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震雲的長篇小說
❶ 劉震雲的主要作品有哪些
劉震雲,生於1958年,河南延津人,主要作品有中長篇小說《一地雞毛》、《手機》等。
中篇小說《一地雞毛》是劉震雲的代表作品,發表在《小說界》1991年第1期,後載《中篇小說選刊》1991年第2期。
❷ 劉震雲的小說作品有哪些
劉震雲的小說作品有《塔鋪》、《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等。
劉震雲,1958年5月出生於河南省新鄉市延津縣,中國男作家、編劇。1982年,進入《農民日報》工作。1987年,開始在《人民文學》發表《塔鋪》、《一地雞毛》等小說作品。1988年,考入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讀研究生。1992年,發表小說《一地雞毛》。1997年,出版圖書《溫故流傳》。
1999年,創作《劉震雲精品文集》。2000年,創作的短篇小說集《劉震雲》出版。2003年,創作小說《手機》。2007年,發表小說《我叫劉躍進》。2009年,創作的小說《一句頂一萬句》出版。2011年,以160萬元的版稅收入在第六屆「中國作家富豪榜」上位列第26名。2016年,獲得埃及文化最高榮譽獎。
人物經歷:
1973年,14歲的劉震雲因為身高上的優勢,家長虛報了他的年齡,讓他參軍去了甘肅。1978年,復員後在河南老家的一所中學擔任民辦老師,白天上課,夜晚復習;同年,以河南省高考文科狀元的身份考入了北京大學中文系。
1982年,畢業後到《農民日報》工作並開始文學創作。1987年,開始連續在《人民文學》發表了《塔鋪》、《一地雞毛》、《溫故一九四二》等小說作品。
❸ 劉震雲有哪些作品
中文名: 劉震雲 出生地: 河南新鄉延津縣 出生日期: 1958年5月 職業: 北京市青聯委員,一級作家。 畢業院校: 北京師范大學魯迅文學院 代表作品: 《塔鋪》,《單位》,《官場》,《一地雞毛》,《我叫劉躍進》 作品目錄 《故鄉天下黃花》(長篇小說)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1年8月出版 《故鄉相處流傳》(長篇小說) 華藝出版社1993年3月出版 《故鄉面和花朵》(長篇小說 四卷) 華藝出版社1998年9月出版 《一腔廢話》(長篇小說) 中國工人出版社2002年1月出版 《手機》(長篇小說) 長江文藝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推薦閱讀,比同名的電影更精彩犀利一些) 《我叫劉躍進》(長篇小說)長江文藝出版社2007年11月出版(推薦閱讀,比同名的電影更精彩犀利一些) 《塔鋪》(小說集) 作家出版社1989年1月出版(最早的小說集,這個時候的手法還比較質朴,講故事的意味大於表達觀點。) 《官場》(小說集) 華藝出版社1992年5月出版 《一地雞毛》(小說集) 中國青年出版社1992年6月出版 《官人》(小說集) 長江文藝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 《劉震雲文集》(四卷) 江蘇文藝出版社1996年5月出版 《劉震雲》(小說集) 香港明報出版社1999年11月出版 《劉震雲》(小說集) 人民文學出版社2000年9月出版 《劉震雲》(小說集) 文化藝術出版社2001年9月出版 《一句頂一萬句》(長篇小說)湖北長江出版集團,長江文藝出版社2009年3月出版 在2008年11月20日上稿兆映、由馬儷文執導的賀歲劇《桃花運》中,著名編劇劉震雲與在劇中飾演其前妻的鄔君梅展開了一段撲朔迷離的感情糾葛。 2010年5月在電視劇《手機》中客串劇中節目《有一說一之朋友啊朋友》節目錄制。
材料作文對於孔子,作家劉震雲說過這樣的話
略。
試題分析:本題是材料作文。
因此,首先要認真仔細地分析試題所提供的材料,以確定材料的含義范圍,准確確定作文的寫作立意,這是寫作中最為關鍵的一環。
材料中的內容主要是通過人物的對話來體現的,尤其是材料中兩位舅舅的話。
這一點,在分析材料的過程中一定要抓住,這是分析材料確定文章立意的一個基本的方法,那就是抓關鍵句法。
材料中有兩處關鍵的句子,一是氏悶大舅所說的話:「你記住我的話,不聰明也不笨的人,一輩子就干一件事,千萬不要再干第二件事。
」一是小舅所說的話:「舅舅教你一招,就是做事情要慢。
」大舅的話告訴我們不要貪多,小舅的話告訴我們不要求快。
具體來講,多,可指人生的多方向、多目標、多追求、多慾望,因此可從這些方面入手來確定文章的立意:世上無謂的追逐太多,世界越是行色匆匆,人心就越需要用專注把握方向。
