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北京人在紐約網路小說

北京人在紐約網路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4-13 10:26:59

㈠ 有哪些適合中年人看的書籍推薦

例如,四大名著,以及《杜氏諸子》、《唐詩宋詞》、《溫孤官至》、《姚櫓》《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霍達》《平凡的世界》、《陳》《穆斯林的葬禮》、《古華》《白鹿原》、《劉》等。

此外,李玲近年來還創作了一部關於北元的歷史小說《少年天子》,也很不錯。李平的《北方佳人》是“反思文學”的作品之一。“追求真善美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全部內容。追求真理是科學;對美的追求是《採桑子》“反思文學”之一追求真、善、美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全部內容。追求真理是科學;對美的追求是藝術。

㈡ 誰知道<北京人在紐約>的結局(具體點的)

純書本里的結局是,王啟明破產了,郭燕知道阿春和王啟明的關系後就病倒了,家裡正火急火燎的時候,寧寧交的那幫朋友知道寧寧爸有錢,就打電話把寧寧當人質向王啟明要錢,王啟明帶著一些身上僅有的錢去換寧寧,慌亂中歹徒開槍擊中了寧寧,寧寧身亡。之後北京的哥們這時候來到美國,王啟明在焦頭爛額的時候把他的朋友送到王啟明剛到紐約起家的地方-地下室。然後就結束了。書中真正的後果還沒交代完。
曹桂林還寫了下部《王啟明回北京》,但好像沒拍電視劇。

㈢ 請問大家知道有沒有像"北京人在紐約"那樣的小說對話多,比較簡單的.

看過一本,《墮落時期的愛情》,自己搜,不過好像沒寫完就太監了

㈣ 如何做一檔文學節目

摘要文學的衰落,使廣播文學節目也有所式微。要讓廣播文學節目在新時期重振視聽,除了加強節目的互動策劃、眼光朝下和得到決策部門的支持和投入外,節目主持人的苦練內功、具備較好的藝術感悟和清雅語言也至關重要。廣播文學節目必須既不離下里巴人之親愛、又具陽春白雪之高雅,做到雅俗共賞,給人們的精神生活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呼應。
關鍵詞廣播文學;生存對策;平民KTV;主持人內功;清雅語言

文學的美常常在朗讀中得到最好的表達,所以我們對19世紀的西方上層社會生活總有著這樣的印象:貴族小姐們在花園里一邊讀著小說或吟著詩歌,一邊為愛的心思煩惱著;要麼就是年邁的英國老爺對著暖暖的壁爐,聽家庭教師用帶著鄉音的倫敦腔念誦剛剛出版的培根詩集。而後來隨著廣播在20世紀的普及,收聽與欣賞無線電波中的文學節目成為了幾代人的習慣與享受。懷想上個世紀80年代,江蘇人民廣播電台《文藝天地》中那首男女對播的著名的《四月的紀念》,如今30歲以上的過來人一定難忘當時廣播文學曾經的輝煌。
然而,曾幾何時,文學衰落了,與文學休戚相關的廣播文學自然也受到影響。廣播的聽眾已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而廣播文學與聽眾的關系更是發生了歷史性的位移。過去的文學聽眾,聽廣播文學節目不僅講究播音演繹的意境韻味,還要尋找深刻的思想意義,為的是能陶冶性靈。現在,這種聽眾越來越少了,充斥眾多頻率的是各種流行音樂、娛樂惡搞節目,這個時代的主體聽眾們似乎認為這種情感宣洩的方式遠比那些舒緩的文學來得更直接、更便捷,文學尤其是廣播文學已經退守為廣播媒體的一種似乎有些勉為其難的責任和自覺行為,退守為少數主持人堅守的一塊精神凈土。
雖然,很多的聽眾離開了廣播文學,並不代表留下的廣播受眾就無所謂於廣播文學節目的有無與好壞,相反,他們對廣播文學的鍾愛與專一,更應該激發起廣播媒體工作者思考如何做好新形勢下的廣播文學節目,讓這些品位受眾享受同樣有品味的節目。《今日有約》是揚州新聞台創辦了12年的廣播文學專欄,曾被評為江蘇省廣播電視「優秀欄目」,節目多次在全國及全省評比中獲獎,該欄目的生存與發展折射出中國廣播文學節目的共同命運,本文主要將以此為例,分析與探討基於廣播文學主持人自身及外部的生存對策。

一、強化互動,定位平民,讓廣播文學成為受眾的精神KTV

1、多形式的互動是網路時代傳媒文學生存的「吸氧機」
廣播文學要繼續生存發展,首先必須改變自身傳統的存在方式。廣播文學不能自暴自棄,它的興旺與否不能完全取決於其他介質文學的影響,而是要多從自身尋找原因。以往的文學節目大多採用播音加朗誦的形式,但在文學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廣播文學應該用更加新穎的播出形式來吸引聽眾。廣播文學節目的播出形式不應該僅僅限於過去呆板的那種「你播我聽」,它像其他文藝節目一樣,同樣大有潛力可挖。比如,如果是網路搶走了你的風頭,你照樣可以利用網路;既然音樂娛樂節目能夠通過簡訊、熱線進行互動,你不妨也引進這種現代資訊工具。揚州新聞台的《今日有約》便是當地相當有影響的文學專欄,賞析的都是聽眾的原創作品,其中不乏高質量的美文,該欄目每周都要選出一位「文友之星」,並從每周評出的聽眾中再遴選出一位「月度之星」。在每月的月結節目中,主持人會邀請上月獲獎聽眾共同主持,回顧精彩文稿、采訪作者及專家,作者交待寫作背景、講述遺憾與得意之筆。因此,專家點評到位,聽眾參與積極,他們的作品不僅可以在這里發表,更可以通過網路跟帖投票的方式支持他們喜愛的作品。正因為如此,該節目始終集聚著一批固定聽眾。
《今日有約》專設的網站,最初考慮只是希望能給聽眾提供新的與主持人和嘉賓交流的平台,增強參與性,但是主持人很快發現,這個平台不僅僅是傳者與受者之間的交流平台,論壇、鏈接作者博客還成為了受者與受者之間直接交流的途徑,這些文學愛好者在參與節目後,相互之間構建了更緊密的聯系,舉行小型聚會,甚而成了推心置腹的朋友、執子之手的夫妻。

