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小說排行 » 現代通俗小說介紹

現代通俗小說介紹

發布時間: 2023-06-05 02:10:17

Ⅰ 通俗文學包括哪些

通俗文學包括:

1、小說,小說是通俗文學的重要載體之一。小說中的通俗文學是滿足社會上最廣泛的讀者群需要,適應大眾的興趣愛好、閱讀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創作的一類小說。

2、戲曲,戲曲也是通俗文學的重要的形式之一。戲曲強調表演性,往往能給觀眾視覺和聽覺方面沖擊和享受,老少皆宜,特別是在古代廣泛受到市民階層的喜愛。

3、相聲,相聲通過表演者的口技和語言能力,達到娛樂的目的。雅俗共享,適合廣大人民群眾,相聲是通俗文學的主要表現形式之一。

4、小品,小品是通俗文學創造比較快捷的品種之一,主要通過講述人生百態,以達到娛樂人民、贊揚或批評社會某種現象的目的。

5、影視作品,大部分影視作品也是屬於通俗文學的范疇,且屬於傳播速度最快,最受廣泛群眾歡迎的文學通俗形式之一。



通俗文學矛盾:

中國的「通俗文學」在今天是獲得了巨大的合法性和確定性,上接唐傳奇、宋話本、明清的章回小說,中承晚清之譴責與黑幕,到張恨水、程小青、李壽民等等,再到是金庸、古龍和瓊瑤,如果算到如今這個「網路時代」,就有安妮寶貝等作者。

「通俗文學」成了一個一脈相傳的偉大的傳統,在這個傳統中,形成了自己的古典,自己的過渡和自己的現代化進程。在這個通俗文學的現代化進程當中,趙樹理,包括後來的山葯蛋派,包括後來的黃子平意義上的「革命歷史小說」。

對於「八大樣板戲」,范伯群先生的看法是:總算是用行政手段推行而達到了極致,可以說達到了全民『大普及』,但這些作品的創作既不符合創作的內在規律,也無法進入民眾的心靈。

Ⅱ 最經典的現代國外小說…

屠格涅夫的《
初戀
》,文筆干凈
現代外國流行通俗小說《
百年孤獨
》,奇幻怪誕
威廉·斯泰龍]
蘇菲的選擇
[卡爾-傑拉西]
諾貝爾的囚徒
[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婭]
青春禁忌游戲
[艾倫·紐哈斯]
一個狗.娘.養的自白
[
崔仁浩
]
火鳥
[
丹尼爾·凱斯
]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海倫·格莉·布朗]
單身女孩
...展開屠格涅夫的《初戀》,文筆干凈
現代外國流行通俗小說《百年孤獨》,奇幻怪誕
威廉·斯泰龍]
蘇菲的選擇
[卡爾-傑拉西]
諾貝爾的囚徒
[柳德米拉·拉祖莫夫斯卡婭]
青春禁忌游戲
[艾倫·紐哈斯]
一個狗.娘.養的自白
[崔仁浩]
火鳥
[丹尼爾·凱斯]
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
[海倫·格莉·布朗]
單身女孩
[
維克多·葉羅菲耶夫
]
俄羅斯美女
[
楊二車娜姆
]
七年之癢
收起

Ⅲ 中國現代通俗小說現代化的標志是什麼

《海上花列傳》是中國文學古今轉型的一個鮮明的標志。從題材選擇、人物設置、語言運用、藝術技巧乃至發行渠道,都顯示了它的原創性才能,也說明了中國文學即使沒有外國文學思潮的助力,也會走上現代化之路,我們民族文學自身就有這種內在的動力。《海上花列傳》作為通俗小說的優秀代表作比精英文學早四分之一世紀就悄悄地為中國文學開拓著現代新墾地。《海上花列傳》在中國文學史上可說是光芒四射的。至少有四位大師級的文學家——魯迅、胡適、張愛玲以及劉半農,他們都給予它高度的評價,是公推的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開山之作。不過要說言情長篇小說中的開山之作,還是張資平的那部《沖積期化石》。這兩部一個是中國現代通俗文學的開山之作,一個是中國言情小說的開山之作。