找一種最妥善的姿態來安放自己的生命吧,即使一生只此一事,也要成就一座豐碑。
人的一生,只有用心專一,才可成就大事。
就慢來講,可著手快與慢這樣的話題來思考從而確定文章的立意。
具體寫作時,可從大舅和小舅其中之一的話來生發立意。
但不管是寫成記敘文還是議論文,角度都不能太大,一定從其中的某一個小的具體的方面來作為文章的中心或觀點來記敘或議論。
議論文的擬題最好能切合觀點,記敘文的擬題最好能新穎引人,又能使自己比較容易下筆和把握。
以 人鍵核租要學會「歸零」 為題 作文800
人生,難免會有成功與失敗、順境與逆境。
順境時,把自己適時「歸零」,可以戒驕戒躁,消除「驕嬌」二氣,不把成功和順境當「包袱」背起來;逆境時,固然會失去很多,但能夠在失去時勇於「歸零」,才能重新面對自己,從頭開始,積極奮斗。
就像春節前的大掃除,把那些沒用處的東西清除掉,把有用的珍品拂拭乾凈,就可以窗明幾凈、心情舒暢地迎接新春。
其實,人生也像時鍾一樣,到了夜間子時就要「從零開始」,只有歸零,才會有新的周期與輝煌。
著名作家劉震雲也說過:「歸零心態就是把自己心靈里的一切清空,把已經擁有的一切剝除,一切歸於零的心態。
」實際上,無論何種境況,能適時把自己「歸零」,總是海闊天空,心胸豁達。
南隱是一位禪師。
一天,一位當地的名人特地來向他問禪,名人喋喋不休,南隱則默默無語,只是以茶相待。
他將茶水注入這位來賓的杯子,滿了也不停下來,而是繼續往裡面倒。
眼睜睜看著茶水不停地溢出杯外,名人著急地說:「已經滿出來了,不要再倒了!」南隱說:「你就像這只杯子一樣,裡面裝滿了自己的看法和想法。
如果你不先把杯子空掉,叫我如何對你說禪呢?」名人恍然大悟。
越能夠把自己「歸零」的人反倒越不會「歸零」,不斷「歸零」就是一種上升與提高,也是一種難得的積淀與涵養。
攥緊巴掌,手裡什麼都沒有;張開雙手,就會擁有整個世界。
做人適時「歸零」,當然不是妄自菲薄或消極避世,而是持有人生的灑脫與從容,再去面對眼花繚亂的花花世界時,就會多一分明世的清醒,多一分心態的淡泊。
這是一種對工作、學習、生活、生命的放空,低頭,吐故納新。
放得越空,擁有越多。
如果你不願意放棄,就無法重塑,倒掉心中盛滿的,才能讓心靈甚至整個生命重生。
「此空為彼滿」,放棄是為了更深一層的擁有,要有空杯心態,這樣會擁有的更多。
適時把自己「歸零」,就會不斷重新開始,永葆青春。
人生最大的敵人莫過於自己。
一個人是否成功,大抵決定於在不斷把自己「歸零」的過程中戰勝自己。
適時把自己「歸零」,就會不斷追求卓越。
需要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不斷把每邁出的一步都當作萬里長征的「第一」,也就是在一個成績「歸零」之後再贏得新的成績。
這取決於奮斗者的心態。
一般說,有什麼樣的心態就有什麼樣的努力;有什麼樣的選擇就有什麼樣的結果。
要想獲得事業的一次次成功,首先就要調整、完善、升華自己的心態。
面對這個日新月異的世界,將心態歸零,放下包袱,輕裝上陣,把每一次成功都視為新的起點、新的希望、新的挑戰,新的成功就會在不遠處向你招手。
智者說,心態歸零,責任才能歸位。
把自己「歸零」了,就會煥發一種高度的事業心和責任感。
不等待、不埋怨、不消極。
我們要奮發進取,永不滿足,積極學習新事物,適應新環境,接受新挑戰,創造事業的新成果。
適時把自己「歸零」,體現了人生的大智慧、大聰明和大能力。
寫在前面的話作文
我從前自認為是一個「文藝少年」,但其實啊,只是自欺罷了。
我只是個騙子,見得不多,識的更差,偶爾被不了解的人誇兩句,便飛上天了。
以前我天真的認為寫文章是件簡單的事,不過好像也確實是那麼一回事兒,我確實寫得不少,不過說來慚愧,我寫的是沒有水準的,至少自己是不看好的,雖然被哪個好心人看見會鼓勵幾句《或者是真的鼓勵吧》,但仍不可否認是低級的,無個人特色的東西。
我是一個有表現欲的人,雖然現在被某些東西緊壓,但我感到我的心仍然有一點訴說的慾望,不一定是寫出來,或者是做什麼事,或者是默默觀察…。
我總在尋找機會,表現自己想要表現的。
以前對中華傳統作品解讀得不夠深,只看到了表面,誤以為一切都不可說什麼的,其實這真是單純到傻了,現在看起來還真好笑。
有好一段時間,我是不願意寫作的,因為我怕,怕去面對,因為自己已經誤入歧途,後來知道自己做錯路了,卻不知道該怎麼出來,一直在走彎路,我繞啊繞,繞啊繞,終於看到了曙光,只是那光還是微弱的,我在主動、被動中不斷去摸索,不斷走迴路,又被牽引回來,現在終於看到了更大些的光,當然,我現在是不能確定那是不是虛幻的。
我總喜歡想些什麼亂的事情,人生意義啊什麼的,但是還是太感性了,我不喜歡很理性的東西:數學、物理什麼的,所以有時候導致我看問題不全面、偏激,這是膚淺的,我得去克服。
