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關於北大荒的長篇小說
『壹』 關於北大荒打獵捕魚的長篇小說
重生之激情燃燒的歲月
『貳』 六七十年代反映北大荒的愛情小說
1.《工業霸主》 簡介:機械繫研究生林振華穿越到年,成為一名工廠青工。 憑借扎實的技術功底和對歷史的些許預見,林振華帶領工人們揮灑汗水,打造出一個橫跨歐亞的重型工業集團,成就了一段工業霸主的傳奇故事。 焊弧飛濺,鍛錘轟鳴,為您書寫一曲中國工業人的雄渾贊。2.《重生之衙內》 簡介:柳俊重生了,回到年,利用自己對國內大勢先知先覺的優勢,協助父親成功上位,主政一方——望父成龍!然後自己也開始了幸福的滋潤的「衙內」生涯。該文以官場爭斗為主線,沒有強勁的靠山,也沒有硬扎的後台,更沒有動輒來自高層的「巨手」,靠扎扎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陞官,且看幾名良知官員的仕途升遷之路!3.《重生之燃燒的歲月》簡介:李思明,一個二十一世紀的雙料博士,軍中科技翹楚,因為一場空難來到年,然後成了一位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的苦難並不能壓跨他,苦中作樂給了他堅毅又隨遇而安的性格,不經意間,他創造了無數的奇跡
『叄』 讀小說《雁飛塞北》有感
初中時讀過《雁飛塞北》這本小說,書中描寫了五十年代一大批轉業官兵開進北大荒,在那裡開荒種地,艱苦創業的情景。三十多年過去,故事內容已淡忘,但是書中「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這富有詩意的詞語卻永遠鎖定在我的腦海里。
美麗、富饒而又神秘的北大荒深深地吸引了我,一九六九年三月,我來到了這片黑土地。但是,現實情況讓我失望,至今還「耿耿於懷」。在農場八年裡,我們看到過狍子,但它們離我們很遠,農場有一條小河,但河裡沒有魚。至於野雞飛到飯鍋里也只能成為一句趣話。
我看到過幾次狍子,但是用棒根本打不到它們。那是在傍晚快收工時,幾只狍子離我們約有幾百米遠,它們好象已經看到了我們,飛快地奔跑著離我們而去。至今我都想不起它們的尊容。
我用瓢舀不到河裡的魚兒,那是因為河裡根本沒有魚群。這條河離我們住處有五、六公里路,人們不知它從哪裡流來,也不知它最後流向何方。它很窄、水也不深,有時中間又斷開了一段,但它確實很長,所以叫長水河。也許是這條河的珍貴,建農場時,農場被命名為長水河農場。
我沒嘗到野雞,卻結結實實地被野雞撞了一下腰。那是在一個麥收季節,麥子熟了,一眼望不到邊。東方紅拖拉機牽引著割曬機在金色的海洋中賓士,割曬機轉動著鋒利的刀片將麥子割下並整齊地拋向一邊,麥子排列成一條條金色的地毯,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壯觀。我坐在割曬機的操縱台上,全神貫注地觀察著機器運轉情況。突然聽見「嘩啦」一聲,接著我感到腰給什麼東西撞了一下,等我反應過來一看,一隻野雞已掠過我的頭頂飛向空中。原來藏在麥地里的野雞被驚動,慌忙出逃,正好撞在我的腰眼上又飛走了。有一段時間,「野雞飛到腰眼裡」這句話在連隊成為趣話。
以後我慢慢地明白,棒打狍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聽上去是多麼浪漫,多麼富有詩意,實際上說明了五十年代部隊轉業官兵剛來北大荒時創業的艱難。他們在野獸出沒的地方搭起帳篷,自力更生、開荒種地,為我們後來的知青創造了條件,與他們相比,我們的生活、工作條件不知要好多少倍。
『肆』 被譽為梁曉聲北大荒知青小說三部曲是哪三部
1.被譽為梁曉聲北大荒知青小說三部曲是《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
