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矛盾短篇小說創造

矛盾短篇小說創造

發布時間: 2023-05-09 13:05:04

1. 茅盾的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蝕》、《虹》《子夜》、《第一階段的故事》、《腐蝕》、《霜葉紅似二月花》;中篇小說《路》、《三人行》;短篇小說《春蠶》、《秋收》、《殘冬》、《林家鋪子》等。

拓展資料:

作者: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出身: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成就:茅盾同時也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將不起,將稿費25萬元人民幣捐出設立茅盾文學獎,以鼓勵當代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

2. 茅盾的代表作是什麼

茅盾的代表作有《子夜》《春蠶》《林家鋪子》《霜葉紅似二月花》《夜讀偶記》等。

1、《子夜》

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小說以1930年5、6月間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舊上海為背景,以民族資本家吳蓀甫為中心,描寫了當時中國社會的各種矛盾和斗爭。

2、《春蠶》

《春蠶》是茅盾寫於一九三二年八月一日的一篇反映農村生活的優秀短篇小說,通過描寫老通寶一家人的悲劇命運,來展現社會中存在的各種沖突和矛盾。

3、《林家鋪子》

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4、《霜葉紅似二月花》

小說以「五四」前夕江南村鎮為背景,描寫新興資本家和豪紳地主鉤心斗角、相互傾軋以及他們與農民的尖銳矛盾,中間穿插著幾對青年男女的感情糾葛,廣泛地反映了那個時代的社會生活。

5、《夜讀偶記》

文藝論著。茅盾參加20世紀50年代有關文藝問題討論所寫。作者採取漫談方式,著重論述了現實主義的特質、產生和發展,以及世界觀對文藝創作的重要作用。具有較強的學術性。

3. 茅盾的代表作有哪些

1、子夜

《子夜》,原名《夕陽》,中國現代長篇小說,約30萬字。茅盾於1931年10月開始創作,至1932年12月5日完稿,共十九章。有些章節分別在《小說月報》和《文學月報》上發表過。

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

2、《林家鋪子》

茅盾1932年7月創作的短篇小說,原名《倒閉》。載《申報月刊》第一卷第一期,後收入短篇小說集《春蠶》。講述的是當時江南杭嘉湖地區一個小店鋪的主人林老闆,在時局動盪、經濟蕭條的社會背景下,雖再三苦苦掙扎,但在黑暗勢力的盤剝下終於破產的故事。

3、《白楊禮贊》

作者以西北黃土高原上「參天聳立,不折不撓,對抗著西北風」的白楊樹,來象徵堅韌、勤勞的北方農民,歌頌他們在民族解放斗爭中的朴實、堅強和力求上進的精神,同時對於那些「賤視民眾,頑固的倒退的人們」也投出了辛辣的嘲諷。文章立意高遠,形象鮮明,結構嚴謹,語言簡練。

4、《風景談》

是談風景,這里的「風景」,不僅包括自然景觀,而且包括人們的活動。表面上談的是自然「風景」,實際上是在寫主宰「風景」的人。

5、《夜讀偶記》文藝論著。茅盾參加20世紀50年代有關文藝問題討論所寫。作者採取漫談方式,著重論述了現實主義的特質、產生和發展,以及世界觀對文藝創作的重要作用。具有較強的學術性。

