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小說前後聯系
⑴ 看金庸小說先後順序是什麼每一部是有什麼聯系嗎
看金庸小說不需要什麼特定的順序,只有《射鵰三部曲》,我們從時間順序上依次來看,可能會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金書每一部都有一定的聯系,但是總的來說,世界觀都有著不小的差別。
我們都知道, 華人武俠作家金庸,可謂是當代文壇一位不容忽視的宗師級人物。他躬耕文壇一生,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經典武俠小說;時至今日,仍然是翻拍界,影視劇行業里的大IP。
當然,提到令狐沖,也不得不提神秘莫測的劍魔獨孤求敗。他是《神鵰俠侶》和《笑傲江湖》共有的論外級角色,一直都被作為金書世界最強高手的候選人來討論。
總而言之,這些別出心裁的“聯系”還是挺多的,當然對劇情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
⑵ 在金庸各部小說中,都有哪些聯系,先後順序怎麼排序
金庸老爺子的十五部小說其實都沒有什麼太多聯系,唯一存在聯系的就只有《射鵰》三部曲,雖然主角在換,但是世界觀和故事劇情都是聯系著的,其餘的都沒有什麼聯系。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雖然有些小說的主角們都會共同掌握一門武功,聽過一個共同的故事,但是最終他們或是處於宋朝、明朝、清朝甚至是戰國,彼此是沒有太多聯系的。
在《倚天屠龍記》裡面,蒙古大軍卷土重來,此時南宋江山已經是日薄西山,於是郭靖、黃蓉決定赴死,在死之前將楊過的玄鐵重劍打造成一把屠龍刀和一把倚天劍,並把九陰真經、降龍十八掌等武學和武穆遺書藏在裡面,為後世復國做准備,隨後犧牲。
⑶ 金庸寫的武俠小說之間的聯系 (人物關系)
1、《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
這三部之間人物聯系比較緊密,一般被稱為「射鵰三部曲」,尤其是前兩部。郭靖、黃蓉、東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頑童等等都在兩部書中出現頻率較高,只是第二部的主角是楊過、小龍女這些年輕一輩的江湖人物。《神鵰俠侶》的最後帶出了一個新的小人物--張君寶,還講述了覺遠大師口述九陽神功的事情,這些都是後來《倚天屠龍記》的主線。至於《倚天屠龍記》,書中一開始就講了郭襄走遍大江南北尋找楊過的事情,還有張君寶(也就是張三豐)創立武當,郭襄創立峨嵋,倚天劍、屠龍刀從何而來,故事由此展開,但是《倚天屠龍記》中很多事情看似和前兩部沒有什麼聯系,只是後來出現了一個神秘的黃裳女子,據她所說的話,應該是楊過和小龍女的後人。
2、《書劍恩仇錄》、《雪山飛狐》
兩書從情節上來說沒有什麼必然聯系,《書劍恩仇錄》講的是紅花會總舵主陳家洛率同眾人反清的故事,其間講述了陳家洛、香香公主、霍青桐三人之間的愛情。而《雪山飛狐》《飛狐外傳》講的是胡斐為報父仇苦心學武,並同袁紫衣、程靈素、苗若蘭之間的愛情。但是《書》中的很多人物在《雪》中均有出現,如陳家洛、趙半山、心硯等紅花會眾人,還有福康安這個朝廷的重要人物,在《書》中他曾被紅花會虜走作為人質,在《雪》中仍然是個反面人物,招募江湖敗類對付紅花會,企圖藉此控制中原武林,還辜負了馬春花,馬春花為他生的兒子也被陳家洛帶回塞外撫養。
3、《碧血劍》《鹿鼎記》
這兩部是在時間上有聯系,《碧血劍》講的是明末,滿清、李闖王對當時天下江山的角逐,袁承志作為明末大將袁崇煥的兒子,因父親被崇禎所殺,決定學好武藝,為父報仇,後長大後幫助李闖,對抗清朝,同時對抗滿清皇太極。在此期間,認識了溫青青、阿九(也就是長平公主),最終,看到李闖為權力殺害一直幫助他的李岩、紅娘子,對李闖失去信心,看到大明王朝氣數已盡,李闖難成氣候,而滿清攝政王多爾袞雄才大略、心狠手辣,袁承志帶著溫青青離開中土,前往海外浡尼國開始新的生活,還有他收的女徒弟--五毒教主何鐵手。