2、平民的情感、平民的天地。是當下廣播文學的生存抓手
我們身處一個急速轉型的社會,弄潮兒笑意人間,但時代生活更造就了大量的普通百姓和邊緣人群。作為這個時代生活的鏡子,當今的文學,內容可謂豐富龐雜,光怪陸離。受眾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文學?歸根到底,人是根本,只有表現人,尤其是表現普通人的文學才最具有活力,廣播文學同樣如此。多年的廣播文學創作實踐告訴我們——這是一個商業英雄的時代,但更是一個平民化的時代,廣播文學只要面向平民,注重對平民的人文關懷,節目一定會受到受眾的喜愛。
所謂面向平民,首先是題材上關注百姓身邊的事——他們的苦樂、他們的奮斗、他們的抗爭,他們的故事即使失敗也能給我們以悲劇的美,他們的生活也許平凡卻散發著真實的芳香,《北京人在紐約》也許傳奇,卻離我們太遠;《省委書記》也許驚心動魄,卻與我們百姓生活紅牆相隔。如果說報刊尤其是那些大報是辦公室族群們的專利,那麼我們廣播卻應該甘願與平民為伍,不僅關注他們,更要請他們成為我們的座上賓。事實上,他們用自己的熱情與才華已經成為了我們廣播文學節目的主角。比如《今日有約》全部的文學稿件都是來自聽眾的創作,而他們中的大部分只是普普通通的百姓,有的人也許是月薪三百元的企業保安,也許是小商品市場的擺攤賣襪者,也許是根本就沒有工作。《今日有約》近年來有多件作品在全國及省級廣播節目評比中獲獎,節目題材幾乎都是平民作者的草根故事。獲全國二等獎的《寫在生命的邊緣》講述的是一位來自鹽城的中學老師、一位視寫作為生命的重症肝炎患者的悲劇人生;獲省一等獎的《風雨兼程》講述的是一位生活清貧的文學青年創作並自費出版長篇小說的故事;《「玻璃之海」的夢》則見證了揚大人文學院一位女生四年的創作之路和文學夢想的實現……凡此種種,是廣播文學對平民的人文關注,是平民聽眾對廣播文學的深深摯愛。

3、廣播文學敏感脆弱,始終需要傳媒部門的政策性關愛
中國的媒體已經走入市場,廣播文學同樣要面向市場,但市場從來是媚強凌弱,弱者不應該、也不可能指望市場的照顧。但廣播文學可以尋求作為公益事業的一分子而得到政府部門的關照,比如演藝事業要產業化運作,但依然有崑曲、清曲等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得到額外保護一樣;又比如中國加入WTO,有幼稚產業需要得到幾年的保護期,廣播文學也應該得到廣播電視管理與生產部門的政策性保護,否則它的存在和發展就必然面臨危機。廣播文學節目的確難以成為營利性為主的創收節目。它的運行,需要得到各級領導部門的支持和認同,因為它的存在最終贏得的不是利潤,而是愛心與口碑、品位與責任。縱觀歐美發達國家,一方面,物質生活異常豐富,另一方面,文學的創作、欣賞和出版依然旺盛,甚至成為了品質生活的外部特徵之一。而各級國營電台對文學的傳播與繁榮承擔著自始至終的責任角色。在莫斯科地鐵站,你可以看到絕大多數的候車者不是面色焦躁地徘徊,而是手捧書卷、靜靜讀書,而且大多為文學著作。據了解,俄羅斯的電台也大多開辟有大量的文學欣賞節目。我國的主流媒體至目前為止,依然身兼公益事業與產業經營雙重角色,為公益事業進行必要投入依然是一種義務,文學作為一件塑造人類靈魂的事業,當然需要得到政府及媒體的公益性彰顯。因為迎合受眾的趣味從來不是媒體生產的創造性行為,只有開發興趣、引導興趣才是體現媒體高尚社會責任感的創新舉措。現代傳媒若將商業邏輯過多地置入文化領域,讓受眾興趣一味地掌握傳媒文化,讓文化與商品等同、公民與消費者混一,讓消費能力、收視興趣代替文化品位,則不僅限制了受眾的文化選擇權利,傳媒文化也將淪為金錢的暴政或群氓的狂歡。文學凝聚著時代精神的精華,代表的是有品位的人生,它應該成為國人及其媒體共同持有的精神外貌。
當然,目前國內部分電台還保留著一些文學節目,只是播出時間在縮短、播出頻次在降低、播出安排在非黃金時段。而就在許多電台熱議要不要撤除最後的文學時間之際,上海台曾經名震業內的文學欄目《午夜星河》在停播後又恢復播出,已經成為廣播文學節目存在需求的最好例證。
當然,廣播文學欄目除了正常的節目以外。也需要通過面向社會舉辦各種豐富多彩、富有創意的活動,如「徵文」、「朗誦」、作品結集出版等,以爭取最廣泛的社會影響、吸引盡可能多的商業贊助,從而更好地回饋媒體本身。

