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小說

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5-10 13:22:20

㈠ 《雙城記》的歷史背景

1、創作背景
正如《雙城記》中所總結的那樣,作者所處的年代各種思嘲涌現,人們在社會變革中或惶恐、或驚訝、或喜悅。在那個時期,英國階級矛盾不斷加深,已經尖銳到了不可調節的地步。伴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斗爭成為了那個時代英國社會的主旋律。在過一時期,資本家們為了牟取更大的利潤而不借對國內工人進行殘酷的剝削,工人的生活十分艱難,待遇難以與其勞動付出所匹配。越來越窘迫的生活使得工人階級徹底爆發,在1836年發動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憲章運動」,在經過了三次運動的高潮之後,工人們雖然沒有取得滿意的結果,但是這一活動反映了廣大民眾的不滿和對資本主義剝削的憤怒,引起了當時英國思告喊想界的巨大反響。
2、作品簡介
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里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燃桐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3、作者簡介
狄更斯(1885~1930),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曾在皮鞋作坊當學徒,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後擔任報社采訪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成為知名作家。他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皮友坦及其反抗斗爭給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時他也宣揚以「仁愛」為中心的忍讓寬恕和階級調和思想。對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抱行動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態度。表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軟弱空想。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游記、戲劇、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代》(1854)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雙城記》(1859)。

㈡ 左拉描寫勞資矛盾的作品是

《萌芽》。《萌芽》是左拉的代表作,小說反映了礦工的生活和斗爭,表現毀大了激烈的勞資沖突。在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帆慎家中,纖轎豎是佐拉第一個表現了這樣重大的主題。

㈢ 求《遠大前程》英文版簡介 狄更斯的作品

英文版簡介: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ovel story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The first part describes Pip's simple childhood in the countryside.

He met a fugitive by chance.

And stole something from home to help him. Soon, Pip was invited to play in Miss Haweishamu's Sadisi.

And his heart changed. He fell in love with the beautiful but indifferent Estella and began to feel ashamed of his own origin and loved ones.

One day, Pip was suddenly funded by a person who did not want to be named. He was overjoyed to be sent to London to receive a superior ecation.

The second part of the story mainly describes Pip's experience of ecation in London. Due to the infection of the snobbery of the upper class,.

Pip lived a luxurious and decadent life and his moral character became low.

He always thought that Miss Haweishamu had anonymously funded him to receive a noble ecation.

However, the appearance of the real "benefactor" forced him to face the reality again.

The last part of the novel describes Pip's experience of protecting the exiled prisoner Mageweiqi who fled home.

Although Mageweiqi was eventually unable to escape the fate of arrest, in a series of changes.

Pip finally returned to the beauty of human nature and deeply realized the value of friendship and affection.

翻譯:

小說故事的發展大致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記述了皮普在鄉間的質朴的童年生活。一次偶然的機會他遇見了一名逃犯。

並偷了家裡的東西幫助他。不久,皮普受邀到哈維沙姆小姐的薩蒂斯大院玩耍,從此內心發生變化。他愛上了美麗卻冷漠的埃斯特拉,開始為自己的出身及親人感到害臊。

一天,皮普突然受到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人士資助。被送到倫敦接受上等人的教育,他為此欣喜若狂。

故事的第二部分主要描寫了皮普在倫敦接受教育的經歷。由於受到上層社會勢利習氣的傳染,皮普過著奢靡墮落的生活,道德品質也變得低下。

他一直以為是哈維沙姆小姐匿名資助他接受高尚教育,然而,真正「恩人」的出現使他不得不重新面對現實。

小說最後一部分記敘了皮普保護潛逃回國的流放犯馬格威奇的經歷。雖然馬格威奇最終難逃耐御被捕的命運,但是在一系列的變故中,皮普最終回歸人性之美,深切地體會到友情和親情的可貴。緩梁

(3)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小說擴展閱讀昌哪岩:

《遠大前程》,黃粱一夢後回歸初心

《遠大前程》可以說是外國版的黃粱一夢,匹普的「遠大前程」之夢幻滅記。只能說是故事,小說不等同於生活,生活是平平常常,故事是驚天動地。

一個孤兒因為一個偶然變成一個紳士,有了財富,學識,虛榮,冷漠,沒有了親情。當夢幻滅之際,重新找回人性的淳樸和真摯的感情。這也是一種回歸吧。狄更斯老年認同的人性的回歸。

