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長篇小說徵集
1. 劉知霞長篇小說
劉知俠(名字正確寫法)的長篇小說有《鐵道游擊隊》、《沂蒙飛虎》。
1、《鐵道游擊隊》
《鐵道游擊隊》是現代作家劉知俠所創作的長篇小說,1954年首版。
《鐵道游擊隊》是一部反映在抗日戰爭時期,魯南地區黨領導下的一支游擊隊在臨棗支線、津浦干線上,打擊日偽軍的交通線、與敵人進行游擊斗爭的英雄故事。
《鐵道游擊隊》歌頌了鐵路工人抗擊日寇的頑強意志和英勇戰斗精神。故事生動曲折,人物栩栩如,富有傳奇性。
2、《沂蒙飛虎》
《沂蒙飛虎》劉知俠繼《鐵道游擊隊》之後第二部長篇小說,講述了主人公高山從一個貧苦的牛倌成長為中國共產黨的出色的區縣幹部的故事。
作品弘揚了民族主義和愛國主義精神,故事激動人心。主人公出身貧寒、大智大勇,無私之舉催人淚下。這是一曲民族的悲歌,人生的壯歌,讀之使人盪氣回腸,感慨不已。
(1)青島長篇小說徵集擴展閱讀:
劉知俠出生於河南汲縣一個貧困的鐵路工人家庭,父親是鐵路的護路工,每天負責清掃鐵路的工作。劉知俠見慣了火車在鐵軌上的運行,從小就學會了扒車的技術,在十幾歲時,他在火車站做過義務服務生,對鐵路工作、行車制度都十分了解。
隨後他曾經跟隨抗大深入敵後體驗生活,這為他創作《鐵道游擊隊》這一長篇小說奠定了堅實的生活基礎。
1943年夏天,山東軍區展開了戰斗英雄、勞模大會,在文協工作的劉知俠認識了鐵道游擊隊隊員。
鐵道游擊隊成立於1940年1月,由八路軍蘇魯支隊命令成立,隊名是「魯南軍區鐵道大隊」,第一任大隊長洪振海、第二任大隊長劉金山就是小說主人公劉洪的原型,所以主人公劉洪也兼備了兩任大隊長的性格特點。
洪振海的行俠仗義、高超的飛車技術、勇敢善戰;劉金山的成熟穩重、領導才能。劉知俠利用手中的筆將他們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表現了具有傳奇色彩的戰斗英雄形象。
他們在百里鐵道干線上與敵人站展開殊死搏鬥,不僅多次破壞敵軍的物資供給線,還護送過劉少奇、陳毅、陳光等領導人以及千餘名抗日將士。
游擊隊員們扒火車、闖火車、炸橋梁,令敵人聞風喪膽。劉知俠深深被這些英雄人物的抗戰事跡所感動,於是他產生了強烈的創作慾望,決定將他們的英雄事跡寫成文學作品。
劉知俠立即開始整理資料,著手寫作關於鐵道游擊隊的章回體小說《鐵道隊》,並在《山東文化》上連載了 兩期,這就是小說《鐵道游擊隊》的雛形。
文章一經發表,就贏得了廣大讀者的好評,並收到了鐵道游擊隊的來信。他們首先對作者表示了感謝,隨後熱情邀請他到游擊隊深入體驗斗爭生活,了解更真實的游擊隊生活。
雖然書信措辭比較委婉,但是劉知俠感覺他們對作品不太滿意,所以果斷地停止創作,深入游擊隊采訪,體驗更真實的戰地生活。
在1944年和1945年,劉知俠前後兩次冒著生命危險,穿越敵人的封鎖線,與魯南的棗庄和微山湖的鐵道游擊隊隊員一起戰斗、一起生活,這使他積累了豐富真實的第一手資料。
由於解放戰爭的爆發,劉知俠接到了新任務,所以小說寫作一直擱置到1952年。當時,他擔任山東文聯編創部部長,特意請了一年長假,專心創作小說《鐵道游擊隊》。
動筆前,他又找到了鐵道游擊隊的領導王志勝、杜季偉等人,再次重遊了炭場、微山湖等戰場,重溫了英雄們英勇戰斗的激情歲月。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劉知俠
2. 長篇小說投稿
不在網站上發表,先走實體的思路是正確的,不然真的能出版也會損失很多。至於別人說寫得好,到底有沒有眼光,只有自己投稿過了,才會知道。一般至少投3-5家,就能知道自己的文與市場差距在哪裡,能不能成功了,如果長篇過稿,後面一系列簽約也有非常多的陷阱,所以樓主為了自己的利益,一定要寶貝自己的文章,先做到了解投稿常識才去下手,亂投,容易被騙子騙稿,到時候一分錢拿不到還無法證明這是自己寫的文,那就要吐血了哦。
現在出版的小說一般需要12萬,中篇小說大概3萬,7萬以內可以走雜志連載。
