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有聲小說 » 三毛有聲小說全集

三毛有聲小說全集

發布時間: 2023-07-05 14:00:32

1. 緊急!!!!!!!!!!!!!!!!!!!!!!!!!!!!!!!!!!!!!!!!!!!!!!!!!!!!!!!!!!!!!!

史鐵生簡介

史鐵生(1951—),北京人。初中畢業後於1969年到陝北延安地區「插隊」。三年後因雙腿癱瘓回到北京,在北新橋街道工廠工作,後因病情加重回家療養。1979年開始發表作品。

初期有的小說,如《午餐半小時》等,帶有暴露「陰暗面」文學的特徵。發表於1983年的《我的遙遠的清平灣》,既是史鐵生,也是當時小說創作的重要作品。它在多個層面上被闡釋:或說它拓展了「知青文學」的視野,或稱它在文學「尋根」上的意義。在「尋根」問題上,作者表達了這樣的見解,「『根』和『尋根』又是絕不相同的兩回事。一個僅僅是,我們從何處來以及為什麼要來。另一個還為了:我們往何處去,並且怎麼去」。關於後者,他認為「這是看出了生活的荒誕,去為精神找一個可靠的根據」(《禮拜日·代後記》,華夏出版社1983年版)。

史鐵生肉體殘疾的切身體驗,使他的部分小說寫到傷殘者的生活困境和精神困境。但他超越了傷殘者對命運的哀憐和自嘆,由此上升為對普遍性生存,特別是精神「傷殘」現象的關切。和另外的小說家不同,他並無對民族、地域的感性生活特徵的執著,他把寫作當作個人精神歷程的敘述和探索。「宇宙以其不息的慾望將一個歌舞煉為永恆。這慾望有怎樣一個人間的姓名,大可忽略不計」(史鐵生《我與地壇》)。這種對於「殘疾人」(在史鐵生看來,所有的人都是殘疾的,有缺陷的)的生存的持續關注,使他的小說有著濃重的哲理意味。他的敘述由於有著親歷的體驗而貫穿一種溫情、然而宿命的感傷;但又有對於荒誕和宿命的抗爭。《命若琴弦》就是一個抗爭荒誕以獲取生存意義的寓言故事。

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等。

《我的遙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2年、1983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

張抗抗

1950年7月3日出生於杭州。祖籍廣東新會。1966年初中畢業於杭州第一中學。(現杭州高級中學)1969年赴北大荒上山下鄉,在黑龍江省鶴立河農場勞動、工作8年。1972年開始發表作品。1977年考入黑龍江省藝術學校學習編劇專業。1979年畢業後調入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從事專業創作至今。現任黑龍江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五屆全國委員會委員。黑龍江省第六、七、八屆政協委員。從事寫作以來,已發表短、中、長篇小說、散文共計400餘萬字。出版各類專集40餘種。代表作:《張抗抗自選集》5卷。曾出訪美國、加拿大、德國、法國、俄羅斯、南斯拉夫、馬來西亞等國,從事文學交流活動。

