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德語原著短篇小說

德語原著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5-25 21:31:20

A. 有哪些德語小說值得推薦

入門級級德國小說:
1、鋼琴小精靈(德語版)
作者:(德國)洛特·金仕可菲
簡介:《鋼琴小精靈》是「國際大獎小說」系列叢書之一,主要講述了小姑娘丹妮爾在自己家的鋼琴里發現了一個鋼琴小精靈。為了喂飽這個以音樂為食的小人兒,不愛彈鋼琴的丹妮爾不得不天天練習彈琴,這可讓丹妮爾的父母大吃一驚。通過聊天,丹妮爾得知鋼琴小精靈因為進入丹妮爾的鋼琴而與家人分離,她決定幫助小精靈回到家人的身邊。丹妮爾在弟弟和鋼琴製造師的孩子的幫助下,終於幫助小精靈找到了家人,並且為小精靈的家人們找到了很好的歸宿。
2、十一月的貓(德語版)

作者:(德國)米亞姆•普萊斯勒
簡介:伊爾莎的媽媽說:「十一月的小貓什麼都幹不了,沒有人會想要它。」其實伊爾莎就跟這只十一月的小貓差不多,弱小又沒有人心疼。自從爸爸離開家以後,她和媽媽還有兩個年長一點的哥哥一起住在窮人居住的鄉公所里。伊爾莎是三個孩子中年齡最小、最柔嫩體弱的。她在學校沒有朋友,總被同學們嘲笑;在老師的心中,也被蓋上了反應遲鈍的章子。她總是一個人,也只能獨來獨往。不過後來她有了一個朋友——一個由於意外而癱瘓在床的男孩。面對這種情況,伊爾莎通過艱辛的努力,漸漸地改變了孤立的境地,終於爭取到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3、夏洛特的夢(德語版)

作者:(奧地利林茨)加比-克瑞斯蕾娜
簡介:愛情有時能帶來無盡的痛苦,15歲的夏洛特在父母離異時深刻地體會到了這一點。爸爸現在有了芭比熙,媽媽也有鄰居馬里奧來安慰。新公寓、新學校和新的代理爸爸,這一切讓夏洛特稍微喘口氣了,可是這時,蘇茨和卡羅闖進了她的生活。她的新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4、老鼠也能上天堂(德語版)

作者:伊娃•普羅查茲科娃
簡介:一隻叫做達莉的老鼠在被狐狸白肚皮追逐的過程中跌下山崖,死了。她充滿疑惑地到達了陌生的另一個世界。那個世界裡,他看到了早亡的跛腿叔叔和表妹小饞妮,看到了生前的相處過的朋友,還有曾經最害怕的敵人——狐狸白肚皮。在這個特殊的世界裡,她經歷了許多奇怪的事,並且看到一些事物在悄然改變……包括她和白肚皮的關系。下一個生命的輪回里,她和白肚皮將會怎樣繼續前生的矛盾和糾葛呢,一切是否會釋然呢?在通往天堂的路上,她找到了答案。
5、安東潛水記(德語版)

簡介:小安東和爺爺奶奶一起去度假,一開始十分興奮和高興,充滿了期待。但到了度假地點,卻十分失望。他們落腳的地方是一個天然湖。喜歡潛水,但卻一直是在室內游泳池裡玩耍的安東對眼前不知深淺的湖水充滿了恐懼和厭惡。幸運的是他最終找到了一個朋友,—— 那是一條爺爺釣到的小魚。很快,他和小魚無話不談。在一次「戰斗」中,他和欺負他的大男孩終於交手,從而成功地捍衛了自己好朋友——那條小魚的生命。通過這次「戰斗」, 小安東了明白了:原來沒有絕對的非暴力,在需要自衛或保衛自己的朋友時,應該勇敢地面對。

非入門級(需一定德語基礎):
1、科隆911(德語版)
作者:弗蘭克•施茨廷

簡介:1260年9月11日,建築師傑哈德突然從教堂的鷹架上墜落身亡。同一個晚上,一名妓女和乞丐,先後死於迷你十字弓之下,一種消失多年的神秘武器。但,這只是連環殺戮的開始……
莫名捲入的紅發小賊,綽號「狐狸」的雅各布,靠著街頭求生的小聰明,一次次與死神擦身而過。可是這個神秘的暗夜黑影,有著詭魅的氣息和奇快的速度,他是否能再一次成功逃離死亡的威脅?
漂亮的染布女子、她的無賴酒鬼父親,還有她同為酒鬼卻知識淵博的司祭長舅舅,雅各布意外地得到了這些人的幫助。在暗夜殺手找到雅各布之前,他們發現陰謀的真相嗎?
2、群(德語版)
作者:法蘭克.薛慶
簡介:在秘魯,一名漁漁夫從海上消失。
法國頂級餐廳「三個胖子」的廚房裡,鮮美的龍蝦用它黑色的眼睛盯住大廚,然後,自己爆炸了。
來自海底的訊息,從都市下水道流瀉蔓延⋯⋯
加拿大沿海的鯨群遲到了好幾個星期,受到賞賞鯨民眾歡喜相迎時,竟反常地聯手展開攻擊。蚌類開始擁有導航的本領,甚至和鯨魚商量好合作戰略?
一群劇毒的水母聚集岸邊,威脅著澳洲和印尼。交織在深海中的電線被扯斷了,大西洋兩岸完全失去聯系,電話、網路頓時成了廢物;直布羅陀海峽、麻六甲海峽和英吉利海峽,地球上最重要的貿易命脈一一癱瘓。
海的世界裡,似乎有了什麼聯盟。策略。有計劃和智慧。
但,究竟是什麼樣的計劃?又是「什麼」導演了這一切?
科學家們不得不承認,人類對這顆自以為通知千萬年的星球,了解的程度並不比太空多。
而當人類共同面對這樣的末日時,卻連對手是什麼,甚至,有沒有對手?都一無所知。於是,石油業者狂熱環保分子、激進愛國軍人攜手合作,生物學家和地質學家、天文學家共同切磋,一起面對完全未知的敵人,同時演出一場無知、貪婪、敬畏、謙遜、慈悲、掠奪,所有人性的聖潔和卑劣交織錯落的大時代劇。

