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訶夫短篇小說死屍
① 聽書筆記:醋栗(一個農場主艱辛的奮斗史)
【時間】2021年12月21日
【平台】喜馬拉雅
【國別】俄國
【類型】小說
【作者】契訶夫(1860—1904)。俄國作家,1860年1月29日生於羅斯托夫省塔甘羅格市。1879年進入莫斯科醫科大學醫學系,1884年畢業後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廣泛接觸平民和了解生活,這對他的文學創作有良好影響。
他的主要作品有:《勝利者》(1883)、《變色龍》(1884)、《草原》(1888)、《沒意思的故事》(1889)、《庫頁島》(1893-1894)、《在流放中》(1892)、《第三病室》(1892)。後來,他又開始創作戲劇,如《結婚》(1890)、《蠢貨》(1888)、《求婚》(1888-1889)、《一個不由自主的悲劇角色》(1889-1890)、《伊凡諾夫》(1887-1889)、《櫻桃園》(1903-1904)等等。
【故事梗概】《醋栗》是契訶夫著名的短篇小說之一。作品講述了一個雀則源庸人為了追求個人幸福而喪失所有優秀品質的故事。
獸醫伊萬·伊萬內奇和中學教師布爾金已經走累了,天又下起了大雨,兩人只好到地主阿列興家避雨。阿列興表面看起來很熱情,招待伊凡和布爾金去他的浴棚里洗澡。雖然阿列興本人長時間不洗澡,但他對自己擁有一個浴棚很滿意,不免在伊凡和布爾金面前炫耀。伊凡看不慣阿列興的做作,他冒雨跳進屋外河裡游泳。幾人換好乾凈的衣服在客廳里休息,准備聽伊凡講他弟弟尼古拉的故事。
伊凡和尼古拉的童年是在鄉下自由自在地度過的。他們完全跟農民的孩子一樣,一天到晚在田野上,在樹林里度過,看守馬匹,剝樹皮,釣魚等等,非常快樂和幸福。成人後,兩人進了城,伊凡做了獸醫,尼古拉19歲進了稅務局。
尼古拉老是惦記著鄉下的生活,嚮往著能回到鄉下去,找個靠河或者近湖的地方給自己買下一個小小的庄園。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尼古拉省吃儉用,自己卻活得像一個叫花子。甚至因為金錢,他娶了自己並不喜歡的,年老的難看的寡婦。婚後,尼古拉對妻子十分的吝嗇,老是讓她吃不飽,讓她憔悴,不到三年便導致了妻子的死亡。而尼古拉自己對妻子的死亡並不在意,一心物色著他夢盯嫌想頃態的田產。五年過會,最終,尼古拉買了與他之前夢想有些差別的庄園,當起了庄園主(地主),並購進了20株醋栗樹苗,栽好,照地主的排場過起了生活。
伊凡去庄園看望尼古拉。在伊凡的眼中,尼古拉庄園里的人和動物都活得像豬一樣。尼古拉本人也不再像從前畏畏縮縮,而是老爺派頭十足,愛裝腔弄勢。自詡貴族,一面欺壓百姓,一面又希望老百姓愛戴他。在弟弟庄園待了幾個鍾頭後,伊凡有所感觸。通過又硬又酸的醋栗而尼古拉卻認為其很好吃這件事,伊凡漸漸明白個人幸福究竟是什麼。他不滿這種麻木不仁,庸俗,強者驕橫,弱者愚昧,不反抗,像牲畜一樣,粉飾太平的幸福生活。他呼喚不要等待的自由,用懇求的聲調,對夥伴呼籲道:「不要心平氣和,不要讓自己昏睡!趁年輕,強壯,血氣方剛,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幸福是沒有的,也不應當有。如果生活有意義的目標,那麼,這個意義和目標就斷然不是我們的幸福,而是比這更合理、更偉大的東西。做好事吧!」
伊凡的弟弟的故事並沒有滿足布爾金和阿列興,他們認為故事是乏味的。阿列興只關心與自己相關的事,並不關心伊凡的故事是否有道理,是否正確。布爾金對於伊凡的思想觀點也有點不太舒服。
【精彩句子】
