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篇小說欣賞解題思路
『壹』 高考小說題目類該如何作答
※常見題型:
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3、X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解題思路: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
XXX是一個……的人物形象。作為什麼人,他怎麼樣,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思想品質)。
典型例題: 2008年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結合作品,請簡要分析『母親』這一人物形象。」(答案略)(作品見實戰演練)
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二)故事情節
小說的主題思想需要在情節的發展過程中展現出來,有的小說甚至有多條線索多種矛盾相互交錯,要准確地理解作品的主題,必須理清作品的線索和情節。迅搏分析情節,要善於把握故事發生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這四個環節,並能概括各部分的要義,掘掘為提煉主題思想做准備。同時,我們還須從情節的發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為情節是人物性格形成和發展的歷史,在事件發展的過程中,才能顯現出人物靈魂深處的東西來,離開了情節,就不知道人物怎樣做事,也就無法分析人物性格特徵。要了解人物性格,必須透過情節中發生的事情這種外在現象去剖析現象背後的本質。
鑒於小說的情節在表現主題和刻畫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題者往往圍繞情節構思及其作用命題。
※常見題型:
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
解題思路: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
X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現了……
3、概括
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題:2008年江蘇卷《侯銀匠》 「小說第二段(「侯銀匠中年喪妻……很精到」),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請具體說明。」(答案略)(作品見實戰演練)
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理清小說的結構,尋找線索,抓住場面等幾方面入手,要特別注意情節的設計如何有力地表現人物性格,情節的發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所推動,人物的行動和行動方式是否由其獨特的性格決定等較為深層面的意義。
(三)環境描寫
環境描寫是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內容,小說的環境包括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描寫對揭示小說的中心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也不可忽視。恰當的環境描寫有助於人物的刻畫和主題的表達,人物的性格通過環境得以凸顯,環境是為人物而設置的,小說中的人物是生活在特定的歷史背景和特定的生活環境之中的,人物的思想感情總要打上時代的烙印,留下環境的痕跡。小說追求相對完整的人物形象塑造,就要著力於人物所處的環境的描繪,人與人之間所釀成的氣氛和整體意境的形成畝散祥,無不包含著某種真摯的思想情感。
對小說的環境描寫的考查,一般會要求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或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等。
※常見題型:
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或展示世態風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 奠定情感基調;⑥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打基礎等。
典型例題: 2008年浙江卷《烏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寫所採用的手法,並簡析該段景物描寫的作用。」(答案略)(作品見實戰演練)
(四)主題思想
小說的主題就是小說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小說的主題是小說的靈魂。而小說的主題寓於小說中的題材和人物形象之中,因此,欣賞小說必須欣賞小說的主題。一般來講,可以通過環境、背景甚至小說的標題來了解小說的主題;也可以通過人物、情節了解小說的主題。另外要注意,分析要恰如其分,符合實際情況,不能隨意拔高或主觀臆斷。
※常見題型:
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
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
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題目入手思考小說的主題;(標題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幾種: 1.設置了懸念。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4.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化解了人物矛盾沖突。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②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④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在把握主題時,要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出現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在沒有認真閱讀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
(五)表達技巧
質量上乘的作品,離不開精妙的寫作技巧,這是因為寫作技巧是作家駕馭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段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表現出的熟練的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才能。
對於表達技巧的考查多在運用了什麼表達技巧及其作用方面設題。
※常見題型:
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
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可以從下幾方面去分析:
①表達方式。一般涉及到描寫的角度,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敘述順序的安排(手法的運用及作用。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描寫的特點(白描、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白描: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見大,寥寥幾筆勾勒出畫面,表現了性格、主題。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言事說理服務的;
②表現手法角度。看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從結構安排角度。看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等。
(六)小說的語言。
這類型的題目主要是詞語、句子的含義,句子在文中的作用命題。
※常見題型:
1、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解題思路:一是瞻前顧後,結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
XX詞語(句子),寫了……,表現了……
3、語言特點、修辭、表達效果
總之,小說備考應注重實效性,要關注文本,走出題海戰的誤區。既要有老師的解題指導,又有學生的限時訓練,老師和學生一起評分、探究,分析答題的得失情況,掌握答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備考效率。
常考題型
(一)人物形象常見題型:
1、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
2、XXX是一個怎樣的人物?
3、XXX有哪些優秀的品質?
4、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解題思路:通過人物的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
XXX是一個……的人物形象。作為什麼人,他怎麼樣,表現了他怎樣的性格(思想品質)。
典型例題: 2008年廣東卷《河的第三條岸》「結合作品,請簡要分析『母親』這一人物形象。」(答案略)(作品見實戰演練)
面對這些題型,我們該如何解答呢?一般可從四方面揣摩:
第一,重視小說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因為它們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
第二,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行動、心理描寫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徵。
第三,小說里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活動的,所以分析人物就應把他們放在一定的社會歷史背景下去理解。
第四,注意作者對人物的介紹和評價。
(二)故事情節常見題型
1、文中寫了XX情景在小說中起到什麼作用?
2、XX事物、XX人物在小說中有什麼作用?
