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西夏的武俠小說
『壹』 《天龍八部》講的是什麼故事
《天龍八部》主要講述了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等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其故事之離奇曲折、涉及人物之眾多、歷史背景之廣泛、武俠戰役之龐大、想像力之豐富當屬「金書」之最。
小說敘雲南大理國武林世家鎮南王之子段譽,為逃避習武,來至無量山中,因種種機遇,學得一身古怪奇妙的武功,並先後結識少女鍾靈、木婉清,互相悅慕,豈料此二人是父親段正淳四處留情的私生女。吐蕃國大輪明法王鳩摩智為搶大理國天龍寺武功絕學六脈神劍圖譜,與天龍寺眾高僧比武。段譽適逢其會,為救伯父保定帝,以深厚的內力為基礎,一人使出六脈神劍,大敗鳩摩智,後被鳩摩智用計擒住,帶至姑蘇武林世家、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享譽中原武林的慕容氏家中,在阿朱、阿碧幫助下逃脫。在蘇州,他遇見苦戀表哥慕容復的王語嫣,對她一見鍾情,苦苦追隨;後又在無錫松鶴樓與丐幫幫主、有中原武林「北喬峰」之譽的喬峰結為異姓兄弟。
本是找慕容復查清丐幫副幫主馬大元被他自己的成名絕技所殺一事,誰知幫內突生大變,他被指證為契丹人。為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他北上少室山,找自己的養父喬三槐和恩師玄苦,可二人已遇害身亡,目擊之人皆認為是喬峰所為。他悲憤異常,百口莫辯,為救少女阿朱之命,大戰聚賢庄,與天下英雄為敵,後見殺戮太多,想自刎以求解脫,卻被一神秘的武林高手救走。在雁門關,他為自己的身世所苦惱、自卑,因見宋兵屠殺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頂,立即頓悟,不再以契丹人自恥。為尋找仇人,他和阿朱往返千里,苦苦求索,途中情意互生,彼此愛戀。後其被馬大元之妻所騙,以致失手打死假扮父親段正淳的阿朱,悔恨終生。並答應阿朱,照料她的妹妹阿紫。阿紫是星宿老怪丁春秋的徒弟,滿身邪氣,不以他人之是非為是非。喬峰帶她至東北,從金人手中救出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結為兄弟,幫助消除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
『貳』 武俠小說排行榜前十名巔峰之作
1、搜神記
《明朝那些事兒》是一本古代經典小說,作者是當年明月,一共7本。《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故事。
『叄』 縱橫武俠之黃粱夢的小說目錄
雛鷹展翅欲翱翔
第一章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第二章 昆明起航
第三章 威名初顯(上)
第四章 威名初顯(中)
第五章 威名初顯(下)
第六章 大理段氏
第七章 莫名頓悟
第八章 段氏先祖
第九章 六脈神威
第十章 高手之戰
第十一章 幕後的那隻手
第十二章 頓悟的好處
第十三章 飛速提升 龍游大海顯神威
第十四章 北上
第十五章 初識丐幫
第十六章 擊殺遼將
第十七章 昔日的記憶
第十八章 戰爭起何人痛
第十九章 德隆鎮中威名顯
第二十章 三種人我必殺
第二十一章 打殺
第二十二章 三騎對三千(上)
第二十三章 三騎對三千(下)
第二十四章 戰後
第二十五章 初到澶州
第二十笑陪六章 顫州古城
第二十七章 城樓大戰
第二十八章 遼將蕭撻凜
第二十九章 酒肆老闆娘
第三十章 大戰將起
