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重生小說 » 金庸古龍武俠小說區別思維導圖

金庸古龍武俠小說區別思維導圖

發布時間: 2023-05-29 07:17:56

❶ 金庸的小說和古龍的小說,區別有哪些呢

金庸和古龍的武俠小說,讓讀者愛不釋手。即便讀了幾十遍,也仍然不會覺得膩。這兩位武俠泰斗,直接將此類題材的小說給寫盡。至於後輩,都似是追趕者的角色。那麼金古二人的作品,究竟有何魔力,令人挑燈夜讀。










他們的作品,承載著太多人的青春。無論是古龍,還是金庸,他們給人們所留下的武俠作品,是不能用膚淺的東西來衡量的。在部分讀者心中,古龍和金庸的分量是一樣的,畢竟這樣的武俠泰斗,世上又有多少呢?

❷ 金庸、古龍武俠小說的區別

古龍和金庸是華人世界中的武俠小說大匠,凡是有華人的地方肯定就會有古龍或者金庸的小說,特別是金庸的武俠小說。他們兩個的武俠小說有著一定的區別。
金庸的武俠小說就像一壺白開水一樣,開頭很平淡,但是隨著劇情的發展越煮越沸,到達高潮時,小說就像燒開了的開水一樣,沸騰不止。而古龍的小說呢,一開始總是給人設置一堆的懸念,把讀者的胃口吊的很高,讓人一罷不能,到結尾時才給你一個答案。而且在文化上金庸的小說偏向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詮釋,而古龍則是受到西方影響較大。

❸ 金庸與古龍小說的區別是什麼

古龍和金庸小說的差別在哪裡?這個問題非常好,討論性十足,那麼由我為大家解答,下面煩請大家跟隨我來看一看吧。

4、風格的差別金庸先生的小說,通常都是敘事,一步一步引人入勝的,包含很多古詩詞和歷史朝代,讓人能夠清晰感受到一股人文氣息。古龍的小說,懸疑更加出彩,伏筆比較多,讓人目瞪口呆,超出你的想像。古龍小說風格,擅長製造緊張氣氛,先高後低,製造緊張的氣氛,讓人意想不到。總結:金庸和古龍兩位武俠宗師,他們的小說百看不厭,我也曾看過無數遍,現在依舊在看,每一次都能領會新的東西。很難說誰寫的更好,這就好比吃飯,有的人喜歡吃包子,有的人喜歡吃餃子,總之學無止境,認真學習,快樂生活就可以啦。

❹ 金庸的武俠小說與古龍的相比有什麼區別

金庸和古龍都是開宗立派的大師級武俠小說家,但他們的風格截然不同。

簡單來說,金庸的小說比較寫實,古龍的小說比較寫意,這是他們最大的區別。

金庸的傳統文化素養很深厚,他善於把江湖情仇安排在宏觀的歷史背景里來敘事,來體現「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思想觀念。這種觀念跟「儒家思想」傳達的觀念基本上是一致的。

因此,讀金庸的武俠小說,如同在讀一本現實主義歷史小說,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固有的倫理觀念,以及英雄豪傑的家國情懷。

二是古龍想獨辟蹊徑,刻意拉開跟金庸、梁羽生等大家的寫作風格,他不想跟著他們的屁股寫。

從這一點來看,古龍在武俠小說的創作上還是很有野心的,具有非常強的探索意識。

故事情節有跳躍性,缺乏畫面感和邏輯性,還有不少心理描寫,古龍這種寫作風格,勢必會讓他的小說在影視劇改編上,鏡頭語言的轉換上,難度大大增強。

總體來說,古龍的小說如同陳年老酒,需要細品,思考過後才能明白其中的深意。金庸的小說如同啤酒,讓人喝後酣暢淋漓。


❺ 古龍小說與金庸小說有什麼區別

金庸的作品寫實多一些,比較正統,屬於現實主義作品。古龍的東西玄幻多一些,屬於浪漫主義。就像杜甫與李白的區別。
金庸的小說寫的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寫的是弘揚正氣,抵抗侵略。
古龍的小說寫的是人性,寫的是割頭換頸的友情。他是作為自己小說的旁觀者之一在敘述這個故事。而且行文飄逸流暢,跌宕起伏。