解題思路:明確情節構思為表現人物的宗旨,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一是創造懸念,引人入勝;二是前後照應;三是側面襯托、埋下伏筆;四是總結上文、點明題意;五起線索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
XXX情節(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現了……
3、概括
①用一句話或簡明的語句概括故事情節;
②文中共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
③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說的部分內容(包括指出開端、發展、高潮和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典型例題:2008年江蘇卷《侯銀匠》「小說第二段(「侯銀匠中年喪妻……很精到」),對全文情節展開有什麼作用?請具體說明。」(答案略)(作品見實戰演練)
分析小說的故事情節,可以從理清小說的結構,尋找線索,抓住場面等幾方面入手,要特別注意情節的設計如何有力地表現人物性格,情節的發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所推動,人物的行動和行動方式是否由其獨特的性格決定等較為深層面的意義。
(四)環境描寫常見題型:
①在文中准確地找出描寫環境的句子;
②就指定的環境描寫說出其作用;
③依據文章內容發揮想像續寫一段環境描寫。
面對這種題型,我們可從五方面進行思考:①交代人物活動的背景,寫明事件發生的時間和地點;②暗示社會環境,揭示社會本質特徵或展示世態風情;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現人物性格;④渲染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⑤奠定情感基調;⑥推動故事情節發展為刻畫人物作鋪墊,打基礎等。
典型例題: 2008年浙江卷《烏米》「指出第5自然段中景物描寫所採用的手法,並簡析該段景物描寫的作用。」(答案略)
(五)主題思想常見題型:
①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
②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
③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
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的題目入手思考小說的主題;(標題的作用通常有以下幾種: 1.設置了懸念。2.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3.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務。4.推動情節的發展或推動了故事情節的轉折,化解了人物矛盾沖突。5.突出主題,一語雙關,對主題的表現起畫龍點睛的作用。)
②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④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在把握主題時,要從作品的客觀實際出發,不能出現認識上的偏見和情感、情緒上的偏激;在沒有認真閱讀原文,不能拿自己已知的道理去生搬硬套硬套,評價作品缺乏針對性。
(六)表達技巧常見題型:
①文中運用了什麼表現方法(細節描寫、象徵、對比、襯托、鋪墊、照應、懸念、巧合等)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時所起的作用;
②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記敘、描寫、說明、議論、抒情)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服務的;
③在語言運用上有何特點(例如:語言精煉、句式整齊而有節奏感、用詞准確而形象、詞語豐富而多樣),給讀者提供哪些藝術審美情趣。
對表達技巧的評價鑒賞,就是分析文章運用了哪些表達技巧,表達了什麼內容,達到了什麼藝術效果等。
對表達技巧的分析鑒賞,可以從下幾方面去分析:
① 表達方式。
一般涉及到描寫的角度,敘述人稱的選擇(第一人稱:敘述親切自然,能自由地表達思想感情,給讀者以真實生動之感。第二人稱:增強文章的抒情性和親切感,便於感情交流。第三人稱:能比較直接客觀地展現豐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反映現實比較靈活自由),敘述順序的安排(手法的運用及作用。順敘:能按某一順序(時間或空間)較清楚地進行記敘。倒敘:造成懸念,引人入勝。插敘:對主要情節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鋪墊照應,補充說明,使情節更加完整,結構更加嚴密,內容更加充實豐滿。補敘:對上文內容加以補充解釋,對下文做某些交代。平敘:俗稱「花開兩枝,各表一朵」,(指敘述兩件或多件同時發生的事)使頭緒清楚,照應得體);描寫的特點(白描、細節描寫、景物描寫等的作用。白描:純用線條勾畫,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見大,寥寥幾筆勾勒出畫面,表現了性格、主題。人物對話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刻畫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動,促進故事情節的發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語態,收到一種特殊的效果。景物描寫:具體描寫自然風光,營造一種氣氛,烘託人物的情感和思想。人物肖像、動作描寫、心理描寫:更好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性格特徵。);文中特有的表達方式是如何為作者表情達意、言事說理服務的;
②表現手法角度。看是否運用了象徵法、對比法、襯托法、先抑後揚法、托物言志法、借景抒情法等手法,以及用它們塑造形象所起的作用;
③從結構安排角度。看是否開頭結尾各有特色;是否結構嚴謹,完整勻稱;烘托鋪墊,前後照應;設置懸念,製造波瀾;起承轉合,曲折有致等。
(七)小說的語言常見題型:
1、某一詞語在文中如何理解?
2、某句在文中的含義是什麼?有什麼作用?
解題思路:一是瞻前顧後,結合文意理解;二是抓住關鍵詞語理解句子。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
根據要求組織語言表達:
XX詞語(句子),寫了……,表現了……
『貳』 小說閱讀應試技巧
小說閱讀應試技巧
小說是以塑造人物形象為中心,通過對故事情節的敘述和環境的描寫反映社會生活的一種敘事性的文學體裁。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
閱讀小說要充分地注意它的語言特點和表現力量。要分析它怎樣運用具體性的語言敘事描景,展開情節,更要分析它怎樣在故事情節的發展當中運用個性化的語言刻畫人物,通過典型人物的性格特徵理解作品的主題。
常見考點:①概括/梳理故事情節;②分析環境描寫;③把握人物形象;④理解小說主題。
閱讀要領:
(1)概括情節,概括要完整:什麼人,在什麼地方,幹了什麼事,結果怎樣。
注意:情節總是為人物和主題服務的,情節的發展由人物性格的內在力量推動。
(2)分析環境描寫的作用。環境描寫的作用有:再現自然風光、交代背景、營造氣氛、烘託人物情感和思想等。
(3)把握人物形象要從刻畫人物的方法入手。正面描寫、側面描寫,肖像描寫、動作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細節描寫,對比描寫,環境烘托等等。
(4)分析小說的主題。要從人物、情節、環境的分析中深入理解,特別要注意小小說的標題和結尾。
考點一 概括/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
小說的情節通常包括四個方面: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在作品中,情節的安排取決於作者的藝術構思,並不一定按照現實生活中事件發生、發展的自然順序來寫,有時可省略某一部分,有時可顛倒或交錯。因此,在梳理小說的故事情節時,要注意依照一定的線索,抓住主要事件進行總結。另外,要知道無論如何安排故事情節總是為塑造人物形象服務的。
【方法指導】
①抓住時間、地點標志。
對於按時間、地點轉移來安排材料的文章,要抓住表示時間、地點轉移的詞語,從而梳理故事情節。
②抓住情節變化。
可以按「開端—發展—高潮—結局」的思路來分析,也可以按「原因—經過—結果」的思路來分析。
③抓住情感、心理變化。
理清作者的情感變化,也就理清了文章的思路。
分析要點:分析小說情節一要抓住場面,二要尋找線索,三要理清小說的結構。並要特別注意兩點:(1)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沖突。 (2)隨時注意體會它對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對揭示小說主題的作用。
【解題步驟】
①仔細審題,明確題干要求→②鎖定答題區域,初步概括→③分析句式特點,提煉語言作答
【常考形式】
1.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本文(第×段)的主要內容。
2.文章主要寫了哪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
【答題思路】
1.首先,找出情節線索,理清情節的來龍去脈。
2.然後,看情節發展如何為塑造人物服務。
3.接著,從場面和細節描寫中分析情節對表現主題的意義。
4.最後,結合情節的一般作用,然後根據題目要求,結合文章作答。
【答題模板】
按照「何人+何時+何地+為何+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材料本身未涉及的除外,尤其是「何人」「做何事」不能省)。「何事」一環中有時要包括「原因—經過—結果」。
1.多個事件:人物+事件(多個事件主語一致)。
2.一件事:(1)誰+何時何地+做何事+結果怎麼樣。(2)什麼事件+怎麼樣(抒發什麼感情)。(3)事件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重點提示】
答題時應分條梳理。概括事件,既不能遺漏重要情節,又不能事無巨細,造成答案太過繁瑣,應言簡意賅。有時還需留意字數限制。
考點二 分析環境描寫
【方法指導】
小說中的環境描寫可分為自然環境描寫和社會環境描寫。
社會環境描寫指的是故事發生的時代特點和時代背景,它為人物提供了大的活動時空背景,影響著或直接決定著人物的思想情感。分析社會環境時,要思考這個故事發生在什麼國家、什麼時代,結合所學過的相關歷史知識,體會在國度、民族、時代背景下人物身上所表現出的典型性格。
自然環境描寫交代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往往起到渲染作品的氣氛和烘託人物心情的作用。例如《故鄉》開頭描寫了故鄉蕭索、荒涼的景象,交代了「我」回故鄉的時間、原因、心情和背景。感受、分析自然環境時,首先要透過語言文字體察自然環境的特點,然後領會環境的描寫在氛圍的營造和人物心情的烘托方面所起的作用。
【常考形式】
1.文章開頭的環境(景物)描寫有什麼作用?
2.文中多次對××進行描寫,這樣寫有什麼作用?