二、內功扎實的文學主持是廣播文學節目的生存本體

當然。就廣播文學節目而言,外在的構思、互動、策劃再精巧,媒體單位和領導部門在政策上再傾斜,節目本身無魅力,這樣還是難以真正樹立品牌,不能吸引受眾收聽。由於中國目前廣播節目除新聞資訊外,大多已衍化為主持人節目,即一個節目在正常運行下的策劃、選題、主持、播出均由主持人一人獨立完成,所以主持人已成為一檔廣播欄目能否真正受歡迎的關鍵。廣播文學節目的傳播方式至關重要,其最大的優勢和迷人之處,就在於它通過聲音氣質的塑造、情感流向的展現,來構築如詩如畫的空中場景,從而提供給聽眾如痴如醉的心靈交流和聽覺享受。也許作者送來的是未經雕琢甚至可能是外形粗陋的璞玉,而到主持人奉上的必須是外表細致又內核光彩的精品之作。
1、較強的文學審美能力要成為文學節目主持人的看家本領
我們深知,文學欣賞雖然不排除理智的認知因素的參與,但作為聽眾,主要藉助於音響的感知、聯想、情感體驗以及理性把握觀照,一步步接受欣賞對象的情感,從而在心靈深處產生對假丑惡的憎惡摒棄,對真善美的嚮往追求。所以文學節目給予聽眾的是多種心理要素的綜合運動過程。在對這些作品的聆聽過程中,我們常常產生情感的對流和宣洩,悲苦時淚濕青衫,暢懷時笑人彩雲。正如托爾斯泰所說:「人們用語言互相傳達自己的思想,而人們用藝術互相傳達自己的感情。」這就要求文學節目主持人能夠沉潛於作品所表達的情感交流之中,充分調動自己的情緒記憶。如果缺少了相應的敏銳的情感體驗,主持人就很難進入作品的規定情境,也就不能帶領聽眾獲得心靈上的震顫和靈魂上的凈化。
《今日有約》里獲省一等獎的節目《點亮心燈》中,曾介紹到主人公作者寫給家鄉妹妹的一首詩:《家書——致小妹》。詩中這樣寫道:「可是妹妹你別哭/我們都是吃過生鐵的孩子/所以看透了飢餓的深淺也認識死神的猙獰/妹妹你放心/我可以背叛上帝/心卻不會離開你一瞬/就像小時候我們淪落在滄州/面對一群惡狗/我抱起你的哭聲……/我們雖不是勇敢的水手/但頭顱必須高出浪峰。」 這首詩寫出了一對經常被飢餓折磨、流落街頭村口但決不服輸的貧苦孩子的形象,詩的語言質感厚重粗礪又令人心酸。主持人在朗誦這首詩時,用心感受這首詩所蘊涵的面對苦痛愈加深沉的兄妹情感,所以朗誦時注重用內斂而堅定的處理方式打動聽眾。不少聽眾在網上留言,說他們從節目中似乎聞到了一股泥土的腥味。因此,只有當主持人沿著稿件提示的軌跡去充分感受作品,用自己的心去體會作者的心,才可能在豐富多彩的感知中領悟到作者的創作意圖,進而按照自己的審美體驗對作品進行補充和加工,最終實現作品的審美價值。
主持人對文學作品的把握感受還表現在要擁有較強的文學判斷力。因為從傳播效果上考慮,並不是所有的文學作品都適合走入廣播,雖然現在聽眾的來稿普遍水準不斷提升,但只有那些原作有意境而不抽象、內涵深而又形象、順暢而又有感染力的作品才能被選擇播出。而對於一些作品的文字艱澀之處,主持人必須進行深入淺出的潤筆。獲省一等獎的節目《亭亭小荷少年心》介紹的是在揚州舉行的第五屆「全球華人少年美文大賽」的獲獎作品,才露尖尖角的亭亭小荷們固然才情萬丈。但某些段落章句不免辭藻華麗恣肆、奇幻過度,播講時就進行了合理修正,雖然當初刪改時多有不舍,但實踐證明,明白曉暢才能真正適合廣播媒介的傳播。
此外,隨著文學事業的發展,如今創新作品不斷增多,面對無數佳作,如何從聽眾心理出發,避免「大路貨」,多給他們選擇一些新鮮、有韻、獨具特色的作品,也是對主持人的考驗。而關鍵是熟悉文壇現狀,善於對比、篩選,百里挑一。播撒良種,才會開出鮮麗之花。獲省一等獎的節目《西域的憂傷》講述的是漢代第一位和親西域的公主——劉細君的故事,它得力於揚州作者的一部同名網路小說,由於節目的推介,聽眾不僅感受到這部網路小說獨特的語言魅力,而且了解到這位早於昭君出塞72年的和親公主的傳奇,更為她凄美的故事以及被後人的遺忘而感傷。