2.梁曉聲,原名梁紹生和洞,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二日出生於哈爾濱市,祖籍山東榮成市泊於鎮溫泉寨,中國當代著名作家,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一九六八年至一九七五年,曾在黑龍江喚睜枯生產建設兵團第一師勞動。一九七七年,任北京電影製片廠編輯、編劇。一九八八年,調至中國兒童電影制廠任藝術委員會副主任,中國電影審查委員會委員及中國電影進口審查委員會委員。二零零二年,開始任北京早談語言大學中文系教授。二零一二年六月,被聘任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
3.梁曉聲是中國現當代以知青文學成名的代表作家之一,曾創作出版過大量有影響的小說、散文、隨筆及影視作品,代表作品有《天若有情》《白樺樹皮燈罩》《死神》《人間煙火》《雪神》等。
『伍』 《北大荒記事之自然篇》最新txt全集下載
北大荒記事之自然篇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北大灶漏荒記事之自然篇
作者:趙自一趙自一
北大荒記事之 自然篇 目錄
更新時間2011-4-29 16:51:24 字數:3270
目錄
自然篇(開場白)
第一章《植物景觀》
1、四季
2、山林
3、草原
4、水系
5、三大作物
6、小作物
7、家草
8、山貨
9、隱孫爛人與自然
第二章《動物》
1、老騾子
2、.馬
3、東北虎
4、老鼠
5、鳥
6、麻雀
7、野雞
8、家禽
9、嗜血族
10、蒼蠅
11、狗熊
12、水族
13、鹿
14、豬
15、牛
16、狗
17、蜜蜂
18、羊
19、凱改狼
20、粘蟲
21、玉米螟
自然篇
把描寫北大荒的自然景觀作為首篇主要是表達我對大自然的敬畏,同時由於不涉及人事和社會的各種復雜關系,寫起來也不用費太多的腦筋權衡厲害關系和矛盾。由於我從小喜歡自然科學,又親身經歷了十多年的農業生產實踐,其知識儲備也多一些。
北大荒之所以是一塊寶地,跟她所處的地理環境有關。眾所周知,偉大祖國的地圖形狀很像一隻報曉的大公雞。在這只公雞的頭上,也就是在國土的最東北角,有一塊以綠色為主,畫著許多藍色斷續小橫道道的地方。從這兩樣地圖標識可以看出,她是一片濕地沼澤大平原。她的經緯坐標大約在東經130~135o、北緯45~49o之間,面積在5萬平方公里左右。在這塊大平原上,有數條有名的河流:北面是黑龍江。她是……
以上
『陸』 北大荒小說,有個男主叫遲大兵的,這小說叫什麼名
《北國草》作者:從維熙,小說內容描寫北大荒的,遲大兵為書中的一個角色
『柒』 北大荒文學的內容介紹
一
北大荒是一片神奇的土地。
她以北疆自然景色的粗獷壯麗,歷代墾殖的傳奇色彩,現代化大農業,以及成千上萬的轉業軍人和城市知青的可歌可泣的拓荒業績,聞名遐邇。
北大荒的開發,要追溯到四十年前。
早在1947年,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還沒結束,遼沈戰役的硝煙仍在彌漫,當時東北行政委員會就派遣了一批以復轉軍人為代表的拓荒隊伍,開赴北大荒,墾荒造田,創辦國營農場,為新中國農墾事業揭開了序幕。
新中國建立前後,先後有八批轉業軍人奔赴北大荒。有的是整個部隊建制集體轉業;有的是從各軍種、兵種轉業。其中以1958年十萬轉業官兵開發北大荒,規模最大,影響最深。當時,郭沫若曾熱情地賦詩為十萬官兵壯行,名曰:《向地球開戰!》
在北大荒人中間,還有1956年來自各地的青年志願九牛二虎之力荒隊;有1959年從山東各市縣來支援連續建設的五萬青年男女;有高等院校、中等專業學校分配來的畢業生;也有下放幹部和蒙朧受不白之冤的被改造者。到了文化大革命,京、津、滬、杭、等城市四十五萬知青相繼來到了北大荒,後來大多數又返城了,正如王蒙在《熱情和痛苦的果實》(發表於1983年《北大荒文學》第一期)中說的:
去了的人許多又走了,回到了他們來自的地方。但他們已經不是原來的自己了,在他們的身上,已經有了北大荒的嚴峻和莊重、奮斗和務實、開闊和力量。當然,也會有創傷,但是,更有比創作更強的精神力量。