B. 倫茨的成名作《德語課》描寫了什麼內容

鏈接:https://pan..com/s/1O9brEzcX4syq-jeAeCHGBQ


提取碼:wlay
《德語課滾孝》,作為與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伯爾和格拉斯齊名的德國文學家西格弗里德•倫茨(Siegfried Lenz)最著名的清演算法西斯惡行的小說之一,選擇的場景是遠離戰火但並不寧靜的德國北部海邊的鄉村,主人公是一個天真的少年——西吉,他因藏畫被扮備信送進了廳輪少年管教所,因在一堂德語課上沒有完成一篇名叫《盡職的快樂》的命題作文而被關進了囚室罰寫作文。

C. 施篤姆的施篤姆主要作品簡析

施篤姆的第一部中篇,也是他的成名作,便是五四時代就譯成了漢語的《茵夢湖》(Immensee,1850)。小說敘述 的是一段不幸的愛情故事,作品採用第一人稱和倒敘手法,用倒敘把主人公的過去與現在聯系起來,倒敘的內容構成了作品的主要情節,但小說開頭與結尾卻是「現在」,它們構成了「過去」的框形。這種「框形結構」也是施托姆十分愛用的手法,目的是進行「今昔對比」,製造感情上的惆帳、眷戀,痛苦和感傷。
他的另一名篇《木偶戲子保羅》(PoIePoppenspieler,1874)在題材上與《茵夢湖》雷同,也是一個愛情故事,但它的結局卻不是感傷的而是幸福的。小說也採用了施托姆慣用的第一人稱與倒敘手法。從藝術效果上看,第一人稱的優點是使讀者有親切感,並有利於主人公抒發感情。 一八四〇年至一八九〇年,是德語文學史上的所謂詩意現實主義(Poetischer Realismus)時期。這個時期的許多德語作家,包括施篤姆在內,在前既不同於著意描寫人生的「夜的方面」的浪漫派,也不同於以「傾向文學」為標閉察榜的青年德意志派,在後同樣有別於對社會生活進行瑣碎而機械地摹寫的自然主義者。他們面向人生和現實,但由於受著德國社會發展遲緩和資產階級政治上軟弱乏力的局限,他們大多數只能客觀反映自己所接觸到的那一部分現實,有意無意地迴避重大的社會政治題材,力圖從平凡的事物中尋找發掘出所謂詩意,而缺少遠大的眼光和抱負。按照當時一些理論家的主張,即使在極其貧乏的日常生活中也存在一個個富於詩意的因素或瞬息(einzelne Momente von poetischem Interesse)。作家就應將注意力限制和集中於這些因素和瞬息上,從而再現平庸的社會現象中的某個詩意的方面(eine poetische Seite)。
詩意現實主義的作家們在不同程度上實現了這些主張,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作品。這些作品雖然多數迴避了時代和社會的重大斗爭,接觸生活的面相對的狹窄,但在局部上卻不都缺乏反映現實的深度,而且在寫作藝術方面刻意求工,因此富有巨大的表現力和強烈的感染力。這一時期的作家們大多擅長於寫抒情詩和中短篇小說(Novelle),而以後者的成就更為突出。在德語中短篇小說的發展史上,此時形成了一個空前的高峰。作為當時興起於整個歐洲的現實主義潮流中的一個小支脈,德國詩意現實主義自有其不可忽視的特長和成就,產生了像凱勒、施篤姆、馮塔納等一些有世界影響的作家。 寫到此,我們自然會提出問題:施篤姆的小說具體地講有哪些特點?它們之成為佳作,長期以來受到各國讀者喜愛,所憑借的究竟是些什麼呢?
根據作家的境遇變遷和思想發展,我們一般將他的小說創作劃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但是,在這三個時期之間,一些貫穿始終的共同特點卻非常明顯。
先說作品的思想內容。和多數詩意現實主義的作家一樣,施篤姆在創作中也有意無意地迴避時代與社會的重大斗爭,而致力於從平凡人的平凡生活中去尋找所謂詩意。他的小說寫的大多是戀愛、婚姻和家庭生活,主人公也不外乎市民、大學生、手工匠人、農民以及城鄉中小資產者這樣一些普通人。
我們過去評介施篤姆,幾乎都無例外地將他的作品「多半局限在個人生活和家庭的范圍內,沒有接觸到當時重大的社會和政治問題」,判定為作家的缺點,並以此為依據,草率匆忙地得出施篤姆的作品不夠深刻、不夠經典的結論。中外文學史的無數事例證明,這樣做是不正確的;須知作品是否深刻、經典,並不取決於作家寫什麼,而取決於怎樣寫。在對施篤姆的主要作品及其流傳情況作比較認真的研究之後,筆者相反認為,他大多寫戀愛、婚姻、家庭生活這一類題材,也許倒恰恰是他獲得眾多讀者喜愛的原因。這類題材固然平凡,但為讀者熟悉,因此不易寫好;但是只要寫好了,就能打動各個時代和不同民族的千千萬萬讀者的心,因為戀愛、婚姻和家庭問題,毋庸諱言具有超時代、越國界的普遍意義,易於為廣大讀者所理解和接受。而整個困伏看來,施篤姆的創作無疑是汪態攜成功的,在反映社會人生方面達到了相當的深度。筆者這樣講有以下兩點理由:一,施篤姆以戀愛、婚姻和家庭題材,寫出了社會變遷,反映了時代風貌。這在那些有較廣闊的社會生活背景的代表作,如《茵夢湖》、《在大學里》、《木偶戲子波勒》、《基爾希父子》、《雙影人》和《白馬騎者》中,是十分清楚的。它們要麼反映了在封建宗法制社會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時期人與人關系的轉變,要麼寫出了新舊思想的斗爭。也正因此,這類作品過去比較受我們重視。二,即使在一些方面看似僅僅寫個人生活、家庭關系的作品中,施篤姆也對倫理、道德以及人生意義和家庭教育等等問題,進行了探討,賦予了作品以較為豐富的內涵。這類作品,如《遲開的薔薇》、《燕語》、《三色繼母花》、《一位默不作聲的音樂家》和《懺悔》等,同樣也有深刻的意義。除去上述兩類小說,施篤姆的的確確也寫過一些僅僅只能算是生活場景速寫的小短篇。但整個而論,他的創作實在是很好地反映了十九世紀後半期德國社會,特別是某些偏遠地區的社會風貌;他的一篇篇傑作,不啻一幅幅德國宗法制社會在資本主義沖擊下解體時期的精彩風情畫。過去,我們常常嫌它們的情調低沉、灰暗,但這是作者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所必然造成的,正好反映了一八四八年革命失敗後的社會現實和一般知識分子的心理狀態。我們沒有理由以今天的標准去苛求生活在十九世紀的德國作家。 施篤姆怎麼能夠將小說寫得如此富有詩意呢?
除了他本身是一位抒情詩人,有著詩人的稟賦,因而筆端常常流露出充沛熱烈的情感外,筆者以為還有以下原因:施篤姆常常寫的都是自身經歷,即他自己所能接觸到的那一部分現實。例如,《茵夢湖》中的伊莉莎白和《她來自大洋彼岸》中的燕妮,都是他年輕時所熱戀過的一個叫貝爾塔的姑娘的化身;而《一位默不作聲的音樂家》,拿施篤姆自己的話來講,更「產生於我自己心靈的最神聖的深處,這默默無聲的樂師便是我疼愛的兒子……」再則,故事發生的地點大多在北海之濱,那在不少小說(如《燕語》、《雙影人》)中都洋溢著戀鄉之情,正是熱愛故土並曾長期流落他鄉的施篤姆本人心境的寫照。感情是詩歌的生命;施篤姆的成功之作無不寫得情深意切,詩意也便油然而生。
施篤姆1817年9月14日生於當時處於丹麥統治下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州瀕臨北海的小城胡蘇姆。祖上世代務農,父親是律師。1837年進入大學攻讀法律,畢業後回故鄉開設律師事務所,同時開始搜集整理家鄉的民歌、格言、傳說和童話,並創作了一些帶有田園牧歌情調的抒情詩。1848年發表第一篇小說《瑪爾特和她的表》。對於1848年席捲德國和全歐的資產階級革命持旁觀態度,但關注同年爆發的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人民反抗丹麥統治的斗爭。這個時期他也突破了個人和家庭的狹小圈子,創作了一些充滿愛國主義激情的作品。如抒情詩《1848年復活節》、《在1850年秋天》和《離別》(1853),短篇小說《一片綠葉》(1853)等。1850年發表的中篇小說《茵夢湖》,為施托姆贏得了小說家的聲譽。
1853年,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人民起義失敗,施托姆被丹麥統治者取消律師資格,不得不離開故鄉。先在波茨坦當了3年法院義務推事,全靠父親資助和自己寫作的報酬維持全家生活。1856年遷居海利根施塔特,獲得縣法官的職務。施托姆在普魯士整整過了10年流亡生活,對容克貴族統治下的黑暗腐朽的社會有深刻認識,創作中明顯地增加了現實主義因素。這期間,結識著名作家艾興多爾夫、默里克、馮塔納和海澤等,並寫出了中篇小說《在大學里》(1863)等作品。
1864年,丹麥人被逐走,施托姆回到故鄉,任行政長官。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並入普魯士後,他改任胡蘇姆法院的法官。施托姆具有地方民主主義思想,認為「貴族(與教會一樣)是民族血管里的毒素」,對「無恥的容克統治」和「俾斯麥的強盜政策」極其不滿。他逐漸退出政治生活,1880年移居哈德馬爾申村,潛心從事寫作。1888年7月4日逝世。
在平凡的現實中發掘出詩意
但同樣重要,是施篤姆努力實踐了在平凡的現實中發掘出詩意的主張,並堅信作家只要有足夠的功力,用中、短篇小說這種形式也能創造出「最高的詩意」。因此,他一生致力於中、短篇的創作,而謝絕朋友的勸誘,沒有寫任何長篇。他在自己的作品中寫的常常是善良的人,平凡而普通的人;寫的常常是他們的美好的情感,諸如愛情、友誼以及對故鄉家園的思念和熱愛等等。可也正由於平凡、普通,我們讀來便感到熟悉、親切;正由於善良、美好,我們不知不覺便會產生共鳴,受到感染,加之施篤姆確實功力深厚,我們每讀完他的一篇傑作,心中自然便會湧起那種讀完一首好詩後的微醺乃至陶醉的感覺來。 上述種種,便使得施篤姆的成功之作充滿了詩情畫意,詩意盎然。總之,施篤姆不愧為德語文學中獨有的所謂詩意現實主義的傑出代表;他的作品的的確確可以稱之為詩意小說。在德語中、短篇小說乃至世界中、短篇小說之林中,施篤姆的作品自有其鮮明的個性和特色;正因為有這些特色,它們過去得以流傳,今天仍然受到重視。