各個雜志出版社風格不同,編輯眼光也不一樣,樓主還是自己小馬過河看約稿一家一家投吧,所謂授之魚不如授之漁,去紅榜社區或者天使領域的浮雲殿、回望築看吧,投稿這些東西在網路問不出,只有去專業論壇自己摸索。特別是浮雲殿(雜志)、回望築(出版)版塊,約稿不僅多而且整齊,回帖分享的過稿經驗也很及時,摸索下才知道自己對路不對路,不過我還是覺得應該先看約稿再寫文,這樣針對性強點,雖然我當初開始寫稿子也是不看約稿自己管自己寫,所以一直壓箱底,也是到近年才賣出去的,好在三、四年前的壓箱底都沒刪,最終改改都賣掉了,我想也是因為我現在知道的信息比較多,對雜志風格也能把握住大致方向了。所以新手去瀏覽約稿和編輯給的樣文以及投稿常識才是王道。天使領域因為資料珍貴,版規嚴格,注冊也比較麻煩,你網路下會知道怎麼注冊比較好,那裡的約稿都是很放心的,畢竟有大量寫手在及時反饋,看帖子的點擊率就知道了嘛。所以你多去看下約稿,大家的反饋以及投稿常識,與編輯應對,騙人陷阱這些,做到心中有數了再去投稿,會少走很多彎路哦。
無論是雜志投稿還是出版社投稿,版權一定要捏在自己手裡,輕易不要全部簽出去,就如投稿的時候不要給全稿一樣,不然以後有的哭了,當然這個,可以等你真的過稿以後再研究。反正回望築的帖子里都有,多看都會了解,在網路這里問不全的。
3. 曹文軒有哪些長篇小說
1、《山羊不吃天堂草》是曹文軒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91年,展現了鄉村少年明子為生活所迫隨木匠師傅和師兄外出務工,在城市這一特殊背景下艱難成長的故事。該部作品1993年獲中國作家協會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 。
2、《古老的圍牆》
《古老的圍牆》是一本長篇小說,作者是曹文軒,由江蘇少年兒童出版社出版。
古老的圍牆里新近住進了一戶人家·好幾年前,這個家庭由於一場政治動亂而"破落"生於這個家庭的一個小女孩,在凄風苦雨中被貧寒的奶奶接到了艱難困苦的鄉下,奶奶用她的愛撫育了這個可憐的孫女·她聽著雲雀的歌聲,喝著蟒河的甜水長大了,長大了......現在,她又被接回來了。
3、《雲霧中的古堡》
《雲霧中的古堡》是2010年1月1日青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曹文軒。該書主要講述了森仔和團團靠著堅強意志,登上了高峰,看到了許多人沒有看到的古堡美麗景象。
主人公森仔和團團聽說在雲遮霧罩的圓頂山上有一座神奇的古堡,許多人都去挑戰,有的人爬到半山腰就敗下陣來,有的人意志很強,但是自己的靈魂永遠的留在了山頂上。森仔提議去古堡,團團答應了,隨後就踏上了艱辛的旅程。他們靠堅強的意志,堅持不懈,終於登上了高峰,看到獨一無二的古堡。
4、《埋在雪下的小屋》
本書主要講了林娃、森森、大野、雪丫四個小夥伴到深山老林里追小白鹿,遇到了雪崩,被困在勘察隊的小屋裡,連續餓了十天。他們一直堅持挖雪,最後大野為了救大家而犧牲了,其他小夥伴終於挖開了一條通道,活著看到了太陽。
5、《憂郁的田園》
《憂郁的田園》是2002年10月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曹文軒。該書收錄九個短篇故事,在這樣一幅幅沉靜優美的農村風景里,形成了一個彷佛時間靜止,人被自己的愛欲、記憶、憤怒、虛榮或理想性給撲擊困頓的謎樣之境。
4. 《(長篇)被遺忘的時光-一個上海人的青島往事》txt全集下載
(長篇)被遺忘的時光-一個上海人的青島往事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被遺忘的時光
——一個上海人的青島往事
(本文純屬虛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切勿對號入座)
自序
今年春節前的某天晚上,小雨。
我照例和朋友喝酒。
回到家的時候,已經醉了,我躺在沙發上,看著眼前罩吵熟悉的一切,突然想起彷彿幾個世紀前,在這個房間里,曾有過一個女孩,用物前侍她最最美麗的笑容,陪伴我一段最閃亮的生命。
可是,現在她在哪裡?