第三十一章 酒肆風波起
第三十二章 鐵騎三萬下澶州
第三十三章 十戰十勝大刀關三
第三十四章 京城惡少
第三十五章 離開澶州
第三十六章 遼軍終至
第三十七章 初至京城
第三十八章 大鬧東京(一)
第三十九章 大鬧東京(二)
第四十章 大鬧東京(三)
第四十一章 大鬧京城(四)
第四十二章 大鬧東京(五)
第四十三章 大鬧東京(六)
第四十四章 大鬧東京(七)
第四十五章 大鬧東京(八)
第四十六章 大鬧東京(九)
第四十七章 大鬧東京(十)
第四十八章 開封問案
第四十九章 黑衣高手(上)
第五十章 黑衣高手(下)
第五十一章 翠竹苑(上)
第五十二張 翠竹苑(中)
第五十三章 翠竹苑(下)
第五十四章 叢林搏殺(上)
第五十五章 叢林搏殺(下)
第五十六章 巔峰殺手的對決
第五十七章 澶淵之盟
第五十八章 八方風雲會京城
第五十九章 翠竹苑開張
第六十章 年初二有客至
第六十一章 群英會(一)
第六十二章 群英會(二)
第六十三章 群英會(三)
第六十四章 群英會(四)
第六十五章 斗轉星移
第六十六章 白雲再現
第六十七章 覺醒恍如隔世
第六十八章 無相神功
第六十九章 離京
第七十章 三年後
第七十一章 沖冠一怒血成河
第七十二章 沖冠一怒屍成山
第七十三章 沖冠一怒為紅顏
第七十四章 風聲鶴唳因一人
第七十五章 現世報來得快
第七十六章 坐鎮京城
第七十七章 光陰似箭
第七十八章 楊家將
第七十九章 面黑心赤
第八十章 蔡洲湯家
第八十一章 熟人?!
第八十二章 少林寺外遇金台
第八十三章 大戰金台
第八十四章 救治金台
第八十五章 乾坤指法
第八十六章 將計就計
第八十七章 南俠展昭
第八十八章 五鼠鬧東京(一)
第八十九章 五鼠鬧東京(二)
第九十章 五鼠鬧東京(三)
第九十一章 五鼠鬧東京(四)
第九十二章 迷霧漸消
第九十三章 李代桃僵
第九十四章 百碰鎮蠢年前的秘辛(上)
第九十五章 百年前的秘辛(下)
第九十六章 魅力
第九十七章 圖窮匕見(上)
第九十八章 圖窮匕見(中)
第九十九章 圖窮匕見(下)
第一百章 塵埃落定(上)
第一零一章 塵埃落定(下)
第一零二章 白駒過隙(上)
第一百零三章 白駒過隙(下) 長生雖好卻也有憾,物是人非空餘惆悵
第一零四章 物是人非不識喬峰段譽為何人
第一零五章 再入世,杏子林中丐幫大會
第一零六章 紛紛擾擾又為何
第一零七章 丐幫之亂
第一零八章 昔日故人華發生
第一零九章 身世之謎
第一一零旅梁章 胡漢之分空餘怒
第一一一章 四大惡人
第一一二章 深夜怪客
第一一三章 錯過
第一一四章 聚賢庄丁一斷是非
第一一五章 故人之後蕭遠山
第一一六章 悲劇智光
第一一七章 再遇喬峰
第一一八章 喬峰?蕭峰!
第一一九章 初遇黃裳
第一二零章 「大惡人」
第一二一章 絳紫為邪是阿紫
第一二二章 多情王爺段正淳
第一二三章 阿朱之殤
第一二四章 陰陽和合奇功
第一二五章 蛇蠍美人
第一二六章 放馬牧羊終成真
第一二七章 時遷
第一二八章 殺人執照
第一二九章 擂鼓山
第一三零章 北冥逆轉灌頂大法
第一三一章 嫁衣神功
第一三二章 衣冠冢,寶藏圖
第一三三章 怪獸!巨蟒?蛟龍?
第一三四章 人蛇大戰
第一三五章 水中惡斗
第一三六章 斬蛟
第一三七章 緬懷
第一三八章 宴會
第一三九章 再探洞穴
第一四零章 寶藏之密
第一四一章 西夏銀川
第一四二章 尋寶
第一四三章 如山寶藏
第一四四章 霹靂彈
第一四五章 李思天
第一四六章 管閑事
第一四七章 回家
第一四八章 丁一巧問案
第一四九章 天山
第一五零章 靈鷲宮
第一五一章 武碎虛空
第一五二章 丹成
第一五三章 群雄齊聚少室山
第一五四章 談笑怒罵
第一五五章 所圖為何直若往昔
第一五六章 掃地老僧
第一五七章 死去活來皆為何
第一五八章 王圖霸業盡歸塵土
第一五九章 小白龍小玉
第一六零章 人算天斷計難成
第一六一章 慕容!段譽!
