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長篇評論
1. 如何評價作家李小洛的長篇小說《暫坐》
評價:茶樓里的世態炎涼正是社會的縮影,環環相扣的命運展示著人物的生存狀態和精神狀態。在潑煩瑣碎的日子裡,看得到茶藝、書畫、古玩的美。
在大巧若拙、餘味無窮的文字背後,彷彿作者就在茶莊樓上,慈悲而關切地看著:人生短暫,且來小說里坐坐。
內容簡介:
《暫坐》以西安為背景,講述了現稿滑閉代生活的快節奏下,一群單身女性在生讓啟活中互相幫助、在心靈上相互依偎的故事,展現了當下獨立女性的風采。她們神秘著,美麗著,聚散往來之間,既深深吸引人,又令人捉摸不透。
獲獎:
2021年1月16日,「《揚子江文學評論》2020年度文學排行榜」正式發布。此次排榜共設長篇小說、中篇小說、短篇小說、詩歌、散文鍵裂(含非虛構)五大榜單。《暫坐》名列長篇小說榜第三名。
2. 如何評價翌平長篇兒童小說《野天鵝》
《野天鵝》體現了符合文學審美以及兒童心理的細致,正如博爾赫斯所說「偉大的文學最終都趨向於兒童文學」,兒童文學的意義在今天彰顯得更加突出。翌平的《野天鵝》是作家出版社今年最有分量的兒童文學新作,他在這部作品中,長時間、大面積地運用了自身的童年經驗和生活積累,是難能可貴的,甚至對於作家本身來說,也是第一次寶貴的付出。它不僅僅是一部兒童文學作品,適合兒童閱讀,也讓成年讀者有廣闊的閱讀和想像空間。小說寫了這一批天真質朴的少年,用它們的善良之心來感知和理解歷史和復雜的人際關系,他們像向日葵一樣迎著光成長,小說充滿了人性的光輝,是翌平目前體量最大、分量最重的小說,作者和編輯部在呈現方式上也作了新的嘗試,作者為本書專門寫了主題歌,用另一種藝術形式來表現其中的內容,也是本書的特色之一。
3. 如何評價長篇小說《國貿三十八層》
講述商界爭斗,挖掘其中深層人性的長篇小說《國貿三十八層》5月31日由作家出版社推出,該作品作者為商業調查師,其作被認為開辟了中國當代現實題材小說的新邊際。
《國貿三十八層》講述同在北京國貿38層辦公的費肯國際會計師事務所、SP律師事務所、香港快闊投資公司的三個女前台,無意中被捲入金融案中案,從一樁普通的電信詐騙到商業諜戰,從北京到香港,一路懸念不斷、意外連連、驚心動魄,結尾更是出乎意料。
作家出版社總編輯、著名評論家黃賓堂認為,「《國貿三十八層》本身的故事足夠引人入勝,可螞賀貴之處在於作者還是把重點落在人物身上,在這種高速運轉的博弈當中,人的品性,人的價值觀,人的豐富性得到彰顯。」
他指出,「永城的小說豐富了我們文學表現的邊際,在商戰這一領域,其專業性,知識性,趣味性,審美性我覺得都揭示得非常好。」
長篇小說《國貿三十八層》:開辟類型化小說新疆域 高凱 攝
中國作協委員、評論家梁鴻鷹表示,「《國貿三十八層》總體來看是一種類型化的寫作,作者以故事情節的推進來談的訴求,過程中挖掘了人性,挖掘了當今社會對於人心裡投下的那些陰影。我覺得類型化小說的發展跟我們社會生活的密切發展是有關系的,跟我們職業分工的更加細密有關,另外也說明了中國文學進一步融入了世界文學的發展。」
他指出,類型小說的成長是社會進步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在這個過程當中,大家能夠看到,有中文之外學習、工作背景的寫作者恰恰成為了作品的中堅力量,這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一個現象。梁鴻鷹以《達芬奇密碼》的作者丹·布朗為例稱,「國外類型小說的發展來講,有多種知識積累背景的寫作者往往才能成為類型小說它的中堅力量,分析丹·布朗所具有的知識儲備和素養儲備,他知曉考古學、美術史、密碼學。」