多年不見,你現在過的好嗎,如今你也是個有故事的人。
我們都生活在這個城市裡面,卻沒有再見面,卻只和陌生人擦肩。
我只能從朋友或其他的途徑知道她一些零星的消息,某次還在報上無意看到她的照片。我們曾經的故悔友事,似乎已經沉澱到了我的靈魂深處,白天,我像每一個正常人一樣忙碌工作,像一個正常人一樣的喜怒哀樂,像個正常人一樣的談情說愛,只有到了晚上酒醉後,她又突然出現在我眼前。
許許多多熟悉而又陌生了的場面會不停的在我眼前浮現。有歡笑、有悲傷、有人生的大起大落,有城市變遷的滄海桑田,有朋……
5. 有沒有什麼小說,故事內容發生在青島
小說《卿卿我我》:幾個為慾望死去活來的女性,一部疼痛而斑斕的青春歷史,一種讓男人和女人共同面對,互為成色的生活。這是第一部由青島本土青年女作家原創的現代都市情感小說。故事以青島為背景,縱跨三十飢敏余年時間,講述了父女兩代人之間悲歡離合的愛恨情仇。是一部抒寫七零年代女性情感歷程的成長史。
內容簡介
故事以青城為背景,縱跨三十餘年時間,講述兩代人悲歡離合的愛恨情仇。是一部抒寫70年代女性情感歷程的成長史,是一部關注婚姻、家庭、社會,感觸親情、愛情、友情的傾情之作。於歲月中回望情感的純潔與悸動,於平實中觸摸情感的歡喜與悲傷,於疼痛中堅守情感的真摯與恆久,在所有的喧囂繁華背後,不變的,永遠是內心深處對情感的勇敢堅持和忠貞信仰。
作者簡介
李曉萌,生於上世紀70年代的青島土著,A型巨蟹座女子。十二歲開始發表作品,寫過大量詩歌、散文、評論及隨筆。近年開始小說創作,本篇系長篇小說處女作。
《秋老虎》是詩人梁真以青島為背景創作的一部小說,小說出現的酒店、餐館、街道、社區都是真實的。原汁原味的生活質感,對於青島和到過青島的讀者來說,讀著親切而熟塵肢襪悉。小說中的人物,讓人產生就是生活在我們身邊的幻覺
由中國電影集團公司、青島青美文化藝術有限公司聯合攝制的20集電視連續劇《海的女兒》將在青島開拍。這部電視劇是根據青島女作家畢英麗的長篇小說《難開的石榴花》改編而成派激,該小說是一部描寫青島人生活狀態的作品。據悉,該劇將由國家一級導演張華勛執導。
其實你可以網路一下 青島的作家,他們基本都有寫家鄉的習慣 呵呵
6. 老舍的長篇小說代表作品
《老張的哲學》、《趙子曰》、《我這一輩子》、《貓城記》、《火葬》,
《二馬》、《離婚》、《小坡的生日》、《駱駝祥子》、《蛻》、《文博士》、
《正紅旗下》、《牛天賜傳》、《無名高地有了名》、《鼓書藝人》、
《四世同堂》(包含《惶惑》、《偷生》、《飢荒》三部長篇)。
老舍作品擅長描繪城市貧民的生活和命運,保守落後的中下層市民惶惑、猶豫、寂寞的矛盾心理,以及進退維谷、不知所措的可笑行徑。
老舍作品另一個特點,是表現出鮮明的反帝愛國的題旨。他表現出了民族覺醒、表彰了民族氣節,同時抨擊在這些侵略和滲透面前卑躬屈節、為虎作倀的洋奴漢。
7. 小說繪投稿細則
《漫客•小說繪》約稿函
稿件要求:
《漫客•小說繪》是一本面對青少年的全新青春小說類雜志,刊物核心口號是「關於青春的夢與愛」。刊物的宗旨是以小說的形式為主,反映新時代青少年的成長、心靈、生活。
刊物稿件主要要求有如下八點:精彩的故事、個性的人物、深刻的共鳴、青春的氣氛、動漫的感覺、生活的文字、新穎的構思、長期的互動。
編輯團隊鼓勵廣大創作者勇於創新,融入各種其他元素,如幻想、懸疑、另類等,為新時代青春小說創作加入全新感覺。
投稿須知:
1、刊物主要讀者人群為青少年學生讀者,所有內容不得涉及政治傾向、宗教傾向,杜絕色情描寫、封建迷信色彩。
2、所有稿件必須為原創首發稿,作者需保證擁有該作品的完全著作權。《漫客•小說繪》編輯部擁有稿件修改權、編輯權,無需另行徵得作者同意。
3、本刊稿酬為千字100—200,優稿優酬。所有稿件不得一稿多投,兩月內沒收到答復者可自行處理。投稿時請註明所投欄目,並留下自己的真實姓名、筆名和詳細聯系方式。
4、稿件一經採用,即於當期刊物上市後寄發樣刊,稿費於面市後一個月內發放。
5、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欄目約稿:
燃紀(字數1—4萬)
本欄目徵集青春夢想熱血派小說,可真實,可幻想,突出夢想熱血主題。
萌愛(字數1—3萬)
本欄目徵集青春情感類小說,以愛為主題,真實幻想皆可,親情友情愛情皆可。
風茂(字數1—3萬)
本欄目徵集校園小說,以校園生活為主,學習、課外、競技、生活皆可。
尋痕(字數1萬內)
本欄目徵集青春成長類小說,以真實感覺的成長為主題,重心靈感悟、青春隱痛。
幻舞(字數1—3萬)
本欄目徵集幻想類小說,突出青春、夢與愛的主題,古典現代皆可。
緣刻(字數1—2萬)
本欄目徵集邊緣個性類小說,叛逆人群,冷峻現實,在秩序世界裡吼出自我。
新銳(字數一萬以內)
本欄目廣泛徵集讀者及學生投稿,不限題材。
