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歐文短篇小說誰的翻譯好
① 《華盛頓傳》有兩本,華盛頓·歐文和約瑟夫·J·埃利斯的,中譯本里那一本更好
個人覺得前者的好一些
② 歐亨利短篇小說集誰翻譯的比較好
歐.亨利翻譯中影響最大的是王永年的譯本, 1950 年代 翻譯了< 白菜與國王>.在上海出版, 2002年,王永年翻譯完歐.亨利. 2005 年 人民文學出版社出了全集..
③ 誰能給我《睡谷的傳說》的中文翻譯,急求!!
《睡谷的傳說》(The legend of the Sleepy Hollow)是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創作的著名短篇小說,包含在他的著名散文集《見聞札記》中。它與華盛頓·歐文的另外兩篇短篇小說《瑞普·凡·溫克爾》、《鬼新郎》被稱為「最早的現代短篇小說」。
《睡谷的傳說》講述的是發生在哈得遜河畔的一個名叫「睡谷」的地方的故事。這個地方鬼氣森森,流傳著許多恐怖故事,其中無頭騎士的故事最為可怕。傳說在美國獨立戰爭時期的一次戰役中一個赫塞騎兵的頭被炮彈打飛了。死後,他的陰魂常在夜裡騎馬飛奔,到戰場上去尋找自己的頭顱。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名叫伊卡伯德·克萊恩的小學教師。他是一個貪婪、迷信、自負、懦弱而又愚蠢的傢伙。他看上了當地一戶富裕的荷蘭人家的女兒卡特琳娜·凡·塔塞爾,對她的美貌,尤其是她家的財產,垂涎不已……
在《睡谷的傳說》中克萊恩看著地里的牲畜家禽,想像著它們在飯桌上讓人美餐的情景等等,讀來令人忍俊不禁。歐文的文風模仿中有創新,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著名女作家張愛玲曾翻譯過《睡谷的傳說》。
《睡谷的傳說》自1912年首次搬上銀幕以來,曾有多個電影版本相繼面世,其中迪斯尼的卡通版《無頭騎士傳奇》最為深入人心。1999年,好萊塢著名導演、懸念大師蒂姆·伯頓(Tim Burton)將《睡谷的傳說》改編後重拍(片名為《Sleepy Hollow》),在戲劇化與幽默感兼顧的情況下將歐文的小說原著提升到一個新高度。同時,曾為《星球大戰》系列影片以及《終結者》等片製作數碼特效的工業光魔公司,成功為影片營造出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場面將使該片毫無爭議地躋身經典恐怖片之列。 答案補充 睡谷的傳說
華盛頓·歐文著
在哈得孫與世隔絕的河灣,有一個昏昏欲睡的「睡谷」,那兒曾經是僻靜而又迷人的地方,經常有鬼魂出沒,在黃昏時分會出現幽靈。
愛好幻想的荷蘭人、早先的殖民者的後商都相信這些奇談怪事,其中大多是他們在爐邊講述的妖魔鬼怪的故事。
在這塊施了魔法的地區,最可怕的鬼魂是半夜從教堂墓地騎著一匹強壯的黑馬賓士而來的無頭騎士。
家家戶戶都在爐邊講述這個睡谷無頭騎士的一些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和他那恐怖的惡作劇。
在大革命剛剛過去時,整個「睡谷」里最迷信的人可能就數鄉村教師伊卡包德·克萊恩了。他個子又高又瘦,四肢長長的嫌改鬧。他是個古怪的人,卻很自負。
他習慣過流動的生活,寄住在他的學生的農家住宅中。由於他給當地帶來了閑話題,另外還幫著干一些雜活,家庭主婦們都挺歡迎他的定期來訪。 答案補充 他那些可怕的魔鬼故事也給漫漫的冬日夜晚帶來了生氣。坐在溫暖的壁爐邊的嘛啪僻啪的柴火前面,聽這種令人毛骨驚然的故事,自有一種恐懼的快樂。