回到《國貿三十八層》,梁鴻鷹說:「不知道行業的內幕,不擁有商業運作方面的一些經驗和知識,是不可能支撐下這個小說的,不簡型可能給人那麼多驚喜。社會的發展,現代化快速的推進給了這個類型小說更好的發展空間悶咐派。」
4. 如何評價鄭淵潔的長篇小說《皮皮魯和金拇指》
鄭淵潔的長篇小說《皮皮魯和金拇指》的評價是:
《皮皮魯和金拇指》是中國兒童文學的扛鼎之作,在國內兒童文學界享有盛譽,作者以清奇樸素的文筆、瑰麗雄奇的想像不僅為讀者創作出了不朽的名著,還對後世的兒童文學創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豐富的寫作內容中蘊含了深厚的教育意義。
人物介紹:
1、皮皮魯:他學習成績不高,不是學校老師喜歡的那種乖孩子,但他心地善良、正義勇敢,身上有故事。
2、魯西西:皮皮魯的孿生妹妹,比起她令老師和父母頭疼的哥哥來,她是家長和老師們眼中的優等生,乖巧懂事,認真學習,成績也很好。但是她和皮皮魯一樣心地善良,聰明勇敢,她的故事一點也不比皮皮魯遜色。
5. 該如何寫長篇小說的書評
最近在看畢飛宇的《小說課》,主要是他講解文章的一本書。開篇他提到《紅樓夢》里的劉姥姥是個關鍵人物,帶讀者認識了賈府復雜的關系以及賈府的財富。若是單單說賈府怎麼富有,層級多麼森嚴,就會顯得有些自說自話。
劉姥姥是個中農寡婦,地位不高,進到賈府里通過她與賈府人打交道時,不同人的態度就能更好地展現出來,而不是乾巴巴地去描述賈府,顯得有些令人乏味。
長篇小說的書評可以就故事的主線、某一個人物對整個主線的作用(簡而言之,就是人物)、某個關鍵節點進行闡述。
比如《都挺好》的有個節點是蘇大強搬出明成家,這個變化下每個人物是怎麼圍繞這件事改變的,對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
長篇小說的評論是個不容易的活兒。
6. 急求~有關蘇童《米》這部長篇小說的介紹與評論~!
民以食為天,蘇童的一部《米》講述了主人翁五龍擺脫飢餓貧困的人生歷程,伴著一個家族三代人的頹敗,鄉村與都市的糾纏與沖突,隨著食慾的滿足而又落入性慾的陷阱。五龍為「米」而來,也終於死於回鄉火車的米堆上。整部長篇充滿著可閱讀的快感,且不乏深層的寓意。有評論家稱之為「一半是歷史,一半是寓言」,又有稱之為一部精緻的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米雕」。總之,《米》是蘇童為數不多的長篇中最值得重視的一部小說。
解構"性本善"
---讀蘇童長篇小說<<米>>
閱讀文本:
《米》蘇童江蘇文藝出版社 91年1版 93年2次印
提要:
讀蘇童的長篇小說<<米>>,我彷彿被拋進了人類原始雜亂狀態的世界、一個宿命到只有悲劇存在的世界。最讓我震撼的是小說中人物身上暴露的人性惡和瘋狂的復仇行為。蘇童在他架構的空間里把人類所潛在種種"惡"血淋淋的擺在我們面前,讓我們的靈魂無處遁逃.世界始終那麼丑惡那麼混亂不堪,雖然我們希望它朝著它的反方向前進。<<米>>被評論家稱為"一半是歷史,一半是寓言,一部精緻的具有中國傳統特色的「米雕」.總之,《米》是蘇童為數不多的長篇中最值得重視的一部小說。
正文:
想去讀蘇童是因為郭敬明.他在一篇文章里寫到了推崇備至的幾個作家張愛玲,王安憶,安妮寶貝,還有蘇童.大致是說:不知道一個男人的文筆可以那樣華美凄艷,晦暗頹敗,把沁入心脾的人性中那極端的惡描繪的那樣淋漓盡致.蘇童的名字就一直在腦中縈繞,常常會想是怎麼樣的作家和文字呢?大一第一次到圖書館借的書就是蘇童的<<米>>,開始了對蘇童及其文字的解讀.