8. 請你以青島的某一歷史名人為內容,寫一段話,要求中心明確,句意通順
王統照:(1897—1957年)字劍三,曾用名:息廬,源蒙、梅如等,著名作家,山東諸城人。1927年王統照定居青島,創作了描寫青島的著名散文《青島素描》、詩集《這時代》、長篇小說《山雨》,主持創辦了文學期刊《青潮》。1946年被聘為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後因支持學生運動被解聘。1949年返校任中文系主任。王統照慧陪故居位於市南區觀海二路49號。
王獻唐:(1896—1960年),山東日照人。歷史考古學家。曾任《山東日報》《商務時報》編輯、山東省省立圖書館館長、山東文物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故宮博物院銅器研究員。在金石、版本、音韻、目錄學等方面均有建樹。著有《中國古代貨幣通考》、《楚辭新論》、《公孫龍子懸解》、《炎黃氏族文化考》等書。王獻唐故居位於市南區觀海二路13號甲。
毛漢禮:(1919-1988年),浙江諸暨人,中國物理海洋學家、教育家。中國物理海洋學奠基者之一,中國科學院(地學部)學部委員。著有《動力海洋學》《海洋》《灣流》等論文、論著40多篇(部)。其主持的《全國海洋綜合調查資料匯編及圖集》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黃東海陸架水文物理學調查研究》獲1985年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二等獎。毛漢禮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6號。
馮沅君:(1900—1974年),原名馮淑蘭,河南唐河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應國立山東大學之聘來青島任教。曾任山東大學副校長。與林庚合編的《中國歷史詩歌選》獲全國統編材料一等獎。馮沅君、陸侃如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陸侃如:(1903—1978年),江蘇海門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47年受聘國立山東大學任教。著有《屈原》、《宋玉》、《楚辭選》、《杜甫詩選》、《韓非子選注》、《中國詩史》、《中國文學史簡編》等著作。馮沅君、陸侃如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老 舍:(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著名作家。1934年到青島,任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1936年辭去教職專事創作。在青島期間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兩部散文集。代表作《駱駝祥子》被譯為多國語言,並被改編成舞台電影劇本搬上舞台銀幕。老舍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12號。
華 崗:(1903—1972年),浙前橡江龍遊人,史學家、學者、教育家。1951年至1955年任山東大學黨委書記兼校長,在青期間完成了《中國大革命》等著作。創辦《文史哲》並任第一任社長。著有《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大綱》等著作。華崗故居位於市南區龍口路40號。
朱樹屏:(1907―1976年),字錦亭,山東昌邑人,海洋生態學家、水產學家和教育家。是中國海洋生態學、水產學及湖沼學研究的先驅和奠基者。1946年任國立山東大學教授兼水產系主任、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實驗室研究員。新中國建立後,任山東省水產廳副廳長,全國政協委員,青島市政協副主席。撰有《中國近海浮游植物與水文及漁業的關系》、《十年來我國海洋浮游植物的研究》等論文40餘篇,其《海帶施肥養殖》、《海帶自然光育苗》、《壇紫菜人工育苗與養殖的研究》3項成果均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朱樹屏故居位於市南區金口二路13號。
