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丑惡的短篇小說
① 《人間失格》讀後感——體會人性丑惡
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
第一次看到這句話,我竟喜極而泣,我不知道為何,只覺得身上每個細胞的液體都要湧出來,心臟某個地方像是被人揪住,狠狠地扯了扯。
或者,我應該說:啊,神,終於有人懂我了。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說過太宰治這個日本作家,反正之前我從來沒聽說過,村上春樹,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這些日本作家倒是覺得耳熟。直到有一天,我在網上看到一本描述太宰治生平的書,封面上彎彎曲曲,極度扭曲地寫著: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當時,我就哭了,無力感從心底鑽了出來,莫名其妙的,我有一種預感,這個人是跟我一樣的。
後來,經歷了高考,經歷了分離,兩個星期前,不經意在圖書館又偶遇太宰治的《人間失格》。似乎是最近動漫文豪野犬火爆的原因,太宰治又被挖出來,與動漫中太宰幽默風趣的形象不一樣的是書中葉藏酗酒,頹廢的形象。不過滾如行如果你看懂動漫的話,或多或少也能get一點現實中太宰的影子,這就不是我所說范圍了。
如今,看過橡鋒《人間失格》的人幾乎認為這本書的主人公其實就是太宰治本身,也有此書是太宰治自傳的說法。
花了兩個星期,我才把《人間失格》讀完,不是說我讀得慢,而是我認為這本書需要細品。我讀《人間失格》是本合集,裡面除了本來就有第一,第二手記,還收集太宰幾篇短篇小說和他個人對世事以及作者與讀者的看法。比如維榮之妻,東京八景這兩篇短文,我個人認為跟《人間失格》頗有同工異曲之妙。讀完這兩篇,你會更加了解主人公葉藏的悲大嘩哀,也會更加明白為何作者太宰自殺的命途。
有些父母了解過人間失格的意思,喪失作為人的資格,不讓孩子們去讀有關太宰治的書籍(《人間失格》是其代表作),除卻《奔跑吧梅勒斯》。但這個是官方給出的意思,是否代表太宰本人真正理解,就無從所知。不過從太宰生前曾經自殺過五次,似乎從某一角度說明他認為自己已經喪失作為人資格的說法。其實大家沒必要太過於糾結《人間失格》的含義,擔心這是不正確的閱讀,而有不正確的世界觀。雖然這本小說代入感很強,但是如果沒有真正承受過葉藏的經歷,還要是徹徹底底的,就不會受太大的影響。(特別感性,心理本身有陰影的除外)
恰恰相反,我認為,讀完《人間失格》後,對人類某些行為會有一定的反省,然後跟木心先生一樣發出感嘆:原來你們什麼都不知道啊!對的,生而為人,我感到很抱歉,不止是失去做人的資格,還有這人間已經到處是虛偽欺騙了,壓抑和無奈已經慢慢堆滿心頭了,而我們什麼都不知道,仍舊渾渾噩噩,終日不知夢為魚。「我實在走投無路了,如同阮籍窮途之哭,其實哭也解決不了問題,唯有死才能得到解脫。」我理解中太宰應該是這樣的無奈與痛苦的。
那以上提到的人類某些行為具體指什麼呢?在這里,我就說說《人間失格》到底說了個怎樣的故事,希望面前的你稍稍能體會。
主人公大庭葉藏,生於一個家風嚴謹的日本家族,從小他便發現自己跟其他人不一樣。葉藏以為天橋復雜的結構是為了讓車站像國外的游樂場那樣妙趣橫生,地鐵的建造僅僅是覺得坐地下的車比坐地上的車更有趣。但實際上,公共設施的誕生都是為了方便人類活動。「不吃飯會死的,」在他眼中,這無疑是一種恐嚇。由此他得出一個結論:我不知道人為什麼活著,我的幸福觀和世人的風馬牛不相及,我很不安。看吧,我們的主人公就是一個頭腦古怪和缺乏安全感的孩子。所以為了討大人們的喜歡,他想出了一個辦法——扮演小丑來逗笑。