然而,他為了這種可怕的快樂,在晚上獨自一人出門時,付出了多大的代價啊!一路上有駭人的幽靈來圍攻,一叢叢覆蓋著雪花的灌木都是披著裹屍布的鬼怪。
可是,不僅是晚上的鬼魂攪得他不安,在大白天他也不斷受到所有的巫婆中最讓人銷魂的一個女人的纏擾。
在他每周的唱歌班上,有個殷實的農夫的獨養女卡特琳娜·凡·塔塞爾。她漂亮得出了名,又有可能繼承大筆遺產,著了迷的伊卡包德成了她的熱情追求者。
他貪婪地查看了她父親富饒的牧場,穀物充盈的糧倉,斜面屋頂的農庄大住宅,裡面有紅木舊傢具和銀器,所有這些豐富的財產,使伊卡包德一心渴望得到這個舉世無雙的卡特琳娜。
在他的眾多情敵中,最可怕的是頑皮的布羅姆·凡·布倫特,因為他的體魄魁梧強壯,渾名又叫鯨骨架布羅姆。 答案補充 他是這一帶遠近聞名的人物,大家都知道他身手非凡,芹罩大膽魯莽。他是一個不顧死活的騎手,在鄉村的各項運動比賽中都是最棒的,還隨時准備打架或者尋事兒。
半夜時分,在他哐啷哐啷走過時,甚至連老婦人們都會從睡夢中驚醒,對他的任性胡鬧一笑置之,而不感到厭惡。
這個頑皮搗蛋的人決定向年輕貌美的卡特琳娜發起進殲耐攻。星期天晚上,當他的馬拴在凡·塔塞爾家的樁籬上時,所有的追求者都垂頭喪氣地走開了。
不過,伊卡包德還是以唱歌教師的身份經常去拜訪農庄。老凡·塔塞爾是一個平易近人、性情寬厚的人,他那忙忙碌碌的家庭主婦也不來干涉這位教師的求婚。可是他的求愛卻困難重重。
鯨骨架布羅姆聲稱他是他的死敵。由於伊卡包德狡猾地避開了一場拼體力的搏鬥,他就成了布羅姆和他那幫好友胡攪蠻纏的對象。
④ 華盛頓歐文的作品
華盛頓·歐文是美國著名作家,他於1783年4月3日出生在紐約一個富商家庭。歐文從少年時代起就喜愛閱讀英國作家司各特、拜侖和彭斯等人的作品。中學畢業後,他遵從父命在律師事務所學習法律,但他的志趣卻在文學方面。1802年,19歲的歐文在《早晨紀事報》上發表了幾篇書信體散文,嶄露頭角。後來他因病赴歐洲休養,游歷了法國、英國和義大利,作了虧悶告大量旅途筆記,為以後的創作積累了豐富的素材。1809年,他的第一部作品《紐約外史》以「迪德里希·尼克博克」的筆名出版。這是一部具有獨特風格的詼諧之作,充分顯露出歐文的幽默罩棗才能。《紐約外史》出版後,歐文便成為紐約文壇風靡一時的人物。在這之前,美國雖然獲得獨立已有三十餘年,但在文學方面卻始終未能擺脫英國的束縛,創作出足以代表這個新興資產階級共和國的作品來。歐文運用本國題材寫出的《紐約外史》這部具有民族特色的作品,對於促進美國民族文學的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1815年,歐文再度赴英。他游遍英國的名勝古跡,懷著對英國古老文明的仰慕和對從前資本主義社會的嚮往,寫出了著名的《見聞札記》和風格類似的《布雷斯勃列奇田莊》。《見聞札記》是歐文的代表作,包括小說、散文、雜感等32篇,以幽默風趣的筆調和富於幻想的浪漫色彩,描寫了英國和美國古老的風俗習慣以及善良淳樸的舊式人物。這部作品在英國出版後,受到歐銷明美文學界的高度重視,奠定了歐文在美國文學史上的地位。1826年,歐文到西班牙搜集了許多有關哥倫布的珍貴資料,游歷了格拉納達的名勝,並在阿爾罕伯拉宮逗留了將近三個月。這一切激起了他對研究西班牙歷史的興趣。1929年前後,他寫了三部有關西班牙的著作:《哥倫市傳》、《攻克格拉納達》和《阿爾罕伯拉》。在這些作品中,歐文以講故事的形式,揭露了統治階級的驕奢淫逸,歌頌了摩爾人為追求自由幸福而進行的斗爭。寫了《阿爾罕伯拉》之後,歐文的創作熱情便衰退了。1832年,他回到了闊別17年的祖國。他的晚年,除了當過幾年美國駐西班牙公使外,絕大部分是在家鄉度過的。1859年11月28日,歐文與世長辭。美國人民為了懷念這位在文學方面做出突出貢獻的作家,在紐約下半旗致哀,而歐文的許多優秀作品則被人們傳誦至今,成為珍貴的文學遺產。他本人更被尊為「美國文學之父」。