劉知俠:(1918-1991年),河南汲縣人。現代作家。新中國建立後,歷任山東省文學藝術界聯合會編創部部長、秘書長、副主席,山東省作家協會主席等,1985年任青島市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名譽主席,定居青島。畢生致力於軍事文學創作,著有《鐵道游擊隊》、《紅嫂》、《鋪草集》、《沂蒙飛虎》等長篇小說。劉知俠故居位於市南區金口二路42號。
束星北:(1907—1983年),江蘇江都人。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海洋物理學家和教育家。新中國建立後在山東大學、青島醫學院任教。1978年到國家海洋局進行動力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是我國早期從事量子前悔蠢力學、相對論研究的物理學家之一。曾發表大量中外文論文,著有《狹義相對論》等。束星北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沈從文:(1902——1988年)湖南鳳凰人,原名沈岳煥,別名小兵,筆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1931—1933年在青島任國立青島大學講師。在青期間完成了幾十個中短篇小說和散文,有《自傳》、《八駿圖》、《月下小景》等。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會主任、全國政協常委。著有小說《邊城》、《長河》,輯有《從文子集》、《沈從文甲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沈從文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號。
楊振聲:(1890—1956年),山東蓬萊人,現代作家、教育家。1930年至1932年任國立青島大學第一任校長。期間邀請大批學有專長的著名教授、學者赴青任教,使國立青島大學創建後進入鼎盛時期。代表作有中篇小說《玉君》。楊振聲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7號。
張 璽:(1897—1967年),河北平鄉人,中國海洋動物學家、教育家。中國湖沼學、動物學研究的先驅,1932年後在國立山東大學兼任教授。新中國建立後,參與籌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青島海洋生物研究室(今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並任副主任。1957年任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畢生致力於海洋科學的研究及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曾發表《青島沿海後腮類動物的研究》、《中國海洋動物之進展》等論文近百篇。著有《牡蠣》、《近江牡蠣的養殖》、《中國北部海產經濟軟體動物》等。張璽故居位於市南區萊陽路28號甲。
洪 深:(1894—1955年):字伯駿,號淺哉,江蘇武進人,中國早期電影開拓者、劇作家。1913年考入清華大學後,開始從事戲劇創作活動,歷任復旦大學教授、暨南大學教授、上海戲劇社排演主任、中華電影學校校長、明星電影公司編導主任、中國左翼劇團聯盟總書記。1934年回到青島,在青期間創作了著名電影文學劇本《劫後桃花》。洪深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1號。
聞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驊,湖北浠水人,現代學者、詩人,從事詩歌創作,出版有《紅燭》、《死水》詩集,在全國有很大影響。1930年9月任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時著有《奇跡》等詩。授課之外從事詩經、唐詩研究,有突破性成就。1946年7月15日被特務殺害。著有《聞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冊。聞一多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中國海洋大學院內。
