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有聲小說 » 霍元甲有聲小說

霍元甲有聲小說

發布時間: 2023-06-12 03:58:51

A. 霍元甲的本人的詳細資料和真實故事

霍元甲(1868-1910)

字俊卿,祖籍河北省東光安樂屯,世居天津靜海小南河村,為精武體育會創始人,近代著名愛國武術家。

霍元甲幼時體弱多病。其父霍恩第是名顯一時的秘宗拳師。他擔心元甲習武日後有損霍家名聲,拒不授藝於他。但元甲志存高遠,他日日留心,處處參察,偷藝於父傳兄弟之機。苦練於舍外棗林之僻。後為父知,受責。元甲保證絕不與人比武,不辱霍家門面,方准父兄一起習武。 元甲天資聰穎,毅力驚人,功藝長兄亢進,在兄弟之中出類超群。父見此,一改舊念,悉心傳藝於他。後元甲以武會友,融合各家之長,將祖傳「秘宗拳」發展為「迷宗藝」,使祖傳拳藝達到了新的高峰。

光緒22年(1896),山東大俠劉振聲慕名來津,求拜於元甲門下。霍察其正直,遂收為弟子。從此破了霍家拳「傳內不傳外」的先例。 元甲俠肝義膽。光緒24年(1898),譚嗣同變法遇難,大刀王五(王子斌)避難津門,與元甲一見如故,遂成至交。後王子斌在京遇難,被八國聯軍梟首示眾。元甲與劉振聲潛入京城,盜回首級,並取得《老殘游記》作者劉鶚協助,將義士身首合葬,盡了朋友之義。

宣統元年(1909),英國大力士奧皮音在上海登廣告,辱我「東亞病夫」。霍應友人邀赴上海約期比武。懾於霍元甲拳威,對方以萬金作押要挾,元甲在友人支援下,答應願出萬金作押。對方一再拖延,元甲在報上刊登廣告,文曰:「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一試。「並聲言」專收外國大力士,雖銅筋鐵骨,無所惴焉!「霍公之聲威使奧皮音未敢交手即破膽而逃,連公證人,操辦者也逃之夭夭。

1910年6月1日,霍元甲在農勁蓀等武術界同仁協助下,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孫中山先生贊揚霍元甲「欲使國強,非人人習武不可」之信念和將霍家拳公諸於世的高風亮節,親筆寫下了「尚武精神」四個大字,惠贈精武體育會。 1910年9月,日本柔道會會長率十餘名技擊高手與霍較藝,敗在霍的手下。日本人奉以酒筵,席間見霍嗆咳,薦日醫為治,霍公一生坦直,不意中毒於9月14日身亡。終年42歲。

後上海精武會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東閣任教。各地分會相繼分起,十數年後,海內外精武分會達43處,會員逾40萬之眾。

2 威震西洋大力士
在中國近代的武術史上,有一位傳奇式的英雄人物霍元甲。他的武藝出眾,又執仗正義,抱著為國雪恥,振奮民族的強烈願望,在天津和上海,先後同俄、英洋力士比武,並大敗外國洋力士,為中華民族爭得了榮光。
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有一俄國人來津在戲園賣藝,他在報紙上登出廣告,自稱世界第一大力士,打遍中國無敵手。霍元甲見了廣告,並聽說俄國人還當場信口雌黃,侮蔑中國人無能,極為氣憤,當即邀懷慶會館主人農勁蓀和徒弟劉振聲前往戲園,見到俄國大力士在台上吹噓自己是「世界第一大力士」,「病夫之國」如有能者,可登台較量。霍元甲在台下哪裡還坐得住,不顧眾人勸阻,一個箭步,氣宇軒昂地跳上戲台,開門見山地說:「我是『東亞病夫』霍元甲,願在這台上與你較量」。此時翻譯將霍元甲生平來歷告知俄國人。此俄國人聞知霍元甲威名,不敢怠慢,連忙將霍元甲讓進後台,霍元甲當場質責俄國人:「為何辱我中華?」並提出三個條件:一是重登廣告,必須去掉俄國人是「世界第一」的說法;二是要俄國人公開承認侮辱中國的的錯誤,當眾賠罪謝過;否則就是第三個條件:我霍某要與之決一雌雄,並命其當機立斷,色厲內荏的俄國力士哪敢出場比武,只好答應了前兩個條件,甘願登報更正和公開承認藐視中國人的錯誤,從而灰溜溜地離開了天津。
宣統元年(1909年)冬,上海來了一個名叫奧皮音的英國大力士,在張園設擂,辱中華是「病夫之國」,民眾是「東亞病夫」。霍元甲應上海武林友人之約,與農勁蓀、劉振聲同赴上海,為雪病夫之恥與奧皮音約期比武。奧皮音先以萬元押金作為要挾,後又把比武時間拖至在當年六月進行。賽前霍元甲已在張園擺起擂台,用英文刊登廣告,文曰:「世譏我國為病夫國,我即病夫國中一病夫,願與天下健者從事!」並聲明「專收外國大力士,雖有銅筋鐵骨,無所惴焉!」
比武那一天,奧皮音早已被嚇得逃之夭夭。霍元甲威震俄、英大力士,為中華民族雪洗了「東亞病夫」之恥,鼓舞了中華民眾之志氣,為億萬同胞所欽佩、仰慕。

