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玫瑰
1. 《歐.亨利短篇小說》——解讀《托尼婭的紅玫瑰》
這是一條自身的路。
寫下解讀小說文字,證明我孤身走過一條來時路,於別人可能無意義,於自身卻是賣力地跋涉,固執地相信,相信終究要到達一個位置。
哪裡,我不確定。
抬頭望前方,沒有同伴;回首後看,依然沒有來人。
每一個人走的,只能一條屬於自身的路。
01.故事概括
托尼婭,為參加復活節仙人掌鎮的禮拜,她要有一頂紅玫瑰帽子。
一座鐵路高架橋被燒毀,火車過不來,她的帽拿不到。她很煩惱。
愛慕她的兩個男子,一位是牛仔皮爾森,另一位是牧羊人巴羅斯,他們想討她歡心,決定連夜騎馬到獨木渡口買帽子。
可是,他們各自買來了一頂白玫瑰帽子,還是2年前的流行款。
回來路上,巴羅斯起歹心,槍傷皮爾森的肩膀,使得他人和馬都倒在地上。
皮爾森的血染紅了帽子,白玫瑰成了紅玫瑰,最終贏得了托尼婭的心。
02.層次的畫面感
這段話,畫面的層次感處理得好。
一眼望過去,人物背景是小屋,所處位置是台階,這是一個粗糙遠鏡頭。
接著作者將鏡頭拉近,具體到人物,見她手上在撥弄樹枝,再具體到人物內核,是一個緊蹙眉頭的女孩。
我們寫人物時,容易寫得人物沒背景,就如出現在沙漠,孤零零的一個人;還有就是寫得人物沒有動作,雙手雙腳和一個軀干,啥事都不做。都是不應該的。
0.3引領讀者跟你上路
寫文章,我們不論是敘事,還是寫景,都是要將讀者帶入到你設計的事,或者情景中去,特別是寫一路過的地方,新手就顯得難處理,不知道怎麼寫好,可以分析一下別人的,再寫一下自己的,對比著,修正著,可能就找到自身表達。
這里作者是先確定一個所處位置,進行一個動作,就開始走上新的路,寫經過的平房、河床。
接著來到了山丘,馬兒攀登,開始可以放眼眼前的一片景象,特別是結尾的處理,讓讀者一下子眼前寬闊起來。
04.先聞其聲,後見其人
這是一段很搶人眼球的話,用了形象的擬聲詞,聲聲如聽見。馬蹄聲「踢踏」,馬鞭抽樹叢「咻咻」,還有印第安科曼奇人的呼喝聲,光聽聲音,讀者都喜歡上這將出場的人。
更精彩的是,作者將他比喻成破殼而出的小黃雞,讀來,就有一個橫空出世,還嘰嘰叫的小黃雞,落在你面前。神了。
我盡可能每日解讀一篇故事,將解讀的寫作視角句子,作為每日晨讀。
我學習宣言是:步步前進,日日不止,自有到期日 。
2. 張愛玲的「紅玫瑰與白玫瑰」那本書主要講什麼內容
留洋回來的振保在一家外商公司謀了個高職。為了交通方便,他租了老同學王士洪的屋子。振保留學期間,有一個叫玫瑰的初戀情人。
他曾因拒絕過玫瑰的求歡而獲取了"柳下惠"的好名聲。王士洪有一位風情萬種的太太,她總令振保想入非非。有一次,士洪去新加坡 做生意了,經過幾番靈與肉的斗爭,在一個乍暖還寒的雨日,振保被這位叫嬌蕊的太太"囚住"了。
令振保所料不及的是嬌蕊這次是付出了真愛的。當她提出把真相告訴了王士洪時,振保病倒了。在病房,振保把真實的一面告訴了嬌蕊--他不想為此情而承受太多責難。嬌蕊收拾她紛亂的淚珠,出奇的冷靜起來,從此走出了他的生命。
在母親撮合下,振保帶著點悲涼的犧牲感,娶了身材單薄、靜如止水的孟煙鸝。新娘給人的感覺只是籠統的白凈,她無法喚起振保的性慾。
振保開始在外邊嫖妓。可是有一天,他竟發現了他的陰影里沒有任何光澤的白玫瑰煙鸝,居然和一個形象猥狎的裁縫關系曖昧。從此,振保在外邊公開玩女人,一味地放浪形骸起來。
有一天,他在公共汽車上巧遇了他生命中的"紅玫瑰"嬌蕊,她已是一種中年人的俗艷了。歲月無情,花開花落,在淚光中,振保的紅玫瑰與白玫瑰已是一種現實中的幻影。舊日的善良一點一點地逼近振保。
(2)短篇小說玫瑰擴展閱讀:
關於紅玫瑰的敘述,張愛玲在開篇就定好了基調:「這樣的女人,在外國或是很普通,到中國來就行不通了。」這是一條原則,一種觀念,一條欄桿,在整個故事,也就是佟振保的一生中,是具有統治地位的。從倫理和心理層面講,振保與紅玫瑰之間的關系,始終是在這條原則與振保之間拉鋸的過程。
