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推薦 » 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

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

發布時間: 2022-04-13 05:31:47

㈠ 《羅生門》txt全集下載

鏈接: https://pan..com/s/1A1GlIJ9g2Ze7XXw-9XHFdg

提取碼: ysqw

簡介:芥川龍之介經典代表作,著名翻譯家林少華傾情翻譯。書中收錄芥川龍之介十二部短篇小說和一部隨想錄《侏儒警語》。《羅生門》以令人窒息的緊張布局將人推向生死抉擇的極限,第一次傳遞出作者對人性的透視...

㈡ 芥川龍之介有一篇短篇小說是以看一件事從不同人的角度看為中心思想的叫什麼來著

《竹林中》
《竹林中》是小說集《羅生門》中的一篇,所以有人也稱做《羅生門》
實際上小說集《羅生門》中開篇小說《羅生門》,《竹林中》是第二篇,其實是並列關系,而許多人一提到樓主問題時候第一反應是《羅生門》,其實是個大烏龍,這些侃侃而談的人未必認真看過芥川小說,或者看的是閹割移植的通俗版本,只是混個」我知道「了了
一定要分析的話(其實好文字一定要分析個子丑寅卯是種罪過),《羅生門》講的是人在面臨生存壓力的情況下,會做出原本不可能做出的行為,並找到相應的借口來安撫內心的矛盾。《竹林中》講的是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當事人會站在自己的角度上敘述他們眼中的事情經過,彼此的敘述卻如此的不同,但是他們是誠懇的,是誠懇的,他們如此相信著。

㈢ 芥川龍之介一生寫過多少短篇小說

芥川是日本大正時代小說家。他全力創作短篇小說,在短暫的三十多年生命中,寫了超過150篇短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篇幅很短,取材新穎,情節新奇甚至詭異。作品關注社會丑惡現象,但很少直接評論,而僅用冷峻的文筆和簡潔有力的語言來陳述,便讓讀者深深感覺到其丑惡性,因此彰顯其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其代表作品有《羅生門》《竹林中》等

㈣ 芥川龍之介一生中取得了哪些文學成就

芥川龍之介一生創作了中短篇小說一百多篇,還寫下不少童話、小品、隨筆、札記、評論、戲劇等等,他為日本人民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學遺產。他在藝術上精益求精,苦心孤詣,所以篇篇作品構思奇巧、寓意新穎、俊逸精當,構成一個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因之他被稱為日本近代文學中的「短篇小說巨擘」;又由於他的作品奇特、別致、詭譎,所以他又被稱為曠世的「鬼才」。他的文學成就是巨大的。正因為如此,一些文學評論家把他那個時代稱之為「短篇小說全盛時期」。

㈤ 芥川龍之介的一生是怎樣的呢

芥川龍之介,1892年出生於東京。

芥川龍之介出生後不久,因為母親生病,不得不送給舅父芥川道章家寄養,後成為芥川家養子,更姓芥川。舅父是沒落武士出身,雖有薄產,但還需依靠供職的薪金過活。養父尚喜南畫與俳句,居住地區又是江戶時代文人墨客萃聚之處,芥川自幼在這樣一個文化藝術氛圍濃郁的環境中生活,因此熟通琴棋書畫。

他自幼聰明、好學善思,但體弱多病,神經異常敏銳,少年時期就閱讀了大量的文學作品,表現出濃厚的文學興趣。1913年中學畢業,以優等生被優先錄取在東京高等學校學習。

大學時代,他更廣泛地接觸了西方文化,尤其是19世紀末的西方文學對他影響更深,如斯特林堡、法朗士、波德萊爾、王爾德、愛倫·坡等作家,正如他自己所述:「我也是在19世紀90年代的藝術氣氛中成長起來的」(《萩原朔太郎》)。這初步形成他的人生觀和藝術觀:在思想傾向上,他有早期法朗士的懷疑主義思想和波德萊爾的悲觀厭世情緒;在藝術觀念上,他有王爾德的唯美主義的美學觀。他同時開始了文學創作嘗試,參加了「新思潮」文學組織,並是其中得力的一員。後來經文友的介紹加入了夏目漱石的「星期四聚會」,成為夏目的門生。在夏目指導下進行創作,取得了文壇上的名聲。