霍元甲是清朝末年的一位傳奇式的武術大師,享名海內外。他滿懷愛國激情,抱著為國雪恥,抵禦外侮的強烈願望,在天津、上海等地,以凜然正氣和高超的武技,威震西洋大力士的銳氣,令國人揚眉吐氣,歡欣鼓舞。霍元甲結合時勢,與農勁蓀等人商議,在武術界友人的協助下,於1909年六月初創立了「中國精武體操會」(後改名精武體育會),充分地宣揚欲使國強,非人人尚武不可。
當時上海蓬萊路一帶為日僑聚居之地,日本柔道會得知霍元甲勇挫俄、英兩國大力士,今又創立了「精武體操會」,很不服氣, 特從國內選派十幾名武術高手,由柔道會長親自率領來華,以研究為名,請霍元甲等人來技擊館比武,雙方各自擇定公證人。
比賽開始時,霍元甲先命徒弟劉振聲出陣,令其採用誘敵之法,尋機取勝,劉振聲上場後,穩如泰山一般,日方人員認為有機可乘,使用多種招數,竟沒有撼動他。即使日方派出其力氣最大者上陣,也被劉振聲一腳踢得倒地不能動彈。劉振聲以靜制動,以逸待勞,連勝日方五人。
日本領隊見此情形非常惱火,便出陣向霍元甲挑戰,二人一經交手,未經幾個回合,日本領隊便領教到霍元甲的厲害,於是企圖暗中傷人,誰知霍元甲已看出破綻,虛顯一招,當場用肘將其臂骨磕斷。日方隊員見此情形,便蜂擁而上,當即被中方公證人制止。這時,日本人改變了策略,在比賽後舉行宴會招待霍元甲。席間風霍元甲患有嗆咳症,並在此次比武中也有外傷,就介紹一名叫秋野的醫生為霍元甲治病。平生胸懷坦盪的霍元甲毫無懷疑之心,欣然接受。並留住虹口白渡橋的秋野醫院。霍元甲服葯後,病情不但沒有好轉,反而逐漸惡化。此時精武會欲接霍元甲出院,秋野百般阻撓,後經多方周旋才出院,由精武會同仁陳子正救治,因中毒太深而無葯可救,於1909年9月14日長逝於上海精武體育會。霍元甲的徒弟和朋友們拿著霍元甲每日吃的葯去化驗,才知是一瓶慢性爛肺葯。明白了這是日本人暗下的毒手。
霍元甲逝世後,當時精武會弟子和上海武術界愛國人士為霍元甲舉行了隆重葬禮,敬獻了「成仁取義」輓聯,安葬於上海北郊。轉年,由弟子劉振聲扶柩歸里,遷葬於小南河村南。

B. 《近代俠義英雄傳》那裡有下載

-- 近代武壇第一推手——評不肖生《近代俠義英雄傳》(葉洪生武俠評論系列之八)
凡練家子皆知,善打太極拳者素重「推手」。蓋「十三勢」(掤、〔才履〕、擠、按、采、〔才列〕、肘、靠、進、退、顧、盼、定)為體,「推手」為用。單練「十三勢」拳架者,除有益於養生外,無所施其技,終成「空架子」;必待懂得如何運用「推手」,借力打力,方可收防身制敵之效。是故「推手」行功心法奧妙無窮,至關緊要。其為太極拳之用,大矣哉!
今藉此一概念設譬,以拳喻人,則平江不肖生向愷然當可稱為近代武俠小說界(武壇)第一「推手」。因為他本人不但精通技擊,而且更以《近代俠義英雄傳》、《江湖奇俠傳》等書推動全中國武俠創作的巨輪賓士前進,從而掀起了民初以來首次「武藝復興」的高潮。
在向氏諸作中,尤以《近代俠義英雄傳》體大思精,寓意深遠,堪稱武俠典範。它既為清末民初出入於現實與理想間的游俠立傳,演敘武術源流歷歷如繪;復緊緊扣住時代脈動,為社會名紳及市井細民寫心;進而表彰民族大義、愛國精神,令人奮然思以強身、強種!在這部煌煌巨著(總八十四回,都百餘萬言)問世已屆七十年後的今天,重溫故舊,讀來仍虎虎有生氣!其題材內容、筆法用語對於晚近標榜「現代派」、「超新派」卻又迷失自我的武俠作者亦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及啟示作用。因而筆者決意重新整理舊作,細加品評,深入探討。

