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有聲小說 » 有聲小說在北大荒打獵

有聲小說在北大荒打獵

發布時間: 2023-06-14 12:33:16

A. 求一部 90年代的有聲小說

小說《獵神走出山谷》最後將傷人的豹子射殺,眼對穿,為獨臂老獵人報了仇,戰勝了情敵,贏得了姑娘。

B. 求「以70年代知青插隊北大荒為題材」的小說

首先糾正一下樓上的一些錯誤。

《青春之歌》根本不是知青插隊題材的,《蹉跎歲月》描寫的內容是上海知青到貴州山區插隊的經歷。

「以70年代北京上海知青插隊北大荒為題材」的小說,比較著名的要數梁曉聲的《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張抗抗的《白罌粟》、《殘忍》、《隱形伴侶》。

C. 北大荒小說,有個男主叫遲大兵的,這小說叫什麼名

《北國草》作者:從維熙,小說內容描寫北大荒的,遲大兵為書中的一個角色

D. 關於北大荒農墾兵團的長篇小說有哪些【60年代出版】

1、丁玲在北大荒,是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鄭笑楓。真實再現了丁玲在北大荒的感人經歷。同時附有丁玲、陳明等回顧北大荒生活的文章,是深入流放者內心世界的一個難得文本。

2、北大荒兵團文學,作者是楊丹丹。文中通過「北大荒」與各類思想的碰撞,描寫那些歲月下的北大荒與北大荒人。

(4)有聲小說在北大荒打獵擴展閱讀:

「北大荒生活」從北大荒文化內部滋生出來,遠離現代文明的入侵和浸染,在時間上始終處於一種凝滯狀態,在空間上具有地域封閉性和超強的穩定性。

與北大荒獨特的宗教信仰、價值觀念、民風民俗、生活習性、復雜多元的文化構成、粗獷強悍的文化品格、黑土地的文化情懷、開拓進取的文化精神、求「大」尚「奢」的文化氛圍、重「實」輕「文」的文化取向等因素有著不可分割的內在關聯。

同時,這種地方性生活在時間推移下逐漸生成為一種「知識觀」和「知識系統」,並滲透和植入到集體精神世界,成為掌控和支配個體日常生活的價值標准和行為准則。「

E. 六七十年代反映北大荒的愛情小說

1.《工業霸主》 簡介:機械繫研究生林振華穿越到年,成為一名工廠青工。 憑借扎實的技術功底和對歷史的些許預見,林振華帶領工人們揮灑汗水,打造出一個橫跨歐亞的重型工業集團,成就了一段工業霸主的傳奇故事。 焊弧飛濺,鍛錘轟鳴,為您書寫一曲中國工業人的雄渾贊。2.《重生之衙內》 簡介:柳俊重生了,回到年,利用自己對國內大勢先知先覺的優勢,協助父親成功上位,主政一方——望父成龍!然後自己也開始了幸福的滋潤的「衙內」生涯。該文以官場爭斗為主線,沒有強勁的靠山,也沒有硬扎的後台,更沒有動輒來自高層的「巨手」,靠扎扎實實為老百姓辦實事陞官,且看幾名良知官員的仕途升遷之路!3.《重生之燃燒的歲月》簡介:李思明,一個二十一世紀的雙料博士,軍中科技翹楚,因為一場空難來到年,然後成了一位北大荒的知青。生活的苦難並不能壓跨他,苦中作樂給了他堅毅又隨遇而安的性格,不經意間,他創造了無數的奇跡