大學畢業以後,在海軍軍官學校任教。這時期出版了小說集多種,成為當時知名的作家。1919年3月辭去教職,加入「每日新聞」社,專門從事文學創作。1921年3月曾被新聞社委派到中國考察,先後旅行了上海、杭州、南京、武漢、長沙、北京、沈陽等地,因身體健康不佳和中國動亂,不得不提前回國。在中國,他游覽了許多名勝古跡,結交了不少中國名士,也目擊了日本帝國主義者的侵略給中國造成的災難,這些內容都寫進了《中國游記》里。

芥川龍之介晚年過著「多事、多難、多憂」的日子。他身體病弱,精神恍惚,由於社會矛盾的加劇引起思想的恐慌愈來愈嚴重,加之家族經濟的負擔加重,使他悲愁難消、痛苦難解,終於在1927年7月24日凌晨服毒自殺。他的死是社會問題。他在遺書中說他「對未來懷著莫名其妙的不安」(《致友人書》),正是因為這種不安的感覺導致出自戕的行為。這體現了一個敏感的小資產階級作家在動盪不安和矛盾加劇的社會面前的恐懼感和絕望感。

芥川龍之介一生創作了中短篇小說一百多篇,還寫下不少童話、小品、隨筆、札記、評論、戲劇等等,他為日本人民留下了一筆豐富的文學遺產。他在藝術上精益求精,苦心孤詣,所以篇篇作品構思奇巧、寓意新穎、俊逸精當,構成一個絢麗多姿的藝術世界,取得了很高的藝術成就。因之他被稱為日本近代文學中的「短篇小說巨擘」;又由於他的作品奇特、別致、詭譎,所以他又被稱為曠世的「鬼才」。他的文學成就是巨大的。正因為如此,一些文學評論家把他那個時代稱之為「短篇小說全盛時期」。

芥川龍之介十多年的創作生涯可以分為兩個時期,以他辭去教職而專事文學事業的1919年為界,前後兩期在創作傾向、藝術風格方面,有很多不同。

第一個時期是以歷史小說為主,他發揮了自己學識豐富的特長,廣采歷史軼事、傳聞,寫出了眾多的特色鮮明的歷史小說。他的兩篇成名作品《羅生門》(1915)和《鼻子》(1916)都取材於日本古代故事文學集《今昔物語》,利用歷史的場景,寫出當時日本資本主義社會中的人和事。《羅生門》寫在古代平安朝末期,災難橫生,京都荒涼,一個被解僱的僕人走投無路,來到羅生門樓避雨,見門樓上屍骨如山,一個瘦弱老婆在拔死人的頭發。他本想申斥老婦的不義行為,轉念在生死攸關之時無道德觀念可言,旋即持刀脅迫老婦,剝其衣裳而去。《鼻子》描寫一位寺院方丈,鼻子長半尺,受人譏笑,使他甚為苦悶。他多方求助偏方,使鼻子短如常人狀,但又招來更多的人訕笑,這更使方丈不安,以致日夜苦惱,忽然一夜鼻子長如以往,才使方丈安心。這兩篇作品,洗練精悍,立意奇巧,而且語言幽默、詼諧,得到夏目漱石很高的贊賞。前篇借用僕人的轉念,深刻地揭示人們在生死關頭,只為個人打算的自私自利的心理;後者以方丈鼻子受盡別人的嘲弄,披露了人們專以別人不幸而快慰的陰暗心理。盡管作品讓人忍俊不禁,但其背後卻潛藏著作者的不安和痛苦的心情,他把人情的冷漠看成是人類墮落的深淵。

《戲作三昧》(1917)描寫的是封建末期江戶時代小說家曲亭馬琴晚年的一天生活,通過馬琴潛心於完成終生大作《南總里見八犬傳》的創作活動,吐露出芥川創作的甘苦,表達了他在藝術上刻意追求和不懈努力的精神。他筆下的馬琴是「想表現我內心活動而假託的馬琴」(《致邊渡庫輔書》)。

