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長篇小說青春之歌

長篇小說青春之歌

發布時間: 2022-04-17 18:36:26

『壹』 小說《青春之歌》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帶有「自敘傳」的色彩,作者以30年代的生活作為寫作素材,全書以主人公林道靜的經歷作為描述的線索:抗拒養母為她安排的做官太太的道路,逃離家庭;在北戴河屢遭挫折對前景絕望的時刻,得到余水澤的救助;當時的抗日烽火和學生運動的感召,盧嘉川、江華等共產黨人的階級啟蒙教育;使林道靜認識到余永澤的平庸、自私,在政治道路上出現分歧而與之決裂;投身於抗日救亡運動,成為無產階級的革命者。故事發生在1931年的「九•一八」事變到1935年的「一二•九」運動之間。這個時期的社會動盪不安,構成人物生活道路選擇的決定性因素。

『貳』 《青春之歌》主要內容是什麼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過程中發生的「九·一八事變」到「一二·九運動」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青春之歌》的情節生動,人物形象鮮明,尤其是幾個正面人物,真實感人。這部小說是學生和知識分子題材作品中的優秀成果,有很大教育作用。

人物介紹

1、林道靜——中國青年知識分子的藝術典型

林道靜的生命歷程演繹著五四以來時代女性相似的命運和追求:林道靜受過新的教育,接受了五四新思想的啟蒙,這使她不再認同傳統中國女性在父權制下屈從、依附的地位和無奈的歷史宿命,而有了對個人自由和理想的嚮往與追求。

2、余永澤——林道靜的前任男友,地主少爺出身的北大學生

在回鄉探親時救起了投海自殺的林道靜。回北平之前,余永澤通過關系,把林道靜安排在楊庄教書。和林道靜同居後,很快暴露出他的自私、卑微和庸俗的個性。余永澤反對林道靜和進步青年來往,對林道靜和盧嘉川的交往非常嫉妒,有意製造事端,使林道靜感到難堪。

『叄』 《青春之歌》主要講了什麼

楊沫,原名楊成業,祖籍湖南湘陰縣,1914年出生於北平一個大地主家庭。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東方欲曉》、中篇小說《葦塘紀事》等。

《青春之歌》是楊沫於1959年創作完成的一部優秀長篇小說,是當代文學中較早出現的描寫知識分子投身於革命斗爭的文學作品。

1929年,西方日本帝國主義為了擺脫經濟危機,對整個中國大地頓時加緊了侵華戰爭的准備。1931年9月18日,駐東北的日本關東軍炸毀南滿鐵路,以中國軍隊破壞鐵路為借口,向東北軍駐地北大營開炮轟擊,此後,很快佔領了沈陽。歷史上稱此事件為「九·一八」事變。

駐守東北的邊防軍司令張學良接到了蔣介石不予抵抗的命令,將擁兵10萬的東北軍撤入關內。日本軍隊如入無人之境,很快佔領整個東三省。東北的3000萬同胞,飽受了侵略者的欺壓凌辱。日本帝國主義為了繼續擴張對中國的侵略,於1932年1月28日深夜,組織大批軍隊突襲上海。駐守上海的國民黨第19路軍,在愛國將領蔡廷鍇等人的指揮下,不理睬蔣介石不準抵抗的命令,對日寇的進攻進行了頑強的阻擊。此次事件史稱「一·二八」事變。中國軍隊頑強地挫敗了日寇多次兇殘的進攻。最終由於國民政府拒絕增援19路軍,他們無奈地在彈盡糧絕之後,撤出了上海,又將我國最大的城市拱手讓給了日本強盜。

1935年,野心勃勃的日本侵略者再次實施對中國進一步侵略的行動,日本軍隊直逼北平和天津。國民政府派國民黨華北軍分會代理委員長何應欽與日本華北駐軍司令梅津美治郎簽定了國民政府中央機構撤出河北省,取締一切抗日活動的賣國協定。這個協定史稱《何梅協定》。此後華北局勢陷入危急,中華民族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

為了展開抗日救亡的斗爭,1935年12月29日,共產黨領導幾千名北平的學生舉行大規模的示威遊行,但遊行隊伍遭到國民黨軍隊血腥的鎮壓。這次學生運動史稱「一二·九」運動。12月16日,北平一萬多名學生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沖破國民黨軍警的封鎖和阻撓,再次走上街頭舉行抗日救亡的示威遊行。北平和天津的學生還團結起來,組織了南下宣傳團,到工廠、農村和軍隊中去宣傳抗日救國,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整個中國大地頓時掀起了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