F. 找書!!!!!!!!

你記得不清楚,很難找的
以下這個文章應該可以聊解你的煩悶
北大荒趣事(一)北大荒三大怪
我愛北大荒,不但愛那裡勤勞淳樸的北大荒人,更愛那裡的大自然。三十多年過去了,我們會經常緬懷起在「北大荒」那風風火火的日月:不但有與轉業官兵一起戰天斗地、艱苦創業的懷念;還有辛酸往事的回想;更有幸福生活的追憶。在與那些經歷過戰爭洗禮、經歷過生死考驗的老同志們的交往中,他們那些故事性的親身經歷,以及與他們生活在一起的樂趣,使我永遠難以忘懷……每當我與親朋好友講起我所知道的轉業官兵真實的故事,都會引起他們極大的關注;每當我說道當年在生產隊住區的排水溝中摸魚撈蝦的情節、到深山老林採集木耳、蘑菇或其他山貨的場面,都能引起大家無限的興趣;不但如此,每當說到在叢林和草甸子打獵的趣聞,更會引起人們回歸大自然的無比嚮往。確實不能怪罪我們當年沒有保護野生動物的良知,那時剛剛開墾的「北大荒」,還到處是荒山野嶺。野雞、野鴨成群地飛著,多得如同墳冢上空一群群的烏鴉;獐、狍、野鹿成群結隊地啃食拓荒者用辛勤勞動換來的金色玉米和響鈴的大豆(成熟的大豆);野豬和黑瞎子(狗熊)常進出居民區和田園,時有傷人和毀壞莊稼的事情發生,真到了「不殺不足以平民憤」的地步。那時打獵,除了獲取野味外,還有很大成分是為了保護莊稼。但是,無論如何那時打獵的每一個細節都是我終身難忘的。我編寫這篇回憶,是想讓更多的人了解北大荒的美麗與富饒,了解那些默默無聞的北大荒開拓者們的生活。更希望得到在北大荒戰斗與生活過的朋友們的支持和指正。 先說說大家都聽說的「東北三大怪」吧。那就是「窗戶紙糊在外;大姑娘口叼大煙袋;生個孩子吊起來。」在北大荒時,聽一個老獵人是這樣對我說的:窗戶紙糊在外。是說東北的冬天時間較長,不但天氣十分嚴寒,還經常刮「煙炮」兒。(在北大荒,狂風暴雪交加的天氣,常常是能見度很低的,十幾米開外的景物就模糊不請了,所以人們把這樣天氣稱之為刮「煙炮」)早年沒有玻璃窗時,都是把窗戶紙糊在木製的花格窗上的。如果把窗戶紙糊在裡面,一旦颳起煙炮兒,風雪交加,要麼會把窗紙吹進屋裡來,要不然花窗格上就會存有好多的積雪,這積雪又不好掃掉。這花窗格上的雪要是熔化了,窗戶紙就完了。而窗戶紙糊在外,就不會有上述的事情發生了,風再大,窗戶紙都被窗格子擋在外面,不易吹掉,平平的窗紙上也不會存有積雪,所以窗戶紙要糊在外面。而目前安裝的玻璃窗,也要用紙把窗扇兒之間的縫隙糊起來防風的。晚上氣溫較低,窗上的玻璃都凍滿了冰花,白天太陽一曬,屋裡再生火做飯和人的活動,氣溫必然升高,玻璃上的冰霜就會熔化成水。窗戶紙如要糊在屋內,熔化的冰水就會把紙泡爛,所以窗戶紙也得糊在外面……至於大姑娘口叼大煙袋,就更容易理解了。以前,冬天裡農民沒活干,在家呆著不出門,就叫「貓兒冬」了。長時間沒什麼事兒干,非常煩悶,人們就經常相互串門兒。熱炕上一坐,就一邊嘮閑課兒一邊抽煙解悶兒唄。滿屋子的煙霧,使孩子們也都習慣了煙的氣味了。再者說,那時也沒什麼玩具可以哄孩子玩,就常用煙袋鍋子哄孩子,叫孩子們抽煙玩。因此,別說是小子們都會抽煙,姑娘們也學會了口叼大煙袋唄……生個孩子吊起來。是說放小孩的悠車兒不落地,而是掛在頂棚上,悠車兒離炕面或地面有一尺左右高。為什麼呢?有兩個原因,一是,東北農村,人們住得都是草房子土炕的,沒辦法防範又多、又大的耗子。已經有很多起大耗子咬傷嬰兒的事發生過。(他這話說得可是真實,要不是我們農場電話台台長的孩子就是被大耗子咬傷了臉,到現在臉上還留著傷疤,我才不會相信呢。)這足以說明早期生活在東北的人們為了嬰兒的安全,就想出把孩子的悠車兒吊起來的辦法了。二是,嬰兒常尿炕,把嬰兒放到炕上,怕會把土炕的炕面泡壞呢……關於「棒打瘴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故事,且聽下回分解

