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重生小說 » 金庸武俠小說表現力

金庸武俠小說表現力

發布時間: 2023-08-19 22:52:35

❶ 書劍恩仇錄,是被低估的一本金庸小說嗎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一本《越女劍》,金庸一共寫了15本武俠小說。憑借這15本武俠小說,金庸成為了武俠迷心中的泰山北斗。

不過讓我感覺意外的是,人們對金庸的第一本小說《書劍恩仇錄》,似乎並不是那麼熱情。與頻頻被提起的“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小說相比,《書劍恩仇錄》的地位肉眼可見的邊緣化。

就算比較冷門的《俠客行》、《連城訣》,似乎都要比《書劍恩仇錄》更加知名。


可以說,書劍恩仇錄是一本相當慢熱的小說,因為太慢熱而使得武俠迷對這本小說評價不太高。這種慢熱,一方面是金庸第一次寫作,沒有安排好前後故事的節奏,另一方面則是金庸的寫作風格。

如今,回過頭來看這本小說,會發現這本書有太多可以回味的地方。當然,個人感覺書劍恩仇錄新修版結局有些畫蛇添足,還是之前的三聯版比較經典一些。

不管怎麼樣,提起書劍恩仇錄,希望大家記住的不只是香香公主讓大軍痴迷的美貌,不只是結尾那一段銘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❷ 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是哪一部

金庸的最後一部武俠小說是:《鹿鼎記》。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刀」之作,也是金庸篇幅最長,風格最為獨特的作品,它是一鄰悲劇性的英雄史詩,是金庸為其昔日筆下創造出的無數江湖英雄唱出的一曲無盡輓歌,但卻是一部以插科打諢,荒唐滑稽,詼諧風趣、幽默機智的喜劇風格寫成的悲劇史詩,其主人公也不再是昔日一劍一蕭笑傲江湖的俠義英雄,而是一個出沒於妓院與宮廷的潑皮小流氓——非英雄化,悲劇主題喜劇化是這部小說最鮮明突出的風格。

小說的第二個風格特點是武俠小說與歷史小說的結合,具體來說就是將歷史事件與歷人物傳奇化,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已不再象過去那樣以把歷史當作故事的背景或增加故事的真實感的手法,而是將歷史與歷史人物作為表現對象直接推向前台,清代文字獄,天地會反滿抗清、平定吳三桂叛亂、收復台灣、反擊羅剎侵略以及《尼布楚條約》的簽定,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幾乎構成了這部小說的全部情節主幹,而歷史人物如康熙、陳近南等人更是小說中僅次於主人公的的重要人物。這部小說背景廣闊,場面紛繁,人物眾多,從賣笑的妓院青樓到金馬玉堂的宮闈朝堂,從繁華如夢的江南幫會到冰封雪飄的極北之地雅克薩要塞,從勾心鬥角的官場到神秘肅穆的江湖幫會的香堂儀式,作品幾乎將當時中國的各個階層、各個角落的人情世態寫盡,堪稱為清代前期社會的一部形象化的活的歷史,盡管是一部通過不學無術的小流氓韋小寶之眼折射過的變形錯位的歷史。該作品將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所奠定的,又經由「射鵰」三部曲發展成熟的語言表現力推向了頂峰,作者從現代漢語、明清白話和古代文言三個語言寶藏中適意開掘,各取所需,並將之熔為一爐,自創一格,其精確、典雅、蘊藉、活潑、流暢堪為漢語文學語言的典範。


簡介金庸及其主要作品:

金庸,原名查良鏞,1924年3月10日生於浙江省海寧市 ,武俠小說作家、新聞學家、企業家、政治評論家、社會活動家。

1944年考入重慶中央政治大學外交系。1946年秋,金庸進入上海《大公報》任國際電訊翻譯。1952年調入《新晚報》編輯副刊,並寫出《絕代佳人》、《蘭花花》等電影劇本。1959年,金庸等人於香港創辦《明報》。

1996年至1997年,擔任全國人大常委香港籌委會委員。1998年,獲文學創作終身成就獎。 2000年,獲得大紫荊勛章。2009年9月,被聘為中國作協第七屆全國委員會名譽副主席。 同年榮獲2008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主要作品:

❸ 《鹿鼎記 》金庸先生為什麼取這個名字呀

【作品簡介】

《鹿鼎記》,長篇武俠小說,當代著名作家金庸著,作於1969—1972年。本書是金庸的封筆之作,代表了金庸武俠小說的最高成就。

小說名字的含義為:「逐鹿中原、問鼎中原」(見小說第一章)。

小說以清代康熙年間的社會歷史為背景,描寫了一個出身於社會最底層的少年韋小寶的傳奇經歷。

【故事簡介】

揚州妓女之子韋小寶從小聽書聽戲,更羨慕戲文中的英雄好漢,為了做英雄,他憑一時之勇搭救了一個落難的江湖好漢茅十八。茅十八感激小寶援手,更因他纏糾不休,將他帶到了都城北京。在京城韋小寶被一老一小兩個太監劫入進宮,他施展詭計將老太監海大富弄瞎,又將小太監名叫小桂子的害死,從此他便冒充小桂子在宮中做假太監。

一日韋小寶賭博歸來遇到一個自稱小玄子的華服少年正在練武,便與他交上了手,這少年正是康熙帝玄燁。顧命大臣鰲拜武藝高強、功高震主,為少年康熙所忌,為除掉鰲拜,康熙巧設計謀,讓韋小寶率一群小太監以戲耍角力為名將鰲拜擒殺。韋小主智殺奸相鰲拜,大清皇帝固然龍顏大悅,反清幫會組織天地會也對他青眼相加,十三歲的韋小寶於一日之間竟成了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的關門弟子和地位甚高的天地會青木堂香主。韋小寶奉陳近南之命回宮卧底,一次他撞破了與邪惡幫會神龍教勾結的皇太後的隱秘,並從她口中得到了康熙之父順治在五台山出家的消息,為防皇太後對小玄子不利,他將此事連同自己是冒牌太監一事告訴康熙。康熙聞聽父親尚在人間,又驚又喜,立即派遣韋小寶到五台山尋訪,韋小寶不辱使命歷盡艱險後在五台山清涼寺尋訪到了老皇爺順治,但他自己卻在回返途中被神龍教劫往遼東蛇島。在蛇島韋小寶乘神龍教內訌之際,施展拍馬溜須絕技騙得了教主洪安通的信任,並當上了在教中職位甚高的白龍使。

韋小寶返回北京,向康熙報告了順治出家一事,本望皇上重賞,誰知康熙在誇贊一番後竟命他赴少林寺出家,朝夕之間十幾歲的韋小寶竟成了與年過八旬的少林寺方丈同輩的「晦明禪師」。「高僧」在寺中窮極無聊,便要生事,他縱酒狎妓,屢犯戒律,把一個千年古剎、佛門靜地搞得烏煙瘴氣、亂七八糟。平西王吳三桂在雲南苦心經營,勢力漸大,康熙決定武力撤藩,起兵之前,為了麻痹吳三桂,康熙決定將其妹建寧公主嫁與吳三桂之子吳應熊,正好韋小寶「出家」期滿,康熙使命他作了「賜婚使」。韋小寶率人護送建寧公主入滇,兩人本就相識,路上日久生情,未到雲南就發生私通,賜婚使變成了駙馬爺。在昆明,正與韋小寶打得火熱的建寧公主不肯與吳應熊成婚,蠻性發作之際竟將吳應熊閹割,韋小寶見事變猝起,只得將吳應熊挾持與建寧公主繞湖廣返回京城,不久韋小寶又奉命去攻打與吳三桂和羅剎國勾結的神龍教,他率水陸大軍浩浩盪盪地殺向遼東,但未到蛇島,自己這位統兵大將就成了洪安通的俘虜。韋小寶身臨險境,不得已故技重演,一頓馬屁將洪安通騙過,然後趁機逃出神龍教,洪安通發覺上當,怒不可遏,當即領人對韋小寶進行了追殺。

