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的長篇小說
Ⅰ 馬克吐溫的四大長篇作品是什麼
是《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王子與乞丐》、《鍍金時代》。
1、《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
《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長篇小說,是小說《湯姆·索亞歷險記》的續集,首次出版於1885年。
故事的主人公是在《湯姆·索亞歷險記》中就跟讀者見面的哈克貝利·費恩。哈克貝利是一個聰明、善良、勇敢的白人少年。他為了追求自由的生活,逃亡到密西西比河上。
在逃亡途中,他遇到了黑奴吉姆。吉姆是一個勤勞朴實、熱情誠實、忠心耿耿的黑奴,他為了逃脫再次被主人賣掉的命運,從主人家中出逃。兩個人歷經種種奇遇。
這部小說從思想到技巧都有許多創新。小說贊揚了男孩哈克貝利的機智和善良,譴責了宗教的虛偽和信徒的愚昧,同時,塑造了一位富有尊嚴的黑奴形象。
2、《湯姆·索亞歷險記》
《湯姆·索亞歷險記》(The Adventures of Tom Sawyer)是美國小說家馬克·吐溫1876年發表的長篇小說。
小說的故事發生在19世紀上半世紀美國密西西比河畔的一個普通小鎮上。主人公湯姆·索亞天真活潑、敢於探險、追求自由,不堪忍受束縛個性、枯燥乏味的生活,幻想干一番英雄事業。
小說的時代在南北戰爭前,寫的雖是聖彼得堡小鎮,但該鎮某種程度上可以說是當時美國社會的縮影。小說通過主人公的冒險經歷,對美國虛偽庸俗的社會習俗、偽善的宗教儀式和刻板陳腐的學校教育進行了諷刺和批判,以歡快的筆調描寫了少年兒童自由活潑的心靈。
3、《王子與乞丐》
《王子與乞丐》為美國作家馬克·吐溫創作的長篇小說。用很久以前就在英國流傳的《王子和侍從》的故事為素材,描寫了一個貧苦兒童湯姆和一個富貴王子愛德華交換社會地位的童話式故事,具有十分深遠的現實意義,同時也成為了馬克吐溫作品中風格特異的一部作品。
小說利用童話的形式、巧妙的諷刺、幽默的語言講了同一天出生的兩個主人公——王子小愛德華與貧兒小湯姆的故事。王子一出生便舉國歡慶,且從小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但貧兒的出生只是給家人徒增煩惱,並且從小靠乞討為生,過著吃了上頓沒下頓的生活。兩人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一個偶然的機會,他們交換了身份,並在交換身份的過程中,體會到了不一樣的人生—小湯姆過上了自己夢寐以求的「王子生活」,而小王子愛德華卻被誤認為一個小乞丐。
有所慶幸的是,愛德華因此了解了英國的社會現實,雖然身份的交換使他受到了極大的苦楚,但是卻使他成長為一個仁民愛物的君王。
這部小說以貧兒湯姆在王宮的生活經歷和愛德華王子的流浪生活為兩條線索,在整體上具有馬克·吐溫所熱衷的流浪漢小說的特色,其中對湯姆和愛德華的各自喜劇性經歷的敘述具有馬克·吐溫特有的幽默色彩。
4、《鍍金時代》
《鍍金時代》是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與查爾斯·沃納合寫的長篇小說,1873年出版。該長篇小說,運用現實主義的手法大膽揭露了美國南北戰爭以後,資本主義發展階段的腐朽黑暗,作者對資產階級的民主制度進行了辛辣的諷刺。
對當時流行全國的投機流行病,貪污受賄進行了揭露,作者通過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目睹的社會現象運用精湛的藝術手法把社會真實提煉概括濃縮在小說中,使當時的腐敗景象完全呈現在讀者眼前。
《鍍金時代》出版後,很快就被人們廣泛用以形容美國當時政治腐敗、以及崇尚粗鄙的實利主義的社會狀況,因此,從南北戰爭結束到20世紀初葉的美國歷史時期也就被定名為「鍍金時代」。
(1)四的長篇小說擴展閱讀
1、《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創作背景
在1850年前後的美國——也就是該書所描寫的那個時代,除了政治生活腐敗,勞資矛盾加深,教會虛偽詭詐,人民不堪其苦之外,最迫切、最嚴重的問題是蓄奴制和種族歧視,它在南部各州既普遍、又猖獗。