《地獄圖》(1918)也是取材於藝術家生活的歷史小說。它描寫封建領主大公名下的一位名畫師良秀的不幸遭遇和追求藝術完美的精神。良秀與《戲作三昧》的馬琴一樣,也是一位藝術大師,他自恃藝術高明,不屈從封建勢力的壓迫,作畫嘲弄僧侶和佛陀,就連封建領主大公他也不放在眼裡。他和秀麗端莊、溫馴善良的女兒相依為命,但女兒不幸自幼成為領主府邸的使女。良秀除作畫之外,唯一的願望是把女兒領出府門團聚。他願為領主畫一幅地獄圖的屏風以換得女兒的自由。他為了在創作上有實感,養了鷹、蛇之物,還把弟子捆綁起來讓鷹、蛇來咬,使弟子恐慌萬狀,以便誘發出他的創作靈感。他想目擊火燒華貴牛車和車子中嬪妃的凄慘景象,以便作畫。陰險的領主答應畫師的要求。領主驕奢淫逸,貪圖畫師女兒的美色,幾次下手均未得逞。他借畫師的要求,報復畫師父女,把畫師女兒捆在牛車里,架火燃燒。良秀見之,無限驚愕,但當看到女兒在烈火彌漫當中痛苦萬狀之時,又觸發了他的藝術天性。他隨即作畫,在完成精美的屏風之後的第二天夜裡,就懸梁自盡了。

作品情節緊湊、氣氛緊張。它沒有幽默、詼諧的語調,代之以肅穆、嚴厲的批判。作者以極大的憤怒把批判矛頭指向封建統治者的殘暴。大公是扼殺人性和藝術的暴君,他所統轄的府邸就是人間地獄。作品生動有力地勾畫了一幅封建社會的地獄圖。畫師良秀不惜一切,甚至不顧女兒的生命來追求藝術的精美,體現了作者的藝術至上主義傾向。作品最後以領主的驚慌和屏風地獄圖成為傳世之寶來結束,指出了社會最有價值的是精美的藝術品,藝術家要不惜一切追求藝術的完美。芥川說過:「人生不如波德萊爾的一行詩」(《某傻子的一生》)。他這種唯美主義傾向,對後來的日本作家頗有影響。自然這種傾向是唯心的,但在當時卻是對污濁現實社會的一種反抗,而且為了藝術完美而刻意求精,努力於技巧的提煉和純熟,也是值得稱道的。

芥川的歷史小說是出色的,它題材多樣,形式小巧玲瓏,而且立意新穎,代表了日本近代歷史小說的最高成就,尤其藉助歷史的裝束,演出現代生活的悲劇,寄寓著深刻的哲理,這在盛行自然主義描寫的時代以及盛行「白柳派」溢於言表的情感的抒發的文壇上,的確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

1919年以後,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日本社會發生了激烈的動盪,當時社會思想活躍,民意沸騰,反政府的群眾活動不斷涌現,革命的、民主的力量迅速增強。社會的巨大變動也沖擊了芥川的書房,使他從藝術迷宮中走了出來,關注社會的激變。在創作上,他開始脫去歷史的外衣,逐漸直接取材於現實生活,描寫了日本資本主義社會的種種現象。第一篇具有鮮明現實傾向的作品是短篇小說《桔子》(1919),它是一幅列車上的即景寫生,寥寥幾筆,勾畫出一幅生動感人的畫面。一個鄉村小姑娘去城裡做傭人,在停車的三岔路口上見到前來送行的三個弟兄,她探身窗口報之微笑,並把手中的幾個桔子酬謝了弟兄。貧家孩子姐弟之間的真誠情誼躍然紙上,使人感到社會的光明。在一旁觀看的「我」「頓時恍然大悟」,「忘記那無形的疲勞和倦怠,以及那不可思議的、庸碌而無聊的人生」。作者捕捉到勞動人民的真摯淳樸的情感予以表現,反映了他的人道主義的思想和對人類的希望。《桔子》是他作品中少有的對生活抱以明快心情的佳作。