《鹿鼎記》講的則是康熙年間的故事,揚州的無賴韋小寶機緣巧合認識少年康熙,兩人聯手鏟除敖拜、平三藩、滅神龍教、破察哈爾叛軍、定俄羅斯邊境,書中所講的故事和《碧血劍》沒有太大聯系,只是人物有關聯,如韋小寶其中一個師傅--九難師太,就是《碧血劍》中的長平公主,韋小寶的護身寶衣就是袁承志的那件,還有歸辛樹就是袁承志的師兄,而韋小寶的逃跑輕功是九難師太教的,九難師太的這套輕功是木桑道長教的,木桑道長曾教過袁承志武功,所以當歸辛樹看到韋小寶的輕功後非常吃驚,一直追問是誰教的。
五毒教主何鐵手在鹿鼎記里也出現過,是她救了莊家的女人,並教他們武功,而且後來韋小寶和歸心術一起到莊家鬼屋的時候,是她用的迷葯迷翻了歸心術一家人,因為歸辛樹是老江湖,而世上只有五毒教主的毒能夠用得出神入化,讓歸辛樹毫無察覺。所以她迷翻他們之後不敢見他們,因為她怕她師傅(也就是袁承志)知道後會責怪她。其他人物就沒有什麼聯系了。
再補充一點:《鹿鼎記》裡面也出現了李闖(李自成),還有一個人物李西華,電視劇一般都沒演,書中寫的,李西華是李岩和紅娘子的兒子,武功高強,一直愛慕陳圓圓,他為了能待在陳圓圓身邊,幾十年裝作一個不懂武功的僕役,對於陳圓圓和他說過的三十幾句話記了一輩子,是個超級痴心的人。他見到李自成後本打算為父報仇,但最終沒有動手,天地會眾人認為他空負了一身武藝,不去開創大事業,只會待在一個女子身邊,但韋小寶卻引以為知己。
⑷ 金庸的每本小說中都存在一定的聯系嗎
金庸武俠小說共有十五部,其中《射鵰碰搏英雄傳》、《神鵰俠侶》、《倚天屠龍記》是「射鵰三部曲」系列的三謹吵猜部作品。其中的年代是相連的,人物也有一定的關聯性。
其它作品中人物、設定的武功等也會有些聯系,但是關聯性不是很大。關鍵一條,是每部小說中的故事是各不相同的。
如果要說每本小說都存在著一定的聯系的話,那麼也是小說的寫作特點方面的聯系。
作家善於將剛性的俠肝義膽,和纏綿入骨的愛情交織在一起,將各種情仇糾葛、恩怨情狀、民族大義相互牽連,以吸引讀者眼球,達到強烈的藝術效果。
⑸ 金庸各部小說之間有什麼聯系,先後順序是什麼
1972年9月11日,《鹿鼎記》完成了《明報》刊載的最後一篇。金庸宣布他不是在寫長篇武俠小說。這也預示著武術黃金時代的結束。
對於自己創造的武俠神話,金庸曾說,這是他沒有想到的:“我不能以小說作為賺錢和生活的工具來談論任何崇高的社會目標。我既沒有想過要教育青年,也沒有抱著振興國家、報效國家的雄心壯志,但我寫得很開心,對底層的俠客群體有很多想像和鼓勵。”
每一次修改,情節都變了。新版的細節和結尾也略有變化,帶來不少反響。目前,兩岸三個地區的出版授權於廣州廣州出版社(始於2005年底,而不是原來的Sanlian書店)、台灣深遠的出版社和香港明河社。
金庸先生曾寫過金庸先生的武俠小說《天龍八俠》中著名的一篇。
金庸武俠小說的順序,讓我們再梳理一下
倪匡代表作《六指琴妖》、《精武門》
按照小說的歷史順序:
《越女劍》中的春秋之末
北宋“天龍八部”
南宋後期射鵰英雄傳說
南宋後期的“神鵰英雄”
宋末明初的“天龍”
明末清初的“藍血之劍”
《鹿鼎記》康熙朝
乾隆“書劍與復仇”
乾隆年間《飛狐傳》
乾隆“雪山飛狐”
⑹ 金庸的每一部小說都有什麼聯系
金庸的小說協作部分是有一定的歷史背景的,最顯著的就是射鵰英雄傳裡面的人物,至於各本書之間的人物關系,倒是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系,只不過運用一些固有的人物對於小說內容的進入有一定的幫助!就相當於現在的電視劇與續集的關系吧,其實人物有一定的聯系,但是故事是完全不同的故事!不必太當真!
