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重生小說 » 武俠小說內有太湖

武俠小說內有太湖

發布時間: 2023-05-24 22:34:05

武俠小說的地名,建築

是有的,只是不知道真正的地方是不是被移動了,呵呵

西山主峰縹緲峰位於西山島西部,海拔337米,為太湖七十二峰之首。太湖七十二峰,四十一峰在西山,縹緲峰景區是太湖山水的精華所在,自古以宏偉秀麗的湖光山色和眾多的名勝古跡聞名於世。景區以縹緲峰為主體,輔以周圍的主要山塢,景區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森林覆蓋灶慎率近襲辯做80%。 縹緲峰頂有一形似鷹嘴的巨石,上刻民國元老李根源題寫的「縹緲峰」三字,附近還有紫雲泉、砥泉、仙人桌、登高台、望湖亭等遺跡。太湖風雲多變,山峰常隱於雲霧之中,縹縹緲緲,似仙山隔雲海,如霞嶺玉帶連拍衡,有「縹緲晴巒」景觀,為西山八大勝景之一。

㈡ 金庸武俠小說描寫的各大門派,位於今天哪些地方呢

香港武俠小說家金庸,用15部小說,構建了一個快意恩仇的武俠世界。在這個武俠世界裡,有著各種各樣的門派。正是這些門派的存在,讓金庸小說的武俠世界更加精彩。

那麼,這各大門派位於今天哪個地方呢?

天地會也是真實存在的,它是清朝一個秘密幫會組織。不過,《鹿鼎記》沒有交代天地會的總壇位置。根據後人的研究,結合《鹿鼎記》的描述,天地會總壇很可能位於福建雲霄縣高溪廟。

【參考資料:《金庸全集》等】

㈢ 令狐沖被關在太湖底學會了任我行的什麼武功

令狐沖學會了任我行的吸星大法。

任我行被東方不敗暗算奪位,關在西湖底的暗牢,讓梅庄四友看管。向問天對任我行十分忠心,想方設法營救任我行,令狐沖機緣巧合和向問天一見如故。

向問天利用令狐沖的獨孤九劍與梅庄四友打賭成功救出任我行,令狐沖被偷梁換柱關在西湖底的暗牢里,任我行把自己的絕學吸星大法刻在裡面,令狐沖無意中學會了吸星大法成功自救。

任我行

任我行,金庸武俠小說《笑傲江湖》中的人物,日月神教的教主,武學修為深不可測,是江湖上數一數二的人物。雖然名副其實的自大狂妄,專橫驕傲,卻也不只一味自大,擁有類似政治家的精明眼光與手腕。

在練習吸星大法時走火入魔,導致其教主之位曾一度被東方不賀升敗奪去,但最終與令狐沖、向問天等人合力奪回教主之位,殺死東方不敗,但仍被東方不敗的綉花針擊中失去一眼。

任我行重奪教主斗滑之位後野心更勝從前,一心統一江湖,令武林各門各派聞風喪膽,意欲消滅少林派、武當派、五嶽劍派等,但在華山上進攻五嶽劍派時,因年空拍臘老體衰,暈眩而逝。

㈣ 陸乘風的歸雲庄,慕容復的燕子塢,無崖子的縹緲峰,為什麼都在太湖

​「莫知天地之在湖海,湖海之在天地。」

學生時代讀金庸,頗為痴迷,以至於我對太湖的全部印象,都是來自金老爺子所描述的那個武俠江湖。

金庸這一生,最懷念的便是自己的家鄉。他說:「如果一個人離開家鄉很久,在外邊住的時間一長,對故鄉懷念的感覺就越深,有時回憶小時候在這里的生活,有一些是很美麗的。總想,老了,再回到這個地方來住。」

金庸心心念念的那個故鄉,便是太湖之畔的嘉興。從1992年至2018年,他曾6度返鄉,追尋兒時記憶。老爺子掛念著故鄉,一如我掛念著太湖。

那年走進唯罩薯無錫黿頭渚,初見太湖,腦中就浮起了《射鵰英雄傳》里黃蓉郭靖泛舟太湖的情景。舟行處,蓉兒一時興起,唱起了《水龍吟》:放船千里凌波去,略為吳山留顧。雲屯水府,濤隨神女,九江東注。