狄更斯(David Herbert Lawrence,1885~1930),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

曾在皮鞋作坊當學徒,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後擔任報社采訪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成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

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斗爭給以同情和支持。

但同時他也宣揚以「仁愛」為中心的忍讓寬恕和階級調和思想。對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抱行動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態度。

表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軟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游記、戲劇、小品。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代》(1854)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雙城記》(1859)。

前者展示了工業資本家對工人的殘酷剝削和壓迫,描寫了工人階級的團結斗爭,並批判了為資本家剝削辯護的自由競爭原則和功利主義學說。

後者以法國貴族的荒淫殘暴、人民群眾的重重苦難和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威力,來影射當時的英國社會現實,預示這場「可怕的大火」也將在法國重演。

其他作品有《奧列佛·特維斯特》(又譯《霧都孤兒》1838)、《老古玩店》(1841),《董貝父子》(1848),《大衛·科波菲爾》(1850)和《遠大前程》(1861),等等。

狄更斯是19世紀英國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代表。藝術上以妙趣橫生的幽默、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氣氛的有機結合著稱。

㈣ 19世紀英國文學中描寫勞資矛盾的作品有哪些

分類: 文兆鉛譽化/藝術 >> 文學
解析:

《瑪麗巴頓》

《萌芽》

《艱難時世》

《雷麗》

狄更斯在《艱難時世》中以焦煤鎮工人斗爭為背景,描寫激胡勞資之間的尖銳對立,強烈譴責資產階級對工人階級肉體和心靈上族段的摧殘。夏落蒂 勃朗特在《雷麗》中觸及了十九世紀初期破壞機器黨人的斗爭。在《瑪麗·巴頓》里,蓋斯凱爾夫人以同情的態度描寫了失業工人的悲慘生活。這些作家們以自己人道主義的情懷來同情和觀照下層勞動人民的苦難和不幸遭遇。

㈤ 左拉描寫勞資矛盾的小說是

左拉描寫勞資矛盾的小說是《野友虧萌芽》。《萌芽》是法國自然主義小說家愛彌爾·左拉創作的長篇小說,屬於《盧貢——馬卡爾家族》的第十三部頌神作品,共七部四十章35.8萬字。1884年11月26日,《萌芽》在《吉爾·布拉斯報》上連載,1885年在法國第一次發行單行本,是第一部描寫礦工告陸的「社會史」小說。

㈥ 《雙城記》的藝術特色是什麼

【《雙城記》的藝術特色】:
《雙城記》有其不同於一般歷史小說的地方,它的人物和主要情節都是虛構的。在法國大革命廣闊的真實背景下,作者以虛構人物馬內特醫生的經歷為主線索,把冤獄、愛情與復仇三個互相獨立而又互相關聯的故事交織在一起,情節錯綜,頭緒紛繁。作者採取倒敘、插敘、伏筆、鋪墊等手法,使小說結構完整嚴密,情節曲折緊張而富有戲劇性,表現了卓越的藝術技巧。《雙城記》風格肅穆、沉鬱,充滿憂憤,但缺少早期作品的幽默。

【作品簡介】:
《雙城記》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情節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學經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里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作者簡介】:
狄更斯(1885~1930),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曾在皮鞋作坊當學徒,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後擔任報社采訪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成為知名作家。他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滑穗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斗爭給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時他也宣揚以「仁愛」為中心的忍讓寬恕和階級調和思想。對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抱行動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態度。表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軟弱空想。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信鎮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游記旅肢、戲劇、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代》(1854)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雙城記》(1859)。

㈦ 狄更斯的代表作有哪些

狄更斯,英國19世紀現實主義小說家。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游記等。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小說《艱難時世》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雙城記》。其他重要作品還有《奧列佛·特維斯特》(又譯《霧都孤兒》)、《董貝父子》《大衛·科波菲爾》《荒涼山莊》和《遠大前程》等等。他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宣揚以「仁愛」為核心的人道主義。藝術上以妙趣橫生的幽默、細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現實主義描寫與浪漫主義氣氛的有機結合而著稱。