2、准確的音樂鑒賞能力也為文學節目主持人之必備
一定的藝術鑒賞力對於每一位節目主持人來說都必不可少,對於廣播文學節目主持人更是至關重要。深厚的藝術鑒賞力不僅有助於陶冶一個人的情操,改善一個人的精神氣質,體現在節目製作中更能為節目直接添彩,而在藝術鑒賞力當中,音樂的鑒賞能力又是首當其沖。
詩人斯好曾經說過這樣一段話:「所有的語言都在歲月走過後蒼白凋零,如果我們的心靈仍回盪著什麼,那就是音樂。」
有人或許認為音樂鑒賞力對音樂節目主持人至關重要,但對於文學節目主持人來說似乎可有可無,這種觀點其實是一種想當然。實際上,音樂與文學的結合更能增添聽覺藝術的魅力,抒發和渲染情感,大大豐富語言的表現力,強化語言的感情色彩,並可以彌補語言無法表述的空間。誠然,音樂和文學都各有獨特的魅力,這是任何別的藝術所不能替代的,但單純的音樂往往由於抽象而不易被一般人理解,只有當音樂與文學結合起來,才可互為補充。比如,獲省一等獎的節目《六月星辰》賞析了四位聽眾的作品:中文系學生寫作的《親愛的小弟》,其背景音樂深情濃郁;網路寫手老辣凝練的《刀手》則使用了風格冷峻的配樂;教師作者《土地啊,土地》的音樂則跳躍靈動、充滿生機;一位擦澡工寫來的《人間百態》墊樂清淡,還加配了浴室里淅瀝的水聲,四篇風格迥異的作品配上相應融合的音樂,起到了很好的烘托作用。
文學節目要緊隨時代,除了文學作品本身的內容、文字特色要具有時代感外,使用的背景音樂同樣需要時尚、新鮮,切忌幾盤CD「萬人配」,因為即使情緒很契合,也有老調重彈之嫌。《今日有約》節目就始終主張採用意境貼合的最流行的中外歌曲為文章畫龍點睛,此外由於電影藝術已成為目前形勢下的最高綜合藝術形式,所以它往往集中了這個時代最優秀的音樂家的最新最好的創作,所以電影音樂也可以成為廣播文學節目豐富的音樂源泉。也因為主持人平日收藏了大量的影碟及其電影音樂,所以在製作後來獲全國二等獎的廣播作品《高山流水遇知音》時,就能自如地使用到多部電影大片中或磅礴或空靈或詭異的音樂素材。也由於墊樂時尚不老舊,所以聽眾說,這樣的文學節目從沒有酸腐之感。

3、文學節目是否足夠品位,還依賴於主持人清雅的語言表達力
文學是有品位的語言,文學節目主持人作為新型的文化傳播者,使用的語言也應當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從而與作為節目本體的文學語言相匹配。
有聲語言是人們傳遞信息、交流思想的主要手段,它由語符、語義、語言的文化內涵三個層次構成,其中語義隱藏於語言代碼的背後,反映了人們傳播的意旨和目的,是有聲語言的實質。所以,夏丐尊說:「在語感銳敏的人的心裡,『田園』不但解作種菜的地方,『春雨』不但解作春天的雨吧。見了『新綠』二字,就會感到希望、自然的化工、少年的氣概等等說不盡的旨趣,見了『落葉』二字,就會感到無常、寂寥等等說不盡的意味吧。」語言的文化內涵是能夠將語言作為一種刺激物,使人們在獲得信息的同時,引起審美想像,得到文化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深厚而豐富的文化內涵,高層次的文化品位。是高水平文學節目主持人語言的基本特徵,它首先表現在語詞的選擇搭配上。如主持人在《亭亭小荷少年心》的結尾說了這樣一段話:
「這一場開在夏日裡的盛宴已經在輕起的夜風中落幕,但我彷彿看到那滿塘亭亭小荷的花蕾像飽蘸了硃砂的大號羊毫,正准備著要去書寫更美好的文字、點染更絢麗的青春。等攢足了徹夜的雨露,他們,一定會綻放。」
把嶄露頭角的少年作者比作小荷,再將小荷比作硃砂筆,意指他們將描繪人生的青春篇章,這樣不僅使語言顯得雅緻,又能引起受眾的聯想。
語詞的選擇反映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知識積累越多,文化內涵就越豐富,語言的品位也就越高。當然,主持人的語匯要雅,並非文澀之詞的堆砌,那反而會有一種做作和酸氣,搞不好還會弄巧成拙。
古人說「語不驚人死不休」,是說做詩、寫文章要字斟句酌才能寫出傳世篇章。其實,文學節目主持人的語言同樣需要精於修辭、錘煉字句,做到高雅而不粗俗,韻味無窮而不是味同嚼蠟,給人以美感享受。

三、結語

綜上所言,要讓廣播文學節目在新世紀的時空里重振視聽,除了加強節目的互動策劃、眼光朝下和得到有關決策部門的支持投入外,節目主持人的苦練內功、具備較好的藝術感悟和清雅語言也至關重要。唯有如此,我們的廣播節目產品才能既具陽春白雪之高雅,又不離下里巴人之親愛,雅俗共賞,給人們的精神生活以美的享受和心靈的呼應,用文學的光芒照亮我們並不完美的生活。

㈤ 中國當代名著中,請推薦一些自己喜歡、故事性強的名著

首先,我閱讀當代文學作品將近20年,看過的作品至少有幾百,我喜歡並牢記的,多得很,隨便拿出來寫幾十篇文學評論或讀書筆記都不成問題,只是我不做職業槍手而已。

也不知道樓主是什麼歲數,受教育程度如何,如果只是中學生,那麼個人建議讀點中短篇的小說為主,學業為重,篇幅過長的名著、愛情或文化底蘊過於深奧的作品可以適當迴避一下。

在這個年齡段與文化水平層次基礎上,個人推薦(除了中學那些「書單」上的作品外):

諶容的《人到中年》,從沒有過如此關心知識分子命運的作品,震撼!

