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機短篇小說
1. 中國古典小說發展史
中國小說發展概況
中國古代說明,晚熟於詩歌、散文,略早於戲曲。在長期的封建社會里,小說一向受到封建正經統文人的鄙視。我們似乎可以這樣認為:中國古代小說,是在封建正統文人「每訾其卑下」的歧視眼光下發展繁榮起來的。這也是一種「逆反」。
中國古代小說起於何時,源於何書?我們似不可拘泥於一時一書,因為小說在敘寫技法上,雖不似戲劇那樣要求各種文學藝術的高度融合,但較之詩歌、散文要求卻更多更高,非一時所能形成,更非一書所能標志,只宜概而言之。我們把先奏兩漢看作是中國小說的萌芽時期,實際上是基於我們並不認為這一漫長的歷史時期已經產生符合小說文體基本條件的小說作品。就實際情形而論,這一時期的神話、寓言、史傳、「野史」傳說等,都孕育著小說藝術的因素,為小說文體的形成准備了條件;同時也呈露出了中國小說童年時期便已形成志人、志怪兩大類別的端倪。不過中國古代早期的小說與歷史傳記難以截然分開來,這是一個顛撲不破的事實。
從後漢至唐代以前,是中國小說的童年時期,或者說是中國小說初步形成的時期。魯迅先生把唐以前的小說稱為「古小說」,這是為了與唐人小說和唐以後的小說區別開來。因為唐人小說是公認的中國文言短篇小說完全成熟的標志,而「粗陳梗概」的六朝小說,顯然是不成熟的。可以認為,「童年期小說」與「古小說」就是相似相通的。這一時期的小說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強調事物的「真實」而非強調藝術的真實。作品大都不作「幻設語」,作者所寫的是作者所相信實際存在的,因此作品大致帶有「傳景」性質。就志怪小說而論,不是像後來的作者借非人類的故事來反映人世間事,而是確信「陰陽殘殊途,人鬼乃皆實有」。從根本上講,作者還不知怎樣做小說,更非「有意為小說」。這種帶有原型狀態的小說,無疑表現了童年時期的特點。童年期小說以劉義慶《世說新語》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和以干寶《 神記》為代表的志人小說兩大類別的興起,既與時代文明氛圍和社會習尚有密切的關系,又是萌芽期所孕育傾向的發展的不然,對爾後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與分流奠定了基礎,甚至對某些長篇小說的創作也產生了影響。
「小說亦如詩,至唐而一變」。從中國小說發展史的角度來審視,唐人小說是一次質的飛躍。唐人小說,僅《太平廣記》一書收錄的單篇就有四十餘篇,專集四十餘部,約在千篇之數,大體分為兩類:一為傳奇,一為志怪。唐人小說繁榮發達的原因,除對童年小說創作經驗的繼承發展外,與當時的政治昌明、文化發達以及科舉「行卷」、「溫卷」之風有直接關系。
小說發展到宋代,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是話本的產生。從此,以文言短篇小說為主流的宋以前小說史,從宋代開始,逐漸轉為以白話小說為主流的小說史;同時文言短篇小說的沿著它的軌跡發展。這樣中國小說史自此由文言、白族 兩條線索交互發展,它們既有各自的特點,又相互吸收、相互滲透,千姿百態,美不勝收,高潮迭起在中國文學史上小說所佔的分量越來越重,地位也越來越高。
就文言短篇小說發展的這一條線,至宋,文言短篇小說大體分為三種類型:一是傳奇體,這是唐人小說的余緒;二是筆記體短篇小立,它是童年期志人小說的演化;三是志怪體,這是童年期志怪小說的延續。宋人傳奇小說的成就遠不如唐人。「唐人大抵寫時事;而宋人則多講古事,唐人小說少教訓;而宋則多教訓」。「大概唐時講話自由些,雖寫時事,不至於得禍;而宋時則忌諱多,所以文人便設法加避,去講古事。加之宋時理學盛極一時,因為小說也多理性化了。」總之,宋代傳奇多與歷史題材,總體成就不高,但也不乏散金碎玉之作,如奏醇的《譚意歌偉》、無名氏的《李師師外傳》等。宋人筆記特多,為以前所不曾有過之現象。其中不少為說或近似小說。北宋初期,多記唐五代事,如孫光寬的北夢瑣言;北宋中期以後,多記本朝事,如司馬光的《涑水紀聞》;而南宋人則多記北宋舊年,如周輝的《清波雜志》等。宋代的志怪小說,「平實而乏文采」,其成就還不如記歷史瑣聞的筆記,但也有幾部頗有影響的作品,如洪邁的《夷堅志》、吳淑的《江淮異聞錄》等。宋人的文言短篇小說的成就雖不甚高,然數量與種類繁多,在小說史上應佔有一席之地。而寧人對文言小說的最大貢獻,在於編輯了一部卷帙浩繁的《太平廣記》,北宋初年以前的許多文言短篇小說,多賴以保存下來。
金元時期的文言短篇小說,無論數量或質量都未超過宋代水平。但發展線索未斷,且有一些較有影響的集子,如元好問的《續夷堅志》、劉祁的《歸潛志》、淘宗儀的《南村輟耕錄》等。
明代的文言短篇小說雖不能與同時代的白話長、短篇比肩,但在文言小說發展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著名的傳奇、志怪、清言小說集有:瞿佑的《剪燈新話》、李禎的《剪燈余話》、邵景詹的《覓燈因話》、張潮編輯的《虞初新志》、何良俊的《何代語林》等。這些集子中有許多文情並茂的作品。另外,有些散文大家如宋濂、劉基、馬中錫的文休中,亦間有日干小說名篇。