作品翻譯情況:短篇小說:《愛的權利》:德文、法文(在德、法國出版);《夏》:日文、法文(在日本、法國出版);《牡丹園》:英文(發表於加拿大某刊);《白罌粟》:德文(德國某刊);《空白》《睡神在太陽島》《39——41——37》《我們需要兩個世界》《北極光》節選等陸續刊於《中國文學》;中篇小說《北極光》:英文、德文、俄文(在國外出版);長篇小說:《隱形伴侶》英文版——北京外文局新世界出版社;散文集《花的節日》(英文,多人合集):《遺失的日記》《我的節日》《恐懼的平衡》《出售與投資》《鸚鵡流浪漢》《尋回自然》中國譯林出版社;中篇小說集《殘忍》:(法文)法國巴黎BLEU DE CHINE出版社;中篇小說《殘忍》:(英文)香港大學《譯叢》。短篇小說集:《夏》1981年11月黑龍江人民出版社;《紅罌粟》1986年10月北方文藝出版社;中篇小說集:《張抗抗中篇小說集》1982年7月中國青年出版社;《塔》1985年5月四川文藝出版社;《陀羅廈》1992年7月華藝出版社;《永不懺悔》1994年10月香港天地圖書出版公司、1995年5月河北教育出版社;《銀河》1996年12月長江文藝出版社;散文集:《橄欖》1983年5月上海文藝出版社,《小說創作與藝術感覺》1985年6月百花文藝出版社,《地球人對話》1990年6月中國華僑出版公司,《野味》1992年3月百花文藝出版社,《你對命運說:不!》1994年1月上海知識出版社,《恐懼的平衡》1994年4月華藝出版社,《牡丹的拒絕》1995年3月春風文藝出版社,《張抗抗散文自選集》1995年5月天津百花出版社,《故鄉在遠方》1995年6月四川人民出版社,《柔弱與柔韌》1996年5月湖南文藝出版社,《沙之聚》1996年6月吉林人民出版社,《山野現代舞》1998年2月陝西人民出版社,《滄浪之水》1998年1月江蘇文藝出版社,《女人的極地》1998年4月台灣業強出版社,《風過無痕》1998年9月江蘇人民出版社;長篇小說單行本:《隱形伴侶》1986年12月作家出版社先後6次印刷,《隱形伴侶》1995年5月華藝出版社再版,《赤彤丹朱》1995年5月人民文學出版社,《情愛畫廊》1996年4月遼寧春風文藝出版社,《情愛畫廊》1999年台灣業強出版社即將出版;其它:《張抗抗代表作》1991年北方文藝出版社,《張抗抗兒童文學作品選》1991年6月,上海少年兒童出版社,《張抗抗自選集》5卷1996年6月貴州人民出版社,《中國當代作家選集叢書——張抗抗卷》1998年10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張抗抗影記》1998年10月河北教育出版社,《大荒冰河》(老三屆著名作家回憶錄叢書)1998年10月吉林人民出版社;改編情況:《隱形伴侶》已改編為8集電視連續劇,即將播映。《情愛畫廊》正在改編為20集電視連續劇.

《夏》獲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淡淡的夏霧》獲全國優秀中篇小說獎。《紅罌粟》獲首屆《上海文學》獎、長篇小說《隱形伴侶》獲黑龍江省文學大獎賽大獎、《赤彤丹朱》獲東北文學獎長篇小說一等獎、《張抗抗散文自選集》獲東北文學獎散文集一等獎、中篇小說《鍾點人》獲《東海》全國純文學最高稿酬獎、1995年獲莊重文文學獎、1998年獲中國首屆女性文學創作獎、其它各省市刊物獎數十次、各報副刊全國獎數十次……
張曉風

湖北蘄春人。民盟成員。高中畢業。1958年參加工作,歷任北京鋁試驗廠工人,北京市良種場農業工人,中國藝術研究院顧問室胡風的秘書、當代文藝理論研究室研究館員。1998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

著有長篇傳記文學《九死未悔——胡風傳》和《我的父親胡風》(2001年,春風文藝出版社),主編《我與胡風——胡風事件三十七人回憶》,編注《胡風路翎文學書簡》,撰寫《胡風年表簡編》,散文《神交五十年,相見在九泉》、《風雨故人情》、《胡風和路翎》等。

《胡風書信集》獲1985年-1990年優秀圖書獎。整理輯注的《胡風全集》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榮譽獎。

《我與胡風》續集(約30萬字)及本人所著有關胡風的文章合集(約20萬字)尋求出版。

三毛 本名陳平,一九四三年三月二十六日生,浙江省定海縣人,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肄業曾留學歐洲,婚後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迦納利島,並以當地的生活為背景,寫出一連串膾炙人口的作品。一九八一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一九八四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一九九一年一月四日去世,享年四十八歲。

她的足跡遍及世界各地,她的作品也在全球的華人社會廣為流傳,在大陸也有廣大的讀者,生平著作和譯作十分豐富。共有二十四種。

三毛英文名叫ECHO,三毛本是筆名,從三毛的《鬧學記》序中只提及「三毛」二字中暗藏一個易經的卦。但又是什麼玄機,就不得而知了。但三毛本人又曾說過:起初起此名,是因為這個名字很不起眼,另有一個原因就是說自己寫的東西很一般,只值三毛錢。

三毛於1943年3月26日(農歷2月21日)生於四川重慶。幼年時期的三毛就表現對書本的愛好,5歲半時就在看《紅樓夢》。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次堅實的基礎。並先後跟隨顧福生、邵幼軒兩位畫家習畫。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均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國,受張其均先生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學系任教。後因未婚夫猝逝,她在哀痛之餘,再次離開,又到西班牙。與苦戀她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於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在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她潛藏的寫作華,並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且開始結集出書。