D. 德語短篇小說欣賞

德語短篇小說欣賞

引導語:下面是我收集的一篇短篇小說,希望大家喜歡。

Die Katze war im Schnee erfroren - Wolfgang Borchert

雪地里凍死的貓

Männer gingen nachts auf der Straße. Sie summten. Hinter ihnen war ein roter Fleck in der Nacht. Es war ein häßlicher roter Fleck. Denn der Fleck war ein Dorf. Und das Dorf, das brannte. Die Männer hatten es angesteckt. Denn die Männer waren Soldaten. Denn es war Krieg. Und der Schnee schrie unter ihren benagelten Schuhen. Schrie häßlich, der Schnee. Die Leute standen um ihre Häuser herum. Und die brannten. Sie hatten Töpfe und Kinder und Decken unter die Arme geklemmt. Katzen schrien im blutigen Schnee. Und der war vom Feuer so rot. Und er schwieg. Denn die Leute standen stumm um die knisternden seufzenden Häuser herum. Und darum konnte der Schnee nicht schrein. Einige hatten auch hölzerne Bilder bei sich. Kleine, in gold und Silber und blau. Da war ein Mann drauf zu sehen mit einem ovalen Gesicht und einem braunen Bart. Die Leute starrten dem sehr schönen Mann wild in die Augen. Aber die Häuser, die brannten und brannten und brannten doch.