以宋初至明末的六百多年間,文言短篇小說大多晉唐,然又無一能逾越於唐。至清代而大變,文言短篇小說高度繁榮,產生了具有世界意義和影響的《聊齋志異》,把文言短篇小說的發展推向了最高峰。「用傳奇法而以志怪」(魯迅),概括了《聊齋志異》寫作與內容兩方面的基本特徵。《聊齋》的「志怪」與六朝的「志怪」的根本區別在於:蒲松齡的「志怪」而不信「怪」,六朝人則「志怪」而信「怪」;六朝人「志怪」是有竟無意地宣揚「怪」,而蒲松齡的「志怪」乃是有意寓托於「怪」。《聊齋志異》有雲:「集腋成裘,妄續幽冥之錄;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託如此,亦足悲矣!」《聊齋》一出,作出蔚起,雖無一能與之頡頏,但亦各有自己的成就。甚影響較顯者有:王士禎《池北偶談》、袁枚《子不語》(即《新齊諧》)、沈起鳳《諧鋒》、滿人和邦額《夜譚隨錄》、曾衍東《小豆棚》等。之後, 時治至光緒年間有王韜的《遁窟讕言》、《松隱漫錄》、《淞濱瑣話》和宣鼎的《夜雨秋錄》等。魯迅評後幾種集子雲:「其筆致又純為《聊齋》者流一時傳布頗廣遠,然所記載則已狐漸稀,百煙花粉黛之事盛矣。」另有程趾祥《此中人語》和賈名的《女聊齋》等。可見《聊齋》的影響及信作之盛況。《聊齋》風行百餘年後,紀昀的《閱微草堂筆記》相繼問世。紀的對《聊齋》頗有微詞,謂其為「才子之筆,非著書者之筆」。「訾
(zhǐ底毀)其有唐人傳奇之詳,又雜以六朝志怪者之短」。(魯迅語)魯迅贊評《閱微》,謂其「雋思妙事,時足解蕢;間雜考辨,亦有灼見。敘述雍容淡雅,天越盎然,故後無人能奪其席。」但《閱微》側重記事以明理,故事情節不夠豐富,人物形象不夠豐富,且議論過多,因而缺乏《聊齋》那樣濃厚的小說意味,其學述價值高於文學價值。《閱微》之後,信者亦夥。清人筆記盛況空間,在文言短篇小說中,筆記小說所佔比重最大。但筆記中普非全為小說,只是筆記中有不少符合小說要求的作品。它有待我們去鑒別與整理。
我們再從宋代談談白話小說的形成、發展和演變。宋人話本的產生帶有革命的性質。其積極意至少有以下幾點:①由文言到白話,既增強了小說的表現力,又擴大了讀者面,因而提高了小說的社會功能。②作品描寫的對象由表現封建士子為主轉向了平民,尤其是市民,因而作品的思想觀點美學情趣隨之發生了變化。③奠定了白話短篇和長篇小說的基礎。枕頭人話本的興起,「實在是中國小說史上的一大變遷」。(魯迅語)
「話本」原是說話人的底本。「說話」就是講故事。作為一種伎藝,起源於唐而盛於宋究其淵源則很久遠。唐以前的「說話」活動僅限於士大光之間,多半供統治階段娛樂消遣。到了唐代「說話」作為一種伎藝,有向「市民文學」發展的趨勢。因唐人的文言小說、變文等,無論內容和形式,對話本都有影響。
宋代「說話」十分發害遍及瓦子、勾欄、茶樓、酒肄、街頭巷尾、宮廷寺廟、府第鄉村。這樣,便出現了一批專業化的「說話人」,還有編寫話本的團體,有「說話人」的行會。「說話人」有專業上的分工叫做「家數」;在「家數」中,影響最大者是「小說」與「講史」二家,尤其是「小說」這一家。從「說話」到話本小說,有一個演變的過程。初期,作為「說話人」底本的話本,不是供人閱讀,而是為了師徒傳授和講給人聽的;編寫話本,不是基於文學的目的,而是由於職業的需要。隨著市民對文化要求的提高和印刷事業的發達,供「說話人」使用的底本——話本逐漸被加工潤色,印刷流傳供人閱讀坑味了。話本—經公開流傳,白話小說也便隨這誕生了。從此,也使這種伎藝和話本在一定意義上分了家。
宋元時代,話本多是單篇流傳、多出於民間藝人之手,流傳於市井之間幾乎無一署名,致使不少作品至今弄不清寫作的具體年代,尤其是宋元兩代更難分辨。於是治小說的人只好把它們眼就一起,統稱為「宋元話本」。「宋元話本」到底有多少,至今尚無精確統計,當代學者認為,小說話本共67篇,其中以宋代居多。「講史」[又稱「平話」(或「評話」)]話本。多出自元代,據《永樂大典》目錄卷四六記載,共26篇(惜多已失傳,今僅存《編五代史平話》、《全相平話五種》、《大宋宣和遺事》和「講經」話本只是近似小說而非小說,只是對章回小說的形成有著積極的影響。
宋代「說話」伎藝的勃興,與當時都市經濟的畸形繁榮有著密切的關系,這從《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西湖老人繁勝錄》、《夢梁錄》和《武林舊事》諸種筆記可以清楚地得到說明。
明代是白話小說謊蓬勃發展的時代。就白話短篇小說而言,明人從三個方面作出了貢獻:一是加工潤色宋、元、明三代藝術上有缺陷忍氣吞聲話本,二是搜集整理話本小說集,三是創作了大量的擬話本。明代白話小說(短篇)最繁榮的時期是在萬曆以後,尤其是南方,都市經濟發達,市了階層形成士大夫生活日趨放誕,因而以反映市民生活為主要內容的白話短篇小說日益蓬勃地發展起來。最有代表性的集子是洪緶biān(木名)的《清平山堂話本》和馮夢的「三言」(《喻世明言》、《醒世通言》、《醒世恆言》)及凌濛初的「二拍」(《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
《清平山堂話本》原分六集共收話本60篇,總名《60家小說》。僅存27篇。書中多宋元舊作,未加潤飾;少數為明人作品。「三言」共收白話小說謊百開篇,其中有經馮夢龍加潤飾的話本,也有他創作的擬話本,以明代作品居多。「二拍」則全為凌濛初創作的擬話本。 馮夢龍是一位「全能」通俗文學家,對通俗小說理論也有卓越的見解。他編的「三言」題材廣泛、佳作頗多、涉及當時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在藝術上多所創造。從中可以看出宋元明話本的突出成就。 「二拍」是與「三言」同時的最早的擬話本集,共收作品80篇。凌濛初的思想遠不及馮夢龍進步,書中糟粕較「三言」嚴重得多。但在藝術上「抒情寫景,如在耳目」。(孫楷第語)
