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重生小說 » 武俠小說血劍恩仇錄

武俠小說血劍恩仇錄

發布時間: 2023-05-30 07:47:54

1. 金庸小說原著《書劍恩仇錄》結局是怎樣的

香香公主用自殺的方式告訴陳家洛,乾隆沒有誠意,陳家洛帶領著紅花會眾英雄回到了回疆,小說的結尾是陳家洛找到香香公主的墳後挖開看,裡面只有一塊碧玉,飛出一隻蝴蝶,陳家洛作了一首詩祭奠:浩浩愁,茫茫劫; 短歌終,明月缺。 鬱郁佳城,中有碧血; 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 一縷香魂無斷絕! 是耶?非耶? 化為蝴蝶。

《書劍恩仇錄》原文:
陳家洛拾起溫玉,不由得一陣心酸,淚如雨下,心想喀絲麗美極清極,只怕真是仙子。
突然一陣微風過去,香氣更濃。眾人感嘆了一會,又搬土把墳堆好,只見一隻玉色大蝴蝶在墳上翩躚飛舞,久久不去。陳家洛對那老回人道:「我寫幾個字,請你雇高手石匠刻一塊碑,立在這里。」那回人答應了。心硯取出十兩銀子給他,作為立碑之資,從包袱中拿出文房四寶,把一張大紙鋪在墳頭。
陳家洛提筆蘸墨,先寫了「香冢」兩個大字,略一沉吟,又寫了一首銘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群雄佇立良久,直至東方大白,才連騎向西而去。 」

《書劍恩仇錄 》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著於1955年。小說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為反清復明,與清廷浴血奮戰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把研究乾隆是否漢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為金庸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顯示出大家風度。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2. 書劍恩仇錄內容簡介 100字左右

內容簡介:
《書劍恩仇錄》講述的是清乾隆年間,紅花會的總舵主於萬亭過世,遺命由義子陳家洛接班;經過無數曲折、當上總舵主的陳家洛不辱使命,領導紅花會義士為了反清復明,與乾隆展開一連串的周旋抗衡、與清廷浴血奮戰的故事。
關於作者:

金庸是新派武俠小說最傑出的代表作家,香港著名的政論家、企業家、報人。被譽為「絕代宗師」和「泰山北斗」。香江第一才子(指才華)、香港第一健行(指社評)、世界第一俠筆(指武俠)。在香港與黃沾、蔡瀾、倪匡並稱「香港四大才子」。金迷們尊稱其為「金大俠」或「查大俠」。他的多篇小說被選入課本。金庸一支筆寫武俠,一支筆縱論時局,享譽香江;少年游俠,中年游藝,老年遊仙;為文可以風行一世,為商可以富比陶朱,為政可以參國論要。金庸一生的傳奇,可謂多姿多彩之至。佛學對金庸的影響很大,在他的文學作品中處處可見金庸中庸平和的風格。
金庸博學多才。就武俠小說方面,金庸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文思敏捷,眼光獨到。他繼承古典武俠小說之精華,開創了形式獨特、情節曲折、描寫細膩且深具人性和豪情俠義的新派武俠小說先河。凡歷史均有篡改,在政治、古代哲學、宗教、文學、藝術、電影等都有研究,作品中琴棋書畫、詩詞典章、天文歷算、陰陽五行、奇門遁甲、儒道佛學均有涉獵。被譽為「綜藝俠情派」。從20世紀50年代末至70年代初,金庸共寫武俠小說15部,取其中14部作品名稱的字首,可概括為「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外加一部《越女劍》。
作品影響:

《書劍恩仇錄 》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著於1955年。小說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為反清復明,與清廷浴血奮戰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把研究乾隆是否漢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為金庸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顯示出大家風度。在香港《大公報》上連載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

3. 永遠的江湖,不變的俠義!《書劍恩仇錄》都有哪些看點

書劍作為金庸先生第一部武俠小說,豆瓣7.2分,可以說是經典中經典。更是不下20次被翻拍成電視劇和電影,也都是一代人心中的影視經典。

相對來說,個人更喜歡喬振宇版,因為這一版相對弱化了感情線,而且也是感情上最為堅定的一個,至始至終都最愛霍青桐。並且很好的是把更多的視角放在了主線劇情上,尤其是喬振宇這個絕世美男子,打戲什麼的額也是太帥氣了吧,這該死的魅力啊!

總之,如果沒看過原著建議先看原著,然後一定要看喬振宇版本的電視劇,反差夠大,但非常ok!