韋小寶慌不擇路,一路向北來到鹿鼎山,誤入了羅剎國軍營,他害怕潛伏於營外的神龍教,便施展伶牙利齒將正在這里巡視的羅剎國公主蘇菲婭騙倒,隨她一同去了羅剎國。蘇菲婭返回莫斯科,正趕上羅剎沙皇病死,韋小寶最善渾水摸魚,便憑著從戲文中學得的「安邦定國」計謀,幫助蘇菲婭發動了一次成功政變,蘇菲婭當上了攝政女王,韋小寶則因策劃有功被封為遠東伯爵。他心念故國,不久即借故帶著羅剎使臣回到北京,清朝與羅剎使臣簽訂了和約而消除了羅剎國這一腹背之患,韋小寶則因議和有功被康熙降旨封為一等忠勇伯。

吳三桂謀反在即,為了穩定天下,安撫民心,康熙命韋小寶赴揚州為史可法修建忠烈祠。韋小寶衣錦還鄉,在揚州府衙宣讀完聖旨,隨即一人悄悄溜到麗春院去探望母親,沒想到在妓院卻陷入了江湖人士的包圍,他略施小計,以迷葯將一幹人迷倒,並將其中的六位美貌女子——洪教主夫人蘇筌、沐王府的沐劍屏、方怡、陳圓圓的女兒阿珂、王屋派的曾柔以及自己的俏丫鬟雙兒一網打盡,收為己有。韋小寶香艷難舍之際,吳三桂已在雲南起兵反叛,小寶被迫從揚州返回京城。江湖奇人神拳無敵歸辛樹夫婦因誤殺天地會主腦吳六奇,抱憾不已,為此他們與天地會群雄商議,決定捨身入宮行刺康熙。韋小寶不忍見小玄子遇難,設計掩護。歸辛樹行刺不成,卻將天地會行址和韋小寶身份暴露,康熙以重兵將天地會首腦聚集的韋小寶爵府包圍,並命韋小寶戴罪立功,親自回府捉拿天地會群雄,韋小寶不忍加害師父陳近南和天地會兄弟,將他們盡數救出,自己則畏罪潛逃出京,並在臨行之前將康熙之妹建寧公主帶走。

韋小寶領著建寧公主等七個老婆逃到距蛇島不遠的「通吃島」,一住數年,康熙顧念與韋小寶的少年友情,不僅沒再派兵追殺,反而予以優惠照顧。羅剎國向東方的侵略滲透早已引起康熙的注意,平定西南、收復台灣的勝利使他堅定了向羅剎用兵,收復失地的決心,韋小寶去過莫斯科,粗通羅剎語言,又與羅剎攝政女王有露水姻緣,康熙便將他召回京城,冊封他為鹿鼎公,撫遠大將軍,命他率兵向羅剎人作戰。韋小寶見「小玄子」不再拿天地會一事與自己為難,欣然領命,親率馬、步、水三軍,按照康熙的既定戰略一路殺去,連連得手,最後「尿射鹿鼎山」,一舉將羅剎軍隊擊敗,迫使羅剎使臣坐在談判桌前簽定了和約。韋小寶取得了軍事和外交雙重勝利,凱旋而歸,封妻蔭子,權勢與榮華達到頂峰,但不久麻煩又起,康熙命他去剿滅反清的天地會,天地會眾弟兄要他繼承師父陳近南的遺志,擔任總舵主,繼續與滿清作對為敵,韋小寶眼見忠義難以兩全,只有棄官而逃,他打著回鄉探母名義,領著七個老婆回到揚州,與母親韋春芳會合,隱姓埋名,擇地而居;康熙見韋小寶久不回京,著即派人四處查找,又親自六下江南尋訪。但終是石沉大海,杳無音信,自此世上不復有奇人韋小寶矣。

【作品評析】

《鹿鼎記》是金庸的「封刀」之作,也是金庸篇幅最長、風格最為獨特的作品,它是一鄰悲劇性的英雄史詩,是金庸為其昔日筆下創造出的無數江湖英雄唱出的一曲無盡輓歌,但卻是一部以插科打諢,荒唐滑稽,詼諧風趣、幽默機智的喜劇風格寫成的悲劇史詩,其主人公也不再是昔日一劍一蕭笑傲江湖的俠義英雄,而是一個出沒於妓院與宮廷的潑皮小流氓,他深深的展現了前幾部中如《笑傲江湖》等闡述的無刀勝有刀,無劍勝有劍、無招勝有招的道理。憑靠巧舌卻屢屢化險為夷,而且娶得七大美女——非英雄化,悲劇主題喜劇化是這部小說最鮮明突出的風格。

