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歷史上的霍達長篇小說

歷史上的霍達長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5-16 02:10:44

Ⅰ 女作家霍達的作品

霍達簡介
1945年生於北京。回回名法圖邁。霍達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少數民族作家學會副會長、中國電影家協會會員、中國電影文學學會會員、文學報特約記者、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編劇。霍達自幼喜愛文學藝術,1961年考人解放軍藝術學院學習。在「四人幫」橫行時期,學無所用,不得不改行從事外文技術情報翻譯工作。藉此,她得以博覽古今中外群書,特別是在著名史學家馬非百的指導下,深入、系統地研讀了大量中國歷史特別是秦史的史料,這為她以後歷史題材方面的文學創作打下了堅實雄厚的基礎。粉碎沒凱「四人幫」之後,霍達的創作激情和才華得以發揮,她連續創作了電影文學劇本《公子扶蘇》、《鵲橋仙》、《飄然太白》、《江州司馬》、《我不是獵人》、《年輕》、《戰斗在北平》等,被先後搬上了電影、電視銀幕、屏幕,並出版了《霍達電影劇本選》。其中,《我不是獵人》獲全國優秀兒童讀物獎,《鵲橋仙》獲全國優秀電視劇獎,《保姆》獲 《萌芽》創作榮譽獎。《公子扶蘇》(又名《秦皇父子》)一發表便受到文學界、電影界、史學界的重視,被譽為近年來歷史題材創作中「難能可貴的」一部電影劇作。新華社為此向國外播發了以《女升森作家創作(公子扶蘇)劇本》為題的 電訊,在國內外引起了廣泛關注,在各方面的支持下由長春 電影製片廠投入了拍攝工作。霍達擅長歷史題材的創作,並 且對於電影文學形式駕輕就熟,但這並未妨礙她在其它題材、體裁上的開掘和發展。近年來,她在致力於電影文學的同時,還創作了中、短篇小說《追日者》、《保姆》、《不要忘記她》、《藝術家的良心》、《「合作家」軼事》、《黑禍》、《馬拉松宴會》等等許多篇反映現實的作品以及散文、報告文學、隨筆。1988年《長篇小說》分兩期連載她所吵察畝寫的反映回族生活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引起了文壇各方面的關注和好評。霍達是回族作家,但她的創作題材范圍卻未局限於本民族的生活,而是古今中外,均能擷取,表現了多方面的藝術才能。今後,她除了繼續堅持走自己的創作道路外,還打算特意創作一些反映回族生活的作品。中國歷史上的著名回族人物和現實生活中的回族同胞,將在她的筆下得以表現。

Ⅱ 霍達作品

最著名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獲得第三節矛盾文學獎,很不錯的一本書,適合中學生看,尤其適合女生看。。。。。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裡沉甸甸的。
那是有關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還有一本《補天裂》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小說是在香港回歸倒計時的秒針跳動聲中完成的,卷首題寫著作者以書中主人公易君恕名義所作的《憶秦娥·香港抒懷》:

濤聲咽,登樓又見傷心月。傷心月,故國山水,異邦城闕。

零丁洋上忠魂烈,宋王台下男兒血。男兒血,化五色石,補南天裂!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末,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大清國甲午戰敗,列強瓜分中國之勢已成,公元1898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乘機脅迫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這是繼1842年的《南京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之後,中、英兩國在香港問題上簽訂的第三個不平等條約,從而完成了英佔香港、九龍、「新界」的「三部曲」,中國在香港地區完全喪失主權,中華民族蒙受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奇恥大辱。
本書正面展現了「香港拓界」那一頁慘痛的歷史,通過京師舉人易君恕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亡命香港的坎坷人生經歷,以及與「新界」愛國志士聯合十萬鄉民奮起抗英保土而慘遭血腥鎮壓的悲壯義舉,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寧死不屈的慷慨悲歌。
1984年中、英兩國發表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庄嚴宣布,定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百年國恥,一朝雪洗。作家霍達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激情投入了本書的創作,並遠赴香港深入生活,搜集素材,查閱歷史資料數千萬字,采訪各界人士數百人次,反復實地踏勘歷史遺跡,在充分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運用多種藝術手段,潛心結構,歷時「二載,完成了這部嘔心瀝血之作。