1、從大清早起,整個天空布滿了雨雲。那天沒風,不熱,可是使人煩悶,遇到灰色的陰天日子,烏雲掛在田野的上空,久久不散,看樣子會下雨,卻又不下,那就會碰到這樣的天氣。
2、他們倆都知道那是河岸,那兒有草場、綠油油的柳樹、庄園,要是站在一個高崗的頂上望出去,就可以看見同樣遼闊的田野,看見電報線,看見遠處一列火車,像是毛毛蟲在爬,遇到晴朗天氣在那兒甚至看得見城市。
3、過了大約五分鍾,雨下大了,連綿不斷,誰也說不清什麼時候雨才會停。伊萬·伊萬內奇和布爾金站住,考慮起來。狗已經淋濕,站在那兒,用後腿夾著尾巴,帶著溫柔的神情瞧他們。
4、他們往斜下里拐過去,穿過已經收割過的田地,時而照直走,時而往右走,後來走到大道上了。不久出現了白楊和花園,後來出現了谷倉的紅房頂。有一條河,河水閃閃發光,於是眼界豁然開朗,前面是一大片水,有一個磨坊和一個白色的浴棚。
5、磨坊在工作,聲音蓋過了雨聲,水壩在顫抖。有幾匹淋濕的馬垂著頭,站在大車旁邊。人們披著麻袋走來走去。這兒潮濕、泥濘、不舒服,河水彷彿冰涼,不懷好意似的。
6、有一個谷倉里篩谷機轟轟地響。門開著,滾滾的灰塵冒出來。阿列興本人就站在門口,這是一個四十歲光景的男子,又高又胖,頭發挺長,與其說像地主,倒不如說像教授或者畫家。他穿一件白的、可是好久沒洗過的襯衫,攔腰系一根繩子,算是腰帶,下身沒穿長褲,只穿一條襯褲,靴子上也沾著爛泥和麥秸。他的眼睛和鼻子撲滿灰塵,變得挺黑。
7、那所房子高大,有兩層樓。阿列興住在樓下的兩個房間里,那兒有拱頂和小窗子,原先是管家們居住的。屋裡設備簡單,有黑麵包、便宜的白酒、馬具的氣味。
8、伊萬·伊萬內奇走到外面去,撲通一聲跳進水裡,冒著雨游泳,掄開胳膊劃水。他把水攪起波浪,弄得白色的百合在水浪上搖搖擺擺。他一直游到河當中水深處,扎一個猛子,過一分鍾在另一個地方鑽出來,接著再往遠里游去,老是扎猛子,極力想夠到河底。
9、他這種懷念漸漸成為明確的渴望,化成夢想,只求找個靠河或者近湖的地方給自己買下一個小小的庄園才好。
10、一個人只需要三俄尺的土地。可是要知道,三俄尺的土地是死屍所需要的地方,而不是活人需要的。
11、人所需要的不是三俄尺土地,也不是一個庄園,而是整個地球,整個大自然,在那廣大的天地中人才能夠盡情發揮他自由精神的所有品質和特點。
12、「『鄉村生活自有它舒服的地方,』他常說,『在陽台上一坐,喝一喝茶,自己的小鴨子在池塘里泅水,各處一片清香,而且……而且醋栗成熟了。』」
13、他生活節儉,省吃省喝,上帝才知道他穿的是什麼衣服,活像叫花子,可是不斷地攢錢,存在銀行里。他變得貪財極了。我一瞧見他就痛心,常給他點錢,遇到過節也總要寄點錢給他,可是他連這點錢也收藏起來。
14、從前我們城裡有個垂危的商人。他臨死叫人給他端來一碟蜂蜜,把他所有的錢鈔和彩票就著蜜一古腦兒吃到肚子里,讓誰也得不著。
15、有一回我正在一個火車站檢查牲口,正巧有個馬販子摔到火車頭底下,壓斷了一條腿。我們把他抬到候車室里,血嘩嘩地流,樣子真是可怕,可是他老是求大家找回他的腿,老是放心不下:原來那條壓斷的腿所穿的靴子里有二十盧布,他深怕那點錢丟了。
16、迎面遇見一條紅毛的肥狗,活像一頭豬。它想叫一聲,可又懶得叫。
17、他在床上坐著,膝上蓋一條被子。他老了,胖了,皮肉發松,他的臉頰、鼻子、嘴唇,全都往前拱出去,眼看就要跟豬那樣咕咕叫著鑽進被子里去了。
18、強者驕橫而懶惰,弱者無知而且跟牲畜那樣生活著,處處都是叫人沒法相信的貧窮、擁擠、退化、酗酒、偽善、撒謊……可是偏偏所有的屋子裡也好,街上也好,卻一味的心平氣和,安安靜靜。
19、可是我,一個有思想的活人,站在一道壕溝面前,本來也許可以從上面跳過去,或者在上面搭座橋走過去,卻偏要等它自動封口,或者等它讓淤泥填滿,難道這樣的事還說得上什麼規律和合法性?