北大荒趣事(二) 北大荒「三多」 我所在的農場,緊挨著電影「北大荒人」所敘述的「燕窩島」。其實那部影片很多場面就是在我們農場拍攝的。六十年代那裡是農場的初建期,自然景觀就是大片的山林和草甸子正在不斷地被開墾著,直到七十年代中期那裡還有好多原始的山林和草甸子、沼澤沒被開墾,野生資源依然很豐富。人們所說的北大荒的「三多」就是說狍子、野雞、和魚都非常的多。「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民謠把當時豐富的野生資源描寫得活靈活現。為了欣賞北大荒的富有,我和有些知青一樣,也千方百計地託人買了獵槍。每當節假日,我們就荷槍實彈地搜索著山林,徜徉在荊棘叢生的大草甸子里。我們追蹤狍子、獵取野雞野鴨、伏擊黑瞎子……身體越煉越壯,膽子越煉越大。不但為餐桌上提供了野味,還親眼目睹了很多大自然的奇趣。但最使我難忘的是我結識了一位老獵人。從他那裡不但學習了不少的打獵的知識,更聽到了很多顯為人知的趣事。就說「棒打獐子」吧,我原以為獐子多,什麼人都能用棒子打得著呢。可是這么多年也沒聽說有誰用棒子打著過獐子。與老獵人說起此事,他才笑著告訴我:「唉,早先這里是獐、狍、野鹿的老家,遍地都有。獐子、狍子、黃羊都和鹿一樣,也都全身是寶。尤其那公獐子更值錢,公獐子在肚臍兒里有個香囊,裡面有著它自己分泌的麝香,所以獐子又叫香獐,有的地方也叫它是林麝或香麝。知道麝香吧?那可是名貴的葯材,比人參還貴呢。小鬼子來的那時候,他們為了採集麝香,成隊的人馬用快槍來撲殺,弄走老鼻子了。再說了,麝香那麼值錢,打的人也就多了,那還不快打光嘍。」「你們都知道,咱這北大荒冬天是積雪不化的,煙兒炮過後,雪都被刮到山溝和山腳下了,那裡的積雪最厚,都有三、四尺深的地方。晴天,在背風又向陽的山溝和山腳下,比較暖和的時候,太陽曬在雪面上多少也會有些緩化的,晚上再上凍,那雪面上就會形成了一層的冰蓋兒,人走上去都不會下陷。狍子、獐子和鹿什麼的動物,慢慢地走在上面時也不容易陷住腳,但是它們受到驚嚇跑在上面時,由於四支腳用力蹬踏,可就容易被陷住嘍。而且一陷下去,就很難自拔。上面是硬殼托著肚皮,下面還是比較松軟的雪,想拔腿又用不上勁兒,掙扎半天也跑不遠。一般來說獐子和鹿多在山上活動,而狍子多在草甸子里的小樹棵中活動。所以幾個人結伙,先是扛著雪踏板在山上到處追趕獐子,只要發現有獐子向山下跑去。人們就穿上雪踏板,騎上一根一人多長的木棍子順山滑下,木棍劃在雪裡可以掌握方向,免得撞到樹上,也可以控制速度。追到陷在雪中的獐子時,就可用木棍打獐子了,這也就是人們所說的『棒打獐子』嘍。」「什麼是雪踏板?是不是滑雪板?」「我們這些人用的都是自己動手做的,是用比滑雪板又寬又短的核桃秋木板做的,或者用水曲柳木也行,它們都有很好的彈性。板的前端也是向上翹起的。行走在比較松軟的雪上,可以把它當踏雪板用,從高處向下走時,它就是滑雪板了。所以我們都叫它是雪踏板。」「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這句話實際上說的不但是那個年代北大荒的生態環境還沒有被人為的破壞。還說明了那時的富有,當真是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裡游的野生動物都非常豐富。