在金庸小說里,太湖是一片逍遙的天地,也是一處快意恩仇的所在。

《射鵰英雄傳》里,太湖群雄之首陸乘風的隱居地,名字很美,叫做歸雲庄。庄內亭台樓榭,布局精巧,窗中有畫,門內有園,盡現宋時江南建築風情。其中的機關布局和八卦陣,像極了桃花島,引得蓉兒驚詫不已。

只是這么美的莊子後來被歐陽鋒一把火燒成了廢墟,著實可惜。

《天龍八部》里,復國狂人慕容復的居住地也不賴,叫燕子塢,位於蘇州太湖之畔。小說里燕子塢什麼樣,我忘了,但燕國皇室後裔的居所,想必條件和品味都不會太差。

另一位茶花狂人王夫人的居所,就更浪漫了,名曰曼陀山莊。那裡或有亭台軒榭欣賞湖景,或有絲竹管弦以娛耳目,或有茶花爛漫,比如「十八學士」和「抓破美人臉」。但曼陀山莊隱匿在太湖深處,沒有熟悉的船夫可能根本找不到悶祥。

同樣是《天龍八部》,撩妹狂人段譽被鳩摩智劫持到江南,在太湖之上遇見了阿朱阿碧,後來又遇上神仙姐姐王語嫣,自是一段佳話。

離開太湖後,有一次段指者譽想起她們,念起詩來:長記綠羅裙,處處憶芳草。

鍾靈姑娘問他是否在想念王語嫣。段譽說不全是。他心中所想,除了王語嫣外,更有太湖中的阿碧。「那這一望無跡的碧野,恰如太湖的春水碧波,以及阿碧的綠色羅裙。」

縱然先後撩了鍾靈、木婉清、王姑娘,他依然對阿碧念念不忘。

太湖走了一遭,段公子對江南風物深為傾倒,遇到「滿臉都是溫柔,全身盡是秀氣「的江南女子,自然難抑心神具醉。

太湖之上,還有無崖子的縹緲峰。

錦鯉體質的虛竹救了天山童姥,機緣巧合當上靈鷲宮老大後,下屬余婆指著太湖西北角上雲霧中的一個山峰,告訴虛竹:「主人,這便是縹緲峰了。這山峰終年雲封霧鎖,遠遠望去,若有若無,因此叫作縹緲峰。」

金庸筆下的縹緲峰浩瀚無邊,煙波盪漾,背山面水,如夢亦如幻。一生苦戀無崖子的天山童姥便居住於此。

那時候,天山童姥還沒成為「童姥」,她是無崖子的師姐,李秋水是她師妹。兩人為爭奪無崖子,爭風吃醋,撕得很難看。但其實她們都是可憐人,無崖子並不愛她們。

為著一個不愛的人,姐妹反目,可悲,可嘆。

拋開金老爺子的俠客江湖和無崖子的愛恨情仇,這縹緲峰卻是有跡可循,有史可究。

現實的縹緲峰,是太湖七十二峰之首,被稱作太湖第一峰,就位於蘇州太湖西山島。縹緲峰頭望太湖,淡看浮雲散,瀟灑天地間。

而西山島,那又是另一段故事的開始。

待續未完~

㈤ 武俠小說中的江南指哪些地方

江南在地理扮笑此上廣義上是升吵指江蘇、浙江,更廣一點指長江中下游地區(安徽、江蘇、浙江、江西)廳迅,狹義一般是指浙江(太湖一帶)