毋庸質疑,武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絕後的兩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龍.他們的小 說雖然風格各異,但都令人盪氣回腸,手難釋卷.更為可貴的是,我們決不能僅僅以 娛樂的心態來讀他們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都已進入雅的境界.這是其他武俠作家所 萬難比擬的.這一點盡管許多自詡為文學衛道士的人死也不願意承認,但是相信已 為更多的真正的武俠愛好者所共識.
盡管同樣的優秀,但兩駿同馳,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這兩位大家誰更優秀的 問題.說實在的,在下對兩位都同樣喜愛,實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這個問題上作 甚評價.但是看到許多同道在此問題上的看法,又實在如綆(未找到魚旁的那個字) 在喉,不吐不快.故現丑於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請不要生氣.
我一向認為,讀一本小說,就向做一個夢一樣,武俠小說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龍給了我們兩個不同的夢.
在金庸的夢中,我們無疑感到跌宕起伏,絢麗多姿,沉迷於此,不願醒來.但我們 始終清醒的意識到:這是一個夢.而夢醒的時候,便如作了一個好夢一般,或是有一 些美好的回憶,而大多是難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龍的夢是一個殘缺的回憶.可能美,但決不美好.
在這個夢中我們有太多的午夜夢回,使得我們即使驚醒之後,依然禁不住懷疑 究竟是一個夢,還是活生生的現實!這種觸動之深,即使未可娉美於沙翁,亦不遠矣.
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人們更喜歡有一個美好的夢,因為現實給我們的痛 苦已太多.夢是我們逃避現實的最好場所,又有誰喜歡現實如一條繩索似的,即使 在夢中也對我們死纏不放呢?
特別是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又有誰不是生活在自己編織的美麗夢境中呢?
我決不是在貶低大學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員.
我之所以這樣說,只是想說明一件事:這種對美麗夢境的嚮往,正是許多人能 輕易的接受金庸而難以接受古龍的真正原因.
我也無意指責這種選擇.畢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幾千年來,不斷推動人 類相前發展的原動力之一.畢竟,在經歷了生活的艱辛之後,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尋 找一個樂園來放鬆我們已綳得太緊的神經.
感謝金庸,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樂園.
古老無疑也看到了這個問題.
人們的需要永遠是商品生產的真正動力.
他試圖改變.他把幽默的語言放進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黃金放進他的作品. 我們在他的後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華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樂和縱 欲.
只有一樣東西我們始終沒有看到.
那就是快樂.
沒有!絕沒有快樂!
美酒和愛情沒有能夠掩飾他與生俱來的那種早已深深種植在他心底的憂郁 和悲傷.他的這種氣質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於竟然有了這種結果: 越是歡樂的描寫,我們讀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們的心靈.
他沒有金庸的條件.
金庸從來沒有為吃飯擔憂過.他沒有這種悲情.在他的筆下,即使是最悲劇性 的描寫之中,我們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種豪邁,一種燕趙勇士的憤怒.這種豪邁則 是古龍所萬萬不能比擬的.關於這方面的問題,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敘述.
金庸描寫痛苦則只有通過一種慘忍的行為.在這種描寫下,楊過不得不失去一 條手臂,小龍女不得不失去貞操,而蕭峰也只有將一支箭插進自己的胸口.在他的 筆下,決不會出現微笑著咳出鮮血的李尋歡,也決不會出現堅定地拖著一條腿的傅 紅雪,正如在古龍的作品中決不會有段譽那樣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物一樣.
在此,我覺得有必要對這樣一個說法說上幾句:有人認為古龍的小說人物一 律是男喝酒,女脫衣,太過淫靡了.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於外,而於心.我看是 說這話的人自己心裡有問題.
至少我就沒有從這喝酒和脫衣中看出一絲一毫的淫靡來.
我看到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數用端正的心態看書的 同道也是這樣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們沒有辦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們 又有無人關心的寂寞,無人可以敘說心中通苦的寂寞,無助的寂寞.他們決不是君 子,他們在茫茫人海中孤單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實的.在下沒有經歷過這種 通苦,但是古龍顯然是經歷過的,他真實的描寫令決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種動 心的共鳴.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關於韋小寶在妓院及虛竹在地道中的描寫,雖非 絕對多餘,卻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氣息也未 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燭,哪位仁兄看出來了,不妨告 知一二.無論如何,這種氣氛的描寫是決不會出現在古龍的作品中的. 毋庸質疑,武俠界中空前而且有可能絕後的兩位大家是金庸和古龍。他們的小說雖然風格各異,但都令人盪氣回腸,手難釋卷。更為可貴的是,我們決不能僅僅以娛樂的心態來讀他們的作品,他們的作品都已進入雅的境界。這是其他武俠作家所萬難比擬的。這一點盡管許多自詡為文學衛道士的人死也不願意承認,但是相信已為更多的真正的武俠愛好者所共識。
盡管同樣的優秀,但兩駿同馳,必有一先,不免就存在這兩位大家誰更優秀的問題。說實在的,在下對兩位都同樣喜愛,實在不忍心厚此薄彼地在這個問題上作甚評價。但是看到許多同道在此問題上的看法,又實在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故現丑於此,如有不同看法,也請不要生氣。
我一向認為,讀一本小說,就向做一個夢一樣,武俠小說更是如此。
金庸和古龍給了我們兩個不同的夢。
在金庸的夢中,我們無疑感到跌宕起伏,絢麗多姿,沉迷於此,不願醒來。但我們始終清醒的意識到:這是一個夢。而夢醒的時候,便如作了一個好夢一般,或是有一些美好的回憶,而大多是難以有太多印象的。
古龍的夢是一個殘缺的回憶。可能美,但決不美好。
在這個夢中我們有太多的午夜夢回,使得我們即使驚醒之後,依然禁不住懷疑究竟是一個夢,還是活生生的現實!這種觸動之深,即使未可娉美於沙翁,亦不遠矣。
一個更為現實的問題是:人們更喜歡有一個美好的夢,因為現實給我們的痛苦已太多。夢是我們逃避現實的最好場所,又有誰喜歡現實如一條繩索似的,即使在夢中也對我們死纏不放呢?
特別是象牙塔中的大學生們,又有誰不是生活在自己編織的美麗夢境中呢?
我決不是在貶低大學生。在下自己就是其中一員。
我之所以這樣說,只是想說明一件事:這種對美麗夢境的嚮往,正是許多人能輕易的接受金庸而難以接受古龍的真正原因。
我也無意指責這種選擇。畢竟,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正是幾千年來,不斷推動人類相前發展的原動力之一。畢竟,在經歷了生活的艱辛之後,我們有足夠的理由尋找一個樂園來放鬆我們已綳得太緊的神經。
感謝金庸,他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最好的樂園。
古老無疑也看到了這個問題。
人們的需要永遠是商品生產的真正動力。
他試圖改變。他把幽默的語言放進他的作品,他把美酒和黃金放進他的作品。我們在他的後期作品中看到了太多的豪華而奢侈的生活,看到了太多的享樂和縱欲。
只有一樣東西我們始終沒有看到。
那就是快樂。
沒有!絕沒有快樂!
美酒和愛情沒有能夠掩飾他與生俱來的那種早已深深種植在他心底的憂郁和悲傷。他的這種氣質不可避免的融入了他的作品之中。以至於竟然有了這種結果:越是歡樂的描寫,我們讀到的悲哀越是深得刺痛我們的心靈。
他沒有金庸的條件。
金庸從來沒有為吃飯擔憂過。他沒有這種悲情。在他的筆下,即使是最悲劇性的描寫之中,我們感受得最多的也是一種豪邁,一種燕趙勇士的憤怒。這種豪邁則是古龍所萬萬不能比擬的。關於這方面的問題,我將在另一篇文章中敘述。
金庸描寫痛苦則只有通過一種慘忍的行為。在這種描寫下,楊過不得不失去一條手臂,小龍女不得不失去貞操,而蕭峰也只有將一支箭插進自己的胸口。在他的筆下,決不會出現微笑著咳出鮮血的李尋歡,也決不會出現堅定地拖著一條腿的傅紅雪,正如在古龍的作品中決不會有段譽那樣不食人間煙火的人物一樣。
在此,我覺得有必要對這樣一個說法說上幾句:有人認為古龍的小說人物一律是男喝酒,女脫衣,太過淫靡了。這是及其粗俗的看法。魔非生於外,而於心。我看是說這話的人自己心裡有問題。
至少我就沒有從這喝酒和脫衣中看出一絲一毫的淫靡來。
我看到的是一種深入骨髓的寂寞和痛苦。我相信大多數用端正的心態看書的同道也是這樣看的。
流浪天涯的浪子,一方面,他(她)們沒有辦法抑制自己的性格,另一方面,他們又有無人關心的寂寞,無人可以敘說心中通苦的寂寞,無助的寂寞。他們決不是君子,他們在茫茫人海中孤單地行走,一切都是自然而真實的。在下沒有經歷過這種通苦,但是古龍顯然是經歷過的,他真實的描寫令決不多愁善感的的我也有一種動心的共鳴。
相反的是,在金庸的作品中,關於韋小寶在妓院及虛竹在地道中的描寫,雖非絕對多餘,卻也不免令人感到有些蛇足之嫌。或者是金庸想添加一些浪漫氣息也未可知。又或者是金庸另有深意,在下水平有限,未能洞燭,哪位仁兄看出來了,不妨告知一二。無論如何,這種氣氛的描寫是決不會出現在古龍的作品中的。
言歸正傳。再後來,古龍也意識到這樣奢侈的描寫並不能寫出快樂來。於是他試圖徹底的轉變。
於是便有了《歡樂英雄》。

