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聲小說喬隆飆
㈠ 有一部抗戰軍事小說 主角姓喬 叫什麼名字
是【橋隆飆】嗎?
根據著名作家曲波同名作品改編而成的抗日史詩巨制。《橋隆飆》的故事發生在1938年的平州地區,橋隆飆率領的飆字軍是一支驍勇善戰的神秘隊伍,他們打擊覬覦我國領土的日本侵略者,洗劫魚肉百姓的鄉紳惡霸,懲治見利忘義的走狗漢奸。橋隆飆等人的義舉大快人心,深受當地老百姓的愛戴
橋隆飆-狂飆支隊 2011版38集(邢佳棟主演電視劇)
橋隆飆1985版10集(顏世魁主演電視劇)
㈡ 橋隆飆原型是哪裡人
山東濰縣(今濰坊市寒亭區)朱里村人。橋隆飆的主要原型是喬明志。
喬明志(1906—1979) 曾用名喬德山,山東濰縣(今濰坊市寒亭區)朱里村人。1906年喬明志出生在出生於濰縣(今濰坊市寒亭區)朱里村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
喬明志是膠東著名抗日英雄,人稱「喬八爺」,是小說《苦菜花》中「柳八爺」的人物原型,小說《橋隆飆》中「橋隆飆」的主要人物原型之一。
(2)有聲小說喬隆飆擴展閱讀:
人物經歷
1925年,在昌邑「馬隊」當馬弁。1929年,他和本縣張魁元一起拉起「桿子」在昌邑東部組織土匪武裝,因排行老八,故稱「喬八」,因其身懷舉槍掐電線的絕技,故「喬八」這個大名便在昌、濰一帶叫響。
30年代娶妻落戶掖縣(今萊州市)王賈村。人們多稱他為「喬八爺」。1936年,與其他土匪潛入濟南搶劫民生銀行未遂,土匪潰散,他亡命江湖,以理發為生。
1939年清明節前,喬明志被任命為膠東抗日第五支隊特務營營長,擔負起保衛膠東根據地設在棲霞、招遠、萊陽、掖縣、平度等地眾多被服廠的任務。
㈢ 橋隆飆電子書下載 橋隆飆小說下載 橋隆飆txt下載
這里有下載
pdf版全文 txt版全集
http://zhaiguowang.com/2010/11/7727.html
㈣ 曲波是什麼人有什麼作品
曲波(1923—2002),男,山東省黃縣(今龍口市風儀區棗林庄)人,1923年出生於一個貧農家庭。父親當過染匠,後失業歸農。曲波只念過五年半小學。13歲失學在家務農和樵採。他少年時代曾熟讀了《說岳全傳》、《水滸傳》、《三國演義》等中國古典小說。 1938年他參加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抗日戰爭時期,他在山東地區作戰,曾任連、營指揮員。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部隊開赴東北作戰。解放戰爭時期,擔任過大隊和團的指揮員。他曾率領一支英勇善戰的小分隊,深入東北牡丹江一帶深山密林與敵人周旋,進行了艱難的剿匪戰斗。在參加解放東北的戰爭中兩次負重傷。1949年到海軍學校任領導工作。1950年他轉入工業建設戰線,先後在工廠、設計院及工業管理部門擔任領導工作。1955年他開始從事業余文學創作。1957年作家出版社、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部長篇小說《林海雪原》。該書出版之前,1957年2月,《人民文學》以《奇襲虎狼窩》為題,選載了《受命》、《楊子榮智識小爐匠》、《劉勛蒼猛擒刁佔一》、《夜審》、《蘑菇老人神話奶頭山》、《破天險奇襲奶頭山》六章。1958年6月《奇襲虎狼窩》被譯成俄文,中國作家代表團出席在蘇聯塔什干召開的亞非作家會議時,該文是帶去的文學作品之一。《林海雪原》先後被譯成英文、(蘇軍事文藝出版社1959年)、俄文、日文(日文有岡本隆三出版社(1961年4月15日)和平凡社(1962年)兩個譯本)、蒙古文、朝鮮文、越南文(1959年)、挪威文(1976年)、阿拉伯文(1976年)。 該書國內多次印刷,據不完全統計,已有313.60萬冊。小說曾先後改編成電影、電視劇、戲劇上映上演。電影《林海雪原》和根據小說改編的京劇《智取威虎山》在全國影響很大。 1959年至於962年他先後完成了《山呼海嘯》和《橋隆飆》兩部長篇小說的初稿。他還創作了反映工業建設題材的敵小說《熱處理》、《爭吵》和散文《散觀平武》等。 在林彪、「四人幫」橫行的10年裡,曲波遭到打擊迫害,身心受到摧殘。在這種情況下,他仍堅持了文學創作並寫了20多萬字的自傳。1977年重新出版了長篇小說《林海雪原》。長篇小說反映抗日戰爭題材的《山呼海嘯》於是年由中國青年出版社初版。該書出版前,《人民文學》1961年5月選載《不速之客》一節;《解放軍文藝》1959年12月選載《開門棒》、《屠由網下》、《龍身揭鱗》、《殺開一條血路》4個章節;1960年1月選載《木舟沉軍艦》一節;《北京文藝》1960年1月選載《女縣長》一節。 反映戰場行醫、火線辦院,描寫部隊醫務人員生活的長篇小說《戎碑》於1977年6月山東人民出版社初版。出版前,曾由《山東文藝》1977年6月、7月選載。出版後被譯為朝鮮文。後小說《橋隆飆》於1979年2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初版。出版前,《山東文藝》全文連載;《解放軍文藝》1963年選載過《三古鎮》、《見面禮》、《一夕觀》、《不留神》、《走狂飆》、《飛車騎》6個章節。《橋隆飆》總印數據不完全統計為150萬冊。 曲波的創作曾得到他的妻子劉波的大力幫助。劉波是曲波青年時代同生死、共患難的戰友,是一位醫務工作者。她除完成本職工作外,還對曲波的創作積極參加探討,並為他抄寫了大量稿件。她是曲波創作上的得力助手。 你說的曲波在參考資料的第二個
㈤ 橋隆飆是什麼意思
沒什麼含義的。只是60年代初曲波先生以膠東的三位英雄——山東煙台萊州的喬明山(濰坊人)、威海榮成(當初也隸屬於煙台市)的龍飛(發音),還有煙台萊陽的王彪(煙台牟平人)為原型寫的小說。橋隆飆就是三個人的名字中各取一字"喬、龍、彪"按照發音組成的,據說是許世友將軍的建議。戰爭年代膠東一帶流傳「西海的喬八爺,東海的龍飛,南海的王彪 」,三個人物頗具傳奇色彩。其中喬明山和王彪是作者采訪的本人,龍飛犧牲(或逝世)較早,現在事跡不詳;另外兩位老英雄80年前後分別去世於萊州王甲村和萊陽干休所。喬老英雄的事跡網路里很多,王彪老英雄的事跡可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ee229980100m20z.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4b88fd0100mn1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4b88fd0100mcrc.html
喬老英雄曾經為匪,後來抗日;王老英雄是武工隊,解放後的生活經歷都有點曲折。