㈥ 越女劍,是哪部武俠小說中的武功

關於越女劍的傳說悠遠,散見於正史和野編,最早、最叢譽詳盡的記載是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在後來的《藝文類聚》及《劍俠傳》中亦有記載,小說《東周列國志演義》中也有。
《吳越春秋》中有這樣的記載: 《越女劍》「其時越王又問相國范蠡曰:『孤有報復之謀,水戰則乘舟,陸行則乘輿。輿舟之利,頓於兵弩。今子為寡人謀事,莫不謬者乎?』滲豎段范蠡對曰:『臣聞古之聖人,莫不習戰用兵。然行陣、隊伍、軍鼓之事,吉凶決在其工。今聞越有處女,出於南林,國人稱善。願王請之,立可見。』越王乃使使聘之,問以劍戟之術。
「處女將北見於王,道逢一翁,自稱曰『袁公』,問於處女曰:吾聞子善劍,願一見之。』女曰:『妾不敢多所隱,惟公試之。』於是袁公即杖箖箊(竹名)竹,竹枝上頡橋(向上勁挑),未墮地(『未』應作『末』,竹梢折而跌落),女即捷末(『捷』應作『接』,接住竹梢)。袁公則飛上樹,變為白猿,遂別去。
「見越王。越王問曰:『夫劍之道如之何?』女曰:『妾生深林之中,長於無人之野,無道不習,不達諸侯,竊好擊劍之道,誦之不休。妾非受於人也,而忽自有之。』越王曰:『其道如何?』女曰:『其道甚微而易,其意甚幽而深。道有門戶,亦有陰陽。開門閉戶,陰衰陽興。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見之似好婦,奪之似懼虎(看上去好像溫柔的女子,一受攻擊,立刻便如受到威脅的猛虎那樣,作出迅速強烈的反應)。布形候氣,與神俱往。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逆順,直復不聞。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王欲試之,其驗即見。』越王即加女號,號曰『越女』。乃命五板之墮(『墮』應作『隊』)高(『高』是人名,高隊長)習之教軍士,當世莫勝越女之劍。」
《劍俠傳》則說:「袁公即挽林杪之竹似桔槔,末折地,女接其末。公操其本而刺女。女因舉杖擊之,公即上樹,化為白猿。」 《越女劍》「桔槔」是井上汲水的滑車,當是從《吳越春秋》中「頡橋」兩字化出來的,形容袁公使動竹枝時的靈動。
越國的謀臣范蠡,原為楚國人,字少伯,出仕越國為大夫。吳越夫椒之戰,越國大敗,退保會稽(今浙江紹興)。范蠡獻計越王,卑身厚賂(包括獻出美女西施和鄭旦)向吳求和,自己也陪同越王勾踐至吳為人質,終於迷惑吳王,放虎歸山。歸國後,范蠡與大夫文種協力治國,加強戰備,公元前473年,越兵破吳,迫使夫差自殺,越國因此強盛。勾踐稱霸後,范蠡辭官歸隱至齊國,曾任齊相。據說他善於經營,積財千萬,成了大富翁,號陶朱公。范蠡歸隱後曾寫信給大夫文種,提醒他「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認為越王勾踐只可共患難,不可共安樂,勸文種也離開勾踐,功成身退。文種沒有聽從范蠡的勸告。後來勾踐聽信讒言,令文種自殺。文種嘆曰:「我懊悔沒有聽范蠡的話,才遭到這樣的下場!」後人為越王辯曰:范蠡文種之所以不見容於勾踐,並不是由於「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富貴」,要知道勾踐乃王霸之才,且正是大展宏圖,用人之時怎麼會殺自己的得力干將呢?當時越已吞吳之地,欲向北爭霸擴疆,第一個對手便是楚國(越衰時曾被楚盡奪浙西之地),而范蠡和文種皆為楚人,所以勾踐不能信任他們。美女纖洞西施亦稱西子,越國人,家住薴蘿(今浙江諸暨南)浣紗村西。越王勾踐從范蠡施美人計,獻西施於吳王夫差,在吳王宮中極受寵愛,同時的美女鄭旦卻不見經傳。吳亡後,有說她被越王「沉於江」,有說她與范蠡駕扁舟入五湖(即今太湖)隱居,不知所終。范蠡在無錫留下了不少傳說,在無錫有好多地名與范蠡有關,如蠡河、蠡橋、蠡園、罵蠡港橋(現已改名為馬蠡港橋)等。
《越女劍》,短篇武俠小說,金庸著,收錄於《金庸作品集》中。金庸本意為"卅三劍客圖"各寫一篇短篇小說,最後只完成了第一篇《越女劍》。《越女劍》雖短,卻在各個方面皆有令人稱道之處,是中短篇小說中的佳品。
故事簡介
[1]這部作品以吳越爭霸為歷史背景,吳優而越劣, 《越女劍》勾踐為擊敗夫差,採用了范蠡的計策,就在接近成越女劍功時,在鑄劍和劍術上遇到了挫折。吳國劍士不但劍利術精,且善用兵法,越人不敵。而此時出現的放羊女阿青卻輕易地擊敗了吳國八劍士,范蠡以之為奇,將阿青接到府邸,終於使越國劍士觀摩到了「神劍」的影子。就憑這「神劍」的影子,越國的劍術已是天下無敵了!另一方面,在薛燭的指點下,越國也造出了利劍千萬,條件成熟,勾踐早已按耐不住,終於大破吳軍。而在范蠡的心中,攻破吳國並不是唯一的目的,他更想見到被獻給夫差的美女西施。當兩人見面時,阿青出現了,因為她已經喜歡上了范蠡,並以劍氣傷了西施。但最終因西施的美貌而黯然離去……
這部小說是金庸全部武俠作品中歷史年代最早的一部,在《射鵰英雄傳》中出現了「越女」武功傳人,所以,真正的金迷是不會置之不理的;而且「越女」故事是發生在吳越戰爭時期的江南的實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美女西施、大夫文種、范蠡更是家喻戶曉的歷史人物,在江南有許多實景可供追憶,真正的金庸迷也是不可錯過的。