回到寫作上來,我現在發現,日子過得太快了,人生太短了,我所擁有的,都太少了…。
我能去做的,也微乎其微,但我去很想表現。
所以我想通過文字的形式,寫一點玩的東西,我是想不出什麼理由的,因為我不認為寫作是一件很神聖的事情,作家中有王朔、李敖、劉震雲等等,難道他們是很嚴肅的?我當然相信他們是認真的,我知道他們只是在表現形式上有些新意,只是我認為他們寫作是輕松的,沒有苦B、嚴肅的態度,雖說是玩,但是卻玩出了名堂,我就想做個這樣的人,不一定是當作家,但我想玩,我想玩兒個痛快。
我想:寫作是永恆的,寫作是造福全人類的事情,寫作是無私的,它沒有歧視,它給了你思考的空間,寫作的本質是愛。
我的生活是無聊的,不寫點東西,我感覺不到那份快樂,因為我不願在別的地方獲得自信與自我欣賞與思考的快樂。
就這樣,我想寫一些東西,雖然我不夠成熟,但我告訴自己:讓自己每天有一份責任,這是極好的。
以後,我打算每天都寫點東西!我不想當一個矯情的人,也不想寫些太無聊的東西,我就想真真實實地寫,反省自己,然後尋找我的價值,去探索我所喜愛的。
呵呵,我准備好了!PS:明天我打算寫篇影評:《兔子,大兔子!》——評日劇《人間失格》
以《美不一定有用》為題寫一篇800字作文
浩文是莫言10部作品的英文譯者,有人說:「沒有他,就沒有莫言的獲獎」,但他此次來中國,卻是找劉震雲要簽名,他說—去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在文化圈內盛傳這樣一句話,「沒有葛浩文,就沒有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道出了美國漢學家、譯者葛浩文對莫言作品走向世界的重要作用。
近日,葛浩文抵達中國進行學術交流,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他認為作品本身才是拿獎原因。
葛浩文說:「莫言的小說是我翻譯的沒錯,我翻譯了他的十本書,但我翻譯的人不僅僅是莫言。
我(從事)翻譯已經三十多年了,翻了五六十本,很樂呵也很辛苦。
我不偏一個作家一個風格,凡是中國作家出的,我認為是好小說的,就會翻譯讓作品走向世界。
」電話中的葛浩文,普通話說得非常標准,語速不急不慢,聊著聊著,不禁讓人懷疑,電話那頭的他到底是美國人,還是中國人。
我認為像你所說,帶有目的性去看的確會事倍功半。
提高文學修養的確是一個累積的過程,不是像做習題一樣,你看了多少書就提高多少修養值。
你得先耐下性子,把什麼目的都拋開。
看書不在數量,不在速度,也不在種類。
慢慢的品味你當下看著的,慢慢揣摩他的蘊意,慢慢分析他的文筆。
書不在深,能理解才有用。
看高深的書不能理解,不如看適合的書內化為己用。
至於寫作文拿高分。
如果誠如你所說,你見解獨特且早慧,那是好事,這個是你寫作的靈魂。
但是在寫作中,需要的不僅僅是這些,你同時還需要將他表達出來的技巧,你需要以帶你特色並且能夠被理解的方式將你的文章填滿血肉。
寫作技巧也得慢慢練習,你可以平時多練習寫寫。
其實說實話,如果只是想在考場作文上拿高分的話,技巧是大頭,按套路寫會更把穩點。
至於你說的你覺得無趣乏味的書,那麼就扔下它們,現在不必急於一定找多麼著名多麼高深的書,不要為了心裡安慰硬讀,瀏覽簡單的文字組合而對書一無所知完全不能稱之為看書,只是浪費時間罷了。
文學的目的是在於將作者的所悟所感記錄下來以遺世人,喚起同感。
很多時候對沒有經歷過的事物以及情感,我們是不太能感同身受的,隨著你閱歷的增加,你會慢慢的更有感觸,到那時候你就會更好的體會他是如果得以流傳千載的。
書目推薦的話,其實我看書的話基本是秉持開卷有益的原則。
如果是你的確想要明確點的書目的話。
你可以先看看這些。
當然你可以根據你自己的情況進行選擇。
外國文學:勃朗特姐妹的簡愛。
呼嘯山莊。
海明威的老人與海。
雪萊詩集。
泰戈爾詩集。
小仲馬的茶花女。
培根論文集。
小王子。
瓦爾登湖。
麥田裡的守望者。
沉思錄。
你好,憂愁。
雜志:讀者,青年文摘,哲思,格言等還是可以看看的。
比較大眾化。
中國文學:邊城。
城南舊事。
文化苦旅。
席慕容詩集。
張愛玲文選。
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
魯迅的都可以看看。
紅樓夢,一定要看原著,可以慢慢一字一句來翻譯都可以,但一定堅持要看原著。
先看看這些,慢慢來看,不要太功利。
把閱讀當成享受,你慢慢會明白閱讀能帶給你什麼的。
這些不是權威,只是我個人的一些意見,希望對你能有些幫助。
有什麼不明白的還可以繼續問我。
轉載請註明出處 » 劉震雲有哪些作品?