⑤ 誰知道華盛頓歐文的短篇小說鬼故事的故事梗概知道請盡快告訴我,謝謝。
華盛頓·歐文——《鬼新郎》
《鬼新郎》的故事講的是,城堡里參加婚禮的賓客都在等待從未謀面的新郎,最後等來的新郎是一位臉色蒼白的青年武士。在整個歡樂的婚禮中,新郎卻不時顯出陰郁不快的怪異態度,而且新郎在聽完男爵講的鬼故事後突然告辭,並宣布他已經死去,墳墓正等他下葬,只留下了傷心的美麗新娘和驚詫的賓客。而結尾卻是出人意料的圓滿結局——新郎並不是鬼,而是一位堂堂正正的英俊武士——皆大歡喜。不一樣的氣氛,給故事增加了懸念,讀來別有一番滋味。
⑥ rip van winkle原文及翻譯
rip van winkle翻譯為《瑞普·凡·溫克》,是一篇小說。這篇小說是美國作家華盛頓·歐文的名篇。故事的主人公Rip Van Winkle,一個簡單、天性純良、怕老婆的人。他寧願挨餓也不願意掙錢。
這篇小粗薯說鄉土風味濃郁,充滿浪漫主義奇想,流露出作者岩高者本人的保守觀點,也巧妙暗示了資產階級革命的局限。小說表面上是婚姻的束縛,其實是在表達作者對美國革命的不滿。
⑦ 誰翻譯的歐文的《華盛頓傳》最好
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張今 等人的合譯本感覺不錯。
[個人見解]
⑧ 林紓翻譯的李迫大夢是首譯嗎
是,摘要:《李迫大夢》指伏御是清末民初著名翻譯家林紓於1907年出版的譯作(張俊才,1982:30),其合作者是魏易,收於他們的譯文集《拊掌錄》之中。該作譯自美國著名文學家、素有美國文學之父之稱的華盛頓·歐文(Washington Irving,1783—1859)的著名短篇小說Rip Van Winkle(今譯《瑞普·凡·溫廳頌克爾》)。林紓一生中究竟翻譯了唯岩多少書,至今還是個謎,
⑨ 華盛頓·歐文的在中國影響
1877年,清朝官員張德彝出訪英國時,見到了根據歐文的《瑞普·凡·溫克爾》改編的戲劇。回國後,張德彝在出訪記錄中記述了對它的感受。30年後,早期翻譯名家林紓將《見聞札記》譯成中文,取名《拊掌錄》,這是歐文作品的第一個中譯本灶迅。在林譯中,《瑞普·凡·溫克爾》被譯為《李伯大夢》。此外,林紓還翻譯了《旅人述異》和《大食故宮余載》等書。林紓在序中說:「歐文氣量宏廣,而思致深邃而便敏,行文跳踴變化,匪夷所思。其雅趣高情……又博古,廣哀遺典,叩以所有,無不立應。」給予了他很高的評價。
歐文作品的中譯本,自20世紀90年代開始數量漸漸多了起來。1994年,百花洲出版社推出了王星賢等人翻譯的《旅客奇談》,講述了很多荒誕奇怪的故事;2000年,湖南文藝出版推出了《歐文經典散文選》,其中包括了《鄉村的驕傲》、《倫敦的星期天》等21篇散文;2004年人民文學出版社推出了《睡谷的傳說》,收錄了歐文的8篇小說。隱擾此
《見聞札記》則有兩個新譯本出版,一是廣西師范大學2003年的版本,譯者是劉榮躍,二是湖南文藝出版社2005年的版本,書名為《見聞錄》,譯者是李長蘭等人。江蘇文藝出版社也有一個譯本,由潘艷梅、韋春紅李拿翻譯,譯為《英倫見聞錄》。
歐文的作品是中國讀者所熟悉和喜愛的。他的幾部名著早已經林琴南介紹過,其中有《拊掌錄》(即《見聞札記》),《旅人述異》(即《旅客談》)和《大食故宮余載》(即《阿爾罕伯拉》)。解放後翻譯的有《阿爾罕伯拉》、《歐文短篇小說選》和《見聞札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