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屠格涅夫代表作品長篇小說

屠格涅夫代表作品長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5-19 23:29:32

① 屠格涅夫代表作有哪些

1、《木木》是俄國作家屠格涅夫創作的短篇小說,創作於1852年,由於遭到官方的查禁,它在1885年才得以發表在《現代人》 雜志上。

② 屠格涅夫有哪些作品

屠格涅夫

伊凡·謝爾蓋耶維奇·屠格涅夫(Иван Сергеевич Тургенев)(1818~ 1883)

俄國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出生於世襲貴族之家,1833年進莫斯科大學文學系,一年後轉入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畢業後到德國柏林大學攻讀哲學、歷史和希臘與拉丁文。

1843年春,屠格涅夫發表敘事長詩《巴拉莎》受別林斯基好評,二人建立深厚友誼。

1847~1851年,他在進步刊物《現代人》上發表其成名作《獵人筆記》。以一個獵人在狩獵時所寫的隨筆形式出現的,包括25個短篇故事,全書在描寫鄉村山川風貌、生活習俗、刻畫農民形象的同時,深刻揭露了地主表面上文明仁慈,實際上丑惡殘暴的本性,充滿了對備受欺凌的勞動人民的同情,寫出了他們的聰明智慧和良好品德。該作品反農奴制的傾向觸怒了當局,當局以屠格涅夫發表追悼果戈里文章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其拘捕、放逐。在拘留中他寫了著名的反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

19世紀50至70年代是屠格涅夫創作的旺盛時期,他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9)、《前夜》(1860)、《父與子》(1862)、《煙》(1867)、《處女地》(1859)。其中《羅亭》是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塑造了繼奧涅金、皮卻林之後又一個「多餘的人」形象,所不同的是,羅亭死於1848年6月的巴黎巷戰中。《父與子》是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它反映了代表不同社會階級力量的「父與子」的關系,描寫親英派自由主義貴族代表基爾沙諾夫的「老朽」,塑造了一代新人代表——平民知識分子巴札羅夫。但巴札羅夫身上也充滿矛盾,他是舊制度的叛逆者,一個「虛無主義者」,否認一切舊傳統、舊觀念,他宣稱要戰斗,但卻沒有行動。小說問世後在文學界引起劇烈爭論。

從60年代起,屠格涅夫大部分時間在西歐度過,結交了許多著名作家、藝術家,如左拉、莫泊桑、都德、龔古爾等。參加了在巴黎舉行的「國際文學大會」,被選為副主席(主席為維克多·雨果)。屠格涅夫對俄羅斯文學和歐洲文學的溝通交流起到了橋梁作用。

屠格涅夫是一位有獨特藝術風格的作家,他既擅長細膩的心理描寫,又長於抒情。小說結構嚴整,情節緊湊,人物形象生動,尤其善於細致雕琢女性藝術形象,而他對旖旎的大自然的描寫也充滿詩情畫意。