平江不肖生其人其事

不肖生本名向愷然,湖南省平江縣人,生於清光緒十六年(一八九○年)。其人天資聰穎,自幼文武兼修,具有強烈之民族意識。於長沙楚怡工業學校畢業後,曾為謀救國之道,兩度赴日留學,先後進入華僑中學與法政大學;因而對日本社會風俗民情及其所以富強之道,觀察入微,體驗頗深。
向氏一生著作甚豐,其處女作《拳術講義》寫於民國元年。時值向氏計畫二度赴日之際,苦於旅費無著;幸得同鄉宋痴萍(名編劇家)之介,將《拳術講義》書稿賣給長沙日報,始得順利成行。不數年學成返國,以謀事不易,乃鬻文為生;將留日時期所見所聞撰成《留東外史》,曲筆影射真人真事。可謂我國近代留學生文學之先河!
嗣後,因該書甚受讀者歡迎,向氏遂續作《留東外史補》、《留東新史》及《留東艷史》等系列小說,署名「平江不肖生」。曾有人問到他這筆名的來由,他說:「天下皆謂我道大;夫惟其大,故似不肖。」此語出自老子《道德經》;原來其「不肖」如此,並非自謙之辭。
當《留東》四部曲陸續在上海出版時,因文中頗涉武功技擊,真實有據,乃引起行家注意;加以向氏生性詼諧,健談好客,遂與往來滬上的奇人異士、武林名手如杜心五(南俠)、劉百川(北俠)、佟忠義(山東響馬)、吳鑒泉(太極拳家)、黃雲標(通臂拳王)及柳惕怡、顧如章、鄭曼青等結為好友,切磋武學。上海灘青紅幫首腦杜月笙、黃金榮、虞洽卿等亦為座上客,時相過從。由是見聞異廣,對於江湖規矩、門檻無不知曉。凡此,乃為其日後專事武俠創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迨及一九二二年春,上海世界書局主事者沈知方得著名小說家包天笑之介,登門約撰武俠說部,不肖生乃左右開弓,同時構思《江湖奇俠傳》與《近代俠義英雄傳》二書。前者多出於江湖異聞、鄉野傳奇,以虛構為主;後者則根據真人真事真功夫,結合史實而作。翌年分別連載於上海《紅雜志》周刊、《偵探世界》半月刊,旋由世界書局結集出版。一時洛陽紙貴,名震大江南北!乃成為民國早年第一代的「武林盟主」。
在抗日前不肖生曾有兩次輟筆紀錄。第一次是在民國十六年初,因上海工人暴動,社會一片混亂;不肖生乃遠走平、津,迄「九一八事變」發生後,方返回滬上繼續筆耕。由於心恨日寇侵華,乃於《近代俠義英雄傳》後半部中,借題發揮,大張撻伐;其民族主義色彩之強烈,為近代武俠說部所罕見。第二次在民國廿二年,因基於強國必先強種之念,乃放下尚未完成的《江湖奇俠傳》;應湖南省主席何鍵之邀,回湘籌辦國術訓練所,並組織國術俱樂部(即湖南國術館);進而更在長沙主辦全國武術擂台大賽,對推動全民體育,厥功至偉。
民國廿六年抗戰軍興,平江不肖生向愷然受聘為安徽省府辦公廳主任兼安徽大學教授,已無暇亦無心從事武俠小說創作。迨抗日勝利以後,始重返滬上,再制新篇。據知,其最後的兩部作品,一是《奇人杜心五》,乃為當時的武術大師杜心五作傳,發表於上海《香海畫報》;一是《鐵血英雄》(原稱《無名英雄》,又名《革命野史》),主要是寫武昌起義前後,秋瑾等革命志士的悲壯故事,發表於上海《明星日報》。可惜均因大陸變色而未能寫完。
一九四九年中共建國後,不肖生作品均被打入「毒草」之列。向氏雖獲任湖南省政協委員,但「武功全廢」,無所事事;乃看破紅塵,長齋禮佛,隱居長沙妙高峰下。直迄一九五七年以腦溢血病逝,走完其多彩多姿的一生,享年六十七歲。

宛然一部「清末游俠列傳」

在不肖生所撰十四部武俠小說中,以論名氣之大、影響之廣,自無過於《江湖奇俠傳》。但此書所以名震當世,實得力於上海明星電影公司改編原著,並接連拍攝成十八集《火燒紅蓮寺》影片,大肆宣傳,方得風靡一時。如就小說、思想內涵來看,則遠不及《近代俠義英雄傳》之七實三虛、神完氣足!
從《近代俠義英雄傳》的書名上約略可知,此書系取清季《忠烈俠義傳》(由明人《包公案》改編,為《三俠五義》——《七俠五義》前身)及《兒女英雄傳》之遺意,以表彰江湖上俠義英雄種種奇節偉行為主。惟因冠以「近代」二字,意義便大不相同。
據作者在本書第一回開宗明義所雲:「這部書是為近二十年來的俠義英雄寫照。」時間大抵是以晚清光緒廿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戊戌六君子」殉難之際為坐標,而上下各推十年左右;個別人物事跡則延伸至民國初年。其所述者殆為真人真事,既可說是「清末游俠列傳」,亦可視為「近代武俠傳記文學」。但畢竟這是小說而非「武俠史記」,故其道聽途說、穿鑿附會之處亦在所難免。惟作者善於捏合故事,往往能將歷史之真(人物)與藝術之真(情節)予以高度統一;娓娓道來,引人入勝。這便不是一般通俗小說家可比了。
不肖生的文字簡潔生動,收放自如;雄奇、冷雋兼而有之。其描寫人物極細致,尤善譬喻,寥寥數筆能得其神。在小說技巧上,喜採用「劈竹法」及「剝筍法」,由一人帶出一人,一事引出一事;層層轉進,水到渠成。如《近代俠義英雄傳》先以大刀王五與譚嗣同「一生一死乃見交情」為引,帶出大俠霍元甲本傳;再由霍氏「迷蹤藝」威震江湖事而帶出清末各路英雄豪傑;最後則以倭人毒害霍元甲而總結全書。其起承轉合,前後照應,有如是者。以下即就本書主要人物故事、題旨寓意、武術門派、技擊功法、江湖門檻及規矩等節,分別析論於次。