4. 怎樣評價矛盾創作的變化以及他在左翼文學中地位和作用

茅盾30年代的小說創作,大致經歷了一個從「矛盾展示」到「社會剖析」的變化,其變化趨勢也成為了這一時期無產階級文學從「革命文學」到「左翼文學」發展過程的風向標。
茅盾的第一部小說《幻滅》與1927年9月、10月間發表於葉聖陶主編的《小說月報》第18卷第9號、第10號上,這時期正如茅盾自己所說:「經驗了動亂中國的最復雜的人生的一幕,終於感得了幻滅的悲哀,人生的茅盾,在消沉的心情下,孤寂的生活中,而尚受生活執著的支配,想要以我的生命力的余燼從別方面在這迷亂灰色的人生內發一星微光,於是我就開始創作了。」《蝕》三部曲就是在這種悲觀、迷茫的心境之下寫成的,它描寫了大革命興起和失敗前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思想狀況。作者有展現大革命時代風貌的宏大敘事企圖,就三部曲的情節來看,順序地展開了大革命從發動、發展到失敗的主要過程。大革命時期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常常作為推動情節和人物性格轉變的必要功能被寫進作品。小說客觀、真實地展現了眾多的青年知識分子在大革命前後的生活經歷和精神狀態,其中有痛苦、困惑、失望以及對革命的反思、對暴力革命的懷疑。
以《子夜》為代表的「社會剖析小說」(或「社會剖析派小說」),常常表現出三大特點:一是人物形象都具有鮮明的階級特徵,而主要人物又常常是某一階級的代表;二是都有廣闊的社會背景,作品中的人物和事件與社會有著緊密的聯系,人物的變化和故事的發展都是社會各種矛盾激化的結果;三是作品都表現出作者對社會的深刻認識,具有鮮明的理性色彩,既有明確的創作意圖,也有問題的提出和回答,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有一定的社會意義和理論意義。《子夜》正面展開的是工業配碰慎資本家吳蓀蒲奮斗、發達、失敗的悲劇。
茅盾是以為具有「社會科學家」氣質的小說家,他在開始小說創作前多年的文學批評實踐和政治活動,特別是他豐厚的社會科學的理論修養,對於他的「社會剖析小說」創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就小說現實的社會概括的廣度與深度、藝術結構的宏大與繁復、任務創造的多姿與傳神,文學語言的華美與豐富、勁健與爽利而言,都與一般作家拉開一大段距離。茅盾所具有的經營較大規模作品的才情、功力和耐力,在現代文學史上是少有人比肩的。
1932年至1933年,茅盾還陸續出版了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秋收》、《殘冬》。進入40年代,他先後發表長篇日記體小樹《腐蝕》(1941)、長篇小說《霜葉紅十二月紅》(1942)和《鍛煉》(1948),綜觀茅盾的創作可以看出,他著眼於中國的社會現實,通過藝術的手段來探索中國革命的出路,藝術性、思想性都達到相當的高度。
茅盾社會剖析小說的特點,與他的文學主張有關。茅盾是一位使命感很強的作家,最容易受時代「主流思潮」的影響,因此,茅盾的文學主張實際上一直處於培敬變化之中。早期是從泰納的文藝社會學出發,而後期則從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出發。茅盾是以歷史代言人的姿態進入文壇的,必然主張文學對時代和社會的反映。在心文學初期,茅盾是「人生派」文學餓倡導者,要求文學表現人生、指導人生,對於人生有意義是其基本核心,也是後來他的文學思想發展和變化的基點吵滾。

5. 茅盾他的代表作有什麼!

茅盾的中短篇小說代表作是:《林家鋪子和《春蠶》是矛盾短篇小說的代表作。
茅盾曾說過,「《林家鋪子》是我描寫鄉村生活的第一次嘗
試」(《春蠶·跋》)。
這個短篇原題為《倒閉》,於1932年6月18日寫完,送交《申報月刊》。當時,《申報月刊》剛創辦,編輯認為創刊號上就刊登《倒閉》,未免有點不吉利,所以商定改為《林家鋪子》。朱自清說,茅盾作《林家鋪子》,「寫一個小鎮上一家洋廣貨店的故事,層層剖剝,不漏一點兒,而又委曲入情,真可算得『嚴密的分析』,私意認為這是他最佳之作」。
《春蠶》也是1932年寫成的,最初發表在《現代》月刊1932年11月第二卷第一期。接著,又寫了《秋收》《殘冬》,構成了故事情節有連續性的三個短篇,被稱作「農村三部曲」。其後,矛盾將《春蠶》《秋收》《小巫》《林家鋪子》《喜劇》等八個短篇,編成短篇小說集。定名《春蠶》,1933年5月由上海開明書店出版。但到第二年初,就和《子夜》一同被國民黨查禁了。」檢查老爺「
指責《秋收》「描寫搶米風潮」、《喜劇》中「有不滿國民黨革命的「言論」等,責令刪改。因此,再版時,抽掉了三篇。
這兩部小說曾先後被拍成電影。魯迅先生當年曾把《春蠶》的放映,看作是國產電影從「聳身一跳,上了高牆,舉手一揚,擲出飛劍」中掙扎出來的一個進步的標志。建國後,著名漫畫家豐子愷先生又為《林家鋪子》配上漫畫。這些都使這兩部文學傑作更加形象化。
現在大家公認這兩部小說是以浙江烏鎮為背景寫作的。這次,我們在烏鎮收集或拍攝了一些有關小說的照片,並配上電影劇照、漫畫、版畫等,以便於讀者更形象地理解小說的內容。
現在的烏鎮經過保護開發,原汁原味地保存著明清時期江南水鄉古鎮的典雅、秀麗風貌,與上個世紀30年代的破敗相大不相同了。它已成為江南水鄉的旅遊勝地。我們這次為小說配圖,也承桐鄉市烏鎮古鎮保護與旅遊開發管委會、桐鄉市茅盾故居和桐鄉市絲綢博物館提供資料,大力協助,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