20、不要心平氣和,不要容您自己昏睡!趁您還年輕力壯,血氣方剛,要永不疲倦地做好事情!幸福是沒有的,也不應當有。如果生活有意義,有目標,那意義和目標就絕不是我們自己的幸福,而是比這更偉大更合理的東西。做好事情吧!
【我的感悟】
1、契訶夫對景物、人物的描寫是高手,值得借鑒。
2、小說以沉悶的天空開始,以雨點通宵抽打著窗上的玻璃結束,除了前後呼應外,更深層次地表達了作者憤世嫉俗情懷,與「哀其不幸,怒其不爭」異曲同工。
3、對普通人來說,我倒認為尼古拉是一個勵志的榜樣。其十九歲起就夢想擁有自己的一個庄園,為了實現這個夢想,幾十年來,他「不忘初心」,省吃儉用直至吝嗇,不擇手段,千方百計壓制自己的生活慾望,最終實現了自己的夢想。試問,當今有幾人能做到?許多人都立志要憑自己的努力,擁有自己的房子、車子,可誰能象尼古拉一樣,壓抑自己一時的消費慾望,反倒是今朝有酒今朝醉,拆東牆補西牆,刷信用卡過日子,到老不一定實現得了自己的理想。(20211221)
② 世界上好看的短篇小說推薦
小說的背後都有值得被閱讀的靈魂,是一種情懷,世界上有很多優秀的短篇小說,你看過了嗎?下面我就來為大家推薦的世界上好看的短篇小說,歡迎參閱!
世界上好看的短篇小說
1、《外國中短篇小說藏本:陀思妥耶夫斯基》
《外國中短篇小說藏本:陀思妥耶夫斯基》選收了俄國著名作家費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中短篇小說《聖誕樹和婚禮》、《小英雄》、《溫順的女性》和《別人的妻子和床底下的丈夫》等9篇,基本包括了作家中短篇小說創作的精華,較有代表性地體現了作家作為心理描寫大師和反理性主義哲學家的特點。盡管作家善於描寫人心理的極端狀況,憂慮理性主義泛濫的極端後果,但作家還是對社會抱有真誠而美好的希望,期望知識分子和人民互敬互愛、互相學習,消除那些不利於社會發展的精神因素,讓俄羅斯民族泰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外國中短篇小說藏本陀思妥耶夫斯基》作者費奧多爾·米哈伊洛維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是19世紀群星燦爛的俄國文壇上一顆耀眼的明星,與列夫·托爾斯泰、屠格涅夫等人齊名,是俄國文學的卓越代表,他所走過的是一條極為艱辛、復雜的生活與創作道路,是俄國文學史上最復雜、最矛盾的作家之一。即如有人所說“托爾斯泰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廣度,陀思妥耶夫斯基則代表了俄羅斯文學的深度”!