Turgenev,Ivan Sergeevich

俄國作家。
生平 1818年11月9日生於奧勒爾省一貴族家庭,1883年9月3日卒於巴黎。父親系一退職軍官,母親是個暴戾任性的女地主。童年和少年時代在斯帕斯克田莊度過。1827年隨全家遷居莫斯科。1833年入莫斯科大學語文系,翌年轉聖彼得堡大學哲學系語文專業,1837年畢業。1838年出國在柏林大學進修哲學和古典語文。1841年歸國,供職於內務部,1842年底認識了別林斯基,二人結下了深厚友誼,對他的一生和文學事業有深遠的影響。1847年初寫了以後收入《獵人筆記》中的幾篇特寫 。1848年2月轉往巴黎 ,目睹了資產階級對工人起義的血腥鎮壓,深感氣憤。1850年回國。1852年果戈理逝世時,他發表了悼念文章,沙皇當局以「違反審查條例」為由,將他拘留一個月。被拘留期間,他寫出了抗議農奴制的短篇小說《木木》,表達自己堅持斗爭的心志。隨後他被逐回原籍,繼續受警方的監管,1853年底才獲准回彼得堡。
自1847年起屠格涅夫便開始為《現代人》雜志撰稿,50年代與它保持密切的合作。後由於自己的自由派觀點與雜志負責人車爾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義觀點發生嚴重分歧而離開了《現代人》雜志。
1863年以後,他僑居巴登-巴登。1872年2月遷居巴黎 。在巴黎,他同福樓拜、左拉等法國作家交往甚密,並在向西歐宣傳和介紹俄國文學成就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同時他還結交僑居國外的俄國民粹派拉夫羅夫、克魯泡特金等人,並資助他們的刊物《前進》。後在巴黎去世,遺體運回國內,安葬在彼得堡沃爾科夫公墓。
創作 屠格涅夫的創作生涯始於大學時代 。1834年寫成處女作詩劇《斯傑諾》,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特色。1843年發表的敘事詩《巴拉莎》標志著他從浪漫主義轉向現實主義,別林斯基從這部詩作中看出了作者「獨特的才華」。此後他逐漸轉向了散文創作。第一篇散文作品是中篇小說《安德烈·柯洛索夫》。繼而發表敘事詩《地主》和中篇小說《彼土什科夫》,它們已顯示出自然派和果戈理的影響。他還創作了許多劇本,其中《食客》、《貴族長的早宴》、《單身漢》等,主要反映貴族生活和風習。50年代初發表的中篇小說如《多餘人日記》和《雅科夫·帕辛科夫》等。劇本《村居一月》第一次反映出平民知識分子與貴族的矛盾。
給屠格涅夫 帶來巨大聲譽 的是他由22篇特 寫和短篇小說組成的《獵人筆記》,全書有統一的主題,即對封建農奴制度的揭露和抗議。所寫的眾多人物,主要可分為截然對立的兩大類:一類是作者「從以前沒有任何人這樣接近過的」視角去描寫的農民形象,另一類則是作者懷著憎惡之情加以刻畫的地主形象,通過對兩類人物的不同態度和評價清楚顯示了作者的人道主義和民主主義的思想傾向。作品中對大自然富有詩意的描寫和敘述中的抒情筆調,增添了它的藝術魅力。
從5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後期 ,作家先後發表6部長篇小說,它們成了俄國19世紀40~70年代社會生活的藝術編年史。
《羅亭》,寫貴族知識分子的作用問題。主人公羅亭是他生活時代的「多餘的人」。《貴族之家》,也是一部描寫「多餘的人」的小說。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最終無可奈何地退出了人生戰場,表明貴族知識分子歷史作用的終結。《前夜》是作家轉向以「新人」——平民知識分子為主人公的第一部小說,女主人公葉蓮娜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新女性形象。《父與子》著力描寫俄國自己的「新人」。父輩指老一代貴族,「子」輩指新一代平民知識分子。小說深刻揭示了這兩代人的矛盾和沖突。《煙》反映出農奴制改革的有名無實。《處女地》則直接反映70年代民粹派所發動的「到民間去」這一社會運動。作者以自己的漸進論觀點去評價這一運動,而把希望寄託在改良主義者沙羅明身上。
屠格涅夫的作品 ,還有《浮士德》 、《阿霞》 、《初戀》、《春潮》等中篇小說以及晚期的《散文詩》等。
屠格涅夫是 19 世紀俄國有世界 聲譽的現實主義藝術大師。他的小說不僅迅速及時地反映了當時的俄國社會現實 ,而且善於通過生動的情節和恰當的言語、行動,通過對大自然情境交融的描述,塑造出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他的語言簡潔、朴質、精確、優美,為俄羅斯語言的規范化作出了重要貢獻。中國早在1917年就開始翻譯介紹屠格涅夫的小說,現在幾乎他所有的主要作品都有了中譯本,一些名作還有多種譯本。

屠格涅夫(1818—1883),俄國作家。生於貴族家庭。早期寫詩(《帕拉莎》《地主》等)。1847~1852年發表《獵人日記》,揭露農奴主的殘暴,農奴的悲慘生活,因此被放逐。在監禁中寫成中篇小說《木木》,對農奴製表示抗議。以後又發表長篇小說《羅亭》(1856年)、《貴族之家》(1859年),中篇小說《阿霞》《多餘人的日記》等,描寫貴族地主出身的知識分子好發議論而缺少斗爭精神的性格。在長篇小說《前夜》(1860年)中,塑造出保加利亞革命者英沙羅夫的形象。後來發表長篇小說《父與子》,刻畫貴族自由主義者同平民知識分子之間的思想沖突。後期長篇小說《煙》(1867年)和《處女地》(1877年),否定貴族反動派和貴族自由主義者,批評不徹底的民粹派,但流露悲觀情緒。此外,還寫有劇本《村居一月》和散文詩等。

《獵人筆記》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也是他的第一部現實主義力作。
《獵人筆記》是一部形式獨特的特寫集。作品控訴了腐朽的農奴制度,表現了作者的民主主義思想。作品以一個獵人的行獵為線索,刻畫了地主、管家、磨房主婦、城鎮醫生、貴族知識分子、農奴、農家孩子等眾多的人物形象,真實地展現了農奴制背景下外省城鄉各階層人民的生活風貌。在美麗的大自然的景色中,發生的卻是種種悲劇,體現了對農奴制度的無言控訴。作品也生動地描述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嚮往。
作品採用見聞錄的形式,真實、具體、生動、形象,體裁風格多樣,語言簡練優美,可謂散文化小說、詩化小說的範例。別林斯基評價該作品「從一個前人所不曾有過的角度接近了人民」。《獵人筆記》是作者成名之作,對俄羅斯文學產生了很大影響。因此屠格涅夫是個促進俄羅斯文學的大人物

③ 屠格涅夫寫過哪些書

屠格涅夫的主要作品
屠格涅夫的作品有很多,大部分都是描寫俄國農奴悲慘生活的。在屠格涅夫的作品中,能夠十分清晰地看出屠格涅夫對於農奴們的深切同情以及對於農奴制的批判。屠格涅夫的代表作品有:《前夜》、《獵人筆記》、《父與子》等等。屠格涅夫的作品大部分都是長篇小說,同樣也有一些詩歌以及劇作遺世。

