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
❶ 竹林 簡介
女作家竹林,真名叫王祖鈴,
昨天下午,竹林創作的小說《今日出門昨夜歸》和《靈魂有影子》研討會在上海作協舉行。
竹林以寫作知青小說享譽文壇,1979年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生活的路》,暢銷超過100萬冊,轟動了海內外,被稱為中國「知青文學第一人」。竹林真名叫王祖鈴,主要作品還有長篇小說《嗚咽的瀾滄江》、《女巫》、《摯愛在人間》等。今年,竹林又推出了《今
日出門昨夜歸》和《靈魂有影子》這兩部青春系列小說。
竹林20年前文學創作班的同學,許多早已功成名就,比如張抗抗、王安憶、葉文玲、葉辛、蔣子龍等。但竹林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她經常去中學和學生們交流,參加學生們的文學社團活動;她安心住在嘉定的簡屋中創作;她從美國科普作家薩根的《宇宙》,英國劍橋大學物理學家霍金先生的《時間簡史》等書中汲取營養,還迷上了韓國、日本的科普讀物;霍金前不久到浙江大學演講,竹林也跑去聽了。
竹林說,我寫的小說,希望能表現人類的情感,弘揚人類的大愛精神。她的作品更多以表達人類宏大情感為主旨。
1949年生於上海。20世紀60年代末作為知青赴安徽鳳陽插隊6年。以「知青文學」進入文學創作領域,長篇知青小說《生活的路》開知青文學之先河,曾得到當時文壇泰斗茅盾的鼓勵與支持;書出版後曾震動海內外,也奠定了她在中國文壇的地位。先後創作《女巫》、《嗚咽的瀾滄江》(均為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等大量的長篇小說以及中短篇小說、散文。自傳體長篇小說《摯愛在人間》(華夏出版社出版)獲「八五」期間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她的《流血的太陽》《竹林村的孩子們》等兒童文學受到好評。最近幾年,致力於青春文學、校園文學的探索,2005年初向讀者奉獻新作《今日出門昨夜歸》等。竹林現為國家一級作家,上海市作協專業作家。她先後在少年兒童出版社、上海文學編輯部、上海市作家協會工作。
竹林,著名作家。原名王祖鈴。1949年出生。1979年,她的一部反映知青生活的長篇小說《生活的路》曾轟動海內外,當時暢銷超過100萬冊,竹林因此被譽為「知青文學第一人」。這位昔日知名的「知青作家」,從1979年創作《生活的路》至今,從知青文學寫到兒童文學,又寫到青春文學,在文學道路上已經走過了第28個年頭,著有長篇小說《摯愛在人間》、《嗚咽的瀾滄江》、《女巫》、《脆弱的藍色》、《今日出門昨夜歸》、《靈魂有影子》……兒童散文集《老水牛的眼鏡》以及中短篇小說集、散文集共30多種、約400萬字,成為著名的多產作家。
❷ 2019年獲獎長篇小說都有哪些作品
茅盾文學獎是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根據茅盾先生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創作、推動中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而設立的,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獎項之一。獎項每四年評選一次,參評作品需為長篇小說,字數在13萬以上的作品。
《牽風記》徐懷中
《牽風記》是現代作家徐懷中創作的長篇小說,2018年發表於《人民文學》,2019年8月獲得第十屆茅盾文學獎。該小說以1947年晉冀魯豫野戰軍挺進大別山為歷史背景,講述女主角汪可逾入伍投奔光明卻在19歲不幸犧牲的壯烈故事。小說圍繞著三個人和一匹馬的故事,以現實主義與浪漫主義相結合的方式描寫戰爭,以特別的膽略探尋戰火中的愛戀與人性,為大眾展示了犧牲者的平凡和格局的偉大,描繪出了普通人豐富的精神世界。
❸ 歷屆國內獲得文學獎的作品都有哪些
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歷屆茅盾文學獎獲獎作品