劉紹棠的《蒲柳人家》,大運河上的田園之歌。

葉蔚林的《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屠格涅夫式的山水詩話與「浩劫」中的人情風貌。

陸文夫的《美食家》,探討飲食文化不可多得的小說,故事情節趣味化、幽默化。

王旭烽的「西湖十景」系列文化小說(已寫成八篇),原來西湖的民間傳說、稗官野史可以那麼動人,其中《平湖秋月》還體現了當代知識分子對文化的堅持與守望。

馮驥才的《神鞭》、《三寸金蓮》,京味十足的歷史小說。

曹禺的《王昭君》、田漢的《關漢卿》,相當不錯的歷史話劇。

黃宗英的《大雁情》、《小木屋》,徐遲的《歌德巴赫猜想》,這些都是當代報告文學的代表作品,篇幅不長,閱讀難度適中。

如果樓主已是大學生,需要文學方面的「充電」,在這個年齡段就應該接觸一些水平高的「大部頭」小說了,個人推薦:

路遙的《人生》、《平凡的世界》,探討農村底層社會現狀的重要作品。

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現在基本上是大學生必讀了,描寫了一個穆斯林家庭幾代人的生活與愛情悲劇,不過多愁善感或心臟承受能力不好的朋友慎讀(結局比較慘)。

陳忠實的《白鹿原》,爭議比較多,評價也很高。

古華的《芙蓉鎮》,一個時代的縮影。

劉心武的《如意》、《立體交叉橋》,人道主義在閃光。

鄧友梅的《那五》、葉廣芩的《採桑子》,沒落的八旗子弟的悲歌。

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如果你愛她,就把她送到紐約,如果你憎她,也把她送到紐約」,這句話被很多人牢牢記住。九十年代的大學生沒有不知道這篇小說的,我也很喜歡,這是最早涉及海外題材的作品之一。

禮平的《晚霞消失的時候》,「對真、善、美的追求,才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全部內容」(書中原話,當時全民大討論、大爭鳴中)!

戴厚英的《人啊,人》,人為的「斗爭」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請看書中分析。

李存葆的《高山下的花環》,軍旅文學中的佼佼者,感動一代人。

如果樓主已是工作中的成年人,那麼我覺得在此基礎上,下面的書更應該去讀:

凌力的「百年輝煌」三部曲(《傾城傾國》、《少年天子》、《暮鼓晨鍾——少年康熙》),我喜歡這位女作家的作品是因為她女性化的細膩的描寫,既有後妃君臣,又有布衣草民,更有一界純儒,故事多頭並進而不鬆散,情節緊湊卻不賣弄典章。歷史小說中的佳作。

張潔的《祖母綠》,當年洛陽紙貴,也正因為這是對「愛」的探索,所以我很喜歡,並建議人成年了才閱讀(內涵比較深奧)。

梁曉聲的《今夜有暴風雪》、《雪城》,葉辛的《蹉跎歲月》、《孽債》,悲壯的知青紀念碑。知青問題本來就是一個復雜的問題,所以這樣的作品很有思想深度,經久耐讀,我現在還不時翻讀。

張弦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繼魯迅先生的《傷逝》後又一部劃時代的分析婦女解放問題的作品,建議當母親的一定要讀。

張賢亮的《綠化樹》,人在逆境中,需要掙扎、支持與精神上的追求。作品語言比較渾厚,有一些悲涼的感覺。

當然,全列出來樓主在短時間內是看不完的了。

上面這些書夠你讀很長時間了,都是傳統書質載體的小說,沒有網路小說。值得注意的是:這些作品不一定都有單行本,有的要找當代文選或作家選集才能看到。

個人認為1978年—1989年這個時期的作品最好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無論是選材還是寫作手法都實現了多樣化,而且每次新作的出版都能帶來強烈的論爭,直到今天我在重溫這些作品的時候,依然被它們直面問題的激情所點燃,依然為書中人物的命運所緊扣。現在的作品卻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㈥ 陳道明夫婦雙雙辭演的《北京人在紐約》,為何讓王姬留下了一生遺憾

鄭曉龍沒有放棄,四處奔走,絞盡腦汁,最後一方面通過抵押貸款拿到部分資金,一方面中央電視台拿出電視劇的3分鍾廣告時間算作投資,總算湊夠了拍攝費用。

但這仍然是一筆巨款,鄭曉龍不敢輕視,害怕電視劇撲街,投資失敗,他早早地留出了給銀行的利息錢,並且給劇組打招呼,這筆錢堅決不能動。

這算是「破釜沉舟」的一次嘗試。

《北京人在紐約》只有21集,但是內容非常豐富,人物命運的跌宕起伏看起來非常過癮,給當年相對狹隘的電視劇創作方向打開了更加廣闊的視野。

它當年為北京電視藝術中心盈利70萬,是該機構成立以來第一部盈利的作品。

㈦ 求幾本適合中年人看的書,經典一點的,自己回答,不要復制,懸賞100,再追加

既然樓主是中年人,那麼如四大名著,諸子百家,唐詩宋詞,古文觀止,《西廂記》、《牡丹亭》、《長生殿》、《桃花扇》,路遙的《平凡的世界》,霍達的《穆斯林的葬禮》,陳忠實的《白鹿原》,古華的《芙蓉鎮》,劉心武的《鍾鼓樓》等作品都是大路貨,不想過多描述了,相信樓主也看過。