【答題思路】
1.首先,從環境的作用入手,分析本段環境描寫在本文中作用。
2.其次,分析本段環境描寫對故事情節發展和對人物形象的表現方面所起的作用。
3.最後,分析本段環境描寫對表現小說主題思想所起的作用。
【答題模板】
環境描寫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點明背景,暗示社會環境。
②渲染……的氣氛。
③為下文埋下伏筆(或做鋪墊)。
④表現(或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烘託人物形象。
⑤推動情節的發展。
⑥揭示(或深化)主題。
⑦使讀者有身臨其境之感,增強文章感染力。
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
模板:具體描寫了……景色,營造了一種……的氣氛,定下了……的抒情基調,烘託了……的思想感情,為下文的……情節展開做了鋪墊,推動……情節的發展。
社會環境描寫的作用:
模板1:突出(烘托、描寫、交代)了……為……活動提供了背景。
模板2:烘托(襯托)了……(思想品質、精神世界),有助於塑造……的形象/觸發……思想情感的轉變,推動情節的發展。
【重點提示】
答題時,首先,要有清晰的答題思路;其次,不能照搬模式化的語言,只答專業術語,必須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進行分析。
考點三 把握人物形象
【方法指導】
分析、評價人物形象是小說閱讀的重點。分析人物形象時,可從以下角度著手:
(1)分析描寫方法,把握人物性格特點。掌握刻畫人物形象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如下所示),能夠探得人物的性格特徵,發掘人物的精神世界。
刻畫人物形象的方法及其作用
正面描寫
外貌描寫——揭示人物身份、境遇,以形傳神
動作描寫——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徵
語言描寫——表達人物情感,反映人物性格
心理描寫——揭示人物內心,刻畫人物性格
神態描寫——揭示人物心理活動,表現人物性格
側面描寫
側面描寫——起烘托作用,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細節描寫
細節描寫——如見其人,表現人物細微、復雜的情感
分析人物形象時一定要抓住這些具體的描寫語句去揣摩、領悟。如《孔乙己》一文中,對孔乙己的外貌描寫,寫他的衣著是「一件又臟又破的長衫」,既寫出了他迂腐、虛榮的性格,又反映出了他深受科舉制度的毒害。
(2)理清故事情節,分析人物形象特徵。人物的性格支配、影響著故事情節的發展,同時,人物性格通過情節獲得具體的顯現。
(3)分析環境描寫,了解人物命運成因。環境是人物活動的背景,在探究人物形象的時候,需要關注人物的生存環境。這里的環境,包括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
(4)抓住關鍵語句,把握作者的感情傾向。文章的開頭和結尾往往有一些議論或抒情性的語句,有的語句表明了作者對人物的分析和感悟。注意通過對作品語言的把握和體味,理解作者在塑造人物時的感情傾向。也就是理解在作者的筆下,該人物是正面的形象,還是反面的形象。
【常考形式】
1.結合全文,概括××的性格特徵。
2.××是個什麼樣的形象?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3.分析小說對人物進行描寫的具體方法及其作用。
【答題思路】
1.首先,要總體概括人物性格特徵。
2.其次,具體分析人物性格特點,列舉文中哪些信息體現了這一特點。
3.最後,得出全面完整的結論。
【答題模板】
題干若問「某某是一位怎樣的人」常用的一般模式為「××是一個……(思想性格特點)+……(身份地位)的人」。題干若問「某某具有怎樣的性格特點」,就需要用「××的性格特點:①……②……」(分條作答)的模式。人物形象題要針對試題設題的角度具體靈活作答,沒有一成不變的模式。
考點四 理解小說主題
【方法指導】
通過對小說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結合文中相關的環境描寫,歸納、分析小說的寫作意圖。尤其要注意小說的標題,因為小說的標題往往是小說的文眼。
具體來說,把握小說的主題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從作者背景看主題
一部作品反映的主題,總是與作家的身世、生活、思想感情以及他所處的時代環境分不開的。因此,在理解小說主題時,必須「知人論世」。比如,要理解魯迅小說主題的深刻性,就不能不了解魯迅的思想,特別應該了解他對中國歷史政治文化的思考,了解他與黑暗現實進行斗爭的精神。
2.從人物塑造看主題
人物形象是作者生活經驗的結晶,也是作家生活態度的形象體現。全面分析人物形象,有助於更好地理解小說的主題。
3.從情節發展看主題
情節是小說中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貫穿著矛盾的發生、發展和解決,從中體現作者對矛盾的看法。如分析《范進中舉》情節的發展,就能加深對主題的理解。《范進中舉》的情節,包括中舉前和中舉後兩個部分。聯系范進中舉前後的情節,我們就不難理解小說暴露人們趨炎附勢的嘴臉這一主題。
4.從語言的情感色彩看主題
雖然作者極力使小說的主題不顯露出來,但作者在行文中總是要對自己所揭示的矛盾,以及所描述的人物等表現出一定的褒貶傾向或情感色彩。判斷作者的這種情感色彩,是理解作品主題時不可缺少的。
【常考形式】
1.找出體現小說主題的句子(或用自己的話概括作品的主題)。
2.如何理解小說標題的深刻含義?
3.結合全文主題,談談你對某一句話(某一個問題)的理解或看法。
4.小說通過塑造某某形象,揭示了怎樣的主旨?
5.讀了全文後,文章讓你明白了什麼道理(本文對你有何啟迪?談談你的一點體會)。
【答題思路】
1.從小說的題目入手,思考小說的主題。
2.從小說的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
3.聯系作品的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思想性格上的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的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的。
4.從小說的精巧構思中把握作品的主題。
考點五 對小說的體驗反思
在閱讀小說時,要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和知識積累,對小說中的人物形象、情感抒發、主題意旨、寫作手法等進行再次的賞評、反思,要能有自己的心得,或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可從多方面思考,力爭能在更多方面得到更多、更深刻的啟示。
【真題鏈接】
(2021·江蘇連雲港)閱讀下面的小說節選,完成1~6題。(19分)
題字慰英雄
陳忠實