經過四十年艱苦創業,北大荒幾經曲折,終於建成了一個擁有一百多個國營農場,地跨黑龍江省四十多個市縣,耕地三千餘萬畝,農林牧副漁全面發展,農工商綜合經營的社會主義墾區。
北大荒已成為歷史的名詞。
二
北大荒是一部英雄的史詩。她呼喚著北大荒文學。
千古荒原的巨變,墾殖事業的盛衰起伏,拓荒者命運的悲歡離合。。。。。。為文學創作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原始礦藏,從而帶來了北大荒文學創作上的春天。
既是拓荒者,又是創作者;一手扶犁,一手拿筆,這是北大荒文學創作隊伍的特色。
他們從沸騰的墾荒生活中吸取營養,以荒原主人翁的姿態,用火一般的熱情,寫下了一篇篇散發著北大荒泥土氣息的作品。這些作品在50年代和60年代初期,大都以描寫北大荒人艱苦創業為總主題,塑造了北大荒人的英雄形象,作品閃爍著可貴的革命激情、革命理想和革命情操;在70年代後期到80年代,作品則圍繞著墾區四化和改革的總主題,同時伴隨著反思和傷痕文學。。。。。。在題材和體裁的多樣性和作品的深刻和 真實性上,都有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三十多年來,北大荒文學同荒原開發一樣,從無到有,從小到大,逐步發展壯大。據不完全統計,共出版長篇小說五部,短篇小說集十三部,報告文學集(場史故事)三部,散文、兒童文學作品集十一部,詩集六部。有的作品還被收入各種選集,有的獲全國和省市報刊獎,有的被譯成外文;有的一版再版,有的被改編成電視、電影劇本。這些作品,題材廣泛,內容豐富多彩,塑了不同時期、不同年代的各類北大荒人的形象,展示了北疆色彩絢麗的畫卷。
這里,應當提到的是,60年代後期和70年代初期,四十五萬城市知青來到北大荒,給北大荒文學事業增添了大批新生力量,其中涌現了一大批有創作才能的青年作家,盡管他(她)們現已調離墾區,但,他們的文學創作都是在北大荒這塊沃土上起步的。粉碎四人幫後,他們在全國各報刊發表了大量描繪北大荒知青生活的文藝作品,如張抗抗、梁曉聲、肖復興、陸星兒、李龍雲、陳可雄。。。。。。已成為活躍我國文壇的文學新秀,而他們的作品是與新暑期反思文學的大潮合流的。
正如王蒙主人的:特殊的條件與特殊的命運使北大荒成了文學青年的搖籃------可比媽媽搖的那個竹籃嚴酷得多!因為文學正是生活與奮斗的產物,熱情與痛苦、沉思與挺立的產物。。。。。。
如果沒有特定的歷史條件下,大批復轉軍人和城市知青到北大荒來,北大荒文學也許不會產生和發展成今天的面貌。這種歷史的主觀和客觀因素的辯證統一,正是現今北大荒文學的由來。
北大荒文學是新閃的開發文學。她反映和表現開發北大荒這塊土地的生活和人物,帶著濃郁的北國鄉土氣息和北大荒泥土味兒,她與東北、黑龍江省其他文學相映照,特日益顯示出北大荒這塊神奇土地的獨具風采和特色。
三
這里,不能提到,老一輩詩人、作家為北大荒文學所付出的心血,所作的不可磨滅的貢獻。
50年代後期來北大荒的丁玲、艾青、聶紺弩、吳祖光等,在蒙受不白之冤的極其艱難的時刻,都曾熱情地關心和扶植北大荒文學新苗。他們還用自己的血淚之作,極大地豐富了北大荒疏文學畫廊,如丁玲的《杜晚香》、《初到密山》、《牛棚小品》,聶絨弩的《北荒草》等等。
李準的電影《老兵新傳》成功地塑了早期復轉軍人在北大荒疏的藝術形象-------老戰,為北大荒文學的開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而著名詩人郭小川於60年代隨同王震將軍視察北大荒寫下的膾炙人口的詩篇《刻在北大荒土地上》(創作於1963年1月12日),把北大荒人和這塊神奇土地升華到了時代的高度,提到了文學美的境界,至今仍流感著北大荒人和北大荒文藝戰士的心,起到了一面旗幟的作用。
王震將軍,作為新中國農墾事業的領導人和開拓北大荒的組織者,他對北大荒文學的熱情關注和積極扶植,是我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他親自參加了劇本《北大荒人》的討論,寫信鼓勵《永不放下槍》的詩歌作者。。。。。。他還為北大荒的開發寫下了有名的詩句:
密虎寶饒千里沃野變良田,
完達山下,英雄建國立家園。
北大荒文學這棵新苗, 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她深深植根於黑龍江鄉土文學的沃土裡。她的根系伸向歷史的源淵,從前輩的文化傳統中吸取營養,其中包括早年肖紅的《呼蘭河傳》、肖軍的《八月鄉村》、周立波的《暴風驟雨》,直到近年李克異的《歷史的回聲》。。
同樣,我們也能從北大荒某些作品中,發現有關蘇聯、西伯利亞文學的影響,以及從早期到近年有關蘇聯國營農場、集體農庄的文學作品的某種借鑒。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北大荒知青作家和年輕作者進一步解放思想,從作品的題材、體裁,以至表現藝術手法上,又從國外的多種文學流派那裡吸取所長,充實自己,有所創新。
從現有的北大荒文學作品來看,以下諸點是顯而易見的;題材相近,都是描寫北大荒農墾生活,而以其大農業,機械化農業又明顯地區別於一般農村題材。但,隨著時間推移,題材的不數年擴大,逐漸涉及到荒原的墾殖歷史,抗聯斗爭,日偽開拓,中蘇邊境,墾區變革,家庭農場,等等。描寫知識青年,也涉及大專院校畢業生;到了後期,打破了禁區,作者的筆觸開始涉及起義人員、右派盲流。。。。。。特別是圍繞著改革,著力塑造出新時期的北大荒人的形象來,由於北大荒這塊嚴酷的土地給予拓荒者的難以置信的艱苦和困難,加上政治、社會和歷史上的諸因素,北大荒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情節,乃至語言,一般 都深沉凝重,大起大落,色彩濃郁,充滿激情,其基調特徵可以概括為一個壯字:有的雄壯,有的豪壯,有的悲壯,呈現出一種陽剛之美。
四
北大荒文學既然是一種開發文學,它就同北大荒開發的一樣,在其曲折的發展過程中,必然帶有明顯的印記。十年內亂暑期的作品不必說了。50年代的作品,突出表現了新中國拓荒者的艱苦奮斗精神,集體主義、英雄主義的氣概,無疑是那段歷史的真實寫照。這些作品的力量和社會價值也在於此,然而,不得不看到這些作品的某種粗糙,以及在思想深刻性和真實性方面的不足,較浮於表面,沒有很好地准確而生動地反映當時的現實;此外在構思上有模式化的痕跡。特別是在粉碎四人幫之後,北大荒發生了深刻而巨大的變革,而文學作品所展示的生活圖景,描繪的人物命運,提示的種種矛盾,都遠遠沒有跟上瞬息萬變的偉大現實。
既然。北大荒已成為拓荒者的詩人、作家的生命的一部分,那麼,越來越多的拓荒者活躍在北大荒文學戰線上,這片神奇的土地應該和可能提供的真正豐收還在以後。
這們編輯出版這套叢書,曠日持久是回顧這塊千古荒原以及隨之而來的北大荒文學所走過來的腳印。在編輯上,我們盡量保持原作的面貌,不作大的修改。
當然,我們還希望通過這套叢書,讓讀者比較系統地閱讀三十多年來的北大荒文學的部分主要作品,來分析研究北大荒文學的過去和現狀,是非和得失,在探索它的特色和規律上有所裨益,從而推動北大荒文學的進一步發展。因為祖國既然有北大荒這么遼闊、肥沃而神奇的土地,文壇也不能沒有北大荒文學這棵新苗。由於時間、條件和水平有限,編輯中疏漏之處在所難免,乃請讀者批評指正。
『捌』 求「以70年代知青插隊北大荒為題材」的小說
首先糾正一下樓上的一些錯誤。
《青春之歌》根本不是知青插隊題材的,《蹉跎歲月》描寫的內容是上海知青到貴州山區插隊的經歷。
「以70年代北京上海知青插隊北大荒為題材」的小說,比較著名的要數梁曉聲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張抗抗的《白罌粟》、《殘忍》、《隱形伴侶》。
『玖』 尋找一本北大荒題材小說書名
《平凡的世界〉里有叫郝紅梅的,按你所說內容可能是梁曉聲寫的中篇小說《今夜有暴風雪》中的人物,因為很早以前看的,所以也忘了這個人或者張賢亮的〈綠化樹〉〈男人的一半是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