6. 茅盾的作品有哪些

作品:《茅盾文集》、《茅盾評論集》。長篇小說:《子夜》、《蝕》短篇小說:《林家鋪子》、《春蠶》。散文:《白楊禮贊》

中長篇小說

茅盾本名沈德鴻,字雁冰,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 達之區,它緊鄰著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造成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他 十歲喪父。許多中國作家、政治家的「第一教師」是寡母,茅盾即由其母撫養長大。從北京大學預科讀畢,無力升學,入上海商務 印書館工作,改革老牌的《小說月報》,成為文學研究會的首席評論家,就在這時候。接著他參與了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籌建中國 共產黨,下廣州參加國民黨第二次代表大會,任過國民黨中央宣傳部的秘書,宣傳部的代部長是毛澤東。

國共合作破裂之後,自武 漢流亡上海、日本,開始寫作《幻滅》、《動搖》、《追求》和《虹》,遂拿起小說家的筆。這段上層政治斗爭的經歷鑄成他的時 代概括力和文學的全社會視野,早期作品的題材也多取於此。左聯期間他寫出了《子夜》、《林家鋪子》、《春蠶》。抗戰時期, 輾轉於香港、新疆、延安、重慶、桂林等地,發表了《腐蝕》和《霜葉紅似二月花》、《鍛煉》等。文藝界為他慶了五十壽,他的 聲名日隆。建國之後,他歷任文聯副主席、文化部長、作協主席,並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他已很難分身創作。到了「史無前例」 的日月,挨批靠邊,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

7. 人是有思想的蘆葦——解讀茅盾小說《創造》

《創造》的故事情節很簡單,主要描寫了一對夫妻的日常生活。作者通過塑造君實這個人物,一個接受時代新思想,又受錮於封建傳統思想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及其妻子嫻嫻的覺醒,來反映社會思想變革的到來。

初次翻開這篇小說時,我被男主人公君實「創造」妻子的想法而發笑,畢竟人是有思想有想法的個體,怎麼可能隨意被創造呢?後來,反復細讀下,我竟忍不住嘆息。封建思想殘留在每個人的骨子裡,乃至靈魂深處,這要多久才能完全根除呢?

真正的愛情是什麼?初次相見,便一見傾心的邂逅,情不知何起,一往而深的日久生情,還是單純的佔有,佔有身心和靈魂?

是我們想像的愛情過於美好,還是時代的束縛?封建社會下的愛情何去何從,女性的地位何時能崛起?

小說開頭一連串的場景描寫,尤其是一本《婦女與政治》的雜志,便為整篇小說埋下了伏筆。

《創造》中的男主人公君實,一心想創造一位稱心的妻子,然稿好而,結果可想而知,最後未能如願。

文中寫道: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男權主義至上的國度,雖在宣傳男女平等的觀念,但現實並非如此。君實的愛並不是真正的愛,或許可以換個說法,他覺得愛就是佔用,要求妻子如金絲雀,只圈養在他的世界裡,時刻信仰著他,只為他一人而存在,如稻草人,沒有思想意志,全憑他的肆意灌輸,順從他的心意,打造出這樣一位「稱心如意」的妻子。這樣的愛情觀實在荒謬!

女主人公嫻嫻的思想日漸解放,有了自己的思想主張,這讓男主人公君實十分郁悶恐慌。他惱怒以他為中心的妻子已經不在了,他厭煩妻子與李小姐交往,覺得是李小姐讓他的妻子變了模樣,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時代在變遷,思想在覺醒,愚鈍的人還在沉睡,覺悟的人已經在路上。

是君實不識愛情的真面目,還是封建思想的塵土過於厚重?遮住了他那一雙,用來看清愛情的眼睛,君實陷入了懷疑。

文中寫道:

觸摸到她的身體,卻觸摸不到她的心,有形的她實實在在躺在自己的身旁,可是,那個無形的她在哪裡?她的心已不知飄向了何處,君實覺得這握不住的愛情,不能任他主導的愛情就是一場悲劇,於是,他自嘲這算是失戀了。

何為愛情?何為愛情悲劇?梁山伯與祝英台的雙雙化蝶,羅密歐與茱麗葉的雙雙殉情,兩個真心相愛的人卻不能在一起,這千古流傳的愛情悲劇讓多少人黯然淚下,而君實僅僅只因為看不透嫻嫻的心,便感慨這是愛情悲劇了,這何嘗不是男權心理作祟呢?誰說女性就不能有自己的思想覺悟了?思想終究是禁錮不住的,鳥兒註定是屬於藍天的,終有一天,女性思想會實現獨立的。

君實,說出你游神的真心吧!你想娶的是一位妻子嗎?不,是玩偶。

文中還寫道:

嫻嫻的思想解放了,君實卻倍感失落惆悵,創造的妻子並非他想像中的妻子。他覺得自己的理想曾實現過,但又立即破碎了,如那泡沫般脆弱,一觸就破。以前的妻子嫻嫻,讓他感覺很安心,以前的生活,在他看來是一片光明,然而現在,妻子嫻嫻變了,她的改變不僅「破壞」了她自己,而且也破壞了他的理想。君實陷入無盡的痛苦中……

是君實自身的思想愚昧,還是社會風氣造就了這匪夷所思的現狀?人啊!你要學會認識你自己,人是有思想的蘆葦,不是隨意捏造的泥人。妻子嫻嫻的改變合乎常理,也許她還沒有察覺,她日漸成為了那個時代的新女性。

封建思想的根深蒂固,新思想的不完全接受,這新舊思想的相互雜糅,一次次刺激君實的大腦,君實何嘗不是飽受思想折磨的可憐人呢?解放吧!思想。

文中最後寫道:

創造出來的妻子不能如願,怨妻子,怨自己,最後怨社會,他埋怨活在當下的,這迷亂矛盾的社會,因為社會造就這般現狀,他痛恨,他絕望了。殊不知,這時代社會的思想正在走向變革,女性獨立的思想正在覺醒。

值得一提的是結尾,小說的結尾略帶俏皮且讓人意猶未盡。一個新的想法出現在君實的腦海中,他決心再次改變嫻嫻,靜候洗浴的嫻嫻出來時,嫻嫻已經躲開了他,出門去了,留下了一個自尊受挫的他,在原地恍惚。此時,出現在讀者眼前的嫻嫻,是一位真實鮮活且具有時代新女性特徵的嫻嫻,並不是君實「創造」的嫻嫻。鍵磨鉛

顫抖吧!腐朽的封建思想終將被新思想所取代。看,一道光芒滑過天際,那是新思想的曙光。

8. 茅盾的長篇小說及短篇小說

長篇小說
《子夜》、《蝕》三部曲(包括《幻滅》《動搖》《追求》)《腐蝕》《虹》《鍛煉》《霜葉紅似二月花》《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多角關系》。
短篇小說
《報施》《創造》《農村三部曲》(包括《春蠶》《秋收》《殘冬》)《大鼻子的故事》《林家鋪子》《色盲》《詩與散文》《石碣》《手的故事》《水藻行》《小巫》《煙雲》《有志者》《自殺》。
散文
《白楊禮贊》《風景談》《賣豆腐的哨子》《人造絲》《全運會印象》《車中一瞥》《鞭炮聲中》《談月亮》《霧中偶記》《大地山河》《黃昏》《霧》《天窗》等。
如果可以請點下左下角的採納謝謝,不明白請追問,您的支持是我奮斗的動力

9. 茅盾的代表作是什麼

1、代表作品
茅盾代表作有小說《子夜》、《春蠶》和文學評論《夜讀偶記》。
2、人物簡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鴻,筆名茅盾、郎損、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興市桐鄉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個思想觀念頗為新穎的家庭里,從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後考入北京大學預科,畢業後入商務印書館工作,從此走上了改革中國擾睜文藝的道路,他是新文化運動的先驅者、中國革命文藝的奠基人。
3、人物影響
茅盾創造了現代小說大容量社會信息的傳遞和辨析的創作模式。茅盾小說注重創作題材和主題的深入挖掘,創造了現代小說與現州鎮代社會同步共進的全景化史詩性品格。社會科學家氣質的茅盾,由社會活動和文學理論的熱情活躍於文壇,這使得他進入創作便達到了空前的思想深度和廣闊的歷史內涵,他小說的創作題材所涉及的社會生活內容,冊李粗涵蓋了20世紀中國上半葉的歷史全貌,時代的線索排列構成了社會的編年史。如從社會的政治、經濟斗爭和階級矛盾以及社會各階層人物看,茅盾小說反映出軍閥混戰、經濟危機、工人罷工、農民暴動等社會重大問題,規模的宏大和分析的深刻,都是中國現代社會小說前所未有的。

10. 矛盾的短篇小說《創造》是想表達什麼意思啊哪位大神能給深刻的分析一下

想像的世界,想像的情感,想像的女人,需要創造。創造就是一條絕路!
讓人看到的是冷靜、客觀。他沒有讓那紛繁復雜的文化教育影響大家美好的心境,它從從容容地脊則走進一個殷實的小資之家中,通過塑造這么一個呼吸著時代新鮮空氣而又受錮於封建猜野盯傳統穗和意識形態的「半新不舊」的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及其妻子嫻嫻的覺醒來反映。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