繼《桔子》之後,芥川又寫出表現近代知識青年生活苦惱的作品:《保吉的札記》(1923)、《大導寺信輔的前半生》(1924)、《秋》(1926)以及《玄鶴山房》(1927)等。

《玄鶴山房》以老畫家崛越玄鶴死前病榻的生活為中心,揭示了資產階級家庭中的明爭暗鬥。畫家的女兒女婿從不把重病的父母放在心上,而是希望父母早死,家產可以早日到手,並且還防範父親外室阿芳母子前來干擾財產繼承。老畫家目睹家庭的矛盾,自嘆一生「卑劣」,感到絕望。自縊未遂之後不久病故。作者深刻剖析了這個家庭的成員無不是自私自利者,他們每一個慾念,每一個行動無不牽動個人的私利。只有出身下層的外妾阿芳才真誠希望丈夫病癒,前來盡心侍奉。作品最後寫畫家死後出殯,作者讓一個進步的大學生出場,暗示了舊時代即將過去,新時代將要到來。小說用一幕資產階級家庭日常生活的悲劇,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作品陰沉灰暗,是芥川自稱為「極為陰郁的力作」(《致吉田泰司書》)。

《水虎》(又譯《河童》,1927)是一部傑出的現實主義諷刺小說。它借用一個精神失常的人口述,偶入半人半妖的水虎世界的所見所聞,全面抨擊了日本資本主義社會。水虎國是異常發達的工業國,「平均每月發明七八百種新機械」投入生產,每月也有大批水虎失業。失業的水虎被瓦斯成批毒死,製成肉食品,傾銷市場,以消除水虎罷工反抗。水虎社會也有法律,它以指控罪名為手段,受害者承受精神壓力自行暴亡,它也用軍警鎮壓不合時流的藝術表演。水虎國里黨派之爭尖銳,各黨派都標榜自己是全體水虎利益的代表者。執政黨受報界政客的指使,報界則受到資本家的支配。統治者還可以隨意發動戰爭,驅使成千上萬的水虎去當炮灰,而資本家乘機大作投機生意,大發不義之財。水虎世界在作者筆下,就是一個活脫脫的資本主義社會的寫照,作者借它影射業已軍國主義化的日本,對其予以諷刺和批判。

芥川後期創作有不少的優秀作品,現實主義批判精神加強,同時,悲觀、厭世的情緒也有所增長。《竹叢中》(1921)借用歷史題材,寫了一件情殺案,由於供詞相異,案情難以辨認。作品的目的不在於製造一件情節離奇、懸念眾多的奇案,而是要說明客觀真理難以掌握,表露出作家的深刻的悲觀主義傾向。

正因為如此,他在晚年背負著沉重的思想壓力,在社會矛盾加劇、革命發展的形勢下,終不能棄絕舊物、擺脫舊時代的束縛而自滅。

從日本文學發展來看,芥川龍之介的創作標志著一個時代文學的轉換,而他的死則標志著日本近代文學的結束。

他的文名早已超出日本疆界,在世界上享有盛譽。20世紀20年代我國魯迅先生就曾翻譯了他的作品,以饗我國讀者;二次大戰之後,他的作品被譯成多種文字,成為世界人民共享的藝術珍品。日本文學界為了紀念他,每年召開「水虎」忌,還設立了以他為名的芥川文學獎——日本文壇上最高的文學獎。