下邊的是引用網路上別人的一些分析,給你看一下!
金庸武俠小說背景上的第一個突出的特點,就是它們大多有其明確的時代背景乃至於准確的時間性。像清乾隆十八年開始的《書劍恩仇錄》,大明永樂六年開始的《碧血劍》,乾隆四十五年開始的《雪山飛狐》,等等,不一一列舉。用金庸自己的話說,之所以要寫明時代及歷史背景,無非要增加故事的「真實性」。
金庸武俠小說背景上的第二個突出的特點,是不僅選擇了明確的時間及時代背景,而且還選擇了一些特殊的時間及特殊的時代背景。——即歷史年代及背景大都選在朝代更替、社會動亂、民族矛盾激化這樣的歷史時期。選擇這樣的時期——明末清初、元末明初、宋末元初……
它的意義,首先體現在其矛盾的激化及民族國家的危亡之中,從而表現出古代英雄的民族主義與愛國精神,正所謂「天下興亡,匹夫有責」,進而不僅寫出了扶昆扶危的「俠」,而且能寫出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這是中國古典的一種傳統的理想精神,及一種理想的道德規范。其次,金庸的小說所選擇的時期,正是歷史興衰、朝代更替、社會動亂的時期,正是最動盪、最黑暗、最為困難深重的矛盾激化時期,同時又正是一個「亂世出英雄」與「黑暗裡盼救星」的時期,個人身心較無安全感卻又較自由或自由意識與自由追求較強烈的時期。這是一個英雄輩出——隱士也輩出——的時期。時代需要英雄, 呼籲英雄,也產生英雄,從而,這樣一些時期乃是英雄傳奇及傳奇英雄活動的最好的活動時期。正是提供武俠人物活動的最熱鬧的場景的時期,亦正是提供武俠小說的最好的故事情節與創作靈感的時期。再次,這樣一種特殊的歷史背景,這是探索與表現歷史、政治文化、人性的真精神及其深層本質的最好的時期,越是多種矛盾的激化與突出,越是社會與人生的動盪不安,歷史的本性、政治文化的本性及人性的本質也就會暴露得越充分。最後,這種類型的歷史時期的,乃是作家的「大眼界」的體現。它不僅給小說中的「俠」們提供了廣闊的戰場、舞台及復雜的人生背景, 也給武俠小說作品提供了巨大的場面、畫卷、曲折的情節、豐富的故事,也同時給小說的結構的宏大與復雜提供了應有的基礎。
金庸小說的第三個特徵,是將許多「歷史人物」寫進書中,並將其與「傳奇人物」熔為一爐,創造出一種「亦史亦奇」的武俠小說的特殊格局,妙在似與不似間。這樣寫的目的正在與使人弄不清真假,從而產生「假做真時真亦假,無為有時有還無」的藝術感受,使人看到的是「歷史的傳奇化」同時又是「傳奇的歷史化」。
與之相關的第四個特點,是它的結構方法及其形式的特殊形態,將歷史與傳奇巧妙地結構在一起。金庸的小說是將
朝廷——官府——江湖——山林——井市的社會的各層次;
戰場——官場——情場——技擊場——生活場景等人生的各個側面;
歷史的興衰——政治的本質——宗教的信仰——文化的遺傳——虛擬的情節;
社會的內幕——人際關系的恩怨情仇——人情的扭曲與伸張——人類良知與理性——人的心理慾望及其本能……
全都結構到了一起,從而形成一種特殊的豐富而又全面深刻的歷史背景,形成了金氏小說的真正的史詩結構與氣勢,這是其他小說難以比擬的。
⑺ 金庸各部小說之間有什麼聯系,先後順序會是什麼呢
金庸先生一生寫出很多優秀小說,是世上無人能比,他寫成小說共有十五部,被讀者用順口溜總結,‘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這個裡面是沒有《越女劍》這本書。
如果我們按照金庸先生小說故事內容來排順序,就是《越女劍》第一,因為這個故事背景是越王勾踐時期。
《笑傲江湖》是一個沒有時間背景,內容背景,就一個單獨建立故事,所以他和其他也沒有關聯。
《越女劍》一直就是單獨故事,他發生時間太早,在勾踐時期,又沒有什麼可以和其他故事有關系鏈發生,所以一直都被讀者當作單獨故事處理。
至於還有其他作品,要麼就是時間連不上,要麼就是作品內容沒有連上,所以都是單獨一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