北大荒真是「瓢舀魚」的好地方。無論是河流、小溪、水泡子、水庫、這里真的有水就有魚。說也奇怪,頭一兩年剛取土挖的大坑,只要存了水,沒有任何人向里放魚苗,裡面就會生出小魚來了。所以這里的老人們都說;魚是由草子兒變的。我們知道這種說法很不科學,也沒有去探討過。反正我們沒少吃魚,什麼鯽魚、鯰魚、老頭魚,四棱、泥鰍、大黑魚,河蚌、林蛙和龍蝦(當地叫拉蛄)……夏天,雨水較大時,在我們生產隊路邊的排水溝里就可以抓到鯽魚、鯰魚。什麼釣魚、摸魚、用網打魚,冬天打冰窟窿撈魚,都是我們最喜愛的活動,而且幾乎沒有空手返回過,「瓢舀魚」的比喻是非常形象的。使我至今還記憶猶新的卻是我自己也曾兩次抓到過野雞呢。第一次是在71年的冬季。一個大雪紛飛的假日,幾個知青朋友到我家來玩牌。為了燒水和燒暖屋子,我到房後去抱柴火時,無意中發現一隻大公野雞在風雪中鑽入了我們隔壁家的柴火朵低下。因為那時在北大荒,家家都睡火炕,而且都是用木柴燒火的,因此每家都有柴火垛,不管是到樹林里砍的樹干還是樹枝,為了防止夏天雨水浸泡,都要用東西把它們墊起來再碼放整齊,所以柴火垛底下就都是空的了,可以通風而使木柴保持乾燥。冬天風雪就會被柴火垛阻擋而堆積在柴火垛邊上,往往在背風面兒積雪比較少,柴火垛下就可能形成空穴。以前只是聽說野雞在風雪天氣里為了避寒和為了躲避狐狸與狼的偷襲,經常會飛到村莊周圍的柴草里藏身的。哈哈,當真如此,這么好的事兒叫我碰上了,我怎麼能不高興吶。我趕忙放下柴火,輕手輕腳地向柴火朵走去。北大荒的冬天大多刮的是西北風,所以柴火朵的西北面積雪不多,而東南面的積雪卻形成了小山坡。為了取柴火方便,家家都鏟出了通往柴朵的小道兒,我順著這小道向他家的柴火朵靠近。北風卷著雪花漫天地飛舞著,樹枝和電話線不斷地發出尖銳的哨聲,時而有回轉風迎面撲來,都能吹得我半天喘不過氣來,那也不能停下腳步。我的近視眼鏡上掛上了雪花,我一邊擦拭眼鏡一邊向那柴火朵走去。快到近前時,已經看到了柴火朵下還露在外面的野雞尾巴,暗褐色帶有紅、黑色斑點的尾尖在風中擺動著,我的心遽然地緊張起來,生怕它突然飛走……靠近再靠近,我仔細地看到柴火朵底下都是雪,野雞的頭和身子全鑽進了雪中。我屏著呼吸,叉開腳步,估量著野雞身體的位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撲過去,雙手正好透過雪層捂在野雞身上,它剛要掙扎,我的雙手已經緊緊地掐住了它全身,「困獸猶斗」這句話當真不假,這野雞不但發出了「咯咯」叫聲,雙腳還用力地向前蹬著。這時我也顧不得心情是緊張還是激動了,趕緊把它從柴火朵下抱了出來,如同宰家雞一樣,將它的雙翅絞在一起興高采烈地把它拎回了家。朋友們都高興地圍了過來,歡呼雀躍著,有的去抱柴燒水,有的去買酒……又是一頓豐盛的午餐。第二次更有意思。我們農場有個小煤窯,每當冬天時,我們都相互結伴,坐上自己分場的解放牌汽車去拉煤。74年春節前幫我一個朋友去拉煤,那個司機愛打獵,帶著獵槍就出發了。煤廠在大山裡。一路上,翻山躍嶺要經過草甸子和森林區,道路兩旁經常有野雞、狍子什麼的出沒。我們曾多次看見過成群的狍子在大豆地里覓食,也時常見過野雞從近處飛起。這天我們裝完煤,向回走時,路過林區,我們坐在車斗的煤堆上,我兩眼注視著林邊的情況,忽然我看到了一隻野雞在草叢中觀望著,急忙拍打駕駛棚,告訴司機有野雞了,車很快就停了下來。