故事開始了,面具一旦戴上,葉藏再也摘不下來,他必須收起自己所有的意願,去當家人、僕人以及同學的笑料。然而假的永遠真不了,他被識破了,為了掩飾,他又必須哄好這個拆穿者。假裝對他好,假裝關心他,安撫他,顫栗度過初中後,認識同為畫畫的學生堀木。後來一步步跟著堀木墮落,因為整天戴著面具做人太辛苦了,所以葉藏不得不用酒精麻醉自己,用女人安撫自己,他有時覺得自己真該去死,做愛醒來又覺得自己無能為力,連畫畫都丟掉了,肉體都拿去賣了,靠女人生活。酗酒,做愛,吸毒,要整天為金錢奔波,雖然後來葉藏最後一任妻子良子出現了,但還是拯救不到他,因為良子被歹心的商人玷污了。葉藏是如此與這個虛偽的世界格格不入,他正深處在人間的地獄中。正如後記老闆娘所說的:我認識的小葉非常坦率,也十分機靈。要是他不喝酒的話……不,就算是他喝了酒,也依然是個像神一樣的好孩子。
我不知道面前的你對此有何看法。我從來沒覺得《人間失格》在描述一個悲傷的故事,它只不過借一個受害者的口吻來講述人類的丑惡,自私自利,好逸惡勞……同樣,我也不覺得現實的太宰治是個帶壞頭的作家,他只不過自殺了,去尋求解脫,但更重要的是他終於能替自己做一回選擇,終於不用帶著面具生活。其實,我們大多數人都或多或少有這樣的感受:我為什麼要活著?來到這個世界我能做什麼?《人間失格》問的就類似這樣的問題,但我不希望面前的你選擇跟太宰治一樣的道路,逃避殘酷的現實與自身的力量不足,須知存在就是合理,倘若不能轟轟烈烈地干一番失業,也可以堂堂正正做一個普通人。
因此,回到開頭那句話上,對於「我很抱歉」,我更傾向於我個人理解,是對世間虛偽混亂的人類行為的無奈和痛惜,是站在局外人角度,我沒辦法改變這個世界,沒辦法拯救你們,我感到很抱歉。
還有一點要提到的,這本小說寫於日本戰後時期,也不排除作者太宰治有懺悔的思想。
總之,這是一本需要帶著自己堅定價值觀閱讀的書籍,畢竟里頭描述著大量作者心理獨白,不乏灰暗頹廢之感,而且讀者很容易不知不覺深陷劇情之中。但是,它帶來的自省的價值也不容小覷,既然選擇這本小說,相信各位也會有一定的思考與判斷的能力。
(ps:建議閱讀時間長點,可以好好消化;或者同時閱讀一些類似《偷影子的人》的小說;溫馨提示:《人間失格》有動畫片和電影,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瞧瞧)
② 《報恩記》人性有惡,人性本善
臭名遠揚的大盜阿姆港甚內,深夜來到一家外表堂皇的住宅行竊。結果聽到主人彌三右衛門夫妻的談話,他們全部資產在沉船事故中損失,即將面臨破產。
從窗縫中大盜看到男主人是二十年前救他性命的船長,大盜進入屋子,了解情況後,為報答當年的救命之恩,在三日內幫主人到各大戶人家行竊,為救命恩人籌到了六千貫銀子,解了主人的燃眉之急。
因為不務正業被主人趕走的兒子彌三郎聽說家中的事情,視大盜為他們的家的恩人。
想要拜大盜為師跟從大盜以報家恩,被大盜斥責,你應該好好做人孝順父母。
兩年後官府四處緝拿大盜,兒子冒充大盜進入王宮行竊,被抓後承認自己就是阿姆港甚內大盜,被砍頭示眾,保住了大盜性命報了家恩。
因為大盜的搭救彌三右衛門家人過上了平靜的生活,他心懷感恩之情。當彌三右衛門聽說大盜被緝拿並斬首示眾,對曾經解他們急難的恩人,彌三右衛門知他有罪,惡有惡報,但身受大恩,還是來到廣場為大盜祈福,卻看到示眾的血淋淋的腦袋卻是自己兒子彌三郎的腦袋。