在後面的評論中簡要分析《歡樂英雄》的得失及從寫作手法上評論兩大家的作品。歡迎繼續閱讀,謝謝。

《歡樂英雄》是一部完全嶄新的作品。
在這部書中,古龍用一種新的概念和方式來詮釋快樂的含義。完全拋開生活上的享受,而升華為追求精神上的滿足。四個年輕人,他們的生活在物質上是不堪一提的,但是他們的友愛,他們的互相激勵於生死與共足已令我們感動得熱淚盈眶,甚至於對於郭大路於燕七的愛情描寫也是情多於愛(也許這正是許多人不喜歡這本書的主要原因。於我心亦有憾焉)。對王動和紅娘子的刻畫更是入木三分,令人嘆為觀止。盡管在書中我們隱隱可以看到大仲馬的《三劍客》的影子,但是這也無礙於它成為一部新穎獨特的作品。
但是此書最成功之處還不在於此。
古龍在此書中所取得的重大突破,使他幾乎完全擺脫了理想主義的多年來加給武俠小說的束縛,而成為一個真正的現實主義作家。這一點,即使在他過去的作品中——盡管他曾盡力去表現——都沒有做到。
即使不是做得很完美,但是他至少注意到了這樣一個問題:錢的問題。
這無疑是現實生活中一個活生生的,無法迴避的問題。在書中古龍化了極重的筆墨去描寫缺錢的煩惱,及掙錢的艱辛。主人公任俠的個性註定他們無法留住手中的錢,而他們偏偏又是一窮二白。這是一個矛盾。我一向認為,唯有矛盾才是一部好小說的真正主題。
這種經歷無疑是古龍親身所經,唯有如此,他的刻畫方才如此傳神動人。這種描寫雖然也曾在他其它作品如《三公子的劍》(一個註:此處疑為《三少爺的劍》)等中略有提及,但是從來沒有作為一個重要的內容去刻意描寫過。讀到此處,不由得我不拍案稱絕,為古龍叫好不已。
這種描寫,不單在二流的小說作家的作品中決不會有,以浪漫主義為己任的金庸無疑也不會去描寫(在《俠客行》的開頭部分曾經有一些跡象,可惜未能深入,唉!)然而,也正是因為這一描寫,使古龍此書的初衷被擊得粉碎。人類的悲哀在於,我們可以戰勝一切外在的敵人,卻絕無法戰勝自己。也許正是因為如此,才造成了古龍此後不久的悲劇結局。嗚乎,倘若古龍再多在幾年,非但武俠作品將有重大突破,而今日之武俠界也不致衰落如此,使所謂先鋒小說,後現代主義以至於魔幻主義作品橫行於世,而我們所看的武俠仍為數十年前之武俠。此天數如此,誠應大哭三聲。吾之悲情,無言可表。旁觀者清,當局者迷這一古訓在這里再次得到體現。古龍始終沒有看清他的作品所表現的悲意的主要原因。這原因絕不是他所認為的,而在於兩個字。
「真實」
這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金庸作品之所以如此受歡迎,在他的不真實性;而古龍的作品給人一種壓抑的享受,則在他的真實性!

