原西縣城高中。有三個人物出場,當然介紹最詳細的是我們的主人公孫少平。
孫少平一出場,寒酸的現狀。郝紅梅出場,在本章結尾,用少平的眼提了一筆。而跛女子侯玉英,純粹是一筆勾勒。
第二章
用孫少平心理活動的方式,介紹了小說最重要的家庭——孫玉厚家庭的主要成員,並提到了這個家庭在小說接下來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經濟情況。
第三章
時間過了一兩個月,到了四月初,天氣已經轉暖。小說的敘述時間和故事時間終於重合。除了刻意塑造潤葉的親切體貼形象外,還借田福軍家的場景地點,自然地交待了田家的成員組成,並且分別安排了少平和田曉霞、田福軍的第一次會面。讓本書的另外兩個主要人物,在小說開始的第三章就很快的和讀者見了面。
第四章
時間,到了本周末。上初中的少平過周末回家。前半部分作者視角跟著少平和金波從縣高中出來,一路到石圪節。後半部分有一個孫氏家族的人物孫蘭香正式登場,孫蘭香的登場引出的是另一個將主導本書破題的故事——王滿銀被勞教。本章節作為破題之初,作者的藝術心思主要在「伏」上。
第五章
在介紹王滿銀時,插入了很形象的一個情節,精能的王滿銀用香煙賄賂給他裝土的後生。高明在於安排「階級敵人王滿銀的親屬孫玉厚為其裝土」,則在這樣的戲劇矛盾中能自然地插入孫玉厚的角色視角。結尾通過孫玉厚的心理活動回顧了孫氏家庭眼下的生活狀況,使這個「第一家庭」的歷史和現狀在讀者心中進一步豐滿。
第六章
周五傍晚,場景是孫少平家。本章情節有三部分,分別是少平與蘭香回家前、回家後和孫玉厚回家後。三個部分勾勒了少平和蘭香的形象,也通過玉厚之心理活動使其本人形象更加豐富。
第七章
少平晚飯後給關押在小學的姐夫王滿銀送吃食被褥。主線是孫少平由家至村小學,再至金波家的行程。大半篇幅借少平沿途所經介紹雙水村地理布局,詳細介紹了田家圪嶗、金家灣、神仙山等的歷史和現在。
第八章
視角跟著孫玉亭,場景從孫玉厚家門外始,經金俊山家,至晚上的批判大會場止。
第九章
場景在批鬥會現場雙水村小學。記錄了整個批鬥會過程。
第十章
人物視角自然而然過渡到孫少安身上,周五夜晚回家之後的故事。
第十一章
主要部分是少安站在杏樹下,回憶他伴隨著潤葉的友誼的前半生。
第十二章
視角轉向潤葉。大致在星期三中午。大半部篇幅是潤葉的回顧。
第十三章
在星期三中午。記錄的是田福軍、潤葉等給徐國強老漢過生日的情節。
第十四章
記錄的是少安應潤葉之邀來城裡與潤葉見面。
第十五章
記錄的是滿銀事順利解決。
第十六章
情節主要有二,都圍繞與郝紅梅的關系展開,一為分裂,一為重圓(的假象)。
第十七章
介紹了紅梅人物的身世背景等。
第十八章
開篇承接上文前半段少平傷心地游盪到小河邊處。情節上主要有二,一為金波為少平打了班長顧養民,二為少平等人被選拔進文藝表演隊,並去地區參加講故事比賽。
第十九章
我們記得小說破題除了用王滿銀事,還有潤葉感情事。在經過近二十章篇幅後,小說的焦點又回到潤葉身上。
第二十章
繼續談少安及潤葉的感情事,但視角轉向少安。前半段通過少安的心理活動,回應上一章潤葉的冷遇;下半段則呼應上一章末尾潤葉再尋少安的決定,記錄了兩人在村外的相遇。
第二十一章
田福堂開始介入二人的事情,推動故事向前發展。本章承第二十章結尾,採用田福堂視角。
第二十二章
記錄了少安被田福堂整,因自留地擴大遭公社批判事。前面用相當大篇幅,風趣又沉重地介紹了「豬飼料地」背景,實為對時代背景的議論。
第二十三章
少安視角,書接上文。大致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少安的心理活動 ,他的回顧與迷茫,迷茫又重新堅定,場景在從公社駐地回家的路上;一部分是少安和玉厚的交流,主題最後歸於少安的婚事上
第二十四章
主要記錄小說的一個進展——少安將去山西相親。前半段寫玉厚去找玉亭謀劃給少安介紹對象的事,恰逢巧合賀鳳英提及了山西一個不要彩禮的女子。於是定下少安過去相親。
(7)度繼續播講長篇小說我的圖片擴展閱讀:
《平凡的世界》是中國作家路遙創作的一部百萬字的小說。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現中國當代城鄉社會生活的長篇小說,全書共三部。1986年12月首次出版。該書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時代歷史進程中所走過的艱難曲折的道路。1991年3月,《平凡的世界》獲中國第三屆茅盾文學獎。
參考資料:網路_平凡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