歷屆矛盾文學獎獲獎作品篇目如下:
第一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2年)
《許茂和他的女兒們》 周克芹
《東方》 魏巍
《將軍吟》 莫應豐
《李自成》(第二卷) 姚雪垠
《芙蓉鎮》 古華
《冬天裡的春天》 李國文
第二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5)
《黃河東流去》 李准
《沉重的翅膀》(修訂本) 張潔
《鍾鼓樓》 劉心武
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88)
《平凡的世界》 路遙
《少年天子》 凌力
《都市風流》 孫力 余小惠
《第二個太陽》 劉白羽
《穆斯林的葬禮》 霍達
榮譽獎:
《浴血羅霄》 蕭克
《金甌缺》 徐興業
第四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1998)
《戰爭和人》(一、二、三) 王火
《白鹿原》(修訂本) 陳忠實
《白門柳》(一、二) 劉斯奮
《騷動之秋》 劉玉民
第五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0)
《抉擇》 張 平
《塵埃落定》 阿 來
《長恨歌》 王安憶
《茶人三部曲》(一、二) 王旭烽
第六屆茅盾文學獎獲獎篇目(2005)
《張居正》 熊召政
《無 字》 張 潔
《歷史的天空》 徐貴祥
《英雄時代》 柳建偉
《東藏記
[size=3] 看過其中的三部:路遙的《平凡的世界》 魏巍的《東方》 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 感覺都是很不錯的作品,向大家強烈推薦的一部 路遙的《平凡的世界》絕對值得一看的作品
《平凡的世界》內容簡介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文集中份量最重的一部長篇,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劃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盪氣回腸。
小說以陝北黃土高原雙水村孫、田、金三家的命運為中心,反映了從「文革」後期到改革初期廣闊的社會面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第一部寫1975年初農民子弟孫少平到原西縣高中 讀書,他貧困自尊,學習和勞動都好,與地主家庭出身的郝紅梅互相愛憐,後來郝紅梅卻與家境優越的顧養民戀愛,少平又高考落榜,回鄉生產。但他並沒有消沉, 與縣革委副主任田福軍女兒回曉霞建立了友情,在曉霞幫助下關注著外部世界。少平的哥哥少安一直在家勞動,與村支書田福堂女兒,縣城教師潤葉是青梅竹馬,卻 遭到田福堂反對。經過痛苦的煎熬,少安到山西找到了勤勞善良的秀蓮,潤葉也只得含淚與向前結婚。這時農村生活混亂,旱災又火上加油,田福堂為加強自己威 信,組織偷挖河壩與上游搶水,不料出了人命,為了「學大寨」,他好大喜功炸山修田叫人搬家又弄得天怒人怨。生活的航道已到了非改變不可的地步。
第二部寫 1979年春十一屆三中全會後百廢待興又矛盾重重,田福堂連夜召開支部會抵制責任制,孫少安卻領導生產隊率先實行接著也就在全村推廣了責任制。少安又進城 拉磚,用賺的錢建窯燒磚,成了公社的「冒尖戶」。少平青春的夢想和追求也激勵著他到外面去「闖盪世界」,他從漂泊的攬工漢成為正式的建築工人,最後又獲得 了當煤礦工人的好機遇,他的女友曉霞從師專畢業後到省報當了記者,他們相約兩年後再相會。潤葉遠離她不愛的丈夫到團地委工作,引起鍾情痴心的丈夫酒後開車致殘,潤葉受到內疚回到丈夫身邊,開始幸福生活。她的弟弟潤生也已長大成人,他在異鄉與命運坎坷的郝紅梅邂逅,終於兩人結為夫妻。往昔主宰全村命運的強人田福堂,不僅對新時期的變革抵觸,同時也為女兒、兒子的婚事窩火,加上病魔纏身,弄得焦頭爛額。