小說的第二個風格特點是武俠小說與歷史小說的結合,具體來說就是將歷史事件與歷史人物傳奇化,作者在這部作品中已不再象過去那樣以把歷史當作故事的背景或增加故事的真實感的手法,而是將歷史與歷史人物作為表現對象直接推向前台,清代文字獄、天地會反滿抗清、平定吳三桂叛亂、收復台灣、反擊羅剎侵略以及《尼布楚條約》的簽定,一系列重大歷史事件幾乎構成了這部小說的全部情節主幹,而歷史人物如康熙、陳近南等人更是小說中僅次於主人公的的重要人物。這部小說背景廣闊,場面紛繁,人物眾多,從賣笑的妓院青樓到金馬玉堂的宮闈朝堂,從繁華如夢的江南幫會到冰封雪飄的極北之地雅克薩要塞,從勾心鬥角的官場到神秘肅穆的江湖幫會的香堂儀式,作品幾乎將當時中國的各個階層、各個角落的人情世態寫盡,堪稱為清代前期社會的一部形象化的活的歷史,盡管是一部通過不學無術的小流氓韋小寶之眼折射過的變形錯位的歷史。該作品將金庸的第一部小說《書劍恩仇錄》所奠定的,又經由「射鵰」三部曲發展成熟的語言表現力推向了頂峰,作者從現代漢語、明清白話和古代文言三個語言寶藏中適意開掘,各取所需,並將之熔為一爐,自創一格,其精確、典雅、蘊藉、活潑、流暢堪為漢語文學語言的典範。