2、《變形記》
《變形記》囊括了卡夫卡所有的中短篇小說,其中《變形記》、《在流放地》、《在法的大門前》、《鄉村教師》等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它們均採用象徵、隱喻、誇張等手法,情節生動,故事怪誕離奇,無確定的時間和地點,無前因後果,給人以夢幻、神秘、奇特的感覺。作品的主人公幾乎都處於一種身不由己的境地,他們在離奇古怪的世界中部有自己的目標,但往往又以失敗而告終。是目前我國最全的“ 卡夫卡中短篇小說集”!
在《變形記》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職員格里高爾·薩姆沙突然變成一隻使家人都厭惡的大甲蟲的荒誕情節,藉以揭示人與人之間——包括倫常之間——表面上親親熱熱,內心裡卻極為孤獨和陌生的實質,生動而深刻地再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在荒誕的、不合邏輯的世界裡描繪人類生活的一切活動及其逼真的細節,這正是著名小說家卡夫卡的天賦之所在。快快收入在冊吧!
3、《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
高爾基曾由衷地贊賞這篇小說“真是一篇驚人的傑作”!《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其發表伊始就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同名電影、話劇更是盛演不衰,文學批評層出不窮!
作為以描摹人物情感著稱的文學巨匠,茨威格對人物內心世界的刻畫極為深刻細致,他善於從心理角度再現人物的性格和生活遭遇,尤其擅長刻畫女性心理,塑造女性形象。本書精選了茨威格的7篇小說,如《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看不見的珍藏》《一個不能忘記的人》等,皆是其膾炙人口的經典作品!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創作的,是其代表作之一,小說以書信的形式講述了一位女子在彌留之際,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寫下了一封凄婉的長信,向作家R訴說了她潛隱了一生的激情愛戀和情感痛苦。由於父親早逝,女孩與母親過著深居簡出,小市民的窮酸生活。隨著時光的沉逝,女孩開始厭棄她與母親的現實生存狀態。小說以一名女子最痛苦的經歷,寫出了愛的深沉與奉獻。
4、《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集》
“世界短篇小說之王”的巔峰之作,了解法國歷史和社會的窗口。莫言、余華、海明威、米蘭·昆德拉、村上春樹盛贊!莫泊桑編著的《莫泊桑中短篇小說集》是世界文學名著之一,收入了法國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代表作品多篇,其中包括《項鏈》、《羊脂球》、《我的叔叔於勒》等經典名篇。這些小說已被翻譯成各種文字,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世界各地的讀者,有的還被改編成戲劇、電影、電視劇和卡通片等。
作者居伊·德·莫泊桑,19世紀後半葉法國優秀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人稱“短篇小說之王”!與契訶夫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對後世產生極大影響。莫泊桑在文學史上的首要貢獻,在於把短篇小說藝術提高到一個空前的水平。逼真自然,是他追求的首要目標,也是他藝術的重要標志。莫泊桑去世時,愛彌爾·左拉致悼詞,並預言莫泊桑的作品將永垂不朽,將是“未來的學生們作為無懈可擊的完美典範口口相傳”的作品!
5、《愛倫·坡暗黑故事全集》
《愛倫·坡暗黑故事全集》由愛倫·坡所著,本書收錄19世紀美國著名作家愛倫·坡的小說五十餘篇,完整呈現了愛倫·坡筆下神秘暗黑世界,會讓喜愛推理小說的讀者愛不釋手。愛倫·坡是美國文學史上一個無法忽略的名字,他是天才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美國文學史上一個無法忽略的名字,公認的偵探推理小說鼻祖!
作者埃德加·愛倫·坡,十九世紀美國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美國浪漫主義思潮時期的重要成員。在世時長期擔任報刊編輯工作。其作品形式精緻、語言優美、內容多樣,在任何時代都是“獨一無二”的風格。他以神秘故事和恐怖小說聞名於世,他是美國短篇故事的最早先驅者之一,又被尊為推理小說的開山鼻祖,進而也被譽為後世科幻小說的始祖。他是第一個嘗試完全依賴寫作謀生的知名美國作家,從而導致貧困潦倒。
世界經典的短篇小說
1、《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
歐美文學界的幽默泰斗,被福克納稱為“美國文學之父”,被豪威爾斯譽為“美國文學的林肯”,被奧巴馬稱為美國最偉大的諷刺小說家!威廉·福克納稱他為“第一位真正的美國作家,我們都是繼承他而來”!