㈦ 金庸小說中的桃花島是否存在在什麼地方

存在
在舟山桃花島
簡介
位於舟山本島沈家門漁港的南面,面積43平方公里。其中南部的對峙山為舟山群島的最高峰,山脈向四周延伸,形成群峰起伏,層巒疊起的山海風景。相傳前秦隱士安期生在島上白雲山修道煉丹,「嘗以醉,墨灑於山石上,遂成桃花紋」島名由此而來。

對峙山上有一聖岩寺,建於海拔482米處的一個天然石洞之內,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了。相傳當年安期生學道煉丹於此洞之內。據說書中的許多景點均可在桃花島上找到。

桃花島崗巒密布,山勢起伏,林木蔥翠,風光旖旎,有「海島植物園」之稱。樹木花卉資源十分豐富,素有「海上植物園」之美名。樹木有73種、356個品種,其中屬於國家自然保護范圍的珍稀樹種達數十種,如毛紅椿、普陀樟、全綠葉冬青等,還有水仙、杜鵑、黃楊、蘭花等名貴花卉。桃花島上的水仙與蘭花,是島上的"土特產",尤其是水仙花,名列中國三大水仙之一,遠銷香港、日本等國家和地區。

全島由塔灣金沙、安期峰、大佛岩、桃花港、鵓鴣門、烏石礫灘六大景區組成;有龍女峰、東海明珠、白雀寺、聖岩寺、含羞觀音、仙人橋、黃葯師居室、清音洞等60多處景點。桃花島還以其石奇而吸引遊客。有的巨石如同獅子下山,有的又像海豹頂球,有的還似仙女拜佛。對峙山山頂屹立的「大佛頭」奇石群,如巨形雕塑,雲霧繚繞,巍峨壯觀。尤其在山頂之上,有一塊大石塊,形如佛頭,不論從遠至百里,還是從近在咫尺的地方,從任何角度觀看,其大小始終如一。傳說天上有位神仙下凡巡視,路過東海,為桃花島的旖旎景色所迷戀,不願返回天府,化身為石,長住於此。

如世外桃源的桃花島,與金庸武俠小說《射鵰英雄傳》中的桃花島正好吻合,現正在規劃興建「金庸武俠文化村」。金庸先生欣聞題詞「碧海金沙桃花島」。著名導演謝晉拍攝電影《鴉片戰爭》時,在桃花島上搭建了外景地定海古城,成為新的旅遊景點。

遊人若登臨遠眺,近山遠海,詩情畫意,盡收眼底,不禁嘆為如入仙境。

浙江省級風景名勝區桃花島位於東經112°13'~122°19',北緯29°46′~29°52',地處浙江省舟山群島東南部,為舟山群島第七大島。桃花島北距舟山市普陀區政府所在地沈家門7.8海里,與「海天佛國」普陀山、「海山雁盪」朱家尖隔港相望,西與寧波市隔海相距12公里,南臨桃花港國際深水航道,東瀕著名的東海漁場。全島面積為41.7平方公里,總人口2.15萬人。金庸先生的名著《射鵰英雄傳》、《神鵰俠侶》中的「東邪」黃葯師就住在這個島上。

桃花島古稱「白雲山」,秦時安期生抗旨南逃至桃花島隱居,修道煉丹,一日醉墨灑於山石,成桃花紋,斑斑點點,故石稱「桃花石」,山稱「桃花山」,島稱「桃花島」。桃花島從宋至明洪武十九年屬昌國縣安期鄉,清康熙初年建安期鄉桃花庄,光緒年間為定海安期鄉,民國時改稱桃花鄉,後幾經建區並鄉,撤區並鄉,直至今日的桃花鎮。

