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小說
⑴ 有哪些客觀描寫中國近代史的歷史小說
1、《孽海花》作者:曾樸
《孽海花》,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全書共三十五回,以蘇州狀元金溝和名妓傅彩雲的經歷為線索,展現了同治初年至甲午戰爭這三十年中國社會政治文化生活的歷史變遷。
2、《官場現形記》是晚清四大譴責小說之一。作者:李伯元
3、《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吳趼人。這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長篇小說。它通過主人公九死一生從奔父喪開始,至其經商失敗為止所耳聞目睹的近200個小故事,勾畫出中法戰爭後至20世紀初的20多年間晚清社會出現的種種怪現狀,揭露日益殖民地化的中國封建社會的政治狀況、道德面貌、社會風尚以及世態人情。
4、《老殘游記》,清末中篇小說,是劉鶚的代表作,流傳甚廣。小說以一位走訪郎中老殘的游歷為主線,對社會矛盾開掘很深,尤其是他在書中敢於直斥清官誤國,清官害民,指出有時清官的昏庸並不比貪官好多少。這一點對清廷官場的批判是切中時弊、獨具慧眼的。
5、《海上花列傳》,清末小說,作者韓邦慶。這部長篇小說的主要內容是寫清末中國上海十里洋場中的妓院生活,涉及當時的官場、商界及與之相鏈接的社會層面。《海上花列傳》是最著名的吳語小說,也是中國第一部方言小說。後世張愛玲曾將其翻譯為國語,命名為《海上花》。
6、《曾國藩 》是 唐浩明所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經過多年潛心研究,結合史實,深刻形象地描述了曾國藩毀譽參半的人生歷程,發人深思。
7、《星星草》作者:凌力。它反映了自一八六四年天京失陷到一八六八年捻軍最後失敗的四年間的農民革命戰爭,塑造了賴文光、張宗禹、任化邦等農民革命英雄的形象,揭露了清王朝腐朽、反動的統治以及僧格林沁、曾國藩、李鴻章等人勾結帝國主義對農民起義所進行的殘酷鎮壓。書中還通過青年書生李如秀、名妓女鄭玉鶯、江洋大盜盧騰海的命運和遭遇,描繪了我國十九世紀六十年代各個階級、階層之間的矛盾和復雜的社會關系,展示出當時社會生活的風俗圖畫。
8、《胡雪岩》作者:高陽。《胡雪岩》具有時代價值,不但勾勒出一位傳統中國商人的典型,更藉主角的胸襟與抱負,為今日的商壇樹立順變應時,自我期許的理想形象。
⑵ 關於中國近代史的名著
魯迅:《朝花夕拾》 《彷徨》 《吶喊》 《故事新編》 (小說集)
郭沫若:《女神》 《星空》(小說集)
小說
茅盾:《子夜》 《虹》 《第一階段的故事》 《鍛煉》 《腐蝕》 《春蠶》 《秋收》 《寒冬》 《林家鋪子》
郁達夫:《沉淪》 《南遷》 《銀灰色的死》 《茫茫夜》
冰心:《繁星 春水》《寄小讀者》 《再寄小讀者》 《三寄小讀者》
老舍:《趙子曰》《駱駝祥子》 《四世同堂》 《月牙兒》 《龍須溝》
葉聖陶:《飯》 《校長》 《夜》 《一篇宣言》《倪煥之》
巴金:《春》 《秋》《家》《滅亡》《新生》
趙樹理:《小二黑結婚》《李有才板話》《三里灣》
⑶ 有哪些關於中國近現代史的小說啊〔急求〕
一江春水向東流,傾城之戀,四世同堂,駱駝祥子,金粉世家,一雙秀花鞋,圍城,家,春,秋,雷雨,茶館(話劇)…
⑷ 有什麼反映中國近現代史的小說
建議你去看看茅盾的小說.長篇小說】: 《子夜》、《蝕》三部曲 、《腐蝕》、《虹》 、《鍛煉》 、《霜葉紅似二月花》 、《霜葉紅似二月花》續稿 、《多角關系》 【短篇小說】: 《報施》、《創造》、《春蠶》、 《大鼻子的故事》 、《林家鋪子》、《色盲》、《詩與散文》 、《石碣》 、《手的故事》 、《水藻行》 、《小巫》、《煙雲》 、《有志者》 、《自殺》 【散文】: 《白楊禮贊》、《賣豆腐的哨子》、《人造絲》、《全運會印象》、《車中一瞥》、《鞭炮聲中》 、《談月亮》 、《霧中偶記》、《大地山河》 《子夜》出版於1933年,震動了中國文壇,瞿秋白把這一年稱為「子夜年」,可見它的影響之大。