請初「抱瓮老人」從「三言」、「二拍」精選出四十篇作品,定名為《今古奇觀》,在「三言」、「二拍」一度失傳的情況下,賴此書我們得以了解明代白話小說的基礎情況,這個選集在廣大群眾中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
明末清初,在「三言」、「二拍」的影響下,出現了擬話本創作熱潮,集子有四十餘部。它們的思想與藝術性雖不及「三言」、「二拍」,但去相存精,也還有些作品值得一讀,如崇禎年間出版的「天然知叟」的《石點頭》、明末清初李漁的《十二樓》、「元亨主人」的《照世杯》、周清源的《西湖二集》、「東魯古狂生」的《醉醒石》等。
清乾嘉以降,考據之風盛行,士大夫不熱衷於小說,直到清末,這種現象才發生變化,小說又得到了蓬勃的發展。
明初,《三國演義》和《水滸傳》相繼問世,標志著中國小說史又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從此,中國小說史以短篇小說為主轉而進入到了以長篇小說為主的新時期。雖然短篇文言、白話小說一直在按照身的規律發展前進,並且時有佳發,時有高潮,但總體說來,其成就與規模則無法與長篇小說相比擬。「四大奇書」在所屬各類題材中獨占鰲頭:《三國演義》既是歷史上第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一部歷史小說的典範;《水滸傳》既是第一部全面描寫農民起義的巨著,也是一部英雄傳奇的典範;《西遊記》既是第一部長篇神魔小說,也是一部神魔小說的典範;《金瓶梅》既是第一部寫世情的長篇小說又是第一部由文人獨力創作的成功的長篇小說。它們各自開創了一個長篇小說的創作領域。「四大奇書」的巨大成就深刻地影響著長篇小說的創作,以至形成了長篇小說創作的幾個系列:《三國》系列、《水滸》系列,《西遊》系列,《金瓶梅》系列,也影響著整個社會、影響著文化思想影響著人們的精神生活。這種巨大的潛移默化的力量是難以估量的。
清代乾隆年間,《儒林外史》和《紅樓夢》兩部長篇巨著問世,兩世之前,中國小說史上雖不乏諷刺之作,但卻沒有一部稱得上諷刺小說的樣板,所以魯迅對《儒林小史》的好評特多:「《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 時弊、機鋒所向,尤在士林;其文蹙而能諧,婉而多諷;於是說部中乃始有足稱諷刺之書。」(《中國小說史略》第二十三篇)《儒林外史》在「四大奇書」之外,另闢了一條蹊徑。它不僅直接影響了晚清譴責小說的創作,也影響後來魯迅的雜文。至於《紅樓夢》的成就和影響就無庸多言了。無論其思想性和藝術性,都是中國小說史和文學史上的巔峰,也是世界文學中的名著。它的巨大成就,可視為中國古代長篇小說現實主義創作藝術的光輝總結。如果說《三國》、《水滸》、《西遊》在民間影響極大,而《儒林》、《紅樓》的影響則在士大夫之間。尤其是《紅樓》的讀與講,則早在士大夫中成為了一種習尚和時髦:「開談不說《紅樓夢》,讀盡詩書也相互理解在。」這說明在清代知識階層中不僅有一股「《紅樓夢》熱」,而且還把是否通《紅樓夢》當成了衡量一個人學識高低的標准。在《紅樓夢》尚未西世時就有人評點,兩百多成來,評論者比肩接踵,續作汗牛充棟,其研究者之多,研究成果之富,在中國小說史上是絕無僅有的。對《紅樓夢》的研究,早已形成一種學派——「紅學」,而今已成為一門世界性的學問。這是中國的人驕傲。
《紅樓夢》之後,由於時代的原因,小說創作走向了低谷,至晚清,小說才又繁榮起來。由於清廷的極端腐敗,社會處於了大變革昀時期;小說理論高度發達,眾多雜志創刊問世,印刷事業也發達興旺,是為小說提供了創作面世的便利條件。據近人粗略統計,晚清長篇小說當在千種以上。「四大小說家」(李伯元、吳 yiàn(足企也)人、劉鶚、曾樸)中,僅李伯元、吳 (這個字打不出來)人二就創作了長篇小說數十種。晚清小說不論內容還技法,都有許多新因素,體現了變革時期的特點。對晚清小說的研究與整理,阿英(錢杏頓)先生貢獻最大,魏紹昌先生也作了許多基礎性的工作。從總體上講,較之明代和前清小說的研究,似乎顯得還很薄弱。可以紀的是「四大譴責小說」:李伯元的《官場現形記》、吳 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劉鶚的《老殘游記》、曾樸的《孽海花》。
綜前所述,中國古代小說發展的歷史大體是:宋代以前,是文言短簡小說的單線發展;宋元時代,文言、白話、長篇、短篇、多線發展,呈現出多資多彩的狀態
2. 讀書筆記10篇(帶主要內容.寫作特點.好句摘錄.閱讀感受等)
讀《駱駝祥子》有感
看完《駱駝祥子》,我受益匪淺。
我覺得祥子十分可憐,他善良樸素,對生活有著駱駝般的積極和堅韌的精神,由於當時的環境,使他變為一具失去靈魂的行屍走肉,不然他的生活是十分美好的。
這就是祥子,相信你們看完《駱駝祥子》後,一定會和我一樣覺得他很可憐的。
如今的社會中沒有多少人是和祥子一樣的善良淳樸的,大家都是自私的,為了自己的利益,狠下心來做事,就連是親兄弟、親姐妹也是如此。談到祥子的善良,再來對比一下當時生活中的人,不時斤斤計較的,就是剛剛我所提到的自私,如果每個人都能夠善良一些,那麼老天爺會對每個人公平對待的。俗話說:「好人會有好報」嘛。祥子的遭遇根本就是社會環境造成的,若是祥子來到我們這兒,那麼他所過的生活將是美好的!