第三部寫1982年秋少平到了煤礦,盡心盡力幹活,成了一 名優秀工人,一天下工時曉霞在井口燦然地迎接了他。少安的磚窯也有了很大發展,他決定貸款擴建機器制磚,不料因技師根本不懂技術,磚窯蒙受很大損失,後來 在朋友和縣長的幫助下再度奮起。潤葉也生活幸福,生了個胖兒子,潤生和郝紅梅的婚事也終於得到了父母的承認,並添了可愛的女兒。但是禍不單行,少安的妻子秀蓮,在歡慶由他家出資兩萬元擴建的小學會上口吐鮮血,確診肺癌。曉霞在抗洪采訪中為搶救災民光榮獻身。少平在一次事故中為救護徒弟也受了重傷。但他們並沒有被不幸壓垮,少平從醫院出來,又充滿信心地回到了礦山。
《平凡的世界》作者路遙(1949-1992),陝西省清澗縣人,生於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從小被過繼給伯父,他曾經務農,並在農村小學做過一年的民辦教師,隨後又回到縣里做過許多臨時性的工作。在這段時間里,他邊勞動、邊工作、邊學習,閱讀了許多古今中外的文學名著,並嘗試著寫了一些習作。在1973年,路遙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了延安大學,畢業後,他先後來到陝西省文藝創作研究室、中國作家協會陝西分會,相繼在《陝西文藝》編輯部和《延河》編輯部任編輯。 他創作的中篇小說《人生》榮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後來還被作者本人改編成了電影劇本並搬上銀幕。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於1991年榮獲國內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從而奠定了他在中國文壇上的文學地位。
解構主義的《平凡的世界》。邊拆解路遙作品邊建構自己作品,在其廢墟上造起一座輝煌的藝術大廈。打工仔柴世宗極其崇拜路遙,迷戀《平凡的世界》一書,於是藉助對話式討論對其進行了一番撥開霧障式的點撥。
路遙,生於1949年,陝西清澗縣人。其作品《人生》獲第二屆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並被拍成電影。代表作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獲第三屆茅盾文學獎。路遙歷任陝西省作協副主席、主席。1992年11月17日,路遙因患肝硬化不幸英年早逝。《平凡的世界》讓人深思,窮苦人們的生活讓那些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蔑視,甚至無法理解,這讓我深思,在我們這個世界還有身處最為平凡的,甚至更清苦的人,那麼他們的思想也會很狹義,領略不到大山外面的世界,他們的一舉一動都令人辛酸,是一種凄涼的點綴,我要學會珍惜幸福,珍惜身邊的一切,不能總是抱怨世事紛繁,在我抱怨的同時,還記得有更樸素的人在實現他們人生的價值,在狹義的思想中挖掘真切*完美。
《平凡的世界》共三卷,洋洋百餘萬言。被譽為「第一部全景式描寫中國當代城鄉生活的長篇小說」。作者通過復雜的矛盾糾葛,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斗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日常生活與社會洪流的沖突,紛繁地交織在一起,一幕幕激動人心的愛情故事催人淚下,一次次苦難中展現出的頑強堅韌使人精神升華。《平凡的世界》具有強烈的平民意識和抗爭意識,它深情關注著普通勞動者的命運,體現了路遙一貫的創作特色,是一部現實主義的巨著。
《平凡的世界》是路遙嘔心瀝血之作。小說完成後,作者有一段時間甚至不能從書中回到現實世界來、連過馬路也要弟弟攙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他的作品卻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中央人民廣播電台連播了《平凡的世界》,在許多城市,還出現了排隊購買這部作品的現象。人們對路遙也舉行了各種悼念活動,全國發來的唁函唁電有一尺多厚,像雪片一樣,陝西電視台還拍了路遙的專題片。 路遙和《平凡的世界》之所以會產生這么大的影響,關鍵在於他的作品貫注了昂揚的奮斗精神。「人生就是永不休止的奮斗!只有選定目標並在奮斗中感到自己的努力沒有虛擲,這樣的生活才是充實的,精神也會永遠年輕」,咀嚼著這些至理名言,使人們對生活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從這個意義上看,路遙和他的《平凡的世界》將永遠不會被人們遺忘。