《馬克·吐溫短篇小說集》作者是美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人,他的主要作品已大多有中文譯本。他經歷了美國從初期資本主義到帝國主義的發展過程,其思想和創作也表現為從輕快調笑到辛辣諷刺再到悲觀厭世的發展階段,前期以辛辣的諷刺見長,到了後期語言更為暴露激烈。被譽為“美國文學史上的林肯”!
馬克·吐溫一生寫了大量作品,題材涉及小說、劇本、散文、詩歌等各方面。從內容上說,他的作品批判了不合理現象或人性的丑惡之處,表達了這位當過排字工人和水手的作家強烈的正義感和對普通人民的關心;從風格上說,專家們和一般讀者都認為,幽默和諷刺是他的寫作特點,一起到書中看看吧!
2、《契訶夫短篇小說集》
只需一個詞,就能創造一個形象,只需一句話,就可以創造一個短篇故事,而且是絕妙的短篇故事,筆下有如此功力的作家唯有契訶夫!契訶夫善用喜劇性的筆法表達善意的嘲諷,托爾斯泰喻之為“印象派畫家”!通過這部《契訶夫短篇小說集》中的《套中人》《小官員之死》《胖子和瘦子》《苦惱》《萬卡》《草原》等作品,不僅能看到凡俗生活隱藏下的悲劇,也能看到含淚的微笑之後的亮光;不僅能看到極具質感的小情節和情節之下的生活真相,也能看到隱藏於真相之下的雄闊的歷史軌跡和現實走向。
該書作者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是俄國的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是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莫泊桑和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是一個有強烈幽默感的作家,他的小說緊湊精煉,言簡意賅,給讀者以獨立思考的餘地。其劇作對20世紀戲劇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他堅持現實主義傳統,注重描寫俄國人民的日常生活,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小人物,藉此真實反映出當時俄國社會的狀況。他的作品的三大特徵是對丑惡現象的嘲笑與對貧苦人民的深切的同情,並且其作品無情地揭露了沙皇統治下的不合理的社會制度和社會的丑惡現象。他被認為19世紀末俄國現實主義文學的傑出代表。
3、《歐亨利短篇小說選集》
他是美國最著名的短篇小說家之一!他被譽為“世界短篇小說之王”“曼哈頓桂冠作家”!他描寫的美國社會和紐約百姓的生活,堪稱“美國生活的幽默網路全書”!他就是歐亨利!
作者歐·亨利,20世紀初美國著名短篇小說家,美國現代短篇小說創始人。與法國的莫泊桑、俄國的契訶夫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巨匠。 他少年時曾一心想當畫家,婚後在妻子的鼓勵下開始寫作。後因在銀行供職時的賬目問題而入獄,服刑期間認真寫作,並以“歐·亨利”為筆名發表了大量的短篇小說,引起讀者廣泛關注。他是一位高產的作家,一生中留下了一部長篇小說和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說。
《歐亨利短篇小說選集》共收集了《心與手》《女巫的麵包》《麥琪的禮物》《二十年後》《財神與愛神》《紅酋長的贖金》《最後一片常春藤葉》等43篇最具代表性的歐亨利短篇小說。歐.亨利用獨特的幽默筆調,反映出鍍金時代各個方面遭到扭曲的生活,他呼喚真誠的感情,要求恢復正常的人性。
世界好看的短篇小說
1、《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
濃縮福克納短篇創作精華,李文俊、陶潔領銜翻譯!《獻給愛米麗的一朵玫瑰花》是美國作家威廉·福克納的短篇小說。1930年4月發表在《論壇》雜志,引起極大反響。同年的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美國作家辛克萊·劉易斯在其演說中提到了福克納,稱他“把南方從多愁善感的女人的眼淚中解放了出來”。
作者威廉福克納美國文學史上最具影響力的作家之一,意識流文學在美國的代表人物,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瑞典學院對他的評價是:“他對當代美國小說做出了強有力的和藝術上無與倫比的貢獻”!