讀完了《駱駝祥子》,我從中懂得了要如何做人。盡管我所說的祥子始終都沒有「成功」,但是他的精神是令人敬佩的,他的品格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以前的我總是自私的,我不懂怎麼為別人著想。因為以前還是獨生女,我就是家中的小公主。小的時候我總是跟小同學爭這爭那的。可如今我應該像祥子一樣,擁有善良純朴的品行,現在我要好好照顧比我小了十幾歲的小弟弟了,我成了個大姐姐,我要學會照顧別人,懂得替別人著想。不僅如此,對於社會中的一些人,一些事,我都要給予一份關心與寬容,讓每個人也能和我一樣,一起創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駱駝祥子》一書給了我們不小的收獲,感悟到的道理我們就應該履行到生活中,學以致用嘛!
《水滸傳》讀書筆記
今天有空,就隨手拿起了身邊的《水滸傳》翻看,雖然以前也看過這本書,但由於時間的流逝,我忘了其中的許多故事。現在回頭看看,卻又有了一些新的感觸,領悟到了一些新的真諦。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這位作家把梁山一百零八名好漢惟妙惟肖地展現了出來。
作者還在每一位好漢的名字前加上稱謂,如「智多星吳用」、「豹子頭林沖」等,讓人更好記,也更生動形象。正是這些稱謂,使這些好漢的特點耕具體,全面地表現出來。這正是這本名著的成功之處之一。
這本書中最使我喜歡的故事是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
其中,對林沖地描寫更是生動:「頭戴一頂青紗抓角兒頭巾,腦後兩個白玉圈連珠鬢環。身穿領單綠羅團花戰袍,腰系一條雙塔尾龜被銀帶。穿一對磕瓜頭朝樣皂靴,手中執一把折疊紙西川扇子。」這段話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生動形象地寫出了林沖的打扮與當時的動作。
林沖是梁山上著名的英雄,他出生與一個職業軍官家庭,本人原本是一名教頭,待遇十分優厚,家庭也非常圓滿,可後來由於到風雪山神廟,僥幸躲過草料場那場大火,又聽到仇人的私房話以後,才奮起反抗。他可以說是《水滸傳》中塑造得最好的人物之一。
「本書十分生動地描寫了被壓迫者先後走上造反之路的過程,歌頌他們的反抗精神和正義活動。」這是語文書上對本書的評價。但我覺得,這本書的好處不止於此。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感受┅┅
《西遊記》讀書筆記
《西遊記》是明代傑出的小說家吳承恩所著的長篇神化小說。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江蘇淮安人。他一生貧寒潦倒,四十三歲才考中貢生,做過縣丞,但與長官不合,罷歸故鄉。吳承恩生活的年代,正是明代社會矛盾與民族矛盾異常尖銳激烈的年代。統治階級荒淫無度,農民起義此起彼伏。社會黑暗沉滯,個人境遇坎坷,遂使吳承恩將激憤的情懷盡情的傾注到了他的詩文之中,更加集中的傾注到了《西遊記》之中。《西遊記》是他晚年會到故鄉後的作品。
《西遊記》的主要故事是寫孫悟空保唐僧去西天取經,一路上降妖伏魔,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後取經成功。唐僧取經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唐代的僧人玄奘前後用了十七多年的時間,從長安出發,走了幾萬里路程,從印度取得了六百多部梵文佛經回來。玄奘曾口述他西行的見聞,由門徒辯機寫成(大唐西域記)一書。後來,門徒惠立和彥棕又寫了(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記述了玄奘西域取經的詳細經歷。宋代以後,取經故事已在民間廣泛流傳,出現了帶有神話色彩的話本,並在舞台上演出。吳承恩的《西遊記》直接繼承了有關取經故事的民間文學素材。
《西遊記》是一部偉大的浪漫注意長篇小說。它不僅創造了一個神奇的,豐富的幻想世界,而且具有豐富而深刻的思想內涵和優美完整的藝術形式。全書共一百回,第十四回以前,穿插著大鬧天宮,魏徵斬龍,唐太宗入冥,劉全進瓜,和玄奘奉昭取經等內容。其中大鬧天宮是《西遊記》最精彩的部分。作者在這里塑造了孫悟空這一叛逆的英雄形象。揭露了天宮統治者的腐朽無能,反映了中國封建社會中人民堅毅無畏的反抗斗爭精神。後八十六回寫玄奘師徒西行取經,經歷了數十番離奇古怪的災難,終於達到了西天,取經成功,表現了他們克服困難的堅強毅力和征服自然的英雄氣概。全書幽默詼諧,充滿活力和樂觀精神。
童年 讀書筆記
童年每個人都經歷過。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快樂的,童年是幸福的,童年是值得回憶的……而高爾基的童年卻那麼的恐怖,悲慘,令人不敢去回想。
可憐的高爾基3歲喪父,失去了親切的父愛,跟著母親和外祖母,來到了外祖父的一個小染坊。從此,黑暗的生活降臨到高爾基的頭上。外祖父的脾氣十分的暴躁,經常打外祖母和高爾基,使高爾基幼小的心靈出現了陰影。
後來高爾基又結識了知心朋友小茨岡,兩人無話不談,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可是,好景不常,可憐的小茨岡就被兩個兇狠的舅舅給害死了。高爾基就這樣失去了好友。雅可夫和米哈依爾是魔鬼,歐打自己的老婆,還天天鬧著要分家產,兄弟之間一點也不團結,兩個兒子薩沙也被教壞,處處捉弄高爾基。此後,高爾基又認識了木匠「好事情」,成了好友。 結果被外祖父趕走,高爾基得了個繼父,十分凶常打人,幾年後,最疼愛他的外婆死了,母親也死了,就被外祖父趕出門靠撿垃圾為生。
這「一家子蠢貨」外祖父卡什林性情暴躁、乖戾、貪婪、自私;倆個舅舅米哈伊爾和雅科夫也是粗野、自私的市儈,連小孩也與他們一起熱烈地參加了一份。只有善良、和藹,富有感情的外祖母讓他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有一絲絲的安慰。