Ⅳ 求歐美當代的通俗小說

現當代歐美通俗文學一席談
1979年那年,當我沉醉與歐美18-19世紀作品時,那時看到聽到的還是《高老頭》,《巴黎聖母院》,雨果,托爾斯泰,馬克吐溫這些熟而又熟的名字和他們寫的書,那悠然而緩慢的節奏,敘說著一個個古老的故事。而大學里的外國文學課,教授們還在咀嚼著契柯夫,大仲馬,歌德這些經過一場大風暴的還保留在中國知識分子頭腦里的名字,對我們那一代年輕人,這些也還算是新鮮的知識,正當我們如痴如狂的在閱讀這些書時,出版界已在悄悄的在作著出版更多更現代世界文學作品的嘗試和准備。
一天有人從北京給我家帶了一套由美國作家赫爾曼 沃克撰寫的《戰爭風雲》(人民文學出版社),從此有十來年我與這部書為伴。這部書給我打開了通向外部世界的窗口。小說描寫的是二戰時期美國海軍中校維克多 亨利一家在戰爭期間的遭遇,小說題材廣泛,幾乎涉及二戰所有的大事件,小說描寫了亨利的妻子羅達。兒子華倫,拜倫,女兒 ,兒媳娜塔麗的感情故事和個人在那場戰爭中的遭遇,特別是作為猶太學者的娜塔麗被關入集中營,受到的非人虐待和華倫的死,維克多 亨利個人在戰爭中的升遷等,和當時的總統羅斯福,邱吉爾,斯大林,希特勒的活動祥腔沖,應該說這部書對我沖擊不小,經過多年的封閉,我們這一代應該說對外部世界的生疏已到了無知的程度。
不久,更多的介紹現代,當代外國文學的雜志問世了,有世界文學,譯林,譯從,世界文藝,當然這里最突出的就是以介紹外國通俗文學的《譯林》為最受年輕人的青睞。最初的幾期還都介紹的當時社會上已經有的電影等原著,以後內容開始逐漸豐富,介紹了許多就是在現在仍然很耐看的當代歐美作品,如《羅伯特家的風波》(1982),《羅馬之夜》圓頃(1982),《天使的憤怒》(1982), 《誤診》(1985),《血謎》(1989),《硃砂》,
如《艾蒂安》是類似於《基督山伯爵》的當代小說,描寫二戰期間,青年艾蒂安遭到朋友陷害,最後在成了富翁復仇的故事,而《效能專家》則生動的描寫了一個在大學中狂妄自大,畢業後在尋找工作的過程中處處碰壁,幾乎流落到街頭,要靠小偷,妓女生存的地步,而最終成功的故事。
我讀的最多是還有《獅身人面像》,是描寫一美國女考古學家獨自到埃及金字塔內考古的故事,故事險謹殲象環生,跌宕起伏。英國短篇小說《特權》(1984)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在遭到某大報誣陷後,如何機智的採用巧妙的方式逼迫該大報走上法庭,從而為自己伸冤的故事。
美國長篇小說《綠色國王》描寫了一個17歲猶太少年被納粋活埋,從死人堆里爬出的天才,赤手空拳在美國打天下,最後成了億萬富翁,創建自己理想中的王國的故事。
西方當代作品中描寫二戰的作品很多,這些作品往往立意深遠,題材廣泛,讓人久思不忘。
才去世的加拿大著名作家阿瑟 赫利的《08 跑道》(1982)描寫了一架滿載球迷的現代化飛機在空中正副駕駛員都由於食物中毒暈倒的情況下,飛機在一個當過二戰時期的戰斗機飛行員的旅客駕駛下,由地面指揮安然著陸的故事,這部作品描寫了旅客,空中小姐,地面工作人員在遇險的狀況下人們的相互之間的關懷,友情,和機智。
通過西方小說來了解西方是我們不出國,了解西方較好的渠道,從此以後,西方究竟如何在我的心中有了很深很具體的形象。而這在學校里恐怕就學不到了。