古龍的生活有太多的不如意和曲折。社會現實的陰影在他的心中有太深的印跡,使他無法擺脫現實的困擾而進入自己的理想王國。
盡管他盡力去表現理想的世界,但是他的潛意識卻總是讓他一次次回到現實當中。
他一方面擁有極其敏銳的觀察力和思考能力,另一方面他卻又具有一個優秀的武俠作家所必需擁有的一個最重要的條件——無與倫比的想像力,這是一種矛盾。他的這種矛盾,註定使他一方面無法成為一個完全的現實主義的嚴肅文學的作家,另一方面,又使他無法成為娛樂文學中的理想大師。但是也正是因為這種矛盾,使他在武俠世界中擁有一塊完全屬於自己的領地,使他成為至少到目前為止是獨一無二的「婉約派武俠」文學的大師。他的成就即使不是絕後,至少也是空前的。他的這一成就足以使他在武俠界,甚至於文學界成為一代巨匠。
他潛意識中認為,他的作品中必不可少對現實的反映,這使得他的作品無疑有一種凄艷的美。這種美足以令我們觸目驚心,但卻不忍接受。
他的大俠的概念與我們的所謂大俠的概念相去甚遠。他的大俠是《史記》中的那種勇士,而我們的大俠則是神仙式的人物:首先,必需擁有隨時為別人的利益而犧牲自己的利益的精神;其次,必須擁有頑強不屈的寧可被打死,也不肯作出哪怕是口頭上的讓步的意志;再次,必須擁有誠實純朴,即使對敵人也不撒謊的品德;再次,必須能夠在關鍵的時候把握大節,能夠喊出幾句豪邁言語則更好;再次,對待愛情必須嚴肅認真,從一而終,這一點極其重要;再次,必須有很好的運氣,怎麼打都不能死,關鍵時候必須有奇跡出現……
因為,我們習慣於將書中的大俠看作我們自己的化身。
書中的大俠能否符合自己的評判標准,往往成為某些人評價一本書是否好的最重要的條件。我們經常看到有許多人在評價一本書時,首先對書中的人物的品質從頭到腳大罵一通,然後得出這本書寫得太差的結論,尤其對武俠小說更是如此。按照這種邏輯,《阿Q正傳》、《高老頭》、《哈姆雷特》等書無疑都是極其拙劣的作品了。
這些人看書的水平仍然停留在小學的水平。無疑古龍的許多作品是難以得到他們的青睞的,而《絕代雙驕》成為古龍最優秀作品的說法也就不足為奇了。
在此我無意貶低金庸,盡管他創作的許多人物都存在於人們的幻想之中。金庸也是一個偉大的武俠巨匠,他的成就絕不在古龍之下,足當一代宗師之譽。在這一點上來說,一般人的看法並沒有錯。
我要說的是,金庸在不真實的創作上,已達登峰造極之境界,無人能比。
一個必須認識到的概念是:不真實決不等於虛假!
…………