要昏厥過去的父親看到兒子被砍下的腦袋上那發紫半開的嘴,帶著一絲微笑,父親明白了一切,他笑著流下了眼淚。他彷彿聽見兒子說,寬恕我的不孝,我雖離開了這婆娑世界,畢竟是替我全家報了大恩呀。
大盜找到德高望重的神甫,他不是來盜竊,是強求神甫為替他受罰的彌三郎祈福……
《報恩記》是日本文學界「鬼才」芥川龍之介《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集》其中一篇短篇小說。大盜身負惡名,但面對曾經的救命恩人,不惜性命去報恩答謝。
兒子不務正業被父親趕出家門,但對全家的恩人捨出自己性命去報恩。
父親知道大盜罪當該死,但看到了大盜惡的背後殘存的人性本善的一面,為大盜去祈福。
每個人人性中都有人性的弱點,都有人性本善的一面,有人性的利己主義。
芥川龍之介思想深刻,在小說中對人性進行探索和毫不留情地揭露,小說部部題材新穎,寓意深刻。他的小說在藝術琢磨上頗有功力,刻畫的都是普通人小人物在細微處見功力,用清麗的文字雕琢著人性的真善美,丑惡狠,不僅讓讀者回味品鑒,反思自省。
《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集》中《地獄變》一位畫師,為了畫出地獄圖,親歷地獄慘象,不惜犧牲女兒性命,自導了人間地獄殘忍景象。
《竹林中》一具屍體,證人證言,各懷叵測,真假難辨。
《羅生門》老婦人拔死去年輕女人的頭發准備做假發賣錢,乞丐剝去老婦人身上的衣服賣錢求生,羅生門前人間悲劇。
《桔子》貧困山區,幾個桔子引出姐姐和弟弟友愛的真情。
《煙草與惡魔》魔鬼種植了煙草,魔鬼和煙草的故事……
《小說集》收錄的32篇短篇小說,部部精彩值得細品。
③ 莫泊桑的作品《一家人》讀後感
讀了莫泊桑的《一家人》,心中感慨頗多。想和看完《羊脂球》《項鏈》等作品之後一樣,上網匯聚思想。可惜的是,這么好的作品竟然沒有名氣,不禁有些遺憾。
《一家人》講述的是三代之家。線索是卡拉望先生的媽媽,一位吝嗇多病的老太太。主角,我感覺應該是卡拉望太太。一天晚上吃飯時,卡拉望先生的女兒發現奶奶在二樓昏了過去,一家人嚇壞了,趕快去找那位自稱為「大夫」的舍奈先生。「經驗豐富」的舍奈「大夫」當時就判定,老太太死了。卡拉望先生悲痛欲絕,卡拉望太太卻不屑一顧,自己「裝裝樣子,也得吃點東西」,心裡盤算著劃分老太太的遺產,因為老太太還有一個女兒。卡拉望先生悲痛過後,卡拉如余望太太便叫他給妹妹拍電報,之後又趁著晚上把老太太值錢的擺鍾和櫃子搬到了消敗自己的屋子。
第二天人們紛紛到訪,卡拉望太太又假裝傷心,「哭」了好半天。大女兒瑪麗·露易絲也學著媽媽的樣子,帶著一堆朋友來炫耀死人是什麼樣。
晚上,卡拉望家裡沒有蠟燭了,無情的卡拉望太太叫大女兒去奶奶的遺體旁拿蠟燭,大女兒發現老太太正在穿衣服。這下他們傻眼了。卡拉望先生的妹妹恰在此時到訪。老太太一步步走下來。原來他只是昏了過去。舍奈「大夫」也到場了,看著「死了」的老太太,先是一愣,後來又恢復了正常,「我早就知道會這樣,大家等著瞧吧,她會參加我們這些人的葬禮。」老太太知道這一天來發生的全部事情,只淡淡地對卡拉望夫婦說:「把我的擺鍾和櫃子般回去」便和女兒布羅太太上樓上了拿橡顫。卡拉望太太快瘋掉了,抓起布羅先生就開始罵。布羅太太下來,和卡拉望太太罵在一起。