霍元甲「三打外國大力士」

《近代俠義英雄傳》的書膽實為霍元甲;至於大刀王五及其它的江湖豪傑,在書中僅是過場人物,陪襯而已。雖說此書的寫法有主有從,但因人物成串、故事相連,宛如長山之蛇,首尾呼應;故而高潮迭起,精采紛呈。其中最能表現平江不肖生的愛國情操及閱歷見識者,即為演述神拳霍元甲「三打外國大力士」的傳奇故事。
按霍元甲,字俊卿,是天津靜海縣小河南村人氏;家傳「迷蹤藝」功夫有來去無蹤、神鬼莫測之妙,因而馳譽北五省,人稱「無敵」。但霍家拳真正能夠名震天下而舉世共欽者,不是靠「迷蹤藝」,而是靠霍元甲「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愛國俠烈精神。
霍元甲是在《近代俠義英雄傳》第五回才出場;作者特意採取旁敲側擊之法,先不正面寫霍氏武藝如何驚人、神力如何天生,卻教讀者從店小二的口中和大刀王五的眼中得到一個綜合的印象:即「霍四爺」(在家排行第四)一腳之力,重逾千斤;可以將壓街的大石滾子踢到尋丈之外。這種「彈腿」功夫,何等高強!
惟不知是有意抑無意,平江不肖生對霍四、王五這兩位大俠的相貌從未詳細描寫過,重點似全放在他們的英雄氣概與俠烈精神上。如這部「武俠傳記文學」以譚嗣同的絕命詩「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開場,引出譚、王二人相交的歷史,卻始終不提王五的長相;只說他豪氣干雲,好打不平,仗義護送御史安維峻(因上折參奏李鴻章而遭貶)至口外,以此而名動公卿。至於其武功技擊反倒派不上用場,顯不出威力。
書中寫霍元甲「三打外國大力士」的筆法亦與前者相類。照理說,「三打」一定是有三場轟轟烈烈的龍爭虎鬥;但作者偏偏只刻意描述比武前的主、客觀形勢與當事人的心理狀態,並未實寫雙方交手經過;卻由此而把一個代表民族正氣的大英雄大豪傑——霍元甲烘托出來。
這三次比武的對象分別是俄國大鼻子、非洲黑鬼子及英國老狐狸。由於他們均視中國人為「東亞病夫」,在報紙上大作廣告,狂妄不可一世,方激起中華好漢霍元甲「禦侮」的決心。書中寫霍氏以一介武夫,不甘國家受辱,挺身而出之種種言行,讀來當真是元氣淋漓,激昂天地,足使「頑夫廉,懦夫有立志」矣。
第一次是所謂「俄國大力士」在天津各處張貼廣告,自稱力氣之大,世界第一。書中說,當霍元甲看到廣告上寫著「全世界的大力士只有三個」(一是俄國人、二是德國人、三是英國人)而暗諷中華無人時,不禁氣得哇哇大叫:「混帳混帳!你到我中國來賣藝,怎敢這般藐視我們中國人?竟敢明明白白地說我們中國沒有大力士!」於是決意非得去和這個俄國大鼻子「較量較量」不可!
在這節骨眼上,一個重要性僅次於霍元甲的人物農勁蓀及時登場了。書中介紹此人的一段文字,很能表現出原作者平江不肖生的觀念與看法:
這農勁蓀是安徽人,生得劍眉插鬢,兩目神光如電,隆準高額,熊腰猿臂;年齡和霍俊清(元甲)差不多,真是武不借拳,文不借筆,更兼說得一口好英國話。(中略)那時中國人能說英國話的,不及現在十分之一的多;而說得英國話的中國人,十九帶著洋奴根性,並多是對中國文字一竅不通;甚至連自己的姓名都不認得、都寫不出!能知道顧全國家的體面和自己的人格的,一百人之中大約也難找出兩三個!(見原書第十四回)
這話挖苦清末民初的洋奴買辦,真是痛快淋漓。但據說學貫中西的農勁蓀則不然;因為此人嫉惡如仇,天生俠義,且有民族自尊心。有不知他的性情而「平日又欺凌中國人慣了」的人,若以洋奴看待他,無不「立時翻臉」,厲聲駁斥,必教對方認錯服禮才罷,故能贏得西方人士的敬重。霍元甲有這樣一個「通洋務、識大體」兼具俠肝義膽的至交好友相助,對付外國蠻牛自然舉重若輕了。