從」嫖娼」這一行徑貫穿振保生活這一點可以透露出,白玫瑰與紅玫瑰在振保的世界裡,並不是顯然的「是」與「非」的對立,而是「單數」與「復數」的對立,一個在婚姻主線生活以外浮游的慾望對象。
說得更清楚一點,因為是復數,所以是可以被其他人替代的。所以在整個上半闕,也就是關於紅玫瑰的段落,張愛玲很密集地加入了巴黎妓女、玫瑰和嬌蕊這三個角色。這也使得在與鸝煙成婚後,振保宿娼成癖才顯得不那麼突兀,畢竟照理說,他是剛剛結束了一段極為「沉痛」的戀愛。
卻因為這種復數的、浮游的性質,他很草率地把嬌蕊定位為一個替代品,即便在兩人的蜜月期,也認定了這一條規矩,使得他自身即便意識到對嬌蕊已經滋生出真情,卻也可以視之為「身外之物」。
通過對振保與紅、白玫瑰之間糾葛的解讀,可以發現,在《紅》中,振保的倫理之所以荒謬、可笑,並非由於他掩藏在表演人格下的趨利性。甚至可以說,這種趨利的倫理恰恰是在文中所肯定的,是嬌蕊和振保所享受到的「犯罪」的樂趣,即使振保對於嬌蕊的背叛也依然是出於類似的本能,為了讓生活過得好一點,需要守規矩,在張愛玲看來是沒錯的。
但是振保卻硬是把這種趨利上升到了威權的層面,要營造出一個「對」的世界,妄想在「沉重的時代」中,做自己的主人,就顯得極端、教條,甚至棄自己的真情不顧,便漸漸滑入了可笑且可悲的境地。且最終因為自己的盲目),對自身處境缺乏領會,對慾望也缺乏規劃,反而淪為了以嫖妓取樂也無家庭歸屬感的空空皮囊,半紅、不白,調出來一盤臉色蠟黃的凄慘人生。
參考鏈接:網路-紅玫瑰與白玫瑰
3. William Faulkner 的A ROSE FOR EMILY的寫作背景
《A Rose for Emily》(《獻給愛米麗的玫瑰》)是福克納最經典的短篇小說代表,這部小說反映了美復國南方內戰後的變化。這部小說關於南方哥特式的聳人聽聞的一個謀殺故事,作品有力地表現了不同價值觀念的沖突,衰亡的舊秩序同新秩序之間的尖銳矛盾,展現了「約克納帕塔法」神話王國的獨特人文景觀。
愛米麗這一悲劇形象的典型意義在於揭示了落後、非人性的民俗文化在文明的現代化面前崩潰的必然性,文明取代野蠻、進步戰勝落後的不可抗拒性,她的悲劇除了個人性格的悲劇外,更多的來自於社會、時代和民族的悲劇,愛米麗之死標志著南方習俗文化的終結,喻示著一個新的文明時代的開啟。
(3)短篇小說玫瑰擴展閱讀:
福克納筆下的美國南方是清教思想占統治地位的地方,它基至「比清教徒的新英格蘭更為清教化。」南北戰爭前後的美國南方,以騎士精神和淑女風范傲然於世,在它的光輝時期,不失為一種嚴肅的道德和行為規范。
但歷史的合理性消亡之後,種植園主昔日的威嚴和榮耀如流水落花一去不回,但其殘存的舊日理想的余輝誘惑著處於歷史交替時期的南方人,造成他們精神世界與客觀世界、人與時代的嚴重錯位,心靈始終處於內在的混亂狀態。
愛米麗即是這樣的人物,她始終脫離不了舊日的影子,父親在世時,她是父親的影子,站在其身後,父親揮動馬鞭,趕走了所有向他提親的人。父親死後,她又成了南方傳統價值體系下的影子:好不容易談了一場戀愛,結果卻在鎮上居民和親友的干涉下不了了之。
她從未有過自己的生活,從未掌握過自己的命運,從未實現甚至從沒想過要實現自己的價值。愛米麗是傳統價值觀念下的犧牲品,是南方陳舊、落後、愚昧的傳統觀念及勢力在其身上的集中體現。反過來,她又影響著南方傳統價值觀念並始終不渝地維持著這種觀念:
她住大木屋,那屋子破敗不堪,卻巋然獨存、執拗不馴、裝模作樣。她對舊東西的偏愛無處不在,她周圍的一切都是陳舊的:給市政府官員寫信用的是褪了色的墨水,古老的信紙;家裡蒙傢具的皮革都裂了;僕人老態龍鍾......這種把過去強加於現在,把自己的意志強加於他人;把生與死混為一談的古怪行為體現了滅亡的必然性。
4. 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的第一段話。