所推薦的書目 一般書店都是有售的。

Ⅳ 通俗小說的現代派別

20世紀中國通俗小閉裂薯說的海派、津派和港派
20世紀引領中國都市文化潮流並具有特色的地區主要有:上海及其周邊地區,它們被稱為「海派文化」;津京地區,它們被稱為「津京文化」;香港及其源纖周邊的廣東地區,它們被稱為「港派文化」。在這三種文化的孕育下,中國20世紀通俗小說此起彼伏地形成了三大波段,形成了海派、津派和港派小說。這三派小說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又各有自己的特色。文章認為盡管這三派小說的特色是多方面的,其總體特色應該是:海派小說完成了通俗小說的市場轉型;津派小說構築了通俗小說的地域特色;港派小說有著更多的現代國轎者際視野。在這三派通俗小說的共同打造下,中國通俗小說進行了現代性的改造,構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型的通俗小說。

Ⅵ 林海雪原主要內容及作者介紹

《林海雪原》是現代作家曲波所創作的一部長篇小說。《林海雪原》一直被視作「革命通俗小說」的典型代表,並被譽為「新的政治思想和傳統的表現形式互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更是整個「十七年文學」發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說作品。

《林海雪原》主要內容

《林海雪原》描寫的是解放戰爭初期東北剿匪的戰斗。1946年冬天,東北民主聯軍一支小分隊,在團參謀長少劍波的率領下,深入林海雪原執行剿匪任務,偵察英雄楊子榮與威虎山座山雕匪幫鬥智斗勇的故事。

《林海雪原》一直被視作「革命通俗小說」的典型代表,並被譽為「新的政治思想和傳統的表現形式互相結合」的光輝典範,它更是整個「十七年文學」發展之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小說作品。

《林海雪原》讀後感

前幾天,我在看一本紅色經典電影閱讀,名叫《林海雪原》,我被書里的人物深深打動了。

書中寫到,在1946年,人民解放軍派出一支由少劍波帶領的小分隊深入林海雪原,組織群眾反抗,剿滅土匪。但通過抓獲的土匪之口,他們了解到目標威虎山上土匪是小分隊人數的好幾倍,且地形復雜,便派出楊子榮同志,扮成土匪,取得土匪頭目的信任,最後,楊子榮同志不負重望,與小分隊里應外合,成功剿滅了匪幫。隨後,他們繼續發動了土地改革,投入了新的戰斗。

這也是東北當時剿匪時的真實寫照。在本書里,給我感觸最大的是楊子榮同志。他扮作土匪胡彪,深入威虎山,博得頭目座山雕的信任,最後才能以少勝多。

我想起了一位位身邊的人,他們在不停地努力工作,為的就是報效祖國,為國爭光,我同學的父親就是一名軍人,他長年在部隊為祖國效勞!

楊子榮同志智斗小爐匠的一段,最令人盪氣回腸。楊子榮抱著必死的決心,成功地博得了眾匪的信任,將小爐匠逼上絕境,除掉了這個大敵。

戰火硝煙已經離我們遠去,但我們應把紅色基因傳承下去,讓各位先烈得以安息!

《林海雪原》作者介紹

曲波(1923—2002),現代作家。山東黃縣人。1938年參加八路軍,歷任文化教員、指導員等職。1943年進入抗日軍政大學學習。1944年起任八路軍大隊政委、團政委、政治處主任等職。1950年因傷轉業。歷任機車車輛製造廠黨委書記兼第一副廠長、設計院副院長、鐵道工業部總局副局長等職。1956年起,陸續發表了長篇小說《林海雪原》《山呼海嘯》《橋隆飆》等。

Ⅶ 請教幾個現當代文學的名詞解釋,希望大家的幫助!

言文和一
就是表示你的口語和書面語一致的意思
現代通俗小說
現代小說的一大題材類型,它是滿足社會上最廣泛的讀者群需要,適應大眾的興趣愛好、閱讀能力和接受心理而創作的一類小說。通俗小說以娛樂價值和消遣性為創作目的,重視情節編排的曲折離奇和引人入勝,人物形象的傳奇性和超凡脫俗,而較少著力於深層社會思想意義和審美價值的挖掘
《九月寓言》
張煒寫的一本關於生活的書