我喜歡文中的外祖母,她似乎有種特殊的親和力,她有講不完的故事。而且她是那麼愛她的子女。即使是米哈伊爾和雅科夫這兩個大壞蛋,她也並沒有請求外祖父怎樣嚴厲得處罰他們。一個善良的人,又怎會喜歡在家裡發生戰爭呢?面對外祖父毫無人情的打罵,她也是一忍再忍。
高爾基的童年除了一些教育和友誼,沒有什麼再值得回憶!在歡樂中,在悲傷中,在愛與恨的交織中,他的童年就這樣匆匆而過。在閱讀中,我發現他的愛,尋思他的恨,品味著冥冥之中黑暗的光明。
我們現在豐衣足食 ,要什麼有什麼,又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心肝寶貝」 哪能和高爾基那悲慘的童年相提並論,年代的不同就是這差別,一個是天堂, 一個是地獄 ;一個充滿陽光,一個到處黑暗。我們現在的童年來之不易啊!
童年充滿著歡樂,童年到處是溫暖,童年是值得回憶的相機,童年愛滿心窩,老師熱心地傳授知識,同學們互相探討,我們像一棵棵小樹苗,在接受春風雨露的滋潤--吸取更多更好的知識,茁壯成長.在這知識的海洋中,我們結束了快樂的童年,開始走向成熟。
我們生活在一個充滿人道主義的社會主義國家中,這里沒有抽人的鞭子,沒有毆打的拳腳,沒有仇恨,沒有貪婪,沒有乖戾,更沒有層出不窮的暴行和醜事.這里的人是善良,純潔,樂觀的,因而我們的童年是充滿了幸福和快樂的。高爾基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都能成為一代名家 ,我們也一定要好好學習,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
繁星春水讀後感全文
冰心及其《繁星春水》冰心出生於1900年,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冰心生長在一個優裕而溫暖的家庭里,她選擇了「思想的」人生作為自己謳歌的對象,因此,母愛、童真和對自然的歌頌就成了冰心作品的主旋律。《繁星》、《春水》的內容,是詩人平時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後來,她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啟發,覺得自己那些三言兩語的小雜感里也有著詩的因子,這才整理起來,而成為兩本詩集。冰心在當時大約不會想到,她這兩本含蓄雋永、富於哲理的小詩集的出版,竟會使那麼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撥動,從而在她的影響下,促使「五四」以來的新詩,進入了一個小詩流行的時代《繁星》、《春水》體現了兩大主題:一是純真的童心;二是聖潔的母愛。主要內容是對母愛、童真及大自然的謳歌。 《繁星》共164 首,主要體現純真的童心。《春水》共182首,主要體現聖潔的母愛。《繁星》《春水》是冰心給我們點燃的一盞愛與美的小桔燈,是人生的一個指向,是一個永恆的渴望,是遙遠的一個夢想。《繁星》、《春水》中還有一些歌詠自然的詩篇,不施濃墨重彩,沒有人為的誇猸和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筆墨將自然的本色美顯示出來。二、我讀冰心《繁星春水》這本書是我頭一次接觸,看慣了白話文的我,一下子來看詩集,就覺得有點不適應,不過也別有一番滋味。翻開書,首篇導讀便吸引了我。講到冰心是如何創作詩集,從小到長大,充分體現了冰心在寫作方面的天賦。她的詩主要以母愛,童真,自然著稱。從《繁星》中「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滿著夢,充滿著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靈魂深處的孩子呵。」更詮釋冰心與兄弟姐妹之間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誼。這些是冰心充滿童稚的渴望與幸福。她後來出洋留學,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過筆來敘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夠早點回家。她幻想著與母親見面,幻想著回家,她很快樂。但是一旦沒了幻想,那麼她就會變得更加的失落與失望。背井離鄉,又離開了至愛的母親,怎會沒有思鄉之情呢?「故鄉的波浪呵!你那飛濺的浪花,從前是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盤石,現在也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斷的拍打岸,我無動於衷,可是一旦離開了家鄉.那一滴滴的波浪,無不在觸動我內心的一根快要綳斷的弦,思鄉的弦。的確,世上只有媽媽好,母愛的愛是最偉大,母親的愛是最純潔。冰心的短詩,給了我萬千的感慨。她的詩不含絲毫的虛偽,全是出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能夠感人至深,也可見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過的,她的幻想是那麼美,那麼引人入勝,那麼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愛,思母心切是我們所不能企及的。母愛是那麼聖潔,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愛,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愛的代名詞,通過冰心我讀懂了母愛。此時的我,心潮澎湃,無法平靜,萬千感受,無法溢於言表。此詩集中,冰心以母愛、童真和對大自然的歌頌為主題。女作家杏林子曾經說過:「除了愛我什麼都沒有!」的確,當你擁有愛就不需要別的什麼東西了,因為你已經擁有了一切。冰心接受著母愛,同時她贊譽母愛,她愛大自然的一切。冰心的詩句,是那樣簡朴,但是每一個字眼都蘊含著那樣深的含義,許多詩句還透入著對母愛的深深的贊譽。