❹ 請問中國關於文學方面的獎項有哪些
魯迅文學獎
魯迅文學獎是為鼓勵中國優秀的中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和評論作品的創作,鼓勵優秀的中外文學作品的翻譯而設立的,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中國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魯迅文學獎每兩年評選一次。史鐵生的《老屋小記》、遲子建的《霧月牛欄》、阿成的《趙一曼女士》等曾獲獎。
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由中國作家協會主辦是根據著名作家茅盾同志生前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而於1981年設立的,是中國文學界具有最高榮譽的文學大獎之一。茅盾文學獎每四年評選一次,周克芹的《許茂和他的女兒們》、魏巍的《東方》曾獲獎。
老舍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主辦的北京市文學藝術方面的最高獎勵,用於獎勵京籍作者的創作和在北京出版、發表的優秀作品。「老舍文學獎」於1999年正式創立,並於2000年6月首次頒獎。獎勵項目包括長篇小說、中篇小說、戲劇劇本、電影電視劇和廣播劇。劉恆的《貧嘴張大民的幸福生活》曾獲優秀中篇小說獎,張潔的《無字》獲優秀長篇小說獎。
馮牧文學獎
以鼓勵新人為主,每年評選一次,下設三個獎項:1.青年批評家獎;2.文學新人獎;3.軍旅文學創作獎。三個獎項把重點放在了中青年作家、評論家上,其中青年批評家授予年齡為40周歲以內;軍旅文學創作獎授予年齡為50周歲以內;文學新人獎現尚未規定具體年齡。劉亮程、畢飛宇、莫言等曾獲獎。
春天文學獎
2000年1月,著名作家王蒙將其在首屆「《當代》文學拉力賽」上獲得的10萬元大獎捐給人民文學出版社,倡議設立30歲以下的文學新人獎,這便是春天文學獎。該獎項每年獎勵一位30歲以下的文學創作成就顯著的青年作者,在春天文學獎頒獎的同時出版「春天叢書」,專門出版年度得獎者和獲得提名者的作品集。戴來、李修文、了一容、周瑾等獲此獎。
莊重文文學獎
莊重文文學獎是香港著名人士莊重文先生於1987年倡議出資,由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一項青年文學獎。主要用來獎勵在文學創作、文學評論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年輕作家和優秀的青年文學刊物。王安憶、王曉明等個人,《青年文學》、《青春》等雜志曾獲獎。
❺ 文學作品中最高獎項是什麼
諾貝爾獎。
諾貝爾獎是諾貝爾在1895年11月27日寫下遺囑,捐獻全部財產3122萬余瑞典克朗設立基金,每年把利息作為獎金,授予「一年來對人類作出最大貢獻的人」。根據他的遺囑,瑞典政府於同年建立「諾貝爾基金會」,負責把基金的年利息按五等分授予,文學獎就是其中之一。
2018年11月19日,諾貝爾文學獎評選機構瑞典文學院表示,將請外部專家加入現有的文學獎評審委員會,意圖在2018年文學獎因性丑聞停發後重建公眾的信任。
(5)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擴展閱讀:
評獎機構
1786年4月5日,瑞典國王古斯塔夫三世仿照法蘭西學院的模式,在首都斯德哥爾摩設立了「瑞典學院」。「瑞典學院」的正名既未掛「皇家」的頭銜。