作者對這一切不合理的現象,表現出戰斗的態度,對受迫害的廣大黑人群眾旗幟鮮明地予以熱烈的同情和支持。
吐溫的最初意圖是將故事當做《湯姆歷險記》的續集,並打算把哈克一直寫到成年為止。寫了沒幾頁後,吐溫將作品的題目改為《哈克貝利·費恩的自傳》。
繼續寫了幾年,吐溫放棄了這個打算。隨著故事深入變得困難,吐溫似乎也失去了寫作的興趣,乾脆把手稿擱置在了一邊。馬克·吐溫在哈德遜河旅行後,重新提筆,繼續寫作。作品終於完成,並擁有了一個與上部相並列的題目《哈克貝利·費恩歷險記(湯姆·索亞的同志)》。
2、《王子與乞丐》創作背景
19世紀70年代後期,美國己開始向帝國主義過渡。這時,政治上,美國兩黨之間的差異越來越小。總統的選舉進行著極其惡劣的政治投機。
而選舉的結果,竊取總統和副總統職位的無一不是資本財團的傀儡。1877年至1881年的總統海士就是這樣一個傀儡。營私舞弊,投機鑽營,貪污腐化,成了美國政治生活的特點。
在經濟上,美國已經成為貧富間鴻溝最深的國家之一。在農村,美國南部出現了一種特殊的租佃關系——分成制。西部四分之三的農戶把農場抵押給銀行或股份公司。破產的農民,加入了失業大軍、城市貧民和社會遊民的隊伍。
在城市,勞動過度、營養不良、貧困、飢餓以及非人的居住條件等資本主義的「文明」,沉沉地壓在工人的頭上。1873年持續到1878年的經濟危機,失業工人達三百萬,加上他們的家屬,幾乎佔了當時全國總人口的四分之一,成為當時全國規模的大災難。
在這段大蕭條期間,美國工人開始了一系列的罷工斗爭。於是,在美國歷史上資產階級頭一次在和平時期使用聯邦軍隊,將罷工鎮壓下去。在這種情況下,馬克·吐溫於1877年夏天放下已經動手的《密西西比河上的生活》,決定創作《王子與乞丐》來回應這個血腥的年代。
3、《湯姆·索亞歷險記》創作背景
19世紀70年代,美國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時期。龐大的、機器轟鳴的工廠的出現,集體化的大生產組合以及大刀闊斧的進取精神促使了美國工業的突飛猛進,使得以往平靜而又無多少競爭的年代裡蔚然成風的禮貌行為和道德涵養准則逐漸失去了棲身之地。
因此,對維多利亞時代的溫文爾雅的摒棄是不可避免的。特別是南北戰爭,它像一種催化劑,在摧毀了奴隸制的同時,也加速了維多利亞社會結構的崩潰過程,把年輕人推進向傳統宣戰的潮流,使他們體內潛藏已久的被壓抑的暴力進發出來,去摧毀那個不合時宜的19世紀社會。
馬克·吐溫就是在這個大歷史背景下創作《湯姆·索亞歷險記》的,因此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他把自己的童年生活經歷濃縮進了這部小說,但又注入了他自己的思想和時代縮影,使它脫離了一般庸俗的兒童回憶格調,讓它充滿了時代的活力。
4、《鍍金時代》創作背景
1861—1865年爆發的美國南北戰爭在美國歷史上有著重大的意義,這場美利堅合眾國在自己本土唯一的一場戰爭以北方的勝利而告結束。
戰後的30多年間,美國工業迅速發展,走向了集中、壟斷。壟斷資本主義逐漸成為了美國經濟的生活基礎,從1869年第一條橫貫大陸的鐵路的建成通車,科學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
20世紀日常生活中電燈、電話、電報、電影等在此期間誕生,工業競爭日益激烈,工業巨頭不斷產生。城市化進程進一步加快,邊疆已宣告結束,農業革命已經完成。資產階級將這一階段稱之為「黃金時代」 。
Ⅱ 明代四大長篇小說(又稱四大奇書)是哪些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http://www.chinaculture.org/gb/cn_zgwh/2004-06/28/content_51100.htm
明代人曾稱《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為「四大奇書」。所謂「奇」者,不僅指它內容或藝術的新奇,還包含著對它們所取得的創造性成就的肯定。
《三國演義》誕生於元末明初,由羅貫中在民間傳說和有關話本、戲曲的基礎上寫成的。全書始於黃巾起義,終於西晉統一,展現了公元184年到280年間的歷史風雲畫卷。《演義》的結構以蜀漢矛盾為中心,以三國矛盾斗爭為主線來展開情節,既保證了前後發展的一貫性,又富於曲折和變化,於清晰明朗的脈絡間,構成了一個古典小說中少見的,既宏偉又嚴密的結構。《演義》為古典小說的人物畫廊貢獻了眾多鮮明的形象,它在人物塑造上的成就,標志著中國古典小說人物塑造的新發展。在描寫人物時,《演義》所運用的誇張、烘托、對比等手法,顯示出作者極高的藝術造詣。小說的語言通俗、簡練、明快,很有特點。