㈧ 雙城記作者是誰該作品主要反映了什麼

一、《雙城記》的作者是——狄更斯,該作品主要反映了——
伴隨著工業革命的興起,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的矛盾斗爭成為了那個時代英國社會的主旋律。在這一時期,資本家們為了榨取更大的利潤而不借對國內工人進行殘酷的剝削,工人的生活十分艱難,待遇難以與其勞動付出所匹配。越來越窘迫的生活使得工人階級徹底爆發,在1836年發動了具有重要歷史意義的「憲章運動」,在經過了三次運動的高潮之後,工人們雖然沒有取得滿意的結果,但是這一活動反映了廣大民眾的不滿和對資本主義剝削的憤怒,引起了當時英國思想界的巨大反響。

二、作品簡介:
《雙城記》物如是英國作家查爾斯·狄更斯所著的一部以法國大革命為背景所寫成的長篇歷史小說,情節感人肺腑,是世界文學經典名著之一,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法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里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本書的主要思想是為了愛而自我犧牲。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三、內容簡介:
1757年12月的一個月夜,寓居巴黎的年輕醫生馬奈特(Dr.Manette)散步時,突然被厄弗里蒙得侯爵(Marquis St. Evremonde)兄弟強迫出診。在侯爵府第中,他目睹一個發狂的絕色農婦和一個身受劍傷的少年飲恨而死的慘狀,並獲悉侯爵兄弟為了片刻淫樂殺害他們全家的內情。他拒絕侯爵兄弟的重金賄賂,寫信向朝廷告發。不料控告信落到被告人手中,醫生被關進巴士底獄,從此與世隔絕,杳無音訊。兩年後,妻子心碎而死。幼小的孤女露茜(Lucie Manette)被好友羅瑞(Jarvis Lorry)接到倫敦,在善良的女僕普洛絲(Miss Pross)撫養下長大。
18年後,馬奈特醫生獲釋。這位精神失常的白發老人被巴黎聖安東尼區的一家酒店的老闆、他舊日的僕人德法爾熱先生(Defarge)收留。這時,女兒露茜已經成長,專程接他去英國居住。旅途上,他們邂逅法國青年查爾斯·達爾奈(Charles Darnay),受到他的細心照料。 原來達爾奈就是侯爵的侄子。他憎恨自己家族的罪惡,毅然放棄財產的繼承權和貴族的姓氏,移居倫敦,當了一名法語教師。在與馬奈特父女的交往中,他對露茜產生了真誠的愛情。馬奈特為了女兒的幸福,決定埋葬過去,欣然同意他們的婚事。 在法國,達爾奈父母相繼去世,叔父厄弗里蒙得侯爵繼續為所欲為。當他狂駕馬車若無其事地軋死一個農民的孩子後,終於被孩子父親用刀殺死。一場革命的風暴正在醞釀之中,德法爾熱的酒店就是革命活動的聯絡點,他的那位一家被厄弗里蒙得侯爵兄弟殺害的妻子不停地把貴族的暴行編絕虛織成不同的花紋,記錄在圍巾上,渴望復仇。
1789年法國大革命的風並螞燃暴終於襲來了。巴黎人民攻佔了巴士底獄,把貴族一個個送上斷頭台。遠在倫敦的達爾奈為了營救管家蓋白勒(Gabelle),冒險回國,一到巴黎就被捕入獄。馬奈特父女聞訊後星夜趕到。醫生因其受迫害的經歷得到了尊重,使達爾奈回到妻子的身邊。可是,幾小時後,達爾奈又被逮捕。在法庭上,德法爾熱宣讀了當年醫生在獄中寫下的血書:向蒼天和大地控告厄弗里蒙得家族的最後一個人。法庭判處達爾奈死刑。
就在這時,一直暗暗愛慕露茜的律師助手卡頓(Sydney Carton)來到巴黎,買通獄卒,混進監獄,頂替了達爾奈,馬奈特父女早已准備就緒,達爾奈一到,馬上出發。一行人順利地離開法國。 德法奇太太(Madame Defarge)在達爾奈被判決後,又到馬奈特住所搜捕無辜的露茜及其幼女,在與女僕普洛絲的爭斗中,因自己槍支走火而斃命。而斷頭台上,卡頓為了愛情,成全別人,從容獻身。