第一六二章 坦誠段譽,大理國君
第一六三章 再遇黃裳
第一六四章 徹盡萬法根源智經
第一六五章 中土摩尼教
第一六六章 悟道隱世
第一六七章 創功:乾坤大挪移
第一六八章 雲南大理水雲間
第一六九章 再遇段譽聞蕭峰訊息
第一七零章 王庭大戰
第一七一章 五絕神功
第一七二章 閻王拓跋武
第一七三章 鬼哭狼嚎噬日斬
第一七四章 刀劍無雙九龍驚天訣
第一七五章 雁門關外大軍至
第一七六章 蕭峰隱世天龍終
第一七七章 談武論道
第一七八章 林中陷阱
第一七九章 出手
第一八零章 空空門
第一八一章 城門之亂
第一八二章 城門大戰
第一八三章 一往無前的刀
第一八四章 失蹤了的時遷
第一八五章 風起影飛絕命劍
第一八六章 時遷的戰斗
第一八七章 故人周侗
第一八八章 人中英雌(上)
第一八九章 人中英雌(下)
第一九零章 飛劍百里慕天
第一九一章 千面郎君司馬恪
第一九二章 戰而逃之
第一九三章 密謀為何(上)
第一九四章 密謀為何(下)
第一九五章 清風樓樓主
第一九六章 夜探清風樓(上)
第一九七章 夜探清風樓(下)
第一九八章 破局
第一九九章 翠竹苑故人
第二零零章 男子漢陸仁甲
第二零一章 十里坡偶遇
第二零二章 曾頭市前賊寇至
第二零三章 渡心魔,明心見性
第二零四章 曾頭市豪雄
第二零五章 月夜
第二零六章 曾頭市見聞
第二零七章 一笑泯恩仇
第二零八章 武安鎮李垓村
第二零九章 行蹤
第二一零章 杭州城中遇故人
第二一一章 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
第二一二章 霹靂彈揚威
第二一三章 強勢
第二一四章 報應不爽
第二一五章 分金(上)
第二一六章 分金(下)
第二一七章 江南霹靂堂
第二一八章 逍遙
第二一九章 為誰歸去為誰來
第二二零章 燕子塢
第二二一章 行雲山莊
第二二二章 復姓獨孤
第二二三章 殺手
第二二四章 謠言四起與我何干
第二二五章 局中局
第二二六章 朝廷來人
第二二七章 銀狼冷星
第二二八章 叢林之戰(上)
第二二九章 叢林之戰(下)
第二三零章 葵花一現
第二三一章 禁地
第二三二章 十年
第二三三章 樹欲靜而風不止
第二三四章 毒蛇之牙
第二三五章 奪刀
第二三六章 行雲之心
第二三七章 平陽公主
第二三八章 八十萬禁軍教頭林沖
第二三九章 水泊梁山
第二四零章 亂象隱現
第二四一章 大軍攻山
第二四二章 關勝對楊志
第二四三章 歙州方臘(上)
第二四四章 歙州方臘(下)
第二四五章 薊州道人
第二四六章 入雲龍公孫勝
第二四七章 「金」(上)
第二四八章 「金」(下)
第二四九章 遼滅
第二五零章 宋危
第二五一章 離去
第二五二章 出海
第二五三章 靖康恥(上)
第二五四章 靖康恥(下)
第二五五章 劍魔刀皇 縱橫世間,品人生百態,嘆長生,自逍遙
第二五六章 洪七
第二五七章 回家
第二五八章 再遇段譽
第二五九章 精忠岳飛(上)
第二六零章 精忠岳飛(中)
第二六一章 精忠岳飛(下)
第二六二章 我欲弒君(上)
第二六三章 我欲弒君(下)
第二六四章 東海黃葯師
第二六五章 邪之名(上)
第二六六章 邪之名(下)
第二六七章 九陰真經
第二六八章 靈鷲宮之變
第二六九章 有一種信念叫不屈
第二七零章 自在逍遙靈鷲宮
第二七一章 東海桃花島(上)
第二七二章 東海桃花島(中)
第二七三章 東海桃花島(下)
第二七四章 談武論道
第二七五章 我自逍遙
第二七六章 黃蓉
第二七七章 靖康(上)
第二七八章 靖康(下)
第二七九章 呂仁的離開
第二八零章 太湖歸雲庄
第二八一章 歸雲庄中(上)
第二八二章 歸雲庄(中)
第二八三章 歸雲庄(下)
第二八四章 東邪黃葯師(上)
第二八五章 東邪黃葯師(下)
第二八六章 郭靖的機緣
第二八七章 西毒歐陽鋒
第二八八章 三道試題
第二八九章 離島
第二九零章 孤島待援
第二九一章 怒不可遏
第二九二章 「無法無天的惡賊」呂仁
第二九三章 陰差陽錯
第二九四章 醉仙樓之危
第二九五章 我道
第二九六章 以寡躪眾
第二九七章 驚變