張愛玲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的的第一段話:振保的生命里有兩個女人,他說一個是他的白玫瑰,一個是他的紅玫瑰。一個是聖潔的妻,一個是熱烈的情婦--普通人向來是這樣把節烈兩個字分開來講的。
紅色代表艷麗的女子,白色代表淡雅的女子。如果男的娶了紅色的,紅色的女子會在他心裡慢慢枯萎,漸漸地他會再愛上白色的,反之也是一樣。可能是生活的折磨,也可能是他的性格。沒有娶到的永遠是心裡的惦念,永遠的牽掛。
張愛玲(1920-1995),中國女作家。祖籍河北豐潤,生於上海。1943年開始發表作品,代表作有中篇小說《傾城之戀》、《金鎖記》、短篇小說《紅玫瑰與白玫瑰》和散文《燼余錄》等。1952年離開上海,1955年到美國,創作英文小說多部。1969年以後主要從事古典小說的研究,著有紅學論集《紅樓夢魘》。已出版作品有中短篇小說集《傳奇》、散文集《流言》、散文小說合集《張看》以及長篇小說《十八春》、《赤地之戀》等。
《紅玫瑰與白玫瑰》是作家張愛玲創作的一部小說,收錄張愛玲於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七年創作的中短篇小說。
《紅玫瑰與白玫瑰》簡介:「也許每一個男子全都有過這樣的兩個女人,至少兩個。娶了紅玫瑰,久而久之,紅的變了牆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還是"床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沾的一粒飯黏子,紅的卻是心口上一顆硃砂痣。」在振保可不是這樣的,他是有始有終的,有條有理的。他整個地是這樣一個最合理想的中國現代人物,縱然他遇到的事不是盡合理想的,給他自己心問口,口問心,幾下子一調理,也就變得彷彿理想化了,萬物各得其所。因為《紅玫瑰與白玫瑰》,這句話成了膾炙人口的名言。
文章大致內容:《紅玫瑰與白玫瑰》是張愛玲的作品,她用犀利的筆鋒描寫了一個男人和幾個女人之間的故事,白玫瑰是他聖潔的妻,紅玫瑰是他熱烈的情婦。在我看來,這更是一個男人在不斷尋找幸福的旅程。幸福向來不是從天而降,需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不斷去追尋,只有在追尋的過程中才能發現愛、遺失愛、擁有愛。振保旅程的起點是巴黎,提起世界上眾多的浪漫之地,就不得不說說巴黎,它美得叫人心醉,巴黎就像一個豐姿綽約、美貌絕倫的少婦,穿金戴銀,顯得格外奢華富麗。在這樣一座城市裡,愛情,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從巴黎開始,振保便決定開始做自己世界的主人。而後在英國,一個有著古舊的親切和蒼灰的神秘國家。那陰濕的天氣,那車水馬龍的街市,以及那蔥蘢的樹頂,沉重的樓屋,還有一切看似文明卻又無比虛偽的燕尾服的紳士和如雪長裾的淑女……就在這里他遇見了他的初戀——英國玫瑰。英國玫瑰和他的相處算是愉快,可是他終究不屬於英國這片土地。一場告別總要有份禮物,玫瑰要把自己的身體送給他,振保卻無法收下。他承擔不起這樣一朵玫瑰的奉獻,他寧願來得輕松,去得輕松。 旅程的下一站是上海,一個繁華似錦的城市,充斥著洋文化,卻在某些方面守著傳統。穿著長袍的文人走路不急不緩,蹬著洋皮鞋的青年來去如風。女學生或辮兩條麻花,或短發齊耳,藍褂黑裙,三五個嬉笑而過。路上轎子洋車人力車馬車車水馬龍。洋行當鋪葯鋪中英文牌匾交相輝映。新事物新思想新學科在幾年間似破堤洪水一涌而入。有擁護新思想的激進派自然就有守舊派衛道士,白話文英文對文言文狂轟亂炸,煙草海報里的女人穿緊身短袖高叉旗袍艷麗的倚在桌邊笑,耳邊是尖細的女高音拌著女士煙味兒幻化出摩登的社會。那個時候的上海到處還看的到將被塞進墳墓的那個中國,還留著那麼點兒封建制度禮教,卻又被外國的侵入所帶來的變革深深震撼。振保住在朋友王士鴻家裡,自然而然遇上了朋友的太太——嬌蕊,連名字都和花有些關聯。