4. 書劍恩仇錄大概說了個什麼樣的故事

該小說以清乾隆年間漢人反滿斗爭為背景,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他倆既是有手足之情的兄弟,又是不共戴天的仇敵,一個是滿族皇帝,一個是反清組織紅花會的總會主。

該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雖然比金庸後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與以前的武俠小說比,已不可同日而語。

(4)武俠小說血劍恩仇錄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第一部武俠小說,他創作這部小說時,還只有三十歲。《書劍恩仇錄》的題材是採用他家鄉海寧流傳的一個民間傳說:乾隆皇帝是海寧陳閣老的兒子。雍正使用調包計把自己的女兒換了陳閣老的兒子,後來這個兒子做了皇帝,就是乾隆。

作品主題

小說通過陳家洛的性格悲劇及其具體的愛情悲劇與事業上的悲劇結局,揭示了更為深刻的歷史悲劇。紅花會英雄試圖通過換一個漢族帝王,乃至通過同一個帝王(乾隆)換一套漢族服裝便以為是抗清大計的完成,而對封建社會的歷史本質毫無認識,對封建社會的政治體制毫無反抗,這就決定了這一干英雄人物的根本的局限及其悲劇結局的必然性。

5. 金庸書劍恩仇錄是哪幾部

金庸書劍恩仇錄是一部完整的小說。
《書劍恩仇錄》1955年在香港《新晚報》發表,連載一年。曾以《書劍江山》為名出版(台灣《聯合報》連載時亦用此標題)。新修版於2002年推出,除部分內容有所修訂外,第二十回後更增補一章《魂歸何處》,約五千多字,引出金庸對於人生、情愛、民族的種種深刻思索」。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又名《書劍江山察孝陵》,著於1955年,現收錄在《金庸作品集》中。小說描寫清朝乾隆年間,江南武林幫會紅花會為反清復明,與清廷鬥智斗勇的故事,也是這本小說把研究乾隆是否漢人一事,推到了高峰。作為金庸的開山之作,作者一出手就不同凡響,顯示出大家風度。1955年在香港《大公報慎雀》上連載之時,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繪出了一幅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作品注重敗戚人物性格的刻畫,寫出了許多栩栩如生、神態各異的人物,雖然比金庸後期的作品尚有不足,但與以前的武俠小說相比,已是不可同日而語。

6. 如何評價書劍恩仇錄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創作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圍繞乾隆皇帝與陳家洛二人間奇特的矛盾糾葛而展開,根據該作品拍攝了好多文藝作品,主要有以下幾個版本:

1、1976版《書劍恩仇錄》由 狄波拉 鄭少秋 伍衛國 余安安等主演。

《書劍恩仇錄 》是金庸的首部長篇武俠小說,小說將歷史與傳奇融為一體、虛實相間,史筆與詩情相結合,兩岸三地的優秀團隊根據自己的理解,均為我們奉獻了精彩的演繹,這其中1976鄭少秋版本的最為經典。

7. 書劍恩仇錄,被低估的一本金庸小說,如今重溫很驚艷

「飛雪連天射白鹿,笑書神俠倚碧鴛。」再加上一本《越女劍》,金庸一共寫了15本武俠小說。憑借這15本武俠小說,金庸成為了武俠迷心中的泰山北斗。

不過讓我感覺意外的是,人們對金庸的第一本小說《書劍恩仇錄》,似乎並不是那麼熱情。與頻頻被提起的「射鵰三部曲」、《天龍八部》、《笑傲江湖》等小說相比,《書劍恩仇錄》的地位肉眼可見的邊緣化。

就算比較冷門的《俠客行》、《連城訣》,似乎都要比《書劍恩仇錄》更加知名。

而在電視劇領域,雖然《書劍恩仇錄》有黃海冰、趙文卓、喬振宇等多個版本,但每次大家盤點金庸劇,總是射鵰、射鵰、笑傲、天龍、鹿鼎記來回提,很少有人帶《書劍恩仇錄》一起玩。

就算吳樾版《連城訣》和吳健版《俠客行》這些「小投入」電視劇的存在感都比《書劍恩仇錄》多太多。

一般情況下,人們提起《書劍恩仇錄》,都是會說這是金庸創作的第一本武俠小說,開啟了武俠創作的黃金時代。然而,僅此為止,《書劍恩仇錄》似乎就是被大家順嘴一提,然而人們就把目光放在了其他金庸小說上。