第二九八章 痴瘋
第二九九章 瘋子歐陽鋒
第三百章 是非善惡
第三零一章 退兵
第三零二章 各有緣法(上)
第三零三章 各有緣法(下)
第三零四章 緣由(上)
第三零五章 緣由(下)
第三零六章 波斯高手
第三零七章 剪不斷理還亂(上)
第三零八章 剪不斷理還亂(下)
第三零九章 回家的感覺
第三一零章 兵困襄陽
第三一一章 鏖戰襄陽(一)
第三一二章 鏖戰襄陽(二)
第三一三章 鏖戰襄陽(三)
第三一四章 鏖戰襄陽(四)
第三一五章 鏖戰襄陽(五)
第三一六章 鏖戰襄陽(六)
第三一七章 鏖戰襄陽(七)
第三一八 鏖戰襄陽(八)
第三一九章 大願(上)
第三二零章 大願(下)
第三二一章 武館
第三二二章 開館是非
第三二三章 武館的兩三日(上)
第三二四章 武館的兩三日(下)
第三二五章 路遇(上)
第三二六章 路遇(下)
第三二七章 襄陽武林大會(一)
第三二八章 襄陽武林大會(二)
第三二九章 襄陽武林大會(三)
第三三零章 襄陽武林大會(四)
第三三一章 襄陽武林大會(五)
第三三二章 襄陽武林大會(六)
第三三三章 襄陽武林大會(七)
第三三四章 襄陽武林大會(八)
第三三五章 襄陽武林大會(九)
第三三六章 西毒之毒
第三三七章 樊城之戰
第三三八章 紛亂平息
第三三九章 情花之毒
第三四零章 難得的平靜
第三四一章 硝煙再起
第三四二章 少林之危
第三四三章 緊那羅
第三四四章 大軍開至
第三四五章 薩滿法師
第三四六章 力敵
第三四七章 退兵
第三四八章 自作孽
第三四九章 風波起(上)
第三五零章 風波起(中)
第三五一章 風波起(下)
第三五二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
第三五三章 鷹犬能耐我何
第三五四章 紅彤彤的喜事(一)
第三五五章 紅彤彤的喜事(二)
第三五六章 紅彤彤的喜事(三)
第三五七章 紅彤彤的喜事(四)
第三五八章 紅彤彤的喜事(五)
第三五九章 弒君、勤王
第三六零章 九陽神功
第五卷[分卷閱讀]
本卷共54527字
一夢千年,如夢如幻,似真似假,心有疑惑卻又該何去何從
第三六一章 密謀(上)
第三六二章 密謀(中)
第三六三章 密謀(下)
第三六四章 打擂
第三六五章 驚變(一)
第三六六章 驚變(二)
第三六七章 驚變(三)
第三六八章 驚變(四)
第三六九章 震動(上)
第三七零章 震動(中)
第三七一章 震動(下)
第三七二章 殤(上)
『肆』 幫忙介紹一下〈〈天龍八部〉〉這本書
天龍八部
「天龍八部」原為佛教用語,後被當代著名作家金庸用作做書名。武俠小說《天龍八部》著於1963年,是金庸最著名的武俠小說之一。
釋意
「天龍八部」,又稱為「龍神八部」、「八部眾」,這些名詞出於佛經。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非人」實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天龍八部都是飛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者,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嘍羅,七緊那羅,八摩侯羅迦。
「天眾」,「天」是指「神」,包括著名的護法二十諸天中的大焚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等。在佛教中,天神的地位並非至高無上,只不過比人能享受到到更大、更長久的福報而已。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種征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征狀或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帝釋是眾天神的領袖。