①深秋時節的一天後晌,朱先生在書院背後的原坡上散步,金黃色的野菊花開得一片燦爛,坡溝間彌漫著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溝熱烈燦爛的菊花掩蓋不住肅煞的悲涼。他看見一輛汽車在河川公路上自西向東急駛,攪扇起來的滾滾黃塵驟起四散,汽車開到書院對面時卻放緩速度,在滋水河邊上停下來,一個人挽起褲子涉水過河,沿著通往書院的彎彎小路走上來,朱先生看清他的衣著原是一位軍人,便轉過身依然瞅著山坡和河川深秋時節的田園景緻。這里寧靜安謐的田園景緻與整個即將淪陷的中國是如此不協調,他怨憤以至蔑視中國的軍人,無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國如此龐大的軍隊怎麼就打不過一個彈丸之地的倭寇?看門的張秀才在書院圍牆外的坡田上呼叫他:「你的學生鹿兆海來咧——」朱先生撩起袍襟急步走下坡來。
②走進書房,鹿兆海神情激動地說:「先生,我想請你給我寫一張字兒——」
③朱先生輕淡地問:「你大老遠兒從城裡開上汽車來,就要這一張字兒?」鹿兆海誠摯地說:「是的,是專意兒來的。」朱先生調侃地笑笑:「你不覺得劃不著嗎?為我的那倆爛字值得嗎?」鹿兆海並不覺察朱先生的情緒,還以為是先生素常的偉大謙虛,於是倍加真誠地說:「我馬上要出潼關打日本去了,臨走只想得到先生一幅墨寶。」朱先生揚起頭來,急不可待地問:「你們開到啥地方去?」鹿兆海說:「中條山。」
④朱先生從椅子上站起來,滿臉滿眼都袒露出自責的赧顏:「兆海,請寬容我的過失。我以為你們在城裡閑得無事把玩字畫。」鹿兆海連忙站起扶朱先生坐下:「我怎麼敢怪先生呢!我們師長聽說我要來尋先生,再三叮囑我,請先生給他也寫一幅。他說他要掛到軍帳里頭……」朱先生的臉頰抽搐著,連連「哦哦哦」地感嘆著,如此受寵若驚的現象在他身上還未發生過。朱先生近來常常為自己變化無常的情緒事後懊悔,然而現在又進入一種無法抑制的激昂狀態中,似乎從腳心不斷激起一股強大的血流和火流,通過膝蓋穿過丹田沖擊五臟六腑再沖上頭頂,雙臂也給熱烘烘的血流和火流沖撞得顫抖起來,雙手顫巍巍地抓住兆海的雙肩:「中條山,那可是潼關的最後一道門扇了!」鹿兆海也激昂起來:「要是守不住中條山,讓日本兵進入潼關踐踏關中,我就不回來見先生,也無顏見關中父老。」
⑤朱先生滴水入硯親自研墨,鹿兆海要替朱先生研墨遭到無聲而又堅決的拒絕。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勁,把漸漸變濃的墨汁研碾出硯台。朱先生親自裁紙,裁紙刀在手中啪啪顫著,從筆架上提起毛筆在硯台里蘸墨,手腕和毛筆依然顫抖不止。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彎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進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著,冰涼的井中水起到了鎮靜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筆,果然不再顫抖,一氣連筆寫下七個遒勁飛揚的草體大字:
砥柱人間是此峰
⑥朱先生停住筆說:「這是我寫的一首七絕中的一句。我剛中舉那陣兒年輕氣盛,南行回來登臨華山誦成的。現在我才明白,我連一根麥稈兒的撐勁都沒有,倒是給你的師長用得上。」鹿兆海也情緒波動,淚花湧出。朱先生重新鋪就一張橫幅,蘸飽墨汁再次毅然落筆:
白鹿精魂
⑦朱先生寫完放下毛筆,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條幅和橫幅左下方按蓋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鹿兆海吃驚地看見朱先生中指上滴滴嗒嗒掉到字畫上的血花兒,撲通一聲跪下去:「朱先生放心,我一定要拿小日本一桶血賠償先生……」朱先生愴然吟誦:「王師北定中原日,捷報勿忘告先生哦!」
(節選自《白鹿原》,有刪改)
1.文章第①段畫波浪線的句子有什麼作用?(3分)
金黃色的野菊花開得一片燦爛,坡溝間彌漫著馥郁的清香,遍坡漫溝熱烈燦爛的菊花掩蓋不住肅煞的悲涼。
2.圍繞「題字」,選文中朱先生的情緒和行為有哪些變化?(2分)
輕淡調侃—()—激動題字—()—愴然吟詩
3.賞析第⑤段中畫橫線的句子。(3分)
朱先生挽起右臂的袖子,一直捋到肘彎以上,把赤裸的下臂塞進桌下的水桶,久久地浸泡著,冰涼的井中水起到了鎮靜作用,他用布巾擦擦小臂,旋即提筆。
4. 文中三處提到「中條山」,試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3分)
5. 簡要分析朱先生這個人物形象。(3分)
6. 探究兩處題字「砥柱人間是此峰」「白鹿精魂」的豐富意蘊。(5分)
1.(3分)景物描寫(環境描寫),描寫原坡上菊花怒放的美景,表現出朱先生對家鄉大好河山的熱愛,反襯朱先生因家鄉也將淪陷而產生的悲憤。
【解析】本題考查自然環境描寫的作用。自然環境描寫通常有交代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渲染氣氛、襯託人物心情、推動情節發展等作用。「金黃色的野菊花開得一片燦爛,坡溝間彌漫著馥郁的清香」寫的是原坡上菊花怒放的情景,表現出朱先生對家鄉美好景色的熱愛。「遍坡漫溝熱烈燦爛的菊花掩蓋不住肅煞的悲涼」,結合下文「這里寧靜安謐的田園景緻與整個即將淪陷的中國是如此不協調,他怨憤以至蔑視中國的軍人,無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國如此龐大的軍隊怎麼就打不過一個彈丸之地的倭寇」的內容可知,這一句蘊含著朱先生對形勢的擔憂和對家鄉將要淪陷的悲憤之情。
2.(2分)自責赧顏(自責愧赧) 咬指蓋印(滴血蓋印) (每空1分)
【解析】本題考查梳理文章思路,概括文章主要內容。「輕淡調侃」對應第③段,「激動題字」對應第⑤⑥段,第一空可由第④段「朱先生……袒露出自責的赧顏」「然而現在又進入一種無法抑制的激昂狀態中……雙臂也給熱烘烘的血流和火流沖撞得顫抖起來」概括為:自責激昂。「愴然吟詩」對應文章末尾,第二空可由第⑦段「猛然抬起手咬破中指,在條幅和橫幅左下方按蓋印章的部位,重重地按上了血印」概括為:咬指蓋印。
3.(3分)細節描寫(動作描寫),通過一系列動作,寫出了朱先生受到愛國將士激勵,准備書寫,自我鎮定的過程,表現了朱先生對為抗日將士題字的認真鄭重。(描寫方法1分,表達效果2分)
【解析】本題考查賞析重要語句的表達效果。題干要求從描寫方法的角度,首先要清楚本句運用了哪些人物描寫方法。從「挽」「捋」「塞」「浸泡」「擦擦」「提」等詞可知,該句運用了動作(細節)描寫,生動細致。結合上文「朱先生控制不住手勁,把漸漸變濃的墨汁研碾出硯台」等語句可知,此時的朱先生受到愛國將士激勵,心情激動,依靠將手臂浸入水中的方式鎮定自己,也可見他對題字一事的認真而鄭重的態度。