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在1976年5月出版。

1979年9月30日夫婿荷西因潛水意外事件喪生,回到台灣。

1981年,三毛決定結束流浪異國14年的生活,在國內定居。同年1月,《聯合報》特別贊助她往中南美洲旅行半年,回來後寫成《萬水千山走遍》,並作環島演講。之後,三毛任教文化大學文藝組,教小說創作,散文習作兩門課程,深受學生喜愛。

1984年,因健康關系,辭卸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生活重心。

1989後4月首次回大陸家鄉,發現自己的作品在大陸也擁有許多的讀者。並專誠拜訪以漫畫《三毛流浪記》馳名的張樂平先生,了確夙願。

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4日清晨去世,享年48歲。

劉墉,籍貫北京,生於台北,著名作家畫家。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聖若望大學駐校藝術家、聖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70餘種,在世界各地舉辦畫展30餘次。

作者年表:

1949 生於台北。

1958 喪父。

1962 家中失火,夷為平地。母子二人於廢墟築一草房以棲身。

1964 入台北成功高中,獲全省學生美展教育廳長獎。

1968 入師大美術系。

1971 獲中國新詩學會頒「優秀青年詩人獎」。
與師大同學畢薇薇結婚。
主演「紅鼻子」(又名快樂的人)舞台劇獲話劇欣賞演出委員會頒「金鼎獎」。

1972 獲師大美術系師生展國畫第一名教育部長獎。
「聽蜀僧浚彈琴圖」由國立歷史博物館選送第八屆中日美術交換展。(此後均應邀)
主演「武陵人」舞台劇。
應聘為成功高中美術教師。
育子劉軒。

1973 主持中視益智節目「分秒必爭」。
應聘為中視新聞部記者。
出版螢窗小語第一集。
代表出席第二屆世界詩人大會。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第二屆當代名家畫展。(此後數屆均應邀)

1974 應邀參加第七屆全國美展。(此後數屆均應邀)
獲中山學術文化基金嶠敝�靄嬗┐靶∮鐧詼��#ù?
後每年或隔年出版一本,至82年共七集)
應國立歷史博物館邀請參加中國名家美國巡迴。

1975 應邀參加中國名家日本巡迴展。
舉行首次個展。(此後在國內個展三次。國外至89年共30餘次)

1976 製作中視「時事論壇」節目。獲金鍾獎。
「螢窗小語」由國防部選印為國軍官兵優良讀物。獲國防部榮譽紀念獎。
與周澄、林千乘、李義弘、塗燦琳合組西窗雅集畫會。

1977 出版詩畫散文集「螢窗隨筆」。
獲綜合電視周刊選為「最受歡迎電視記者」,旋即辭去中視記者工作。

1978 赴美。
應聘為維州丹維爾美術館藝術家,並於全美各地展出。
應聘為中視駐美代表。

1979 入紐約聖若望大學東亞研究所。
出版譯作「死後的世界」。

1980 出版與西冷教授合著之「牡丹芍葯畫譜」。
應聘為聖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教授。

1982 離台4年後首次返國。
出版「春之煩」。
出版詩畫、散文、小說集「真正的寧靜」。

1983 出版「花卉寫生畫法」。(中英文版)

1984 出版「山水寫生畫法」。(中英文版)
幽默散文集「小生大蓋」由皇冠雜志社出版。

1985 出版「翎毛花卉寫生畫法」。(中英方版)
入哥倫比亞大學博士班。

1986 出版「點一盞心燈」散文集。
出版「唐詩句典」。
出版小說散文集「姜花」。
應聘為全美水墨畫協會年展主審。

1987 出版「白雲堂畫論畫法」。(中英文版)

1988 出版「林玉山畫論畫法」。(中英文版)

1989 出版小說散文集「四情」。
出版散文集「超越自已」。
育女劉倚帆。
出版「劉墉畫集」。

1990 再赴大陸黃山寫生。移居紐約長島。
應廣電基金邀請返台,為製作「中國文明的精神專輯」進行評估。
應有熊氏藝術中心邀請舉行「黃山歸來」個展。

1991 向聖若望大學請假三年。
應財團法人廣播電視發展基金邀請返台,「中國文明的精神專輯」腳本編撰工作。
成立水雲齋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攜子劉軒赴中國大陸考察研究。