❹ 劉震雲作品
劉震雲作品如下:
1、一句頂一萬句
《一句頂一萬句》是河南作家劉震雲重要作品,分為兩部:《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出版於2009年,描述了一種劉震雲中國式的孤獨感和友情觀。《一句頂一萬句》被稱中國版《百年孤獨》,是劉震雲的一個成熟、大氣之作。
《一句頂一萬句》分為兩部:《出延津記》與《回延津記》。上部「出延津記」講述的是在二十世紀前期的河南農村,一個孤獨無助的農民-吳摩西為了尋找與人私奔的老婆,在路上失去唯一能夠「說得上話」的養女,為了尋找她,他不得不走出延津的故事。
2、手機
劉震雲的《手機》體觀了劉震雲小說敘事策略的轉變及主題的多元性。《手機》中,劉震雲改變了原本深沉、嚴肅的敘述方式,轉向調侃、諷刺的筆調;
這一敘述方式的轉變,有利於表現出主題的多元性,《手機》中展現了家庭/婚姻、文化階層的墮落、身份的斗爭、科技文明的副作用/謊話的世界等多重主題。該小說被馮小剛改編成了同名賀歲片。
3、一地雞毛
《一地雞毛》是劉震雲的一部中篇小說。小說主要描寫了主人公小林在單位和家庭的種種遭遇和心靈軌跡的演變。從菜籃子、妻子、孩子、豆腐、保姆、單位中的恩恩怨怨和是是非非里,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在八九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和生存狀態。
它真實而生動地反映了大多數中國人生活的主旋律,深刻反映了內鏈變更改革開放的新形勢給人們內心和外在的變化。
1993年《一地雞毛》獲第五屆(1991-1992年)《小說月報》優秀中篇小說「百花獎」,2000年《一地雞毛》被《中華讀書報》評為「二十世紀世界百部文學經典」之一。
4、官場
《官場》是一篇已經出版的中篇小說,作者是劉震雲。小說主要講述了官場中的權利角逐和爾虞我詐的一系列故事。《官場》是劉震雲關於「權力意識」的一種文本解析,尤其是《官場》中的省委書記許年華,雖然著墨不多,卻是一個極其復雜的人物。
5、吃瓜時代的兒女們
《吃瓜時代的兒女們》是作家劉震雲創作的長篇小說,2017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發行。小說20萬字,不算很長,前言19.7萬字,寫了四個似乎八竿子打不著的故事,但「因果」落在最後3000字的正文里。結構新奇,書名透著讓人會心一笑的幽默。
四個素不相識的人,農村姑娘牛小麗,省長李安邦,縣公路局長楊開拓,市環保局副局長段悄馬忠誠,四人不一個縣,不一個市,也不一個省,更不是一個階層;但他們之間,卻發生了極為可笑和生死攸關的聯系。八竿子打不著的事,穿越大半個中國打著了。
6、塔鋪
《塔鋪》是由劉震雲創作的一本小說,是中國內地作家劉震雲的成名之作。原著堪稱當代短篇小說的經典之作,故事發生在極具鄉土特色的黃河故道,講述的是七十年代作者求取功名之時所經歷握型渣的親情、友情、愛情,反映了極具豫北特色的民風民情。
小說極具鄉土氣息,又充滿浪漫租橘色彩。小說極具鄉土氣息,又充滿浪漫色彩,伴以黃沙、沙坡、楊柳、榆槐、濕地等黃河故道景觀,如果拍成電影,必將是一部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