Ⅷ 有關中國近現代通俗小說的論文

論張恨水對現代通俗小說藝術理論的貢獻
【內容提要】
張恨水的現代通俗小說理論大體上是屬於實踐型也即經驗型的,即在通俗小說創作的基礎上,以經驗的總結、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論觀點,而這些理論觀點又能進一步深化他的小說創作。他對現代通俗小說理論的貢獻主要是:在對「五四」新文學的反思中,建立現代通俗小說的文體觀;在創作實踐的演進中,建立現代通俗小說的藝術觀;在追求時代精神中,發展現代通俗小說的功能觀。他在「趣味性」與「時代性」的雙重變奏中,實現了理論的發展和創作的突進,完成了由俗入雅地向新文學主流意識形態的靠近及轉向。
作為現代通俗小說藝術大師的張恨水,不僅為中國文壇留下了120多部中長篇小說,而且還留下了相當數量的小說理論著述。人們評價張恨水,大都關注他的文學創作,而對他的文學思想尤其是小說理論則很少涉足。其實,張恨水不僅是現代通俗小說家,而且還是現代通俗小說理論家。張恨水說他曾打算寫一部《中國小說史大綱》,後來欲改為《中國小說新考》,這部系統的小說理論著作雖未面世,但在他為自己的作品所寫的序、《寫作生涯回憶》、《談長篇小說》、《長篇與短篇》、《短篇之起法》、《我的小說過程》、《我寫小說的道路》以及《總答謝》等理論文章中,已能夠顯示其通俗小說理論的系統性、深入性。他的現代通俗小說理論大體上是屬於實踐型也即經驗型的,即在通俗小說創作的基礎上,以經驗的總結、提升而形成某些理論觀點,而這些理論觀點又能進一步深化他的小說創作,這就形成了張恨水小說創作與理論的互動共振關系,這種「關系」既發展了張恨水又影響了一代通俗小說理論及其創作。本文擬從通俗小說的文體觀、藝術觀、功能觀三個方面,探討張恨水對現代通俗小說理論的貢獻。