另一本長篇叫《未穿的紅嫁衣》, 南國滄海,孤島密林,千年古堡,神秘莫測。一位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訪,幾乎改寫了歷史,引發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唇槍舌劍……歷史學家李言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踏上「仕途」。他與當年的恩師令狐譫在秦嶼精神病院不期而遇,歷史老人昭示他揭開千年古堡之謎,而錯綜復雜的權力之爭和愛情糾紛卻使他在即將達到事業的峰巔之際功虧一簣,遺恨終生。當他再度來到秦嶼之時,已是向這座行將湮滅的歷史遺跡和刻骨銘心的愛情作最後的告別,看一眼那終未能穿上戀人之身的紅嫁衣……
可以說作者也是秦史研究專家。其豐富的歷史知識信手拈來,熔鑄於風波迭起的敘事之中,令讀者折服。作品俯瞰歷史,同時緊扣時代脈搏,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當代人物的群像,或運籌帷幄的政治家,或執著著述的史學家,或痴情一片的女教師,或潑辣刁悍的小市民,或玩世不恭的「少年犯」,無不鮮活生動,呼之欲出。尤其是對李言這位從政的知識分子的特殊心路歷程,作品揭示得淋漓盡致,為文學畫廊增添了一個嶄新的典型形象。作者兼擅小說、報告文學和影視劇作,調動各種藝術手段,以得心應手、游刃有餘的嫻熟技巧,為讀者奉獻了這部高品位的長篇新作

Ⅲ 霍達的長篇小說都有哪些啊

最著名的長篇小說《穆斯林的葬禮》獲得第三節矛盾文學獎,很不錯的一本書,適合中學生看,尤其適合女生看。。。。。很厚的一本書,拿在手上,感覺沉甸甸的。
很厚的一段情,讀完之後,心裡沉甸甸的。
那是有關一個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間的興衰,三代人命運的沉浮,兩個發生在不同時代,有著不同的內容卻又交錯扭結的愛情悲劇

還有一本《補天裂》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小說是在香港回歸倒計時的秒針跳動聲中完成的,卷首題寫著作者以書中主人公易君恕名義所作的《憶秦娥·香港抒懷》:

濤聲咽,登樓又見傷心月。傷心月,故國山水,異邦城闕。

零丁洋上忠魂烈,宋王台下男兒血。男兒血,化五色石,補南天裂!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末,中華民族災難深重的年代。大清國甲午戰敗,列強瓜分中國之勢已成,公元1898年,英國殖民主義者乘機脅迫軟弱無能的清政府簽訂了《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這是繼1842年的《南京條約》、1860年的《北京條約》之後,中、英兩國在香港問題上簽訂的第三個不平等條約,從而完成了英佔香港、九龍、「新界」的「三部曲」,中國在香港地區完全喪失主權,中華民族蒙受了長達一個半世紀的奇恥大辱。
本書正面展現了「香港拓界」那一頁慘痛的歷史,通過京師舉人易君恕在戊戌變法失敗後亡命香港的坎坷人生經歷,以及與「新界」愛國志士聯合十萬鄉民奮起抗英保土而慘遭血腥鎮壓的悲壯義舉,譜寫了一曲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寧死不屈的慷慨悲歌。
1984年中、英兩國發表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中國政府向全世界庄嚴宣布,定於1997年7月1日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百年國恥,一朝雪洗。作家霍達以「待從頭收拾舊山河」的激情投入了本書的創作,並遠赴香港深入生活,搜集素材,查閱歷史資料數千萬字,采訪各界人士數百人次,反復實地踏勘歷史遺跡,在充分尊重歷史真實的基礎上,運用多種藝術手段,潛心結構,歷時「二載,完成了這部嘔心瀝血之作。

另一本長篇叫《未穿的紅嫁衣》, 南國滄海,孤島密林,千年古堡,神秘莫測。一位不速之客的突然造訪,幾乎改寫了歷史,引發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唇槍舌劍……歷史學家李言在改革開放的大潮中踏上「仕途」。他與當年的恩師令狐譫在秦嶼精神病院不期而遇,歷史老人昭示他揭開千年古堡之謎,而錯綜復雜的權力之爭和愛情糾紛卻使他在即將達到事業的峰巔之際功虧一簣,遺恨終生。當他再度來到秦嶼之時,已是向這座行將湮滅的歷史遺跡和刻骨銘心的愛情作最後的告別,看一眼那終未能穿上戀人之身的紅嫁衣……
可以說作者也是秦史研究專家。其豐富的歷史知識信手拈來,熔鑄於風波迭起的敘事之中,令讀者折服。作品俯瞰歷史,同時緊扣時代脈搏,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當代人物的群像,或運籌帷幄的政治家,或執著著述的史學家,或痴情一片的女教師,或潑辣刁悍的小市民,或玩世不恭的「少年犯」,無不鮮活生動,呼之欲出。尤其是對李言這位從政的知識分子的特殊心路歷程,作品揭示得淋漓盡致,為文學畫廊增添了一個嶄新的典型形象。作者兼擅小說、報告文學和影視劇作,調動各種藝術手段,以得心應手、游刃有餘的嫻熟技巧,為讀者奉獻了這部高品位的長篇新作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