從冰心的詩句中,我悟道:一個人愛萬物,她(他)是美麗而快樂的;一個人被萬物愛著,她(他)過得會安逸舒適。而同時為這兩者,她(他)就是快樂的。「冰心」這個詞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麗,超凡脫俗,也正如她所寫的詩句,在淡淡的優雅的文筆中,還有著許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呵!驕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裝點了世界。」告訴我們小草雖然渺小,但世界卻需要你的點綴。又一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告訴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去做該做的,在時間的書上寫下你的成績與輝煌。總之,在冰心的詩句中,我們總能學到很多。讀這些小詩,似乎很親切,因為冰心將大自然中最純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東西用輕淡優雅的詩句表現出來,不加以任何人為的修飾,不添以任何華美的詞句,帶著一絲溫柔的憂悠,或一些深深的內在美:明目下,綠葉如雲,白衣如雪。怎樣的感人呵!又況是別離之夜。在那娓娓道來的詩句中,滿含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是她冰清玉潔之心的再現。讀完這本詩集,覺得很美很美,不僅僅是美而美,也有憂而美,悲而美。冰心的詩下,一個多麼美的世界!冰心的詩含蓄深刻,字里行間透漏著作者的獨具匠心,不知為什麼,看了這繁星春水,我的心靈微微觸動了一下, 也許,這便是感動......
冰心《繁星春水》--讀後感
《繁星春水》這本書是我頭一次接觸,看慣了白話文的我,一下子來看詩集,就覺得有點不適應,不過也別有一番滋味。
翻開書,首篇導讀便吸引了我。講到冰心是如何創作詩集,從小到長大,充分體現了冰心在寫作方面的天賦。
她的詩主要以母愛,童真,自然著稱。從《繁星》中「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滿著夢,充滿著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靈魂深處的孩子呵。」更詮釋冰心與兄弟姐妹之間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誼。這些是冰心充滿童稚的渴望與幸福。
她後來出洋留學,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過筆來敘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夠早點回家。她幻想著與母親見面,幻想著回家,她很快樂。但是一旦沒了幻想,那麼她就會變得更加的失落與失望。背井離鄉,又離開了至愛的母親,怎會沒有思鄉之情呢?「故鄉的波浪呵!你那飛濺的浪花,從前是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盤石,現在也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斷的拍打岸,我無動於衷,可是一旦離開了家鄉.那一滴滴的波浪,無不在觸動我內心的一根快要綳斷的弦,思鄉的弦。的確,世上只有媽媽好,母愛的愛是最偉大,母親的愛是最純潔。
冰心的短詩,給了我萬千的感慨。她的詩不含絲毫的虛偽,全是出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能夠感人至深,也可見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過的,她的幻想是那麼美,那麼引人入勝,那麼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愛,思母心切是我們所不能企及的。母愛是那麼聖潔,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愛,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愛的代名詞,通過冰心我讀懂了母愛。
此時的我,心潮澎湃,無法平靜,萬千感受,無法溢於言表。
讀書感言之二
讀《繁星春水》有感
課余時間,我閱讀了《繁星春水》,感觸頗深。這本書的作者是著名的現代女作家冰心,她的原名叫謝婉瑩,福建長樂人。冰心是一個滿富文學的愛國才女。《繁星春水》是她將平時所寫的一些小詩收集而編成的詩集。
熱誠之愛
此詩集中,冰心以母愛、童真和對大自然的歌頌為主題。女作家杏林子曾經說過:「除了愛我什麼都沒有!」的確,當你擁有愛就不需要別的什麼東西了,因為你已經擁有了一切。冰心接受著母愛,同時她贊譽母愛,她愛大自然的一切。
冰心的詩句,是那樣簡朴,但是每一個字眼都蘊含著那樣深的含義,許多詩句還透入著對母愛的深深的贊譽。從冰心的詩句中,我悟道:一個人愛萬物,她(他)是美麗而快樂的;一個人被萬物愛著,她(他)過得會安逸舒適。而同時為這兩者,她(他)就是快樂的。
冰心之理
「冰心」這個詞就是像她的人一般典雅清麗,超凡脫俗,也正如她所寫的詩句,在淡淡的優雅的文筆中,還有著許多的哲理。一句「弱小的草呵!驕傲些吧,只有你普遍的裝點了世界。」告訴我們小草雖然渺小,但世界卻需要你的點綴。又一句「青年人,珍重的描寫罷,時間正翻著書頁,請你著筆。」告訴我們應該珍惜時間,去做該做的,在時間的書上寫下你的成績與輝煌。總之,在冰心的詩句中,我們總能學到很多。
純靜之美
讀這些小詩,似乎很親切,因為冰心將大自然中最純最本色又十分普通的東西用輕淡優雅的詩句表現出來,不加以任何人為的修飾,不添以任何華美的詞句,帶著一絲溫柔的憂悠,或一些深深的內在美:明目下,綠葉如雲,白衣如雪。怎樣的感人呵!又況是別離之夜。在那娓娓道來的詩句中,滿含了詩人對生活的熱愛,是她冰清玉潔之心的再現。
讀完這本詩集,覺得很美很美,不僅僅是美而美,也有憂而美,悲而美。冰心的詩下,一個多麼美的世界!