那司機手握獵槍走出來問野雞在那裡時,我已經手提著一隻大公野雞從對面的樹林里走出來了。大家都對司機開玩笑地說:「有槍的打不著,沒槍的卻揀得到……」怎麼回事兒呢?當我們拍打駕駛棚時,那野雞受到了驚嚇,就從右邊的樹林子向公路對過的樹林子飛去。誰曾想到,公路左邊的樹林里靠邊上有通向煤場的電話線架設在那裡,這野雞也沒注意到,一下子就撞了上去,那脖子饒著電線還轉上兩圈才落地的,這動作雖然很短暫,卻全都叫我看在了眼裡,車還沒停穩,我已經跳下了車。所以就有了剛才的那一幕。經常進山的人還有機會能揀到老鷹或是黃鼠狼什麼的吃過腸子的死野雞呢,這些都說明那時的野生動物的豐富,聽老同志們講,56年57年時,野雞就像烏鴉似的,一片一片的,每群都有好幾十支一起飛來飛去的。秋天,有人中午在大豆地邊上撒下「葯豆」(把大豆或是玉米粒兒摳個小孔,裡面放入砒霜,再用蠟封上,就成了能毒殺野雞、野鴨和大雁的葯豆了),到傍晚就可以用麻袋向家背野雞了。可以想像那時的野雞有多少了,那麼「野雞飛到飯鍋里」也是不難理解了吧?
北大荒趣事(三) 北大荒的三件寶 人們都聽說「東北有三寶,人參、貂皮、烏拉草」。北大荒在東北三省的最北部,不但分布著有大、小興安嶺和完達山,還有大面積的草甸子和沼澤,由於開發比較晚,六十年代時,這里依然是野生資源非常豐富的地區。人參是眾所周知的名貴葯材。葯書說它;甘微苦溫。有補氣養血,生津安神的功能。主治虛脫,四肢不溫,脈搏微弱;貧血;神經衰弱,失眠,心跳,自汗;脾胃虛弱,食慾不振,腹瀉;低血壓;肺虛咳喘;熱性病後體虛口渴,多汗,等等,總之是大補之葯。人參的生長條件是非常特殊的,只能生長在肥沃的黑土地上,對陽光、水分和周圍的環境要求也是很嚴格的。聽老人們講,在野生生長的人參周圍是不長其他雜草和植物的,而且它一經被動物啃傷或是踐踏了就好多年不再生長了,它還不能生長在酷陽直接照射的地方……因此野生人參也是非常少見的,只有在深山老林里和人跡罕至的高山石頭砬子上才有可能找到。物以稀為貴嗎,人參又是大朴之葯,所以它就成了三寶之首。東北很多地方都把「人參」叫「棒槌」,據說還有一種鳥叫棒槌鳥,它喜歡吃人參的果實,並把不能消化的種子排泄到人煙稀少的深山老林或是石砬子上,那種子就會生根發芽,再長出新的人參來。以前人們進山挖人參,很少是一個人去,其一是,人多互相有個照應,聲勢大還可以驅趕猛獸。其二則是,人參很稀少,大家拉開一定的距離可以形成拉網式地尋找,比較容易發現人參。因此大家把進山挖人參的人們都稱為「棒槌幫」。這些挖人參的人們還有些規矩,那就是所挖到的人參為大家共同所有,而且一經發現有人參了,就應該通知大家一起來挖。發現人參的人,為了記住人參的位置,往往需要做個記號,他們約定用紅色的繩子或是布條綁住人參。結果有人把這種做法說成了,他們怕人參跑了,才立刻用紅線把人參綁住的。挖人參時也很講究,是不能用鐵器挖的,說是人參碰到鐵就會爛掉。而且為了不傷害人參的須根,最好是用水沖泡等等,我就不多說了。貂皮,指的是一種叫紫貂的動物的毛皮。紫貂生活在我國東北和俄羅斯西伯利亞的大山林里,紫貂也叫「黑貂」、「林貂」哺乳綱,鼬科,長得很像黃鼠狼,體色暗褐,頭部較淺,體長30——40厘米,尾短而粗,長約11——19厘米,末端毛甚長。爪甚尖利,適於爬樹。由於它是夜晚出來活動,而且動作非常靈巧和迅速,人們也是很難捕捉到的。