㈥ 如何評價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

芥川最令人稱奇的地方在於,他的許多作品是從已有的傳說和故事稍加改編而來。而這寥寥幾筆的改動卻能給故事賦予之前沒有的更加耐人尋味的另一層含義。
首先看他的小說風格:潔凈。終生不寫粗野的文學,潔凈是芥川文學的魅力所在。文字洗練、狷狂、典雅,有太白的風骨,也有愛倫坡的詭異。藝術感受性敏銳,追求形式,強烈地關心文體與結構,正如他所說:「輕視技巧的人,壓根不懂藝術。」
拋去技巧方面,芥川對於人性方面的刻畫更是觸目驚心,甚至令人膽寒。「摘花飛葉可傷人」。
他的小說題材大多取自歷史,原典用的最多的是《今昔物語》,更有不少是取自中國古代典籍。他從讀書中產生作品,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寫得不只是歷史背景下的故事,而是他所處那個時代的經歷。在其高雅文章的背後隱藏著的,是沉重的黑暗。
魯迅談到芥川龍之介的作品時說:「所用的主題最多的是希望之後的不安,或者正不安時之心情。」
「外面只有黑漆漆的夜」,「旁觀者的利己主義」,《羅生門》《鼻子》這兩篇小說基本上確定了他的創作手法與方向。「善與惡不是相反的,而是相關的。」
他是名副其實的藝術至上主義者,當之無愧的鬼才。

㈦ 求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的賞析

一個進城打工的貧窮小姑娘從車窗口給前來送行的弟弟們扔下幾個金色的桔子,這種人間親情深深地打動了悲觀厭世的「我」。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桔子》通過這樣一件「偶然遇到的小事」,抒發了作者對美好事物的憧憬。然而,當時殘酷的社會現實卻使芥川茫然不安,倍感失望.
<桔子》反映了小姑娘美麗高尚的心靈,以及純真的感情。桔子是光明、純潔的象徵。這樣的賞析分析小說正是80年代較為流行的評論欣賞的調子,總要為小說掛上一個光明的尾巴,這與當時的政治氣候有關,文學欣賞評論還不能完全從政治的影響下解脫出來,所以這樣必然就影響了欣賞者欣賞的深度.
芥川龍之介的《桔子》中我最為感動的也是小姑娘拋出桔子的細節。但是我認為這個桔子並不是象作者所分析那樣的是光明和純潔的象徵,這許多處描寫是作家精心刻畫的一幅畫。在這幅畫中,充滿整個畫面的是大量的憂郁、陰暗、厭惡、凄涼的冷色調,令人昏昏欲睡的難聞的氣味的冷色調,可是在這幅畫的中心卻是作家精心畫上的亮點:小姑娘的紅臉蛋;三個弟弟的紅臉蛋;五六隻黃燦燦的桔子。正是一紅一黃的暖色調,這鮮艷的色彩才沖去了「我」心中的昏暗。景物中有色彩的強烈對比,人物描寫有心情的前後變化。這里就是作家精心使用的色彩對比的技巧,一直到今天還能產生強烈的視覺效果,對讀者的感情產生強烈的沖擊。從而使我們了解到在那樣一個年代,還曾經有過這樣一部分對社會,對時代產生強烈失望感的人。他們即便是在強烈的厭惡和失望中,仍有對普遍人性人情的嚮往。他們也仍在渴望著人類最普遍最常見的感情,可是這種感情即便是在今天也是很難找到它最簡單無私的一面的。

㈧ 解讀一下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羅生門》

小說簡介
芥川龍之介創作的短篇小說《羅生門》本身是一個來自佛教禪經裡面的故事。講的是在一個戰爭年代,一個被主人趕出來的僕人,思想上正在做強盜和被餓死之間掙扎。這時正巧走到一個到處都堆滿死屍的地方,也就是叫做羅生門的地方,他壯起膽子,想進去找到一些財物。結果他竟然發現有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婦人正在從一個年輕女子的死屍頭上拔頭發。他沖上去說你這個沒人性的,竟然對死屍也不放過。老太婆解釋說她只是想用這些頭發做個頭套謀生罷了。她說「曾經這個婦人,用蛇肉曬干當做魚干來賣,吃了魚乾的人們覺得很好吃,婦人得以維持生計。我並不覺得這婦人做錯了,她跟我一樣都是為了生存啊!」於是,僕人大悟了,既然是為了生存,還有什麼不可以的?於是,他就搶了老太婆的衣服逃走了,並且從那以後再也沒人見過他。