然而,我卻認為,書劍恩仇錄,是被嚴重低估的一本金庸小說,如今重溫很驚艷。我是真游泳的貓,一個看武俠20年的老書蟲。今天我和大家聊聊書劍恩仇錄這本小說呢。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有,金庸小說創作有一個總體的特點,就是開頭比較平淡,就像顧愷之吃甘蔗一樣,漸入佳境。

《天龍八部》的開頭,段譽唱主場,而真正激動人心卻要等喬峰出來;《笑傲江湖》的開頭,林平之的悲慘遭遇來一遍,主角令狐沖遲遲不出場;《鹿鼎記》的開頭,東拉西扯一堆明史案,然後韋小寶才姍姍來遲。

這種「先平淡後精彩」的寫法,容易讓急躁的讀者中途棄書,錯過後面的精彩。也就是金庸打響了名頭,要不然也會流失不少讀者。而《書劍恩仇錄》的不被看重,我感覺最大原因也是因為這個創作特點。

如果說其他小說先抑後揚,亮點總能在幾回中凸顯出來,那麼《書劍恩仇錄》這個「先抑後揚」的時間就有些太長了。老實說,前半本書劍故事,出場人物眾多,事件發展較多,看似熱鬧紛紛,然而敘事角度變化太過,人物性格難以突出,這就使得讀者閱讀感下降太多。

比如前期紅花會眾多當家,大概只有文泰來和駱冰比較有魅力。而「翠羽黃衫」 霍青桐在前半本的形象也比較無力,沒有多大的吸引力。

現在不少沖著金庸名字來看《書劍恩仇錄》的新人武俠迷,在知道這是金庸第一本小說的前提下,就會自我暗示,默認就是金庸早期的寫作水平。

於是,不少武俠迷看了前半本小說,以為後半本小說也就是這樣的水平,就完全看不下去了,自然對《書劍恩仇錄》的評價不會太高。

但是對老武俠迷來說,當年看武俠小說如痴如醉,看了前半本自然會看後半本,就會感覺這本小說非常好看。還有一些朋友只借到了後半本小說,結果一看就驚為天人,感覺這本小說太精彩了。

後半本小說之所以精彩起來,是因為故事主要圍繞陳家洛這個主角展開,並沒有太過分散筆墨。而霍青桐的形象通過一系列妙計而凸顯出來,香香公主忽然出場,陳家洛那種懦弱的形象也非常鮮明,特別是他覺得自己比不上霍青桐而不敢喜歡霍青桐的心理活動,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認真看過書劍恩仇錄後半本,會發現這本書其實是被嚴重低估的。

首先,人物描寫上,本書相當有功力。比如 搞笑 幽默的阿凡提形象,既有傳統上的人物魅力,又加上了金庸的創造力,使得這個人物很有表現力。

再比如,「關東六魔」的形象,在前大半幾乎是模板化的。而後半本中,哈合台的形象是比較細膩的。他與余魚同惺惺相惜的場面,堪稱經典。便是「好色」的顧金標,在後半本中也有細膩的展現,而非模板的刻畫。

然後,主題立意上相當深刻。《書劍恩仇錄》奠定了金庸 歷史 與武俠結合的創作風格,前半本內容還在講述「乾隆是私生子」的民間傳言,而後半本乾隆的狠辣,紅花會的失敗,香香公主的慘死,整個故事的立意陡然提高。我個人覺得,書劍恩仇錄的結局比之《天龍八部》的結局,也沒有什麼遜色之處。

然後,劇情設置上頗為精彩,令人印象深刻。後半本書劍恩仇錄的情節安排,可以說花團錦簇,高燃的情節接二連三。霍青桐大破清兵,智慧超群;陳家洛大戰狼群,精彩刺激;古洞學習「庖丁解牛功」,巧妙新鮮;陳家洛在莆田少林寺鬥智斗勇過五關,扣人心弦。

可以說,書劍恩仇錄是一本相當慢熱的小說,因為太慢熱而使得武俠迷對這本小說評價不太高。這種慢熱,一方面是金庸第一次寫作,沒有安排好前後故事的節奏,另一方面則是金庸的寫作風格。

如今,回過頭來看這本小說,會發現這本書有太多可以回味的地方。當然,個人感覺書劍恩仇錄新修版結局有些畫蛇添足,還是之前的三聯版比較經典一些。

不管怎麼樣,提起書劍恩仇錄,希望大家記住的不只是香香公主讓大軍痴迷的美貌,不只是結尾那一段銘文:「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鬱郁佳城,中有碧血。碧亦有時盡,血亦有時滅,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