男人們走在夜間的路上。他們哼著歌。在他們身後的黑夜裡,有一個紅色的色塊。那是一個難看的紅色色塊。因為這色塊是一個村莊,一個正在燃燒的村莊。是這些人點著了它。因為他們是士兵。因為這是戰爭。積雪在他們的釘鞋下發出尖叫聲。這雪的尖叫很難聽。村民圍著他們的房子站著。房子在燒。他們把鍋子、孩子、杯子夾在胳臂下。貓在血紅色的雪裡尖叫。在火光的映稱下,雪是那麼的紅。而這里的雪沉默著。因為村民啞然地站在噼啪嘆息著的房子周圍。所以這里的雪沒有聲音。有的人還拿著木質的版畫。小小的`畫,上面有金色、銀色和藍色。畫上是一個橢圓臉的、有棕色鬍子的男人。村民們盯著這漂亮男人的眼睛。可是那些房子,卻還在燒還在燒還在燒。

Bei diesem Dorf lag noch ein anderes Dorf. Da standen sie in dieser Nacht an den Fenstern. Und manchmal wurde der Schnee, der mondhelle Schnee, sogar etwas rosa von drüben. Und die Leute sahen sich an. Die Tiere bumsten gegen die Stallwand. Und die Leute nickten im Dunkeln vielleicht vor sich hin. Kahlköpfige Männer standen am Tisch. Vor zwei Stunden hatte der eine mit einem Rotstift eine Linie gezogen. Auf eine Karte. Auf dieser Karte war ein Punkt. Der war das Dorf. Und dann hatte einer telefoniert. Und dann hatten die Soldaten den Fleck in die Nacht reingemacht: das blutig brennende Dorf. Mit den frierenden schreienden Katzen im rosanen Schnee. Und bei den kahlköpfigen Männern war wieder leise Musik. Ein Mädchen sang irgendwas. Und es donnerte manchmal dazu. Ganz weit ab. Männer gingen abends auf der Straße. Sie summten. Und sie rochen die Birnbäume. Es war kein Krieg. Und die Männer waren keine Soldaten. Aber dann war am Himmel ein blutroter Fleck. Da summten die Männer nicht mehr. Und einer sagte: Kuck mal, die Sonne. Und dann gingen sie wieder. Doch sie summten nicht mehr. Denn unter den blühenden Birnen schrie rosaner Schnee. Und sie wurden den rosanen Schnee nie wieder los. In einem halben Dorf spielen Kinder mit verkohltem Holz. Und dann, dann war da ein weißes Stück Holz. Das war ein Knochen. Und die Kinder, die klopften mit dem Knochen gegen die Stallwand. Es hörte sich an, als ob jemand auf eine Trommel schlug. Tock, machte der Knochen, tock und tock und tock. Es hörte sich an, als ob jemand auf eine Trommel schlug. Und sie freuten sich. Er war so hübsch hell. Von einer Katze war er, der Knochen.

在這村莊邊上,還有另一個村莊。這一夜,那裡的人們站在窗邊。時不時的,月光下的雪甚至被對面映成了玫紅色。人們就目不轉睛地看著。家畜撞著棚圈的圍欄。也許人們還在黑暗中自顧自地點著頭。禿頭的男人們站在桌邊。兩個小時之前,其中一人用紅筆畫了一道線,在一張地圖上。在地圖上有一個點。這點就是那個村莊。接著一個人打了電話。再接著,士兵們就把黑夜裡的色塊抹去了:那個燃燒著血紅色火光的村莊。一同抹去的還有在玫紅色雪地里挨凍的尖叫的貓。禿頭的男人這邊便又是輕快的音樂了。一個女孩子唱了點什麼。雷聲時不時和進來。遠遠的雷聲。男人們走在傍晚的路上。他們哼著歌。他們聞到了梨樹的味道。現在沒有戰爭。這些人也不再是士兵。可天邊卻出現了一抹血紅色。他們不再哼歌了。其中一個人說:看呀,是太陽。他們便接著走,可不再哼歌了。因為盛開的梨花下玫紅色的雪開始尖叫。而他們再也忘不掉玫紅色的雪。在一個只剩一半的村莊里,孩子們玩耍著已經炭化的木頭。可後來,後來出現了一塊白色的木頭。那是一塊骨頭。孩子們拿這塊骨頭敲擊棚圈的圍欄。聽起來,就好像是在打鐵皮鼓一樣。咚,骨頭發出了聲響,咚咚咚。聽起來,就好像是在打鐵皮鼓一樣。孩子們可高興了。這骨頭那麼白那麼漂亮。它是一隻貓的骨頭。 ;

E. 求推薦幾本德語文學或者小說書,要有中文翻譯的,最近在學德語,希望能增進學習。😊&#

可以看《小王子》德語版,雖然不是原版,但是很不錯。可以對照中文翻譯。還有格林童話也是德國的啊,童話小時候都看過,對照著讀可以一邊增進學習,一邊回憶童年。

F. 《浮士德》這本書是德語文學巔峰之作,主要寫的是一個什麼故事

歌德用64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詩劇,故事一開始,上帝和魔鬼打賭。魔鬼認為人類很容易屈服於慾望,而上帝認為人類可以用理性戰勝慾望。於是,魔鬼找到了故事中的主人公浮士德,一個50多歲的老單身漢,他一生都在學習知識,卻從未體驗過人生,和浮士德打賭,他會滿足浮士德所有的慾望,只要浮士德說他滿意,魔鬼就會帶走浮士德的靈魂。

浮士德再次投身政治,幫助國王平定了叛亂,並在海邊獲得了一塊封地,浮士德在這個時候有更高的追求。他開始填海造地,希望建立一個理想的國家,讓每個人安居樂業。但是魔鬼阻止了,害了很多人。浮士德悲痛欲絕,雙目失明。這時,浮士德已經走到了生命的盡頭,魔鬼開始為他建造墳墓,浮士德聽到了鏟土的聲音,誤以為是人們自發開墾土地的聲音,最後表達了自己的情緒,說自己很滿意,魔鬼要帶走他的靈魂的時候,天使出現了,天使吧浮士德的靈魂帶到天堂,浮士德的故事結束了。