瑞典文學院限定由18名終身院士組成,最初都是古斯塔夫三世直接聘任的。院士各坐一把有編號的交椅,終生固定不變。
去世院士的缺額由其他院士提名,秘密投票補選,然後經國王批准聘任,公布於眾。由於以往的重點是語言,因此傳統上的院士多為語言學家和歷史學家,文學家和作家只是少數,這種情況只到如今才有根本改變。根瑞典學院章程,院士中始終有一名法律界權威。
❻ 中國文學獎主要有哪些,
1、茅盾文學獎(始於1981年)
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每四年頒發一次。茅盾文學獎是根據茅盾生前遺願,為鼓勵優秀長篇小說的創作、推動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發展而設立的。單項獎金為1萬元。
2、莊重文文學獎(始於1987年)
香港著名人士莊重文先生倡議出資,由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一項青年文學獎。主要用來獎勵在文學創作、文學評論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年輕作家和優秀的青年文學刊物。現每兩年頒發一次。
3、曹禺戲劇文學獎(始於1994年)
專就劇本創作所進行的全國性評獎,代表了中國戲劇文學創作最高水準,其前身是中國戲劇家協會於1980年創辦的全國優秀劇本獎,1994年更名為曹禺戲劇文學獎,由中國文聯、中國戲劇家協會主辦。每年評選一次,每屆評出10個正式獎和10個提名獎。
4、魯迅文學獎(始於1995年)
中國作家協會主辦的中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每兩年舉行一次(實際大約每三年一次)。設有中篇小說、短篇小說、報告文學、詩歌、散文雜文、文學理論評論、文學翻譯作品等七項獎項,每項可評5部作品。上一屆單項獎金均為2000元人民幣,今年這一屆均為一萬元。
(6)全國優秀長篇小說獎擴展閱讀
世界文學獎
【諾貝爾文學獎】-首次頒獎時間為1901年,由瑞典文學院評定,根據瑞典化學家、發明家、軍工裝備製造商和硝酸甘油炸葯的發明者諾貝爾的遺囑設立。知名獲獎作品有:《百年孤獨》、《老人與海》,《局外人》、《荒原狼》等。
【普利策獎】-首次頒獎時間為1917年。該獎項根據美國報業巨頭約瑟夫-普利策的遺願設立。現在,不斷完善的評選制度已經使普利策獎成為全球性的一個獎項,被稱為「新聞界的諾貝爾獎」。知名作品有:《飄》、《殺死一隻知更鳥》、《純真年代》
❼ 國內著名的文學獎項有哪些
1、茅盾文學獎
茅盾文學獎是以著名作家茅盾命名的文學獎,1982年茅盾先生把自己的25萬元稿費捐獻給了作協,為得就是能夠鼓勵長篇小說的創作,於是這個獎,也就便以茅盾命名。
【獲獎作品】
《將軍吟》 莫應豐 著
《將軍吟》圍繞空軍某兵團司令員在「文革」中遭受迫害的經歷,通過對三個將軍不同命運的描述,控訴了林彪、「四人幫」的罪行,真實地反映了現實生活中極其復雜的、尖銳的矛盾斗爭,全盤否定了「文化大革命」運動,表達了人民的願望。
2、老舍文學獎
老舍文學獎是北京市文聯和老舍文藝基金會於1999年創立的文學獎,這個獎不同與茅盾文學獎獎,它主要是獎勵在北京創作的作家,別的地方的作家,即使是寫得再好,那麼也是不能夠參評,所以這個獎,還是有著某種局限性。
【獲獎作品】
《蒙面之城》 寧肯 著
《蒙面之城》描寫青年馬格在北京、秦嶺、西藏、深圳的流浪之旅。作者從流浪之旅中演繹了馬格內心的迷茫以及他與現實社會的沖突。
5、莊重文文學獎
香港著名人士莊重文先生倡議出資,由中華文學基金會主辦的一項青年文學獎。主要用來獎勵在文學創作、文學評論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年輕作家和優秀的青年文學刊物。現每兩年頒發一次。
【獲獎作品】
《我愛小丸子》潘向黎 著
本書由擅長寫故事的年輕作家潘向黎寫的中篇小說。她是屬於婉約唯美一派。有著一份中國式的清淡。在她所營造的悠遠輕渺的意境里,漂浮著的是現代人的迷惘,那是屬於潘向黎特有的既傳統又現代的文字氛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