這部長篇圍繞著民族資本家吳蓀甫與買辦趙伯韜之間的尖銳矛盾,全方位、多角度地描繪了30年代初中國社會的廣闊畫面:工人罷工,農民暴動,反動當局鎮壓和破壞人民的革命運動,帝國主義掮客的活動,中小民族工業被吞並,公債場上驚心動魄的鬥法,各色地主的行徑,資本家家庭內部的各種矛盾……通過這些多姿多彩的生活畫面,藝術地再現了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的風雲,反映了革命深入發展,星火燎原的中國社會風貌。茅盾以《子夜》這部長篇傑作的創作,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績。 《子夜》是中國現代著名作家茅盾1896一1981創作的長篇小說,初版印行之時1933年即引起強烈反響。瞿秋白曾撰文評論說:「這是中國第一部寫實主義的成功的長篇小說。」「一九三三年在將來的文學史上,沒有疑問的要記錄《子夜》的出版。」《〈子夜〉和國貨年》歷史的發展證實了瞿秋白的預言。半個多世紀以來,《子夜》不僅在中國擁有廣泛的讀者,且被譯成英、德、俄、日等十幾種文字,產生了廣泛的國際影響。日本著名文學研究家筱田一士在推薦十部二十世紀世界文學巨著時,便選擇了《子夜》,認為這是一部可以與《追憶逝水年華》普魯斯特、《百年孤獨》加西亞·馬爾克斯媲美的傑作。 茅盾的小說,素以全景式地展現宏闊的社會生活畫面見長。《子夜》的舞台設置於三十年代初期上海。作家並沒有截取某條小巷或某個街角,而是從居高俯視的視角,整體展示這座現代都市的方方面面:資本家的豪奢客廳、夜總會的光怪陸離、工廠里錯綜復雜的斗爭、證券市場上聲嘶力竭的火並,以及詩人、教授們的高談闊論、太太小姐們的傷心愛情,都被組合到《子夜》的情節里。同時,作家又通過一些細節,側面點染了農村的情景和正發生的中原的戰爭,更加擴大了作品的生活容量,從而實現了他所設定的意圖:「大規模地描寫中國社會現象」,「使一九三零年動盪的中國得一全面的表現。」當然,茅盾的「大規模」「全面」描寫,並不是把各個生活斷片隨意拼帖在一起。他精心結構,細密布局,通過主人公吳蓀甫的事業興衰史與性格發展史,牽動其它多重線索,從而使全篇既展示了豐富多彩的場景,又沿著一個意義指向縱深推進,最終以吳蓀甫的悲劇,象徵性地暗示了作家對中國社會性質的理性認識:「中國沒有走向資本主義發展的道路,中國在帝國主義的壓迫下,是更加殖民地化了。」 茅盾近乎以寫史的態度創作小說。《子夜》的情節,是被鑲嵌在一九三零年五月到七月這一真實的歷史時空里的。小說中描寫的一些情景,如公債交易、蔣馮閻大戰等,都是有據可查的真實的史實。《子夜》把這類非虛構性的話語引進小說,與虛構性話語融匯、輝映,應該說是相當大膽而富有創造性的文體試驗。《子夜》的史詩品格,無疑得益於「詩」與「史」兩種語言巧妙調適與組合。 《子夜》在整體布局上具史詩般宏闊,但細節描寫的筆觸又極為委婉細致,剖析人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顫動的波紋。這一特點,早在三十年代,吳宓先生就曾指出過並大加贊賞,稱《子夜》「筆勢具如火如荼之美,酣姿噴薄,不可控搏。而其細微處復能婉委多姿,殊為難能可貴。」茅盾認為吳宓的評論真正體會到了「作者的匠心」。 《蝕》描繪了大革命前後某些小資產階級知識青年的生活經歷和思想動態。《林家鋪子》以林老闆經營的小店鋪的興衰沉浮為中心,多方面地描寫了林老闆與整個社會的聯系,闡釋了林家小店鋪的破產是整個工商業共同的前途的重要思想。《春蠶》通過農民老通寶一家人蠶花豐收,而生活卻更加困苦的事實,明明白白地告訴人們:農民真正的出路,需在豐收之外去尋找。如同《子夜》一樣、《林家鋪子》和《春蠶》也是很有代表性的社會剖析小說。它們長期地被選入中學語文教材,是供青少年學習的範文。《林家鋪子》和《子夜》還被拍成電影,在中國廣大城鄉引起強烈反響 。
⑸ 誰能給我推薦一本中國近代史小說
中華第四帝國、龍起南洋、大逆轉1906、鐵血強國這四本是最好看的!全都是滅日屠美,滿足你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