赫崇本:(1908—1985年),遼寧鳳城人。物理海洋學家、海洋教育學家,1949年任國立山東大學教授。新中國建立後,歷任山東大學海洋研究所副所長、山東大學海洋學系主任,山東大學海洋學院教務長、副院長兼山東海洋學院海洋研究所所長。畢生致力於海洋科學的研究及海洋科學教育事業的發展,是中國物理海洋學奠基人、原山東海洋學院(現中國海洋大學)創建者之一。《中國大網路全書》海洋科學卷副主編,《海洋與湖沼》副主編等。著有《黃海冷水團的形成及其性質的初步探討》等。赫崇本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9號甲。
康有為:(1858—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縣人。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1923年來青島購屋寓居。題名「天游園」。康有為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
梁實秋:(1902—1987年)浙江杭縣人,原名梁沼華,字秋實,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翻譯家、作家、學者。1930-1934年梁實秋教授受聘為國立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在青期間開始翻譯影響廣泛的《莎士比亞全集》,出版了2本論文集。梁實秋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3號。
蕭 紅:(1911—1942年),女,黑龍江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作家。1934年來青居住,1942年病逝於香港。蕭紅、蕭軍故居位於市南區觀象一路1號。
蕭 軍:作家,原名劉鴻霖,曾用名劉呤飛、劉羽捷、劉燕白、劉軍,筆名三郎、田軍、簫軍。遼寧義縣人,早年從軍,後從事文學創作,1934年夏到青島任青島晨報副刊編輯。在青期間,蕭軍完成了長篇小說《八月的鄉村》,蕭紅完成了長篇小說《生死場》。蕭紅、蕭軍故居位於市南區觀象一路1號。
童第周:(1902—1979年),浙江鄞縣人。生物學家、教育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1934年至1937年在青島任國立山東大學生物系教授。1946年後任國立山東大學動物學系教授、系主任。其《硬骨魚胚胎發育的研究》獲1956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細胞核與細胞質的相互關系的研究---文昌魚的器官發育與演化》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童第周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6號。
宋春舫:(1892—1980年),浙江吳興人,現代戲劇家。1930年在青創辦了圖書館「褐木廬」,主要收藏中、外文劇本及戲劇理論著作,並創作話劇本《原來是夢》。宋春舫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6號。
9. 青島有那些名人以及他們的事跡
參考答案:
【康有為】:(1858—1927年),原名祖詒,字廣廈,號長素,廣東南海縣人。
是中國近代維新派領袖。
1923年來青島購屋寓居。
題名「天游園」。
康有為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支路5號。
【梁實秋】:(1902—1987年)浙江杭縣人,原名梁沼華,字秋實,筆名子佳、秋郎、程淑等。
翻譯家、作家、學者。
1930-1934年梁實秋教授受聘為國立青島大學外文系主任兼圖書館館長。
在青期間開始翻譯影響廣泛的《莎士比亞全集》,出版了2本論文集。
梁實秋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33號。
【老舍】:(並帶啟1899—1966年)北京人,原名舒慶春,字舍予,筆名老舍,著名作家。
1934年到青島,任國立山東大學中文系教授。
1936年辭去教職專事創作。
在青島期間創作了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和兩部散文集。
代表作《駱駝祥子》被譯為多國語言,並被改編成舞台電影劇本搬上舞台銀幕。
老舍故居位於市南區黃縣路12號。
沈從文:(1902——1988年)湖南鳳凰人,原名沈岳煥,別名小兵,筆名懋林、休芸芸、甲辰、王旋若等。
1931—1933年在青島任國立青島大學講師。