4.(3分)①突出「中條山」特殊的戰略位置,暗示日軍侵華形勢的嚴峻;②推動情節的發展,促使朱先生下決心題字慰英雄,使小說波瀾起伏;③凸顯人物形象,表現出朱先生和鹿兆海深摯的愛國之情和剛烈的民族氣節。(每點1分。意思對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文章重要詞句的作用。先找出文中三處提到「中條山」的位置,再逐一分析。第一處是鹿兆海告訴朱先生軍隊將去的地方是「中條山」,朱先生從椅子上站起來。第二處是朱先生「雙手顫巍巍地抓住兆海的雙肩:『中條山,那可是潼關的最後一道門扇了』」,此處指出了中條山特殊的戰略位置,也暗示日軍侵華形勢的嚴峻。第三處是「鹿兆海也激昂起來:『要是守不住中條山,讓日本兵進入潼關踐踏關中,我就不回來見先生,也無顏見關中父老』」,此處表現出朱先生和鹿兆海深摯的愛國之情和剛烈的民族氣節。正是因為鹿兆海將去「中條山」抵抗日本的侵略,才有下文朱先生下決心「題字慰英雄」的描寫,所以,「中條山」推動了情節的發展,使小說波瀾起伏。
5.(3分)①他愛憎分明,他痛恨的,極盡挖苦之能;他敬佩的,又極盡支持之力。②他坦誠真摯,在發現誤會鹿兆海之後,真誠道歉。③他正直愛國,作為知識分子有心報國卻力有不逮,唯有以題字來寄託他的赤子之心和憂國之情。(每點1分)
【解析】本題考查分析人物形象。根據「他怨憤以至蔑視中國的軍人,無法理解如此泱泱大國如此龐大的軍隊怎麼就打不過一個彈丸之地的倭寇」和「朱先生調侃地笑笑:『你不覺得劃不著嗎?為我的那倆爛字值得嗎』」分析,他痛恨侵華的日本,對不去前線抗戰的中國軍人極盡挖苦之能,可見,朱先生是一個愛憎分明的人。根據「朱先生從椅子上站起來,滿臉滿眼都袒露出自責的赧顏:『兆海,請寬容我的過失。我以為你們在城裡閑得無事把玩字畫』」分析,當朱先生聽說軍隊要去潼關打日本時,才發現自己誤會了鹿兆海,他真誠道歉,心生敬佩,極盡支持之力,表明他是一個他坦誠真摯的人。根據「『我剛中舉那陣兒年輕氣盛,南行回來登臨華山誦成的。現在我才明白,我連一根麥稈兒的撐勁都沒有,倒是給你的師長用得上。』……朱先生重新鋪就一張橫幅,蘸飽墨汁再次毅然落筆:白鹿精魂」分析,朱先生作為知識分子,他有心報國卻力有不逮,唯有以題字慰英雄,寄託他的赤子之心和憂國之情,這表明他是一個他正直愛國的人。
6.(5分)砥柱人間是此峰:①表現了朱先生年輕時的雄心壯志;②對中國軍人承擔起抗擊倭寇重任的敬佩。
白鹿精魂:①「白鹿精魂」是指白鹿原不屈的精神品格;②對兆海在家國危亡之際奔赴關中行為的肯定;③對兆海抗日殺敵報國的勉勵。
兩處題字:①寄託報國之志;②對中華民族勇於斗爭、敢於抵禦外族入侵的謳歌。
(每點1分。答出五點即可)
【解析】本題考查探究文中重要語句的豐富意蘊。結合「這是我寫的一首七絕中的一句。我剛中舉那陣兒年輕氣盛,南行回來登臨華山誦成的。現在我才明白,我連一根麥稈兒的撐勁都沒有,倒是給你的師長用得上」分析,第一處題字的「砥柱人間是此峰」,既表現了朱先生年輕時的雄心壯志,又表達了對中國軍人承擔起抗擊倭寇重任的敬佩之情。結合「朱先生重新鋪就一張橫幅,蘸飽墨汁再次毅然落筆:白鹿精魂」「朱先生寫完放下毛筆……重重地按上了血印」分析,第二處題字的「白鹿精魂」,指白鹿原不屈的精神品格。「精魂」二字既是對鹿兆海在家國危亡之際奔赴關中行為的肯定,也是對鹿兆海抗日殺敵報國的勉勵。綜上分析,兩處題字:一方面寄託朱先生自己的報國之志,另一方面謳歌中華民族勇於斗爭、敢於抵禦外族入侵的民族精神。
『叄』 高中閱讀小說文體如何答題
高中語文小說閱讀解析
----答題應對策略
【備考策略】
◆ 小說是通過故事情節、環境描寫和人物形象的塑造來表現主題思想、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故事情節、環境描寫、人物形象,是小說的三要素。小說閱讀的考查也是圍繞著故事情節的構成方法、環境描寫的作用、人物形象的塑造技巧等方面來進行。
1.情節結構方面:辨析五個w,即誰(who)、什麼事(what)、什麼時候(when)、什麼地方(where)、為什麼(why)。
懂得情節結構中的對比、懸念、倒敘、插敘、出人意料的結尾等等。如《祝福》,採用了倒敘的結構形式,從祥林嫂臨死前的肖像寫起,再回顧祥林嫂初來魯鎮的情景.再次到魯鎮的經過等等,設置了懸念。《項鏈》出乎意料之外的又在情理之中的結尾,有力地突出了主題。
理清線索(明線、暗線)。多數短篇小說都只有一條線索,但也有一部分短篇小說設置了兩條線索。如魯迅的《葯》,為了表明群眾的愚昧,設置了買葯、吃葯、談葯、葯效這條明線;為了表現辛亥革命,又設置了革命者被殺、革命者的血被吃、革命者成為閑人的談資這條暗線。再以兩條線的交織表現了群眾的侍物愚昧、革命者的悲哀。
2.人物塑造方面
辨析人物描寫的方法,外貌(肖像、神態、服飾)描寫,動作細節描寫,語言描寫,心理描寫等。《林黛玉進賈府》中,林黛玉、賈寶玉、王熙鳳的外貌描寫非常傳神;《項鏈》開頭路瓦栽夫人的心理描寫十分逼真;《葯》中華老栓買葯時,黑衣人的動作描寫形象地刻畫了人物的性格。
認識和評價人物的性格、品質、典型性、社會意義、作者的感情傾向等。《裝在套子里的人》的結尾,寫到別里科夫死後才一個月,生活又變得沉悶,清楚地表明了別里科夫是個典型人物,只要專制制度還在,別里科夫式的人物便不可能死絕。《阿Q正傳》那叫讀者笑中有淚的精神勝利法,明顯地表達了作者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的感情傾向。
3.環境描寫方面
自然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背景,烘託人物心情。社會環境描寫,交代故事發生的時代,社會關系特徵,人物活動的背景等。《祝福》《阿Q正傳》開頭的環境描寫,把故事發生的背景、時代、社會關系作了明確的交代。
4.主題內容方面
小說一般是通過人物形象或故事揭示人生哲理、社會問題、價值觀念等的。主題的表現形式大致有以下幾種:
①以小說主要人物的性格特點、道德風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丑惡。
②用故事的形式針砭時弊。
③通過寓言,寄寓人生哲理。
④虛構生活經歷,反映人物生存狀態和心理狀態。
◆1.解題思路:把握作品主題、特徵及表現手法,賞析作品的語言、形象、內涵,對作品進行個性化閱讀和有創意的解讀,作出個性化的評價。
2.答題步驟:
(1)認真讀題(文題)預測聯想;
(2)瀏覽首句,了解梗概;
(3)閱讀全文,邊讀邊畫(重點:作者和年代,重要的時間、數據和有關資料、主要事實和典型形象;表現作者情感和文章的主旨句;語言的特點和修辭的作用);
(4)審題干(判斷答題的范圍和要求);
(5)開始答題(把握文體特點和作者的感情線索);
(6)把握文章的寫作特色。
3.臨場技巧:
小說是通過典型人物形象的塑造來揭示主題的,設題點是對形掘運象的感知和概括能力。
(1)賞析人物(①分析塑造手法;②把握人物思想性格;③通過社會環境,認識人物的典型意義補充鑒賞人物形象;④分析人物的語言、分析人物行動、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
(2)把握故事情節(領會所揭示主題的深刻性和人物性格發展的曲線);
(3)體味環境判談梁描寫(著眼於小說三要素之間的聯系)。
(4)鑒賞語言,注意從作品實際出發對人物語言的個性、作者運用語言的風格進行具體分析。
(5)特別是探究性試題,要在整體感知文章的基礎上大膽質疑,品味選文的寫作方法、語言文字、思想情感、謀篇布局等等,如:這篇文章在寫法、語言、形象方面有什麼特點?如何評價某個人物?對文中的哪些觀點贊成或不贊成,為什麼?不同人物、文本對某一問題的不同看法,如何評價?
