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文學史長篇小說虹的作者
㈠ 茅盾《虹》的內容簡介
《虹》描寫從「五四」時期到1927年近十年時代面貌和思想發展歷程的。
梅行素的父親是個落魄中醫,母親已去世,從美國回來的哥哥很快去做官了,她自己過著寂寞的生活。在她還在女校讀書時,她就被父親許給了父親的表侄柳遇春,柳遇春是一個孤兒,為梅父收養,正經營一家雜貨鋪。
梅小姐根本就不同意這個包辦婚姻,她的心上人是在軍隊里的姨表兄韋玉。韋玉也十分愛她,但生性軟弱,奉行托爾斯泰的無政府主義,又有肺病的他一直不敢在婚姻上有所決斷。
這時,「五四」運動的浪潮已經波及成都,梅小姐受新思潮的影響,更加不滿父親的包辦婚姻,梅小姐經常從同學徐綺君那裡借閱進步書刊,當學校里掀起剪發運動時,梅女士也毅然剪去了自己的一對小圓髻,這一舉動不僅引起了父親的反感,還遭到了一些輕薄少年的嘲弄。
梅卻滿不在乎,而且乾脆離開家到學校寄宿。當學校里上演易卜生的名劇《娜拉》時,她主動擔任了林敦夫人這一角色,並決定走向社會,尋覓偉大的前程——韋玉。
這時,韋玉回來了,但他已同別人結婚。父親堅持要梅出嫁,梅便決定和柳遇春結婚,並要征服他,使他成為自己的俘虜。然而婚後她卻無法抵抗柳遇春無休止的糾纏,更沒有實現使他成為俘虜的願望,梅的心碎了。
梅又意外發現柳遇春在外嫖娼,便於婚後的第三天逃回了自己的家裡,年末,在柳遇春的苦苦哀求下,梅又回到了柳家。聽說韋玉病在重慶,梅便找了借口去探望,柳遇春執意陪行,結果梅未能見到韋玉,這使梅更加憎恨柳遇春。
在重慶,梅又尋機離開柳遇春,來到正在度假的徐綺君家。梅從徐綺君的堂弟徐自強那裡得知柳遇春已回成都,韋玉已病死。於是,在徐綺君的幫助下,梅在瀘州當了小學教員。但在學校里,教師們分成幾派,梅感到倍受排擠和嫉妒。
後來,她結識了惠師長的養女楊小姐,成了當地革新派首腦惠師長的坐上客,不久梅離開附小成了惠師長的家庭教師。隨著惠師長升為省長,梅也隨著來到成都。在成都,因為與友人發生沖突,她便借口參加全國學生聯合大會離開四川,來到上海。
當梅乘船經過夔門,隨著視野的開闊,梅的精神也為之一振,她感到自己正由曲折窄狹的路進入廣闊自由的空間。
梅在上海遇見了自己的同鄉梁剛夫,又在梁處碰見了女友黃因明,在二人的幫助下,參加了政治運動。這時,已成為「醒獅派「的原附小同事李無忌正在南京活動,他勸梅離開梁剛夫等,說他們是領了盧布的。
梅拒絕了李的無理取鬧,乾脆和黃因明住在一起,攻讀起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來了。1925年「五卅」運動開始了,梅積極投入其中,在遊行過程中,梅被巡捕的高壓水龍淋濕,恰逢住在附近旅館里的徐自強,這時徐已當了軍官。
正因休假途徑上海,他邀請梅去旅館換衣,梅對於徐對運動的冷漠態度非常反感,換好衣服後,不顧徐的勸阻,再次奔上街頭,投入戰斗。
(1)外國文學史長篇小說虹的作者擴展閱讀
茅盾文學主張的形成與他的生平和思想變化直接有關,而他的生活經歷和思想發展又直接受到社會發展變化的影響,而茅盾所處的社會和時代,又正是風起雲涌的巨變時代,而茅盾又正是一位使命感很強的作家,最容易受每個時代的「主流思潮」的影響。
因此,茅盾的文學主張實際上也一直處於變化之中。但是,作為一個偉大的文學家,在任何時候他都未能忘記對文學這個「繆斯女神」的敬重。
在新文學初期,茅盾是「人生派」文學的倡導者,要求文學表現人生、指導人生,對於人生有意義是其基本核心,也是後來他的文學思想發展和變化的基點。
即使是在他對「五四」進行重新思考和檢討時,也不能完全改變自己和初衷。一方面主張小說應有政治功利性,擔當起喚起民眾的重任,另一方面又主張小說應真實地描寫人生,反對把小說寫成宣傳大綱。也正是在這一點上,表現出了他與公式化、概念化的「革命文學」的區別。
因此,了解茅盾的文學主張,並不是要求大家去啃茅盾的理論著作,而重點是了解他文學主張中的「矛盾」,即,一方面他主張小說必須有鮮明的政治傾向性,另一方面又主張真實地描寫人的情感世界。
㈡ 《虹》最新txt全集下載
《虹》網路網盤txt 最新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ZoNYNrGW7IZbhb9rcvU6zQ
《虹》是現代作家茅盾192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1930年首次出版。
㈢ 勞倫斯作品<<虹>>的簡介
《虹》通過一家三代人的遭遇,描述了工業革命給傳統的鄉村帶來的巨大變化,同時以巨大的熱情和深度,探索有關性的心理問題。