1992 畫作入藏紐約保華文化中心。三赴大陸考察研究。
「中國文明的精神」編撰工作完成。

1993 應邀參加中正紀念堂中正畫廊開幕「當代名家國畫油畫大展」。
攜子劉軒參加「永不遺忘的心情」活動,為台南瑞復益智中心募款。
當選中國美術協會理事。
簡體字版《螢窗小語》一二三集。《點一盞心燈》、《四情》。
《愛就註定了一生的漂泊》由北京友誼出版社出版。赴英法瑞德比寫生。

1994 辭聖若望大學教職。
義賣與劉軒合作完成之《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有
聲書,為台南德蘭啟智中心募款。

與劉軒展開「從無聲的愛到有聲的愛」募款活動。
獲台南市長施治明頒「台南市鑰」。

赴挪威寫生。
成立水雲齋青少年免費諮商中心

簡體字版《超越自己》、《創造自己》、《肯定自己》及
《螢窗小語)四、五、六、七集由廣西灕江出版社出版。

1995 應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會總會邀請,前往吉隆坡、新
山、雙溪大年為僑社義講。
應邀(兔審查)參加全國美展。

簡體字版《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沖破人生的
冰河》由中國工人出版社出版。

應統一企業邀請舉行全省巡迴演講。

將《在生命中追尋的愛》版稅及演講收入72萬元及畫卡24萬張捐贈
伊甸社會福利基金,並舉行為殘障人義賣募款活動。

赴義大利寫生。
義賣有聲書《這個叛逆的年代》(馬來西亞董總出版。
收入作為董總推展僑教之用。)
應馬來西亞南洋商報邀請開辟專欄。

1996 當選金石堂「年度風雲人物」。《迎向開闊的人生》獲選
為「年度最具影響力的書」。

義賣有聲書《在生命中追尋的愛》(伊甸社會福利基金
出版。收入作為伊甸照顧殘障人之用。)

授權漢語大詞典出版社出版簡體字版《我不是教你詐》、
《迎向開闊的人生》、《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在生命中追尋的愛)。

應上海漢語大辭典出版社邀請,前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學校義講。

應馬來西亞華校董事聯合總會邀請,前往巴生、檳城等地作募款義講。

應新加坡世界書展邀請,前往新加坡演講。

將《我不是教你詐②》版稅50萬元及繪畫原作等捐贈伊甸社會福利基金,
並舉行為殘障娃娃家庭社區服務專案募款活動。

擔任花旗銀行「電話送愛心」為殘障小朋友募款活動代言人。
獲內政部頒發「特別志願服務獎章」。
經金石堂統計為十年來台灣最暢銷作家。

1997 應中國大陸全國性刊物《中學生月刊》邀請撰寫專欄。
稿費捐贈希望工程。
《殺手正傳》(摘錄)於中國時報連載。

應上海漢語大詞典出版社邀請,前往沈陽、長春、北京演講及簽名。
並決定將漢大出版諸書之今後全部版稅捐贈希望工程。

為盲人製作《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附點字有聲書,交愛盲文教
基金會贈與有人。

《我不是教你詐①②》由國防部印供官兵閱讀。
為馬來西亞華校董事會在全馬作五場巡迴募款演講。
義賣畫卡為美國「美華防癌協會」募款。
錄制《在靈魂居住的地方》附點字有聲書,交愛盲贈與盲人。

3 部分作品
部分作品:
文藝理論:
《中國繪畫的符號》(《幼獅文藝》·1972)
《詩朗誦團體的建立與演出》(聯合報1981)
《花卉寫生法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3)
《山水寫生法The Thousand Mountains(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4)
《翎毛花卉寫生書The Manner of Chinese Bird and Flower painting(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5)
《唐詩句典(暨分析)》(紐約水雲齋·1986)
《白雲堂畫論書法Inside The White Cloud studio(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7)(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獎助)
《林玉山畫論書法The Real Spirit of Nature(中英文版)(紐約水雲齋·1988)
(太平洋文化基金會獎助)
《中國繪畫的省思》(專欄系列)(中國時報·1990)
《藝林瑰寶(專欄系列)》(《財富人生雜志》·1990)
《內在的真實與感動》(聯合報·1991)
《中國文明的精神(三十集二十七萬字)》(廣電基金·1992)
《屬於這個大時代的麗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專刊(1995)
畫冊及錄影:
《歐洲藝術巡禮》(中國電視公司播出·1977)
《芍葯畫譜》(水雲齋·1980)
《Th ReaI Tranquility(英文版錄影帶)》(紐約聖若望大學·1981)
《春之頒(印刷冊頁)》(紐約水雲齋·1982)
《真正的寧靜(印刷冊頁)》(紐約水雲齋·1982)
《The Manner of Chinese Flower Painting(英文版錄影帶)》(紐約海外電視25台
播出·1987)
《劉墉畫集(中英文版)》(紐約台北水雲齋·1989)
《劉墉畫卡(全套三十四張))(水雲齋·1993·1994·1995·1996·1997)