蘇童《米*序言》:<<米>>是我的第一個長篇小說,1990年冬天寫到1991年春天。朋友們不難發現這是一個遠離作者本人的故事。我想這是我第一次在作品中思考和面對人及人的命運中黑暗的一面。這是一個關於慾望、痛苦、生存和毀滅的故事,我寫了一個人有輪回意義的一生,一個逃離飢荒的農民通過火車流徙到城市,最後又如何通過火車回歸故里,五十年異鄉飄泊是這個人生活的基本概括,而死於歸鄉途中又是整個故事的高潮。我想我在這部小說中醉心營造了某種歷史,某種歸宿、某種結論。
文學作品可以反映現實,這種反映可以是把現實復制出來, 也可以一種超越的方式表現出來.可我們讀《米》卻無法分清它是怎樣的一種現實。它不會是作者所能實實觸及到的現實,蘇童卻把從未經歷過的事寫得活靈活現,入木三分.雖然蘇童一直強調說:"寫《米》是為了解開少年期特有的叛逆、喊叫和尋死覓活的情結,說直白一點就是自己當時內心的需要。自己要顛覆的東西也很多,被認定的人性、道德,還有人物、人與人的關系以及故事進展等方面。寫這部小說對自己而言就像一次極限體驗,也像蜘蛛織網一樣自然而然的流泄。」作者的自我解讀是想說明他的小說世界是建造在內心基礎之上虛構,但若說是虛構的現實,又那麼真實的撞擊著我們的感覺。文本雖然給我們建構的一個歷史的空間,但它的時間似乎是缺失的。用朱棟霖的話說:是脫離那個意識形態本真的歷史,就是「歷史」的一種崩潰和頹敗狀態。
首先覺得它不同於以前所讀的小說的地方,是裡面沒有所謂正面人物。小說的主人翁五龍,綺雲是沉淪和墮落的象徵,裡面所有的人物都是變態的,都是人生的失敗者。
文本里出現一個」楓揚樹故鄉「,似乎只有這個地方是五龍懷念的地方,是一片存在著真善美的地方,是五龍的故鄉抑或是人性的故鄉。後來,看了蘇童大量的作品,才知道「楓揚樹故鄉」和"香椿樹街「是蘇童建構的兩個歷史空間,是一個世界的兩側,一側是鄉村一側是城市。在這兩個世界中,蘇童給我們虛構的故事次第上演。
<<米>>是蘇童拆解陳舊的歷史文本,進行重新的拼合,以實現原有意義的解構。
《米》中所有意象傳達出來的都是醜陋和罪惡。五龍的淪落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在楓揚樹故鄉忍飢挨餓的日子,在逃離故鄉的路上,在被阿寶踩在腳下讓他叫爸爸的時候,還是在馮老闆店裡被壓迫的時候?誰能說清楚呢!
逃離楓揚樹故鄉,五龍是為了爭取生存的機會;忍受別人施加的種種侮辱,是為了爭取生存的機會;對所有人的瘋狂報復也是為了爭取生存的機會``````五龍所有行為,都是想要生存下去,生存的更好。對此,他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在混亂丑惡的世界中,在弱肉強食的環境中想要生存下去,別人自然要有所取,可是五龍給的起嗎?
人性的惡在小說中暴露無疑,蘇童似乎又把它極力誇張了。某個年代加諸在作者身上的特殊印記,作者特定年齡所有的心裡叛逆,以一種震撼人心的方式展現出來,是為了讓我們側目嗎!
《米》中的女主人翁--織雲和綺雲,同樣脫離不了惡的命運。不同的性格,卻同樣被扭曲,以不同的方式沉淪著!
妹妹織雲,美麗,大膽,墮落。當她還是少女的時候,就可以為了一件皮裘出賣肉體,註定了其命運的悲劇性。被六爺玩弄後,又不甘寂寞與阿寶通姦,被五龍撞見,在仇恨和嫉妒中告訴了六爺。織雲的命運改變了,五龍的命運改變了,所有人的命運都改變了,但這種改變又何嘗不是另一種宿命。當織雲慘死在大火中時,似乎一切都結束了,殊不知,一切才剛剛開始,新一輪的命運轉輪啟動了。
姐姐綺雲,禁慾,古板,暴躁。她憎惡丑惡骯臟的世界,憎惡身邊所有的人。可以說她最有希望成為正義的化身,可是蘇童不這樣去安排,綺雲的性格依然是變態扭曲的。她憎惡污濁,卻不同情善良。她把妹妹看成魔鬼的化身,從一開始就厭惡五龍。他嗅到了妹妹和五龍身上的罪惡和強烈的復仇氣息。她了解五龍的陰鷙,從父親收留五龍開始,她就想盡一切辦法趕走五龍。可是從內心深處,她對五龍卻是充滿深深的恐懼。然而她最終和五龍結合,幾乎生活了一輩子,而且還有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世界在一種混亂的秩序下一如既往的存在,雖然在這個世界裡,人與人之間,沒有親情,愛情等等人類的所有情感,甚至連一點溫情都沒有,有的只是慾望和仇恨.