G. E.T.A.Hoffmann的德語小說《Der Sandmann》主要是講的什麼,故事大概說明一下

故事可分為兩部分:
第一部分以三封信開頭,引出了三個人物:主人公納塔內爾、他的未婚妻克拉拉以及克拉拉的哥哥羅塔。主人公給羅塔寫信,信中提到了自己最近惶恐不安的原因:他認為自己最近遇到的晴雨表小販科波拉是當年殺害父親的「沙人」考普留斯,這次偶遇將成為不幸的開始。在信件中主角回憶了自己兒時的遭遇,兒時保姆講述的「沙人」的恐怖故事,以及由於偷窺父親和考普留斯的秘密實驗被發現後造成的童年的創傷——他對考普留斯和失去眼睛的恐懼根植於此。此後父親在實驗中的離奇去世更讓主角確信了考普留斯就是「沙人」,是不幸的罪魁禍首。
誤收到信件的克拉拉認為主角的父親的死亡事件只是意外,並仔細探討了「神秘力量」的存在問題,她勸導納塔內爾不要繼續為此憂郁。納塔內爾回信為自己辯護,順便提到大學教授斯帕蘭扎尼和他奇怪的女兒奧琳匹婭。
第二部分第三人稱敘事者出現。自稱主角朋友的敘述者以第三人稱繼續講述故事。他先是對第一部分三個人物的關系進行補充,之後連上納塔內爾放假回家後的情節:納塔內爾變得憂郁,始終因為「沙人」事件焦慮不安,克拉拉與主角的愛情出現裂痕,兩人分歧越來越大。回到大學後納塔內爾痴迷用從科波拉那裡買來的望遠鏡觀察教授的女兒、神秘的奧琳匹婭,之後更是瘋狂地愛上了這位美麗的女子,想向她求婚。最終發現奧琳匹婭竟是自動機器人後,主角失去理智,陷入瘋狂。從瘋人院出院後,在游覽城市、登塔看風景時再次發瘋,最終墜塔死亡。