四、作者簡介:
狄更斯(1885~1930),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曾在皮鞋作坊當學徒,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後擔任報社采訪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成為知名作家。他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丑惡的社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斗爭給以同情和支持。但同時他也宣揚以「仁愛」為中心的忍讓寬恕和階級調和思想。對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抱行動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態度。表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軟弱空想。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游記、戲劇、小品。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代》(1854)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另一篇代表作《雙城記》(1859)。

㈨ 雙城記的主要內容

故事中將巴黎、倫敦兩個大城市連結起來,圍繞著曼馬內特醫生一家和以德發日夫婦為首的聖安東尼區展開故事。小說里描寫了貴族如何敗壞、如何殘害百姓,人民心中積壓對貴族的刻骨仇恨,導致了不可避免的法國大革命。書名中的「雙城」指的是巴黎與倫敦。

該小說創作於19世紀50年代,正處於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資本主義發展帶來的種種罪惡和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化,導致下層群眾中存在極端的憤懣與不滿,

英國社會處於爆發一場社會大革命的邊緣,這與18世紀末法國的社會現狀極為相似,狄更斯通過對兩個城市的對比,給當時的英國社會以借鑒及警醒。

(9)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小說擴展閱讀

在《雙城記》中,狄更斯將醫生作為理想的化身,表達了通過以德報怨的方式來解決各種現實問題、緩和社會矛盾和尖銳沖突的理想。

作者堅信寬容、善良和仁愛能夠有效化解現實生活中各種尖銳的階級矛盾,解決下層勞動人民和上層貴族階級之間的激烈沖突,使他們能夠和諧共處。

但是,依賴道德榜樣來改良社會的方式具有局限性,狄更斯思想上的妥協性以及認識上的局限性顯然也影響到他的文學創作,從而極大地削弱了《雙城記》對現實的批判力度。

㈩ 雙城記是誰的作品

1,創作背景

該小說創作於19世紀50年代,正處於英國資本主義經濟快速發展時期,資本主義發展帶來的種種罪惡和勞動人民生活的貧困化,導致下層群眾中存在極端的憤懣與不滿,英國社會處於爆發一場社會大革命的邊緣。

這與18世紀末法國的社會現狀極為相似,狄更斯通過對兩個城市的帶顫對比,給當時的英國社會以借鑒及警醒。

據狄更斯在序言中所說的,1857年在狄更斯和他的孩子們、朋友們一起演出威爾基·柯林斯先生的劇本《冰海深處》時,他開始有了這個故事的主要構想。

《冰海深處》的主人公是一個被心愛的姑娘拋棄後,在北極探險時為拯救情敵而犧牲的青年。這種人物的塑造完全和狄更斯產生了共鳴,也完全符合狄更斯對一個有道義的人的定義:舍己為人,品德高尚。這為他在《雙城記》中構思出卡頓這個人物形象提供了素材資料。

2,作者簡介

狄更斯(1812~1870 [12] ),英國小說家,出生於海軍小職員家庭,10歲時全家被迫遷入負債者監獄,11歲就承擔起繁重的家務勞動。曾在皮鞋作坊當學徒,16歲時在律師事務所當繕寫員,後擔任報社采訪記者。他只上過幾年學,全靠刻苦自學和艱辛勞動成為知名作家。

他生活在英國由半封建社會向工業資本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其作品廣泛而深刻地描寫這時期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鮮明而生動地刻畫了各階層的代表人物形象,並從蠢埋敗人道主義出發對各種丑惡的社液州會現象及其代表人物進行揭露批判,對勞動人民的苦難及其反抗斗爭給以同情和支持。

但同時他也宣揚以「仁愛」為中心的忍讓寬恕和階級調和思想。對勞動人民的反抗斗爭抱行動上支持而道德上否定的矛盾態度。表現了他的現實主義的強大力量和軟弱空想。

狄更斯一生共創作了14部長篇小說,許多中、短篇小說和雜文、游記、戲劇、小品。代表作有描寫勞資矛盾的長篇代表作《艱難時代》(1854)和描寫1789年法國革命的《雙城記》。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