小小的屋子藏不住她的嬌艷,和振保的交往她還是主動了一些,嬌蕊明白怎樣可以去抓住一個人的心,對振保,她是一次冒險。當初和王先生結婚,她用「手忙腳亂抓了個」來說明,也許她和振保一樣,一直在找尋一場激情,一次真愛。她以為振保可以給她一場幸福。振保也明白自己的立場,他喜歡的是「熱的女人,放浪一點的,娶不得的女人」,而嬌蕊這樣一個有著「朋友的太太」的稱呼,他知道是沒有危險的,但也用表面的客氣掩蓋急速跳動的心臟。振保是被嬌蕊「征服」的,他無力抗拒這樣一個女子袒露的愛。終於有一天他躺在了嬌蕊的床上。 有的時候,愛情並不能改變一些事實。當嬌蕊說出了那句「我真愛上了你了」,她給自己想好了以後的路,可是振保沒有。嬌蕊說要和王先生離婚,振保只露出了那 「黯敗的微笑」。他是愛嬌蕊的,他也愛著自己。他愛自己的地位,前途,名聲和未來。他不想在嬌蕊身上賭上這些,他害怕,他逃避。在遇見艾許太太後,他突然發覺自己還要讓自己的母親滿意。 振保大病了一場,他需要這樣一場病讓他靜下來好好想想,他需要一場病來和過去的一段時間告別。嬌蕊還是成了他旅程中路過的風景,有過短暫停留,卻還要繼續行程。 旅程的下一站,他找來了他的母親幫忙。母親介紹了煙鸝。愛過嬌蕊後,他發現他很難再對別人有那樣一份愛戀,又或者他需要的不是一個他深愛的人,而是一個可以維持他身份,陪他應酬,給朋友展示的妻。煙鸝是適合的人選,所以一切都順其自然,結婚,生子。煙鸝以為只要努力了只要用心了就可以讓振保愛上自己,可惜她錯了,她出現在了嬌蕊之後,這是她的不幸。振保不需要她的愛,也不需要她的肉體。他開始尋找他的情婦,只求慾望的滿足,不求真實的愛。愛總是沉重的,不是簡簡單單就可以找到那份幸福,有太多的束縛太多的規則。愛過之後的忘記也是很難的,所以當振保在公車上遇見久違的嬌蕊的時候,他只能客套的問句好,他希望她過得很好有個疼愛她的先生,這樣他對當初的離開就不會太內疚。可是他又希望她還是一個人,這樣也許代表著當初她對他的深愛,會讓他有一點驕傲一點虧欠。男人很貪婪,他有一顆足夠大的胸懷,可以裝下他想要的,樂此不疲的事業、三教九流的朋友、幸福美滿的家庭、各種品位的女人。也許這些都是無可厚非的,是正常男人的正常思維。事業可以充實其人生的價值,家庭可以在累的時候避風,想玩的時候隨叫隨到的朋友,至於女人,好象就復雜了許多,男人高興了會找紅顏吃飯,迷茫了會找知己聊天,偶爾放縱自己會留戀情人的溫情,需要呵護了就會倒在妻子懷里…… 可是搞不明白他們要的是什麼?他們什麼也不缺少,惟獨缺少了真愛,他們瘋狂的給予拚命的索取,連自己也不知道那些是真那些是假。眼淚還是在他臉上不自主的流下,夾著說不清楚的味道。 振保繼續著他尋找情婦的生活,不帶一點隱藏的意味。他故意帶著她們出現在煙鸝的面前,裝做若無其事。煙鸝的痛苦越發明顯,可是她又能怎樣?她得不到他的愛。在振保和煙鸝之間隔著的就好象黃浦江。煙鸝太過單純,以為自己的世界裡只有振保,一切圍著他轉,煙鸝太過小氣,總在一件事上反復糾纏,讓振保的朋友都怕了他。而這樣造成一個可怕循環,振保對她越是冷淡,她越小氣越「作」,而這樣只能讓振保越加厭倦她。痛苦的煙鸝終於選擇放棄,她開始尋找一種補償的愛。可是她還是沒有本事像振保那樣處理地完美,她和裁縫那一段小心翼翼的交往最終還是失敗。或許她只是借裁縫來試探振保對她的關心,哪怕有一點點她也會覺得滿足,起碼振保還是在乎她的。她也是在對振保宣戰,她煙鸝並不是只會乖乖的在家,她也有她的慾望,她的美麗也會有人欣賞,這樣的宣戰很無力,也沒有辦法改變事實。 至於讓人記憶深刻: 從巴黎到倫敦再到上海,沿途的風景很美,有過停留,有過錯過。振保的旅程在這里戛然而止,就算繼續下去,他也不會找到真正的那朵玫瑰。得不到的永遠是最好的,振保要尋找的是人,不是神,所以這樣的人卻不會出現。沒有一個女人完美到可以讓振保滿意,可以給他愛可以滿足他的慾望,又可以被他擁有。他可以做他自己世界的主人,可是沒有辦法主宰這個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