桃花島是金庸先生所著《射鵰英雄傳》和姐妹篇《神鵰俠侶》所描繪的美妙神奇東海小島。島上的風景旅遊資源豐富多樣,門類齊全,品位較高,集海、山、石、礁、岩、洞、寺、廟、庵、花、林、鳥、軍事遺跡、歷史紀念地、摩崖石刻、神話傳說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並茂,於1993年被批准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桃花島擁有舟山群島第一高峰——安期峰;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東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是中國三大水仙名品之一的普陀水仙和浙江名茶普陀佛茶的主產地,又是浙江沿海林木品種最多的島嶼,素有「海島植物園」美稱。豐富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神話傳說有機融合,形成桃花島風景名勝區六大景區,即:桃花峪景區、塔灣金沙景區、安期峰景區、大佛岩景區、懸鵓鴣島景區和桃花港景帶,組合成武俠、佛教、道教文化三條旅遊專線。擁有金沙日出、金龍吐珠、安期雲霧、高山聞鍾、百家朝聖、山石桃花、奇洞探幽、桃港雄姿、礫灘涌潮、林帶煙樹、龍潭簾珠、大佛夕照12大景觀和大佛岩、彈指峰、東海神珠、清音洞、白雀寺、仙人橋、含羞觀音、龍牙擎天、定海古城、安期煉丹洞等30餘處主要景點。

桃花島的美麗和神秘,吸引了歷代不少文人墨客來此觀光探奇、尋古考證。從先秦安期生第一個上島之後,漢時大臣李少純、宋代文學家蘇軾、元朝文學家吳萊、明代軍事家朱丸、清代詩人朱緒、繆燧、當代武俠文化大師金庸、詩人方牧都留下了膾炙人口的作品,為桃花島的人文景觀和海洋文化作不斷補充和深化,其中朱緒的詩更全面地贊美了桃花島的自然風光,詩曰:「墨痕乘醉灑桃花,石上斑玟爛若霞。浪說武陵春色好,不曾來此泛仙槎。」

近幾年來,隨著旅遊設施開發建設日臻完善,海上世外桃源——桃花島愈來愈被海內外遊客所推崇。

金庸筆下的桃花島
金庸先生所著《射鵰英雄傳》和姊妹篇《神鵰俠侶》中描繪的美妙神奇的東海小島桃花島,處於舟山群島東南部,普陀區諸島嶼中心,是舟山群島1390個島嶼中第七大島,面積41.74平方公里,2萬餘人口,宋時建桃花山莊,現以島建鎮。桃花島與「海天佛國」———普陀山、「沙雕故鄉」———朱家尖、「十里漁港」 ———沈家門組成普陀旅遊金三角。桃花島歷史悠久,宋乾道《四明國志》有證:客浦遺址考證,在商國時期就有人類活動的足跡。先秦,隱士安期生漂流至桃花島,采葯修道,開爐煉丹。嘗以醉墨灑於山石,遂呈桃花紋,奇形異狀,宛若天然,故石稱桃花石,山稱桃花山,島稱桃花島,被譽為「海上仙山」。桃花島擁有舟山千島第一高峰———安期峰,海拔539.7米;舟山第一深港———桃花港;東南沿海第一大石———大佛岩,岩體高 78米;舟山第二大沙灘———千步金沙;還是中國三大水仙名品之一的普陀水仙和浙江名茶之一的普陀佛茶的主要產地;又是浙江沿海島嶼中林木品種最多的島嶼,共有78科、556種,素有「海島植物園」之美譽。桃花島碧海金沙環繞、多奇峰怪石、林木蔥郁、氣候宜人、環境清幽、風光旖旎,集山、海、沙、石、礁、岩、洞、花、林、鳥、寺、廟、庵、天象奇觀、軍事遺跡、歷史紀念地、摩崖石刻、神話傳說於一體,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相映成輝,相得益彰。大佛岩是桃花島的標志,不但自然景觀獨特,而且蘊含著豐富的武俠文化內涵,是金庸筆下《射》書中桃花島主黃葯師的主要活動場所。大佛岩中腹的「清音洞」是先秦安期生漂流到桃花島後的第一個居室,在《射》書中是黃葯師藏《九陰真經》和關押老頑童周伯通的石窟。安期峰以峰、石為特色,寺、洞為主體,龍、道、佛三大文化為背景,具有山清、水曲、石趣、峰奇、境幽、氣爽的特點。安期峰是舟山群島獨一無二的風景,古代詩人在此留下了不少名句。安期生選此仙境長時期在此隱居,學道煉丹,直至白發蒼蒼,人稱「千歲翁」,為後人留下了寶貴的文化遺產。位於桃花島東海岸的桃花峪,奇岩壁立,桃花峪龍珠灘上,有一顆直徑80厘米,重約500公斤的球形石被人們稱為「東海神珠」。每當台風將臨時,海浪激飛散落,形成七彩長虹似龍騰躍,龍珠在龍喉里吞吐翻滾,發出隆隆迴音,編織出一幅美妙神奇的「金龍吐珠」圖,被譽為「中華一絕」。形如拇指從掌中彈出,孤峰矗立、刀削斧劈、懸崖絕壁的彈指峰,是桃花龍女恩賜給桃花島鎮海擋風的玉如意,也是金庸筆下桃花島主黃葯師練功習武之所。這里的海崖風光可謂佳境。難怪600多年前元朝文學家吳萊到此遊玩時寫詩贊曰:「……雕鎪鬼斧觖,刮濯龍湫移……」。清代文學家朱緒來桃花島泛舟環游,寫下了《桃花山》和《桃花龍潭》詩,贊美桃花島風光。在《桃花山》詩中還特別點出了觀環島景觀的感受,詩曰:「墨痕乘醉灑桃花,石上斑紋爛若霞。浪說武陵春色好,不曾來此泛仙槎。」 桃花島不但具有濃郁的漁鄉風情和民俗文化,而且各代不少文人墨客、旅行家來桃花島觀光、探奇、尋古、考證,從先秦的安期生第一個上島之後,漢時的大臣李少純;宋時的文學家蘇軾;元朝文學家詩人吳萊;明朝的文學家、軍事家朱丸;清朝文學家、詩人朱緒、繆燧;直到當代武俠文學大師金庸,每一位名人都留下了與實景相結合的作品。