看完這篇故事,我的心中感慨萬分,有喜有憂。喜的是老太太認清了卡拉望一家的真面目。這樣分析,老太太很有可能把自己的遺產全部給女兒布羅太太。這就是令我憂的事情。從最後的描寫來看,布羅先生臉上露出了微笑,那麼作者是在說明,布羅一家也在虎視眈眈地盯著老太太的財產,並且因為這次的事件,他們可以名正言順的繼承財產。布羅先生的笑,大概是幸災樂禍吧。如果我是老太太,我會把我的遺產贈給公益部門。與其給這些狼心狗肺的子女,還不如捐給素不相識的善良人。
更令我擔憂的,是他們的大女兒,瑪麗·露易絲。她才12歲,便和母親一樣麻木不仁,裝腔作勢。無可置疑,她什麼都不懂,她應該被原諒。可是她那麻木的心靈,誰會拯救呢?青少年是一個社會的未來,從這位「祖國的未來」來看,就可以理解當時社會人與人的狀況了。
這個故事對我們來說似乎很熟悉,不是嗎?我們只要一打開法制節目,10個故事有5個都是兒女搶遺產而六親不認的。不得不佩服莫泊桑前輩的先見之明。
也希望那些自私自立的家長們看到這個故事會有所啟迪。
④ 有哪些描寫人性黑暗的著名小說推薦
人性黑暗的小說,我覺得有很多,例如,嗯,水滸傳,以中國的,然後還有還有那個什麼葉葉那樣。
⑤ 我記得有篇名著是揭示人性丑惡,不知道是哪部
《歐也尼• 葛朗台》作者: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大師巴爾扎克。 作者通過葛朗台纖慶一生的描寫,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赤裸裸的金錢關系。
《慳吝人》作者:法國作家莫里哀。作者通過阿巴貢這個形象,真實深刻地揭露了資產階級積累財富的狂熱和金錢的罪惡,以及建立在金錢基礎上的人與人之間的冷酷關系。
《死魂靈》作者:俄國作家果戈理。潑留希金是一個猥瑣貪婪、吝嗇到幾乎病態的守財奴和吸血鬼,也是俄國沒落地主的典型。由於貪婪,他完全變成了受物質支配的財富的奴隸,在他的身上,充分體現了俄國農奴制度不可避免地崩潰的趨勢。
《威尼斯商人》作者:英國傑出的戲劇大師莎毀含握士比亞。該作品塑造了夏洛克一個貪婪、陰險、兇殘的吝嗇鬼形象。陰險兇殘,這老汪是夏洛克不同於其他三個吝嗇鬼的獨特個性。
《紅與黑》作者:司湯達。這一書名本身暗示了兩大對立陣營的尖銳沖突。是法國批判現實主義的第一部傑出作品。
只想到了這么多,個人感覺莫泊桑的短篇小說不錯,裡面也有很多對人性丑惡的揭示與批判。《羊脂球》便是對當時整個社會階層的無情批判。
⑥ 反映人性陰暗面的小說
《洛麗塔》:是作者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流傳最廣的作品,絕大部分篇幅是死囚亨伯特的自白,敘述了一個中年男子與一個未成年少女的戀愛故事。小說最初未獲准在美國發行,於1955年首次被歐洲巴黎奧林匹亞出版社出版。1958年終於出版了美國版,作品一路躥升到《紐約時報》暢銷書單的第一位。《洛麗塔》已被改編成電影。http://ke..com/view/20886.html?wtp=tt
《巴別塔之犬》故事開篇便將讀者引入一個神秘離奇的氛圍中,一個女人從蘋果樹上墜地身亡,是意外還是自殺?無人知曉,唯一的目擊者,就是她的愛犬「羅麗」。女人的丈夫是一位語言學家,因為思念妻子卻無從得知她真正的死因,竟異想天開地打算教愛犬「羅麗」說話,讓它道出事情的真相。也就在教「羅麗」說話的期間,語言學家逐漸開啟了和妻子之間的記憶之盒……至此,語言學家才漸漸拼貼出妻子的樣貌。那麼,他將用何種方式找到他與愛犬「羅莉」共通的語言?最後他能否讓愛犬「羅麗」說出女主人死亡那天到底發生了什麼嗎?(故事的中間有很多陰暗的東西,由於喜歡狗,所以覺得很想吐!)