讀書感言之三
讀《繁星春水》有感
今天,我讀了冰心奶奶所著的《繁星春水》,它的語句時而婉轉優雅,時而高昂激越。它的語言真是優美,雖然沒有華麗的詞語,但也似乎讓人捉摸不透, 又能流露出深深的感情,而且它有種語言的魅力,不僅僅是因為語句的精煉,能把一篇篇文章濃縮成一首首優美的詩,更因為它朦朧的詩意,留給我們遐想的餘地,讓我們感到詩人細膩的心情。
冰心對母親的贊美有很多:母親呵!/我只要歸依你,/心外的湖山,/容我拋棄罷!這幾句簡短的話就說明,在她眼裡母愛偉大無窮,她可以為了母親拋棄一切的身外之物。冰心也非常熱愛孩子,因為孩子的心靈是純潔無瑕的:萬千的天使,/要起來歌頌小孩子;/小孩子!/他細小的身軀里,/含著偉大的靈魂。作者的這幾句話就清晰的寫出了小孩的特點,天真的話語,蓬勃的生機,散發著生命的光彩,連天使也要忍不住贊美他們。冰心也把大自然描繪的非常生動,給我們刻畫出它美麗的樣子:清曉的江頭,/白霧朦朦,/是江南天氣,/雨兒來了——我只知道有蔚藍的海,/卻原來有碧綠的江,/這是我父母之鄉!這里用了好幾個描寫顏色的詞:白,蔚藍,碧綠。簡短的幾個詞語,就把大自然的景象生動地描繪出來了,可見作者的寫作水平不一般。冰心寫的文章也有一些哲理性:牆角的花, /孤芳自賞時,/天地便小了!這些話告誡我們,要放開胸懷和別人接觸,視野寬廣一些,不要自閉。
冰心的詩含蓄深刻,字里行間透漏著作者的獨具匠心,不知為什麼,看了這繁星春水,我的心靈微微觸動了一下, 也許,這便是感動......
讀書感言之四
冰心《繁星春水》--讀後感
不知從何時起,心中有了一份對詩歌的神往,於是,帶著一份少年特有的懵懂與痴狂,隨風讀起了這"零碎的思想"。繁星春水這本書是我頭一次接觸,看慣了白話文的我,一下子來看詩集,就覺得有點不適應,不過也別有一番滋味。
翻開書,首篇導讀便吸引了我。講到冰心是如何創作詩集,從小到長大,充分體現了冰心在寫作方面的天賦。
她的詩主要以母愛,童真,自然著稱。從《繁星》中「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可想而知,冰心的童年充滿著夢,充滿著童稚的幻想。「小弟弟呵,……靈魂深處的孩子呵。」更詮釋冰心與兄弟姐妹之間那不可言喻的深情厚誼。這些是冰心充滿童稚的渴望與幸福。
她後來出洋留學,一去便是多年,她便通過筆來敘述自己的思念,迫切希望能夠早點回家。她幻想著與母親見面,幻想著回家,她很快樂。但是一旦沒了幻想,那麼她就會變得更加的失落與失望。背井離鄉,又離開了至愛的母親,怎會沒有思鄉之情呢?「故鄉的波浪呵!你那飛濺的浪花,從前是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盤石,現在也怎麼一滴滴的敲我的心弦。」那波浪不斷的拍打岸,我無動於衷,可是一旦離開了家鄉.那
一滴滴的波浪,無不在觸動我內心的一根快要綳斷的弦,思鄉的弦。的確,世上只有媽媽好,母愛的愛是最偉大,母親的愛是最純潔。
冰心的短詩,給了我萬千的感慨。她的詩不含絲毫的虛偽,全是出自內心的真實感受,能夠感人至深,也可見冰心的童年幻想中度過的,她的幻想是那麼美,那麼引人入勝,那麼富有童趣。但,她那深深的母愛,思母心切是我們所不能企及的。母愛是那麼聖潔,它是世界上任何一種愛,所不能企及的。冰心是母愛的代名詞,通過冰心我讀懂了母愛。
此時的我,心潮澎湃,無法平靜,萬千感受,無法溢於言表。
冰心出生於1900年,現、當代女作家,兒童文學作家。原名謝婉瑩,筆名冰心女士,男士等。原籍福建長樂,生於福州,幼年時代就廣泛接觸了中國古典小說和譯作。1918年入協和女子大學預科,積極參加五四運動。1919年開始發表第一篇小說《兩個家庭》,此後,相繼發表了《斯人獨惟悴》、《去國》等探索人生問題的「問題小說」。同時,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影響,寫作無標題的自由體小詩。這些晶瑩清麗、輕柔雋逸的小詩,後結集為《繁星》和《春水》出版,被人稱為「春水體」。
1923年畢業於燕京大學文科。赴美國威爾斯利女子大學學習英國文學。在旅途和留美期間,寫有散文集《寄小讀者》,顯示出婉約典雅、輕靈雋麗、凝煉流暢的特點,具有高度的藝術表現力,比小說和詩歌取得更高的成就。這種獨特的風格曾被時人稱為「冰心體」,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1926年,冰心獲文學碩士學位後回國,執教於燕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等校。此後著有散文《南歸》、小說《分》、《冬兒姑娘》等,表現了更為深厚的社會內涵。抗日戰爭期間在昆明、重慶等地從事創作和文化救亡活動。1946年赴日本,曾任東京大學教授。1951年回國,先後任《人民文學》編委、中國作家協會理事、中國文聯副主席等職。作品有散文集《歸來以後》、《再寄小讀者》、《我們把春天吵醒了》、《櫻花贊》、《拾穗小札》、《晚晴集》、《三寄小讀者》等,展示出多彩的生活。藝術上仍保持著她的獨特風格。她的短篇小說《空巢》獲1980年度優秀短篇小說獎。兒童文學作品選集《小桔燈》於同年在全國少年兒童文藝創作評獎中獲榮譽獎。