它的毛皮不但顏色純正,而且柔軟光澤,是極為珍貴的毛皮,所以貂皮也是東北三寶之一。說起紫貂皮我是沒有見過的,只是聽老獵人講述過,但是我曾經穿過的小棉襖的皮領子,卻被皮貨商說是青貂皮的。那是1967年冬天,我回北京探親時,特地到一家寄託商店去看皮貨。當時我頭上戴的是狗獾子的皮帽子,那是在北大荒,我帶領學生們上山砍柴時,發現的一隻狗獾子,大家要用鐮刀和斧子去追打它,它卻忽然一口咬住了一個同學的後腳跟,也多虧是冬天,那個同學穿的是比自己腳大兩號的棉膠鞋,裡面不但墊了好多苞米葉子,還穿著棉襪子,不然的話腳後跟非得給咬壞不成。這種動物一旦咬住了東西就不會鬆口的,大家圍了上去,都知道它的毛皮比較珍貴,所以只是用鐮刀把兒和斧子背兒打它,那它也不鬆口,直到打死了嘴裡都流血了,它還是死死地咬住那個同學的後腳跟,最後我和同學們把它的嘴硬是翹開了,那個同學才脫下鞋看看腳,鞋被咬破了幾個洞,腳後跟也有些發青了。那隻獾子的肉大家吃了,獾子油可是治療凍傷、燙傷的好東西,同學們把獾子油收了起來,那獾子皮就由那個被咬的同學拿走了,後來他把那獾子皮做成了個棉帽子。我回北京探親時特地借來用的,為的是在北京照幾張相片留作紀念。而我那小棉襖的領子,卻是我打獵時,打的一隻水耗子,由於沒有傷著身上的皮,才把它拿來做了棉襖的領子。沒想到,那裡的皮貨商卻說我這領子是青貂皮的領子,還說這種皮子與水獺皮相似,冬天的雪落的上面,一抖落就掉,皮毛都不濕,我也試過,果真如此。想起來那個年代北大荒還真是據有非常豐富的自然資源吶。說起烏拉草(靰鞡草),好多人都並不以為是什麼寶貴的東西,不就是一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嗎,它是根連根的草葉聚生的一種草,葉為三棱型平行葉脈,狹長而直立,長約40——60厘米。但是它的葉片的纖維堅韌而柔軟,因此幹了的葉片也不會碎斷。當地人把它割來,晾乾後再把它用木棒敲擊,它的葉片就會形成如發絲一樣的絮狀纖維了,把這些烏拉草的絮狀纖維鋪到靰鞡鞋裡,那可是又輕快又保暖,是比棉花和皮毛都好的東西。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我們很多人都是汗腳,冬天穿的棉鞋裡的棉花容易吸水,在天寒地凍的雪地里,鞋的外表面就會凍上一層冰蓋兒,那怕是毛皮也會在汗水的浸透下失去了保暖的作用,而烏拉草既能吸收汗水使自己更堅韌和柔軟,還不會像棉花似的被黏結在一起,所以走多遠的路它依然是又輕快又保暖的墊襯。但是這種草也不是到處都能找到的,所以它也被列為東北三寶之一了。
北大荒趣事(四) 野生動物奇觀 下鄉到北大荒近三十年,對自然中動植物的一些現象真有很多解不開的迷。總想給趙忠祥老師或是王剛同志寫信請教一番,又考慮到他們工作太忙而放棄了。與同志們閑談中很多人都說不如寫給報社,記者們的能為不小,他們會與專家們聯系給與解答的,但是我又不知道給誰寫,今日在我這才決心在網站上發表以求得到科學的解釋。 (一)先說說草子兒變成魚的故事吧人們都聽說過「棒打獐子瓢舀魚,野雞飛到飯鍋里」的誇張形容,那是對當年北大荒的描繪。六三年在北京市萬里副市長親自動員和送別下,我們三百多名北京青年上山下鄉來到了這塊美麗富饒而又神奇的土地。