H. 都德著名的短篇小說是什麼

編輯本段簡介
阿爾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國19世紀著名的現實主義小說家。 1840年5月13日, 都德
都德生在法國南部普魯旺斯省的尼姆地方。他的父親是個商人,母親對於文學有特殊的愛好,酷愛讀書,不善於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聰穎過人。他很小的時候就練習寫詩,而且注意觀察生活。在里昂中學讀書時,他經常到書店博覽群書,涉獵廣泛,擴大了知識視野。1855年,父親破產,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自謀生路。他15歲就到阿雷小學校任自習輔導員。兩年之後,由於哥哥的幫助,到了巴黎,在貧困的境遇中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1860年,都德任莫尼公爵的秘書。這使他有機會觀察巴黎社會各種各樣的人,使他能多次到富於詩情畫意的普魯旺斯旅行,從家鄉流傳的民間故事和傳說中汲取創作營養。25歲時,他發表了短篇小說集《磨坊文札》,描寫了法國南方的自然風光和生活習俗。兩年後出版了一部帶有半自傳體性的長篇小說《小東西》,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冷漠的人際關系,一舉成名。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他以這次戰爭為背景,寫了一組具有深刻愛國主義內容和卓越藝術技巧的短篇小說,結為《月曜日的故事》。其中,《最後一課》、《柏林之圍》因藝術的典型化和構思的新穎別致,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名篇。都德一生寫了13部長篇小說、4部短篇小說集以及一些劇本和詩作。他善於用簡潔的筆觸描繪復雜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風格、嘲諷現實的眼光和親切動人的藝術力量為不少讀者所喜愛。「他的創作,真實與詩情,歡笑與淚痕,怒焰與悲苦,交流並瀉,構成他區別於同時代其他作家的獨特風格。」阿爾封斯·都德是法國文學史上一個很有特色的小說家,是「五人聚餐會」的成員之一(其他四位是福樓拜、屠格涅夫、左拉、愛蒙特·龔古爾)。
編輯本段人物生平
事跡
他出生於法國南方尼姆城一個破落的絲綢商人家庭,迫於窮困,十五歲起在小學里擔任監學(類似自修課輔導員),獨自謀生。 都德的父親是個商人,母親對於文學有特殊的愛好,酷愛讀書,不善於料理生活。都德自幼聰穎過人。他很小的時候就練習寫詩,而且注意觀察生活。在里昂中學讀書時,他經常到書店博覽群書,涉獵廣泛,擴啟陵談大了知識視野。1855年,父親破產,家道中落,他被迫輟學自謀生路。他15歲就到阿雷小學校任自習輔導員。兩年之後,由於哥哥的幫助,到了巴黎,在貧困的境遇中開始了文學創作生活。
所有作品
1857年他17歲時帶著詩作《女戀人》(1858)到巴黎,開始文藝創作,1866年散文和故事集《磨坊書札》的出版給他帶來小說家的聲譽。 這是一部優美的散文集,作者以故鄉普羅旺斯的人情風物、傳說掌故為題材,用充滿詩意的筆調,抒發深厚的鄉土感情。其中有幾篇是美麗的童話,例如《塞甘先生的山羊》,敘述塞甘先生的一頭溫和而漂亮的小山羊,酷愛自由,不滿足於後園的青草,偷逃到附近小山上漫遊,勇敢地和狼搏鬥,直到精疲力竭被狼吞噬。 《高尼葉師傅的秘密》描述塔拉斯孔城開設麵粉工廠後使當地磨坊的風車都停頓下來,但高尼葉師傅磨坊的風車卻照舊運轉不休,原來他用生石灰冒充麥子磨成粉。他的苦心卻博得了居民的同情。 《磨坊書札》發表兩年後,都德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小東西》(1868)出版。《小東西》半自傳式地記敘了作者青少年時期因家道中落,不得不為生計而奔波的經歷,以俏皮和幽默的筆調描繪資本主義社會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這部小說是都德的代表作,它集中表現了作者的藝術風格,不帶惡意的諷刺和含蓄的感傷,也就是所謂含淚的微笑。因此,都德有法國的狄更斯之稱。 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都德應征入伍。戰爭生活給他提供了新的創作題材。後來曾以戰爭生活為題材創作了不少愛國主義的悄碰短篇。1873年他發表了著名短篇小說集《月曜日故事集》,其中大多是是以這次戰爭為背景的。其中的《最後一課》和汪液《柏林之圍》更由於具有深刻的愛國主義內容和精湛的藝術技巧而享有極高的聲譽,成為世界短篇小說中的傑作。 《最後一課》描寫普法戰爭後被割讓給普魯士的阿爾薩斯省一所鄉村小學,向祖國語言告別的最後一堂法語課,通過一個童稚無知的小學生的自敘,生動地表現了法國人民遭受異國統治的痛苦和對自己祖國的熱愛。作品題材雖小,但精心剪裁,記敘詳略得當,主題開掘得很深。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動,描寫得細膩動人。教師韓麥爾先生作為一個愛國知識分子的典型,形象栩栩如生。 《最後一課》被譯成世界各國文字,常被選為中、小學生的語文教材,中國也有譯文。小說以普魯士戰勝法國後強行兼並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的事件為背景,通過一個小學生在上最後一堂法文課時的所見所聞與內心感受,深刻地表現法國人民深厚的愛國主義感情。都德的短篇具有委婉、曲折、富於暗示性的獨特風格。1878年、1896年又先後發表了《故事選》與《冬天故事》。後被選入中學一年級語文課本。 普法戰爭以後是都德長篇小說的多產時期,共創作了十二部長篇小說,其中較為著名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揭露資產階級家庭生活腐朽的《小弟羅蒙與長兄黎斯雷》(1874),以及刻劃巧於鑽營的資產階級政客形象的《努馬·盧梅斯當》(1881)、《薩芙》(《方妮》)(1884)、《不朽者》(1888)等。 都德在《塔拉斯孔城的達達蘭》中塑造了一個自吹自擂的庸人的典型形象,小說以漫畫的手法諷刺資產階級中某些人虛張聲勢的英雄主義。 《雅克》敘述一個貧苦男孩的生活經歷和奮斗過程,與《小東西》類似。 在《富豪》中,作者寫一個暴發戶到巴黎後遭到破產以至身亡的故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第二帝國時期丑惡的的社會風尚。 《努馬·盧梅斯當》寫的是一個善於鑽營的政客如何爬到部長的高位,成功地塑造了一個資產階級政客的典型形象。 《不朽者》主要是諷刺最高科學機構法蘭西學院,書中的主人公只是一個平庸的學究,他畢生努力奮斗,終於混進了法蘭西學院,成了被稱為不朽者的院士,但他的論著卻被發現是假科學。 《薩福》寫一個浪漫女子薩福的庸俗的愛情故事,曾受到法國馬克思主義批評家拉法法格的批判。都德是位多產作家,除著有大量小說外,1888年還發表了《一個作家的回憶》和《巴黎的三十年》兩部回憶錄。他的劇本《阿萊城的姑娘》(1872)曾由法國音樂家譜成歌劇。 他一生共寫了十三部長篇、一個劇本和四個短篇集。長篇中較著名的除《小東西》外,還有諷刺資產階級庸人的《達拉斯貢的戴達倫》(1872)和揭露資產階級生活的《小弟弗羅蒙與長見黎斯雷》(1874)。都德贊同左拉的自然主義創作論,但並不是無動於衷地描寫現實。 他的近百篇短篇小說,每篇一般兩三千字,文筆簡潔生動,題材豐富多彩,構思新穎巧妙,風格素雅清淡。 都德在文學理論上,對左拉的許多自然主義的創作觀點表示贊同。但是,他在創作實踐中,卻並不是像科學家那樣,在實驗室里純客觀地記錄人類的活動和無動於衷地描寫社會現實。正像他在《小東西》里所說的那樣,我的故事只是借用拉·封丹的寓言,再把我自己的經歷加進去罷了。都德的作品都加進了自己的經歷,我們可以從中看到他的歡樂、憂郁、憤怒和眼淚。他對當時法國資本主義腐朽沒落的世態人情,作了幽默的嘲諷和溫和的批判,作品的基本傾向是進步的。 他的創作傾向,總的說來,是對資本主義現實進行批判的。不過他的社會視野不夠寬廣,批判不夠深刻,揭露的鋒芒往往限於社會世態和人情習俗,而對資本主義制度下遭到不幸的普通人的同情則又近乎悲天憫人。他往往以自己熟悉的小人物為描寫對象,以親切的略帶幽默的眼光觀察他們。他的觀察細致入微,善於從生活中挖掘某些有獨特意味的東西,又以平易自然的風格加以表現,並把自己的感情深深注入字里行間。因此,他的作品往往帶有一種柔和的詩意和動人的魅力。
代表作原文
《小東西》節選 上篇·六·小班 他用憂愁和順從的神氣看著我,眼光在乞求,但我毫不留情,隊伍出發了,留下他孤零零地待在街中心。 十二·鐵環 我痛苦至極,無法忍受,顧不得是否會被人看見,沖向花園的柵欄門,一躍而過,像瘋子一樣盲目地奔跑起來。 黑夜在靜靜地降臨,廣袤的雪原在半明半暗的暮色中顯出一種難以名之的深深的凄涼。 我就這樣,像受傷的小山羊一樣奔跑了一會兒。如果「心碎」和「心在流血」不是詩人的說法,那麼,我發誓在我身後的白色雪原上留下了長長的血跡。 …… 想到大廳時,我突然萌生一個念頭,眼淚立刻止住了,我感到自己更堅強,更平靜。我站起來,像做出了不可更改的決定的人那樣步履堅定地朝薩爾朗德走去。 十三·維奧先生的鑰匙 他驟然停住。我的目光使他的謊話停在嘴邊。我面對面地,直直地瞪著他,這個壞蛋肯定從我的眼神中看到了許多東西,因為他突然臉色蒼白,結結巴巴地不知所措,但這只是剎那間的事,他立刻又變得神氣活現,用像鋼一樣冰冷和光亮的眼睛盯著我,滿不在乎地將手插進衣袋,走開了,一面說誰要是不滿意可以去找 呵!親愛的埃塞特太太!我多想今晚就把你帶走,讓您擺脫這無情的奶牛和他的妻子!可是,唉!我自己也是在飄泊,我的錢只夠買我的車票, …… 小東西走出巴蒂斯特舅父家時,心中十分難過。他獨自走在去火車站陰暗的大街上,兩三次極其庄嚴地發誓,從此要像個男子漢,以重建家業為唯一的追求。 下篇·一·我的膠鞋 於是我們兩顆心靈緊緊地摟在一起了。可惜車站不是為這種親熱擁抱而設立的。這里有旅客廳,行李廳,但是沒有互訴衷腸廳,沒有心靈廳。人們推撞我們,從我們身上擠過去。 …… 後來我常常試圖回憶那一夜巴黎給我的精確印象,然而事物和人一樣,當我們頭一次見到時,它們的外表很特別,但後來就變了。我未能重建我到達時的巴黎。它彷彿是多年以前我幼年時走過的一座霧蒙蒙的城市,後來我再也沒有見到它。 二·母親雅克 在下面,巴黎在隆隆響,可聞而不可見……我在窗前呆了一會兒,瞧著圓頂、尖塔,塔樓在陽光中閃亮,突然,城市的嘈雜聲一直傳到我這里,我感到一陣莫名其妙的瘋狂慾望,要投入這些聲音,這些人群,這種生活,這種激情之中,在裡面打滾,我欣喜若狂地對自己說:「去看看巴黎吧!」 