書中說霍、農二俠看了那「狗屁廣告」均甚氣憤,以農勁蓀懂英語之故,遂由他去交涉比武。作者寫「俄國大力士」在台上透過翻譯所發的一番狂論,頗有借題發揮的現實意義:「(上略)鄙人在國內的時候,曾聽得人說,中國是東方的病夫國;全國的人都和病夫一般,沒有注重體育的。鄙人當時不甚相信,嗣游歷歐美各國,所聞大抵如此。及到了中國,細察社會的情形,乃能證明鄙人前此所聞的確非虛假。體育一科,關系人種強弱、國家盛衰,豈可全國無一組織完善、專攻研究的機關?鄙人為欲使中國人知道體育之可貴,特在天津獻技一禮拜,再去北京、上海各處獻技,竭誠歡迎中國的體育專家和大力士,前來與鄙人研究。」(同上回)
隨後,不肖生又詳細描繪這頭俄國蠻牛的臂力,可生生將茶杯粗細的鐵鏈拉斷;能把內裝廿五人的大籠子舉起——換以生鐵板,也能舉重達兩千七百斤以上。端的是頭「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超級大蠻牛!
但盡管這俄國佬聲勢如此驚人,霍元甲仍是「淡淡地瞧著」,渾若無事。惟其藝高人膽大,方能「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何況在霍氏眼中,那號稱「世界第一」的羅剎鬼子僅只是一塊頑石呢!
俟那「俄國大力士」表演完畢,霍元甲就請農勁蓀前去交涉,要上台比武較量。不料羅剎鬼子竟是紙老虎,一看來者不善,登時心生怯意。托詞「初來中國,不知道中國武術家較量的方法」,不敢比試;僅願「彼此見面,作談話的研究」。
霍元甲說得好:「他既自稱為世界第一個大力士,難道中國不在世界之內?如何說不知道中國武術較量的方法呢?不較量不行,誰願意和他作談話的研究!他說中國是『東方的病夫國』,國人都和病夫一般。他是世界上第一個大力士,卻怕我這個病夫國的病夫作什麼哩?……」
雖然交涉良久,仍無結果。這俄國蠻牛聞得霍元甲神拳之名,早已嚇破了膽;甘願作縮頭烏龜,也不敢上台一拼了。書中借農勁蓀之口說:「霍先生的性情,從來是愛國若命的。輕視他個人,他倒不在意;但一遇見這樣輕視中國的外國人,他的性命可以不要,非得這外國人伏罪不休!」
最後霍元甲開出了三個條件,讓「俄國大力士」任擇其一。這羅剎鬼子既不敢比斗,也不願登報取消「世界第一」的牛皮,終於灰頭土臉倉惶遁去。從此霍元甲威名大振,四方皆知。但他卻嘆道:「這算什麼?我雖一時負氣,把他給逼走了,然而他在台上說的話,也確是說中了中國的大毛病……我一個人強,有什麼用處!」由是乃與農勁蓀立下了提倡中國武術的雄心。
平江不肖生寫大俠霍元甲之愛國情殷,投袂而起,怒逐番佬,種種筆墨全在彰顯「俠義」二字。其所爭者,不過是外邦應以平等待我之民族而已,故「惡聲至,必反之」,決非當時一般所謂「盲目排外」之行為可比。其所痛者,乃在國家積弱不振,社會崇洋成風;致令外人輕視,以「辱華」為樂。
因此霍氏認為,欲強國必先強種,強種必先強身;而要破除「東亞病夫國——百事不如人」的心理障礙,就非顯點手段本領,打幾個「外國大力士」不可!一則教洋人知道中國的武術博大精深,非彼所能望其項背;二則教國人由此而明自尊自重、自立自強之道,通過鍛煉體魄而達到振興中華之目的。此所以霍元甲「一打」俄國蠻牛猶不足,而有「二打」、「三打」情事之發生。
「二打」的對象是「英國大力士」奧比音。其經紀人先用種種手段試探霍元甲實力;及獲悉霍氏竟能把「腕力機」(最大限量為一千六百磅)生生拉斷,便知奧比音決非其敵,乃雙雙連夜而遁。
「三打」的對象是「黑國大力士」孟康,乃非洲人也。其經紀人是頭老狐狸,久聞「中國功夫」厲害;於是要求雙方角力時,霍元甲「不許用拳、不許用腳、不許用頭、不許用肩、不許用肘——指頭更不能伸直戳人!」這完全是無賴的行徑,霍元甲只好憤然作罷。
由本書寫霍氏三打洋鬼子皆「不戰而屈人之兵」可知,作者意不在「打」,而在表彰中華民族「不可侮」的精神。但對於視人命如草芥的「義和團」魁首韓起龍,霍元甲就忍無可忍,非為民除害不可了。