我們都曾經領略過「瓢舀魚」的樂趣,六四年我們幾個分到五分場五隊的支青(當時叫我們是支邊青年,以後才改成知識青年,簡稱知青的)。在大雨後到公路邊的排水溝中洗衣服時,竟在還不到膝蓋深的水中發現了很多魚,於是我們也不洗衣服了,大家一起把一段水溝的兩端用草和泥堵了起來,有人用盆向外舀著水,其他人則把水攪混,這時就見到大大小小的魚嘴在水面上張合著,就那一小段排水溝中我們就摸出一臉盆的鯽魚。生產隊的大人小孩也都來抓魚,公路的兩邊可熱鬧了,有用篩子有用筐的,還有用網的,都是滿載而歸。這些魚是下雨時從小索倫河順著排水溝游上來的,河裡的魚肯定少不了。七一年到七三年證實了這判斷,七一年我在七隊教書,六月底的星期天我到小索倫河橋下洗完衣服,覺得天很熱,就脫鞋下水洗洗腳,無意中手在石縫邊碰到了一條魚,慢慢摸去,哈,一條三兩多的鯽魚被我抓了上來,肯定不止一條,於是我專心地摸起魚來,沿著河邊沒膝深的水溝摸了上去,也就半個小時,竟然裝滿了一大塑料網兜,回家一數有四十九條都是三兩以上的鯽魚。隊里人知道後,幾天來中午和晚上小索倫河的河溝里都是人,除了鯽魚外還抓到不少的鯰魚,堵鯰魚洞抓鯰魚更有意思。七二年七三年大家又連著抓了兩年的魚,而且很明顯,魚是一年比一年大,我還曾抓到過一條一斤半的大鯰魚呢。這河裡的魚是游動的,可從下游的撓力河頂上來,奇怪的則是與河水並不相通的水泡子里的魚是怎麼來的呢?尤其是一種叫「老頭魚」的魚,生活能力特別強,幾乎是有水就有老頭魚。它的學名誰也不知道,這種魚的頭能佔全身的三分之一,而且嘴大眼睛小,張開嘴都能把它自身吞掉似的,眼睛不但小,還烏禿禿的分不清眼斂和眼仁兒,由於它頭大尾巴小,為此人們才稱它是「老頭魚」。它全身長著極細小的鱗片,半斤多重怕是最大的魚了,也看不出有魚鱗來。七月中旬,麥收前的土曬場必須潑水壓實。用水量很大,全生產隊的農工都出動到小索倫河那沒建成水庫下的泡子里去裝水了,馬車和輪式拖拉機拉著大水筒往復運輸著。休息時,幾個年青人打打鬧鬧地跑進了一片不大的剛沒腳脖子的淺水地里。這片地是修水庫時推土機推去了一層黑土後留下來的很平整的白疆土窪地,下過大雨才能積些水,長時間不下雨就會乾枯。他們在水中亂跑著,一會水就混了,沒想到水面上竟是一層張開的小口,用手一抓全是兩寸來長的老頭魚,毫無疑問被我們掃盪出了滿滿的三臉盆。可這都一樣大小的老頭魚從哪兒來的呢?老同志們順口就說是草子兒變的。不信嗎?如果是從河溝游來的為什麼大小都一樣呢?為什麼又只有老頭魚呢?我們啞口無言了。更沒法解釋的,我們曾在去煤廠路邊的水坑裡釣過大老頭魚,也只有這一種魚。那水坑不但比水庫要高出五、六米,還遠離水庫和小索倫河,並沒有任何渠道與河溝相通,雨水再大也只不過是水面擴大,水深加深而已,水不外流也就不可能有魚從河裡頂上來。這水坑是頭幾年修水庫取土時,推土機推出來的,並不久遠,這老頭魚是從哪來的呢?也有人說是下雨帶來的,詳細追問起來,是從哪兒帶來的?為什麼井裡沒有呢?……?真是不可思意。不知道何人能解釋?

G. 被譽為梁曉聲北大荒知青小說三部曲是哪三部

《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今夜有暴風雪》,《雪城》

H. 關於北大荒打獵捕魚的長篇小說

重生之激情燃燒的歲月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