五·白咕咕和二樓的女士 在聖日爾曼德普雷廣場上,靠教堂的一角,一座樓房最頂層的左側,有一扇小小的窗戶,今天我每次看見它時就心中難過。它就是當年我們的房間的窗子。即使在今天,我從那裡走過時,還想像昔日的達尼埃爾依然在那上面,他正瞧著如今已彎腰駝背的、凄慘的達尼埃爾在街頭走過。 …… ……還有聖日爾曼的鍾聲每天來光顧幾次。我很喜歡它們來看我,它們喧鬧地從窗口進來,使房間里充滿了音樂。時而是音符像眼淚一樣一一垂落的、凄涼的喪鍾。此外還有三經鍾,午禱的鍾聲像披著陽光的大天使一樣燦爛奪目地來到我這里,晚禱的鍾聲像憂愁的六翼天使一樣在月光中降下,抖動巨大的翅膀使整個房間發出潮氣…… …… ……然而,在寂靜的夜裡,托洛科蒂尼昂的聲音一直傳到我的桌旁,這凄慘的疊句使我感到一種莫名的惆悵,我彷彿預感到它將在我生活中起的作用…… 六·皮埃羅特的故事 ……她突然抬起了一直低垂的眼睛瞧著我,而且,彷彿出現了魔法,這個小市民消失了,我眼前只看見她的眼睛,一雙閃亮的大黑眼睛,我立刻認出了它們…… 呵,奇跡!這是同一雙黑眼睛,……,同樣的睫毛,同樣的閃光,同樣被克制的黑火焰。世界上居然會有兩雙同樣的黑眼,多麼荒唐! …… ……唉!魔法已消失,黑眼睛不復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僵僵坐在鋼琴前椅子上的小市民…… …… ……雅克一見,便用足以擊斃一頭牛的摧毀性眼神盯著他,但未能擊倒他,因為笛子手紋絲不動。 …… 可憐的、親愛的雅克!他說這話時神情多麼憂愁,多麼無奈!為了使他放心,我放聲大笑起來,聲音比我想的還高。 九·你將來要賣瓷器 我看著他消失,心中有種異樣的感覺。 我突然覺得自己更小,更弱,更膽怯,更幼稚,彷彿哥哥走時也帶走了我的骨髓,我的精力、我的膽量,使我又矮了一截。我對周圍的人群感到害怕,我又成了小東西…… 十三·劫持 他來到樓梯下,與一個人相撞。 「雅克!」他驚呼道,一面後退。 這是雅克……他們相視片刻,沒有說話。終於,雅克雙手合十,用充滿眼淚的溫柔的聲音輕輕說:「呵,達尼埃爾!」這就夠了。小東西內心深處受到感動,他像膽怯的孩子一樣環顧四周,然後用低低的聲音,他的哥哥勉強能聽見的低低的聲音說:「帶我離開這里,雅克。」 《最後一課》(人教版七年級下改寫課文) 那天早晨上學,我去得很晚,心裡很怕韓麥爾先生罵我,況且他說過要問我們分詞。可是我連一個字也說不上來。我想就別上學了,到野外去玩玩吧。 天氣那麼暖和,那麼晴朗! 畫眉在樹林邊宛轉地唱歌;鋸木廠後邊草地上,普魯士士兵正在操練。這些景象,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可是我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 我走過鎮公所的時候,看見許多人站在布告牌前邊。最近兩年來,我們的一切壞消息都是從那裡傳出來的:敗仗啦,征發啦,司令部的各種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裡思量:「又出了什麼事啦?」 鐵匠華希特帶著他的徒弟也擠在那裡看布告,他看見我在廣場上跑過,就向我喊:「用不著那麼快呀,孩子,你反正是來得及到學校的!」 我想他在拿我開玩笑,就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韓麥爾先生的小院子里。 平常日子,學校開始上課的時候,總有一陣喧鬧,就是在街上也能聽到。開課桌啦,關課桌啦,大家怕吵捂著耳朵大聲背書啦……還有老師拿著大鐵戒尺在桌子上緊敲著,「靜一點,靜一點……」 我本來打算趁那一陣喧鬧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靜靜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樣。我從開著的窗子望進去,看見同學們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韓麥爾先生呢,踱來踱去,胳膊底下挾著那怕人的戒尺。我只好推開門,當著大家的面走過靜悄悄的教室、你們可以想像,我那時臉多麼紅,心多麼慌! 可是一點兒也沒有什麼。韓麥爾先生見了我,很溫和地說:「快坐好,小弗朗士,我們就要開始上課,不等你了。」 我一縱身跨過板凳就坐下。我的心稍微平靜了一點兒,我才注意到,我們的老師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綠色禮服,打著皺邊的領結,戴著那頂綉邊的小黑絲帽。這套衣帽,他只在督學來視察或者發獎的日子才穿戴。而且整個教室有一種不平常的嚴肅的氣氛。最使我吃驚的,後邊幾排一向空著的板凳上坐著好些鎮上的人,他們也跟我們一樣肅靜。其中有郝叟老頭兒,戴著他那頂三角帽,有從前的鎮長,從前的郵遞員,還有些別的人。個個看來都很憂愁。郝叟還帶著一本書邊破了的初級讀本,他把書翻開,攤在膝頭上,書上橫放著他那副大眼鏡。 我看見這些情形,正在詫異,韓麥爾先生已經坐上椅子,像剛才對我說話那樣,又柔和又嚴肅地對我們說:「我的孩子們,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新老師明天就到。今天是你們最後一堂法語課,我希望你們多多用心學習。」 我聽了這幾句話,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布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么一回事! 我的最後一堂法語課! 我幾乎還不會作文呢!我再也不能學法語了!難道這樣就算了嗎?我從前沒好好學習,曠了課去找鳥窩,到薩爾河上去溜冰…想起這些,我多麼懊悔!我這些課本,語法啦,歷史啦,剛才我還覺得那麼討厭,帶著又那麼重,現在都好像是我的老朋友,捨不得跟它們分手了。還有韓麥爾先生也一樣。他就要離開了,我再也不能看見他了!想起這些,我忘了他給我的懲罰,忘了我挨的戒尺。 可憐的人! 他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原來是為了紀念這最後一課!現在我明白了,鎮上那些老年人為什麼來坐在教室里。這好像告訴我,他們也懊悔當初沒常到學校里來。他們像是用這種方式來感謝我們老師四十年來忠誠的服務,來表示對就要失去的國土的敬意。 我正想著這些的時候,忽然聽見老師叫我的名字。輪到我背書了。天啊,如果我能把那條出名難學的分詞用法語從頭到尾說出來,聲音響亮,口齒清楚,又沒有一點兒錯誤,那麼任何代價我都願意拿出來的。可是開頭幾個字我就弄糊塗了,我只好站在那裡搖搖晃晃,心裡挺難受,連頭也不敢抬起來。我聽見韓麥爾先生對我說: "我也不責備你,小弗朗士,你自己一定夠難受的了這就是了。大家天天都這么想:『算了吧,時間有的是,明天再學也不遲,現在看看我們的結果吧。唉,總要把學習拖到明天,這正是阿爾薩斯人最大的不幸。現在那些傢伙就有理由對我們說了:『怎麼?你們還自己說是法國人呢,你們連自己的語言都不會說,不會寫!…不過,可憐的小弗朗士,也並不是你一個人的過錯,我們大家都有許多地方應該責備自己呢。」 「你們的爹媽對你們的學習不夠關心。他們為了多賺一點錢,寧可叫你們丟下書本到地里,到紗廠里去幹活兒。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自己的地方嗎?我不是常常讓你們丟下功課替我澆花嗎?我去釣魚的時候,不是乾脆就放你們一天假嗎?……」 接著,韓麥爾先生從這一件事談到那一件事,談到法國語言上來了。他說,法國語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最明白,最精確;又說,我們必須把它記在心裡,永遠別忘了它,亡了國當了奴隸的人民,只要牢牢記住他們的語言,就好像拿著一把打開監獄大門的鑰匙。說到這里,他就翻開書講語法。真奇怪,今天聽講,我全都懂。他講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我覺得我從來沒有這樣細心聽講過,他也從來沒有這樣耐心講解過。這可憐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在他離開之前全教給我們,一下子塞進我們的腦子里去。 語法課完了,我們又上習字課。那一天,韓麥爾先生發給我們新的字帖,帖上都是美麗的圓體字:「法蘭西」,「阿爾薩斯」,「法蘭西」,「阿爾薩斯」。這些字帖掛在我們課桌的鐵桿上,就好像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里飄揚。個個人那麼專心,教室里那麼安靜!只聽見鋼筆在紙上沙沙地響。有時候一些金甲蟲飛進來,但是誰都不注意,連最小的孩子也不分心,他們正在專心畫「杠子」,好像那也算是法國字。屋頂上鴿子咕咕咕咕地低聲叫著,我心裡想:「他們該不會強迫這些鴿子也用德國話唱歌吧!」 我每次抬起頭來,總看見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好像要把這小教室里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只要想想:四十年來,他一直在這里,窗外是他的小院子,面前是他的學生;用了多年的課桌和椅子,擦光了,磨損了;院子里的胡桃樹長高了;他親手栽的紫藤,如今也繞著窗口一直爬到屋頂了。 可憐的人啊,現在要他跟這一切分手,叫他怎麼不傷心呢?何況又所見他的妹妹在樓上走來走去收拾行李!——他們明天就要永遠離開這個地方了。 可是他有足夠的勇氣把今天的功課堅持到底。習字課完了,他又教了一堂歷史。接著又教初級班拼他們的ba,be, bi, bo, bu。在教室後排座位上,郝叟老頭兒已經戴上眼鏡,兩手捧著他那本初級讀本,跟他們一起拼這些字母。他感情激動,連聲音都發抖了。聽到他古怪的聲音,我們又想笑,又難過。啊!這最後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 忽然教堂的鍾敲了十二下。祈禱的鍾聲也響了。窗外又傳來普魯士士兵的號聲——他們已經收操了。韓麥爾先生站起來,臉色慘白,我覺得他從來沒有這么高大。 「我的朋友們啊,」他說,「我——我——」 但是他哽住了,他說不下去了。 他轉身朝著黑板,拿起一支粉筆,使出全身的力量,寫了兩個大字: 「法蘭西萬歲!」 然後他呆在那兒,頭靠著牆壁,話也不說,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放學了,——你們走吧。」 提示:(「法蘭西萬歲」:在法語中,法蘭西是一個字,萬歲是一個字!所以是兩個字。)