張恨水走通俗小說創作道路,大都採用章回體,他對章回體小說情有獨鍾,因而在理論上對章回體的性質以及如何改造舊章回體,作了較深入探討。聯系現代文學發展史可以看到,張恨水是在反思「五四」新文學,雅俗、新舊對峙沖撞中堅持章回體小說創作,建立通俗小說文體觀的。當「五四」新文學運動掀起巨大浪潮,以「反傳統」面目沖擊著舊文學時,張恨水卻在舊文學圈子裡打轉轉,固守傳統的章回體,發表小說《真假寶玉》、《小說迷魂游地府記》,這便引起人們的不滿,如他自己所說:「在『五四』的時候,幾個知己的朋友,曾以我寫章回小說感到不快,勸我改寫新體」①。但張恨水並沒有「改寫新體」,這就使他成了「異類」。因為「五四」文學革命明確提出「反對文言文,提倡白話文;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文學革命倡導者和新文學作家僅從1919-1921年間就發動過二次對舊派文學的批判,那時批判舊文學是為確立新文學的獨尊地位。但在「反對舊文學」的「反對」、「批判」中,卻形成了人們一種新舊對立的二元思維定式,非新即舊,一切以西方文化為參照系的創作、理念均是「新」的,革命的,而與之不同調的,靠近「傳統」的,即都是「舊」的,作為舊形式的章回體,當然應該排除。其實,他們並沒有認識到,舊瓶也能裝新酒,舊形式加以改造完全可以為新時代所利用。張恨水對「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反帝、反封建的精神是肯定、贊同的,但是對「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反傳統」,尤其對舊文學批判批過了頭,連章回體都加以掃盪,他是不滿的。張恨水堅持用章回體寫小說,而且在《春明外史》問世後,「略引起新興文藝家的注意。《啼笑因緣》出,簡直認為是個奇跡。大家有這樣一個感想,丟進了茅廁的章回小說,還有這樣問世的可能嗎?這時,有些前輩,頗認為我對文化運動起反動作用。而前進的青年,簡直要掃除這棵花圃中的臭草,但是,我依然未加深辯」②。30年代,張恨水的章回小說已達到了藝術的高峰,而新文學家們仍然堅持以「新」「舊」、「先進」「落後」的二元對立的思維模式,認定張恨水的小說創作是「舊派小說」,是文學花圃中的「臭草」,從而對他進行「圍剿」,張恨水自己對於這一點也有清醒的認識,「除了『禮拜六派』的遺留,文壇對我是圍剿的」③。盡管張恨水遭到新文學派的「圍剿」,但他並沒有在自己堅守的通俗小說陣地上退役,他採取「未加深辯」的策略,堅持自己的創作個性,繼續創作章回體通俗小說。同時,他還在理論上強調了章回體的藝術價值,在《總答謝》中,他說:「我覺得章回小說,不盡是可遺棄的東西,不然,紅樓水滸,何以成為世界名著呢?自然,章回小說,有其缺點存在,但這個缺點,不是無可挽救的(挽救的當然不是我);而新派小說,雖一切前進,而文法上的組織,非習慣讀中國書,說中國話的普通民眾所能接受。正如雅頌之詩,高則高矣,美則美矣,而匹夫匹婦對之莫明其妙。我們沒有理由遺棄這一班人,也無法把西洋文法組織的文字,硬灌入這一班人的腦袋,竊不自量,我願為這班人工作。」他看到了章回小說的優長,同時也看到了新小說取法西洋而帶來的「歐化」毛病,這種「歐化」傾向使得
一般的普通民眾無法接受,所以他要縮短新文學與普通民眾間的距離,願為普通民眾服務。這是他的通俗小說觀所強調的「服務對象」問題。如何為普通民眾服務,張恨水認為必須要改造章回體,而他的創作實踐已經作了一系列的改造章回體的工作。他說:「有人說,中國舊章回小說,浩如煙海,盡夠這班人享受的了。何勞你再去多事?但這有兩個問題:那浩如煙海的東西,他不是現代的反映,那班人需要一點寫現代事物的小說,他們從何覓取呢?大家若都鄙棄章回小說而不為,讓這班人永遠去看俠客口中吐白光,才子中狀元,佳人後花園私訂終身的故事,拿筆桿的人,似乎要負一點責任。我非大言不慚,能負這個責任……而舊章回小說,可以改良的辦法,也不妨試一試。」這里就提出了用現代意識去改造舊章回體,要為他的服務對象提供「現代事物」,從而在「新派小說」和「舊章回小說」之間踏出一條改良的新路。如何改良舊章回小說,張恨水提出要採取漸進之法,「所有章回小說的老套,我是一向取逐漸淘汰手法」。在具體的改良手法上,他是「以社會為經,言情為緯者多。那是由於故事的構造,和文字組織便利的緣故」。這有其「戀舊」的一面。但他又認為:「關於改良方面,我自始就增加一部分風景的描寫與心理的描寫。有時,也特地寫些小動作。實不相瞞,這是得自西洋小說」④。這「求新」的一面,正是他「改良」之所在。這些都在《啼笑因緣》等作品中運用過了。