有聲書:
《從跌倒的地方站起來飛揚(劉墉·劉軒演講專輯)》(台甫德蘭啟智中心·只供義
賣·1994)
《這個叛逆的年代(劉墉演講專輯)》(馬來西亞華僑董事會聯合總會·只供義
賣·1995)
《在生命中追尋的愛(劉墉演講專輯)》伊甸社會福利基金·只供義賣·1996)

譯作:
《死後的世界(瑞蒙模第原著)》(水雲齋·1979)
《顫抖的大地(劉軒原著)》(水雲齋·1992)

詩、散文、小說:
《螢窗小語(第一集)》(水雲齋·1973)
《螢窗小語(第二集)》(水雲齋·1974)
《螢窗小語(第三集)》(水雲齋·1975)
《螢窗小語(第四集)》(水雲齋·1976)
《螢窗隨筆(詩畫散文集)》(水雲齋·1977)
《螢窗小語(第五集)》(水雲齋·1978)
《螢窗小語(第六集)》(水雲齋·1979)
《螢窗小語(第七集)》
《真正的寧靜(詩畫散文小說集)》(水雲齋·1982)
《小生大蓋(幽默文集)》(皇冠·1984)
《點一盞心燈》《姜花》(水雲齋·1986)
《超越自己》《四情》(水雲齋·1989)
《創造自已》《紐約客談》(水雲齋·1990)
《肯定自己》〈愛就註定了一生的漂泊》(水雲齋·1991)
《人生的真相》《生死愛恨一念間》(水雲齋·1992)
《冷眼看人生》《屬於那個叛逆的年代(改寫·改寫·劉軒原著)》《離合悲歡總是
緣》(水雲齋·1993)
《沖破人生的冰河》《作個飛翔的美夢》《把握我們有限的今生》(水雲齋·1994)
《我不是教你詐》《迎向開闊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尋的愛》(水雲齋·1995)
《生生世世未了緣》《抓住心靈的震顫》《我不是教你詐②》(水雲齋·1996)
《尋找一個有苦難的天堂》《殺手正傳》《在靈魂居住的地方》(水雲齋·1997)

2. 三毛作品集按時間先後是怎麼排序的

三毛作品全集

《撒哈拉的故事》1976年5月初版

《雨季不再來》1976年7月初版

本書可歸納為表現心靈生活經驗的寫作,一種人類深思默省存在的意義,靈魂的歸依,命運奧秘等問題的寫實.這些作品構成三毛生命的一個階段,亦是日後成熟三毛的基石.

《稻草人手記》1977年6月初版

《哭泣的駱駝》 1977年8月初版

《溫柔的夜》1979年2月初版

《娃娃看天下(一)》1980年2月初版(譯成)

《娃娃看天下(二)》1980年2月初版(譯成)

季諾筆下的瑪法達,跟玩伴菲力普、馬諾林、蘇珊娜、米蓋、自由、吉他,他們的喜怒哀樂二十年來感動了成千上萬的世界讀者。作家三毛將他們帶來中文世界,是一套感人的漫畫。《娃娃看天下》出版至今暢銷不絕,是你一能錯過的一套感人漫畫

《背影》1981年8月初版

《夢里花落知多少》1981年8月初版

《萬水千山走遍》1982年5月初版

《蘭嶼之歌》1982年6月初版(譯作)

《送你一匹馬》1983年7月初版

《清泉故事》1984年3月初版

《傾城》1985年3月初版

《談心》1985年3月初版

《隨想》1985年3月初版

《剎那時光》1986年1月初版(譯)

《三毛說書》 1987年3月初版(有聲書)

《我的寶貝》1987年7月初版

《流星雨》1987年7月初版(有聲書)