I. 20世紀德語中短篇小說三大名家是哪三大

都是獲過諾貝爾獎的,挑選一下吧

特奧多爾·茅姆森 TheodorMommsen(1817-1903)1902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原因:創作了凱悶恢弘的著作《羅馬史》。"Römische Geschichte".

卡爾·弗里德里希·喬治含橋·施皮特勒 Carl Friedrich Georg Spitteler (1845-1924)
1919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談孫猛
獲獎原因:創作了史詩《奧林匹克的春天》。
1919 erhielt Carl Spitteler als erster (und bisher einziger) Schweizer den Nobelpreis für Literatur.

君特·格拉斯 (Günter Grass)
1999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托馬斯·曼 Thomas Mann (1875-1955)
1929 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獲獎原因:創作了宏篇巨著《布登勃洛克一家》。
Thomas Mann ist der berühmte deutsche Erzähler des 20. Jahrhunderts und Nobelpreisträger für Literatur 1929.

海因里希·伯爾 Heinrich Böll (1917 — 1985 年)
1972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J. 求原版的德語小說,最好是近現代的

呃如蠢剛才回頭看了一下,好像關於Der Vorleser,的問題跟樓主已經討論過了。汗……
其實德語中短篇小說沒有被翻譯過的很多,感渣賀陪覺國內德語文學的翻譯需要做的工作還不少。可惜我本人雖然是學德語文學專業,其實很渾水摸魚,對德國的短篇小說這個關心不夠……
http://gutenberg.spiegel.de/ 很久以來都很不爽Spiegel,但這個Gutenberg Projekt某些時候還是挺管用的,上面有不拍唯少經典一點的書;就可惜因為版權問題,上面沒有現當代作家的作品——反過來說,這些書在國內也不好找啊。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