【人物評析】

作為韋小寶來講,出身於市井煙花柳巷,沒有知識,沒有文化,也沒有武功,專會溜須拍馬、投機鑽營、見風使舵,卻飛黃騰達、官運亨通。甚至取得令知識階層和市民階層都為之眼紅的成績——娶了七個如花似玉的老婆。而那些所謂的英雄豪傑卻無法施展其胸懷抱負,還想依靠他來完成自己的事業。這里,包含了深刻的歷史寓意。一方面,小說通過韋小寶的視角,洞察出了宮廷的本質:一個大的豪華的妓院。這里,有著罪惡的交易與最陰險的手腕,還有最淫盪的黑幕。所有的一切,都是圍繞著各式各樣的慾望而產生的。人與人之間沒有真情可言,只有彼此利益的算計。
上自太後、皇帝,下至太監、宮女,與妓院里的老鴇、龜公、妓女的結構關系出現了驚人的相似。這種論點無疑是作者自己對歷史的想像與分析的結果。在20世紀90年代出現的電視劇本《大明宮詞》中,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也有過這樣的敘述。這種比喻,是對封建貴族們所謂的崇高、尊嚴與優越感最強烈的挑戰與侮辱。因為,文學和歷史的事實上,像韋小寶和張易之此類取得了非凡的成功的人也不是少數。有流氓稱帝的,宦官面首專權的,不一而足。更不用說,在社會上靠權謀游刃有餘的各色人等。一方面,韋小寶是市民社會中,中國遊民最惡劣分子——流氓的典型代表。
遊民一般包括土匪、流氓、乞丐、娼妓、江湖術士以及兵痞、鹽梟、私販,還有大量的江湖藝人以及江湖俠客、遊方僧人,走江湖的說唱藝人和戲曲藝人等等。流氓作為遊民中的一類,雖屬少數,但他是遊民的群體性格、思想、行為的陰暗一面的最集中、最突出的體現者。如果非說遊民的群體性格、思想、行為還有光亮一面的話:那麼也就是抽象化了的講信義、重義氣、鋤強扶弱等。這也是韋小寶身上唯一可以稱道的地方。正如,金庸先生在《後記》中寫到的:「不過讀我小說的人有很多是少男少女,那麼應當向這些天真的小朋友們提醒一句:韋小寶重視義氣,那是好的品德,至於其餘的各種行為,千萬不要照學。」
王學泰在《遊民文化與中國社會》中是這樣描述遊民性格的:「遊民與匍匐在角色規定下的『四民』(註:傳統社會中的士、農、工、商)不同,他們脫離了主流社會,失去了自己的角色位置。許多遊民無妻無子,沒有為人夫、為人父的職責,沒有宗親故舊的監督,也就不必顧及面子,更不會有恥辱的感覺。他們是沒有根柢,隨著時勢浮沉游盪的一群;他們沒有地位,失去了社會的尊重。因此,他們是反對現存的社會秩序的,也不必考慮角色位置為人們所作的種種規定……他們極端重視眼前利益,不太顧及離現實較遠的後果。他們很少文化教養,也就沒有了文飾的習慣。
一些社會輿論所不容,被通行道德所鄙視的行為,他們常常不以為非,而且為了達到眼前的目的也很少有固定的是非觀念;一些士大夫甚至普通人都要掩飾的觀念和性格,在遊民看來沒有掩飾的必要……而是赤裸裸地表現出中國文化傳統的陰暗面。」而流氓在思想意識、性格特徵上集中體現了遊民群體對社會最具腐蝕性與破壞性的一面。其突出表現為強烈的反叛性、反社會性和無確定的價值尺度,就像魯迅先生談到知識分子時的「無特操」。他們以牟取個人和小集團利益為核心,一切理論、口號乃至道德標榜都只是謀利的外衣,小到「揩油」占點小便宜,大到謀權篡位,或以冠冕堂皇的名義欺詐,或赤裸裸以卑劣下流的手段巧取豪奪,只問目的而不擇手段,泯滅了一切道德良知和羞恥感。
可以說,這些都是很符合韋小寶的流氓品格的。市井文化與遊民文化是相輔相成的。而韋小寶就是這種市井文化與遊民文化的結合體。作為市井文化追求同等社會政治地位的代表,他對於封建君主是蔑視的。這種市井心理早在元朝鄧牧的《伯牙琴·君道》中就有了體現:「彼謂君者,非有四目兩喙,鱗頭而羽臂也,狀貌咸與人同,則夫人故可為也。」
韋小寶心裡一直都罵皇太後是「老鴇」或「老雞婆」。對待建寧公主還有小郡主包括追求神龍教教主夫人,都有著這種心理在作祟。或者說,他愛的並不是這些具體的人,而是通過征服這些代表著權勢與高貴的人,從而來征服著小市民的自卑感,挑戰與征服整個自己原本無法企及的,被神化了的權力與權威的世界。而他對同樣是貧賤出身的雙兒的態度還是有不同的。當然,盡管,在市井文化中,封建帝王的威嚴與神聖是一掃而光,但他們畢竟無法完全擺脫封建觀念。
所以,韋小寶的一些行為准則,包括義氣也好,對權力的尊崇和仰慕也好,也就是按照自己從小最喜歡聽的說書而來的。這些說書故事要麼是草莽英雄的故事,盲目的義氣或仇殺,或者是為帝王將相歌功頌德的故事。同時,他的流氓本性使得他並不太在乎別人的死活,關鍵是自己的利益。他的僅有的幾次傷心與落淚,有的是義氣的作用,如以為康熙死了,還有是當吳六奇和隆平被害時。其餘的基本上都是耍賴,或者說,是慨嘆自己的得不到女人或金錢,最不濟是被別人欺負實在沒辦法。他的眼中,是把周圍的一切都當成商品一件件地計算的。為了達到目的,不擇手段。淚水在他的臉上劃過更多的是虛偽與欺騙的痕跡。
在這一點上,孔慶東先生作出過這樣的評論:「其實這些女人對於韋小寶來說,只不過是具有一種數量意義。『愛情是我所不知道的。』韋小寶在中國市井文化最集中的妓院長大,畸形的早熟使他永遠喪失了愛的機能。他混進皇宮當小太監是假的,但是,在愛情的宮殿里,他卻是個不幸的天閹。
他的處事哲學是妓院哲學,他看女人也永遠是'婊子'的標准。對於漂亮的女人,他想到的是佔有,花言巧語,坑蒙拐騙,無所不用其極。他從未想到過愛憐、尊重、相知等情感因素。他對這些女子的喜歡實質上是一種中國小市民對私有財物的欣喜。所以,即使他喜歡的女人不喜歡他而愛別人,韋小寶卻並不傷心,而只是像蝕本的商人一樣絞盡腦汁再騙回來。韋小寶是天下第一不會傷心之人。」
關於韋小寶、關於《鹿鼎記》是一個說不盡的話題。半個多世紀以前,王冶秋先生對《阿Q正傳》有段著名的評論。在這里,如果把它套用到《鹿鼎記》上的話,就是,「看第一遍,我們會笑得肚子痛;第二遍,才咂出一點不是笑的成分;第三遍,鄙視韋小寶的為人;第四遍,鄙棄化為同情;第五遍,同情化為深思的眼淚;第六遍,韋小寶還是韋小寶;第七遍,韋小寶向自己身上撲來……第八遍,合而為一;第九遍,又化為你的親戚故舊;第十遍,擴大到你的左鄰右舍;十一遍,擴大到全國;十二遍,甚至到洋人的國土;十三遍,你覺得它是一個鏡;十四遍,也許是警報器。」不管讀多少遍,但都無可否認,這是一部偉大的書。