以自己20年的閱讀心得,我推薦以下當代文學作品(附個人分析簡介):

曹桂林的《北京人在紐約》,90年代名動一時的中篇小說,描寫的是王起明與郭燕夫婦在紐約艱難創業的經歷,中間還穿插了王、郭夫婦以及他們的女兒玲玲在對待異國文化時的沖突。

「如果你愛她,就把她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憎她,也把她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這句話被很多人牢牢記住。可惜結局玲玲被綁票殺害了,每次讀到這里都很感慨:錢真的那麼重要嗎?

戴厚英的《人啊,人》,「反思文學」作品,人為的「斗爭」究竟給我們帶來了什麼?請看書中分析。

書中以孫悅、孫憾母女的悲劇為核心,刻畫了一大批知識分子在「浩劫」結束後的反思,尤以趙振環的悔恨、許恆忠的昏懦、何荊夫的掙扎奮起寫得最為傳神。

作品採用每章變換一個敘述角度的表現手法,使作品人物內心世界顯得更立體化,是一種創新。

凌力的「百年輝煌」三部曲(《傾城傾國》、《少年天子》、《暮鼓晨鍾——少年康熙》),這幾部歷史小說寫的是從崇禎末年到康熙擒螯拜這段歷史時期的內容。

凌力的作品,既有金戈鐵馬、宮闈爭斗,又有朝堂論政、民間暗流,帝王將相、後妃君臣、在野純儒各色人等刻畫得入木三分。我就很喜歡這位女作家的歷史小說(喜好程度超過高陽、二月河的作品以及當今的網路穿越文學)。

另外,凌力近年還創作了關於北元的歷史小說《北方佳人》,也很不錯的。書中內容是描寫元為明所滅後北遷大漠,成吉思汗的「黃金家族」後裔繼續維持在漠北的統治直至歸降後金的幾百年歷史,其中又以「土木之變」前後(1400年——1450年)的歷史為重點。

全書以薩木爾、洪高娃姑嫂的視角,反映了那段充滿吞並、權謀的史實,同時通過薩木爾——「黃金家族」公主的思考,充分表達了作者反不義之戰的思想。書中有很多關於蒙古風俗與節日、日常生活的描寫都很有特色。

葉廣芩的《採桑子》,民國背景的歷史小說,通過王府最小的格格金舜銘的視角,寫出了一段沒落八旗子弟的悲歌。讀畢此書,我們可以對八旗子弟有更辨證的認識,我們在了解他們半新不舊的思想,坐吃山空生活的同時,也應該看到他們中的部分人對國家命運的深切憂慮,在民族氣節問題前表現的凜然正氣。

或許我們應該知曉,葉廣芩本姓葉赫那拉,她創作這部長篇小說既有童年經歷的影子,也有對民族問題的深邃思考。

禮平的《晚霞消失的時候》,「反思文學」作品之一。「對真、善、美的追求,才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全部內容。追求真的,是科學;追求美的,是藝術;追求善的,是宗教!」。這番話當年一石擊起千重浪。

作品通過南珊、李淮平這兩個國共將領後輩子女的愛情糾葛,對宗教的博大性進行了深入的探討,關於文明與野蠻的分析也成為作品發表後大眾爭鳴的焦點之一。

也許「浩劫」對李淮平來說意味著在風浪中鍛煉成熟,但對南珊來說卻意味著無情打擊和摧殘。結局南珊信仰耶和華,拒絕與李淮平的結合,使讀者平添了幾分惆悵。

周大新的《第二十幕》,這部長篇小說是以我國近現代民族工商業的一角——河南南陽地區一尚姓家族的絲織業經營變遷為題材的。

中國文化的特色之一是官本位,因此胡雪岩式的成功範例嘗被人津津樂道,但尚家鄙視為官,祖訓永不為官,何嘗不是魏晉之風的體現。

作者借這部作品思考了我國民族工商業在近現代史中艱難沉浮的原因,主角只能在歷史舞台上當配角——這是民族工商業的悲哀。

葉兆言的「夜泊秦淮」系列,王旭烽的「西湖十景」系列文化小說(已寫成八篇),這些中篇小說被譽為「新歷史文化小說」。

上述作品描述的故事普遍都發生在民國,原來秦淮河畔、西湖的民間傳說、稗官野史可以那麼娓娓動人,這些作品在不同程度上體現了知識分子對文化的堅持與守望,大眾化的語言又體現了當代小說「雅俗共賞」的嘗試。

葉辛的《蹉跎歲月》、《孽債》,梁曉聲的《今夜有暴風雪》、《雪城》, 知青文學的代表力作。

個人覺得葉、梁二人的貢獻在於:作品側重於刻畫知青思想上的覺悟與自身經濟地位的矛盾,刻畫他們面臨觸目驚心的困境以及與新思潮的沖突,為知青遭遇的不公表示深深的同情,因為知青也是人,對痛苦的忍耐是有限度的。