下面將論述金庸的成就。

在這里不得不提到梁羽生。
梁羽生是所謂新武俠小說的鼻祖,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他對武俠界的貢獻是偉大的。正是他一舉從段白羽,王度廬等人的素描式的純朴寫實主義和還珠樓主等人的神話式的魔幻主義的框框中徹底掙脫出來,並徹底擺脫了狹隘武俠的觀念,將人物放到更為殘酷復雜也更為緊張刺激的政治斗爭和民族斗爭的背景之中,以更高的視點和更寬的視角來展示豐富多彩恢宏壯麗的武俠世界,使武俠小說第一次跳出了世俗的范疇,進入高雅的境界。更為值得一提的是,梁羽生第一次將浪漫主義的思想放進武俠作品之中,這一思想在此後的數十年中一直是武俠作品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僅憑這些成就,就足以在武俠界中與金古鼎足而三。直到現在,在我的同學當中,還有崇拜梁羽生的人,是一點也不奇怪的。
可惜梁羽生畢竟是從舊時代走出來的人,他的創新雖然是巨大的,但是在人物的刻畫上卻未能跳出舊思維的束縛。他筆下的人物一如白紙黑字一般,好壞分明,好的好得不得了,壞的也壞得不得了,實在平淡如水。這當然也是一種不真實,但是這種不真實已經淪為虛假,難以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此他沒有給我們留下甚麼可資回味的對象也就不足為奇了。
當然他在武打描寫上那種脫泥帶水,毫無想像力的風格也是導致他未能取得最大成功的原因之一。在此不再贅述。
盡管如此,我們還是不得不承認,沒有梁羽生,就沒有後來的金庸,也沒有更後來的古龍。
也許是上天註定,開拓武俠新篇章的任務落在了金庸身上。
金庸在很大程度上繼承和發揚了梁羽生的風格,這一點是無可懷疑的。但是金庸非但歷史知識和文筆不在梁羽生之下,他還擁有後者不曾擁有的東西:豐富的想像力和深厚的中國傳統文化知識。這些本身就已經決定了他在武俠創作上註定要高於梁羽生。何況他的環境比梁要好的多:梁羽生的新武俠使一大批讀者將目光放在了武俠作品上。
如果說在《書劍恩仇錄》中金庸尚未完全放開手腳的話,到了《碧血劍》我們已經看不到舊小說的絲毫蹤跡。
金庸筆下的人物無疑是不真實的。這種不真實性並不在於人物的外在形象,而在於他們的內心世界。這種不真實性也不在於他們的內心思維的絕對不可存在性,而在於他們內心世界的不完整性。也即是說,他筆下的人物內心都是殘缺不全的。金庸在這里使用了可以說是高難度的技巧。至於這種不完整性的產生原因,我即將談到。在這里只需要建立這樣一個概念。郭靖和蕭峰是兩個典型的例子,遺憾的是在下手頭沒有這兩部書,未能大段引用原文加以說明,甚為可惜。
金庸在人物描寫上的功力遠勝於梁羽生。同樣是描寫虛幻的人物,在梁羽生筆下不免落入虛假,而在金庸筆下卻有栩栩如生的感覺。我前面已經說過,金庸寫不真實的功力是爐火純青,無人能比的。我對金庸的佩服之處正在於此。能把不真實的人物描寫得有如真實,這分難度實在難以用語言來形容。豐富的知識,非凡的想像力,敏銳的觀察力,准確的判斷力和深厚的文學功力在此缺一不可。
我之認為金庸是可以與古龍並駕齊驅的武俠大師,在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一點。就憑這一點,金庸得以跳出二流作家的范疇,從而進入文學家的行列,得以成為「豪放派武俠」文學的代表人物。否則,即使他的故事比卧龍生,諸葛青雲等人精采十倍,在本質上卻也與他們沒有太多分別。為此,我們也應該為金庸大喝三聲好。
那麼,金庸是怎麼做到這一點的呢?
讓我們先來看看古龍的作品。在古龍的筆下,似乎一切實體都是虛幻的。虛幻的時間,虛幻的環境,虛構的人物,虛構的事件,然而正是在這些虛幻的實體當中,我們看到的是現實的人的靈魂,真實的人的性格,真實的人的感受和痛苦。有這些,即使其它再虛幻十倍,他的作品也是真實的。
金庸採取了一種恰恰相反的作法。
在金庸的作品中,我們經常看到的是真實的年代,真實的歷史環境,真實的歷史人物,真實的歷史事件,真實的民族傳統,有時還有一些我們都很熟悉的生活細節(《笑傲江湖》、《連城決》和《俠客行》似乎是例外,關於這幾部作品我將在後面討論)。金庸豐富的知識在這里發揮了極其重要,甚至可以說是決定性的作用,換了別人,即使想得到,也是作不到的。把虛幻的人物放在這樣的背景中,很容易給人一種真實的第一印象。
這個印象很重要,但是還不夠。
金庸的第二項工作是選擇(也許用構造更合適些)合適的人物。這種選擇的一個決定性的標準是:必須符合讀者的心理,選到讀者的心坎上。他是富有經驗的,多年的記者工作無疑是一個雄厚的資本。他善於觀察和總結,善於透過本質掌握實際。選擇一個英雄是肯定的,沒有人希望小說的主人公是個壞蛋。但是英雄也有許多種,選擇一個怎樣的英雄呢?在下自認沒有金庸那樣的能力,我無從選起,我所能做的只是他已經選好的人物身上推測他的選擇。他選擇了民族英雄,這恐怕與他的構思的歷史背景(事實上,這一歷史背景是必須的,如前所述)有關,也可能與當時的社會情況有關(這一結論基於下面這點認識,即現在連狂熱喜歡金庸的人,都未必見得喜歡這種民族英雄的身份,而冷靜如在下的,拋開對文學本身的理性思考不談,雖然喜歡金庸,但從感情上卻難以接受民族英雄這樣的身份)。
這也是結論之一,但是並不是我得到的最重要的結論。