張恨水不僅從為「匹夫匹婦」服務的受眾對象上肯定了章回小說的藝術價值,而且還從為「匹夫匹婦」服務的受眾對象上去認識武俠小說、言情小說、歷史小說的價值的。從他的《我寫小說的道路》一文中可以看出,他是由武俠到言情發展到社會加言情再發展到歷史與抗戰小說,順著這樣一個發展的路子,我們首先探討張恨水對武俠小說理論的認識。張恨水說他十三四歲時,就喜歡看武俠小說《七俠五義》、《七劍十三俠》等,還編了一段武俠故事,講給他的弟妹們聽,並拿出自己仿照《七俠五義》的套子繪成的「俠客圖」給他們觀賞,引起他們「哈哈大笑」⑤。由對武俠小說的偏愛作為深深的文化積淀,使他在創作章回小說時,總會在言情中加一點「武俠」的影像,或在社會加言情中滲進一些「武俠」的因子。之所以如此,這是因為他深深地認識到在中國下層社會,最感興趣的「第一是武俠小說」。因此,他在40年代還寫了一篇《武俠小說在下層社會》的論文,形成了他的武俠小說理論與創作連帶關系。在這篇文章中,他分析了武俠小說的利弊和下層社會之所以對其感興趣的原因,並提出了改造武俠小說的問題。張恨水認為:中國下層社會人物都有著崇尚「英雄主義」的色彩,「那完全是武俠故事所教訓」的結果,武俠小說教會讀者「反抗暴力,反抗貪污,並且告訴被壓迫者聯合一致,犧牲小我」,但是,它們教訓有極大的缺憾:一是「封建思想太濃,往往讓英雄變成奴才式的」,像黃天霸、白玉堂之流,「就變成了一條馴服的走狗」;二是「完全幻想,不切實際」;三是斗爭方法也「有許多錯誤」。下層階級喜愛武俠小說,是因為他們社會地位低下,受苦太深,「無冤可伸,無憤可平」,故將自己心中的憤懣,「托諸這幻想的武俠小說,來解除腦中的苦悶」⑥。張恨水這一理論的認識與他的小說創作是契合的。他在創作中,就是從適應市民社會需要的除惡懲暴的理想出發,去塑造充滿「俠氣」的人物形象的。他小說中的「俠」,多是貧民出身,多與邪惡勢力對立,沒有一個變成官府的「馴服的走狗」的。在他創作的武俠小說如《劍膽琴心》、《中原豪俠傳》中,人物的武功,大都是現實生活中可能發生的事情,能夠起到教育民眾的作用。從張恨水塑造的「俠義」人物形象身上,我們仍然能夠看到他受「傳統」影響而又突破「傳統」的特點。
其次,我們考察張恨水言情小說的理論觀。張恨水創作的言情小說較多,他在理論上同樣提出了改造言情小說的問題。在《〈美人恩〉自序》中,他認為歷來的言情小說內容不外乎三角與多角戀愛,而結局「非結婚,即生離死別而已」。但是要言情,並要完全擺脫三角與多角戀愛而又不脫離現代社會,這就比較難作了。小說的結構必須有一交錯點,「言情而非多角」,又到哪裡去找「交錯點」呢。所以他思考、探索的結果,還是不能完全擺脫以往的「公例」,只有「於此公例中,於可閃避處力閃避之,或稍稍一新閱者耳目」⑦。這樣才使《美人恩》中言情,「初不寫情敵角斗之事,而其結局,一方似結婚而非結婚,一方亦似離別而非離別」。與傳統的言情小說結局「非結婚,即生離死別」則呈現出不同的形態。從創作與理論的結合
上,我們可以看到他改造言情小說,是在內容上將言情加武俠(如《啼笑因緣》),或言情與「社會」結合(如《春明外史》、《斯人記》等)。而在敘事形態上多是「一男數女」或「一女數男」的多角戀情,而且愛情的結局大都是悲情。僅以一篇《〈啼笑因緣〉自序》即可看出他寫悲情,在悲劇藝術及悲劇的結局方面,既繼承了傳統又突破傳統。傳統文學寫男女戀情,多以大團圓結局。「五四」新文學打破了「大團圓」的模式,以「不團圓」形態出現,使悲劇藝術得到長足發展。但時日一長,逐漸形成了「不團圓主義」,這對悲劇發展又造成了不利。張恨水既認識到「大團圓」的通病,又不滿於「五四」以後的「不團圓主義」的盛行。因此,他在反思傳統與觀照現實的雙項思維活動中,去建構自己的悲劇藝術世界。張恨水說:「長篇小說之團圓結局,此為中國人通病。紅樓夢一出打破此例,彌覺雋永,於是近來作長篇者,又多趨於不團圓主義,其實團圓如不落窠臼,又耐人尋味,則團圓固亦無礙也。」⑧《啼笑因緣》既不是「團圓主義」,也不是「不團圓主義」,以留有「余想」的方式,顯現出「一新閱者耳目」的特點。

Ⅸ 通俗小說之言情類

通俗小說的特點,在形式上繼承了中國古代小說傳統模式,在功能上側重於趣味性、娛樂性、知識性和可讀性,但也顧及「寓教於樂」的懲惡勸善效應。

民國時期的「鴛鴦蝴蝶轎野派」就是通俗小說的一種。他們以言情小說為骨幹,情調和風格偏於世俗、媚俗的氏帆叢總體特徵。

舊派言情小說的代表,有徐枕亞的《玉梨魂》,吳雙熱的《孽冤鏡》,還有李定夷的《霣玉怨》,三人被稱為「三鼎足」。

其中,《玉梨魂》雖文章很是肉麻,為鴛鴦蝴蝶派小說的祖師,用「後記」的形式寫敘述人事後的憑吊」,渲染了感傷蒼涼的氛圍,這一切都是在一個舊框架里納入的,因而不動聲色。駢體小說搭上了殲櫻古典詩文傳統和現代技法兩頭,這就預示了民國舊派小說一開始就具備的過渡性地位。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