《水滸傳》創作於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同《三國演義》一樣,它也是在民間故事和話本、戲曲基礎上創作而成的。《水滸傳》是第一部描寫農民起義的小說,全書圍繞「官逼民反」這一線索展開情節,表現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壓的「好漢」揭桿而起,聚義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義失敗的全過程。對一、二十個性格鮮明的英雄人物的成功塑造,是這部小說具有光輝藝術生命的重要因素。小說常常將人物置身於不同的環境中,通過他們不同的經歷、身份來表現他們不同的性格特徵和不同的反抗道路。語言具有口語化的突出特點:明快、洗練、生動、准確、富於表現力,並在個性化上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
《西遊記》經無數民間藝人和作者付出巨大勞動之後,於明朝中葉,由吳承恩最後完成。它是中國神話小說中最優秀的作品。濃郁的浪漫主義是《西遊記》的基本藝術特徵。書中作者幻想了一個超自然的世界,在這個世界裡神話人物、他們的神奇法寶和所處的環境又大都有現實的基礎,同時在神奇的形態下體現了人們的某種意願。在各色神魔形象的塑造上,既表現他們超自然的神性和動物屬性,又能找出社會化個性的蹤影。象孫悟空靈活多變、急躁、好動的個性,分明就是猴的特點,這一動物特性與他樂觀反叛的人格化個性和諧地融為一體,使得作品既有色彩瑰麗的奇想,又有細節的真實性。
《金瓶梅》是我國第一部文人獨創的長篇小說。它的成書大約在明代萬曆年間,作者署名蘭陵笑笑生。《金瓶梅》的題材由《水滸傳》「武松殺嫂」一段故事演化而來。全書以土豪惡霸西門慶發跡暴亡為中心情節線,多方面地描繪了上自封建最高統治機構,下至市井無賴所構成的一個鬼蜮世界。西門慶原有一妻二妾,又先後謀取孟玉樓、潘金蓮、李瓶兒為妾,並和婢女春梅等發生淫亂關系。作者還描寫了他與宰相蔡京、和太尉、巡撫等大臣串通一氣,魚肉人民的種種勾當。另外,在藝術上,作者比較成功地塑造了幾個主要人物形象。如「害死人還要看出殯」的狠毒惡霸西門慶,淫盪潑辣的潘金蓮,以及打諢趨時的幫閑應伯爵,都描寫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小說的結構頗為講究,作者把復雜的故事情節,組織得嚴整有序。地方風土人情描寫也很生動,具有一定的民俗學價值。語言酣暢明快、活潑生動。這些都顯示了作者的藝術才能。《金瓶梅》對後世人寫小說,產生過不小的影響,例如《紅夢樓》在題材和細節描寫等方面,就明顯地受到它的影響。不過,小說中淫穢描寫太多,使其美學價值受到嚴重損傷,並對後世的淫穢小說創作開了不良的先例。
Ⅲ 明清代的長篇小說四大名著分別是什麼
明清代的長篇小說四大名著分別是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紅樓夢》
《三國演義》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歷史演義小說,全名為《三國志通俗演義》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講述了從東漢末年、三國時期到西晉初年的故事。編者羅貫中將兵法三十六計融於字里行間,既有情節,也有兵法韜略。
《水滸傳》是明初施耐庵所著,講述了北宋末年,以宋江為首的108位好漢在梁山起義,以及聚義之後接受招安、四處征戰的故事。
《西遊記》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於《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取得真經,修成正果的故事。