由於時間上略顯倉促,所以在某些細節和用詞上可能有不對的地方,希望大家
不要介意。並請不吝指正。
金庸古龍正面碰撞,即將展開。
我得到的結論如下:第一,這個人在能力上(包括各方面的素質,武功這一因素我不屑於多說,請大家原諒我這個小小的自尊)都應該在最大程度上接近現實中的一般人,准確的說,是讀者;第二,這個人的言談行事,必須符合認們的傳統道德標准;第三,這個人必須做出一般人想做而無法做成的大事。這三點相輔相成,缺一不可。我認為,正是這三個條件的確立,為金庸的作品得以進入人們的理想世界,並為人們所願意接受,打下了堅實的,可以說是決定性的基礎。
這三個條件的作用是:首先,它們確立了一個英雄形象;其次,這樣一個英雄讓人感到離自己很近;第三,他通過給人們提供一個理想中的英雄而消除了人們對現實英雄的失望感。
所以我說不真實的並不同等於虛假的。因為這樣一個人物並非不存在,事實上,他是存在的,他存在於人們的心中。象包公,這個人實際並不存在,但是你絕不能說這個人物是虛假的。事實上,他正是我國古典文學中最成功的形象之一。
但是,很容易理解,這個形象從一開始就不是一個完整或者說完美的形象。值得慶幸的是,金庸還沒有到為了應和讀者而到昏了頭的地步。卧龍生等人的作品之所以只有情節,沒有人物,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很不識時務地妄圖去創造一個他們心目中的完美的英雄形象。金庸豐富的社會經驗和歷史知識告訴他:這樣一個人物是難以成立的。
然而這只是一種理性的思考罷了,他完全可以對此忽略不計,僅憑我下面所要談到的手法,他也完全可以創造出一個成功的人物。
但是一個作家的理智和責任感告訴他:不能這么干!
這同樣是一種矛盾。矛盾正是促進事物發展的原動力。沒有矛盾,無以成就一個古龍,同樣,沒有這個矛盾,也無以成就一個金庸。
金庸想了一個辦法來彌補這個缺陷。我們已經無法得知他當時是否經過了冥思苦想,或者根本只是他的某種類似於賈寶玉的喜好作用的結果,總之,他使用了這個辦法。直到現在,我還無法判斷,這一做法究竟是不得已而為之,還是天才的設想。這一點,恐怕每個人的看法都不盡相同。
金庸把目光盯在了小說的女主人公身上。
這一點,已經足以解釋為什麼金庸筆下的女孩子總是如此冰雪聰明,以至於年僅十幾歲,其應變能力,處事能力,組織能力以至深謀遠慮都直追古龍筆下那些出身名門,受過高等教育的並且還在江湖中出生入死磨煉了十幾二十年的男子漢了。
這是一種補償。因為金庸清醒地認識到,他所創造的男子漢其能力之平庸根本不可能去實現他所要成就的事業,而他們顯然又不得不去成就這種事業。這究竟是他筆下那些大俠們的悲哀,還是金庸自己的悲哀呢?
當然,他也可以採用另外一種方法,即設計足夠多的巧合和奇跡來幫助他的主人公走向成功。事實上,在《俠客行》中他正是這樣做的,其結果是使這本書幾乎淪為一二流作品。老實說,倘若不是他那副對聯中赫然有一個俠字的話,我一定要斷定這本書是某位二流作家的冒名之作,盡管文字風格如此相似。
金庸採用的方法是明智的。無論是中國「女人是男人的一半」的古訓還是「女人是男人的一根肋骨」的西方傳說,都證明了這一方法的可行性。結果這一方法獲得了成功。







❻ 古龍的小說和金庸小說的共同點及區別

相同:都是武俠小說、都是同一年代寫的
不同:1.金庸的武打情節比古龍的要詳細,一灶拆舉招一式,彷彿在眼前一般,而古龍的則輕描御襪淡寫的就過去了;2.古龍的比較貼切實際,金庸武俠中大多數主角都有奇遇而變的武功高強,古龍的則不同;3.金庸描寫隱碧的是純愛情,古龍的則含了點色情的味道在裡面。

❼ 金庸武俠和古龍武俠區別在哪裡

「金、古、黃、粱、溫」各個都是大師,都有很強的個人色彩。

金庸和古龍是一個時代,但是代表的是兩類武俠。他們就像唐代的李白和杜甫,一個是大義凌然的大俠,一個是心懷正義的浪子。

最表面的不同,是兩人的寫作風格和故事架構不同。金庸的風格是嚴謹大氣,故事交代的清清楚楚。矛盾、轉折精心設置,語言優美流暢,又不是磅礴大氣。金庸的文筆像是科班出身的高材生,寫的是整個江湖,寫的是俠之大者為國為民。金庸的文筆嚴謹,而故事有往往可以和民族大義和歷史上的真實事件聯系起來。這樣使故事更加有感染力。

古龍就像是自由豪邁的游俠。如果說金庸中的人物設定是「俠客」那古龍中的人物就是「浪子」。他們一身毛病,普遍都好酒、喜歡美色。但是他們有自己的堅持,有底線。他們代表的是正義。但他們也放浪不羈,只有在必要的時刻才發揮自己的英雄氣概。

❽ 古龍小說和金庸小說的區別

一、人物形象

金庸的小說里,主角出現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廢柴級別,靠機緣巧合或者自己的努力,慢慢成為絕頂高手,有一個非常明顯的練級過程。

古龍的小說尤其是後期那幾個系列,主角一出來武功就已經非常高強了,直接就是進入故事的發展。在整個劇情故事中,幾乎不會再展現主角武功的變化。

二、文筆

古龍的小說永遠在野,與主流相反。古龍的小說受西方推理驚險小說影響比較大,書中暗藏玄機,各種行怪陸離之事比比皆是,正邪相容,很難確定好壞之分。

金庸有深厚的古典文化功底,他的小說博大精深,包羅萬象,各色人等星羅棋布精彩紛呈,但金庸小說主流卻是在朝,沒有離開歷史大方向。各種史料信手拈來,穿插在小說之中,有如真人真事,讓人信以為真,可以說金庸的小說是陽光的,讀起來不壓抑。