『肆』 小說題型歸納及答題方法
小說題型歸納及答題方法如下:
一、分析人物:
常見問題:結合全文,簡要分析人物形象。(是一個怎樣地人物?有哪些優秀地品質?)
解題思路:通過人物地描寫(語言、行動、心理、肖像、細節)分析人物地性格特徵,然後根據題目要求作答。
答題規范:兩分題沒說要具體分析:是一個……地人物形象,省略號處為怎樣地性格(思想品質)。
四分以上要求具體分析:性格特徵的詞語+概括文章體現這一性格的相關內容。
四、明主題:
常見問題:用自己地話概括小說的主旨、概括作者地寫作意圖;評析小說地社會意義。
解題思路:如何把握小說的主題呢?
①從小說地題目入手思考小說地主題(標題地作用通常有以下幾種:設置了懸念,吸引讀者;標題就是小說的線索;一語雙關,對主題地表現起畫龍點睛地作用。)
②從小說地情節和人物形象入手。
③聯系作品地時代背景及典型的環境描寫,認識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上所打上地時代烙印,把握住人物形象所折射出地時代特徵,達到揭示小說主題的目地。
答題規范:從以上三個方面思考,怎麼問怎麼答。
『伍』 怎麼鑒賞小說
如何鑒賞小說小說的學習和鑒賞是高中二年級語文學習的重點之一,也是新大綱、考綱確定的重點之一。三冊和四冊各有側重地安排了三個單元、共十二篇課文,其中講讀課文九篇,課內自讀課文兩篇,課外自讀課文一篇。所選課文均為古今中外名篇和節選,如魯迅、莫泊桑、契訶夫、馮夢龍等的短篇小說及《紅樓夢》、《水滸偉》、《母親》等長篇的節選。從中可以窺到文學作品之一 ——小說的全貌,也可大致了解小說的特點及鑒賞步驟和方法。 小說藝術的一個重要特徵是塑造有血有肉的生動感人的人物形象。學習和鑒賞小說,首先要學會剖析人物的性格特徵及塑造人物的手段和方法等,當然要先明確小說的三大要素及古典小說(中國)發展階段等相關常識。 小說是通過典型的人物形象、典型的社會生活環境和完整的故事情節的具體描寫,用以反映現實生活的一種文學體裁。 小說的三個基本特徵,一是通過人物的外貌、對話、行動和心理等描寫,塑造人物形象,表現人物或性格;二是要有一定的故事情節,通過對社會生活的細致描寫,表現復雜的矛盾沖突,敘述故事的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在情節的發展中展現人物性格的變化;三是描寫具體的社會環境,以表現人物和事件產生的歷史背景,社會條件,用來烘託人物,顯示人物的性格特徵。因此作者總是通過他筆下的人物形象,來描繪所處的時代,寄寓他所領悟的生活真理。而讀者也只有通過人物形象的認識去把握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本質。 小說之所以具有獨特的藝術魅力是由於它塑造了具體感人的典型人物形象。 典型的藝術形象是指既具有獨特而鮮明的個性,又能反映一定社會的某些本質、具有某種共性的人物形象。即我們常說的個性和共性的統一,如我們剛學過的「套中人」別里科夫、「守財奴」葛朗台,及「祥林嫂」、「老栓」等典型藝術形象。 小說塑造人物的手段是多種多樣的,一般不會是單一的。既可正面描寫,又可側面烘托;既可進行語言、行動等直接描寫,也可通過環境描寫、細節描寫等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人物的性格和人物的行為是統一的,什麼樣的性格決定了有什麼樣的行為。所以,我們在分析人物形象時,應該注意人物的行動描寫。如「葛朗台與年齡不符的撲金器的行動」等,只有守財奴的他才做得出來。 語言也是揭示人物性格特徵的重要手段。因為,不同性格的人物,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化的語言習慣。我們從人物語言入手,就可以把握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徵。如葛朗台句句話不離金錢、佔有、交易,守財奴的個性特徵展示無遺。 心理活動是人物本性的再現,外貌描寫也可以反映人物內心,揭示人物性格,這些都應該引起我們的重視。 小說是時、空的藝術,這里的空間主要指的是環境。環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並驅使其行動的特定場所。既包括自然環境又包括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即人物活動、事件發生發展的社會背景,即時代特徵、社會風貌等。環境決定並影響人物的性格,同時,人物性格也對環境有一定的影響,如別里科夫對全城的轄制。二者相互統一。自然環境指人物活動的時間、地點、時令、氣候、地理風貌等。它常常是為製造氣氛、襯託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現人物的心理而安排的,一般都帶有作者的感情色彩,被當作是社會環境的暗示。發《祝福》中年關祝福的景象,《母親》中車站氛圍的描寫等。 需要注意的是環境對人物性格的體現起著強化作用。作者為了表現人物豐富復雜的性格,往往為人物設置各種不同的環境,用以「刺激」人物,以記錄其種種行為,從而顯露出性格。最後尚需提到的是環境所展示的世態風情不僅僅只為塑造人物服務,還有它自身的、獨立的審美價值。那麼,如何去把握(學習、分析、鑒賞)小說中的人物形象呢?除了理清情節,注意在人與人、人與環境(社會)的矛盾沖突中去認識外,必須按上面所說特點從下面幾個方面去分析。第一,要注意分析人物活動的典型環境(自然環境時間、地點、時令、地貌等和社會環境時代特徵、社會風貌)。它是文藝作品中的典型人物所生活的特定的環境,是一定歷史時代的社會生活、階級矛盾及其發展趨勢在作品中的具體表現。它也是形成人物性格和驅使人物行動的一切客觀條件的總和:離開了典型環境,典型人物的存在就失去了依據;同樣,離開了典型人物,我們所說的典型環境也就失去了任何意義。第二,要注意人物描寫(區別於塑造人物手段)方法,注意分析人物的語言和行動。人物的不同性格,主要通過人物言行(人物所獨有的)表現出來的。因為,「語言是思想的直接現實」,我們只有通過語言分析等來了解人物的不同性格。小說中的人物語言包括獨白、對白,分析人物語言要注意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他所處的典型環境。第三,要注意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小說中人物的心理活動,常常是通過人物在特定的環境中的思想活動揭示出來的。通過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動,可以了解人物行動的思想基礎,使之更加真實、深刻,從而完整地理解人物形象。心理活動本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心理變化過程更是短暫的、稍縱即逝的。