《紅樓夢》清代作家曹雪芹創作的章回體長篇小說 ,又名《石頭記》《金玉緣》,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首。小說以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為背景,以賈府的家庭瑣事、閨閣閑情為脈絡,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中心的正邪兩賦有情人的人性美和悲劇美。通過家族悲劇、女兒悲劇及主人公的人生悲劇,揭示出封建末世危機。
四部巨著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是難分高低的,都有著極高的文學水平和藝術成就,細致的刻畫和所蘊含的深刻思想都為歷代讀者所稱道,其中的故事、場景、人物已經深深地影響了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可謂中國文學史上的四座偉大豐碑。
Ⅳ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
中國古典長篇小說四大名著,簡稱四大名著,是指《紅樓夢》、《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這四部巨著。四大名著是中國文學史中的經典作品,是世界寶貴的文化遺產。
Ⅳ 我國明清時期最著名的四部長篇小說是什麼它們的作者是誰》
《三國演義》 作者 羅貫中(元末明初)
全名《三國志通俗演義》為中國四大名著之一,是歷史演義小說的經典之作
《西遊記》 作者 吳承恩(明)
《水滸傳》 作者 施耐庵(元末明初)
又名《忠義水滸傳》,一般簡稱《水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小說
《紅樓夢》 作者 曹雪芹(清)
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長篇小說,也是世界文學經典巨著之一
Ⅵ 我國古代四大長篇小說
《紅樓夢》又名《石頭記》《金玉緣》,以賈、王、史、薛四大家族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故事為主線,圍繞兩個主要任務的感情糾葛,描寫了大觀園內外一系列青年男女的愛情故事。同時,通過對這些愛情悲劇產生的社會環境描繪,牽涉到封建社會政治法律、宗法、婦女、道德、婚姻等方面的問題,昭示了封建社會末期的失態,暴露了封建貴族階級及其統治的腐朽與罪惡,歌頌了追求光明的叛逆人物,通過叛逆者的悲劇命運宣告了這一社會必然走向滅亡。可以說,《紅樓夢》是一部我國封建社會後期社會生活的網路全書。
《三國演義》描寫的是從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近一百年的歷史風雲。全書反映了三國時代的政治軍事斗爭、各類社會矛盾的滲透於轉化,概括了這一時代的歷史巨變,塑造了一批叱吒風雲的英雄人物。在對三國歷史的把握上,作者表現出明顯的擁劉反曹的傾向,以劉備集團作為描寫的中心,對劉備集團的主要任務加以歌頌,對曹操則極力揭露鞭撻。今天我們對於作者的這種擁劉反曹的傾向應有辯證的認識。尊劉反曹是民間傳說的主要傾向,在羅貫中時代隱含著人民對漢族復興的希望。
《西遊記》是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主要描寫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沿途遇到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化險為夷,最後到達西天、取得真經的故事。小說想像力豐富,將神魔與人的形象大膽的結合,創造了一系列令人難以忘懷的造型。作品格調幽默詼諧,言語通俗簡練,生動活潑。歷代備受讀者歡迎,是長篇神魔小說中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一部。
《水滸傳》以農民起義的發生、發展過程為主線,通過各個英雄被逼上樑山的不同經歷,描寫他們由個體覺醒到走上小規模聯合反抗,到發展為盛大的農民起義隊伍的全過程,表現了「官逼民反」這一封建時代農民起義的必然規律,塑造了農民起義領袖的群體形象,深刻反映出北宋末年的政治狀況和社會矛盾。
Ⅶ 明代四大長篇小說(又稱四大奇書)是哪些