三、偏好性

金庸小說江湖非常和諧,古龍小說江湖非常混亂;金庸小說人物武功一板一眼,招式分明,古龍小說武功詭異誇張,常常一招制敵。古龍小說雖然有西門吹雪和謝曉峰這樣的劍客,但他更偏向於寫刀,金庸小說則沒有太強的偏好性。

❾ 對比分析金庸,梁羽生,古龍小說的特點

以作品內容而論,梁羽生、金庸的武俠小說注重歷史環境表現,依附歷史,從此生發開去,演述出一連串虛構的故事。但從攝用歷史材料來看,兩人又有明顯差別;梁羽生是虛構人物和事件,置入歷史背景中,以此來強化歷史氛圍;金庸則直接取來歷史人物和事件敷衍成武俠小說,其歷史人物、事件,金庸寫來煞有介事,常能以假亂真。兩者都對歷史進行了再認識、再評價,從作品含有的歷史厚度而論,金庸比梁羽生更高一層,其寫作技巧也高明得多。古龍的小說則根本拋開歷史背景,不受任何拘束,而憑感性筆觸,直探現實人生。古龍的小說不是注重於對歷史的反思、回顧,而是著重在對現實人生的感受。現代人的情感、觀念,使古龍武俠小說意境開闊、深沉。

就小說人物的主流傾向而言,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人物道德色彩濃烈,正邪嚴格區分,人物的社會內涵豐富,但人物性格單一,有概念化、公式化的缺陷。金庸武俠小說人物性格復雜,具有一種反傳統精神,小說人物亦正亦邪,危步於道德的懸索之上而能不失其墜,具有「一半是野獸,一半是天使」的復雜、矛盾性格,而人物思想性格的復雜、矛盾又是奠基在生活本身的復雜、矛盾之上,這樣,人性的發掘就有了深刻而廣泛的社會意義。古龍小說最注重的是人性的體驗,他常用細膩的筆觸去描寫人物微妙而復雜的情感,常用生與死、幸福與痛苦這樣尖銳對立的矛盾來表現人物的內心世界和高貴獨立的人格,以此來揭示生命的意義和人生的真諦。在古龍小說中,多寫變態人格,追求外化怪異人物性格的刻畫,其作品主人公大多怪誕、神秘、孤僻、行事固執,自尊心強,又是性情中人,多情種子。這種情況可能與古龍的身世、心境、經歷有關。

談到小說情節,古龍武俠小說也和梁羽生、金庸小說有明顯不同。三位大家都善於編織故事,他們的小說情節都十分曲折,構置巧妙,懸念層出不窮,伏線引出千里,環環相扣,此呼彼應。梁羽生武俠小說情節前工後拙,開篇十分吸引人,以後的情節則漸趨平淡,顯得有點才氣不足。金 武俠小說恰恰相反,往往開局平平,隨著情節的展示,人物紛紛涌現,情節盤根錯節,主幹巍峨,枚葉繁茂,寵大縝密的構思,詭異莫測的布局,奇跡聯翩,回環波動,攝魂奪魄,回腸盪氣。金庸的才思如同一爐火,小說情節猶如爐火上的一壺水,火越燒越旺,水越來越滾。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又不相同。他的小說從頭至尾都跳動著最強的音符,情節奇中有奇,巧中含巧,偶然中有著必然,事事不可料,事事又得宜,計中套計,真中套假,假中存真,真真假假,變幻莫測。小說情節的發展根本無法預料,驚險頻出,令人喘不過氣來,而全書的縝密無隙又讓人口服心折。古龍武俠小說的情節營構的確堪稱一絕。 至於小說武功描寫,梁、金、古三大家也有各自的風格。梁羽生武俠小說中的「武功」,虛幻中寫實性很強,一招一式,清清楚楚,細膩而又逼真,緊張激烈,誇節有致。梁羽生的「武功」也具備道德傾向性,有正派武功,也有邪派武功;正派武功力道柔和,象徵著善良、仁慈,既利於攻敵防衛,又有益於修心養性,而邪派武功則非常霸道,歹毒殘忍,意味著邪惡,如修羅陰煞功、雷神掌、毒掌等。正派武功循序漸進,發展緩慢,但根基扎實,邪派武功進展神速,卻容易走火入魔,貽害終身。幾此種種,造成了梁羽生「武功」的既精彩又單調。比起梁羽生來,金庸的「武功」更令人神往。金庸將武功描寫與中華民族的文學藝術和傳統文化精神融合在一起,琴棋書畫,九宮八卦,醫道,用毒,皆可化為絕世神功,並將中國傳統的儒、釋、道精神作為「武功」的最高境界。金庸還著力描寫人物練功的艱難歷程和堅韌性格,並有聲有色、恰如其分地描述出主人公因禍得福、置之死地而後生的必然寓於偶然之中的哲理意境,使金庸「武功」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金庸「武功」 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詼諧有趣,在激烈的打鬥中插入笑料,令人捧腹。古龍的「武功」風格與眾不同,他是以「怪招」取勝的。他的「武功」重精神不重招式,如《邊城刀聲》中寫葉飛的「飛刀」絕技,「天上地下從來也沒有人知道他的『飛刀』在哪裡,也沒有人知道刀是怎麼發出來的。刀未出手前,誰也想像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刀一定在它應該在的地方!……天上地下,你絕對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種偉大的精神,就絕不能發出那種足以驚天動地的刀!飛刀!飛刀還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並不是殺氣,但卻比殺氣更令人膽怯。」這里所寫的「飛刀」,已不是一種純粹的武功,而是一種高尚人格,偉大的精神,即葉飛老師李尋歡那種「仁慈、博愛」的精神,它表明的是「正義必定戰勝邪惡」!古龍的「武功」又強調「攻心為上」,舉凡人物的性情、情緒、脾氣、衣飾、環境,乃至肌肉的顫動、松緊等,都會對武功的發揮產生影響,而高手決戰是不容有絲毫錯誤的,「他們的心情,他們的神態,他們站著的姿勢,都是絕對完美的。」 在這種情境中,「武功」已不需套路,一招之間,生死立判。古龍的「武功」還表現出一種境界——禪的境界。它以徹心見性為宗旨,對敵手的體察靠的是忘我和物我合一的境界,因為只有忘我才能消除認識的局限性,才能迅速而准確地體察敵手武功的弱點。這種忘我境界是一種經過長期訓練後所達到的隨心所欲的自如狀態,在這種忘我狀態中,戰斗者已成為「無意識的人」,心中已不存在作為觀察者的「我」,有的只是手中的武器和對面的敵人;在這種狀態中,身劍合一,戰斗者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武功的威力,一擊之下,毀滅敵手。正因為古龍「武功」有這些「怪招」,所以他「武功」的風格別具特色:無招無式,簡短有力,重在精神,一擊見效。