冰心的作品除上面提到的外,還出版有小說集《超人》、《去國》、《冬兒姑娘》,小說散文集《往事》、《南歸》,散文集《關於女人》,以及《冰心全集》、《冰心文集》、《冰心著譯選集》等。她的作品被譯成多種外文出版。
冰心生長在一個優裕而溫暖的家庭里,她選擇了「思想的」人生作為自己謳歌的對象,因此,母愛、童真和對自然的歌頌就成了冰心作品的主旋律。
《繁星》、《春水》的內容,是詩人平時記下的「隨時隨地的感想和回憶」。後來,她受到泰戈爾《飛鳥集》的啟發,覺得自己那些三言兩語的小雜感里也有著詩的因子,這才整理起來,而成為兩本詩集。冰心在當時大約不會想到,她這兩本含蓄雋永、富於哲理的小詩集的出版,竟會使那麼多青年的久已沉默的心弦受到撥動,從而在她的影響下,促使「五四」以來的新詩,進入了一個小詩流行的時代
《繁星》、《春水》體現了兩大主題:一是純真的童心;二是聖潔的母愛。主要內容是對母愛、童真及大自然的謳歌。 《繁星》共164 首,主要體現純真的童心。 《春水》共182首,主要體現聖潔的母愛。
《繁星》《春水》是冰心給我們點燃的一盞愛與美的小桔燈,是人生的一個指向,是一個永恆的渴望,是遙遠的一個夢想。
《繁星》、《春水》中還有一些歌詠自然的詩篇,不施濃墨重彩,沒有人為的誇猸和渲染,只是用清淡的筆墨將自然的本色美顯示出來。
《繁星春水》讀後感
{摘抄}
海波不住的問這岩石,
岩石永久沉默著不曾回答;
然而他這沉默
已經過千百萬會思索
摘自―― 一一六
{點評}
這首詩中提到了岩石和海波,在海灘上,我們細心觀察,海波會同潮水湧上來撞到岩石,撞到了又退了下來,就這樣千篇一律地,海波給與岩石重創,岩石一次又一次抵禦住了海波的進攻。等海波災區詢問岩石的時候,岩石表現的還是沉默。岩石的心中在想著很多,只是不回答罷了。
誰都會記仇,動物也是一樣,海波一次又一次去撞岩石,岩石心裡會怎麼想呢,岩石沉默,是想讓海波知道自己的無知,心裏面感到內疚,就為了這些,岩石忍讓了,也付出了代價。而當海波去慰問岩石的時候,岩石會怎麼想,岩石保持沉默,他並不是無話可說,而他想說的話都埋藏在心裏面了。
其實在生活中也是一樣,有一些像海波那樣的人時時會來騷擾你,而我也跟岩石那樣保持沉默,譬如班中的某位同學,他坐在我的周圍,也不只怎麼的,他處處擠兌我,處處挖苦我,處處看我的笑話,樂極生悲,而且還要拆散我和朋友之間的感情,我都表示沉默,不去理他,我想讓他知道,他那麼做很無聊,他會想他愧疚於我,盡管這樣做的話我要慢慢地區忍讓,但是我也要和跟岩石那樣,不管海浪怎麼撞擊他,他依然矗立在海灘上。
心靈的燈,
在寂靜中光明,
在熱鬧中熄滅
《讀後感》這首小詩主要是說明心靈的燈,先說心靈的燈在寂靜中光明,心靈的等好像是心靈黑暗中的一盞燈,給心靈帶去光明,溫暖,可是這盞燈只有在寂靜中點燃,為什麼呢?往往在安靜的環境下,人們才會想開,這盞燈才會發揮作用,而在熱鬧中,這盞燈就會熄滅,因為在熱鬧中,一切思想都不會受大腦支配,會胡思亂想,這盞燈會失去它的作用,不會給你心靈的深處帶去溫暖、光明。
言論的花兒開的越大,
行為的果子結的越小
摘自繁星――四十五
{讀後感}
這篇文章把言論和行為形象的比喻成花兒和果子,事實上就是和小詩上說的一樣,不要光說不練,在任何植物中,往往花開的越大,果子越小。牛皮吹得越大,裡面的牛肉就越少,話說得越大,做的事情就越少,風大雨點小,所以我們不要光說不練。文章用簡潔明了的言語說明了一個道理,好!!
3. 求以佛教為背景的小說 越多越好。
呵呵,大名鼎鼎的《西遊記》呀。還有金庸的《天龍八部》,尤其是描寫少林寺的那些部分。
當代有一個小說家,叫雪漠,寫過的小說內中包含著一些佛教的精神。下面是介紹:
《大漠祭》入圍第六屆茅盾文學獎,又喜獲第三屆「馮牧文學新人獎」第一名。這一成功給來自西北大漠地區的青年作家雪漠帶來了極大的聲譽。他的第二部長篇小說《獵原》,又一次在全國引起很大的反響,使得雪漠再度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通讀雪漠的作品,你會被其中博大的佛教情懷所感染。無論是其長篇小說《大漠祭》、《獵原》,還是短篇力作《沙娃》、《美麗》,都無一例外地貫穿著作者一個最基本的思想線索——人生是無常的,一切現實的存在都是虛幻的,人生的爭與斗是無意義的
另外,《藏地密碼》系列,也有很多這方面的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