「龍眾」中的「龍」,和我國的傳說中的「龍王」或「龍」大致差不多,不過沒有腳,有的大蟒蛇也稱。事實上,中國人對龍和龍王的觀念,主要是從佛經中來的。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很是尊敬,認為水中主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對德行崇高的人尊稱為「龍象」,「如西來龍」,那是指從西方來的高僧。古印度人以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中國人也接受這種說法,歷本上註明幾龍取水,表示今年雨量的多寡。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龍王,他和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所說法的靈鷲山前,轉為男身,現佛之相。她成佛之時,為天龍八部所見。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夜叉」是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註:「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乾達婆」又稱為「香神」,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天的專管演唱俗樂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
「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戰斗,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我們常稱慘遭轟炸、屍橫遍地的大戰場為「修羅場」,就是由此而來。大戰的結果,阿修羅往往打敗,,上天下地,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絲孔之中。阿修羅王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法「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說三十八道品」。佛經中的神話故事大都是譬喻。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老子不信邪」、「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阿修羅又疑心病很重,「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阿修羅其心不端故,常疑於佛,謂佛助天。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若說『四諦』,謂有五諦,不說一事。」「五眾」即五蘊」,四諦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阿修羅聽佛說法,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
「迦樓羅」是指「金翅鳥神」。這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庄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緊那羅」是歌神,是專門演奏法樂的音樂家。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人非人」,善於歌舞,是帝釋的樂神。