卡夫卡
《變形記》:在本書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職員格里高爾·薩姆沙突然變成一隻使家人都厭惡的大甲蟲的荒誕情節,藉以揭示人與人之間--包括倫常之間--表面上親親熱熱,內心裡卻極為孤獨和陌生的實質,生動而深刻地再現了資本主義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冷漠。在荒誕的、不合邏輯的世界裡描繪"人類生活的一切活動及其逼真的細節"。
短篇小說《飢餓藝術家》描述了經理把絕食表演者關在鐵籠內進行表演,時間長達四十天。表演結束時,絕食者已經骨瘦如柴,不能支持。後來他被一個馬戲團聘去,把關他的籠子放在離獸場很近的道口,為的是遊客去看野獸時能順便看到他。可是人們忘了更換記日牌,絕食者無限期地絕食下去,終於餓死。這里的飢餓藝術家實際上已經異化為動物了。
另外一些小說是揭示現實世界的荒誕與非理性的,如《判決》和名篇《鄉村醫生》,這里,現實和非現實的因素交織,透過這些荒誕的細節和神秘的迷霧,這里寓意著:人類患了十分嚴重的病,已經使肌體無可救葯。人類社會的一些病症是醫生醫治不了的,這里的醫生最後也變成了流浪者。
卡夫卡的畫卡夫卡的長篇小說《美國》和《洞穴》等揭示的是人類現實生活中的困境和困惑感;而《審判》、《在流放地》以及《萬里長城建造時》則揭示了現代國家機器的殘酷和其中的腐朽。長篇小說《城堡》可以說是《審判》的延續,不僅主人公的遭遇繼續下去,主要精髓也是一脈相承。短篇小說《萬里長城建造時》中寫到:中國老百姓被驅趕去建造並無多大實用價值的長城,他們連哪個皇帝當朝都不知道,許多年前的戰役他們剛剛得知,彷彿是新聞一般奔走相告。「皇帝身邊雲集著一批能幹而來歷不明的廷臣,他們以侍從和友人的身份掩蓋著艱險的用心。」 「那些皇妃們靡費無度,與奸刁的廷臣們勾勾搭搭,野心勃勃,貪得無厭,縱欲恣肆,惡德暴行就像家常便飯。」他還寫出了表現民主主義思想的一句話:「在我看來,恰恰是有關帝國的問題應該去問一問老百姓,因為他們才是帝國的最後支柱呢。」
《伊甸園的鸚鵡》:你是否願意拿最親近的人的秘密換取成功?你是否願意在眾目睽睽下袒露內心,獲得名利?如果你願意,歡迎來到「追夢者天堂」! 讀過《巴別塔之犬》的讀者,絕對會在《伊甸園的鸚鵡》里發現更大的閱讀驚喜。你永遠猜不到作者想讓你看到什麼樣的人性,也猜不到下一頁會遇上什麼情節轉折。就是這種期待,讓人無法從她的小說中抽身。——《出版家周刊》 十七歲的少女凱西深夜生下一個女嬰,母親羅拉先前竟毫無覺察,愧疚自責的羅拉為了調和母女之情,帶女兒進行免費的環球之旅,參加「追夢者天堂」電視真人秀競賽。面對六對關系詭異、來歷復雜的競爭組合,100萬美元優勝獎金究竟是通向生命轉機的伊甸園,還是通向讓人性喪失殆盡的魔境?在如影隨形的攝像鏡頭背後,始終陪伴的鸚鵡還看到了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