盡管如此,但心理活動也有其特點,也是有規律的。首先,任何一種心理變化,都與外界刺激相關,即與特定的典型環境相關;其次,心理變化過程也是有序的,不論由喜到悲,還是由悲到喜,都有一個變化的過程。因此,只要抓住典型環境和人物情感的變化,就可能理解人物形象。總之,我們應該明確以下三點:人物是「三要素」的中心,小說的主題思想正是通過人物形象的塑造展現出來的。分析人物自身形象,除了從外貌、心理、語言、行動等方面去綜合分析外,還要各有側重,抓住不同小說突出部分的描寫來分析,不能每篇小說都面面具到,掩蓋了特色。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更多的時候是融為一體的,是不可截然分開的。下面再談一談學習和鑒賞時如何認識小說中情節、人物、環境對表現主題所起的作用。主題是小說通過對現實生活的描繪和藝術形象的塑造所表現出來的中心思想,是小說的靈魂和學習鑒賞小說的終極目的。要把握小說主題,必須從情節、人物、環境這三個方面進行認真考慮。小說的主題貫穿於整個作品之中,是作品內容的核心。正是由於有小說主題的統帥,使小說各個部分構成了一個有機的整體。我們還應該了解小說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家創作小說的動機,這一些對於我們正確把握小說的主題也是很有幫助的。最後,談一談小說的細節描寫。它是指文學創作中對人物的性格、肖像、語言、行動、心理及其周圍環境所作的細膩、具體的描寫。它極其生動、細致,是刻畫人物、描寫事件的最小組成單位。細節的描寫可能誇張,但前提是必須真實,後者是現實主義文學的必要條件。沒有生動、真實的細節描寫,形象就會干癟、蒼白,缺乏藝術感染力。但細節描寫必須服從主題的表達,有利於生動、具體地反映事物的本質特徵,以增強藝術效果。瑣瑣、冗長的細節描寫,往往損害人物性格,淹沒作品主體,模糊主題思想。小說的學習和鑒賞除了上面我們談到的幾點外,還要注意品味語言(不指人物語言描寫,而指作者的敘述和描寫語言。人物語言見前)和欣賞技巧(指作家駕奴文學語言,運用多種藝術表現手法及表達方式、修辭手法等等來構思文學作品塑造文學形象時所表現出來的熟練而又獨具特色的藝術技能等)。總之,具備了一定的生活經驗和正確的審美觀,加上對小說特點的把握,小說的學習和鑒賞並不難
『陸』 鑒賞小說的一般思路是什麼
敏族小說的審美特徵和表現手段決定了讀者在鑒賞小說作品時要遵循獨特的鑒賞規律和鑒賞方法。小說作家常常是把他主觀上對人物的感悟以及想確立的作品主題通過栩栩橋稿弊如生的人物性格和曲折多變的人物命運來含蓄地傳達。因此,符合規律的小說鑒賞是在鑒賞故事的同時欣賞小說人物形象。
從體味細節到把握情節
小說鑒賞在完成了上述第一次總體閱讀後可以進入第二個環節——"局部解剖"了。當小說讀者開始對小說作品進行第二輪閱讀時,他的審美注意可以先放在大致區分小說的情節單元上。在對每一個情節單元進行細致品味和分析時,他的藝術感受力可以著重放在每個情節單元的寫人細節上。從小說創作方面講,作家生動、鮮活地刻劃一個小說人物的最基本的表現手段就是要選擇和提煉一批高質量的寫人細節。小說人物產生一般化、概念化的根本原因,就是作家沒有掌握和提煉出若干個生動而典型的寫人細節。人們一說起小說史上那些膾炙人口的小說典型人物時,往往就能想起若干個體現他的性格特徵的細節。小說文體感的產生、小說與其它文學文體的最根本的區別,就在於小說細節的敘述與描寫上,所以小說鑒賞在進入到"局部解剖"時,就應該欣賞作品精採的寫人細節,體味寫人細節的高質量與生動性,並為作家提煉了如此富有概括力和表現力的細節以及用如此精妙的藝術表達方法來再現細節而拍案稱奇。
從分析主題到欣賞技巧
小說鑒賞在進行到第二環節 —— "局部解剖" ——
掌握人物形象的內容和描寫人物形象的基本手段、方法的同時,還是要啟動一項這樣的解讀、分析工作:透過人物形象和描寫人物形象的具體材料(細節、情節)、領悟和體味作者在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中寄寓的主題,這就是要理解人物形象背後的藝術底蘊。文學的主題是文學作者在創作題材中提煉出來的對生活的理性認識,是從作品描寫的具體內容中概括出來的思想意義。小說的主題則是小說作家在描寫、敘述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時顯示出的對生活的理解和認識。
鑒賞小說主題的高級境界是把握"小說母題"。某一小說作家的作品中反復出現同一主題,就形成文藝學中提及的"小說母題"。這是對小說主題進行類型化分析和鑒賞的敬滑結果。發現和品鑒某一小說作家或某一時代的小說創作共同出現的"小說母題",並進一步將歸納到的"小說母題"與國外具有可比性的小說進行比較鑒賞、比較分析,就會在比較高的層次上來欣賞小說主題了。
當我們完成了對一部小說作品的"總體閱讀"和"局部解剖"兩個環節的鑒賞後,還需要從頭至尾對小說作品再做一次"總體閱讀"。這一次總體閱讀,可以進一步鞏固已確立的人物形象,印證自己對作品的主題感受和認識,對細節和情節作深化理解,在這些鑒賞閱讀中,小說鑒賞的深化是要進一步體味作品的富有特色的藝術技巧。這種對小說的藝術性體察很可能在第一次總體閱讀和第二次局部解剖時就有感覺、有認識了,但是,作為對小說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有機結合的鑒賞,需要在印證解讀了小說的思想內容的同時,鞏固和強化對小說作品藝術性的體驗和認識。所以,小說鑒賞的第三個環節
——
第二次總體閱讀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體味和欣賞優秀小說的藝術技巧。小說的藝術技巧指的是小說作家在塑造性格和構建情節模型、提煉敘述語言等方面的技法因反復熟練地使用而形成的一種技能。藝術技巧是為表達小說內容(人物、情節、環境)服務的。小說的藝術技巧涉及的內容相當廣泛,我們在這里著重討論塑造人物和設計情節的幾個主要技巧。
正面延宕與側面襯托的寫人技巧。在小說里塑造人物有兩個最基本的技巧
——讓人物出場和不讓人物出場。小說人物一旦在作品露面,小說作家就要集中藝術力量去寫活人物。但是小說的篇幅永遠是有限的,而刻劃小說人物性格的材料卻是無限的。要在小說創作中藝術地解決這一對矛盾,小說作家的技巧就在於:第一、他首先確定作品要表現的人物特徵(個性、行為、語言、思想等),然後選擇和提煉若干個材料(細節)去反復展示人物的這一個特徵。這些材料可以是時空不同但內涵相同的"同質異形"的細節。一個人物特徵用兩個以上同質異形的材料去反復表現,便構成了敘述延宕(或叫敘述重復)的藝術效果。
從鑽進去到跳出來
文藝鑒賞的特徵與規律告訴我們,鑒賞主體與鑒賞客體之間產生審美情感交流,鑒賞主體設身處地地想像自己在鑒賞客體中的情形,將自己的感情投射於鑒賞客體,並結合著自己的經歷、知識、修養去想像鑒賞客體,與作者共同完成文藝作品的創造,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藝鑒賞。