《青春之歌》所講述的就是發生在這一特定的歷史時期,在共產黨的領導下,青年學生抗日救亡的活動,以及青年知識分子在抗日救亡斗爭中覺醒和成長過程的故事。作品形象地告訴人們,知識分子只有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把個人的命運和國家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塊,才有前途。小說中塑造的眾多的藝術形象反映了在激烈動盪的年代裡,知識分子覺醒的過程,謳歌了革命的青春。

『肆』 《青春之歌》作者是誰

《青春之歌》作者是:楊沫。

《青春之歌》是當代作家楊沫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1958年首次出版。

該小說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以20世紀30年代過程中發生的愛國學生運動為背景,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作者為美好的愛情披上了革命的面紗,將真切感人的愛情置於革命斗爭的宏大背景之下,以女性知識分子特有的敏感細膩向讀者展示了主人公的愛情生活。

創作過程:

1951年,楊沫正式開始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創作,到1952年底完成了二十萬字的初稿。其間,楊沫被調到電影局劇本創作所擔任編劇,從事專業創作。而這時的她又一直處在病痛的折磨中。

楊沫常常是躺在床上寫作,寫了又改,改了又寫,滿意的留下,不行的撕掉再寫,經過反復多次的修改,重寫,艱難地熬過了六年漫長的時日,楊沫終於完成了長篇小說《青春之歌》。1959 年,小說拍成同名電影上映,影響了中國幾代青年。

該小說為楊沫贏得了巨大的聲望和榮譽。盛名之下的楊沫繼續吸收讀者的一些意見,用時三個月,又進行了一次修改,並增加了十一章,全書累計達四十多萬字,並於1960年再版。

『伍』 求《青春之歌》主要劇情梗概

1931年夏,從西山女中畢業的林道靜(童蕾飾)為了追求自由,選擇了抗婚出逃,走投無路的她覺得天下之大卻沒有她的容身之所,茫然之下想要投海自盡,被大學生余永澤(謝君豪飾)救回。熱情而多才的余永澤一下子感動了林道靜。

在北平,林道靜結識了進步學生、共產黨員盧嘉川(高雲翔飾)、江華(成泰燊飾)等人,明白了許多革命救國的道理。而在這些問題上,余永澤卻和自己有著截然不同的觀點。在一次學生運動中,盧嘉川因為余永澤的不肯幫助而遭到被捕。

林道靜毅然離開了余永澤,加入到了風起雲涌的愛國學生運動中。當局一次次的陷害和逮捕讓林道靜成長為一名成熟的學生運動領袖。在又一次的愛國遊行運動中,林道靜走在隊伍的最前列。古老的中華大地,回盪著這代青年用鮮血和生命譜寫的青春之歌。


(5)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擴展閱讀:

主要角色介紹

1、林道靜

不懈追求自由,勇敢的面對自己的內心。當發現余永澤與自己漸行漸遠時,堅決地與之分手。正是由於對黨的信仰讓她對盧嘉川產生了朦朧的愛意,而當她經歷了血與火的考驗,最終發現江華才是自己真正的所愛時,坦然接受了江華的表白,深情地依偎在江華的身邊。

2、余永澤

曾經在大海邊救下意欲自盡的林道靜,用無微不至的關懷讓林道靜重新找到生活的信念。但是當面對行動救國的革命青年,他退縮了,守著自己的小家埋頭書堆,篤信學問救國的他與擁有著革命理想的林道靜漸行漸遠。

3、江華

對於與他的命運息息相連的女性林道靜,江華起初是謹慎的與她保持距離,在了解到林道靜對於革命的滿腔熱情、對共產主義的忠誠信念後,他被這位女性的堅強深深吸引,暗中幫助她、保護它,最終有著共同理想的兩顆心走到了一起。

4、盧嘉川

北大黨組織的學生領袖用,他積極奔走號召北京學生南下示威為抗日而呼喊,他站在遊行的最前排勇往直前,他坐在市政府大樓前的露天課堂爭取學生的聽課權,他面對敵人的槍口臨危不懼誓死捍衛自己的信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青春之歌