「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這部小說以「天龍八部」為名,寫的是北宋時雲南大理國的故事。
大理國是佛教國家,皇帝都崇信佛教,往往放棄皇位,出家為僧,是我國歷史上一個十分奇特的現象。據歷史記載,大理國的皇帝中,聖德帝、孝德帝、宣仁帝、正廉帝、神宗等都避位為僧。《射鵰英雄傳》中所寫的南帝段皇爺,就是大理國的皇帝。《天龍八部》的年代在《射鵰英雄傳》之前。本書故事發生於北宋哲宗無祜、紹聖年間,公元一○九四年前後。
天龍八部這八種神道精怪,各有奇特個性和神通,雖是人間之外的眾生,卻也有塵世的歡喜和悲苦。這部小說里沒有神道精怪,只是借用這個佛經名詞,以象徵一些現世人物,就象《水滸》中有母夜叉孫二娘、摩雲金翅歐鵬。
天眾的代表,是蕭峰。蕭峰在整部書里給人的感覺就是「如天神一般」,無論是身材、相貌、氣質、還是武功、人品、性格。另外,蕭峰其實是書中第一主角,與天神的首領地位一致。釋名中說「天神的壽命終了之後,也是要死的。天神臨死之前有五種征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神最大的悲哀。」蕭峰雖然如天神一般神武,但還是不免英年早逝,他的悲哀雖然與天神不同,但卻都是最令人扼腕的。蕭峰不但是天神,還是天眾中的首領——帝釋天。
龍眾的代表,是段譽。八部以天眾、龍眾最為重要,段譽是第二主角,可當這一位置。段譽是大理皇帝,在中國人眼裡,皇帝就是龍;古印度對龍的尊敬,也與段譽王子身份受人尊崇一致;龍王自幼向佛,這和段譽也一致。另外,大理歷代皇帝出家都在「天龍寺」,這足以證明大理皇帝與龍的關系,也暗指了段譽的「龍神」地位。
夜叉,經常以集體名義出現,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名詞。金庸提到:「現在我們說到『夜叉』都是指惡鬼。但在佛經中,有很多夜叉是好的,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可見,金庸的意思是夜叉並不都是人們想像中的惡鬼,夜叉也有好的一面。根據上面依據,我認為夜叉是四大惡人。四大惡人是金庸精心打造的一個組合,他們面目猙獰,凶惡殘暴,與我們常說的「夜叉」一樣。但同時四大惡人也有心中永遠的痛,也都有好的一面,就連雲中鶴這最壞的惡人也曾救過王語嫣。所以,四大惡人的夜叉組合告訴了我們沒有絕對的善惡。
乾達婆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冽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又是「變幻莫測」的意思。香氣和音樂都是縹緲隱約,難以捉摸。從這段釋名中我們很容易想到,乾達婆就是阿朱。與「帝釋天」蕭峰關系最親密的兩個女性就是阿朱和阿紫,阿朱自然是服侍帝釋天的樂神之一。阿朱剛出場就「變幻莫測」,易容成多個角色,但她身上的香氣卻讓段譽識穿了身份。還有一層引申的含義,那就是:塞上牛羊空許約,阿朱對蕭峰來說只是縹緲隱約的,空留一縷香氣,卻帶走了蕭峰的心。從此,「帝釋天」蕭峰出現了「天人五衰」的徵兆。
阿修羅毫無疑問是慕容復。阿修羅有以下特點:他經常率部和帝釋天戰斗;他往往被帝釋天打敗;他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他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卻唯恐天下不亂;他疑心病很重,疑心佛祖偏袒帝釋。阿修羅的這些特點幾乎與慕容復完全一致:慕容復與蕭峰並稱「北喬峰南慕容」;慕容復被蕭峰打敗;慕容復性子執拗而善妒;他是大燕太子為了復國唯恐天下不亂;他疑心病很重…………盡管「阿修羅」慕容復總與「帝釋」蕭峰作對,但他永遠都是失敗者。