假「神拳」遇到真「神拳」

書中說,在霍元甲怒逐俄國佬後不久,「庚子拳亂」爆發。這場清朝的「文化大革命」來勢洶洶;除了東南諸省得以「自保」之外,全中國亂作一團。拳匪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到處燒殺擄掠,而各地外國人及中國教民(信奉天主教和基督教者)則首當其沖。
先是「義和團」魁首韓起龍慕霍元甲盛名,派人前來敦請出山幫襯;說是韓某「神拳」如何厲害,「法力」如何高強——只要喊一聲,洋鬼子的槍炮「自然封住了,再也打不響」!霍元甲卻道:「……我學習拳腳,尤其是人傳授的,更不相信有什麼神拳。如有會『神拳』的人敢和我的『人拳』較量,我隨時隨地可答應他,不怕他的神拳厲害。至於大清的江山,也用不著我們當小百姓的幫扶!」(見原書第十五回)
由此可見霍元甲的見識與抱負,實是明辨大義而充滿強烈的民族意識。此即明末大儒顧炎武所謂:「有亡國,有亡天下」之分,絲毫含糊不得!
「拳亂」初起時,霍元甲曾對好友農勁蓀說:「只恨我沒有力量,若有勢力,就先要將這班東西滅了。」農勁蓀勸他出言須謹慎,以免這班「邪魔野教」轉過頭來與他為難。他卻正色道:「我豈是怕他們與我為難?國家將亡,必出妖孽!這班東西都是妖孽,我怕它怎的?」
及至韓起龍率「義和團」殺到天津,千餘名中國教民的性命危在旦夕;霍元甲大怒,乃請農勁蓀貼出告示,凡是無處可逃的教民,一概到霍家開設的「淮慶會館」來,由其保護。原書第十八、十九回就寫霍、農二俠仗義保護教民及「義和團」兩度奪壘之事,娓娓道來,令人目不暇給。
到最後「義和團」決計用紅衣大炮來攻;霍元甲迫不得已,乃帶上家傳能吹毛斷玉的雁翎寶刀,仗著酒力,孤身殺奔拳匪扎營之處而去。他是打著「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的主意,拼著一死也要結果韓起龍的性命。
平江不肖生寫霍元甲醉劈韓起龍一折,兔起鶻落,稱得上是「快如並州剪,爽若哀家梨」。值得介紹如下:
霍元甲立在遠遠的,聽得其中幾句:「好個不識抬舉的霍元甲,我拿他當個英雄,特地派人請他入伙;他不但不從,倒明目張膽的與我們作對。你們大家努力,只等過了午時,他如膽敢再不將那一千五百多個吃教的雜種全數交出,我韓起龍拿住他,定要碎屍萬……」下面的一個「段」字不曾說出,霍元甲已如風飛至,手起刀落。只聽得喀喳兩聲響,韓起龍兩條握槍的胳臂,早已與他本身脫離,身體隨往桌底躺下。
當韓起龍胳臂未斷的時候,滿坪的「神兵」但聽得一聲:「霍元甲來了!」卻是霍元甲的影子,全場沒一個人看見。韓起龍的身體倒下,又齊聽得一聲:「霍元甲少陪了!」全場的人有大半嚇得手上的兵器無故自落。(見原書第十九回)
從此霍元甲之名聲震中外,有稱他為飛俠的,更有人繪影繪聲說他是「劍仙」!