㈧ 陸乘風的歸雲庄,慕容復的燕子塢,無崖子的縹緲峰,為何都在太湖

金庸先生寫了一生的武俠小說,他筆下的俠士追求的是一種快劍恩仇愜意人生的生活。金庸先生的老家在嘉興,所以太湖這個在倚靠在嘉興身旁的內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金庸先生對於它有著比較特殊的情感。快意江湖的俠士在山林隱居時,這江南平靜的太湖之水便是最好的安身之處。

陸乘風年輕時候曾經拜在黃葯師門下,他是一位忠心的徒弟,但是他也是一個倒霉的徒弟。因師兄陳玄風和師姐梅超風兩夫妻盜取了黃葯師的《九陰真經》,黃葯師大怒便將門下所有弟子都挑斷腳筋並驅逐出桃花島。後來陸乘風便在江南太湖隱居,創建了歸雲庄。人的一生失意的事情總會有那麼一兩件,落寞的人只有回到安靜的故土才能讓自己重新振作。所以金庸先生才在小說裡面讓陸乘風回到平靜安寧的太湖後建立歸雲庄,重新開始新的人生。

㈨ 求一部武俠小說,應該是02年之前的,小說是說方臘起義的,主角叫方七佛,主要講花石綱,然後殺貪官的。

賀原《太湖龍女傳》

㈩ 古龍小說里出現過的門派,還有世家等有哪些

十二連環塢(見古龍《陸小鳳》)
七色地獄 (見古龍《快刀浪子》)
萬殺門 (見古龍《快刀浪子》)
天龍門 (見古龍《游俠錄》)
天蠶教 (見古龍《名劍風流》
無耳教 (見古龍(見古龍《劍氣滿天花滿樓》)
丐幫
少林派
五行宮 (見古龍《一劍震神州》)
西域少林派
作者簡介:
古龍,原名熊耀華,籍貫江西,1938年6月7日生於香港。
著名武俠小說家,新派武俠小說泰斗,與金庸、梁羽生並稱為中國武俠小說三大宗師。代表作有《多情劍客無情劍》、《絕代雙驕》、《浣花洗劍錄》等。古龍把武俠小說引入了經典文學的殿堂,將戲劇、推理、詩歌等元素帶入傳統武俠,又將自己獨特的人生哲學融入其中,使中外經典鎔鑄一爐,開創了近代武俠小說新紀元,將武俠文學推上了一個新的高峰。
1985年9月21日,因肝硬化、靜脈出血,古龍在台灣去世,終年48歲。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