釋名中寫道:「迦樓羅」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庄嚴寶色,頭上有一個大瘤,是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舊說部中說岳飛是「大鵬金翅鳥」投胎轉世,迦樓羅就是大鵬金翅鳥,它每天要吃一個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它命終時,諸龍吐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它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迦樓羅顯然是鳩摩智。鳩摩智寶象庄嚴;他與大理天龍寺為敵,整個書中都在跟「龍神」段譽過不去;最終走火入魔,其痛苦如同自焚。但鳩摩智是幸運的迦樓羅,他最終把體內的「毒氣」(內力)還給了龍(段譽),也因此而悟道,成為岳飛一般的「大鵬金翅鳥」。
緊羅那,善於歌舞,也是帝釋的樂神之一。聯繫到前面的乾達婆,很容易判斷緊羅那是阿紫。緊羅那在梵語中是「人非人」的意思,其實她是個樣子和人相似,但頭上長有一角的善於歌舞的女神。阿紫的「人非人」我是這樣理解的:阿紫自幼生活在星宿派這樣一個惡劣環境中,性情變得不可捉摸。一方面狠毒狡詐,一方面又單純痴情。說阿紫的「人非人」就是說到她抱著姐夫的屍體跳崖那刻也沒有人能理解或者了解她哪怕一點點。
釋名中只說「摩呼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在首楞嚴經中對摩呼羅迦有以下解釋:「摩呼羅伽。此雲地龍。亦雲蟒神。腹行之類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聾呆無知。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脫彼倫類也。」也就是說,摩呼羅迦是與天龍相對應的地龍,原本是腹行類,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擺脫腹行類,脫胎換骨。經此解釋,大家該明白了吧,摩呼迦羅就是虛竹!虛竹本是普通的少林和尚,是「腹行類」,但由於「聾呆無知」,反而得福,脫胎換骨,修慈修慧,最終挽回前因(本是玄慈與葉二娘之子),成為身兼靈鷲宮主與西夏駙馬的蟒神——亦即與「天龍」段譽相對應的「地龍」。
小說梗概
《天龍八部》小說以宋哲宗時代為背景,通過宋、遼、大理、西夏、吐蕃王國之間的武林恩怨和民族矛盾,從哲學的高度對人生和社會進行審視和描寫,展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生活畫卷。所謂「天龍八部」是佛經用語,包括八種神道怪物,作者以此為書名,旨在象徵大千世界之中形形色色的人物。
小說敘雲南大理國武林世家鎮南王之子段譽,為逃避習武,來至無量山中,因種種機遇,學得一身古怪奇妙的武功,並先後結識少女鍾靈、木婉清,互相悅慕,豈料此二人是父親段正淳四處留情的私生女。四大惡人之首段延慶本該是大理國王位的真正繼承人,因宮中內亂流落江湖。為報復保定帝,他捉到段譽和木婉清,欲使之兄妹亂倫,破壞段家清譽。大理國君臣鬥智斗勇,終於戰勝四大惡人,救出段譽。
吐蕃國大輪明法王鳩摩智為搶大理國天龍寺武功絕學六脈神劍圖譜,與天龍寺眾高僧比武。段譽適逢其會,為救伯父保定帝,以深厚的內力為基礎,一人使出六脈神劍,大敗鳩摩智,後被鳩摩智用計擒住,帶至姑蘇武林世家、以「以彼之道,還施彼身」著名的慕容氏家中。在蘇州,他遇見苦戀表哥慕容復的王語嫣,對她見鍾情,緊追不舍;後又在無錫松鶴樓與丐幫幫主,有中原武林「北喬峰」之譽的喬峰結為異性兄弟。
喬峰來姑蘇,本是找慕容復了解丐幫副幫主馬大元被自己成名絕技所殺一事,誰知幫內突然發生大亂,他被指證為契丹人。為解開自己的身世之謎,他北上少室山,找自己的養父喬三槐和恩師玄苦,可二人已被害身亡,目擊之人皆認為是喬峰出手。他悲憤異常,百口莫辯,為救少女阿朱之命,大戰聚賢庄,與天下英雄為敵,後見殺戮大多,想自刎以求解脫,卻被一神秘的武林高手救走。在雁門關,他為自己的身世所苦惱、自卑,因見宋兵屠殺契丹百姓,如醍醐灌頂,立即頓悟,不再以契丹人自恥。為尋找仇人,他和阿朱往返千里,苦苦求索,途中情意互生,彼此愛戀,後又被馬大元之妻所騙,以致失手打死假扮父親段正淳的阿朱,悔恨終生。並答應阿朱,照料她的妹妹阿紫。