《鬧學記》1988年7月初版

《閱讀大地》1989年7月初版(有聲書)

《滾滾紅塵》1990年12月初版(電影原著劇本)

3. 作家三毛的書是那種類型風格的

三毛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她的文字里總是流露著女性的柔美和細膩。

三毛在文章中對人物和景物進行了大量的白描。她總是寫原生態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為的雕琢。三毛刻畫的人物也是通過對人物的外貌和語言進行白描來再現真實的人物形象的。三毛從生活的實際出發,表現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統一的性格,而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實,沒有太多的粉飾,而是展現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與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沒有一般愛情作品所描寫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語,

即使在《結婚記》里寫到她與荷西婚前談戀愛時的生活,最多也只寫到他們如何在寒風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園的長椅上,想著如何解決溫飽問題。

三毛散文取材廣泛,不少散文充滿異國情調,文筆樸素浪漫而又獨具神韻,表達了作者熱愛人類、熱愛生命、熱愛自由和大自然的情懷。

其記游散文如《撒哈拉的故事》《萬水千山走遍》融知識性,趣味性,藝術性為一體,具有較高的文化審美價值。敘述哀情的散文如《雲在青山月在天》《不死鳥》《背影》《似曾相識燕歸來》等風格沉鬱,淡泊,顯得爐火純青,更具耐讀性。

(3)三毛有聲小說全集擴展閱讀:

三毛的作品:

文集:《傾城》《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我的寶貝》《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記》《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高原的百合花》《親愛的三毛》《我的靈魂騎在紙背上-三毛的書信札與私相簿》

劇本:《滾滾紅塵》共出版發行作品23部 有聲作品:《三毛說書》《閱讀大地》《流星雨》

譯作:《剎那時光》《蘭嶼之歌》《清泉故事》《娃娃看天下》(共兩本)

詩:《朋友》 作品評論 著有散文、小說集《撒哈拉的故事》、《哭泣的駱駝》、《雨季不再來》、《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背影》、《我的寶貝》等十餘種。

4. 三毛的著名作品有哪些

三毛作品全集:

1、《撒哈拉的故事》 1976年5月初版

《撒哈拉的故事》是一系列以沙漠為背景的故事。 因為一本地理雜志的吸引,三毛背著行囊走進了荒涼單調的撒哈拉沙漠,在沙漠中尋找感受生活的真善美,書中每個故事都充溢著一種浪漫、濃情的異域情調,字里行間反映著大沙漠獨有的地形地貌與風土人情。

2、《雨季不再來》 1976年7月初版

《雨季不再來》是2007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三毛。該書以三毛的生命歷程為主題,記錄了三毛17歲到22歲的成長過程。

真實呈現出三毛少女時代的成長感受,輟學、自閉、叛逆,游學西班牙、德國、美國後,漸漸成長為獨立自信的青年,這本書中透露的純真情懷和異質美感,可以清楚地印證她傳奇性格的痕跡。

3、《稻草人手記》1977年6月初版

《稻草人手記》是2009年3月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三毛。包括一篇序言,十五篇散文和五封書信。作者以輕松詼諧幽默的語言記錄了自己婚後的平淡瑣事以及作者的感想。

4、《哭泣的駱駝》1977年8月初版

在《哭泣的駱駝》里,三毛深深眷戀著撒哈拉沙漠里的生活和周遭的人,《收魂記》、《大鬍子與我》等故事情趣盎然,《沙巴軍曹》等所刻畫的主角給人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而壓軸的《哭泣的駱駝》以游擊戰事為背景,細細鋪寫了一對沙漠情侶的生死盟。

5、《溫柔的夜》 1979年2月初版

《溫柔的夜》是2011年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三毛,該書延續了三毛一貫的寫作風格,記述了三毛在迦納利群島上的生活。

6、《娃娃看天下(一)》1980年2月初版(譯成)

7、《娃娃看天下(二)》1980年2月初版(譯成)

8、《背影》 1981年8月初版

9、《夢里花落知多少》 1981年8月初版

10、《萬水千山走遍》 1982年5月初版

11、《蘭嶼之歌》 1982年6月初版(譯作)

12、《送你一匹馬》 1983年7月初版

13、《清泉故事》 1984年3月初版

14、《傾城》 1985年3月初版

15、《談心》 1985年3月初版

16、《隨想》 1985年3月初版

17、《剎那時光》 1986年1月初版(譯)