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前夜》是十分著名的,在世界上都有著十分高的知名度。在小說《前夜》中,不僅僅是描繪了一場異常激烈的戰爭的場面,而且也書寫了一段曲折哀婉的愛情故事。小說中的主人公葉琳娜是一位有著崇高理想的人,為了自己的愛情,敢於向封建保守的父母抗爭,而最後面對自己丈夫之死,也能夠頑強地站起來繼續前行著。屠格涅夫的小說也是多種多樣的,在不同的小說題材中,往往也有著不同的特色和內涵。屠格涅夫經典的小說《父與子》,則是在另一個角度上面極大地反映出了兩個政黨之間的激烈較量,同時也是一場關乎陳舊與新生命運的抗爭,可以說這部小說有著十分鮮明的矛盾爭端,在很多的情節中都有體現。

屠格涅夫的作品一直都是人們眼中的瑰寶,既是源於其作品中的深刻思想內涵,也是由於屠格涅夫的作品中有著十分精湛的藝術表現手法。與此同時,屠格涅夫也是一位較為高產的作家,並且在很多種題材上面都有著十分高的成就。

屠格涅夫的文學特點
屠格涅夫,近代歷史上享譽國際的文學家。他的一生是短暫的,只有六十五年,他出生於1818年,死於1883年,中晚年的時候經歷了著名的農奴制改革。他的作品主要描寫社會實情,批判和諷刺農奴制的弊端,代表作有長篇小說《木木》、《煙》和《處女地》等。那麼屠格涅夫的文學特點是什麼呢?

屠格涅夫的文學特點要在他作品的字句中尋找,他的作品非常多,涉及詩歌、小說、戲劇,但不論是哪種文學作品,無一不有他獨具一格的特點。屠格涅夫的作品主要是現實的映射,因為屠格涅夫本人對農奴制深惡痛絕,因此在描寫現實主義小說的時候,屠格涅夫常常對農奴制和貴族階級暗中諷刺。

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大多語言十分優美,在結構的塑造方面很成功,嚴謹又緊湊。在人物刻畫上,絲毫不吝嗇筆墨,在人物心理的描寫上,他的描寫雖然不多,但是十分的獨到。屠格涅夫所著的短篇小說十分具有審美價值,語言非常優美,富含了非常深遠的意義,飽含了哲理,他的短篇小說幾乎是詩歌和哲理的融合。屠格涅夫的文學特點在不同的文學形式中有著相同的內涵,那就是它們都是語言優美且有著深遠意義的,它們都是當時的真實的社會生活的映射。

屠格涅夫的文學特點在他的作品中顯現得清清楚楚,他的文學特點是他這個人品德性格的側寫,也是社會的側寫。屠格涅夫的文學特點成就了他獨具一格的文學作品,也成就了俄國文學新時代的到來。

④ 屠格涅夫創作過哪些長篇小說

從1856年發表《羅亭》起,屠格涅夫轉入長篇小說的創作。他共發表了6部長篇小說。此外,屠格涅夫還創作了一組以愛情和個人幸福為題材的中篇小說《浮士德》(1856)、《阿霞》(1858)等。他的著名作品還有短篇小說《木木》(1852)、《初戀》(1860)及晚年所寫的《散文詩》(1878~1882)。在《散文詩》中,屠格涅夫把自己一生對社會、人生和創作問題的長期思索,凝聚壓縮成非常精煉的、帶有象徵性的小故事或抒情獨白中。其中膾炙人口的有《門檻》、《麻雀》、《愛之路》、《俄羅斯語言》等。

屠格涅夫寫的6部長篇小說是:《羅亭》(1856)、《貴族之家》(1858)、《前夜》(1860)、《父與子》(1860~1861)。《煙》(1866~1867)和《處女地》(1877)。代表作是《父與子》。

⑤ 屠格涅夫被譽為「 」的六部長篇小說

屠格涅夫的六篇長篇小說被譽為19世紀40至60年代俄羅斯的「社會編年史」。
屠格涅夫被稱為「小說家中的小說家」。
屠格涅夫的長篇小說以生動的藝術形象敏銳地反映出社會生活發展的新動向,被譽為19世紀40至60年代俄羅斯的「社會編年史」。
這六部長篇小說分別為:
《羅亭》,寫貴族知識分子的作用問題。主人公羅亭是他生活時代的「多餘的人」。
《貴族之家》,也是一部描寫「多餘的人」的小說。主人公拉夫列茨基最終無可奈何地退出了人生戰場,表明貴族知識分子歷史作用的終結。
《前夜》是作家轉向以「新人」——平民知識分子為主人公的第一部小說,女主人公葉蓮娜是追求自由和解放新女性形象。
《父與子》著力描寫俄國自己的「新人」。父輩指老一代貴族,「子」輩指新一代平民知識分子。小說深刻揭示了這兩代人的矛盾和沖突。
《煙》反映出農奴制改革的有名無實。
《處女地》則直接反映70年代民粹派所發動的「到民間去」這一社會運動。作者以自己的漸進論觀點去評價這一運動,而把希望寄託在改良主義者沙羅明身上。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