阿紫是星宿老怪丁春秋的徒弟,滿身邪氣,不以他人之是非為是非。喬峰帶她至東北,從金人手中救出遼國皇帝耶律洪基,結為兄弟,幫助消除叛亂,被封為南院大王。逍遙派掌門人無崖子為尋找一個色藝雙全、聰明伶俐的徒弟,設下珍瓏棋局,為少林寺虛字輩弟子虛竹誤撞解開。相貌不佳,為人愚直的小和尚成為逍遙派的掌門人後,又被靈鷲宮主天山童姥帶至西夏皇宮中,盡得逍遙派真傳。天山童姥與西夏王妃李秋水同歸於盡後,虛竹成為靈鷲宮主人,並與跟隨王語嫣而來的段譽結為兄弟。為向方丈懺悔自己的罪行,虛竹回到少林寺,適逢天下各路英雄齊至少林寺,有丐幫、星宿派、姑蘇慕容、鳩摩智、大理段氏、四大惡人等等。
原來阿紫在喬峰處耐不住寂寞,跑出遊玩,被其師丁春秋毒瞎眼睛,幸虧已學得少林寺武學秘籍「易筋經」的聚賢庄公子游坦之對她熱戀不已,並將她帶至丐幫。游坦之受丐幫內奸全冠清利用,以武功奪得幫主之職,並向少林寺挑戰,欲爭奪武林盟主之位。喬峰為尋阿紫,也率燕雲十八騎趕來,受到群雄圍擊。段譽、虛竹挺身而出,幫助大哥共同御敵。一場龍爭虎鬥,喬峰用降龍十八掌打倒游坦之,虛竹以生死符大敗丁春秋,段譽將六脈神劍發揮得淋漓盡致,大勝慕容復。慕容復失盡顏面,舉劍自刎,被一突然出現的灰衣老僧制止,並教訓他身為大燕子孫,不可輕生,灰衣老憎正要與喬峰比武,又趕來一黑衣僧人,也就是當年救喬峰之人,他們是詐死的慕容博和大難不死的蕭遠山。
原來三十年前,慕容博為使中原武林與契丹結怨,假傳消息,說契丹武士要往少林寺搶奪武功圖譜,眾武林豪傑在少林寺玄慈方丈的帶領下前往雁門關伏擊,殺死無辜的契丹武林高手蕭遠山的兒子和手下之人,蕭遠山奮力反抗,後見愛妻身亡,傷心跳崖,將周歲的兒子扔在昏迷的丐幫幫主汪劍通身旁,這個孩子就是喬峰——應該叫蕭峰。蕭遠山跳崖後並沒有死,隱姓埋名,潛入少林寺偷學武功。慕容博假傳消息後,詐言身死,也不時去少林寺偷閱武林秘籍。玄慈殺死蕭遠山妻子侍從後,意識到自己被人欺騙,便和汪劍通一同託人照料蕭峰。如今真相大白,蕭峰苦苦追尋的兇手正是自己的父親;而更叫人難以預料的是虛竹是玄慈與無惡不作葉二娘所生之子,玄慈受少林寺規之罰後自盡,葉二娘殉情,蕭遠山、慕容博被少林寺藏經閣一神秘老僧點化,皈依佛門。
此時西夏國張榜招婿,中人相繼趕來。慕容復為應招拒絕王語嫣的愛情;段譽救起傷心自殺的王語嫣,終於獲得她的芳心;鳩摩智貪練少林武功,走火入魔,幸被段譽吸去全身功力,保住性命,大徹大悟,成為一代高憎;陪同段譽而來的虛竹是唯一能夠回答西夏公主問題的人,原來公主是當初天山童姥偷來為虛竹破戒的夢姑,二人終於結為連理。
段譽回大理的途中,誤入王語嫣的母親、段正淳的另一個情人設計捉拿段正淳的庄園之中;段延慶擒住段正淳和他的夫人、情人們,也趕來這里,以殺死段譽要脅段正淳以皇位相讓。正在危急時分,王妃刀白鳳告訴段延慶,段譽是當年她為報復段正淳感情不專一面與叫化子段延慶所生之子。段延慶聞此,激動不已,一時不察,被慕容復下毒,內力全失。慕容復喪心病狂,欲拜段延慶為義父,竟殺死自己的部下和段正淳的四位情人,其中包括自己的舅媽王夫人,又舉劍向刀白鳳走去。段譽見母親危急,掙脫繩索,打跑慕容復。段正淳、刀白鳳自殺殉情;段延慶飄然遠逝;段譽回大理繼承皇位。
這一年,遼國發兵進攻宋朝,蕭峰不願生靈塗炭,中毒被囚。已換上游坦之眼睛的阿紫逃出遼國,傳信中原,天下豪傑聞風而來,救出蕭峰,並捉住遼國皇帝耶律洪基,逼他答應有生之年不向宋朝發兵。兩軍陣前,蕭峰脅迫皇帝、愧對族人,自殺身亡;阿紫抱著心愛之人的屍體,挖出眼珠還給游坦之,跳下萬丈懸崖;游坦之也高呼「阿紫」的名字,緊跟跳下;慕容復一心想做皇帝,最後發了瘋。故事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