文章所描述的大概是美國南北戰爭以後的一個南方小鎮——傑弗生鎮上格里爾森家族的命運。作為家族族長的愛米麗的父親父權傾向嚴重維護所謂的等級和尊嚴,趕走了所有向愛米麗求愛的男子,剝奪她幸福的權利。父親去世後,愛米麗愛上了來小鎮修建鐵路的工頭北方人赫默。但愛米麗仍然沒有擺脫家族尊嚴的束縛與父親對她的影響辦法。當她發現赫默無意與她成家時,便用砒霜毒死了他。從此,愛米麗在破舊封閉的宅院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並與死屍同床共枕40年,直到她也去世。小鎮居民在艾米麗的葬禮上才發現了這個秘密。
2、《老婦與貓》
2007年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多麗絲·萊辛作品!在萊辛那裡,女人永遠是“另外那個女人”,而貓則是“特別的貓”。與《金色筆記》那樣的長篇巨制相比,《老婦與貓》這本書里的中短篇小說顯得更輕盈,更有靈性,更展現出萊辛所獨有的魔力:既超然物外地冷酷,但又常常在剎那間,給你意外的溫暖一擊。
作者多麗絲·萊辛,1919年生於伊朗,父母均為英國人。當代英國最重要的作家之一,筆名簡·薩默斯,被譽為繼伍爾芙之後最偉大的女性作家,並幾次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提名以及多個世界級文學獎項。被譽為繼伍爾芙之後英國最偉大的女性作家。作品風格多變,在歐洲各國獲得多種文學獎項,2007年獲諾貝爾文學獎。主要代表作有《青草低吟》、《金色筆記》、《第五個孩子》、《特別的貓》,以及“五部曲”《暴力的孩子們》等。
3、《奇鳥行狀錄》作者:村上春樹(1994年出版)
村上春樹通過“擰發條鳥”這一隱喻式的事物將集體記憶和個人記憶緊密聯系起來,又利用不斷重復轉換幾個敘述人稱和隨之不斷變換的敘述視角,將《奇鳥形狀錄》中的現實橫線和歷史縱線綴連起來,將歷史記憶重建,向讀者展示了一副完整的歷史記憶。雖然村上春樹故事的情節曲折,但不失節奏感和人性之美。
猜你喜歡:
1. 經典有深度的短篇小說推薦
2. 世界十大短篇小說
3. 超虐心的現代短篇小說推薦
4. 適合男人看的短篇小說分享
5. 青春勵志短篇小說
③ 契柯夫有一個著名短篇小說,老人死了兒子後與驢馬對話表達哀傷,是什麼短篇小
是短篇《哀傷》。
契訶夫的《哀傷》表達了包含著人世間的荒涼和辛酸,凝集著多少人生的不幸和痛楚,顯示了人們對生命的留戀和嚮往。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夫(AntonPavlovichChekhov,1860年1月17日-1904年7月15日),世界級短篇小說巨匠,俄國19世紀末期最後一位批判現實主義藝術大師,與法國作家莫泊桑和美國作家歐·亨利並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
④ 契科夫的《六號病房》里的主要人物及故事情節
主要人物
格羅莫夫
格羅莫夫是一位小職員,他受盡生活的煎熬,他熱烈誠摯,充滿智慧和理性,對黑暗殘酷的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一次他看到一隊押解而過的犯人而深受刺激。
他一下子明白過來:他原來就生活在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里,而且永遠無可逃遁。於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被壓抑得透不過氣來。
在這里,在第六病室里,他憤怒地叫喊:「我透不過氣來啦!」「開門!要不然我就把門砸碎!」格羅莫夫的遭遇,概括了富有正義感的下層知識分子的遭遇。他的憤怒抗議在黑暗中震響,宣布殘暴的專制制度再也不能存在下去了。
格羅莫夫是小說的主人公之一。盡管契訶夫在創作格羅莫夫這個角色時表達了對他的好感為此甚至是觸犯了他一向堅持「客觀」描寫的原則。然而格羅莫夫歷在的那個城市裡的人們是怎麼對待他的呢?