在青期間完成了幾十個中短篇小說和散文,有《自傳》、《八駿圖》、《月下小景》等。
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中國古代服飾研究會主任、全國政協常委。
著有小說《邊城》、《長河》,輯有《從文子集》、《沈從文甲集》、《中國古代服飾研究》等。
沈從文故居位於市南區福山路3號聞一多:(1899--1946年),本名家驊,湖北浠水人,現代學者、詩人,從事詩歌創作,出版有《紅燭》、《死水》詩集,在全國有很大影響。
1930年9月任國立青島大學文學院院長時著有《奇跡》等詩。
授課之外從事詩經、唐詩研究,有突破性成就。
1946年7月15日被特務殺害。
著有《聞一多全集》等八卷四冊絕如。
聞一多故居位於市南區魚山路中國海洋大學院內。
現在稱得上名人的還有都是青島籍貫:1.唐國強----中國電影協會會長2.黃曉明3.黃勃行手4.陳好5.江濤(歌手)6.倪萍7.趙保樂8.林永健9.蓋麗麗10.王寧(中央電視台主播)11.宋佳12.夏雨
望採納~~
10. 青島當代作家群及作品
放眼當代的青島,早已經看不見二三十年代的那種「星光熠熠」,貌似是大不如前。市民每每提起青島的文學,也總是會先憶「過去之甜」,再思「如今之苦」。可是盡管如今的青島文壇沒有大牌作家,也總是默默無聞,但是青島城市的內部卻是有一個完整的文學網路正在有條不紊的運行著——上至青島市文聯主席蘇積玉,青島市文聯副主席辛顯令,下至在這個城市裡無數為文學奮斗的作家們,他們對文學的責任感以及不斷超越自己的態度,令人景仰。
在青島如雨後春筍的作家群里,我們也可以發現這樣一個共性——他們不僅是作家,更有許多都是小有成就的編劇。
比如辛顯令創作於80年代的優秀喜劇故事片《喜盈門》,獨攬了金雞,百花等全國九項大獎,成為中國電影史上不可磨滅的印記;同時,辛顯令還創作電影劇本12部,電視劇4部,舞台劇6部,也是國家一級編劇。
再比如青島作協主席尤鳳偉,出道時擅長傷痕文學,電影《鬼子來了》便是改編自其著名小說《生存》,他自己也有擔任過多部電影的編劇工作。
在青島的作家群里,以紀宇(原名蘇積玉)以及尤鳳偉的名頭喚得最響。紀宇給人綺麗,《金色的航線》、《船台濤聲》、《五色草》、《風流歌》、《紀宇朗誦詩》、《紀宇自選詩集》、《山海手遊魂》、《追求六重奏》、《紀宇抒情詩》、《紀宇兒童詩選》、《紀宇愛情詩》,長詩《97詩韻》,散文集《美的遐想》,報告文學集《紀宇報告文學選》,長篇傳記《喜劇人生》,詩論集《詩之夢》等,都說明著他對各種文體的得心應手,信手拈來的畢燃銷句子好像就可以令人陶醉。
而上文已經提過,尤鳳偉比較擅長的是傷痕文學,在「中國作家網」上有一篇評論其小說的文章有這樣的評價——「尤鳳偉的小說總是潛藏著一種尖銳的疼痛。這種疼痛,看似來自社會生活的外部沖突,實則是源於生命內在的兩難對立。它以自我撕裂的方式,不斷將人物置於各種倫理觀念、權力慾望以及人格尊嚴的對抗之中,在保持強勁敘事張力的同時,又凸現出一個個無助而又無奈的人生場景。……內在力量……這種力量,是一種信念和道義的力量,是生命在苦難境域段蘆中被反復踐踏後所爆發出來的一種尊嚴的力量。……也折射了創作主體內心深處一以貫之的道德立場及其異常寬厚的人道情懷,體現出尤鳳偉對知識分子精神操守的頑強恪守。」——算是對尤鳳偉作品的一個整體感知。尤鳳偉主要作品有《五月鄉戰》《生存》《泱泱水》《不要問為什麼》《秋的旅程》《曠野》《紅丹丹》等。
辛顯令,1943年生於山東平度,青島市文聯副主席,書法成績尤其突出。他在各方面的成績都有令人景仰之處,辛顯令是個做事快節奏的人,他從來睡覺不超過6小時,懂得抓住易逝的時間完成工作,才抓住機會創作了《喜盈門》這個被稱為「90年代初中國電影里程碑」的優秀作品。
楊志軍,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青島市作家協會副主席。1955年生於青海。他在做新聞工作期間曾在青藏高原定居,便是其轟動全國的小說《藏獒》靈感來源。楊志軍現在定居青島。楊志軍作品極其豐富,有長篇小說《大悲原》、《失去男根的亞當》、《江河源隱秘春秋》、《海昨天退去》、《天荒》、《中國書商》、《半個世紀的愛情》、《隨心所欲》、《敲響人頭鼓》,中篇小說《環湖崩潰》、《大湖斷裂》、《闊界》、《蒼茫唐古特》、《望麻了一對大眼睛》、《漂向天河的產床》、《永遠的浪漫》等,作品結集出版有《楊志軍荒原系列》一至七卷。其作品在許多文學評選中獲得優異成績。楊志軍以小說《藏獒》而聲名鵲起,為廣大群眾所知。《藏獒》的暢銷大大推動了人們對高原野性的神往,算是楊志軍不可磨滅的一項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