小說作品表現出來的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使小說讀者首先對小說作品描述的人物和事件產生"可信賴的真實感"。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他覺得小說里描述的故事和人物是生活中發生過的,或者是生活中可能會發生的。如果小說讀者在閱讀中覺得小說作品既無生活真實也無藝術真實,裡面全是虛假的、歪曲的生活,那麼可以斷定,這種鑒賞主體與鑒賞客體之間不能成功地建立信賴與交流的關系,那麼小說鑒賞活動就不可能啟動。
當小說讀者對小說作品的"真實性認可"產生以後,小說讀者在閱讀小說的過程中就會對小說的故事和人物形成閱讀的審美注意,他將留意小說故事如何發展,設身處地地想像小說人物的各種情境,全方位地投入自己的感情,與小說人物同悲同喜,為人物命運感喟概嘆。他可能會在小說人物的性格、命運里發現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生活,他可能會聯系自己對生活的體驗和理解為人物尋找解釋和預測,並為小說人物的命運印證了自己的解釋和預測而產生由衷的閱讀愉悅和審美快感。這種閱讀愉悅和審美快感的產生又反轉來使小說讀者對小說作品進行反復地玩味,反復地體驗,反復的欣賞。如果小說讀者在鑒賞過程中沒有投入自己的感情,小說鑒賞只能停留在理解詞義和語句的階段,讀者積極的想像活動無法激活,小說鑒賞活動就不算真正開始。
在小說鑒賞活動中,鑒賞者如果不投入自己的感情,就難以和鑒賞對象產生情感交流和情感共鳴,但是,感情如果投入太多,到了沒有節制和任意泛濫的地步,這樣的小說鑒賞就會走偏方向。即能跳入鑒賞客體中,投入感情以至與鑒賞對象產生共鳴,同時又能清醒地從鑒賞情感中跳出來對鑒賞的過程和結果作理性分析。這才是完整的符合鑒賞規律的小說鑒賞。
"跳出來"的理性分析如何操作呢?小說讀者在對小說作品作了"真實性認可"後進行"總體閱讀",接下來的"局部解剖"就是想到這個完整的富有藝術生命的小說世界是作家虛構的,是作家對客觀生活作了主觀改造的結果,需要小說讀者脫離共鳴的情境冷靜地分析下列內容:小說作家塑造了一個什麼類型、什麼特徵的人物形象?這個人物性格、人物命運概括了一個什麼樣的哲理和生活底蘊?他在現實生活和小說歷史中有沒有典型意義?小說作家採用了什麼樣的手段和技巧去刻劃這個人物?這種手段和技巧有無新意?和傳統的手段和技巧聯系及區別在哪裡?同樣的內容還可以追問情節和細節、故事與環境。這些理性分析的介入將出現真正的小說鑒賞,在冷靜的分析和比較中,讀者便可以准確地把握小說作品的審美價值和藝術品格。
『柒』 小說閱讀理解答題技巧和方法
閱讀理解的技巧和方法網路網盤資源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caXTSbiPNTe37DygiUDK4A
通讀文章,了解主要內容,揣摩中心思想。認真通讀所有題目,理解題意,明確題目的要求。逐條解答,要帶著問題,仔細地閱讀有關內容,認真地思考、組織答案。檢查,看回答是否切題,內容是否完整,語句是否通順,標點是否正確。
『捌』 高考小說閱讀常見題型及解題技巧
高考小說閱讀常見題型及解題技巧:
1、人物形象塑造的考查
解題技巧:首先總體把握小說人物形象特點,確定作者的感情傾向是褒還是貶,是頌揚還是諷刺。然後畫出小說中關於這個人物言行的語句,以及作者的議論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對他的評價的語句。接著看用了什麼描寫方法,在此基礎上進行歸類概括。最後選擇恰當的詞句表述出來。
2、重要情節作用的分析
解題技巧:對表現主題的作用。其作用一般來說是點題或突出主題;對塑造人物形象方面的作用。或是發展了人物性格,或是表現了人物性格;對整個故事情節的構成上的作用。一般來說是推動了故事情節的發展。
高考小說閱讀知識梳理:
小說的三要素:人物、情節、環境。而在實際的考查過程中,「人物」和「情節」是最常見的考點,「環境」考查相對少點(其作用多為烘託人物、凸顯主題),我們還要再加一個鑒賞要點——「主題」。也就是說,鑒賞小說,牢牢抓住「四要素」:人物、情節、環境、主題。
這是高考小說鑒賞的最核心概念,看上去四個名詞而已,實則「百變不離其宗」。做所有的小說題,都要自覺地關聯到這「四要素」。比如解釋詞語意思,解讀句子含義,分析語段作用,鑒賞藝術手法,分析語言風格,探究小說特色,都可能與「四要素」關聯。
『玖』 閱讀短篇小說的教學思路
閱讀短篇小說是個主動的過程。可以用以下方法來做到這一點。
提問,想像,預測,聯想,思考
在上閱讀指導課的時候,可以用到這些做參考。這些是主動閱讀技巧,讀小說,讀其他任何文字的東西,可以跳開文字本身,和作者給圈定的意義背後,你是否有嘗試去思考過?
預測,在現在的課文里也有提到,說明這種教讀法可以嘗試,到語文學習有不僅僅是掌握方法就是全部,這些是走向,我手寫我心等語文實踐能力,由此直接促進實踐活動,還有是由語識(我的理解語文知識)轉化為語感的語文實踐等。
教方法目的是為了讓他們變被動為主動。
還有一句話,王老師說的好,研習過去的課,目的是為了未來的課。
老師課堂上的讓學生不知所措,其實也沒關系,因為有所獲,才是最後要達到的目的,一定要記住,不要要求完美,是對自我,學生以及課堂的最大尊重。
今天因為下雨,練習了四張毛筆字。不為了寫得多好,拿得出手,只為用這樣簡單的方式,去讓自己堅持做一件事情,不求目的,在意過程給自己帶來的滿足感。
『拾』 小說構思巧妙答題技巧
情節梳理題(概括情節題)
考查對小說故事情節的梳理概括能力,從三方面入手:
一、解題思路:
1、理清小說的結構層次:開端、發展、高潮、結局。
2、尋找貫穿小說的線索,圍繞線索進行概括;
3、抓住小說中指答宴的重要場面、重要事件;
二、提問方式:
1、概括小說的主要情節或梳理小說的脈絡;
2、文中共寫了那幾件事?請依次加以概括。
3、概括小說某一環節的內容(如開端、發展、高潮、結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
4、簡要概括人物、事件的變化過程;
例:這篇小說的情節是如何展開的?請概括回答(或簡要分析)。
★答題格式:
①正確指出小說的線索;
②指出舉虧小說展開故事情節的方式;
③分條分點概括故事情節的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作恰當的取捨)
概括:答前兩點;分析:答三點
例題:四川卷《想像》這篇小說的故事情節是怎樣展開的?請概括回答。(4分)
答案:以「想像」為線索,以心理活動描寫為主要方式來展開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