在他被關進第六病室之前:「盡管他理論尖刻,脾氣暴躁,城裡的人卻喜愛他,背地裡總是親切地稱他為「瓦尼亞」,他瀕博的知識,正值善良的性格「總是在人們心中引起美好的,熱烈的,憂郁的感情。」可是人們真的喜歡他嗎?具有諷刺意義的是當格羅莫夫被抓走之後。
過了一年,城裡的人已經完全忘記伊萬·搏米特里維奇,他的書被小孩子們陸續擄走了。」原來人們也只是喜歡格羅莫夫身上的知識分子的身上具有的美好品德。
為什麼他僅僅才過了一年,城裡的人就完全忘記這個可憐的格羅莫夫了呢?為什麼在他披抓到第六病室之後就從來就沒有人去看望過他呢?難道精神病人不是更值得關心的嗎?或許他無緣無故地從這個城市裡消失甚至從來都沒有人發現過。
人類的溫情哪裡去了,人們對格羅莫夫的喜愛只是停留在表面上,從來都沒有人發自內心的關心過這個可憐的知識分子。
人們總是健忘,他們忘記了,格羅莫夫在總是為社會風氣的不正和老實人過的窮苦生活抱不平,心中懷有的正義的理想:人們更不會想到.即使是格羅莫夫被關進了第六病室他的斷斷續續的話語中含著對未來人類的美好生活的嚮往。
拉京
拉京同樣是一個正直的知識分子,他剛來醫院時,也想在周圍建立一種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現實里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於是他乾脆採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徑,躲在家裡喝酒,看書。
但是作為一個有思想的知識分子,他需要獲得內心的平衡和寧靜,並且要為自己的生活態度找到一種解釋。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一種對現實妥協的自欺欺人的完整哲學。然而殘酷的現實,使拉京內心越來越苦悶和矛盾。
在和格羅莫夫的爭論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對方的激烈言辭和憤怒的抗議所吸引,漸漸覺悟和清醒過來。但是他很快也被當作瘋子關了起來。拉京的悲劇表明:俄國專制制度不僅毀滅格羅莫夫這樣對現實強烈不滿的知識分子,而且對於溫馴善良不謀反抗的人,也同樣加以迫害。
尼基塔
那個粗暴的看門人尼基塔是個退伍的老兵,人間萬物之中他最愛暴力。為了維持秩序而打那些瘋子在尼基塔看來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他可以隨時對他們拳腳相加.在描寫尼基塔時契訶夫說到一個細節「他的衣服上的肩章已經褪成棕色了」。
既然已經退伍很久了,那為何還要戴著肩章呢?或許在尼基塔退伍之前就是如此,軍隊里的肩章向來就是權利的象徵。上級讓下級干什麼,下級就得干什麼,容不得有異議。戴著肩章的人可以對沒有肩章的人隨便的命令和懲罰。
而且軍隊里的生活讓尼基塔深刻地明白了程序的含義,所以熱愛秩序的想法已經深入他內心。他之所以戴著已經褪色的肩章,是因為肩章給他的是可以繼續欺壓弱者的權利和理由。
在第六病室這個小小的地方,尼基塔是所有人的上級,一切都是他說了算。在他的拳頭揮向這些可憐的精神病人時,他的統治欲得到了充分的滿足。
這個尼基塔不僅兇狠殘暴,還暴虐之極。契訶夫在另一處寫到「凡是他(傻子莫伊塞依卡)帶回來的財務,尼基塔統統搶過來給他自己享用。」
這個尼基塔一邊剝削猶太傻子討來的東西,一邊還要上帝做見證,賭咒他再也不讓猶太人上街了,在他看來,這種違背秩序的事情比世界上任何事情都壞。」還真是有這樣的人一邊做著壞事,一邊還想著良心不受譴責。