這幾年葉辛還創作了《孽債Ⅱ》,我想有機會也該買本看看了。

張弦的《被愛情遺忘的角落》,繼魯迅先生的《傷逝》後又一部劃時代的分析婦女解放問題的短篇小說

30年前,母親為抵制「把女兒當東西賣」的做法,斷然選擇了自由婚姻;但30年後「浩劫」剛結束的時候,她卻走回當年她母親走過的老路,於是女兒沈荒妹就用30年前的事例駁斥她,「這是怎麼回事,難道天變了嗎?」,作者通過這一悲劇,聯系荒妹的姐姐存妮與小豹子的悲劇,深刻揭示了婦女解放必須建立在獨立經濟基礎上這一永恆的真理。

張潔的《祖母綠》,「反思文學」中很有深度的中篇小說。女主人公曾令兒有才華卻愛上了平庸的男主角左葳,「浩劫」時左葳為了自保卻劃清界線拋棄了她,並與另一女子盧北河結合,「浩劫」後盧北河為了幫丈夫解決科研難題找到了曾令兒,沒想到曾卻一口答應了。文末曾令兒在海濱旅遊時救起了一對落水的新婚夫婦,她更確信了「愛」的偉大。

學生年代讀的時候頗有些不解,為什麼一個女人偏要幫助一個無能懦弱的男人解決科研難題,而且這樣做的結果並不可能給自己挽回愛情。後來當上妻子、母親以後才開始理解,也許這就是「愛」的偉大,「愛」不需要太多華麗的理由。

馬瑞芳的《天眼》,一部反映學術腐敗及其危害的長篇小說,知識分子的內耗向來被人看作是游戲,花樣百出手段無窮,但知識分子的內心世界又是何等的復雜呢?

作品深受日本現代作家夏目漱石的《我是貓》影響,以女主人公南琦的波斯貓「雙眼兒」的視角,展現了一幅大學校園博士、導師和他們親友團的眾生相。在鞭撻學術腐敗的同時,刻畫了林東籬、南聖村、章鶴年等一批正直的鴻儒和南瑛、蘇倩如等一批恬淡、以平常心自居的基層知識分子,並以此表達了個人「休把黃葉認黃金」的觀點。

聯系作品創作於90年代初,當時學術腐敗遠不如今天普遍,但作者卻以敏銳目光分析到位,非常難得。

劉斯奮的《白門柳》,一部反映明清之交反君主專制思想誕生的長篇歷史小說。擺脫了歷史小說「帝王將相」的窠臼,書中的主人公是復社清流,如黃宗羲、冒辟疆、錢謙益以及「秦淮八艷」等人。知識分子的進步性與軟弱性在書中表露無遺,在血與火的洗禮中,這些人的思想都得到了歷練。

楊生民的《漢武帝傳》,樊樹志的《萬曆傳》、《崇禎傳》,很嚴謹的歷史人物傳記,從全方位評價上述帝王的治國方略,分析他們的成敗得失。

我對歷史傳記素來要求很高,但面對著這幾本引經據典、旁徵博引的傳記,只能用「五體投地」來形容讀後的感受。而且書中很多歷史資料都是我們日常難以收集到的,具有很高的歷史參考價值。

何建明的《落淚是金》,一部反映貧困大學生群體生存現狀的長篇報告文學。貧困大學生的內心世界究竟是怎麼樣的呢?他們是怎樣自救的?他們的心裡需要怎樣的撫慰?讀完這本書後就能得出詳細的答案。

作者花了一年多時間走訪全國各大高校,采訪了無數貧困學生和在校老師,所有事例都具有深刻的說服力。

這部報告文學的出色之處在於不僅僅揭露傷痕,更高明之處在於反思,正如作品中貧困生所作新詩《請為我保留一面向陽的山坡》和作者多次在采訪中不忍追問等事實描述的那樣,問題是多方面的。但是我們相信,貧困大學生是有頑強生命力的一個社會群體,他們應該受到尊重。

當然,我讀過的當代作品遠不止這些,不過我卻有個特點:偏重於閱讀傳統的家庭、歷史文化題材的小說,習慣於現實主義或浪漫主義的表現手法,我基本不讀先鋒文學和網路小說。

我在網路知道也回答過類似的問題,如果樓主感興趣不妨看看我以前的推薦內容,看看自己還喜歡閱讀下列的哪些推薦作品:

http://..com/question/92764933.html

所有回答都是自己用了整個晚上的時間「敲」出來的,如果樓主對上述作品還有需要了解的地方可以M我,只要我在線能回答的都將盡力為你解決,因為我讀過的現代、當代文學作品,即使沒一千八百,三五百總是有的,如果要寫心得並不難,只不過我不願意當職業槍手而已。