『陸』 《青春之歌》的作者是誰

《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楊沫

楊沫,當代女作家,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1914年8月25日,出生於北京。1928年至1931年,在北京西山溫泉女子中學求學。

1950年7月,出版中篇小說《葦塘紀事》。1958年,出版長篇小說《青春之歌》。1995年12月1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楊沫的創作特色

楊沫深受魯迅小說的影響,善於選取日常生活中的一個側面,從小處落墨,以小見大,用一件很小的事情來反映當時的社會問題,雖然楊沫寫的是黑暗的社會以及人物的悲慘命運,但人們仍然能從中看到一絲曙光。

《青春之歌》是楊沫以親身經歷為素材創作的半自傳體小說,小說通過女主人公林道靜的成長故事,構築了革命歷史的經典敘事,也揭示出知識分子成長道路的歷史必然性。

『柒』 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作者是誰歷史背景在什麼時間

長篇小說《青春之歌》的作者是楊沫,該書初版是1957,在1959年又進行了再版。再版主要是由於社會主義總路線和大躍進的環境以及當時的讀者反饋,楊沫為了讓林道靜逐漸成長為一個無產階級戰士的形象更加突出,在再版中增加了她在農村的七章和北大學生運動的三章。

林道靜和江華

最後一次戀情是與江華的,在這個時候政治話語就完全取代了愛情話語。江華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盧嘉川的延續,在林道靜面對江華時,總是不由自主想起盧嘉川。為了革命,沒有什麼是不能犧牲的,愛情也是,在這個時候,林道靜可以說是完完全全成為一個成熟的革命者。

『捌』 《青春之歌》txt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青春之歌》(楊沫)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https://pan..com/s/1u_l7A1xKvRrQL-Fe89t6Ew

提取碼:HBUC

書名:青春之歌

豆瓣評分:6.8

作者:楊沫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2004-08
頁數:607

內容簡介: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楊沫的代表作。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學生運動的長篇小說,展現了從「九一八」到「一二·九」這個歷史時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學生為了反對封建統治,抗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拯救危難中的祖國而進行頑強的不屈不撓的斗爭,真實、生動地揭示了一代知識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

《青春之歌》是通過青年知識分子林道靜的成長和進步來反映這場歷史大風暴的。林道靜出自於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當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當官僚特務的玩物,在她不斷為個人的命運掙扎時,卻遭到了一連串的打擊——她自殺未遂,教書被逐,尋找職業四處碰壁……作家以度滿激情的筆墨,真實地展示了林道靜充滿坎坷、充滿荊棘,但卻是豐富多彩的人生之旅,成功地塑造了盧嘉川、江華、余永澤等不同類型的知識分子的藝術形象。

作者簡介:

楊沫(1914年8月25日—1995年12月11日),原名楊成業,筆名楊君默、楊默、小慧等,湖南湘陰人,中國當代女作家。1936年後曾任河北省安國縣婦女抗日救國會主任;冀中十分區抗日救國聯合會宣傳部部長、婦女部長;晉察冀日報社編輯。1949年後歷任北京市婦聯宣傳部副部長;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北京市文聯副主席、主席;中國作協北京分會副主席;專業作家;中國文聯第四屆委員;中國作協歷屆理事;全國第三、五、六、七屆人大代表;全國第五屆人大常委

『玖』 青春之歌作者是誰

《青春之歌》作者是楊沫。

楊沫,女,1914年9月25日生,原籍湖南省湘陰縣。 原名楊成業,後又用名楊君默、楊默,早期文章還曾用過「小慧」的筆名。

楊沫代表作是描寫一個知識女性成長為無產階級先鋒戰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其中鮮明、生動地刻畫了林道靜等一系列青年知識分子形象。

藝術特點

作品成功地塑造了林道靜這個成長中的英雄人物形象。小說還成功地塑造了其他幾種類型的知識分子形象。

這里,有堅強不屈的共產黨員、富於革命理想的共產主義戰士盧嘉川、江華、林紅,他們的形象閃爍出耀眼的光輝。

有經過艱難曲折甚至是慘痛的生活遭遇才走上革命征程的王曉燕、許寧、李槐英,她們的道路,代表了三、四十年代許許多多知識分子走過的道路。

還有始而革命最終墮落的白莉萍,背叛革命甘做內奸的無恥叛徒戴愉等,他們都以自己的行為,從反面映照出林道靜選擇道路的正確。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