莫伊塞依卡
在描寫第六病室里那個呆傻農民時契河夫沒有留一點情面,說他是個「不動的、貪吃的、不愛干凈的動物,早已失去思想和感覺到能力」。契訶夫的寥寥數筆是對托爾斯泰「知識分子應該有農民來教育」的論斷的尖銳諷刺和批判。
契詞夫喜歡的是受過教育的,文明的人,他看到的農民就是「愚鈍的」「骯臟的」。就算是尼基塔拚命地打他,他也毫無反應:「既不發出任何聲音,也不作出任何動作,連眼睛也毫無反應,而只是身子稍稍搖晃幾下,好比一個沉重的大圓桶」。
這種人怎麼會擔心污濁的社會風氣帶來的種種惡果帶入人類未來的新生活。
故事情節
知識分子伊凡·德米特利奇·格羅莫夫受盡生活的煎熬,對黑暗殘酷的現實有著清醒的認識。一次他因為看到一隊被押解而過的犯人而深受刺激,一下子明白過來:自己原來就生活在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里,而且永遠無可逃遁。
於是他再也不能安然地生活下去了,他每時每刻都感到被壓抑得透不過氣來,於是被關進了治療「瘋子」的第六病室。
醫生安德烈·葉菲梅奇·拉京剛來醫院時,想在周圍建立一種合理健全的生活秩序,但是他深深感到在黑暗的現實里自己是多麼軟弱無力。於是他乾脆採取了逃避生活的途徑,躲在家裡喝酒,看書,並形成了一種對現實妥協的自欺欺人的哲學。
然而殘酷的現實,使拉京內心越來越苦悶和矛盾。在和格羅莫夫的爭論中他不由自主地被對方的激烈言辭和憤怒的抗議所吸引,漸漸覺悟和清醒過來。但是他很快也被當作瘋子關了起來,最終被迫害至死。格羅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錮著,受著折磨,專制仍在延續。
(4)契訶夫短篇小說死屍擴展閱讀
《第六病室》藝術特色
病室這個主要場景,具有雙重作用,一方面是具體的病室,另一方面是沙皇俄國暴政的一個縮影。作品一開始描寫了病室外部的環境:生銹的屋頂、半歪半斜的煙囪、毀壞的台階,完全是一種悲慘陰沉的氣氛。
病室裡面是:腐爛的惡臭、鉛灰色的地板、冰冷的鐵窗。這一切構成陰冷、壓抑、恐怖的調子。令人感到這就是沙皇俄國的典型環境。
小說以拉京與格羅莫夫的辯論為主要情節。在拉京的心目中,格羅莫夫並不是精神病人,而是有深刻見解的人,因此格羅莫夫的怒罵痛斥,並不使他難受,相反贏得了他的好感,使他那套本來就十分虛幻的人生哲學發生了動搖。
正是通過這一主要情節,作家批判了拉京那種「勿以暴力抗惡」的主張,肯定了格羅莫夫的清醒和反抗。同時也真實描繪了拉京一方面不滿於黑暗現實而嚮往光明另一方面深感自身軟弱而企望自我麻痹的復雜心態。
小說結尾,拉京被迫害致死。格羅莫夫和其他人仍然被禁錮著,受著折磨,專制仍在延續。盡管作者相信沙皇俄國這個大監獄一定會被摧毀,但是由於世界觀的局限,他不可能指出通往光明未來的具體道路。由於作家看不到出路,所以在猛烈批判時,流露出憂郁低沉的調子。
作品影響
作為契訶夫的經典小說,《第六病室》自問世以來引起了讀者和評論界經久不息的好評,它以洞察人生世相的智者風范、超時代的思想內涵而經受住了時間的考驗。通過描述拉京醫生與病人格羅其夫的遭遇,表現了當時俄羅斯人的生存危機和精神危機。
整部作品突破了狹窄的民族范圍的限制與時代的范圍,在對荒謬世界中人類生存因境及孤獨感受的闡釋中,形象地展現了不屬於個人文主義時代的西方存在主義理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第六病室 (第六病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