古龍小說在語言、技巧上,表現出與眾不同的獨家風格。梁羽生小說的語言文采飛揚,字里行間透出濃郁的書卷氣,故事中又常常用詩詞歌賦、民歌俗語點綴其間,以創造優美的意境、氣氛,烘託人物的內心世界。他的小說技法以傳統繼承為主,多用章回小說的形式鋪張故事,敘事中有著明顯的說書人的口氣,表現出民族風格和民族氣派。金庸才如大海,浩瀚奔騰,文筆俊爽、瀟灑、詼諧逗趣而又富於變化,他的小說既有詩情畫意,柔綺委婉的情境,又如西方小說直探人生、命運的真諦。他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大膽地吸收西方小說的創作技巧,中西結合,使小說結構既精巧、繁復,又謹嚴、完整。古龍小說的語言句式短,句法多變,簡潔、俐落、灑脫。文章隨意揮灑、虎虎有生氣,敘事力避平鋪直敘,行文多跳躍抖動,情節驚險蹊蹺而又不違情悖理,辟境造意,刻意求新。如果說梁羽生是恪守典雅,不失武林大家風度的話,那麼金庸就是博採百家,融合中西技法,既典雅古樸、慷慨多氣,又詼諧幽默、妙語解頤,揮灑肆縱,多樣統一地開創了一代武林新風,是「武壇」的絕頂人物!至於古龍,則是大膽恣肆,不守成規,逞才離藻,笑傲「江湖」,力求新穎變化而又意蘊深邃的武林怪傑。

❿ 金庸小說和古龍小說之間,有什麼異同之處呢

"金庸寫的是現實版童話,古龍寫的是童話版現實。"曾經有人把古龍比喻成李白,而將金庸比喻成杜甫。前者好酒,天生浪漫不羈;後者則更加理性沉穩。

性格和風格的迥異不同和兩人早年生活有關

相對比起金庸充滿理性又規律的生活,古龍的一生則顯得隨意又任性。古龍可以為了一個女人一晚花掉自己一本小說的版權,也經常像浪子一樣與酒為伴遊盪於不同的女人之間。

不過,對我們來說,無論是古龍亦或者是金庸,都是中國武俠小說的宗師,都曾經在我國武俠小說興起的時代里閃耀著他們的光芒,開創了中國近代武俠小說的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向鎮仿亮歷史高峰。

兩者性格和風格如此的迥異不同,也和兩人不同的早年生活有關。無論是古龍還是金庸,他們的作品中都能看出兩人成長的影子,金庸是恪守規矩的大俠,古龍是放盪不羈的浪子。古龍的小說浪漫不羈,卻也其實處處透漏著成年人世界的無奈和命運的多舛。



酒成就了古龍,也直接奪取了古龍的生大頌命

古龍嗜酒,金庸愛茶。達叔也曾經評價過兩人御寬,一個嗜酒如命,一個理智清醒。酒可亂性,而茶能明心!物能言志,這也其實和他們二人的性格直接掛鉤了,金庸文質彬彬、理智清醒,古龍痛快直爽、汪洋肆意

如果曾經讀過古龍的小說,那麼你一定知道,在他的武俠小說里,浪子是主角,朋友和酒是主題。主角可以換,但是朋友和酒是不變的主題。

古龍喝了一輩子的酒,自然對許多名酒的來歷、產地、甘醇如數家珍,品酒之道也自然不在話下。但是,古龍自己喝酒的時候從來不講究,只是將酒杯端到嘴邊便可以一下仰頭喝下一大杯。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