❹ 書劍恩仇錄,被低估的一本金庸小說,如今重溫很驚艷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一本《越女劍》,金庸一共寫了15本武俠小說。憑借這15本武俠小說,金庸成為了武俠迷心中的泰山北斗。

不過讓我感覺意外的是,人們對金庸的第一本小說《書劍恩仇錄》,似乎並不是那麼熱情。與頻頻被提起的「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小說相比,《書劍恩仇錄》的地位肉眼可見的邊緣化。

就算比較冷門的《俠客行》、《連城訣》,似乎都要比《書劍恩仇錄》更加知名。

而在電視劇領域,雖然《書劍恩仇錄》有黃海冰、趙文卓、喬振宇等多個版本,但每次大家盤點金庸劇,總是射鵰、射鵰、笑傲、天龍、鹿鼎記來回提,很少有人帶《書劍恩仇錄》一起玩。

就算吳樾版《連城訣》和吳健版《俠客行》這些「小投入」電視劇的存在感都比《書劍恩仇錄》多太多。

一般情況下,人們提起《書劍恩仇錄》,都是會說這是金庸創作的第一本武俠小說,開啟了武俠創作的黃金時代。然而,僅此為止,《書劍恩仇錄》似乎就是被大家順嘴一提,然而人們就把目光放在了其他金庸小說上。

然而,我卻認為,書劍恩仇錄,是被嚴重低估的一本金庸小說,如今重溫很驚艷。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看武俠20年的老書蟲。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書劍恩仇錄這本小說呢。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金庸小說創作有一個總體的特點,就是開頭比較平淡,就像顧愷之吃甘蔗一樣,漸入佳境。

《天龍八部》的開頭,段譽唱主場,而真正激動人心卻要等喬峰出來;《笑傲江湖》的開頭,林平之的悲慘遭遇來一遍,主角令狐沖遲遲不出場;《鹿鼎記》的開頭,東拉西扯一堆明史案,然後韋小寶才姍姍來遲。

這種「先平淡後精彩」的寫法,容易讓急躁的讀者中途棄書,錯過後面的精彩。也就是金庸打響了名頭,要不然也會流失不少讀者。而《書劍恩仇錄》的不被看重,我感覺最大原因也是因為這個創作特點。

如果說其他小說先抑後揚,亮點總能在幾回中凸顯出來,那麼《書劍恩仇錄》這個「先抑後揚」的時間就有些太長了。老實說,前半本書劍故事,出場人物眾多,事件發展較多,看似熱鬧紛紛,然而敘事角度變化太過,人物性格難以突出,這就使得讀者閱讀感下降太多。