18、《三毛說書》 1987年3月初版(有聲書)

19、《我的寶貝》 1987年7月初版

20、《流星雨》 1987年7月初版(有聲書)

21、《鬧學記》 1988年7月初版

22、《閱讀大地》 1989年7月初版(有聲書)

23、《滾滾紅塵》 1990年12月初版(電影原著劇本)

24、《親愛的三毛》 1995年5月初版

(4)三毛有聲小說全集擴展閱讀

三毛個人評價

三毛不是美女,一個高挑著身子,披著長發,攜了書和筆漫遊世界的形象,年輕的堅強而又孤獨的三毛對於大陸年輕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像來估價都是不過分的。許多年裡,到處逢人說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讀者,藝術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羨著三毛這位真正的作家。(作家賈平凹評)

有些本來是含義美好的名詞,用得濫了,也就變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滿街走是一個例子,銀幕、熒幕上的奇女子頻頻出現也是一個例子。

我本來不想把這種已經變得俗氣的銜頭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沒有什麼更適合的形容,那就還是稱她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應是「特立獨行」,按辭海的解釋,即志行高潔,不肯隨波逐流之謂也。(作家梁羽生評)

很多人批評三毛,認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夢,我不以為然。基本上,文學創作是一個人性靈升華的最高表現,她既能升華出這樣的情感,就表示她有這樣的層次,這比起很多作家,我覺得她在靈性上要高出很多。(演員胡茵夢評)

5. 請把三毛的作品按時間順序列出來

《撒哈拉的故事》 1976年5月初版

《雨季不在來》 1976年7月初版

《稻草人手記》 1977年6月初版

《哭泣的駱駝》1977年8月初版

《溫柔的夜》 1979年2月初版

《娃娃看天下(一)》1980年2月初版(譯成)

《娃娃看天下(二)》1980年2月初版(譯成)

《背影》 1981年8月初版

《夢里花落知多少》 1981年8月初版

《萬水千山走遍》 1982年5月初版

《蘭嶼之歌》 1982年6月初版(譯作)

《送你一匹馬》 1983年7月初版

《清泉故事》 1984年3月初版

《傾城》 1985年3月初版

《回聲-三毛第十五號作品》1985年(音樂專輯)

《談心》 1985年3月初版

《隨想》 1985年3月初版

《剎那時光》 1986年1月初版(譯)

《三毛說書》 1987年3月初版(有聲書)

《我的寶貝》 1987年7月初版

《流星雨》 1987年7月初版(有聲書)

《鬧學記》 1988年7月初版

《閱讀大地》 1989年7月初版(有聲書)

《滾滾紅塵》 1990年12月初版(電影原著劇本)

《親愛的三毛》1991年5月初版

《我的快樂天堂》1993年1月初版

《高原上的百合》1993年6月初版

(5)三毛有聲小說全集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三毛原籍浙江舟山定海,1943年3月26日(農歷2月21日)生於重慶市南岸區黃桷埡正街。幼年時期的三毛就喜歡讀書,五年級下學期第一次看《紅樓夢》。

初中時期幾乎看遍了市面上的世界名著。初二那年休學,由父母親悉心教導,在詩 詞古文、英文方面,打下基礎。並跟隨顧福生、韓湘寧、彭萬墀三位畫家習畫。三毛在她的散文《我的三位老師》中記錄了這三位繪畫老師。

1964年,得到文化大學創辦人張其昀先生的特許,到該校哲學系當旁聽生,課業成績優異。

1967年再次休學,隻身遠赴西班牙。在三年之間,前後就讀西班牙馬德里大學、德國哥德書院,在美國伊諾大學法學圖書館工作。對她的人生經驗和語文進修上有很大助益。

1970年回國,受張其昀之邀聘在文大德文系、哲學系任教。因未婚夫猝逝,再到西班牙。與分開6年的荷西重逢。

1973年,於西屬撒哈拉沙漠的當地法院,與荷西公證結婚。沙漠時期的生活激發了她潛藏的寫作才華,並受當時《聯合報》主編的鼓勵,作品源源不斷,並開始結集出書。

1976年5月,出版第一部作品《撒哈拉的故事》。

6. 關於作家三毛的故事

三毛(1943年3月26日-1991年1月4日),女,原名陳懋(mào)平(後改名為陳平),浙江定海(今舟山市定海區)人。[1-2]1943年出生於重慶。中國現代作家。