芥川龍之介曾經喜歡上一名寡婦,在當時那個時代,這種行為是不被世俗所容忍的,他的養父也不允許他們再來往,因為養父對他恩重如山,他無法忤逆養父的意願,於是對這樣無能的自己感到怨恨,無法與自己心愛的女人在一起,無法做自己想做的事兒,無法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所以他把這種願望寄託在了小說中,在讀者看來,下人是個強盜,是個品行不端正膽小且又無能的人,但是在芥川龍之介眼裡,這種不被世俗拘束,想做什麼就可以不顧一切的去做的人,恰恰是芥川龍之介心中最嚮往的也不一定。
《羅生門》(芥川龍之介)原來的出典是在平安朝的故事集《今昔物語》里。《今昔物語》日本平安朝末期的民間傳說故事集,以前稱《宇治大納言物語》,相傳編者為源隆國,共三十一卷。包括故事一千餘則,分為「佛法、世俗、惡行、雜事」等部,以富於教訓意味的佛教評話為多。

㈨ 芥川龍之介的《鼻子》想要表達什麼

小說中旁觀者的態度,從最初的些許同情,到內供鼻子變短之後的放肆嘲笑。對此,芥川龍之介用理智的話語歸納為「旁觀者的利己主義」。

該作描寫一個老和尚因鼻子過長而苦惱不已,想方設法要對身體器官進行矯形。經過一番頗富戲劇性的折騰,老和尚的鼻子終於如願以償地縮短了。然而,老和尚還沒來得及享受「手術」成功帶來的喜悅,就開始心生悔意。

導致這心理驟變的原因說來十分簡單——鼻子修復後,老和尚遭到了眾人更為猛烈的嘲笑。惶惶不安中,一天,奇跡終於發生了。老和尚的鼻子又恢復了原來那副形狀。

藉此作品來表達有一些人總覺得這樣不好那樣不好等真的改變了他又懷念。

(9)芥川龍之介短篇小說擴展閱讀:

作品的影響

《鼻子》是芥川初期創作的小說,首次刊載於1916年2月《新思潮》復刊號。這篇僅僅17頁的小說使得當時年僅23歲的芥川龍之介在文壇嶄露頭角,備受關注。

甚至得到文學大家夏目漱石的贊賞和推崇:「他將是獨一無二的作家」、「那樣的作品再寫上二三十篇當會成為文壇上無與倫比的作家」。山本有三誇獎芥川這部精短之作「精彩得足可選進國家選定的教科書中去」。

《鼻子》讓芥川龍之介獲得了文學生涯上的成功,奠定了在日本近代文學上的地位。

《鼻子》是根據《今昔物語》中《池尾禪珍內供鼻語第二十》,加之受《宇治拾遺物語》第二卷《長鼻僧人》及果戈里的《鼻子》的影響創作而成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鼻子》

㈩ 如何評價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

芥川龍之介的短篇小說的獨到之處在於他從細處著手,或取材於現實,或從日本、中國的歷史傳說故事吸取靈感,不拘泥於時代,描繪武士、貴族、僧侶、匠人、盜賊、平民等等各色人等的離奇故事,縱觀他的全部短篇,也是一種對人間百態的展現。

芥川對人的心理狀態描述是源於他自己的親身經歷以及對社會人情的觀察。他擅長心理描寫,對人性做深層的挖掘,他筆下的主人公幾乎沒有幾個算得上是可愛的人,除開那些窮凶極惡之人,最平常的普通百姓也是懷著隱秘不足外道的心思。



人物影響

芥川龍之介與森鷗外、夏目漱石被稱為20世紀前半葉日本文壇上的三巨匠。

在短短12年的創作生涯中,芥川龍之介寫了148篇小說,55篇小品文,66篇隨筆,以及大量的評論、游記、札記、詩歌等。

他的每一篇小說,題材內容和藝術構思都各有特點,這是他在創作過程中苦心孤詣地不斷進行藝術探索的結果。他的文筆典雅俏麗,技巧純熟,精深洗練,意趣盎然,別具一格。在日本大正時期的作家中佔有重要地位。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