「迷蹤藝」之理論與實際

在《近代俠義英雄傳》里,作者迭稱霍元甲拳腳功夫蓋世無雙,乃在於家傳「迷蹤藝」絕學。顧名思義,「迷蹤」二字系指其身法神出鬼沒而言。其「藝」如何,外人固莫測高深;但經過不肖生以行家身分抉發其拳理之奧妙後,便令讀者豁然貫通矣。
事見原書第七十二回,敘關外好漢王子春慕霍元甲俠名前來問藝;霍氏表演了一趟拳腳,出手投足,「顯出」毫無氣勁;頓使王子春心生懷疑,一再究詰其故。霍元甲在此說的一番話實含蘊至理:
「迷蹤藝的好處,就在練時不用氣力;因為不用氣力,所以動作不能不遲緩。練架式是體,和人廝打是用;練『體』時動作遲緩,練『用』時動作便能迅速。……我這迷蹤藝,看來似慢,實際極快;只是我之所謂快,不是兩手的屈伸快,也不是兩腳的進退快,全在一雙眼睛瞧人的破綻要快。人和人動手相打,隨時隨地都有破綻,只怕兩眼瞧不出來。因為人在未動以前沒有破綻,既動以後,也沒有破綻——破綻僅在一眨眼的工夫。所以非武藝十分精強之人,不容易看出;不曾看出破綻便冒昧動手,不但不能打翻人,有時反被人打翻了。」
這段分析拳理的對話文字,便成為後世武俠小說所謂「似慢實快」、「蹈瑕抵隙」,甚至「敵不動,我不動;敵一動,我先動」(後發先至)等等武打實戰場面之濫觴。
那麼,到底「迷蹤藝」用不用氣勁呢?用!但它的神奇之處,卻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就是「借力使力」之意。作者借霍元甲之口,道出自己領悟到的技擊心得:
「我的迷蹤藝也極注重氣勁;不過所注重的不是兩膀有幾百斤的氣力,也不是兩腿能踢動多重的砂包;只專心練習瞧出人家有何等破綻,便應如何出手。打在人家什麼地方,使用若干氣勁方將人打倒;氣勁斷不使用在無用之處!
「譬如一個人在黑暗地方行走,要捉弄他的人只須用一條小指粗細的麻繩,將他的腳一絆,就能把他絆跌一個筋斗。這小指粗細的麻繩能有多少氣力,何以能把人絆跌一個筋斗呢?這就是利用他一心只顧向前行走,不曾顧到腳下的破綻,而使用氣勁得法的緣故……照這樣看來,可見打人不在氣勁大,全在使用得法。練迷蹤藝的打人,簡直是教人自己打自己,那裡用得著什麼氣勁!」(以上分見原書第七十二回)
這真是精研拳理深造有得的高論,全從平易近人處作文章。足見不肖生實為斲輪老手,方能深入淺出,就近取譬,教人一看便懂。此與今之武俠作家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形,迥乎不同。
在原著同一回中,敘霍元甲演絕藝、析拳理之後,又寫霍、王二人動手過招以證「理論」是否符合實際之事。平江不肖生對此有進一步的補充。先是王子春展開身法「以快打慢」,霍元甲卻「以靜制動」。俟王子春第一腳踢中霍元甲的脊樑,便「彷佛是踢在一大包棉花上」,毫不受力;至第二腳踢中其頸項,登時「震得全身如被拋擲」,跌落地上;已然筋骨受傷,站不起來。
據書中霍元甲解釋說:「平日練拳用氣力的,在練的時候,氣力必專注一方;不是拳頭,便是腳尖,或肩或肘,或臂或膝……我家迷蹤藝在練的時候不用氣力,便無所謂專注一方。平時力不專注,用時才能隨處都有,沒有氣力不能到的地方。」因此一旦遇敵,那受踢之處,便「臨時能發生力量來抵擋」,自可立於不敗之地。
其實,這段描寫決非外家技擊「迷蹤藝」所能為者;而是平江不肖生以自己研究內家功夫的心得,強加附會到霍元甲身上。因為細觀全書,霍氏皆以天生神力及其外家絕頂功夫縱橫江湖;獨於內家氣功缺乏深造,最後且以此而受傷殞命。故而謂之「借力使力」(手法)則可,謂之全身皆能「發出力量來抵擋」(內功)則謬矣!
(按:若說王子春著腳之處「堅如鐵石」而非「彷佛棉花」就合理了。)