㈧ 有沒有類似《北京人在紐約》這種間接介紹美國文化的小說注意,是間接,不是那種直接講美國文化的。

美國文化 包括很多啊 而且時間跨度也不小
湯姆叔叔的小屋 黑人的
飄 內戰的
馬克吐溫的 系列 是鍍金時代的
20世紀
1.費茲傑羅(F. S. Fitzgerald)美國 《大亨小傳》(了不起的蓋比茨)(The Great Gatsby)1925
2.4.納巴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 《洛莉塔》(Lolita)1955
3.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美國 《聲囂與憤怒》(The Sound and Fury)1929
4.海勒(Joseph Heller)美國 《第22條軍規》(Catch-22)1961
5.史坦貝克(John Steinbeck)美國 《憤怒的葡萄》(The Grapes of Wrath)1939
6.16.德萊賽(Theodore Dreiser)美國 《美國悲劇》(An American Tragedy)1925
7.瑪克勒絲(Carson McCullers)美國 《同是天涯淪落人》(The Heart Is a Longly Heart)1940
8.馮內果(Kurt Vonnegut)美國 《第五號屠宰場》(Slaughterhouse-Five)1969
9.埃利森(Ralph Ellison)美國 《隱形人》(Invisible Man)1952
10.萊特(Richard Wright)美國 《土生子》(NativeSon)1940
11.貝婁(Saul Bellow)美國 《雨王韓德森》(
Henderson the Rain King)1959
12.奧哈拉(John O"Hara)美國 《在薩馬拉的會合》
(Appointment in Samarra)1934
13.多斯帕索斯(John Dos Passos)美國 《美國》
14.安德生(Sherwood Anderson)美國 《小城故事》
(Winesburg, Ohio)1919
15.詹姆斯(Henry James)美國 《鴿翼》(The Wings
of the Dove)1902
16.詹姆斯(Henry James)美國 《奉使記》(The
Ambassadors)1903
17.費茲傑羅(F. S. Fitzgerald)美國 《夜未央》
(Tender Is the Night)1934
18.法雷爾(James T. Farrell)美國 《「斯塔茲.
朗尼根」叄部曲》(Studs Lonigan-trilogy)1935
19.詹姆斯(Henry James)美國 《金碗》(The
Golden Bowl)1904
20.德萊賽(Theodore Dreiser)美國 《嘉莉妹妹》
(Sister Carrie)1900
21.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美國 《出殯現形
記》(As I Lay Dying)1930
22.華倫(Robert Penn Warren)美國 《國王供奉
的人們》(All the King"s Men)1946
23.威爾德(Thornton Wilder)美國 《聖路易.萊
之橋》(The Bridge of SanLuis Rey)1927
24.包德溫(James Baldwin)美國 《向蒼天呼籲》
(Go Tell It on the Mountain)1953
25.迪基(James Dickey)美國 《解救》(Deliverance
)1970
26.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國 《太歐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1926
27.勞倫斯(D. H. Lawrence)英國 《彩虹》(
Rainbow)1915
28.勞倫斯(D. H. Lawrence)英國 《戀愛中的女
人》(Women in Love)1920
29.米勒(Henry Miller)美國 《北回歸線》
(Tropic of Cancer)1934
30.梅勒(Norman Mailer)美國 《裸者和死者》
(The Naked and Dead)1948
31.羅斯(Philp Roth)美國 《波特諾伊的抱怨》
(Portnoy"s Complaint)1969
32.納巴科夫(Vladimir Nabokov)俄裔美籍 《蒼
白的火》(Pale Fire)1962
33.福克納(William Faulkner)美國 《八月之光
》(Light in August)1932
34.克洛厄(Jack Kerouac)美國 《在路上》(On
the Road)1957
35.漢密特(Dashiell Hammett)美國 《馬爾他之
鷹》(The Maltese Falcon)1930
36.華頓(Edith Wharton)美國 《純真年代》(The
Age of Innocence)1920
37.柏西(Walker Percy)美國 《熱愛電影的人》
(The Moviegoer)1961
38.凱賽(Willa Cather)美國 《總主教之死》(
Death Comes to Archbishop)1927
39.鍾斯(James Jones)美國 《亂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1951
40.奇佛(John Cheever)美國 《豐普肖特紀事》
(The Wapshot Chronicles)1957
41.塞林格(J. D. Salinger)美國 《麥田裡的守望者》
(The Catcher in the Rye)1951
42.劉易士(Sinclair Lewis)美國 《大街》(Main
Street)1920
43.華頓(Edith Wharton)美國 《歡樂之家》(The
House of Mirth)1905
44.威斯特(Nathaniel West)美國 《蝗蟲的日子》
(The Day of the Locust)1939
45.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美國 《戰地春夢》
(A Farewell to Arms)1929
46.貝婁(Saul Bellow)美國 《阿奇正傳》(The
Adventures of Augie March)1971
47.史達格納(Wallace Stegner)美國 《安眠的天
使》(Angle of Repose)1971
48.達特羅(E. L. Doctorow)美國 《爵士樂》(
Ragtime)1975
49.考德威爾(Erskine Caldwell)美國 《菸草路》
(Tobacco Road)1932
50.甘耐第(William Kennedy)美國 《紫苑草》(
Ironweed)1983
51.斯蒂隆(William Styron)美國 《蘇菲亞的抉擇
》(Sophie"s Choice)1979
52.鮑爾斯(Paul Bowles)美國 《遮蔽的天空》(
The Sheltering Sky)1949
53.凱恩(James M. Cain)美國 《郵差總按兩次鈴
》(The Postman Always Rings Twice)1934
54.唐利維(J. P. Donleavy)美國 《眼線》(The
Ginger Man)1955
55.塔金頓(Booth Tarkington)美國《偉大的安伯
森斯》(The Magnificent Ambersons)1918

在路上 是上世紀6、7十年代

㈨ 《北京人在紐約》txt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HvRHNdZplccWMIst5rIO7Q

提取碼: ywn3

「如果你愛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紐約,因為那裡是地獄。」

這大概就是曹桂林先生在美國打拚十多年的最大感悟,《北京人在紐約》以曹桂林的親身經歷為藍本,描繪了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從大陸尤其是北京到美國的一批新移民的心路歷程,其中的辛酸,欣喜,無助,掙扎以及東西方兩種文化價值觀的碰撞,恐怕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曹桂林虛構的王起明的形象就是這些大陸新移民的縮影。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