1948年,隨父母遷居台灣。1967年赴西班牙留學,後去德國、美國等。1973年定居西屬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結婚。1981年回台後,曾在文化大學任教,1984年辭去教職,而以寫作、演講為重心。

1990年,從事劇本寫作,完成第一部中文劇本,也是她最後一部作品《滾滾紅塵》。

1991年1月2日,她因子宮內膜肥厚,住進台灣榮民總醫院,3日開刀完成手術。4日清晨,醫院清潔女工進入7樓婦產科單人特等病房,打掃浴室的時候,看見坐廁旁點滴架的吊鉤上,懸掛著三毛被尼龍絲襪吊頸的身體。她身著白底紅花睡衣,現場沒有任何遺書。法醫推斷三毛死亡的時間是凌晨2時。

「每想你一次,天上就飄落一粒沙,由此形成了撒哈拉。」三毛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抒情色彩。無論是小說還是散文,她的文字里總是流露著女性的柔美和細膩。《沙漠中的飯店》是記述她和外國丈夫荷西吃中國菜的樂趣:中西飲食文化的差異沒有成為他們和諧生活的障礙,相反卻成為這對柴米夫妻快樂的源泉。《結婚記》則記錄了她在沙漠中與荷西倉促結婚的戲劇性過程,種種滑稽可笑與庄嚴的結婚儀式交織在一起。

(6)三毛有聲小說全集擴展閱讀:

三毛經典語錄:

1、用一秒鍾轉身離開,用一輩子去忘記。

2、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該帶把傘,明知道不會有結果就請別開始!

3、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沒回來過,所以,等待和猶豫才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

4、諾言的「諾」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無心的。

5、你在做什麼?我在仰望天空。30度的仰望是什麼?是我想念她的角度。為什麼要把頭抬到30度?為了不讓我的眼淚掉下來……

6、好想來一次安靜的認真的努力的唐吉坷德式的單戀……

7、人一輩子也無法心心相印,他們孤獨的只剩下肉體和金錢的交換了。所以,請等待那個對你生命有特殊意義的人~

8、在我的世界裡,你依舊純潔,臟了的只是這個世界…

9、以後你會不經意地想起我,請別忘記我曾那樣深深地愛過你……

10、陽光擦幹了我思念你的淚水……

7.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有聲小說

三毛.撒哈拉的故事mp3(全集)有聲讀物——有聲小說ok網.ysxsok. 和 就愛天天聽.92ttt. 有聲小說網在線免費試聽和下載

8. 大家知道那些關於三毛的故事作品

代表文章
《娃娃新娘》、《媽媽的一封信》、《懸壺濟世》、《相逢何必曾相識》、 《白手成家》、《驀然回首》、《夢里不知身是客》、《三毛——異鄉的賭徒》、 《衣帶漸寬終不悔》、《學期作業報告》、《紫衣》、《啞奴》、《往事如煙》、《不覺碧山暮但聞萬壑松》、《青鳥不到的地方》、《背影》 、《夏日煙愁》、《讀三毛的'傾城'》、《愛和信任》、《親不親,故鄉人》、《浪跡天涯話買賣》、《少年愁》、《長歌楊柳青青》、《教書不是塔》、《寫作不難》、《似曾相識燕歸來》、《賣花女》、《翻船人看黃鶴樓》、《極樂鳥》、《芳鄰》、《隨風而去》、《西風不識相》、《三毛:生命的絕唱》、 《關於三毛》、《三毛的通靈傳奇》《士為知己者死》 《守望天使》《惑》
文集
《傾城》《溫柔的夜》《哭泣的駱駝》《夢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送你一匹馬》《背影》《我的寶貝》《鬧學記》《萬水千山走遍》《稻草人手記》《隨想》《談心》《我的快樂天堂》《高原的百合花》
有聲作品
《三毛說書》、《回聲》
漫畫
《娃娃看世界》
劇本
《滾滾紅塵》
除上述外補充:如果你比較喜歡三毛雜文之類的文章,想了解三毛的生平,包括她的婚前婚後及荷西死後的生活狀況,建議看《三毛集》分為五卷《雨季不再來》《撒哈拉的故事》《溫柔的夜》《夢里花落知多少》《萬水千山走遍》 是北京出版社集團 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出版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