第一代人的生活帶有田園詩的色彩,同時也預示古老文明即將結束。第二代人精神的苦悶和呆滯的目光,是令人窒息的工業化社會的最好註解。第三代人的探索具有積極的社會意義,表達了人們要沖破狹窄的生活圈子,渴望一種自然和諧的生活。
1、布蘭文家族的第—代——湯姆與莉迪亞
第一代的主人公湯姆·布蘭文在十九歲那年一次酒醉之後,受到一名妓女的引誘並與她發生了第一次性關系,這段經歷使給他的內心留下了一種揮之不去的幻滅。莉迪亞的出現喚醒了湯姆內心深處對性之美的憧憬、嚮往與追求,為他的生活注入一道陽光。面對率真、熱精又自信的湯姆,飽經磨難的莉迪亞麻木的靈魂開始復甦。
在布蘭文家族第一代的兩個代表人物的婚姻生活中,他們經歷著家庭背景積生活習慣的磨合,從開始的不習慣到最終的習慣,兩人過著自給自足、兒女繞膝的小康日子。但兩人間精神世界總是存在著巨大的差異,他們總是無法進入對方的心靈世界,精神交融的斷裂讓這對兩性關系和諧的夫妻問永遠橫亘這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
2、布蘭文家族的第二代——安娜與威廉
作為布蘭文家族第二代中的代表人物,湯姆與莉迪亞的女兒安娜從小就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在沼澤農庄這個相對封閉的空間中,她的內心深處始終有個聲音,她要做一個灑脫並且高傲的貴婦人。
此時,來自現代工業社會的威廉滿足了她對工業文明的渴望,然而由於兩人都具有強烈的自我意識,並且又來自於完全不同的生活背景,因此兩人間的婚戀關系註定是充滿沖突與對抗的。作為兩個孤獨的個體,威廉總是追不上安娜,負面的情緒一點點地蠶食著二人曾經無比熾熱的愛情。
經過長期的彼此折磨與斗爭,安娜逐漸向現實妥協。她逐漸放棄強大的自我意識,把注意力轉移到自己的孩子身上,讓自己的靈魂棲息在偉大的母性中,最終她對理想世界的嚮往與渴望被生活中的瑣碎磨蝕殆盡。
3、布蘭文家族的第三代——厄休拉與安東、厄休拉與伯基
安娜與威廉的女兒厄休拉是這一代的代表人物,她成長於一個亂哄哄的家庭中,她不喜歡庸俗不堪的母親,也不能理解自我封閉的父親。她想沖破沼澤農庄這個狹小的空間,尋找更為廣闊自由的生活。厄休拉更為勇敢,來到了男權當道的學校任職,通過自己的努力取得了經濟上與心靈上的獨立。
然而,她發覺任職的學校實行的不過是壓抑人性的教育,於是選擇進入大學繼續學習,又發現大學也不過是在追逐物質利益的意識形態國家機器,完全壓抑住人的本性,把人培養成機械地按照各種制度進行工作的東西。
安東是工業文明物化下的人,他的頭腦中被植入根深蒂固的工業文明社會的意識形態。受父輩兩性關系的警示,厄休拉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想步上母親安娜的後塵,在永無休止的爭吵與瑣碎中妥協並放棄獨立的自我意識,僅滿足於那種肉體的歡倫卻缺乏靈魂的婚姻生活,因此,她果斷地拒絕了安東的求婚。
(3)外國文學史長篇小說虹的作者擴展閱讀
《虹》的創作背景
19世紀末,英國在帝國主義的競爭中發展逐漸緩慢下來,經濟危機又給英國社會帶來一片蕭條的景象,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更是激化了國際國內的各種矛盾。對比維多利亞時代英國的強盛,人們對現存秩序與傳統制度的信心日漸喪失,精神與信仰的危機和對傳統的反叛成為這一時期社會價值觀念的主潮。
另一方面工業化極大地破壞了人與環境的和諧,導致人與大自然的天然聯系被割斷,並使人淪為機器的奴隸,文學開始更多地轉向人的內心,對人的心靈進行觀照。
㈣ 查泰萊夫人的情人的作者簡介
戴·赫·勞倫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國詩人、小說家、散文家。出生於礦工家庭,當過屠戶會計、廠商雇員和小學教師,曾在國內外漂泊十多年,對現實抱批判否定態度。他寫過詩,但主要寫長篇小說,共有10部,最著名的為《虹》(1915)、《愛戀中的女人》(1921)和《查太萊夫人的情人》(1928)。勞倫斯生於1885年。父親是礦工,缺少教育;母親出身上流社會,有良好的修養。這種文化上的差異,使他們經常吵吵鬧鬧。但這種差異使勞倫斯從父親那裡得到了豐富的社會經驗,從母親那裡至高無上的關懷。也許是母親過分溺愛,勞倫斯有嚴重的戀母情結。他在給朋友的信中說:「我們相互愛著,幾乎像丈夫跟妻子那樣的愛,同時又是母親與兒子的愛。我們倆就像一個人,彼此那樣敏感,我們之間不要語言。這挺可怕,弄得我有些方面不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