比如前期紅花會眾多當家,大概只有文泰來和駱冰比較有魅力。而「翠羽黃衫」 霍青桐在前半本的形象也比較無力,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現在不少沖著金庸名字來看《書劍恩仇錄》的新人武俠迷,在知道這是金庸第一本小說的前提下,就會自我暗示,默認就是金庸早期的寫作水平。

於是,不少武俠迷看了前半本小說,以為後半本小說也就是這樣的水平,就完全看不下去了,自然對《書劍恩仇錄》的評價不會太高。

但是對老武俠迷來說,當年看武俠小說如痴如醉,看了前半本自然會看後半本,就會感覺這本小說非常好看。還有一些朋友只借到了後半本小說,結果一看就驚為天人,感覺這本小說太精彩了。

後半本小說之所以精彩起來,是因為故事主要圍繞陳家洛這個主角展開,並沒有太過分散筆墨。而霍青桐的形象通過一系列妙計而凸顯出來,香香公主忽然出場,陳家洛那種懦弱的形象也非常鮮明,特別是他覺得自己比不上霍青桐而不敢喜歡霍青桐的心理活動,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認真看過書劍恩仇錄後半本,會發現這本書其實是被嚴重低估的。

首先,人物描寫上,本書相當有功力。比如 搞笑 幽默的阿凡提形象,既有傳統上的人物魅力,又加上了金庸的創造力,使得這個人物很有表現力。

再比如,「關東六魔」的形象,在前大半幾乎是模板化的。而後半本中,哈合台的形象是比較細膩的。他與余魚同惺惺相惜的場面,堪稱經典。便是「好色」的顧金標,在後半本中也有細膩的展現,而非模板的刻畫。

然後,主題立意上相當深刻。《書劍恩仇錄》奠定了金庸 歷史 與武俠結合的創作風格,前半本內容還在講述「乾隆是私生子」的民間傳言,而後半本乾隆的狠辣,紅花會的失敗,香香公主的慘死,整個故事的立意陡然提高。我個人覺得,書劍恩仇錄的結局比之《天龍八部》的結局,也沒有什麼遜色之處。

然後,劇情設置上頗為精彩,令人印象深刻。後半本書劍恩仇錄的情節安排,可以說花團錦簇,高燃的情節接二連三。霍青桐大破清兵,智慧超群;陳家洛大戰狼群,精彩刺激;古洞學習「庖丁解牛功」,巧妙新鮮;陳家洛在莆田少林寺鬥智斗勇過五關,扣人心弦。

可以說,書劍恩仇錄是一本相當慢熱的小說,因為太慢熱而使得武俠迷對這本小說評價不太高。這種慢熱,一方面是金庸第一次寫作,沒有安排好前後故事的節奏,另一方面則是金庸的寫作風格。

如今,回過頭來看這本小說,會發現這本書有太多可以回味的地方。當然,個人感覺書劍恩仇錄新修版結局有些畫蛇添足,還是之前的三聯版比較經典一些。

不管怎麼樣,提起書劍恩仇錄,希望大家記住的不只是香香公主讓大軍痴迷的美貌,不只是結尾那一段銘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❺ 金庸武俠小說的藝術特徵是什麼

不能籠統地下定義。就大部分而言,是一儒學思想的中庸寬容之道,中國傳統國學道家思想,純中國的佛家精神及屬於金庸自己的"俠義精神",用緊湊生動的故事情節,集中暗諷當代社會中的丑惡人性和丑惡社會現象,並極力號召人們以自己心目中的英雄人物為榜樣約束自己言行,達到改良社會風氣的目的。其中又以《天龍八部》、《射鵰英雄傳》和《連城訣》表現得最為突出。
《鹿鼎記》是一部較特殊的作品。金先生原本的目的是要塑造一個社會低層的流氓型人物在機遇巧合下誤入社會高層後發生的悲劇的人物形象。但筆不隨意走,到後來發現竟然難以將這個人裝以悲劇的結果,所以有了現在我們眼下的韋小寶。但其中也不乏所反映的社會現實(由於不想復述情節,所以由你自己將情節與現實相套吧,呵呵)。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