比較內外功及中西武術

固然本書寫霍元甲的武功似乎有點兒內、外家不分,令人迷惑;實則兩者同樣要練「氣」、練「力」,絕無偏廢之理。其別或僅在於內家功夫注重練氣,而外家功夫注重練力並兼及手法、腿法技巧,故此成就各異。但深一層來看,則不盡然。蓋外家功夫實有其「過剛即折」的根本性缺陷,若非內外兼修的大行家卻也說不明白。
平江不肖生早在《近代俠義英雄傳》第十三回中就曾剴切指出:
「內家常以『鐵櫃盛玻璃』的譬喻,形容、挖苦做外家的。(中略)這譬喻的用意,就是說做外家功夫的人,從皮膚上用功,臟腑是不過問的。縱然練到絕頂,也不過將皮膚練得如鐵櫃一樣,而五臟六腑卻如玻璃一般脆弱;有時和人相打起來,皮膚雖能保得不破,但臟腑受傷是免不了的。」
霍元甲的「迷蹤藝」以身法、手法雄視江湖,其「彈腿」功夫在當時人稱蓋世無雙;然而獨獨對內家氣功缺乏研究。因此終其一生大小三千餘戰,與人交手越多,所受到的反震之力也越大;累積至相當程度便自然形成「內傷」,卒至不可收拾之局。
在原書第五十四回,平江不肖生更進而借一位精擅歧黃之術的內家高人秦鶴岐之口,說出霍元甲的「病因」所在:
「他的毛病就在他的武藝——手上成功太快,內部相差太遠。他右手之力,實在千斤以上;而細查他內部,恐怕還不夠四百斤,餘下的六、七百斤氣力,你看拿什麼東西去承受?……譬如有一千斤力打在你身上,果然有千斤之重;只是這一千斤的力量打出去,反震的力量也是有一千斤的。假如我自己內部能承受一千斤的反震力,這一千斤力便完全著落在敵人身上,自己不會受傷;若內部功夫未做成,手上打出去有一千多斤,敵人固受不起,自己內部也受了傷,這不是大毛病嗎?」
這段引文看來啰嗦,卻極為真切可信,且合乎科學上的「反作用力」原理。
試看原書第七十八回,日本醫生秋野用X光為霍元甲檢查身體所發現的「異狀」,便知究竟。當時秋野從X光片上看到霍元甲在皮膚以內,「竟比普通人多了一種似膜非膜,似氣體又非氣體的物質」,大感驚異;隨又發覺霍氏的「胸脯比尋常人寬,而肺活量倒比尋常人窄」——此即霍元甲重「力」不重「氣」,以致日後受到內傷的明證。
既然練外家功夫的「毛病」如此之大,那麼內家功夫又如何呢?一般武俠作家均知內家運氣之說,開口閉口「先天真氣無堅不摧」;卻鮮有人能把個中道理講清楚的。惟不肖生是「練家子」,對內家所謂先、後天真力亦有極為透闢之論。在原書第四十八回敘內家高人瞿鐵老「攬雀尾」一折,便藉由瞿鐵老和其徒吳振楚的對話中,將「先天力無窮」的精義深入淺出地表白出來。
先是瞿鐵老騰身張臂,攬了一隻麻雀在手。吳振楚看那麻雀不曾受傷,「蹲在瞿鐵老掌心中,彷佛作勢要飛的樣子;只見瞿鐵老的手不住地微微顫動,麻雀竟飛不起來」。隨後又將麻雀放在背上,「只見那背也和手掌一樣微微顫動」,麻雀仍然飛不起來。
吳振楚以為這是「法術」,瞿鐵老卻說是「功夫」,而且有先、後天的區別。他指著掌中的麻雀道:
「你看它不是時時刻刻斂住翅膀,做出要飛的樣子嗎?它不能就這么飛上去,兩腳必須借著後天的力一縱,兩個翅膀才展得開來。它腳沒有力的時候,我掌心在它腳下,它只一用力,我的掌心就虛了。掌心一虛,要它從何處著力呢?所借的這一點力,便謂之後天的力。何以謂之後天的力呢?因它先用力,然後才有力,所以是後天的力。這後天的力是沒有止境的,是練不到絕頂的……惟有先天『無力』,卻是無窮之力。」
這一段描寫與析理頗精,明眼人一望即知是作者在開講太極拳「推手」運勁之妙。其中涉及「沾黏勁」、「聽勁」、「懂勁」及「化勁」,故麻雀有翅難飛。惟其「先天『無力』力無窮」之說,則高度發揮老子「無」為「有」之用奧義。是以內家功夫所練乃先天之力(氣功),外家功夫所練乃後天之力(技擊)。前者練至上乘境界,亦可「運勁若鋼」,且無後遺症。如前述杏林奇人秦鶴岐「能隨意用嘴唇將茶杯的邊緣舐下來,和用鋼剪子剪下來的一般無二」(見原書第五十三回)。實是駭人聽聞!此則非「鐵櫃盛玻璃」或「硬碰硬」的外家功夫所能企及;必待內、外兼修,始能剛柔並濟,無入而不自得。
雖說中國外家功夫有其缺點,但因

C. 大俠霍元甲電子書txt全集下載

大俠霍元甲 txt全集小說附件已上傳到網路網盤,點擊免費下載:

內容預覽:
落日的余暉照在莽莽蒼蒼的山林中,山林盡現蒼涼的輝煌和神秘蒙朧。
山坳里一個小竹樓,顯得分外的幽靜和雅緻。
一個須發皆白的老人斜卧在一張竹榻上,一雙眼睛正半閉半睜,似乎在閉目養神,又似在凝神運氣。他左邊的衣袖空盪盪的,不時隨著山間的微風起伏飄盪。顯然他左臂已經斷了,是個獨臂老人。
這時一個身著粗布衣衫、劍眉虎目的少年快步走到了竹樓下面。少年個子不高,面目英俊,一雙眸子里透露出聰明人特有的靈活和常人沒有的野性。他手裡提著兩只灰色的野兔,正要張嘴說什麼,忽然看見獨臂老人的雙眼似乎閉著,就沒有吱聲,一聲不響的站在樓下。
哪知他剛站住,眼前只覺得一花,獨臂老人就已經站在他面前。很顯然獨臂老人已經知道他到了樓下,而且倏忽之間從高高的竹樓上飛了下來,就連朝夕和他相處的少年也沒有想到他反應這么靈敏,身子這么快就到了自己面前。就憑他的這份眼神和這份輕功,獨臂老人就足以躋身於當今武林一流高手之列。這個神秘的獨臂……
應該是全本了

熱點內容
小說念武記最新章節 發布:2023-08-31 22:07:07 瀏覽:107
求系統類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4:10 瀏覽:291
開火箭的小說短篇 發布:2023-08-31 22:02:08 瀏覽:96
女主角叫沈瑾年的小說 發布:2023-08-31 22:01:11 瀏覽:932
有聲小說仙妻有喜爆軍蛇王燎上癮 發布:2023-08-31 21:52:57 瀏覽:793
小說古龍武俠書 發布:2023-08-31 21:52:07 瀏覽:713
賈平凹有聲小說藏地密碼 發布:2023-08-31 21:48:34 瀏覽:31
女主叫家人全名玄幻小說 發布:2023-08-31 21:44:18 瀏覽:755
重生洛天小說 發布:2023-08-31 21:37:22 瀏覽:420
玄幻小說里的法力是什麼 發布:2023-08-31 21:30:05 瀏覽: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