明代四大奇書是指《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和《金瓶梅》。這四部小說基本上代表了中國古代小說的四種類型,即歷史演義小說、英雄傳奇小說、神魔小說和世情小說;
實際上,它們又是南宋時期說話藝術中主要四家的延續和發展:即《水滸傳》是說鐵騎兒的發展,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章回體小說;《三國演義》是講史小說的發展,是我國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
《西遊記》是說經小說的發展,是一部藝術上卓有成就、影響很大的浪漫主義傑作,我國第一部長篇神怪小說;《金瓶梅》則是小說家小說的發展,我國第一部由文人獨立創作的長篇小說。
(7)四的長篇小說擴展閱讀:
《三國演義》的藝術成就更重要的是在戰爭描寫和人物塑造上。小說最擅長描寫戰爭,並能寫出每次戰爭的特點。注意描寫在具體條件下不同戰略戰術的運用,指導作戰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而不把主要筆墨花在單純的實力和武藝較量上。
如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等,每次戰爭的寫法也隨戰爭特點發生變化,在寫戰爭的同時,兼寫其他活動,作為戰爭的前奏、餘波,或者戰爭的輔助手段,使緊張激烈、驚心動魄的戰爭表現得有張有弛,疾緩相間。
如在赤壁之戰前描寫孫、劉兩家的合作、諸葛亮、周瑜之間的矛盾,曹操的試探,孫、劉聯軍誘敵深入的准備等等,在人物塑造上,小說特別注意把人物放在現實斗爭的尖銳矛盾中,通過各自的言行或周圍環境,表現其思想性格。
如曹操的奸詐,一舉一動都似隱伏著陰謀詭計;張飛心直口快,無處不帶有天真、莽撞的色彩;諸葛亮神機妙算,臨事總可以得心應手,從容不迫。著名的關羽「溫酒斬華雄」、張飛「威震長坂橋」、趙雲「單騎救幼主」、諸葛亮「七擒孟獲」等更是流傳極廣的篇章。
Ⅷ 明代四大長篇小說是什麼
明代的四大長篇偉構——《金瓶梅》、《西遊記》、《水滸傳》、《三國演義》,俗稱「四大奇書」。作者在中國的小說評點傳統和西方現代小說理論的雙重參照下,逐一詳考其版本、作者與時代,分析結構與修辭,論證 「反諷修正」這一藝術手法的核心作用,並將之與明代的社會文化背景與思想史脈絡勾連,進而認為:這四部小說的素材盡管都淵源有自,但卻是地道的文人小說,代表了中國散文小說體裁的成型,體現了晚明士大夫們的文化價值和思想抱負。
本書匯集了四篇研究中國明代所謂「四大奇書」的專著,這些論文皆可獨立成篇,分別作為對這幾部作品的闡釋,聽任讀者隨意取捨。但全書也想提出一些爭辯性的論點。
本書的核心論調原來是從比較文學理論的觀點出發的,即視明清小說文類為一種歸屬書香文化界的出產品,因此始終標榜著「文人小說」的概念。這個看法並不否認所謂「四大奇書」各各脫胎於通俗文化的民間故事、說書等現象,而只是強調這些長篇小說是經過文人撰著者手裡的寫造潤色才得出一新的文體來,這個體裁除了反映明清文人的美學手法、思想抱負之外,也常呈現一層潛伏在錯綜復雜的字里行間、含蘊深遠的寓意,慣用反諷的修辭法來提醒讀者要在書的反面上去追尋「其中味」。作者特別突出這四部泛稱「通俗小說」的作品富有文人色彩的一面,並不敢表示揚雅抑俗的偏見。相反,我的用意正是要推崇中國文化傳統獨有的雅俗交融的偉大精神。
Ⅸ 明代四大長篇小說(又稱四大奇書)是指哪四部書
<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學家馮夢龍稱為"四大奇書",這一稱謂一直沿用至今."四大奇書"之稱與明中後期的資本主義萌芽、市民文化勃興、傳統儒家經典遭到懷疑、大眾文化需要確立自身經典的社會文化背景相關聯,與通俗小說成為大眾的主要文化消費對象、通俗文學對大眾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產生重大影向的社會現實相關聯.因此,"四大奇書"的命名具有深刻的文化意義
Ⅹ 中國古代四大長篇小說
< 西遊記>一部勵志的作品,有夢想就去追尋,必定會成功.
<紅樓夢>假作真時真亦假,真作假時假亦真.
<三國演義>紛紛世事無窮盡,後人憑吊空牢騷.
<水滸傳> 千古為神皆廟食,萬年青史播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