有時候覺得對織雲的同情要比綺雲多的多。
五龍的人性被一步步扭曲,一輩子都在爭取生存和復仇中度過。那蘇童想告訴我們什麼呢?
從心理學方面講,五龍的性格是因著他種種的遭際而變態的。人性中存在的真善美在他的內心尋不到半點了。特別是讀到五龍性變態的描寫,把人的原始慾望推入了無以復加的地步。慾望是萬惡之緣。
」米「是書名,也是作品的重要意象。五龍對米的痴狂達到了一種變態的程度,五龍對米有近似於宗教般的狂熱的崇拜,他認為米是世界上最干凈最聖潔的東西.他喜歡詛嚼生米,喜歡赤身裸體的躺在米堆里。他最大的願望,也可以說活著的終極意義,就是把很多很多米拉到他的」楓揚樹故鄉」。這可能和他一直處於飢餓狀態有關,但除了他自己,別人永遠無法理解。
在毀滅別人和自我毀滅之後,五龍似乎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金錢,權利,女人以及很多很多大米。當五龍拖著潰爛的身體,帶著整整一火車大米啟程回」楓揚樹故鄉「時,他知道自己的生命就要結束了。躺在米堆里,五龍的神思飛越自己的一生。最後的夢,是鄉親們看到那些大米後,狂歡的場面。似乎一個人一生的輪回到此完全結束了,五龍完成了他的宿命,蘇童完成了他所虛構的故事的高潮,而他的兒子,卻在等著他死去,撬下他滿口的金牙``````
看過《米》後好多天,內心和精神都處在一種急躁中。在蘇童給我們建構的文本中游離,審視他們也被他們審視.總覺得"楓楊樹故鄉"在某個地方,米店在某個地方,五龍,織雲,綺雲也在某個地方,過著他們混亂卻宿命的生活.
我試圖否定那些故事,否定那種生活存在的可能性.那應該只是蘇童建構的一個文本.
蘇童想在這個文本中告訴我們什麼呢?解構孟老夫子的"性本善"嗎?在一個混亂不堪的世界裡,在人們最原始的生存慾望中,本來就不存在"善"這個字.蘇童的小說世界裡,不管人之初是不是本善的,但無序的歷史空間和時間里,人們似乎只能惡行惡狀.如果你是他人的地獄,那麼他人也是你的地獄.但解構它又能給我們怎樣的啟示呢!當我們走進個這個文本卻無法走出來時,我們只能是莫名其妙的煩躁.又或許,我們跟本就沒有走進,就談不上走出了!
其實不管是蘇童對生存的思索還是他自己內心的需要,五龍的世界與我們無關,五龍的生活與我們無關.我們的生活在別處.丑惡只能在丑惡面前張狂,我們的靈魂有更深的層面,那是五龍所不知道的,也是蘇童所忽略的世界.蘇童從來不避諱說自己生活經歷的匱乏,所以他強調想像比生活更真實更美好。沒有一個作家的創作不是藉助想像進行的,只不過想像在作品中占的比例,每個作家都不會一樣而已。但像蘇童這樣把想像推到極致進行寫作的人也屬於奇才了.
有一點是肯定的,蘇童的文字是華麗的,語言是凄艷的,有著一種讓人著迷的狂放,憂傷以及絢麗的色彩,極富詩意.他的小說注重意境的營造,張力強,氛圍氣足,有著異常華麗詭異的想像力和流暢的敘事結構。他富有的是感受和感覺,但總是覺得在思想上則顯的多少有點貧乏,因為歷史和生活不僅僅是壓抑和痛苦的。蘇童的文字向來不晦澀,蘇童小說是一道美麗的陷阱,使初步者迷醉,使久留者後悔。最初的感受是一見鍾情般,但第一次遭遇蘇童是尷尬的.
2006.12.8
7. 如何評價當代著名女作家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
《青春之歌》作為一部很棒的紅色經典小說,有著很宏大的歷史背景,還有著可以讓人一讀就無法輕易放下的獨特魅力。一口氣讀完全書以後,我除了感受到當時那個年代的青年深深的愛國熱忱、對黨和國家的高度的信仰外,其次還學到了書中隱隱約約透露出的愛情信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